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景和著《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1dc72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3.png)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郎景和一出场,就感觉他身上带着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就像是隔壁家特别有学问的爷爷来跟你唠嗑似的。
他讲的是医学方面的事儿,你想啊,医学这东西多严肃,但在他嘴里就变得特别好懂。
他说到当医生啊,那可不是简单地治病救人。
他就像是一个医学界的探险家,每一个病人都是他要探索的神秘宝藏。
他说医生得有温度,这可太对了。
不是那种只知道开药、做手术的机器医生,而是要真正关心病人的感受。
就像他讲那些女病人的故事,女病人有时候因为身体上的病,心里也特别脆弱。
他不仅仅是把病给治了,还特别照顾人家的情绪,这就像给病人的伤口上撒了一把温暖的阳光,让病好得更快。
还有啊,他讲起在手术台上的那些事儿。
他说每一次手术就像是一场战斗,但又不仅仅是战斗。
他得小心翼翼,像个超级精密的工匠一样,一点点地雕琢。
这让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可太伟大了,手里握着病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呢。
我就想到,我们平常生活里觉得自己压力大,这和医生比起来算啥呀。
人家在手术台上那可是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就像走钢丝一样,下面可是万丈深渊。
而且郎景和对医学的那种热爱也特别感染我。
他说起医学研究就两眼放光,就好像他发现了一个超级好玩的游戏,永远都玩不够。
这让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工作,热爱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事儿。
要是都能像他那样,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场超级酷的冒险,那肯定能做出很多了不起的成绩。
看完他的演讲,我就觉得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就觉得医生就是穿着白大褂,看个病就完事儿了。
现在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温暖和责任。
我也希望自己在生活里能像郎景和那样,不管做什么,都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人也像他对待病人一样,既有能力帮助,又充满了温情。
这节目看得真值,就像吃了一顿超级营养又美味的大餐,够我回味好长时间的呢!。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d4df24d02020740be1e9bb9.png)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每当耳旁听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句西方医学界名言时,思维的线不自觉被牵入医学名人郎景和先生的作品中。
《一个医生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章。
作者郎景和是一位妇产科专家,故事主要从他在协和医院工作近五十年里的视角出发,介绍自己平凡而难忘的经历、记录他工作辛苦而快乐的瞬间、最后诠释医学的科学与人文。
与其说他在写,不如说他在记,由众多生活小片段串联而成的每个章节,其朴实而饱含深情的内容充满着字里行间,仿佛带着我与他共同亲历桩桩趣事。
其中印象最深的片段“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描写的是一次顺利的腹腔镜手术后,发现钳子上的小螺丝不知什么时候脱掉。
郎大夫当时撂下碗筷,带领全手术室同事们展开一回彻头彻尾地“大搜捕”,地点从肚子外边、台上台下、手术铺单、纱布沙垫,到肚子里面、上腹下腹、左侧右侧。
家属在外面焦急等待两个多小时,郎大夫只说一句话:“必须找到!”最后使用往腹腔里大量灌水,然后抽出的办法,一个比大头针针帽还小的螺帽——现身啦!两页纸让我在短短几分钟感受了惊颤、焦灼、欢呼、沸腾一系列的心理波动。
因为问题是命令!必须找到,是信心,更是使命!医生的这种专注与责任,不正是我们律师身上也同样拥有的吗?通过这本书我更深刻体会到工作上不仅要有殚精竭虑的信念,还要有强烈的同理心,因为我们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痛苦折磨、辛苦恣睢,经受同样的心灵震撼、危险威胁。
这让我不禁想起2018年的一个委托代理合同纠纷案,案情看似不复杂,但仅立案过程却让人伤透脑筋。
因为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在老家,我方想在本地法院立案,所以必须证明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在合肥,可被告为逃避债务,事发前已通过离婚方式将房产证过户给丈夫。
我四处打听到她在合肥居住的小区,亲临物业办几次,商量让其开具居住证明,可物业都委婉拒绝,接着去街道办同样碰壁。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c5e14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1.png)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
朗景和一上台,就感觉他浑身散发着一种特别的亲和力。
就像是隔壁家见多识广的长辈,不是那种端着架子、高高在上的专家模样。
他讲的妇产科那些事儿,可太有意思了。
你想啊,妇产科那可是迎接新生命的地方,充满了希望和爱。
他说起那些在产房里发生的故事,有惊险万分最后化险为夷的,也有充满温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我原本以为妇产科就是个生孩子的地方,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医学知识、人文关怀交织在一起。
他讲对待病人得像对待亲人一样。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他举了好多例子,比如怎么耐心地给孕妇解释各种情况,怎么去安抚那些紧张的家属。
感觉他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生活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真的特别打动我。
就像他说的,医生这个职业,不只是治病,更是在守护生命的旅程。
还有他谈到妇产科医学的发展,那眼睛里都放光。
从以前比较简陋的接生方式到现在各种高科技的辅助手段,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啊。
我突然就觉得每一个行业都是这样,不断发展进步,都是靠像朗景和这样热爱自己工作、不断钻研的人推动的。
在他的讲述里,我也明白了做医生真的不容易。
那责任大得像一座山。
但是呢,看到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又能把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给冲散了。
我就想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职业的成就感吧。
这也让我对所有的医生都肃然起敬起来。
总之呢,看了这一期节目,就像是跟着朗景和在妇产科这个神奇的领域里走了一遭。
让我对生命、对医生这个职业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希望以后能多看到这样既有干货又有人情味的演讲节目呢。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83e7aa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1.png)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郎景和一上台,那气场就很稳。
