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电磁辐射的防护
• 177•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电磁辐射的防护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李文明【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和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逐渐增多,由于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较强的电磁辐射,然而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主要针对高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辐射强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环保和人体健康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提出了关于其辐射的相关防护措施,希望可以有效地发挥防护作用,保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变电站;防护0 引言电力作为工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在我国共农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电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数量和输电线路也不断增多,随着西电东送等大型电力项目的开展,高压输电线路的分布越来越广。
电力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高压线路的高强度电磁辐射也给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所以,现在进行关于高压线路和变电站运行中电磁辐射防护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电磁辐射阐述1.1 电磁辐射的概念电磁辐射在空间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分布,其主要的机理就是电力能量向空间内进行发射的现象,其主要的介质形式就是电磁波。
所以,在现代工作生活中科学应用电磁波可以便利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比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广播、电视、网络等等都是通过电磁波的传输来实现的。
另外,在工业生产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微波进行加热、在医疗工作中也可以应用电磁波来实现对患者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可以利用电磁波来实现通讯数据的传输等。
1.2 电磁波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电磁波固然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但是同时其同样也具有双面性,电磁波的存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在世界上电磁波辐射已经被列为第四大环境污染源,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其成为了巨大的隐形杀手。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其具有强大的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其强大的累积效应。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工作组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 录1项目背景 (1)2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2)3标准编制原则 (2)4主要内容说明 (3)5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9)6标准征求意见和处理情况 (9)7标准技术审查情况 (10)8标准行政审查情况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进一步规范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输变电工程的污染环境,减缓输变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原国家环保总局决定修订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2007年12月7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安全管理司发文《关于编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导则的通知》,组织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有关起草单位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进行合并,编制包括交流和直流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
1.2 工作过程2007年12月,标准编制单位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
编制组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编写了标准的初稿,并组织了内部和外部的多次讨论,不断完善标准。
2007年12月,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管理司组织召开标准编制会议,编制组根据会议要求,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了《环境保护管理导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
2008年1月3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组织总局辐射安全管理司辐射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等单位,就《环境保护管理导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
2008年1月14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公司武汉高压研究院等单位,就《环境保护管理导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有哪些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来源:对于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国家有较系统的法规与标准,这是我们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科学标准。
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1988年6月1日起施行(5)《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1996年5月10日实施行(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1996年5月10日起施行(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8号令),1997年1月27日起施行(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1999年2月1日起施行(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 2. 3. 4. 5. 6. 7. 8. 9.10.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也许是因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个人都会老,父母会比我们先老。
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多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请不要嫌弃他们,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不可能洗干净;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
他们不爱吃,可能是因为牙齿咬不动了。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们有一件非常美丽的衣裳。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本工程变电站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较远,根据 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分 析可知,各种机械设备均符合限值标准,本工程施工作业时,对变电站周围居民点声环境没 有影响。 3.4.2 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
