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服饰礼仪
中西方礼仪差异ppt
中西方礼仪差异事例二:
哪里,哪里!
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 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 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 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 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 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 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 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 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 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
9
二、中西方礼仪差异的原因
2、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国:群体主义 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是孤立的独立
个体,而是群体网络上的一分子。为了保 持和谐的群体不至于分解离散,为了维护 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之间形成了一 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在以群体主义为取向的中国社会,人们的 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谦 卑或其衍生物“卑已尊人”的礼貌行为是 人人所崇尚的。“礼”文化教导人们要尊 敬长者和有地位者、懂得礼让,维护上下 尊卑的社会秩序。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见面
4
一、中西方礼仪差异初认识
中西方礼仪差异初认识
以上两部名著分别反映了18世纪的中国和英国的礼仪风 俗,由此可以明显发现中西方礼仪的差别:在中国由于受到 传统思想的影响,礼仪方面讲究尊卑、老幼有序、男女有别。 而西方由于一直提倡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讲究 人人平等,崇尚个人自由,喜欢我行我素,因此便导致了西 方礼仪自由平等的传统。
中国: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
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的 思想。由于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 的迷信、惧怕和崇拜,使人们不得不力 求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群体去适应自然, 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将自我融人群体 和自然之中,生命才有意义,人与自然 才能达成“和谐”。“天人合一”思想 必然会导致群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PPT课件
西方
多是祝贺合作成功,但 并不在乎是否再合作, 拥抱表示祝贺。
二、餐饮礼仪
所谓“民以食为天”,每个人一天至少吃三 顿饭,吃饭时的礼仪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 文化和特色,更能体现一个名族文化的深度。
菜品要求
中方
西方
在餐饮方面,中国比较 注重色、香、味、形、 意俱全,注重好看好吃,
科学的饮食观念,讲究 营养的搭配与吸收,多 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并
甚至超过了对营养的要 不是太讲究色、香、味、
求。
形、意这些。
宴请礼仪
中方
中国自古至今大多讲究 以左为尊,座位安排比 较讲究;吃饭时在动作 上没有什么讲究,喜欢 饮酒。
西方
西方则以右为尊,男女 间隔而坐,男士应该为 自己旁边的女士拉开椅 子表示尊重;吃饭时必 须坐正表示礼貌,饭桌 上不提倡大肆饮酒。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 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 息的过程。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 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招呼方式
中方 在日常生活中打招 呼时习惯用“去哪儿 啊”、“吃饭了吗” 等,体现人与人之间 的亲近。
西方
一般只说一声“Hello” 或按时间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而英国人则喜 欢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fine today,isn’t it?”
西方
生活中西方人则喜爱穿 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
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 Opinion/意见
❖
❖ Way of Life/生活方式
❖ Punctuality/准时
❖ Anger/对待愤怒
探讨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服饰文化差异一直存在,从历史渊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式服装装,崇尚装饰,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
西式服注重展示人体之美,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露和突出主体,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一、中西方穿衣观念的不同特色:1 中西方对服饰的审美态度差异在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礼数传统与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加上儒家道家等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的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服装型上的是意象的结构,这种平面的直线与曲线的裁剪方法使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
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在宽衣的帖体与离体之间流露气韵。
当穿在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了飘忽自在的效果。
在造型上使用这种没有明确凹凸的平面裁剪方法。
求得了一个自成纹理、和谐统一的空间造型。
这种平面剪裁的服装造型,更趋向于整体感。
因此,中式服装造型更显视域空间大,更显大气、大方的气韵。
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的线条美丽.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装点得更美。
经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遭受文化禁锢又到文艺复兴,无论服装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为了极力地体现人体美。
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刚好合体的衣裙,在服装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装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目的是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人的身体。
洛可可时期的用鲸鱼骨支撑起的罩裙也突出了西方追求夸张华丽的造型。
2 价值观不同导致穿衣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异东方文化的根深蒂固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对衣着的偏好。
中西方服饰礼仪
中西方服饰礼仪中西方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包括饮食、礼仪、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服饰文化的差异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中西方的服饰礼仪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服饰礼仪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
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
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另外,我国还有服饰上的“五行色”。
“金木水火土”分别是指“白绿灰红黄”,“君子佩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佩玉为道德与修养的标志,“羊脂玉”更是玉中极品。
玉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有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郁郁葱葱的树木是自然的风采,是生命与环境的象征。
绿色寄寓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灰色具有朴素魅力。
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
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的颜色;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的颜色;红色是民俗与文化的颜色。
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最亮丽的色彩。
黄色代表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
