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的典故解读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一、苌弘化碧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释义:《庄子·外物》:“国君无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于己,可是竭尽忠心未必能够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赐死而且飘尸江中,苌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后竟化作碧玉。
”故事梗概:苌弘(?-前492年)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
又称苌叔。
东周周景王时,苌弘任上大夫。
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弘和卿士刘文公联手,借晋国帮助平乱,辅立王子即位,史称周敬王。
苌弘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又有修齐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
不久,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灭。
在晋国内乱时,周王室明显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边。
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接着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
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惩治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惩处他。
晋国便派叔向出使,用阴谋诡计离间周敬王和苌弘的君臣关系。
叔向故意把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
周敬王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到蜀地后,郁郁寡欢。
不久便剖腹开膛自杀了。
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碑纪念。
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后人遂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也用“碧血”等指忠臣志士为保持节操而死,如:“碧血丹心”。
二、望帝啼鹃出处:《蜀志》:“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日开明氏。
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释义:《蜀志》:“有个皇帝在蜀称王,得到荆州人鳖灵,便立为相。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窦娥冤》全解一、《窦娥冤》重点字词 (1)二、《窦娥冤》重点理解 (2)三、《窦娥冤》人物形象 (2)四、《窦娥冤》主题 (3)五、《窦娥冤》写作特色 (3)六、《窦娥冤》写作特点 (4)七、作者简介 (5)八、元杂剧的知识 (6)九、《窦娥冤》解析 (8)十、窦娥“三桩誓愿” (11)十一、窦娥艺术形象再分析 (12)十二、《窦娥冤》的悲剧体现 (17)十三、《窦娥冤》的结局分析 (18)十四、《窦娥冤》课后测试 (21)十五、《窦娥冤》强化训练题解析 (27)十六、散文欣赏—窦娥冤魂该散了 (33)一、《窦娥冤》重点字词楔子(xiē)嫡亲(dí)看觑(qù)缥缃(piǎo xiāng)蓦然(mò)孛老(bó)绣闼(tà)刬的(chàn)捱(ái)鞍鞴(bèi)祗(zhī)桃杌(wù)亲眷(juàn)嗟叹(jiē)杳无音信(yǎo)嘱咐(zhǔ fǔ)尸骸(hái)负屈衔冤(xián)应验(yìng)古陌荒阡(mò)(piān)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
推,推求;问,审问。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罪愆:罪过。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你道是暑气暄:暖。
亲眷:亲属。
嗟怨:叹息埋怨。
杳无音信:去向遥远,下落不明。
尸骸:尸体。
负屈衔冤:含冤承受委屈。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
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所发生的事实相符。
着做公的:叫,吩咐。
刽子磨旗:摇旗。
二、《窦娥冤》重点理解《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
【公开课课件】《窦娥冤》(关汉卿)知识点详解详析
新课导入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 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展示了一位精神高 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 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
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 马郑白)。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
思考:①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贪官污吏屈判成 杀人死罪的,那么,她在赴刑场时为什么要在 【滚绣球】一曲中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 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 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 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 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②既然是指天斥地,为什么作者又冠剧本为 《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名字,不是矛盾吗?