3
施工期间将产生一些废弃的建筑垃圾,另外还有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对于产 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在规划设计阶段已按最终规模进行总平面布置,并尽量将主变组布置在站区中间, 以减小工频电磁场、噪声等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本期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在主变设备定购时,对设备噪声指标应提出限制要求,要求采用 低噪声产品,主变整体设备噪声水平小于 75dB(A)。
在主变设置防火墙,降低噪声的影响。 主变设备在安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基座或部件的振动。 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区绿化用水。 主变压器事故情况下的油污水,经事故油池集中后,由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得外排。 4.1.1 施工阶段 (1) 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 (2) 开挖的土石方在保留根植土后应首先回填使用,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避免长期堆 放。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 (3) 变电站夜间一般不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特殊情况如确需夜间施工,则必须征得当 地环保部门的同意。 (4)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及大风时期施工。施工单位要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 4.1.2 运行阶段 加强变电站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和培训工作。可采取分发宣传小册子等措施。 开展运行期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工频电磁场强度值超过环保 标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拆迁安置。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电离过程能够促使分子从不带电转化为带电的分子,而电磁辐射也是一种电磁波,利用电荷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变换实现了电能传输的目的。
因为人类的生存活动对电磁波比较敏感,所以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相应的伤害。
比较而言,电离辐射给人类产生的干扰和危害要大的多。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在高压输变电施工的不同阶段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采取不同措施保障通信设施设备、无线电以及大气环境的安全,同时应加大公共传播力量,引导公民参与到电磁辐射环境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和谐统筹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电磁辐射含义概述所谓电磁辐射传递过程,指的是辐射体通过或以电磁波方式向周边空间环境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
而强电磁环境则指的是一切发生于给定场所中的电磁现象总和。
对强电磁辐射环境可以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但通常可分为两种:一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电磁场环境强度背景值,或在不同设备区域范围和传播途径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二是在特定的强电磁辐射设施或传播设备局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
2电磁波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电磁波虽然确实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但是同时它同样也具有双面属性,电磁波的产生同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全世界,电磁波辐射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第四大的环境污染源,其影响范围也远远不亚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构成了巨大的隐形杀手。
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则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亦即由其电流形成了强大的电磁辐射效应、由非短路电流而形成的光热效应,以及其强大的累积效应。
其电磁辐射效应主要是指,当人受到了比较强的电磁波辐射时后人身上的体液温度就会增高,从而对人身上的脏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人遇到的电磁波辐射剂量较高后也会使得人体出现了血压骤然增高甚至心律不齐的状况,而一些免疫力系统稍弱的病人甚至还会发生了白细胞数量突然减少的病理变化。
(电力)500KV输变电工程环评重点
500kV**输变电工程卷册检索号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号二○○五年七月目录前言 (1)1 编制依据 (3)1.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3)1.2 评价依据 (4)1.3 评价工作总体构想 (6)1.4 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7)1.5 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9)1.6 环境质量功能分区划分 (10)1.7 评价工作等级 (10)1.8 评价范围、因子及标准 (10)2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3)2.1 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13)2.2 送电线路工程概况 (14)2.2.1 路径选择 (14)2.2.2 路径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7)2.2.3 杆塔设计指标 (17)2.2.4 杆塔对地距离 (19)2.2.5 交叉跨越间距 (19)2.2.6 与220kV 电滨线并行概况 (20)2.2.7 导线和地线 (20)2.2.8 施工进度安排 (21)2.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2.3 变电所工程概况 (22)2.3.1 变电所地理位置 (22)2.3.2 所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22)2.3.3 占地情况 (22)2.3.4 主要设备概况 (23)2.3.5供排水设施 (23)2.3.6 总平面布置 (24)2.3.8 变电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2.4拆迁及树木砍伐情况 (25)2.5 工程分析 (27)2.5.1 主要运行过程 (27)2.5.2 送电线路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27)2.5.3 变电所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28)2.5.4 污染特性分析 (28)2.5.5 电磁污染分析 (30)2.5.6 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32)2.6 清洁生产分析 (33)3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36)3.1自然环境概况 (36)3.