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初步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包括二者的生长条件、繁殖速度和种类多样性等。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微生物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观察和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显微镜、细菌和真菌培养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此外,还需设计好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实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工具准备,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详细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展示实物或使用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清晰的认知。

设计好的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课件中应包含详细的实验步骤、插图和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书则应详细列出实验所需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附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准备工具,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实验。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小故事,如“一次意外的食物腐败”,并提问:“为什么食物会腐败?背后隐藏了哪些微生物的秘密?”这样的故事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1浙教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对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

不再注重细菌和真菌主要特征知识的识记效果,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用肉眼难以看见。

但在其大量繁殖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地区分细菌和真菌。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可形成一个菌落,通过菌落的数目可知单位面积内细菌或真菌的数量。

因此,通过菌落的数量,可知各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本节内容计划2课时完成。

第1课时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以及菌落的有关知识并制订探究方案;第2课时主要进行探究实验的展示与交流。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

3、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可将细菌分为哪几类?每一类是不是只有一种细菌?活动2:观察细菌的结构1、观察细菌的结构一般要借助______显微镜或_____显微镜。

2、完成下表:植物细胞不同点相同点细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结构,但看不到________(但有遗传物质)。

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

3、细菌细胞内_____叶绿体,_____进行光合作用,它通过什么获得营养?4、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荚膜有什么作用?如图的细胞有鞭毛,它的鞭毛有什么作用?动,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积极发言中锻炼了自己,同时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时,学生有了成就感,身心感到了愉悦。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及时检验学生预习和掌握情况。

结合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学习细菌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填写表格,教师的巡视,和学生平等交流,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

生生交换评价反馈练习,取长补短,思维交融。

活动3:说一说1、读图1-62:细胞的分裂生殖示意图A.细菌是通过细胞_________进行繁殖的。

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B.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_______,然后细胞_________,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_________到两个细胞中。

2、细胞的繁殖能力非常,分布非常。

请谈一谈细菌的分布。

活动4:辩一辩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有害,请举例说明。

(1)有利的一面:(2)有害的一面活动5:归纳小结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联系生活,热爱生活。

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浙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二)教学目标:了解食物腐败的原因除了细菌还有真菌;知道部分真菌的名称;初步学会根据有无细胞核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会区别细菌和真菌,知道细菌无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真菌是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收集资料认识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物腐败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真菌的结构,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关系。

课中助学:一、预习反馈二、引入请同学们观察到变质的桔子、发霉的面包,这是不是细菌导致的呢?如果不是,你知道是哪种生物吗?三、展开1、真菌的结构先来看酵母菌。

酵母菌通常是卵形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所以它是真核生物,这与细菌的原核生物有所不同。

酵母菌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它必须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以维持生活,这一点与细菌相似。

氧气充足的时候,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不足的时候,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氧气充足的时候,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不足的时候,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七年级科学下册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教学目标1、了解真菌的主要特点和繁殖方式2、了解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2、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动物、植物、细菌的繁殖基础上,再介绍真菌的繁殖方式,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各主要生物类群的繁殖能建立起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界,认识自己。

四、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利用图片,结合视频,联系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印象和学习兴趣。

把知识点分块,便于梳理相关知识点。

使结构更有条理。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所以思路的设计基本都是按照课本的进程进行,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找到书上相关知识,并及时在相应的位置记录笔记。

五、教与学真菌展示:发霉的面包提问:你知道面包为什么发霉吗?(学生容易认为是细菌大量繁殖,教师指出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缘故。

)教师指出,霉菌有细胞核,属于真菌。

从而引入真菌的概念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霉菌,属于真菌。

真菌与细菌一样,无叶绿体,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展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一)酵母菌:(展示图征并结合相关视频)1、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属于真核生物2、生殖方式:酵母菌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与母体形态相似,大小不同),逐渐长到成熟后与母体分离。

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3、酵母菌与人类关系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于发面和酿造酒等。

它是人类较早应用的真菌。

活动:面团的发酵(1)制备面团:取活性干酵母半匙倒入50毫升温水(30℃左右)中,充分溶化后,分批加到100克面粉中,边加边用手搅动,充分揉捏面粉形成面团。

(2)面团发酵:将面团置于碗中,盖上保鲜膜,置于温暖环境中发酵50分钟左右。

拿出面团,观察面团的变化有_________。

撕下一小片,观察面团内部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真菌)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是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第6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1 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1 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浙教版七下科学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新课(2)霉菌的种类: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常见的霉菌主要有根霉、曲霉和青霉等。