他说话慢条斯理的,但每个字都透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他讲妇产科那些事儿的时候,可没有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味儿。
你想啊,妇产科,这可是和咱们每个人的诞生都息息相关的领域。
他讲那些产妇的故事,就像是在讲自家邻居的事儿一样亲切。
我印象特深的是他提到医生对待病人得有温度。
可不是嘛,在妇产科里,那可都是怀着新生命的妈妈们,她们身体和心理都很脆弱。
医生要是只把自己当成个看病的机器,那多可怕。
郎景和就像是一个妇产科世界里的温暖守护者,他说医生要会倾听,这让我觉得特别对。
有时候,病人可能就是需要把心里的担忧、害怕说出来,这时候医生的倾听可能比开多少药都管用。
而且他还特幽默地讲了一些产房里的小插曲。
我就边看边想,原来产房里除了紧张的接生,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呢。
这也让我明白了,妇产科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得有一颗能包容、能理解的心。
他在讲那些医学知识的时候,也不复杂,就像是给我们揭开了妇产科神秘的一角。
比如说关于孕期保健的事儿,我感觉就像家里长辈在叮嘱一样,很贴心。
我以前总觉得妇产科就是生孩子的地方,看了他的演讲才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太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妇产科医生就像女性健康的终身卫士。
这一期节目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妇产科医生的样子。
也让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像郎景和这样充满热情、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在默默坚守着,这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以后啊,我要是身边有朋友对妇产科有啥疑问,我感觉我都能像个小专家似的给他们讲讲从郎景和那儿听来的知识啦。
看这一期节目,收获满满,还特别暖心。
一个医生的故事
![一个医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814fdd6529647d272852e7.png)
一个医生的故事《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每当耳旁听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句西方医学界名言时,思维的线不自觉被牵入医学名人郎景和先生的作品中。
《一个医生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章。
作者郎景和是一位妇产科专家,故事主要从他在协和医院工作近五十年里的视角出发,介绍自己平凡而难忘的经历、记录他工作辛苦而快乐的瞬间、最后诠释医学的科学与人文。
与其说他在写,不如说他在记,由众多生活小片段串联而成的每个章节,其朴实而饱含深情的内容充满着字里行间,仿佛带着我与他共同亲历桩桩趣事。
其中印象最深的片段“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描写的是一次顺利的腹腔镜手术后,发现钳子上的小螺丝不知什么时候脱掉。
郎大夫当时撂下碗筷,带领全手术室同事们展开一回彻头彻尾地“大搜捕”,地点从肚子外边、台上台下、手术铺单、纱布沙垫,到肚子里面、上腹下腹、左侧右侧。
家属在外面焦急等待两个多小时,郎大夫只说一句话:“必须找到!”最后使用往腹腔里大量灌水,然后抽出的办法,一个比大头针针帽还小的螺帽——现身啦!两页纸让我在短短几分钟感受了惊颤、焦灼、欢呼、沸腾一系列的心理波动。
因为问题是命令!必须找到,是信心,更是使命!医生的这种专注与责任,不正是我们律师身上也同样拥有的吗?通过这本书我更深刻体会到工作上不仅要有殚精竭虑的信念,还要有强烈的同理心,因为我们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痛苦折磨、辛苦恣睢,经受同样的心灵震撼、危险威胁。
这让我不禁想起 2018 年的一个委托代理合同纠纷案,案情看似不复杂,但仅立案过程却让人伤透脑筋。
因为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在老家,我方想在本地法院立案,所以必须证明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在合肥,可被告为逃避债务,事发前已通过离婚方式将房产证过户给丈夫。
我四处打听到她在合肥居住的小区,亲临物业办几次,商量让其开具居住证明,可物业都委婉拒绝,接着去街道办同样碰壁。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e13b0fbfd0a79563d1e7215.png)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在《一个医生的故事》这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
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本书作者是我国资深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为医学家、作家、科学作家三栖于一身。
一手拿解剖刀,根除病魔毒瘤;一手握犀利笔,点画真假美丑。
在从医中,将仁术、技术和艺术结成一体;在为文中,将人学、科学和哲学融汇贯通。
擅长撰散文写小品,犹如善手术解疑难。
郎景和教授在《医者思》一文中讲本书中有些篇章像讲故事,有些似乎不是故事,像杂感、随笔、散文,或者都不是,只是发点议论。
虽然叫故事,实则是向自然、向医、向大师顶礼膜拜,而低吟沉思。
这是对于本书主题的自我概括。
在文字中,一位老者却能用一种开诚布公的姿态来讲自己的故事,解剖自己的思想,不做作,不躲闪,达到了这种举重若轻的境界。
读郎景和教授的文字时,始终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从头至尾,他不讲大道理,甚至很少掰扯专业名词,更多地去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的文字常常有一种画面感,能引发读者颇多共鸣。
郎教授所描述的手术室光景:在手术台上,要注意台风,因为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的主要战场,是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样的描写可谓酣畅淋漓;手术的过程和信念不无诗情画意,如经历一台艰苦的手术,境遇和心情简直完全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
郎景和教授所写的那些有关同事特别是前辈的文字,虽平实但着实动人。
郎景和教授对宋鸿钊大夫、吴保桢大夫这两位前辈怀着深情,屡屡在书中写下与他们的点滴回忆。
两位他的老师言传身教,传承的精神让他难忘。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ed942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a.png)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郎景和医生往台上那么一站,就透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专业气质。
他一开口,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故事和医学奥秘的宝盒。
他讲的那些医疗故事,可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充满了温度。
他讲到自己在从医过程中的那些患者,就像在讲老朋友的事儿一样。
你能感觉到他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他说,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更是治人。