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3.2.1 环境空气现状 (41)3.2.2 水环境质量现状 (42)3.2.3 声环境现状及评价 (42)3.2.4 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44)3.2.5 本工程区域无线电设施现状调查 (46)3.3 水土保持现状 (48)3.4 生态环境现状 (49)3.5 社会环境概况 (50)3.6区域发展规划 (52)3.7其它规划 (57)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9)4.1 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59)4.2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9)4.2.1 输电线路影响预测与评价 (59)4.2.2 变电所影响预测与评价 (76)4.2.3 水环境影响分析 (85)4.2.4 土地占用与农业影响分析 (86)4.2.6 取弃土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88)4.2.7 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88)4.3 建设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5 水土保持方案 (93)6 污染防治措施 (97)6.1 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97)6.1.1路径选择中的合理优化 (97)6.1.2 电磁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97)6.2 变电所污染防治措施 (99)6.2.1 电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99)6.2.2 防噪措施 (100)6.1.3 污水防治措施 (100)6.3 生态保护措施 (101)6.4 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102)6.5 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102)7 公众参与及拆迁安置 (104)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07)9 环保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9)10 结论 (111)附录附录A 50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纪要附录B **省环境保护局《关于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附录C 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录D ******设计院文件*电设环[2005]13号《关于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标准的请示》;附录E 本工程主要协议单位答复意见及其一览表。
500kV与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
500kV与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9T07:38:24.92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刘澜[导读]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输电线路通道日益紧张,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因素。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10065摘要:针对当前国内超高压电网建设所面临的的日益突出的电磁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工频电磁场环境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对500kV与220kV同塔混压四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满足环保要求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及拆迁宽度,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500kV输电线路同塔混压四回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地距离拆迁宽度。
0 引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输电线路通道日益紧张,成为制约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人口与建筑物密集,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输电线路产生了多种新的架设方式,例如500kV与220kV同塔四回混压架设,可极大的减少线路走廊占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而近年来公众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关于高压输电线路投诉与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准确的计算高压输电线路电磁场环境很有必要。
本文对500kV与220kV同塔四回混压架设形式下的电磁环境进行计算分析,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对电磁场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采用的是环保推荐标准,即HJ/T 24—1998《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以工频电4 kV/m和工频磁场0.1mT为居民区评价标准。
为确保输变电设施安全运行,同时考虑保护公众利益,国家发布了GB 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规定了当输电线路跨越或临近民房时,500kV导线与建筑物的安全、环保距离标准。
其中500kV 送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1.5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不得超过4kV/m。
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
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 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 一、前言嘿,朋友们!咱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啊,到处都离不开电。
输电线路就像一条条血管,把电输送到各个角落,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又多彩。
可是呢,你有没有想过,输电线路在输电的时候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电磁辐射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小“家伙”,大家都对它既好奇又有点担心。
所以呢,为了确保咱们在使用电的同时也能健健康康、安安心心的,就有了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这么个东西。
这个标准啊,就像是一把尺子,用来衡量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是不是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到底是咋回事儿。
## 二、适用范围### (一)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哦。
不管是咱们常见的110kV、220kV这种相对电压较低一些的输电线路,还是像500kV甚至特高压的输电线路,都得遵守这个电磁辐射标准。
比如说,在城市里,那些沿着街道或者小区附近架设的110kV输电线路,它们产生的电磁辐射就得符合这个标准,这样住在附近的居民才不会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影响。
### (二)不同类型的输电线路而且啊,不管是架空输电线路,就是咱们抬头能看到的那种架在电线杆或者铁塔上的线路,还是地下电缆输电线路,这个标准都适用。
打个比方,有些老城区进行电网改造,会把原来架空的输电线路改成地下电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地下电缆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样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
### (三)不同环境下的输电线路在不同的环境里,这个标准也得严格执行呢。
不管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这种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在相对人口较少的郊区或者农村,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标准都是一把衡量安全的尺子。
比如说在农村,可能会有一些灌溉用的泵站,它们的输电线路也得满足这个电磁辐射标准,不能因为农村地广人稀就忽视这个问题哦。
