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梳理故事情节,领悟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的原因,对文章主题有自己的看法。
2.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1.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笑犹如一束光,带给人们温暖,笑可以传递快乐,表达美好祝愿;而笑还可以是一把锋利的剑,它可以让这个温馨的社会变得冷漠,还可以让人变得疯疯颠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去寻找答案吧。
二、了解作者课件出示鲁迅此环节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旨在检查学生对作者简介的掌握情况。
三、预习反馈,检查词语师过渡:大家对课文都做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词语:荤菜侍候羼水笔砚颓唐附和惋惜打折门槛踱步不屑置辩指名读(多关注中下游的同学),教师正音,齐读。
四、(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过渡: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我们不难了解,孔乙己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笑声,那么,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来说一说吧。
预设:生答。
1.偷东西遭众人嘲笑;2.没考上秀才遭众人嘲笑;3.教我识字让我觉得好笑;4.分茴香豆吃让孩子欢笑;5.被打折了腿用手走来喝酒的惨状引来嘲笑。
(二)细读品析,深层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师:“笑"贯穿全文,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他的言行让大家感觉好笑呢?请大家细读课文4-11段,勾画出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等奖说课稿一.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孔乙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小说。
这个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而《孔乙己》就是一篇很好的体现着这些训练重点的文章。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文章的人文内涵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对于学生形成有益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所明确的任务。
二、那么结合新课程理念、本单元教学重点、以及九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积累本文重点字词。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的生命状态,倾听作者对生命的呐喊。
以上目标,我把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定为教学重点;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本文篇幅较长,为做到长课短教,降低难度,我尝试着用一个“笑”字作为突破口切入点进行分析,以概括“笑”的片段来理清故事情节,以品析“笑”的精彩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以揭示“笑”的内涵来探讨小说的主旨。
四、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有人说“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传达快乐和善意的最美妙的语言。
可是,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锐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风,它可以冷漠这个充满温馨的社会,可以扭曲一颗纯真的心灵,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吗?今天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
”我觉得这样的导入语,让学生入情入境,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上。
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将尝试着用一个“笑”字作为突破口切入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探究人物形象,洞见社会风貌。
2.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并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人物形象,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2.难点:洞见社会风貌,感受封建制度的病朽和社会的冷酷,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完成基础知识识记、小说情节的梳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文体。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便是:(出示课时目标)课前布置了两个任务,现在来检测一下:1.找出本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2.根据课文前三段绘制了酒店的布局和人物位置。
(二)走进咸亨酒店:认识社会1.酒店内的陈设与人物的位置是怎样的。
(请一位同学上台分享,画在PPT上,边画边讲解。
)2.这些人物对彼此是什么样的态度明确:掌柜-欺骗-短衣帮,短衣帮-不信任-掌柜;掌柜-讨好-长衫主顾3.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咸亨酒店(请用一个四字词概括)明确:阶级对立、人情淡薄…追问:仅仅是咸亨酒店如此吗--社会亦是如此。
明确:我们由此窥见的是一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
追问:那孔乙己在哪里呢明确:他不属于任何一群人,却被这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包裹其中。
(三)探察咸亨酒店:分析人物1.老师发现,不管这些人对彼此态度有何差异,但是对“孔乙己”的态度却尤其一致,请大家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明确:笑。
2.他们为何会笑孔乙己“笑”的背后蕴含的是这些人对孔乙己的什么态度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与笑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预设:①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客:冷漠、麻木、无聊(教室作为咸亨酒店情景创设、学生读、扮演,提示“孔乙己”三个字的语气)②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一等奖教学设计11篇
孔乙己一等奖教学设计11篇《孔乙己一等奖教学设计11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孔乙己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__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⑵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孔乙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比较孔乙己的变化,解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孔乙己不变的因素,解读悲剧人生的成因,探究孔乙己的社会意义,阐释对国民劣根性的认识。
3.通过辩论新时代下孔乙己的新出路,归纳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新读书人形象。
评估任务:1.能够分析人物变化,剖析人物命运。
(对应目标一)2.能够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阐释自己对国民劣根性的认识。
(对应目标二)3.能够开展辩论,论述有益的人生启示。
(对应目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起注意钱理群教授曾经说:“(孔乙己是)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进《孔乙己》,感受他的悲剧人生,剖析他的命运走向。
二、PPT出示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梳理情节,找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嗜酒却只能跟普通劳动群众在一起喝。
他迂腐又不失天真,曾给人们带来欢乐。
但后来他因偷书被打断腿,不得不用手“走”来买酒,此后便不知所终,看来是在那样的社会挤压、那样的观念毒害下,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三、学习活动:阅读序幕,了解背景出示问题:阅读前三段,批注自己对咸亨酒店的认识。
在学生充分批注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有关创作背景的资料,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鲁迅选取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清末贫富分化、等级森严、欺瞒压榨的社会现实,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剖析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_________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小说《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回顾对比在三篇小说中的运用,杜小康从刚去芦苇荡的恐慌与后来成长的喜悦明确人处在变化之中,人生就是变化的海,人生海海,变数很多,那属于孔乙己的变化与恒定又是什么呢?二、学习活动一:一双慧眼找变化1. 出示问题:鲁迅先生以咸亨酒店为落脚点,以细腻的笔调刻画了孔乙己的前后变化,请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孔乙己变化的语句,用下面的句式归纳他的变化,剖析他的变化。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乙己》选自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除要求学生学习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外,还特别指出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欣赏小说的语言特色。