(2)霉菌的结构:霉菌由菌丝构成,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

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

向空中伸展的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3)霉菌的繁殖:霉菌用孢子繁殖。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菌丝的顶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的孢子数量特别多,体形特别小,每个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个体。

(4)霉菌与人类关系:①在工农业生产中,一些霉菌常被广泛应用于酿酒、制酱、发酵食品等;食品的发酵工艺、制酱、豆制品的发酵产品都有霉菌的功劳。

②还可用于有机酸、抗生素等药物的生产;如,常用的抗生素中有许多是从霉菌提炼出来的,如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等;③有些霉菌是病原菌,会危害人、动物和植物的健康;如,物体霉变、霉菌感染引起皮肤癣,等。

三、酵母菌:(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较多,分布很广,其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的个体要大得多。

单细胞的真菌学生认识较少;霉菌接触多认识少,通过较详细的了解其结构、作用及繁殖,对霉有一个较初步的整体的认识;霉菌与生活关系密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2)酵母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还有大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属于真核生物。

(3)酵母菌一般以出芽繁殖。

(4)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常用于酿酒、发面等。

酵母菌是人类较早应用的真菌。

考古研究发现,我国在8000多年前就开始酿酒了,是世界上较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活动指导:发面活动四、食用菌(1)还有一些真菌可以食用,人们称它们为食用菌。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

(2)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食用菌生长在潮湿、温暖、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2课时学设计
出菌丝,然后从菌丝向上长出子实体。

除上述的食用菌外,你还知道哪些食用菌?
灵芝、银耳、牛肝菌等
拓展:
有许多野生大型真菌有剧毒,如红托鹅膏蕈、毒蝇伞等,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食用野生的大型真菌之前,不一定要鉴别是否有毒。

活动
视频:制作孢子印
将蘑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与菌褶面积相似的一群孢子(孢子印)。

6.微生物及作用
细菌和真菌属于人们常称的微生物。

它们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密不可分。

动画: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食物的保存
视频: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

其主要方法有:结构

毒蘑菇
活动:子印

及作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真菌的结构及类型,掌握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掌握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3、食物保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等相关的知识,为本节课的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繁殖方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并且经过初一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对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从年龄特征看,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反而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资料,这就强调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如何利用图片、视频等趣味教学素材进行成功教学
3重点难点
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引入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下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二课时:真菌的繁殖。

绍兴—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你对这一座城市有何印象呢?
【学生活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绍兴的特产,是我国酿酒史上历史最悠久的酒种,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有关黄酒的制作过程吧。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绍兴黄酒。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2)
3、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4、分裂生殖,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
思考:细菌是植物吗?细菌是动物吗?(细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教师总结:细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细菌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
5、细菌的好处(通过视频来讲解细菌的好处和坏处,使学生不会一味的认为细菌是不好的)
过渡:要观察到细菌的真面目,要利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的到。
教师出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图片
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
教师指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菌落。
2、细菌的细胞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细胞内无细胞核,只有含遗传物质的核区。
课题名称:§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知道细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 知道巴斯德消毒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的主要生殖方式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见ppt
教学(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1.引入:请你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细菌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贮存不当,食物会变味或发臭。你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吗?说说看?
2.课堂预学:(提出任务,让学生先看书阅读有个大概了解)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结构
3.细菌的繁殖
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逐一细析:配合图片和视频播放加强认识
(一)细菌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配套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下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配套教案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请你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细菌的知识?
1.细菌的特点(让学生阅读课本P33,然后归纳)
⑴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

⑵个体十分微小(0.5~5微米)。

⑶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2.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种类.根据细菌的形状,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5、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人类)的体表和体内等处。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而又不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味道?
7、巴斯德消毒法(阅读35页)
小结:1.细菌的特点、结构和种类;
2.细菌的繁殖方式;
3.巴士德消毒法。

作业:配套作业本和精彩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分类可能比较模糊,这样不利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教学。