## 三、术语定义### (一)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量,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 H J / T2 4一 J 9 9 8 ) 。 t h e i mp a c t o f  ̄ e q u e n c y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i f e l d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l i n e t o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架设 方 式 。
关键词 : 输 电线路 ; 工频 电磁场 ; 影响 ; 对策建议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i n g t o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mo de o f T e c h ni c a l Re gu l a t i o n s o n Env i r o nme nt a l I mp a c t As s e s s me nt o f El e c t r o ma g ne t i c Ra d i a t i o n Pr o du c e d b y 5 00 kV Ul t r a h i g h Vo l t a g e ns mi s s i o n a nd T r a ns f e r Po we r En g i ne e r i n g
以4 k V / m作 为居 民区工 频 电场 评 价 标准 , 推荐 应 用 国际 辐射 保 护协 会关 于 对公 众 全天 辐射 式 的 工频 限 值0 . 1 m T ( 1 0 0 t x T) 作 为磁 感应 强 度 的评 价 标准 。
上等效 电荷 的单列矩阵 ; A 为各导线上 的电位系数 组 成 的 3阶方阵 。 [ u] 矩 阵 可 由输 电线 路 的 电 压 和 相位 确 定 , 从
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噪声相关规定和标准模板
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噪声相关规定和标准一.电磁辐射1.1有关电磁辐射的规定国家及有关部门有关电磁辐射的规定如下:国家环保总局1997年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2720-1991《工频电场测量》电力行业标准DL/T799.6-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6部分: 微波辐射监测》电力行业标准DL/T799.7-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7部分: 极低频电磁场监测》1.2电磁辐射限制值国内暂未制定有关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可引用国家环保总局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推荐值作为指引标准。
规范中”推荐暂以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推荐暂以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规定”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强度8h最高容许量为5kV/m”; 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799.7- 规定”0.1mT作为作业场所工频磁场的最高容许量”。
1.3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能量从辐射源放射到空间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辐射能量的大小与波源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即波长越短, 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并形成电磁波。
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普遍。
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 有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 高压电线、还有电脑、手机、微波炉、电磁灶, 甚至我们乘坐的地铁列车等等都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
当心高压线50米内有电磁辐射
当心高压线50米内有电磁辐射关于高压线路辐射问题,有专家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高压线路正下方向线路两侧延伸50m,测量工频电场和磁场,研究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今天我们将针对他的测量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高压线两侧50m 内不适宜建设学校、幼儿园、住宅和医院等敏感建筑。
一、依据与相关规范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另一方面,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儿童卧室的工频磁场强>0.4μT与<0.1μT者作相互比较,儿童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约增加2~4倍。
二、测量现场设计在高压线两档距中央边导线悬垂最大处地面投影点为测量原点,以5m为间隔,沿垂直于边导线方向依次向外测量至距原点50m 处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各采样点测量高度为1.5m;室内环境只测量工频磁场,一般测量室中央距地面1.5m的工频磁场强度。
在用电量高峰时段使用Narda EFA-300型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测量工频电场和磁场,每一采样点读取5个测量值并取均值。
(O为测量原点,A、B、C、D、E、F、G、H、I、J为10个采样点)▲三、线路选择选择18条典型的高压输电线进行了环境电磁污染调查,其中包括110kV高压线12条、220kV高压线4条及2条500kV高压线。
监测对象:高压线两侧100m范围内103户住宅进行工频磁场强度调查,共监测311组卧室、客厅及阳台工频磁场强度,其中包括距地面1.5m高度(平房)的监测数据253个、高压线架设高度水平的监测数据19个及其他高层建筑室内监测数据39个;针对居民区周围200m内无高压线、且无大于10kV变电站分布的小区展开室内工频磁场分布状况调查,共对174户家庭的卧室、客厅、厨房及阳台的中央进行工频磁场强度调查监测,所有被调查家庭在进行工频磁场强度调查监测时室内电器均要求关闭,以排除背景干扰。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特点:主要由地下变电站和地下电缆组成,是点线相结合的项目。
环评开展和审批的重要因素:程序合法、预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认可是输变电工程。
本工程与常规500kv输变电工程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点:①变电站、电缆均建在地下,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噪声通过屏蔽和隔声对地面敏感点没有影响,仍能维持在现有水平。
②由于变电站、电缆均建在地下,对环境的影响除了电磁场、设备噪声外,重点还有施工、运行时对地下水影响及大量土石方处置、通风井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500kv输变电工程(二)项目规模构成:1.新建500kv某变电站(含某地下变电站、电力管理用房、地下车库)2.新建高抗工程(现状500kv某变电站南侧新建高压电抗器)3.地下电缆工程(新建500kv某变电站——某变电站地下电缆),线路路径总长2km×15km。
?(三)输变电工程介绍1.输变电工程组成:变电所(开关站)、输电线路。
输电功能:由升压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完成。
将发电厂电力???????? 负荷中心(电力消费地区),或进行相邻电网间的电力互送,保持电网间供需平衡。
输电网:所有输变电设备连接起来配电网:所有配电设备连接起来。
电网:输电网和配电网2.输变电工程:交流、直流。
电压:低压(lv ,<35kv)、高压(hv ,35~220kv)、超高压(ehv330~1000kv)、特高压(uhv,>1000kv)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电压特高压直流:±600kv以上的电压。
?我国,高压电网:110kv、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330kv、500kv、750kv电网;特高压电网:1000kv交流电压、±800kv直流电压。
输电网构成:输电和变电设备构成。
输电设备:输电线、地线、光缆、金具、杆塔、绝缘子串等。