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医生面对的可不是简单的病症,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人。
就好比,你不能只看到病人身体里的那个瘤子,还得看到瘤子背后那个担惊受怕的灵魂。
这让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简直就是天使和智者的结合体。
还有啊,郎医生说起那些医学的发展和挑战的时候,眼睛里都闪着光。
你能看出来他对医学那股子热爱劲儿,就像小孩对最心爱的玩具一样,怎么玩都玩不够。
他讲那些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在台下听着就像是在听一场神秘的冒险故事。
不过这个冒险可不像童话故事那么轻松,它是一场与病魔争夺生命的大战。
而郎医生他们这些白衣战士,一直都在前线冲锋陷阵。
从他的演讲里,我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就觉得医生嘛,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很酷。
现在才知道,那身白大褂背后背负的责任重得像座山。
每一个诊断、每一次手术,都像是在走钢丝,必须小心翼翼,因为那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而且,郎景和医生的演讲也让我对健康这件事更加重视了。
你想啊,那些在医生面前苦苦挣扎的病人,他们最渴望的不就是健康嘛。
咱们平时总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把健康都给忽视了。
看了节目后,我就想,可不能这么作践自己的身体了,得像珍惜宝贝一样珍惜健康。
总的来说,郎景和医生的演讲就像是一场温暖又深刻的心灵洗礼。
他让我看到了医学的伟大,也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多的敬畏。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演讲,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能从不同的领域专家那里汲取力量和智慧呢!。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517cb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6.png)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最近读了关于郎景和的一些事迹,那真叫一个感触颇深呐!你说这郎景和,就像是医学界的一位大侠。
他在那妇科的江湖里闯荡,可真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就感觉他不是那种只知道闷头治病的医生,他更像是一个医学的艺术家。
他对待病人的态度,那是相当的暖心。
就像咱们平时去医院最怕啥?怕医生冷着脸,像个机器人似的给咱看病,问两句就开药打发了。
但郎景和不一样,他对待每一个病人都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
他肯定明白,对于那些身体有恙的人来说,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那比啥药都管用呢。
我就想啊,那些被他看过病的女同胞们,肯定心里都觉得暖烘烘的,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了一碗热汤一样。
而且啊,他在医学研究这方面也是个狠角色。
感觉他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妇科医学的未知领域里不断地探索。
那些复杂的病症,在他眼里就像是一个个等待被解开的谜题。
他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就为了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估计没少在实验室里熬夜,在病历堆里钻研。
我仿佛能看到他皱着眉头思考的样子,然后突然眼睛一亮,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找到了新的治疗思路。
从他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
他不仅仅自己厉害,还想着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医生。
就像一个老工匠,手把手地教徒弟怎么做出精美的工艺品。
他肯定知道,医学这棵大树要想长得枝繁叶茂,就得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而且这些新人得有扎实的根基和正确的理念。
所以他在教导年轻医生的时候,就像在精心培育一棵棵小树苗,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参天大树,为更多的病人遮风挡雨。
读了关于他的事迹之后,我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就觉得医生嘛,能把病看好就行。
现在才知道,一个好医生得像郎景和这样,有精湛的医术、温暖的态度,还得有那种传承医学文化的责任感。
他就像是医学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人前行的道路,不管是病人还是那些想要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人们。
我想啊,要是医学界能多一些像郎景和这样的医生,那咱们老百姓去看病的时候,心里就踏实多啦!。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9f2d7eecc175527072208fd.png)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
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每次看到医患纠纷的新闻,都忍不住感慨,医生和患者从来不是对立的,怎么越到科技发达的现在,医生和患者反而演绎成了一对仇家?有患者不懂医不接受悲剧结果的原因,也有医生不作为不告知不解释的问题。
如果医生真正做到了治病救人或者如实告知,病人了解病情不以悲痛责难医生,这对紧张的关系想必可以缓和并得到解决。
很大程度上,医生被病人的期望给妖魔化了,有时候病得越重,就越希望有奇迹发生。
可医生不是神仙,并不能事事扭转乾坤,逢凶化吉。
郎大夫的这本书给了读者一道打开的门,赫赫有名的协和医院主任,走下“神坛”有着怎样的日常工作、业余生活。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行当,病有不同,术有专攻。
但医生最不可做成只知解剖不问人情的冷面手。
郎大夫虽为男士,却身在妇产科终生与女性打交道,深知对病人人文关怀的重要。
他把美国名医特鲁多的名言作为金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更深有体会的写道“你必须了解,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能治好的……很多时候,医生更多应该给予的是人文关怀”。
真正的医者从不以医术的高明引以为傲,反而会无比感谢他的病人,医者和患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医生在对患者的医治中丰富并成长,患者因医生的救治而康复或舒缓。