另外,从作业情况看,对细菌从哪儿来的有关探究题,在描述时不严谨,可能以后要加强对控制变量法实验的设计教学要加强。

[板书设计]。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3.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在讲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过程中,我应更多地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应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同时,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1.实验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今后,我在实验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细节,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课堂互动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讨论和提问环节,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仍然不高。今后,我应尝试更多样的互动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2.讲授新课(15分钟)
细菌繁殖: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及影响因素。
真菌繁殖:讲解真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及影响因素。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实验环节(10分钟)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这一内容出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1.6节。课程主要围绕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过程,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生命科学感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浙教版初一科学七年级下册1.6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一科学七年级下册1.6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设计

备课组长签名:教案设计者签名:课题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个性化修改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细菌、霉菌等)新课一、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1、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3、细菌的繁殖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4、细菌的利与弊弊:1 .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2 .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利:1. 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2. 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3. 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三、巴斯德消毒法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由于还没教参所以课件中的有关这里的两幅图我只写了页数,需要看书本内容)4、真菌的利与弊弊:1 .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2 .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利:3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4 .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5 .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6 .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五、微生物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学案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学案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学习目标】1.了解真菌大小、真菌细胞结构与其它细胞的异同、及主要的种类。

2.了解三类真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繁殖、孢子繁殖与有(无)性繁殖的关系。

3.探究酵母菌与面粉发酵的关系。

4.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5.食物保存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真菌大小、真菌细胞结构与其它细胞的异同、及主要的种类。

【学习过程】一、课前尝试1.我们通常所说的微生物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细菌的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3.细菌与真菌的区别:4.细菌的益处:害处:二、新知尝试(一)种类1.真菌(1)面包霉→细胞核→核生物→真菌(2)有成形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

(3)真菌的分类,根据是不是由单细胞构成真菌:酵母菌等;真菌:食用菌。

霉菌等。

2.酵母菌(1)酵母菌的形态:、、,比细菌的个体大得多。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主要包括、、、等,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

3.霉菌(1)常见的霉菌有、和。

(2)霉菌的繁殖:主要依靠繁殖。

4.食用菌:(1)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食用菌的繁殖:主要依靠繁殖。

(二)食物保存的方法1.法:去掉食物中的水分。

2.法:低温环境下可减缓微生物生长速度。

3.法: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

4.法:用糖。

盐。

酱油。

醋等腌制食品。

四、综合尝试1.下图是某种可食用的蘑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⑤是由[②]________中散落开来的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

(2)图中①是_______,③是________。

④是蘑菇的地下部分,叫做营养菌丝,它的作用是从土壤中分解并吸收有机物,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自养或异养)。

2.如右上图是酵母菌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酵母菌各部分的结构名称:①,②,③,④,⑤。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

本节主要讲授了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过程,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应意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两面性,能够辩证看待细菌和真菌。

并且在课后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食物储存不当,就会变味或发臭。

到底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臭呢?没错就是细菌!那么我们就来认识细菌。

二、新课讲解(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菌形态图片,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引导学生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建议插入素材库中各种细菌的形态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类型。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其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

例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2.细菌的结构:(建议插入素材库中“细菌的结构”的视频对细菌的形态进行小结,同时引出细菌的结构相关内容,教师结合视频进行说明。

)(2)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3. 细菌的生殖:(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生殖方式的?回答: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章第6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

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

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

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

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 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生物界分类引出真菌,让学生了解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2、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与真菌有关的食品或生活现象,
老师简述真菌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酵母菌
①通过回忆七年级(上)学过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说出酵母菌的结构特点;
②了解酵母菌的用处及危害。

2、霉菌
⑴自主学习课本63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青霉曲霉的菌体是有什么构成的?
②霉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构成是什么样的?
⑵以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展开
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颜色;根据书上青、曲霉的模式图说出其各自孢子的结构特点;通过前(1)(2)总结青霉曲霉在颜色和形态上的异同点。

3、蘑菇
①了解蘑菇的大致种类;
②猜想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③小组合作交流,回到以下两个问题;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什么?
●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他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二、真菌的繁殖
①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模拟孢子传播的实验
②展示自己做的孢子印,并用放大镜观察,近距离接触孢子
三、回顾与整理
四、学以致用
1、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容易在这些物品上生长?
2、检查一下自己家庭储粮、放衣物的情况,你能做哪些工作防止霉菌的生长?
3、在雨后或潮湿的草地树桩上,常常会有蘑菇长出。

如果让你养殖食用蘑菇,你将怎样做才能满足蘑菇的生长条件?
八、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
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
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无法作答)
九、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

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

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