变电设备:变压器、电抗器(用于300kv以上)、电容器、断路器、接地开关、隔离开关、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等一次设备、电力通信系统等二次设备。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 kV ultra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1 总则1.1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2.1 前言2.2 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 评价依据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 项目建议及批复文件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纳的批文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11—19批准1999—02—01实施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高压输变电项目电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高压输变电项目电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作者:靳彩萍祖亘一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关键词:输变电项目;电磁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对策中图分类号:O441文献标识码: A摘要:本文通过对现存的输电线路和变配电所可能产生的电磁辐射、无线电干扰、静电感应等实际因素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指出输变电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遵照国家的标准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环评,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高压输变电项目电磁污染源1.1工频电磁场对电力工业电磁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输配电线路上。
因为点源(例如一个装置)所形成的电磁场,随距离的衰减很快,影响面较小。
而输配电线作为线源,影响区域较大,它形成的场随距离的衰减要慢得多。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中的高压电力设备与大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形成了较强的工频(50Hz)电磁场。
电力系统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源主要包括变电站中的高压电力设备和高压输电线路。
变电所运行时各种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和在接地架上感应的电荷在变电装置所处广大空间产生的工频电场。
由于变电所内带电导体纵横交错,带电设备和接地架构多种多样,变电所内的工频电场是一个复杂的三维场分布。
变电所内大部分区域,由于带电体和接地架构同时并存,离地2m以内电场变化很大,为准确的表征某点电场水平,一般需要同时给出地面和离地1.5m两个场强值。
输电线下离地2m 以内电场变化很小,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一般可用离地1.5m处场强来表征该点电场水平。
交流输电线路运行时导线上的电荷在其周围广大空间产生电场。
工程上常用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来表征空间某点的工频电场。
输电线路导线在档距内的弧垂是按悬链线变化的,因此沿线路方向距档距中央不同距离处导线对地高度是不同的,相应该处的各个横向截面内的电场分布也不相同。
表征整个档距内的工频电场分布,可用沿线路方向距档距中央不同距离的各个横向截面内的场强分布来表示,也可用整个档距内各不同场强值的等场强来表示。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1总则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辐射检测机构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电磁部分)
2018年甘肃省辐射检测机构上岗证考试(电磁部分)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是 2015 年生效的。
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频率的适用范围是 1Hz~ 300GHz 。
3.工频电磁场测量时操作人员靠近测量探头时,测量人员的存在会使被测电场发生畸变。
一般规定操作人员应远离测量电极__2__m以外,采用蹲位姿势读数。
4.射频电磁场测量时应当了解辐射体电磁波极化方式,特别是有__方向性__的测量天线或探头,必须注意与被测电磁场极化方向相同。
5.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测量,风速应小于 m/s,测量时间段不少于 30 min。
6.《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8702-1988)中规定防护限值的频率范围为 100 KHz~ 300GHz。
7.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可听噪声包括两个部分:宽频带噪声和频率为100Hz及其整数倍的纯音。
8.一般情况下,工频电磁强度测量时,测量人员应离开测量仪器一定距离,以避免测量人员在仪器表面产生较大的电磁畸变。
9.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雨雪、无雷电,风速为≦5m/s 。
10.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污染源、交通噪声污染源、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 A )数字0.5500和2.0501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的值为。
A. 0.6和2.0B. 0.5和2.0C.0.5和2.1D. 0.6和2.1 2.( B )监测仪器应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
①按照检定周期②在购入时③在检修后A. 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3.( B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适用于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
①110kV ②220kV ③330kV ④500Kv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4.( C )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高度取离地面高度。
环保工程师讲义之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我国⽬前已颁布的电磁环境评价的标准主要有: (a)GB 7349-2002《⾼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线电⼲扰测量⽅法》; (b)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c)HJ/T 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d)HJ/T 24-1998《500kV超⾼压送变电⼯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电磁辐射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1、制定标准的基础与要求 (1)必须有⾜够的资料。
电磁辐射⽣物效应资料,是否正规科学及危害⼈体健康效应。
(2)必须实⽤。
2、制定标准的依据 制定标准必须有先进的科学依据,即理论依据和实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射频电磁辐射对⼈的⽣物学效应主要是致热效应和⾮致热效应,所谓电磁辐射⽣物效应就是指此⽽⾔。
⼤剂量⾼场强主要产⽣致热效应,低剂量低场强主要产⽣⾮致热效应。
在制定暴露标准时既重视致热效应,⼜重视⾮致热效应。
(2)动物实验依据 动物实验结果并不能单独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但它可以印证在⼈⾝上难以表现的影响或损害变化。
(3)现场调查和⼈群流⾏病学依据 在制定职业卫⽣标准和公众环境卫⽣标准时,应该有具代表性的现场调查和⼀定数量的⼈群流⾏病学调查材料,这⾥指的是职业⼈群和公众⼈群的健康检查材料,以及现场电磁场、微波功率密度分布状况等材料。
3、各国标准的差异性 保护⼈群健康的卫⽣标准,各国的限值相差很⼤,其原因主要是制定标准的依据不同。
欧美的标准主要是以动物实验的致热效应为依据制定的,⽽我国的卫⽣标准除依据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外,更重要的是依据⼴泛的流⾏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制定的。
⼆、ICNIRP 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值 1998年ICNIRP出版了《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300GHz以下)暴露的导则》。
导则阐明其⽬的是限制已知的对健康有影响的EMF暴露,以保护健康。
只有被确定的影响才⽤来作为制定暴露限制值的基础。
导则把暴露的限值分为两类: (1)基本限值:是指直接根据已确定的健康效应来确定的暴露在时变电场、磁场、电磁场作⽤下的限值。
关于500kV同塔三回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研究