郎大夫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笔下点滴记录着病重的女孩不顾自己而担心家人伤心的感伤,也记录着地震发生时给产妇接生的惊心动魄,他为没有关系的年迈病者建立关系,也因病人答谢一定送他的鞋垫牢记一生。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210e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b.png)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一个医生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位医生在艰难的环境下,坚守初心,献身医疗事业的故事。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崇高,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生们的辛苦和付出。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医生的内科医生,他毕业于一所不太出名的医学院,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开了一家小诊所。
尽管条件艰苦,但李医生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让他一直坚守在这个小镇上,为当地的居民们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他不计报酬地为患者看病、开药,甚至在深夜里也会义务为急诊的病人进行抢救。
他的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都对他充满敬佩和感激。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李医生的工作场景,让读者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
在医院里,李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儿童,有的是急诊病人,有的是慢性病患者。
他不仅要进行诊断和治疗,还要安慰患者的情绪,给他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这种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李医生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辞辛劳地为患者服务。
除了工作上的辛苦,李医生还要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妻子也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两个孩子还在上学。
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他不得不省吃俭用,甚至有时候还要借钱度日。
但是,尽管生活很艰难,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崇高。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崇高。
医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
他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有的是轻微的感冒,有的是严重的疾病,有的是急诊病人,有的是慢性病患者。
他们要在医院里度过漫长的工作时间,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要面对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有的是家庭的压力,有的是经济的困难,有的是工作的压力。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崇高。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8f9a7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1.png)
开讲了郎景和观后感郎景和一上台,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感觉就像隔壁特别有学问的大爷来跟你唠家常,但这个家常可不一般,全是医学的“干货”。
他讲妇产科那些事儿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以前我就觉得妇产科嘛,不就是迎接新生命的地方。
但他一讲,我才发现这背后医生得承担多大的责任啊。
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又充满未知挑战的冒险,而妇产科医生就是这场冒险中的领航员。
比如说,遇到那些复杂的生产情况,医生得在保证妈妈安全的同时,也要让宝宝平安来到这个世界。
这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简单,那得有多少年的经验积累,还得有一颗特别强大的心脏,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郎景和先生讲他的从医经历时,我就特别佩服他。
他那时候的医疗条件肯定没有现在好,但他就靠着对医学的热爱和一股钻研的劲儿,一步步走到今天。
而且他说话特别幽默,把那些严肃的医学知识讲得绘声绘色的。
他讲的那些病例,就像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听得入了迷。
他还提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这真的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呢。
在他眼里,医生不仅仅是治病的人,还是患者的朋友、依靠。
他那种对待患者的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现在医患关系有时候挺紧张的,但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想啊,如果所有的医生都像他这样,把患者真正放在心上,多些理解和沟通,那得多好啊。
从他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坚持。
做医生这么多年,肯定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一直坚持在妇产科这个领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这就像在爬山,虽然一路上有很多绊脚石,但是他从来没想过放弃,就一直朝着山顶前进。
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该像他一样,咬咬牙坚持下去。
总之呢,看了这一期节目,我对妇产科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从郎景和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节目真的很棒,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得到了不少启发,就盼着能再多看几期这样的节目,让自己多充充电呢!。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49d53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7.png)
医学之恩郎景和观后感看了郎景和的事迹或者相关资料后,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医学奇妙世界的大门,还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性温暖之风。
郎景和啊,他在医学领域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
他的医术那肯定是超厉害的。
我想那些复杂的病症在他眼里就像是一道道谜题,而他就是那个手拿智慧钥匙的解谜人。
每次他妙手回春的时候,就好像在告诉病魔:“你在这儿捣乱可不行,我这儿可有对付你的办法呢!”不过呢,他最让我佩服的可不只是那高超的医术。
他对待病人的态度,就像春天里最温暖的阳光。
你想啊,生病的人心里多脆弱呀,就像风中摇曳的小火苗,一不小心就被恐惧、担忧给吹灭了。
但是郎景和不一样,他能让病人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被疾病定义的可怜虫,而是一个被医生当作朋友、当作家人一样关心的人。
他跟病人说话的时候,可能就像邻家大叔那样亲切,把那些复杂的医学知识说得简单易懂,让病人心里踏实。