黄色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
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历史表明,中国传统纹样从产生时就和图腾观念相联系。
由于图腾的内容迫使中国传统纹样的创造是以一种仿生形纹样开始,是某种自然界或生物界的象征物,而与类情感之类无缘。
这一点和西方现代构成无形象性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现代平面构成的情感即体现艺术家主体的情感是着眼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类情感,也就是以主体的生理情感作为基础要素,来表现膨胀、收缩、集合、放射等形式效果。
就服饰的图案而言,中式服饰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至今,从高贵绸缎到民间印花布,吉祥图案运用的极其广泛。
西方礼服知识点总结
西方礼服知识点总结一、西方礼服的分类1、男士礼服西方男士礼服通常分为白天礼服和晚间礼服两种。
白天礼服又被称为“晨礼服”或“正装”,通常是指黑色或深蓝色的西服,搭配白色或浅蓝色的衬衫,再加上领带和皮鞋。
而晚间礼服则是指“黑色绅士晚礼服”,通常是指黑色的西服,搭配白色或浅色的衬衫,再加上领结、礼帽和手套。
一般来说,晚间礼服更加正式和庄重,适合于正式的宴会、舞会或者晚宴。
2、女士礼服西方女士礼服通常包括了晚礼服、连衣裙、礼裙等。
晚礼服通常用于正式的晚间场合,它的款式精致、面料典雅,搭配上饰品和发型,可以展现出女士优雅的气质。
连衣裙通常用于白天的正式场合,以其简约大方、得体得体的特点而受到欢迎。
礼裙则是用于正式的仪式、典礼或者宴会,它通常被设计的非常华丽、繁复,以突出女士的身份和地位。
二、西方礼服的穿着要求1、男士礼服的穿着要求在穿着西方男士礼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颜色和款式的搭配,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慎重考虑;其次是面料和质地的选择,面料和质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着装的质量和造型,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面料和质地;最后是搭配配饰,领带、领结、手套、礼帽等配饰的选择和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2、女士礼服的穿着要求在穿着西方女士礼服时,同样也需要注意颜色和款式的搭配、面料和质地的选择以及配饰的搭配。
此外,女士礼服的穿着还需要搭配合适的发型和化妆,以展现出女士的优雅、得体和端庄。
三、西方礼服的文化意义西方礼服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它代表着一种礼仪、一种仪式感,以及一种对于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在西方文化中,礼服被视为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更是展现了个人的气质和素养。
因此,在西方国家,不管是在正式场合、重要活动或者特殊时刻,穿着得体的礼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让人更加自信和从容,更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魅力和魄力。
四、西方礼服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礼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西方礼仪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 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 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 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 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 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 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 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 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 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 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 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 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 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 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 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 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 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 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 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 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 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 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 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 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 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 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 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 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 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 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礼仪差异.ppt
25
鞠躬礼
鞠躬: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礼节的 国家,见面时一般都要互相问候, 脱帽鞠躬,眼睛向下,表示诚恳的 态度。除了日本之外,朝鲜人见面 也行鞠躬礼
双手合十
这种礼仪多见于信奉佛教的国家,比如 说泰国。 泰国人见面时往往低头问候,并将双手 合十于胸前。 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到前额高度,平辈到 鼻子高度,而长辈还礼则只需到胸前即 可。 另外,泰国认为头部是神圣的,不能随 意摸别人的头。
48
四、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3、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国存在两个误区
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 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 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 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
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
形式主义。
49
四、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4、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 一些道德上的 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
装,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
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 起衣袖。
21
二、中西方礼仪存在哪些差异
中山服小知识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
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04
服饰礼仪差异
见面礼仪差异
二、中西方礼仪存在哪些差异 1、交际语言的差异
见面寒暄: 吃了吗?& Fine day,isn’t? (原因 团体 对抗) 告别(病人告别):慢走、请留步,小心点 / Bye Bye!”See you later
称谓:家庭称谓、社会称谓
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
服饰礼仪的 与内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异
服饰礼仪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近现代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综合了 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 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 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中方
服饰礼仪
西方
牛仔裤,一种用靛蓝 色粗斜纹布裁制的直 裆裤,最早出现在美 国矿工和牛仔们的欢 迎,在当代仍然十分 流行。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的存在,而且要理解和 尊重这些差异。 In the 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 exists, but also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se differences.