《孔乙己》是第二单元的首篇文章,且为教读课文,学好这篇课文将对其他三课,特别是两篇自读课文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篇小说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戕害的孔乙己以及一群咀嚼别人的伤痛来换取所谓的低俗快乐的“看客"形象,蕴含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主义关怀。
对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精神食粮。
学情分析:小说的意味、作者的意图往往是含而不露的,九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小说的经验,但教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辨识含蓄的意味,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细心品味文中的细节,在文本细读中体会小说的主题,欣赏人物形象。
这一篇小说距离今天的现实较远,学生往往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深入了解文章内涵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发动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对小说的多角度的刻画手法和创作主题也应有深入的了解。
设计意图:《孔乙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篇目。
要把这篇课文教出精彩,教出亮点,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本的推进器,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问题提出的切入点非常重要。
我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从“半”字入手,让学生找“半"字,思考“半”字的含义,将其作为主线,成为班级讨论的主问题,并产生问题链,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1.提高文本细读的能力。
2.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感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5、《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
5、《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身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预习检测1.自读小说,为生字注音: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拭(shì)和和(hè)蘸(zhàn)羼(chān)打折了(shé)绽出(zhàn)读一读,写一写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拭(shì)附和(hè)蘸(zhàn)羼(chàn)打折了(shé)绽出(zhàn)本文共几段?写了什么内容?小说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他眼中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倒霉遭遇和凄惨结局。
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的叙事视角,叫“儿童视角”。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用儿童视角写的文章?《社戏》《我的叔叔于勒》情节梳理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莫迫桑进行巧妙的“场景设置”,让“我”一家人聚集在一条去哲尔赛岛的船上,从而集中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精读、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3段)内容。
1.布置:认真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这三段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推知哪些信息。
明确:(1)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2)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3)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提问:掌柜对长衫主顾、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明确:(1)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2)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3)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提问: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二、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4~9段)内容。
(一)精读、探究第4自然段内容。
1.提问:第4段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是对孔乙己的概括介绍,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追问:第4段首句中哪些词语(或短语)具体表现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的?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九下语文第5课《孔乙己》精品实用高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下语文第5课《孔乙己》精品实用高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孔乙己》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唐代有位诗人叫孟郊,他在46岁时写过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瞧他那得意劲儿,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因为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当然得意了!可是,在封建科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孔乙己。
【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原因。
2、体会小说精巧的布局,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母亲姓鲁,取“愚鲁而迅达"之意。
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呐喊》。
【背景链接】《孔乙己》选自《呐喊》,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先生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文体知识】小说(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孔乙己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5 孔乙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生字词,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
2.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重点)3•通过研读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深镇的咖啡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玛丽张的确被判无期了。
”2015年8月9日,一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的孔乙己体改编的文章爆红于网络。
在这之前,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有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吧!二、预习展示1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5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2.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颓唐(tu 1)附和(h e)孱水(ch m)阔绰(chu c)间或(ji m)3. 理解词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明确:鲁镇咸亨酒店。
⑵小说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叙写了哪些事?明确:人物有:孔乙己、掌柜、“我”、喝酒的客人;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故事情节1. 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明确: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4自然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
(第6自然段)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
(第7自然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
