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 ? m ?
解:
B
8957'59''
m m m
舍弃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并重新进行观测。
2.系统误差: 按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加以改正、抵消和减弱。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校正仪器)
3.偶然误差:根据误差特性合理的处理观测数据减少其影
响。 测量平差
§3.2 衡量精度的标准
• 精度: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一个量进行一组
例如:分别丈量两段不同距离,一段为100m,
一段为200m,中误差都是0.02m。此时是否能认
为两段距离观测结果的精度相同?
•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测量精度,必须引入 相对误差的概念。
三、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K:中误差的绝对值 m 与相应观测值 D 之比,通常以分母为 1 的分式来表示,称其为相对 (中)误差。即:
因其符合正态分布,也称为正态分布曲线。
密度函数法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
1 f () e 2 2
2 2 [ ] 2 ... 1 2 n lim lim n n n n 2 2
2
[ 2 ] lim n n
式中σ >0,表示与观测条件有关的参数。 观测质量的好坏用误差分布的密集和离散程度来表示。
二、极限误差
• 根据偶然误差的第一个特性,在一定观测 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 的限值,该限值称为极限误差(限差、允 许误差)。
• 极限误差是偶然误差限制值,用作观测成 果取舍的标准。
1 2 2 e d 0.683 68.3% 2 2 1 2 2 2 P 2 2 e d 0.955 95.5% 2 2 2 3 1 2 2 P 3 3 e d 0.997 99.7% 3 2 P



n
在测量中常用m来代替中误差的估值,即
m


n
• 设有不同精度的两组观测值 m1=2.7,m2=3.6
1 f () e 2 2 2
• 结论:说明中误差值越小,观测精度越高。
例:试根据下表数据,分别计算各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式中:
K2
m2
D2
0.01
200
1
20000
K1>K2,说明: 第二组的量距精度高于第一组的精度。
或然误差:将一组误差按其绝对值的大小排序,
取居中的一个误差值作为精度指标,以表示。
平均误差: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用v表示。
[] v n 实践数据表明:
2 m v 4m 3 5 从数值大小看,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都小于 中误差,所以常用中误差来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2
•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 差个数约占总数的4.5%,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 误差个数约占总数的0.3%。 • 测量中通常取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 许误差;即 Δ
容=2m
或Δ
容=3m
• 极限误差的作用:区别误差和错误的界限。
返回