服饰礼仪
旗装是满族妇女的
民族服饰。旗装大
多采用平直的线条,
衣身宽松,两边开 叉,胸腰围度与衣
中方
裙的尺寸比例较为
接近;在袖口领口
有大量盘滚装饰。
服饰礼仪
西方 燕尾服(Tuxedo)是欧洲正统的男士 礼服,脱胎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礼 服。燕尾服起源于英国 。一般用黑 色或藏青色的精纺礼服呢或驼丝锦 来做。
谢谢观看
感谢观看
中西方着装礼仪文化差异你了解多少
中西⽅着装礼仪⽂化差异你了解多少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显然中西⽅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化,下⾯是店铺为⼤家准备的中西⽅着装礼仪⽂化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家! 中西⽅着装礼仪⽂化差异 ⼀、式样 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襟和对襟式样。
前开⾐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
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下裳制和⾐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相容并蓄。
⼥⼦穿上⾐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成型类⾐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为主。
公元四世纪,⽇尔曼民族南下,⽇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上⾐下裤,⼥⼦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领部位开始⾃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下垂的线条、过⼿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法,使着装⼈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较肥⼤的,袖⼝、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
然⽽,清代妇⼥那⾼⾼的旗髻和⼏⼨⾼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脚⾯的旗袍,使旗⼈⽐历代妇⼥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较为矮⼩的⾝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视错觉,在⽐例上达到完美、和谐。
⾃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性显得窈窕。
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热情奔放的⽓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东⽅⼈⾼⼤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希望各位会喜欢!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
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
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
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
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西服饰礼仪的差异_个人礼仪_
中西服饰礼仪的差异我发现我们服装人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审美要求和差距在哪里,中西方审美的要素在哪里?有时候感觉很可惜。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希望能够帮到你哦!一、中西服饰礼仪的差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
由于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占有主导地位,中国服饰着装的形式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烙印”。
儒家重礼仪,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因疆土广大,各地的风俗不同,衣着习惯也各异,中国的古代服饰基本上是多民族服饰特征相融合的产物。
由于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热爱自然与和平等特有的性格,以及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
在这样一种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所谓“文质彬彬”,以“谦谦君子”的风范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在整体造型的风格中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其独特魅力在于它所包容的文化内涵。
西方则强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离,明确提出主观为我,客观为物,“物”与“我”是相对立的,不容混淆的,致使他们习惯于理性观察世界和探讨规律,并形成一种追求自然法则以获得真理的作法。
因而,表现出以一种理性的或科学性的态度对待服饰。
服饰在西方常被看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有“软雕塑”之称。
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注重试缝、修订和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使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讲究服饰的外轮廓线,使服装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在以人体为中心进行服装艺术的创造中一方面使服装顺应人体曲线的走向形成不同的外轮廓;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服装塑造形体,使自然人体产生人为的变化。
可以根据需要去强调、夸张人体的不同部位,如胸部、肩部或臀部等。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究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内涵及其影响。
礼仪文化作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礼仪文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
通过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异同,本文旨在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礼仪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包括餐桌礼仪、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节日庆典的传统习俗等。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将关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以期揭示礼仪文化差异的深层逻辑和社会意义。
本文还将探讨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通过本文的探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礼仪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更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礼仪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礼仪文化各自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取向。
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并在之后的儒家文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仪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礼仪制度不断完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礼仪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忠诚等情感纽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和重情重义的特点。