(第8自然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11自然段)2. 按照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 - 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材分析《孔乙己》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为读书人的他们,现在是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他们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里,感受到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环境,与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拥有了基本的分析和辨别能够,能够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去理解人物的处境和表现。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会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的环境。
为即将到来的人生选择(中考)明确方向和目标。
教学目标:1.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 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解读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
教学难点探究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组词练习,请同学们用"偷”字和其它字构成几个双音节词语:偷窃、偷盗……我们都知道,“偷"和“窃”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有一个读书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有一句名言:“窃书不为偷"。
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小说主人公—孔乙己。
正是由于他的可笑,才发人深思。
我们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
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以笑写悲,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板书课题、作者)一、任务一: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进行分析(1)“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的对比来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种人,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作品一开始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是“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这些人都是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穿长衫的",“踱进对面的房子里,慢慢坐喝”,这些人是悠闲阔绰的剥削者。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7教学设想:《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地方比较多,要想讲深讲重是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起有关内容。
教学中拟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遭遇悲惨的原因、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等作为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囱习这篇小说?二、解题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1.找出生字新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话。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孔乙己公开课获奖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孔乙己公开课获奖教案导语:孔乙己,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被描述成一个善良而被社会边缘化的小人物。
本篇教案以《孔乙己》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和文学修养。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小说《孔乙己》2.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3. 教学目标:a) 了解《孔乙己》的情节和主要角色形象;b) 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c)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孔乙己》的情节;2. 分析孔乙己的角色形象。
三、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的角色形象。
四、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2. 分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3.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药》、《故乡》等,开展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阅读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孔乙己》。
要求学生进行默读,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
3. 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物?b) 孔乙己的命运和社会对他的看法有何影响?c) 故事结尾给我们启示了什么?4. 全班展示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给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于《孔乙己》的理解。
5.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a) 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理解;b) 对孔乙己的遭遇和命运的思考;c) 是否认同故事结尾的启示。
6. 作品分享教师指定几名学生,分别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讨论,互相借鉴并提出建议。
七、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同时,给予学生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建议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1. 探索其他鲁迅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行比较和讨论;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类似于《孔乙己》的小说,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3.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鲁迅研究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进一步深入探讨《孔乙己》的意义和影响。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2)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从而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自我介绍相关鲁迅的思想状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小说写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学生对主人公当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二、文体与作者: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个人资料: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2、年龄:五十岁上下——穷苦潦倒的大半生。
第5课 孔乙己 第3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孔乙己第3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孔乙己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品味作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矛盾表现。
4.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学情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社会背景及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探究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精读课文】1.文中两次写道“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使哪些人快活?2.酒客、掌柜、孩子、“我”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中不幸的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站着喝酒___穿长衫竭力争辩维护清白偶尔偷窃穷的将要讨饭好喝懒做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从不拖欠酒账以读书为傲半个秀才都没捞到4.造成孔乙己自身矛盾的原因有哪些思想原因——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社会原因——“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笑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
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第7篇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XX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