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也特别值得说道说道。
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着一群年轻的水手在医学的大海里航行。
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医学的感悟都传授给下一代,这可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医学精神的传承啊。
他就像在播撒种子,那些种子会长成未来的医学栋梁,继续守护人们的健康。
从他身上,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意义。
医学可不仅仅是治好病这么简单,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是在病苦的黑暗中点亮希望的灯盏。
郎景和就像一个行走在医学之路上的发光体,照亮了病人的世界,也给我们这些旁观者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他让我觉得,医学是一门充满爱的学科,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像他一样,既有妙手,又有仁心。
这才是真正的大医啊,看他的故事,就像给自己的心灵来了一场充满正能量的洗礼。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f5fa63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c.png)
开讲啦朗景医生观后感郎景和医生往那台上一站,就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气场。
他一开口,那股子温和又坚定的劲儿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淌进心里。
他讲的那些行医故事啊,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但又特别真实。
他说的那些关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事儿,真的让我对医生这个群体又多了好多敬意。
你想啊,医生每天面对的可都是生死大事,就像在悬崖边上拉人一样。
郎医生讲到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那得是多高的专注度啊,就像在雕刻一件绝世珍宝,容不得一丝差错。
我听着就觉得,当医生不仅得有一手精湛的医术,还得有一颗超级强大的心脏呢。
他还提到怎么和病人相处,这可太重要了。
现在医患关系有时候有点紧张,可在郎医生这儿,感觉就完全不是事儿。
他就像一个暖心的大家长,耐心地倾听病人的担忧,用最简单易懂的话给病人解释病情。
他说的那些话,让我觉得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在给病人希望和力量。
这就好比在黑暗里给人点亮一盏灯,那灯一亮,病人心里的恐惧和迷茫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而且啊,郎景和医生那种对医学的热爱就像一团火,一直熊熊燃烧着。
他一辈子都在这个医学的大海洋里遨游,不断探索新的知识。
他这股子劲儿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觉得不管做啥事儿,只要有热爱,就像有了无尽的燃料,可以一直向前冲。
从郎景和医生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责任感,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带来的责任感。
他就像一个守护生命的卫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管多累多苦,只要能让病人好起来,一切都值了。
这让我想到,咱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是都能有这么强的责任感,那这个世界得多美好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就像被洗了一遍脑,满脑子都是郎景和医生的那些话。
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和钦佩,也明白了在自己的生活里,也要像郎医生一样,用爱、责任和专注去对待每一件事儿,哪怕是小事儿,也得用心去做,说不定就能像郎医生救人那样,做出大意义来呢。
医路有温暖,且行且珍惜——读《一个医生的故事》有感
![医路有温暖,且行且珍惜——读《一个医生的故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127e4f1a37f111f0855b71.png)
|新书品评|医路有温暖,且行且珍惜——读《一个医生的故事》有感赵东兵文章编号:2096-5893(2019)05-0371-02读完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结合自己的感悟,我以为医路有温暖,且行且珍惜。
《得病真好》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女同志生病住院以后生活发生了改变,丈夫变得勤快,儿子变得听话,亲戚朋友和同事纷纷表示关心。
她说,“得病真好!”可是,以我切身感受来说,还是应该“有什么别有病”。
疾病不光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今年年初,一位得了恶性肿瘤的女患者,说希望看到女儿结婚、生孩子,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给了她一个善意的谎言。
健康的人体会不到生病的感觉,但医生可以,因为工作中接触的都是病人。
病人最需要医生的帮助,这能给予他力量。
一个人的善良是从帮助别人开始的,当你展现善良的时候,老天爷是看着的。
书里讲了一个上台易下台难的故事——手术台的台。
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够按时结束是一件令人舒畅的事情,只有发生意外,手术才会延时,甚至难以结束。
十几年前,我在外参加活动中途接到护士的电话,说一个直肠术后患者出了2000多毫升的腹水,我赶紧请假赶回病房。
检查后发现不是腹水,是尿瘘、尿道有炎症感染,需要请泌尿外科的医生帮助手术。
一个跟我年资相仿的泌尿外科医生跟我一起上了手术台,并且手术完成地比较顺利。
我向这个医生表示感谢,提出请吃饭、送礼物的想法,都被他谢绝了。
他说,不用太在意,这样的互相帮助很平常。
去年,这个医生也请我帮他做了一台手术,他也说要请吃饭、送礼物。
我跟他说,“不用,当年是你先帮助了我。
”他已经记不起来了,可我却一直不敢忘。
给予帮助的人可能会忘记,但是接受帮助的人一定会记得。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9年9月 第2卷 第5期 |叙事医学|371|新书品评|郎大夫在书里提到,再普通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可这恰恰也是医生最难做到的。
病人求诊医生自然想解除病痛,医生也想用尽一切方法为病人治疗疾病。
郎景和观后感
![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4962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4.png)
郎景和观后感篇一郎景和观后感最近看了郎景和先生的相关内容,哎呀,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郎景和,这名字一开始在我耳朵里打转的时候,我还没啥特别的感觉。
可当我深入去了解他,哇塞,简直被他的魅力和成就给震撼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那种执着和钻研精神,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稀奇的?但我觉得,这可太稀奇了!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搞研究,还能搞出大名堂的人,那简直就是稀有动物!也许有人觉得我夸张了,可我真心觉得就是这样。