楔子:
【梳理情节】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 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 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 ,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 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 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 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 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 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 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 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中寄托着人民的美好理想;反衬悲 剧性的内容,使悲剧气氛更浓烈,更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 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历史典故大全:窦娥冤_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历史典故大全:窦娥冤_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大全:窦娥冤《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窦娥长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与父亲张老头一起欺负蔡家婆媳,有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张驴儿所救。
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
于是他设计陷害窦娥。
一天,蔡寡妇生病,窦娥做羊肚汤给婆婆喝。
张驴儿在汤里放了毒,想先毒死蔡寡妇,然后逼窦娥成亲。
谁知蔡寡妇忽然呕吐,不想喝汤,张老头夺过碗,喝完了,不一会儿就毒性发作,倒地身亡。
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
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
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
在窦娥被押往刑场时,一路上满腔悲愤地咒骂着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窦娥冤故事情节楔子:女主角窦端云七岁时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官名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六月飞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400束。
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冤》-.解读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 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 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 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 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 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 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 本形式。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 的反抗精神。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 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 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 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 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 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 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 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 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 神。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
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
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
善良的窦娥
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 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 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 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 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 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 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 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窦娥冤》赏析
《窦娥冤》赏析说起《窦娥冤》,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但是不一定熟悉,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来分享《窦娥冤》赏析。
第一部分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
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
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
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
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
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
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
下一句“只合”“可怎生”两个表强烈反问语气的词,表达了窦娥对天地强烈的质问。
作为主宰万物、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最高统治者——天地,本应该使社会清明,公正无私,却是非不分,曲直不明。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直接指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坏人得志,好人受欺。
这种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
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
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业为生,特别重视“天”。
课文《窦娥冤》的典故原文翻译
典故“卓文君当垆”原文及翻译典故“卓文君当垆”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原文附录如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间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
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
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翻译:蔺相如带着车队去到邛崃县。
他仪表堂堂,文雅大方。
他到卓家饮酒,拨弄琴弦。
(美妙的音乐吸引住卓文君)她从门缝里偷偷看相如,心里高兴,喜欢上了他,又担心相如不懂得自己的心情。
宴会散去,相如派人拿很多金银贿赂卓文君的侍从,托侍从传达相如倾慕之情。
(这正合卓文君心意),于是她连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
相如便与文君坐上车马赶回成都。
相如家很穷,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
卓王孙(知道女儿私奔的事后),大发雷霆:“女儿太不成材,我虽然不忍心杀掉她,但是不会给她一分钱。
”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从劝告。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心中有些不高兴,对相如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邛崃,向兄弟们借贷些钱还是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地步呢!”相如就同文君一起去到邛崃,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投资购买一家酒店,做起卖酒生意。
并且让文君站在安放酒坛的土墩前卖酒应对顾客。
相如自己套上犊鼻裤短围裙,与雇请的工人们一起干杂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为他们做的事情感到很羞耻,因此闭门不出。
《窦娥冤》赏析解析
《窦娥冤》赏析解析在元代文学中,杂剧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元杂剧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体裁形式中,堪称能够最生动、最直接也最大胆地反映广大社会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表达出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
元杂剧被人们与唐诗、宋词并举而作为一代文学最具特色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有:“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笔者通过对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创作时代背景及其主要艺术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元代杂剧的理解,亦希望通过拙文为喜爱《窦娥冤》的朋友做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
一、《窦娥冤》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窦娥冤》杂剧剧本,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著。
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
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
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
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
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窦娥执意不从。
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
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
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
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