中误差和真误差都是绝对误差,误差的大小 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在有些情况下,中误差 并不能全面反映观测精度。
频率密度
0.25 0.2 0.15 0.1 0.05 0 真误差
•每一误差区间上的长方形面积表示误差在该区间出现的相对
个数(频率)。所有长方形面积之和等于1。
密度函数法
当 n 时,如果将误差区间 (d 0) 无限缩小, 则矩形上部的折线,就趋向于一条以纵轴对称的光滑 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
lt l0 l (t t 0 )l0
思考: 水准仪—— i角
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i角)
hAB
i ( S后 S前)
结论:i角误差与前后视距差成正比。
注意: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
消除和削弱的方法: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 y
mZ m m
2 x
2 y
• 推广到n个独立观测值代数和差:
Z x1 x2 ..... xn
m m m ... m
2 Z 2 x1 2 x2 2 xn
• 当n个独立观测值是等精度观测时:
m nm
2 Z
2 x
mZ nmx
3624'31'' 2.1'' 5333'28'' 1.7''
解:第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02 (2)2 (1)2 32 (4)2 (3)2 22 12 (2) 2 42 m1 2.5 10
第二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12 (2)2 62 02 12 (7)2 (1)2 02 32 12 m2 3.2 10
B C
水准测量
大量测量实践发现,测量结果中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 误差,具体表现在: 1. 对同一量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不相同。——不符值 2. 观测值之和不等于理论值 ——闭合差
误差的定义
• 真误差:观测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 • 公式:
lx
• 目的: 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制定减弱误
差的措施,保证测量成果达到必需的精度。
§5.3 误差传播定律
直接观测的量,经过多次观测后,可通过真误差或 改正数(5.4节内容讲述)计算出观测值中误差,作为衡 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S
D S cos
概念
误差传播定律: 阐述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
中误差的关系的定律。
倍数函数 函数形式
和差函数
一般线性函数 非线性函数
一、线性函数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 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
粗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定义 特点 消除办法
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 了一系列地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 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举例 : 钢尺—— 尺长、温度、倾斜改正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3. 粗差
• 在观测结果中,有时会出现错误(读错、记错或测错 等),统称为粗差。 • 杜绝办法:认真仔细作业,采取必要的检核措施 – 对距离进行往、返测量,对角度重复观测 – 对几何图形进行必要的多余观测,用一定的几何条 件来检核
四、误差处理的原则
1.粗差 : 通过检核的方法发现粗差;
n n n n
• 由于x、y是相互独立的,偶然误差x、 y出现正负符号
的机会相等,且正负符号互不相关,乘积x y也具有正
负机会相同的性质。根据偶然误差的第三、第四特性, 当n趋于无穷大时,第三项趋于零。即
x y 0 lim n n
• 所以
m m m
2 Z 2 x
地平距SAB和中误差mSAB。
• 解:
S AB M Sab 500 23.4mm 11.7m
mSAB M mSab 500 (0.2mm) 0.1m
最后结果:
S AB 11.百度文库m 0.1m
2. 和差函数
• 设有函数Z= x y,x、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 值,均作n次观测,中误差分别为mx和 my,真误 差关系式为
二、测量误差来源
(1)仪器的原因
原因:固定的精确度、仪器构造不完善
(2)人的原因
原因:感觉器官的局限性;技术水平、工作态度
(3)外界环境的影响
原因: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 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统称为 观测条件。
• 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 不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K m D 1 D m
一般情况,角度、高差的误差用 m表示,量距误 差用K表示。 与相对误差相对应,真误差、中误 差、容许误差称为绝对误差。
[ 例 ] 已 知 : D1=100m,
m2=±0.01m,求: K1, K2
m1=±0.01m , D2=200m,
解:
K1 m1 D1 0.01 1 100 10000
Z 2 x2 y2 ................ Z n xn yn
Z1 x1 y1
• 将上述关系式平方、求和、除以n得:
Z Z x x y y 2 x y
观测,各观测值之间的密集和离散程度。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由于它们 对应着同一种误差分布,因此,对于这一组中的每一个 观测值,都称为是同精度观测值。
中误差 评定精度的标准
极限误差
相对误差
一、中误差
• 设对某一未知量x进行了n次等精度的观测,其
观测值为l1、l2、……、ln,相应的真误差为Δ 1、
偶然误差的特性
• 有界性
• 密集性
• 对称性 • 抵偿性:即
注意:
• 就单个值而言,偶然误差在观测前不能预知其 大小和符号。
• 但就大量偶然误差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
规律。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多,统计规律越明显。
• 偶然误差不能消除,只能通过改善观测条件加
以控制。
频率直方图
0.45 0.4 0.35 0.3 -3.0以下 -3.0_-2.5 -2.5_-2.0 -2.0_-1.5 -1.5_-1.0 -1.0_-0.5 -0.5_0.0 0.0-0.5 0.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校正仪器)
2. 偶然误差
举例 :读数误差、瞄准误差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
行了一系列地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
均不定,称为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外界
环境的影响
三角形内角和误差分布表
Δ 2、…Δ n,则定义该组观测值的方差D为:
[ ] D lim n n
式中:[Δ Δ ]= Δ 12+ Δ 22+……. + Δ n2
Δ i=li-x(i=1、2、3、…….、n)
x为未知量的真值。
• 由于D=σ2,所以
D lim
n

n
σ称为中误差,在数理统计中称为标准偏差。 • 当n为有限时,σ的估值为
• 将上述关系式平方、求和、除以n得:
Z Z k 2 x x
n n
2 x
式中:
m
2 Z
Z Z n
,m
xx n
m k m
2 Z 2
2 x
mZ kmx
在1:5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
离Sab=23.4mm,其中误差mSab=±O.2mm,求实
1. 倍数函数
• 设有函数Z=kx,x为直接观测值,中误差为mx,k为常数,
Z为观测值x的函数。如果对x作n次等精度观测,真误差
分别为x1、 x2、…. xn,对应的函数真误差为Z1、 Z2、…. Zn,观测值与函数间的真误差存在如下关系:
Z1 k x1 Z 2 k x2 ................ Z n k xn
m1 m2 说明第一组的精度高于第二组的精度。
说明:中误差越小,观测精度越高。
• 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代表了观测值 的密集和离散程度。 • 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对应的是同 一种误差分布,即一组观测值中的每一个观测 值都具有相同的精度。 • 中误差不等于每个观测值的真误差,而是一组 真误差的代表值,代表了一组测量结果中任一 观测值的精度,通常把m称为观测值中误差或 一次观测中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
• §5.1 测量误差概述 • §5.2 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 §5.3 误差传播定律
• §5.4 等精度观测的直接平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一、误差的现象及定义 二、误差来源 三、误差的分类
误差现象
A
距离多次丈量 三角形内角和
l1≠ l2≠ l3 , … ∠A+∠B+∠C≠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