中西方服饰礼仪
(二)在服饰的审美观念上不同
中国讲究含蓄,重精神之美,西方明朗率直,崇尚显露人 体的美。 中国人穿着讲究体面,加之受儒家、道教思想的支配,崇 尚统一、优美、中和、神似、儒雅、对称等美感,在款式 上表现为用宽松的服饰包裹人体,体现含蓄、端正、严谨 和大方之风,自然和谐之美。 中式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中式女装严密包裹 人体,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
(四)服装造型的不同
中国人对服装重意象气韵之美,西方人对服装 重立体造型之美。 中国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造型上的是意象的结 构,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种超越形 体的精神空间,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 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 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 西式服装是竭力表现人体的立体裁剪的服装, 具有夸张的服装造型。
旗袍
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 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 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的典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人在服饰穿着上也逐渐 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目前人们穿着的服装主要是中式与西式两种 类型。 在工作环境中,穿西式的套装、套裙或专门的制服, 制式皮鞋已经成为一种规矩。 而在一般的大型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音乐会、社 交聚会中,由于社交场合强调时尚个性,比较得体的 穿着一般是时装、礼服。
三、西方国家的着装惯例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 人们对着装比较随意,喜欢 方便、舒适的服饰,有的还 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讲 究多样化。 西方人非常注重在不同场合 穿不同的衣服。
(一)男装
西方人的衣服一般分为三种:正 装西服、商务便装、休闲装。 在一些正式场合,穿衣规矩极多 。在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工作的上 班族,工作时间男士一般要西装 革履,在美国IT行业的从业人员 往往喜欢穿商务便装,而金融、 保险等行业的人员则是一身庄重 的正装。 若是在宴会等社交场合,男士要 穿正式西装或者燕尾服。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外事接待服饰礼仪
外事接待服饰礼仪外事接待服饰礼仪在涉外社交场合,服饰可以分为便装和礼装两种。
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穿的衣服,如各式外衣、衬衣、各式西装等均为便装。
参加大型、庄重活动则要穿礼装或深色西装。
西方国家男子常用的礼装有:常礼装(或晨礼装)。
上身为灰、黑色,后摆为圆尾形;下身为深灰色底、黑裤;领带为灰色;鞋为黑皮鞋;帽为黑色或深色礼帽。
西方人参加隆重庆典、就职式或周日礼拜及婚礼大多用此礼装。
小礼装(或晚礼装、便礼装)。
上身为全白或全黑色西服,衣领镶缎面,腰间仅上一个纽扣,下身为配缎带或丝腰带黑裤。
再配白色马赛罗软前胸或打褶前胸衬衫。
鞋为黑色,领结为黑色。
大礼装(燕尾服)。
上身为深色,前摆齐腰剪平,后摆剪成燕尾式。
翻领上镶缎面。
衬衫为有分翼领的白色马赛罗硬衬胸,下身为黑色或蓝色配缎带、裤腿外面有黑丝带长裤,领带为白色,鞋为黑色,手套为白色,袜为黑色。
男士可以根据不同接待场合,选用相应的`服装。
西方国家妇女常用礼装有:常礼装。
质料相同的上衣、裙子。
小礼装。
长至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连衣裙。
大礼装。
袒胸露背连衣裙。
女士在外事接待之中,也应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服装。
在我国,对服装总的要求是整洁、朴素大方。
男士在国内参加外事接待,一般穿上等毛料中山装,或西装系上领带,穿上深色皮鞋。
夏季参加大型外交活动,可以穿具有民族特色的质料高档便装;同外宾游览可以穿任何样式服装。
女士则更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穿便装、西装、连衣裙或长裤、旗袍等。
如果陪同外宾观看文艺节目,应穿礼装。
男同志以深色中山装或西服为佳,女同志则以西装或连衣裙为佳。
女士如果穿深色西装,内着白色或暗色衬衣,就不用非得拿花手帕或抹口红、戴饰品了。
当然,参加外宾朋友的婚礼或联欢会,就更应随便一些。
在对外交往中,还应根据不同场合,适当地选择自己的服饰。
但一定要注意礼仪风俗。
如在中国民俗中女人只有有了婆家后才可以戴戒指(实际上,现在已有不少未婚姑娘也戴上了戒指),在西方,人们一般把婚戒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因为古罗马人相信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条静脉管直通心脏,戒指戴此处可以在婚姻上获得永恒、真挚的爱情。
中西方礼仪差异.ppt课件PPT
二、中西方礼仪差异的原因 3、宗教信仰的影响:
中国(没有宗教色彩): 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
治,皇权胜于神权,没有一种宗教占 统治地位,我国就总体而言,是一个 非宗教的国家,因此中国礼仪没有宗 教色彩 。
12
二、中西方礼仪差异的原因
3、宗教信仰的影响:
西方(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基督教一直是占统治地位
4、其他方面差异
1)、见面的礼仪 ——西方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
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 即使是 第一次见面。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 的。例如男女之间, 女方先伸出手, 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 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 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 由主 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 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 貌。
4、其他方面差异
2)、在礼品馈赠方面 ——西方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
貌的基础上力求 简洁便利,反对繁文 缛节、过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 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 为稳固的人际关系。
33
四、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34
四、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1、背景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 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 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 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 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 探讨的话题。
22
三、中西方礼仪存在哪些差异
2.餐桌礼仪差异
1)、餐饮氛围——西方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
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 上的 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 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我们从小就知道,中西方的差距大致上可分为:肤色,语言,教育,饮食,礼仪,衣着,时间,生活习性等。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到你哦!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中西审美的最大区别来自于文化上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这种差异自西方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以后愈趋明显,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特点1、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2、辩证理性,即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