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典故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典故
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
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
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
“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
第三桩,亢旱三年。
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
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
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
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
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窦娥冤》解析
救风尘
❖ 汴梁益春院的宋引章与秀才安秀实两下有情,然 而她禁不住有钱有势的周舍的笼络。不听结拜姐妹 赵盼儿的劝说,抛弃了未有功名的安秀实,认定周 舍才是她的终身依靠。
❖ 周舍诱娶得手后本性暴露,虐待宋引章,使一心 想跳出火坑,找一个合意郎君的风尘女子饱尝苦果 。
❖ 安秀实得知消息,只身搭救宋引章反遭毒打。赵 盼儿为安秀实的真情所动,巧施计谋,自备红缎美 酒,盛装去见周舍,并以嫁给周舍为由,赚取周舍 对宋引章的一纸休书,解除了他们之间的婚约,从 而救出了同伴姐妹。 经历了劫难的一对有情人 终成眷属。
❖ 后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但申纯母亲监视 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和好,飞红 主动出谋划策,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而二人行动 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舅舅将娇娘许配给府尹 之子。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终与申纯诀别,不 久去世。申纯闻讯,一病而亡。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飞红梦见 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 戏于坟前。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
元代十等人
❖一官、二吏、 ❖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 ❖九儒、十丐
关汉卿,号一斋,老年又号 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活 于1210左右--1300左右年间, 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 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梨园领 袖”、“杂剧班头”,1956年 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最杰出的杂剧首推《窦娥冤》,其他代 表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西 蜀梦》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元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
杂 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
剧 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
9个关于窦娥冤中的典故有什么
9个关于窦娥冤中的典故有什么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9个关于窦娥冤中的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9个关于窦娥冤中的典故1、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
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
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
但两人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两人只好私奔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
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
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从此而来。
含义:比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对爱情的忠贞。
2、东海孝妇冤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
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后任太守到任后,于公说:“孝妇不应当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杀了她,过失就在这里。
”于是太守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
从此人们非常敬重于公。
干宝的《搜神记》则使得“东海孝妇”的故事更为完善,它补充交待了孝妇名叫周青,同时还叙述了周青将死的一个情节:周青将被处死时,请求用车载着十丈长的竹竿,用来悬挂五色长幡,当众立誓说:“我若有罪,甘愿被处死,血会顺着流下;我若是冤枉而死,血会向上倒流。
《窦娥冤》典故解析
《窦娥冤》中的典故解读1、司马相如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凤求凰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2、青梅竹马长干行其一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3、举案齐眉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窦娥冤(选场)》课文简析
窦娥冤 (选场)
元 关汉卿
【故事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 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 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 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 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 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 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 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 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 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窦娥形象大家谈】
1、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场面
情感
性格 点睛处
押赴法场
指天斥地
倔强 不分好歹
且悲且怨高亢激越
错勘贤愚
路遇蔡婆
负屈含冤
善良 不要啼哭
如泣如诉哀切凄惨
不要烦恼
临刑发愿
感பைடு நூலகம்动地
抗争 官吏无心
愈恸愈愤汹涌澎湃
皇天从愿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1、与张驴儿父子之间的矛盾。 2、与桃杌太守的矛盾。 3与监斩官的矛盾。 体现她具有反抗精神。
【字词预习】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窦娥冤》中用到“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四个典故。
1、望帝啼鹃传说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蚕丛,后来天上降下一个男子杜宇,做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
他做国王时,关心百姓,教导老百姓怎么种植庄稼,叮嘱人们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
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望帝死后灵魂化作杜鹃,生前爱护百姓,死后仍然惦念着百姓,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的鸣叫。
人们互相转告:“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
是时候了,该播种了。
”2、苌弘化碧周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虹联手刘文公,借助晋国的力量平定内乱,拥立了周敬王。
因此,苌虹深得敬王信任,也因此被诸侯所嫉恨。
后来,晋国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智氏、赵氏、魏氏、韩氏所灭,因为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姻亲关系。
因此,周王室明显地支持范氏和中行氏。
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就要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
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把矛头指向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不肯惩处他。
后来赵、智、魏、韩便是用反间计,故意把一封伪造的苌虹写给赵氏信遗落在周敬王面前。
周敬王打开一看,写的是:“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
”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百口莫辩,一腔悲愤,剖腹自杀。
蜀地百姓同情他,便把他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并立碑纪念。
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3、六月飞雪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4、亢旱三年周青在丈夫死后孝敬自己的婆婆,婆媳二人生活极为贫苦,婆婆让她改嫁,她不肯,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而死。
婆婆女儿告状说媳妇周青害死婆婆,官府将孝妇屈打成招。
狱吏于公认为孝妇不可能杀死婆婆,但太守不听,最后把孝妇处斩,后来郡中干旱三年。
《窦娥冤》第二折翻译及解析
《窦娥冤》第二折翻译及解析赛卢医上场说:“我是太医出身,可是不知道医死了多少人。
难道怕被人告发而关药店的门吗?城内有一个蔡家老婆婆,欠她二十两银子,屡次来催债,逼得我差点弄断我筋骨。
我意识糊涂,把她骗到荒郊,碰到两个不认识的男人。
他们大声吆喝:‘光天化日之下,怎敢行凶撒野,勒死平民百姓?’吓得我丢了绳子撒腿就跑。
虽然昨晚没有人找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失魂落魄的。
人命关天,怎能把它当作墙壁上的灰尘看待?从今天起改行谋生,消除罪孽,修来世的福分,给以前医死的人每人一卷超度灵魂的经文。
这样,我赛卢医就可算作对了。
为了赖人家那点账,就勒死别人,现在蔡婆婆被救走还活着,如果再来讨债,我怎么见人呢?常言说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幸好我是个单身汉,没有家小拖累。
不如收拾好银子行李,打个包裹,悄悄地到别处,另找谋生办法,这样的罪恶行径就洗干净了。
”张驴儿上场自报家门:“我是张驴儿。
那窦娥坚决不顺从,我很是无奈。
如今那老婆子又生病了,我去药铺给她买药,趁机毒死老婆子,那小妮子就不得不做老婆了。
”张驴儿做行路的动作。
他又说:“暂住,城里人多嘴杂,如果看见我买毒药,会说出去的。
我前天看见南门有个药铺,那里僻静,正好行事。
”张驴儿走到赛卢医门前喊道:“医生哥哥,我是买药的。
”赛卢医说:“你买什么药?”张驴儿:“我买毒药。
”赛卢医:“谁敢给你配毒药呢?你好大的担子!”张驴儿:“你真不肯给我配要吗?”赛卢医:“我不给药,你把我咋样?”张驴儿拉着赛卢医,做出要把他送官府的样子,接着说:“好呀,前天谋害蔡婆婆的不就是你来着,你当我不认识你,我拖你去见官。
”赛卢医慌忙说:“大哥,你放我一马,有药,有药。