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
《孔乙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孔乙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学内容】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2.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学习目标】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
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
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5《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
它们风格各异,写法不同,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上各有特色一一《孔乙己》将读者视角集中在咸亨酒店并以此为背景,烘托和刻画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迂腐、可怜的“苦人”形象;《变色龙》通过描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前后态度的变化,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官僚形象便跃然纸上;《溜索》通过人和自然环境的对比,凸显了溜索汉子身上的英雄气概;《蒲柳人家》运用语言、动作以及“外号”等传统艺术手法刻画了以何满子为中心的人物群像。
老舍先生曾在《人物语言及其他》一文中指出“写小说时……一定要根据人物的需要来安排事件,事随着人走”,由此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将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去分析小说的语言、艺术手法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孔乙己》是本单元的第一篇小说,鲁迅选取咸亨酒店为横截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迂腐、可怜的“苦人”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
他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蕴含在冷峻客观、不动声色的语言中,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
本篇小说所刻画的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也因麻木不仁、不想冲破思想牢笼,最终成为一个游荡在社会的局外人。
孔乙己和咸亨酒店的冲突象征着个人与社会种种冲突,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过着孔乙己的生活,孔乙己也因此成为一个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代表人物。
【单元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2.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增进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3.品味观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力。
【学情分析】通过九年级上册两个小说单元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比较熟悉,但《孔乙己》这篇文章语言晦涩,不易把握,结合学生实际,语言分析和概括能力是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
朗读法
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学习课文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及时代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深化作品主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对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教法学法
指导法、谈论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精彩课堂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摧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思考这位被科举荼毒的书生悲剧的一生,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背景链接
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年之后,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
建的战斗中,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
2.生难字词
(1)字音
阔绰(chuò)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蘸酒(zhàn) 荤菜(hūn) 门槛(kǎn) 舀酒(yǎo)
颓唐(tuí) 茴香(huí) 咸亨(xián hēnɡ) 附和(fùhè)
(2)词义
【声气】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文中指态度。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文中指阔气。
【污人清白】指人清白的声誉被毁。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大抵】大概;大都。
【间或】偶尔,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
【颓唐】精神萎靡。
【营生】谋生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这篇小说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无以聊生的惨状,表明当时的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
用猜想作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梗概。
【交流点拨】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嗜酒却只能跟普通劳动群众在一起喝。
他迂腐又不失天真,曾给人们带来欢乐。
但后来他因偷东西被打断腿,不得不用手“走”来买酒,此后便不知所终,看来是在那样的社会挤压、那样的观念毒害下,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段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交流点拨】这段话写了孔乙己故意在文字上兜圈子,为自己开脱,以摆脱尴尬,挽回一点面子,表现出他的迂腐不堪、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
3.“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作铺垫,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4.课文中写了多次笑声,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众人的冷漠无情。
5.“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大约”“的确”二词应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二十多年无人知其生死,只能用“大约”来推测;根据最后一次见面时孔乙己的惨状分析,肯定他是必死无疑了,因此用“的确死了”。
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孔乙己的角度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的角度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7.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的
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的人。
【交流点拨】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交流点拨】孔乙己“不回答”表明他对短衣帮的嘲笑不以为意,而“排”的动作又体现了他的卖弄。
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和自命清高的性格。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被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至死不悟,我们不能做新时代的孔乙己,要做自食其力之人。
2.拓展延伸
孔乙己在封建社会生活得很不幸,若能穿越时空,请你和孔乙己对话。
仿照句式:孔乙己,我想对你说……
【交流点拨】孔乙己,我想对你说:虽然你身穿长衫,在短衣帮中鹤立鸡群,但是那长衫却是浑身补丁。
你也曾经是喝墨水之人,如今却贪图那杯中之物。
曾经辛辛苦苦为自己脸上贴金,后来却因为偷盗把自己脸上的金条一块一块地扯下来。
你曾经双手浸染墨迹,如今却满手泥土,而你就用这双手慢慢地走远。
孔乙己先生,我想对你说:你因为好吃懒做,不愿意去做抄书这种其实很不错的活,而偏偏去做有辱读书人体面的盗贼。
你不怕脏不怕臭地穿着那件破旧的长衫,不就是为了给自己长点脸,让那些短衣帮知道,自己是读书人,和他们不同吗?因为偷盗,你不得不在人们的欢笑中黯然,在人们的欢笑中苟活,在人们的欢笑中走向死亡。
我真为你感到可惜啊,你明明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坏毛病而走向了死亡,可惜啊!你走了,但是你那永远脱不下的长衫却久久地在我心中飘荡。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孔乙己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
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
故事情节安排严谨完整。
以“笑”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冷漠的封建社会的无情鞭挞。
根据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了小说的三要素。
遗憾的是没有让学生当堂演有关孔乙己精彩片段的课本剧,以加深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