3、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黑格尔那里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
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审美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
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
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而且,人们的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
中西婚礼礼仪服装的差异
中西婚礼礼仪服装的差异篇一: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地点、着装、礼仪、婚宴的差异进行比较。
关键词:婚礼文化地点着装婚俗内涵婚礼,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它开启了情侣通往幸福婚姻的一扇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佳话从此刻被书写。
伴随婚礼的是各样多彩的婚庆习俗,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 中西方婚礼地点差异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为一对幸福恋人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婚礼是隆重热闹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己家里或是酒楼里摆上酒席以宴请亲朋好友作为新人的见证。
在当代中国,新人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去酒店或是宾馆。
会在酒店宾馆里将排场弄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
而在西方,人们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较安静的地方举行,井井有条,不像中国婚礼般热闹。
西方的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追求浪漫与实在的结合。
(二) 中西方婚礼着装差异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
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而在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
结婚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
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外的着装礼仪举例
美国: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偏爱 宽松,讲究着装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 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 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非常注重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女士不能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 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 失礼。 第七、、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 ,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 阳光的人”。
1992年,巩俐出席第64 届奥斯卡颁奖 2004年参加嘎纳电影节
2001年上海
APEC峰会
阿玛尼高级定制系列 Armani Prive2009春 季带来浓郁中国风的 设计,黑、白、灰, 黄、紫、红,蕾丝与 流苏,中国画风的印 花与刺绣,华丽的绸 缎面料,借鉴中式建 筑向上飞扬的华丽檐 角„„从形式到细节 ,甚至模特的发型, 无一不透露出中国情 调。
(一)对服饰功能的认识不同
中国强调服饰的伦理功能和符号意义,西方注重服饰的 装饰意义。 班固:“衣者隐也,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闭也”。 (伦理意义) 《释名· 释衣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 庇寒署也;下曰裳,裳,鄣也,所以自鄣蔽也。” 上衣:实用功能 下裳:伦理功能 在中国,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 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资治通鉴》中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
加拿大: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 主。 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裙。 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 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 即可。
法国: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 的。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 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 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 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 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 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中式服装在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平面直线裁剪方 法,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 西方往往将服装是人体艺术的组成部分。 • 在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有“软雕塑”之称。西 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追求用服装表现人体的曲线美。
二、中西服饰的交流融合
从中国清朝以前的服装款式来看,遮蔽人体的宽 袍大袖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流。随着鸦片战争西 方列强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西方文化的涌入, 中国近代的传统服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穿着西 洋宫廷礼服、举办西洋特色的宴会在当时一些达 官贵胄中甚为风行。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 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 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 款式取而代之。
西方人认为,服装穿着必须是为 人体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 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 陷。 虽然古罗马人也曾十分重视衣服 对于身份的表示,封建时代也曾 不断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大多 是一些奢侈禁令,很少有像中国 人这样充分地把服装的社会功能 发挥到极致的,而更多注重的是 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 洛可可时期女装