”赛卢医把毒药交给张驴儿。
张驴儿说:“既然给了药,就饶恕你吧。
这就叫作‘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赛卢医:“真倒霉!刚才买药的这个人就是救蔡婆婆的人。
我今日给他毒药,毒死人的事情更要牵连到我。
趁早把药铺店门关上,到涿州去卖老鼠药。
《窦娥冤》分解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 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 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 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明 《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 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 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 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桃杌----窦娥: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百姓有口难言。
•赏析第三折
1、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什 么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 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
感
天
动
地
元窦
关 汉
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卿冤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 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 主题。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
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 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 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 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 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 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 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悲剧 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同 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之列。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 不让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 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 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 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 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窦娥冤赏析
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 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 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那么是继 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 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 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 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反衬窦娥确实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4。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5.“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对 抗精神。
6.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 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 剧气氛。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说明社 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对抗精神,三是表达 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 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 〕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 〔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曲词、说白、科介三局部构成。
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 文〔歌唱局部:正旦或正末唱。〕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 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开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 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 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 介绍人物。
《窦娥冤》的典故“盗跖”原文及翻译
解释重点词语 奚:何。 啻:只。 妄意:胡乱猜测。 湎:《说文》:“沈于酒也。”
欢迎参看
解释重点词语
穴:洞。动词,敲穿,敲个窟窿。 顾:顾念。
原文翻译:
随从盗跖的人有九千,这些人横行 天下。侵略诸侯国,侵暴诸侯,打破房 门进入家室,牵走百姓牛马,掳掠妇女 。贪婪取材,不分亲戚、父母兄弟。不 祭祀祖先。
“盗跖”典故在《吕氏春秋.仲冬 季》中也有记载:
跖之徒问於跖曰:“盗有道乎?” 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 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後,义 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 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
(接上页翻译) 盗跖用辨说非难六王、五霸,认为尧有 不仁慈的名声,舜有不孝的行为,禹有沉湎 于酒的意愿,商汤、武王有放逐,杀死他们 君主的罪行,五霸有暴乱的图谋。然而世人 都赞誉他们,都避谈他们的罪恶,真是糊涂 。所以盗跖要求在下葬时让他拿着金锤,他 解释说:“死后到了黄泉见到六王、五霸, 要用金锤敲击他们的头。”
备说非六王、五伯,以为尧有不慈 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 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 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故死而 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 将敲其头矣!”
原文翻译:
盗跖的党徒问他说:“做强盗有遵 循的规则吗?”盗跖说:“哪里只是有规 则啊?猜测室内的所藏之物,猜中了就 是圣贤。抢先进如室内就是勇敢。最后 从室内离去就是守义。按时而动就是智 慧。分配利益均匀就是讲仁。不明晓这 五点而能成为大盗的,天下没有。” (转下页)
《窦娥冤》的典故原文及翻译
典故“盗跖”原文及翻译
《窦娥冤》正旦有句唱词,“可怎生糊突 了盗跖、颜渊?”在这里盗跖指坏人,颜渊指 好人。相传,盗跖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庄子 ·杂篇》提到了盗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中的典故解读
1、司马相如
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凤求凰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2、青梅竹马
长干行其一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3、举案齐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亦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字之曰德耀,名孟光。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后汉书·梁鸿传》
4、民歌《孟姜女》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空相望,落叶飘秋风凉,窗前月如霜,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针是情,针针线线密密缝,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
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
年关过,不知丈夫在哪里,在哪里……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来地也暗,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
5、梼杌(桃杌)
“西方荒中有兽焉。
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扰乱荒中,名梼杌。
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神异经·西荒经》
“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左传》
“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
丁音恶兽名也。
”──《孟子》
“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春秋》
6、苌弘化碧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玄英疏:“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
后人遂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亦写青绿的颜色。
关汉卿《窦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辛弃疾《兰陵王》:“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顾况《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
”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
7、东海孝妇《列女传》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
姑曰:“妇养我勤苦。
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
”遂自缢死。
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
”官收系之,拷掠毒治。
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
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
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
”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
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
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
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