他面对那些复杂的病例,从不退缩,就像一位勇往直前的战士。
我就在想,要是我遇到那么难的事儿,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郎景和的故事也让我反思自己。
我平时学习的时候,稍微遇到点难题,就开始叫苦连天,“这题太难啦,没法做啦”!跟人家郎景和比起来,我这算啥呀?我觉得吧,我们都应该向郎景和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劲头。
可话说回来,要真的做到像他那样,又谈何容易呢?也许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去改变,去努力。
但不管怎样,郎景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郎景和观后感提起郎景和,我这心里就跟开锅了似的,翻腾个不停。
你们知道吗?郎景和这家伙可太牛了!我看完关于他的那些事儿,整个人都不好了,为啥?因为被刺激到了啊!他在医学的道路上那是一路狂奔,不管遇到啥沟沟坎坎,都能一跃而过。
我就琢磨,他是不是有啥超能力啊?后来发现,哪有什么超能力,不过是比咱们都能吃苦,都更有毅力罢了。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还算努力,可跟郎景和一比,我那点努力简直就是小儿科。
他为了搞清楚一个医学难题,能几天几夜不睡觉,我呢?多做几道题就喊累。
这差距,简直大到让人想哭!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人家郎景和天赋高。
哼,我才不信呢!天赋再高,不努力也白搭。
我觉得他就是靠着一股“死磕”的劲儿,才走到了今天。
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那股子劲儿,是不是我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人头地呢?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总得试试,万一成功了呢?郎景和的故事让我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4fd678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f.png)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篇一《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最近看了一期《开讲啦》,嘉宾是郎景和医生,看完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千啊!郎景和医生站在那个舞台上,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对于医学的一些迷茫和困惑。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医生就是穿着白大褂,一脸严肃,整天忙着救死扶伤的形象。
可郎景和医生不一样,他风趣幽默,说话接地气,让我觉得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讲了好多自己从医的经历,那些故事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在我眼前播放。
我觉得他特别牛,面对那么多疑难杂症,可能换做别人早就崩溃了,他却能沉着冷静,想出办法来解决。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行吗?他说医生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人文关怀。
这话说得太对了!我以前就觉得医生嘛,把病治好就行了,可听完他的演讲,我才明白,医生对病人的一句关心,一个微笑,也许比药还管用呢。
看着郎景和医生,我就在想,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许我不会成为医生,但他那种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真的感染了我。
我觉得吧,不管以后干啥,都得像他那样,认认真真,充满热情。
不过,我又在想,要做到像他那样,得多难啊!社会这么复杂,诱惑这么多,我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吗?哎呀,不想那么多了,先努力做好眼前的事吧!这一期《开讲啦》真的太棒了,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
篇二《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看完《开讲啦》郎景和那一期的感受,那可真是不一般呐!当郎景和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人有种特别的魅力。
他不像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专家,反而就像我们身边亲切的长辈,跟我们讲述着他的故事。
他讲的那些医疗案例,真的是惊心动魄啊!我就在想,医生这活儿可不好干,压力山大呀!但是郎景和却能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还保持着乐观和幽默,这得有多大的心理素质啊!我不禁自问,我要是面对那么多生死抉择,我能扛得住吗?他说的那句“医学不是修理机器,而是面对活生生的人”,真的让我恍然大悟。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a81d4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8.png)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篇一《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最近看了一期《开讲啦》,嘉宾是郎景和教授,哎呀妈呀,看完之后我这小心脏那叫一个澎湃!郎景和教授站在台上,那气质,那风度,简直了!他讲的那些话,就像一把把小锤子,一下一下敲在我心坎儿上。
他说医学不仅是科学,还是人学。
啥意思?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医生就是拿着各种仪器,看着一堆数据,然后给你开药、做手术。
但郎教授告诉我们,不是这么简单的!医生面对的是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这让我不禁想到,有时候我们去看病,医生可能都没正眼瞧我们一下,三言两语就把我们打发了,这能行?郎教授还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些经历,我觉得那可太牛了。
他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个特别棘手的病例,可能换做别人早就放弃了,但是他没有。
他说“我觉得我能行,我得试试”。
哇塞,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最后他成功了,那一刻,我在想,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吧。
不过,我也在想,像郎教授这样的好医生能有多少呢?也许在现实中,很多医生都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时间去关心病人的内心。
这可咋办?但反过来想想,也许我们作为患者,也应该多理解理解医生,毕竟他们也不容易。
总之,看了这期节目,我感触良多。
我觉得医学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有像郎景和教授这样的引路人,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不是吗?篇二《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看完《开讲啦》郎景和那一期的感受,那可真是相当精彩!郎景和一上台,我就被他那股子沉稳又亲和的劲儿给吸引住了。
他开口讲话,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你拉家常,可讲的内容又特别有深度。