中西服饰文化的审美比较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 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 ●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 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 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 平稳为最美。 ●中国文化是隐喻文化, 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 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 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 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 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 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 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 出个性为荣。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 化,重视造型、线条、图 案、色彩本身的客观美感, 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虽然中国服饰装束日益西化,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 并没有退居幕后,甚至得到西方人的喜爱, 20世纪末,国际兴起一股“东方热”,国际时装界青睐起 东方风格来,东方的典雅与恬静,东方的纯朴与神秘,开 始成为全球性的时尚元素。 1977 年法国高级女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推出一款对 襟马褂式上装, 他的灵感来自清代官服中的凉帽和马褂。 1981 年设计师曼代利推出一件夜礼服, 其披领形状同清 代官服的披领完全一致, 披领图案是变化了的中国如意云 纹。 1989年法国设计师戈尔捷推出的三件套女装,裤子是中国 老式宽腿裤的样式, 并滚以宽宽的金边, 主色金、红、黑 在西方人看来又是典型的清代色。
中山装
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 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 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 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 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 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华文化 习俗辞典》
中山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 : 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 之四维”(礼、义、廉、耻 ); 前襟的五粒纽扣表示孙中山 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 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 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 、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 等、自由、博爱); 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 谨的治国理念; 背部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 统一之大义。
(三)服装审美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人的服装行为注重自我调节,所以较保守,少 变化;西方人的服装行为注重自我表演,所以较开 放,多变革。 西方人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万物的主 宰,以自我为中心,竭尽全力地开掘人的力量,释 放人的潜能,在服饰上大力表现个性,强调夸张了 的人体之美,将美的坦白直率表达出来。
(四)服装造型的不同
中国人对服装重意象气韵之美,西方人对服装 重立体造型之美。 中国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造型上的是意象的结 构,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种超越形 体的精神空间,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 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 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 西式服装是竭力表现人体的立体裁剪的服装, 具有夸张的服装造型。
西装的搭配技巧
三色原则:男士在穿西装套装 时,全身的颜色必须限制在三 种之内,否则失之于庄重和保 守。 三一定律:男士在穿西装套装 时,身上的鞋子、腰带、公文 包三个部位的颜色必须协调统 一。 西装与领带两者的色调可以对 比,也可以互补。 最合适的搭配:深色西装配穿 浅色衬衫。
穿西装的注意事项
三、西方国家的着装惯例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 人们对着装比较随意,喜欢 方便、舒适的服饰,有的还 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讲 究多样化。 西方人非常注重在不同场合 穿不为三种:正 装西服、商务便装、休闲装。 在一些正式场合,穿衣规矩极多 。在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工作的上 班族,工作时间男士一般要西装 革履,在美国IT行业的从业人员 往往喜欢穿商务便装,而金融、 保险等行业的人员则是一身庄重 的正装。 若是在宴会等社交场合,男士要 穿正式西装或者燕尾服。
衬衫领应高出西装领1厘米左右, 衬衫袖应比西装袖长出1-2厘米, 袖口一定要扣上,下摆必须扎进 裤内。 庄重的西装要配深褐色或黑色的 皮鞋,袜子应当是深色的。
(二)女装
与男士服装相比,女士服装种类、样式、花色繁多,选择 更多样化,而且设计也随着潮流经常改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女性更喜欢通过服装和饰品来展现 自己的风姿和气质。 女性在职场中一般是西式套装,体现女性的独立、自信。 在一般社交场合,女性多穿各色裙装,在社交礼仪场合, 一般都要穿裙子,而且这种裙子至少要长过膝盖。
(二)在服饰的审美观念上不同
中国讲究含蓄,重精神之美,西方明朗率直,崇尚显露人 体的美。 中国人穿着讲究体面,加之受儒家、道教思想的支配,崇 尚统一、优美、中和、神似、儒雅、对称等美感,在款式 上表现为用宽松的服饰包裹人体,体现含蓄、端正、严谨 和大方之风,自然和谐之美。 中式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中式女装严密包裹 人体,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
阿玛尼的中国情结
乔治· 阿玛尼 的上海回顾展
乔治· 阿玛尼说: “古根海姆博物馆 能为我的作品在上 海美术馆举办展览, 我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的文化及其精 神,一直给予我个 第62届戛纳电影节颁奖盛 人无穷的设计灵 典上,意大利女星艾莎- 感。”
阿基多穿着Armani Prive09充满了中国山水 和牡丹花卉长裙,在庆典 上引起人们的关注。
西装的穿着
西装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 涵,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一种国际性 服装。 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 适,搭配恰当则更显得高雅典朴、潇洒大方,使 用场合甚为广泛。
穿西装的正确方法
拆除商标 熨烫平整 系好纽扣 不卷不挽 慎穿毛衣 巧配内衣 腰间无物 少装东西
旗袍
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 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 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的典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人在服饰穿着上也逐渐 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目前人们穿着的服装主要是中式与西式两种 类型。 在工作环境中,穿西式的套装、套裙或专门的制服, 制式皮鞋已经成为一种规矩。 而在一般的大型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音乐会、社 交聚会中,由于社交场合强调时尚个性,比较得体的 穿着一般是时装、礼服。
西方文化与礼仪
第四章
服饰礼仪
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被称为“人的第二层 肌肤”,既可以遮体御寒,发挥多种实用性功能 ,又可以美化人体,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发挥 多种装饰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