关于500kV同塔三回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研究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要建设同塔多回线路是节省线路走廊、提高走廊输送容量的最有效方法。
本文尝试对500kv同塔三回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确保线路参数符合电磁环境限值的要求。
1.0 前言由广东电网公司建设的“大运会保供电”重点工程--500kv鲲鹏至宝安送电线路在局部地段拟利用现有线路走廊建设500kv同塔三回输电线路。
本文针对三回路线路的电磁环境指标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确保线路参数符合电磁环境限值的要求。
2.0电磁环境影响限值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四个方面。
2.1地面电磁场强度我国在进行第一代500kv线路设计时,把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控制在10kv/m内。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以下简称“设计规范”)规定:500kv 送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1.5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不得超过4kv/m。
我国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约等值于80a/m)作为磁场强度的评价标准,作为公众安全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500kv输电线路的磁场水平暂时没有限值标准。
根据计算,500kv同塔三回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水平约为10~20μt,远低于100μt的限值标准。
因此,没有必要将500kv输电线路的磁场水平作为环评对象。
2.2无线电干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与设计规范均规定:500kv输电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0.5mhz无线电干扰在80%时间、80%置信概率下不得超过55db。
2.3可听噪声目前,我国设计规范规定:500kv输电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的可听噪声值不得超过55db(a)。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郭祖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8期郭祖美(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广州 5108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采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特别是高压变压器电磁辐射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论述了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说明了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当前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现状和影响,提出预防和控制的电磁辐射的相关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输变电电磁辐射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073-021 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主要包括高压变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和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两大部分。
我们可以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得知,改变周围的电场会产生相应的磁场变化,周围磁场的变化也能引起电场的变化,电场和磁场是互相依赖和相互转化的,正是由于这种相互转化的关系才在空间形成相应的电磁波,进而进行传输。
我们可以根据波长的电磁辐射,频率分为几个不同的谱段,从而形成电磁频谱。
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电磁辐射不仅具有波的性状波还具有粒子的特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光波在同一时间传输中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假说,他认为光和所有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根据这一假说,我们可以得知,电子也会有干涉和衍射波现象,后来被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2 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影响国标建设的输变电设施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虽然不会产生相应的危害,但是我们为了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供电部门铺设线路应该尽可能沿河边,沿道路改造下岗走廊,尽可能避免在人口稠密地区的输电线路铺设。
电磁辐射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严重的电磁干扰,摧毁相应的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1总则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2.2.3.2环境保护目标具体列出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敏感点的名称、分布和特征。
例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2.2.3.3对敏感点部门初步协调结果列出协调部门名称,给出初步协调结果(合同或议向)。
2.2.4评价围和评价标准2.2.4.1评价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变电所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围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围。
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所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O00m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围。
2.2.4.2评价标准公众总受照剂量(包括已有电磁辐射背景影响和拟建项目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之和)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 B8702-1988)的规定。
对于单个项目的影响可取上述标准中场强限值的1/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
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G B15707-1995)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 H z 干扰限值》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5d B(μV/m)。
对各种业务用无线电台干扰影响限值见附录D(标淮的附录)有关国家标准相应规定。
关于超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为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暂以4k 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 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2.3项目概论2.3.1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变电所、送电线路的路径及组成,主要设计指标,投资情况等。
2.3.2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电磁辐射源分析,污染区域位置。
2.4环境概况2.4.1自然环境2.4.2生态环境2.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2.5.1电磁辐射现状调查现有送电践路、变电所电压等级、电流、设备容量、架线型式、走向调查。