他说医学是温暖的科学,这话说得太对啦!我就在想,以前咱去医院,总是战战兢兢的,感觉医生都特别严肃,好像咱就是个病例编号。
但听郎教授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医生也应该有人情味儿,得关心病人的心情和生活。
郎教授讲他遇到过一个病人,病情特别复杂,好多医生都觉得没希望了。
这时候他站出来说:“也许还有办法,咱们试试看。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082ed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b.png)
开讲了朗景和观后感
朗景和一上台,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
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满口专业术语把人绕晕的专家。
他就像一个亲切的长辈,开始讲述那些关于医学,特别是妇产科的故事。
他讲到在妇产科这个特殊的领域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多么神奇又充满挑战的事儿。
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奇迹演出。
那些在产房里的紧张与期待,被他描述得绘声绘色。
我都能想象到医生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守护着新生命和产妇的安全。
而且呀,他还特别幽默地提到了在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趣事。
比如说有些孕妇在孕期的那些可爱又古怪的反应,还有家属们紧张兮兮的样子。
这让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严肃地治病救人,还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在谈到医学的发展时,他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又感慨万千的样子也很感染我。
他讲述了过去医疗条件的艰苦,和现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就像带着我们走过了一段医学发展的时光隧道。
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他们就像接力赛的选手,一棒接一棒地把医学往前推进。
从他的演讲里,我还学到了对待生命的态度。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
他作为妇产科医生,见过了生命最初的模样,那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就像星星之火,也点燃了我心中对生命敬重的小火苗。
看完这个演讲,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充满正能量的“强心剂”。
我想,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可以像朗景和医生他们一样,怀着敬畏和热爱,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惊喜。
而且呀,也要像他一样,有着乐观幽默的心态,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有趣,充满阳光呢!。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abd86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d.png)
开讲啦郎景和观后感郎景和一出场,那气场就很稳。
他可不是那种端着架子的专家,一开口就透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他讲妇产科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结果完全不是。
就像是听一个特别有经验的老大夫在跟你聊家常,但这个家常里又满满都是学问。
他说到女性健康的时候,我就感觉他是真心把女性当成了这个世界特别需要呵护的宝贝。
你想啊,妇产科医生那可是迎接新生命、守护女性健康的重要角色。
他讲那些女病人的故事,有紧张的、有让人揪心的,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又能感觉到希望和温暖。
比如说有些病情很复杂的孕妇,他和他的团队想尽办法去救治,那种对生命的尊重,真的特别打动人。
这让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太伟大了,他们面对的不只是疾病,还有背后一个个家庭的期待。
还有啊,他在讲医生这个职业的素养时,提到的那几个观点我记得可清楚了。
什么要严谨啊,医疗上的一点点小失误可能就是大灾难。
我就想到,我们平时做事情马马虎虎的可不行,人家医生可是在救命呢,都这么认真,我们做别的也得严谨对待。
而且他说要有爱,对病人的爱,这不是那种空泛的爱,是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理解。
我就想,要是所有的医生都像他这样,医患关系肯定特别和谐。
最逗的是他偶尔还会来点小幽默,本来严肃的医学话题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不少。
就好像是在一道特别有营养但味道有点单调的菜里加了点特别的调料。
这也让我明白,不管是做多么严肃的工作,有点幽默细胞都是加分项呢。
看完这一期节目,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郎景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医生这个职业背后那些温暖、伟大又充满挑战的内涵,也让我对健康、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重和思考。
我感觉我以后看医生的时候,都会多一份理解,也希望自己在生活里能像他对待病人那样,充满爱和严谨地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儿。
郎景和著《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郎景和著《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45ca190b4e767f5acfce1d.png)
2015年6月读《一个医生的故事》前言医学本源: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是人类善良思想和互助行为的表达;医学史不应仅仅是技术发展史,更是艺术和精神追求史。
威廉.奥斯勒预言:现代医学实践的弊端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和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和人道主义的疏离。
《参观手术》这章中提到,一定要提前做足准备。
《病人的妈妈》无论哪种家长,有经验的医生都是可以与之友好相处的,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女儿好啊。
重要的事家长要知道一二十岁的女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容易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和医生做好疾病诊断治疗。
女儿正值身体发育期,常见的问题时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注意畸形)、女性功能障碍(注意痛经、月经异常),也有卵巢肿瘤可能;及早发现、诊断及治疗。
《从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通过冲洗腹腔的办法找到遗失在腹腔的器械零件的事件,“必须找到”是信念、是使命,找到的这种胜利,不是一个技术复杂的手术成功,只是一个信念和决心的实现;一个科室主任,至少要做到三点:协调管理、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希望能带来镇定、信心、方法和好结果。