电磁辐射(包括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场)现状水平和分布情况的实际测量。
2.5.2模拟类比测量利用类似本项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及使用条件的其它已运行送电线路、变电所进行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的实际测量,用于对本项目建成后电磁环境定量影响的预测。
送电线路的测量是以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顺序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
分别测量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变电所的测量应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侧,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m处为止。
分别测量地表面处和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无线电干扰电平的测量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所测试路径上以2n m处测量。
其中n=O,1,2,…n等正整数。
2.5.3理论计算根据本项目送电线路的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线距和导线结构等参数计算送电线路形成的土频电场强度值、磁场强度值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电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A所述方法进行。
磁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B所述方法进行。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的计算按附录C所述方法进行。
2.5.4电磁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5.4.1运行期电磁辐射强度预测由2.5.1、2.5.2及2.5.3所得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结果分析本项目运行期电磁辐射影响的增量和环境电磁强度的总量。
2.5.4.2健康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电磁辐射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对人体健康影响作出预评价。
2.5.4.3无线电干扰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无线电干扰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主要对接收电视信号和军用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干扰影响预评价。
亦应注意到对邻近无线通信、电台、导航等台站的干扰影响。
如可能造成影响时,应提出消除干扰的有效措施。
2.5.5其他环境因子影响的预评价根据项目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具体情况,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社会环境、生活质量环境(包括风景名胜和景观等)的影响进行预评价。
2.6环保措施及建议2.6.1送电线路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2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3送电线路与铁路、公路的交叉跨越:2.6.4移民安置2.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7.1收益部分分析运行后环保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
2.7.2投入部分分析本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投人资金分析。
2.7.3环境经济损益统计2.8公众参与2.8.1送电线路径路选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2.8.2专项调查的公众参与2.8.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9结论2.9.1项目建设必要性简述2.9.2项目及环境概况2.9.3环境影响评价2.9.4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指标及设施2.9.5存在问题和建议3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最终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3.1前言3.2编制依据3.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本建设项目全部或分阶段竣工验收规模和基本构成情况。
实际建成规模与初步评价报告书所述的差异情况。
项目建设环境条件变动的说明。
项目实际建成规模、构成与设计的变动说明。
3.2.2评价依据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简要说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初步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及文号。
因项目规模、构成变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容的增删情况。
有别于初步评价报告书中其他容引起环境影响评价容增删情况。
3.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运行期电磁辐射实际影响说明。
电磁辐射实际影响敏感点的分布、名称和相对位置(必要时可附图说明)。
3.2.4评价围、评价标准简述初步评价报告书的相应部分。
重点说明与初步评价报告书关于评价围、评价标准的变动部分。
3.2.5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未变化的工程设施应按原测量项目进行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
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发生变动的工程设施应确定测量项目后在该设施正常运行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
受条件限制不能实测时,应作类比测量或理论计算。
3.2.6运行期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由3.2.5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结果核证初步评价报告书和设计文件预测值,当差异较显著时,应分析原因。
若实测时设施未全功率运行,则应作出全功率运行时的附加影响。
评价本工程项目全部(或分阶段)设施投人运行后环境电磁辐射的增量和总量。
评价实际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评价无线电干扰影响.如对敏感点未满足国标、军标规定限值要求造成干扰时,应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影响,并妥善解决既成干扰影响情况。
评价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3.2.7环保效益实际分析送电线路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移民安置落实。
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际分析。
3.2.8结论评价结论。
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推荐的方法,利用等效电荷法计算高压送电线(单相和三相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
A l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二远远小于架设高度h,所以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年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算电压。
由三相500k V(线间电压)回路(图A1所示)各相的相位和分量,则可计算各导线对地电压为:各导线对地电压分量为:U A=(303.1+j o)k VU B=(-151.6+j262.5)k VU C=(-151.6-j262.5)k V[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
地面为电位等于零的平面,地面的感应电荷可由对应地面导线的镜像电荷代替,用i,j,…表示相互平行的实际导线,用,,…表示它们的镜像,如图A2所示,电位系数可写为:式中:―空气介电常数;=―送电导线半径,对于分裂导线可用等效单根导线半径代人,的计算式为:式中:―分裂导线半径;(如图A3)n―次导线根数;r―次导线半径。
由[U]矩阵和[λ]矩阵,利用式(A l)即可解出[Q]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