《手术。
》手术注意,术野暴露十分重要,术中避免谈论患者的病情、术中情况,因为会给浅昏迷中患者留下阴影,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术后心理安慰、适当解释均很重要。
《辞职报告》作者提到“在任期间,不时有人指出我的宽容,诸如和事佬、抹稀泥、搞平衡之类,说不清是褒贬。
我们经历过斗争哲学的炼狱,结果是越斗争,敌人越多;越斗争,越不团结;越斗争,越结仇积怨。
和为贵虽显懦弱,但仁爱之心必有感化之力,成功不能忘乎所以,失败不可气馁,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
”千万不要背后议论人,总会传到别人耳朵里。
《我的读书报告》要广读书,一定要读原创书,多读书。
坚持爱好,有所坚持。
《令人感动的科普效应》作者及林巧稚大夫所写的科普书籍,带来了很多益处,甚至有患者说科普知识救了他的命;一位哲学人说:如果你仅仅是个好医生,就还不是一个好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6月读《一个医生的故事》
前言
医学本源: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是人类善良思想和互助行为的表达;医学史不应仅仅是技术发展史,更是艺术和精神追求史。
威廉.奥斯勒预言:现代医学实践的弊端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和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和人道主义的疏离。
《参观手术》这章中提到,一定要提前做足准备。
《病人的妈妈》无论哪种家长,有经验的医生都是可以与之友好相处的,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女儿好啊。
重要的事家长要知道一二十岁的女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容易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和医生做好疾病诊断治疗。
女儿正值身体发育期,常见的问题时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注意畸形)、女性功能障碍(注意痛经、月经异常),也有卵巢肿瘤可能;及早发现、诊断及治疗。
《从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通过冲洗腹腔的办法找到遗失在腹腔的器械零件的事件,“必须找到”是信念、是使命,找到的这种胜利,不是一个技术复杂的手术成功,只是一个信念和决心的实现;一个科室主任,至少要做到三点:协调管理、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希望能带来镇定、信心、方法和好结果。
《手术。
》手术注意,术野暴露十分重要,术中避免谈论患者的病情、术中情况,因为会给浅昏迷中患者留下阴影,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术后心理安慰、适当解释均很重要。
《辞职报告》作者提到“在任期间,不时有人指出我的宽容,诸如和事佬、抹稀泥、搞平衡之类,说不清是褒贬。
我们经历过斗争哲学的炼狱,结果是越斗争,敌人越多;越斗争,越不团结;越斗争,越结仇积怨。
和为贵虽显懦弱,但仁爱之心必有感化之力,成功不能忘乎所以,失败不可气馁,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
”千万不要背后议论人,总会传到别人耳朵里。
《我的读书报告》要广读书,一定要读原创书,多读书。
坚持爱好,有所坚持。
《令人感动的科普效应》作者及林巧稚大夫所写的科普书籍,带来了很多益处,甚至有患者说科普知识救了他的命;一位哲学人说:如果你仅仅是个好医生,就还不是一个好医生。
我的感觉是不管是什么,只要是需要的就是好的,有需要就能成功,所有事情的出发点是患者需要,有需要群体。
《答应病人的事要按时办》要换位思考,病人住在医院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除了自己的病,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想,无非是体温如何、能吃什么、什么时候换药、拆线......医生或者护士告诉什么、答应什么,就占据了全部思想,会老是想着、盼着。
无论这件事情是大、是小,对病人来说就是大事,至少是所企盼或等待的唯一的事情。
于是,答应病人的事一定要按时办,千万别忘了。
《外科医生的“台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风问题,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的作风,就是他的“台风”,不论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台风”已经明确昭示众人面前
了。
台风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的主要战场,是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只有好的台风才能所向披靡,战而胜之,虽然,外科医生的成熟不仅仅在手术台上,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式是决定性的成功,手术台上的失败是彻底性的失败,因此,手术台上不是我行我素、任着性子、耍耍手艺的事情,优良的台风是一种科学、艺术、哲学和人文景观,它表达一下几个方面:睿智机敏(是外科医生最基本的表达),沉稳练达,谦和协作,言教身教(团队精神及互相合作精神)。
成熟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就是舰长,驾驭船舶在惊涛骇浪中前进,同时能够营造出一种团结、紧张、舒畅、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良好的台风,组成优秀的手术团队。
《医生和病人》医生和病人都应有四个敬畏之情:
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已
敬畏病人,敬畏医生,病人把健康和生命交给医生,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敬畏医学,医学是未知最多的瀚海是庄严神圣的事业
敬畏自然,自然不是神灵,是规律和法则
《女性疾病地图》奉献的箴言是:青年要调整好功能,成年要处理好生育,老年要提防长肿瘤。
妇科疾病繁多,复杂,可观病象:血、带、块、痛。
《“郎大夫不来,我不麻醉”》麻醉之前,手术医生必须到场。
这样病人会感到心安,踏实,一个成功的外科手术,这种人文关怀是必不可少的,关怀出自一个医生的良知,会形成一种习惯,会上升为一种制
度,所以必须做到:手术前晚上,要去看病人,重申注意事项,好好休息;手术当日看病人,鼓励病人;麻醉前看病人,让他安心坦然;术后当晚看病人,这是手术安危的关键时刻,麻醉恢复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几个通路......接下来是病人的体温、排气、排便、下地活动......所以医生是必须要经常看病人,为他操心操劳,因为他是你的病人。
《我喜欢解剖学》解剖是妇产科基础,而且必须不断记忆巩固,宋鸿钊曾说——手术图谱和术后不同在于:图谱无血,手术有血;必须做到脑中和手下均有相同解剖。
要看《妇产科临床解剖学》。
《医生,请去看病人》
《ABCD原则》态度(Attitude)行为(Behaviour)同情(Compassion)对话(Dialogue)
《医生要学会绘画》绘图四阶段,即想、看、摹、画;想是指日间练武,夜间习文,回顾,反刍检查手术过程;看是指看手术现场和手术解剖图谱,思索解剖与手术,再看绘画作品;建议看有13卷的《奈特医学图集》,但要谨记他的名言:阐明主题是绘图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
《外科“三忌”》开刀落空(Nothing to find),病人死在手术台上(Die on the table),遗留异物(Thing)——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应该说“不”(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