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智慧观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他们的差异是各从宗法人伦的自然一面和人 为一面说起,加以论证,目的都在论证宗法 人伦是合理的、善的,所以都主张天人虽有 分别,终究是合一的,或应该与必须合一。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特征, 其秘密和根源,仍是宗法人伦的真实存在及 其特有的对立统一结构。 子思、孟子已论及天人合一。 《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修教之谓道。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为此,庄子把性、命归之于“天”,把人的 文化制度叫做“人”。他还提出“天在内, 人在外”(《庄子· 秋水》)的观点,人的内 在与外加也是天人关系。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荀子讲天人,其概念含义亦为天然与人为, 他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心虑 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荀子· 正名》, “伪”即“人为”)。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从天人关系后来主要指天然与人为,尤其是 人本身的天然与人为、内与外的关系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有偏于重人事的特点。其主流 儒家是在偏重人事的基点上讲天人合一的。 这同西方分别研究自然与人,然后讨论天人 关系的情形不同。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但后来建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 的文化,这是人为的即人的文化创造,同时 又带有强制性,改变了天然人伦,使之成为 宗法人伦。所以宗法人伦是人为对天然的创 造。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对此,老庄道家是不满意的,故强调这种天 人之分不合天道。而儒家是赞同和维护宗法 人伦的,故强调这种天人之分是进步的。孟 子、荀子虽然观点有对立,但站在儒家的共 同立场,都强调人异于禽兽在人有仁义礼智 文化道德的方面,便是证明。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孟子把宗法人伦的道德说成是最自然不过的 人的本性,也就把人为的宗法制度天然合理 化,这是一种天人合一方式;荀子把礼义等 人为方面看作进步的善的东西,把人的自然 本性看作会导向恶的东西,主张“化性起 伪”,用礼义来改造人的天性使之为善,这 也是一种天人合一方式。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荀子不曾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去专门研究自然 本身,他的《天论》同后者《物理学》全不 一样,没有多少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本身的 讨论,其思考只在人事或礼治方面。中国思 想中最重自然天道的老庄道家,也没有注意 什么自然科学,其“纯自然”指的乃是人的 纯真素朴状态(包括生活和心性在内)。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中国古人则不同。我们的哲人很少有兴趣专 注于天(自然与天帝)本身,其兴趣和注意 的中心,自殷周之际变革以后,始终偏于人 和人事一面。我们有天人之分的明确意识, 如“天道远、人道迩”就是划分天人,强调 人应关心自身的事情,不必追求对天的了解, 故以远近别之。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这是从“天”讲到“人”,用天命天道论证 宗法人伦之人道狡猾的合理性。人道来自人 性,人性来自天授,便成为人之天性,所以 归根到底,天道乃是人道的本原。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此语若按西方人的思想方式和逻辑来看,既 然人道原之于天,那末要了解人,岂不是应 先去认真研究一番与人有别的自然事物及其 规律本身吗?然而在儒家看来,并不是这样 一回事。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庄子· 秋水》说: 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 天,落(同“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有心而为)灭命, 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庄子认为自然是完善的,如果人为加以改变, 就损害了事物的本性。如,马有蹄生来可以 践霜雪,皮毛生来可以御风寒,马吃草饮水, 在野地上奔跑,这就是马的本性。可是,所 谓善于治马的人削其蹄,剪其毛,给它备上 马鞍,拴上绳索,还用鞭子抽打,这样,马 就很少有不死的了(《庄子· 马蹄》)。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孟子荀子都论述过人异于禽兽的特点,这是 更明确的天人之分,但也都偏重在人,没有 像西方的古希腊人那样,把自然同人分开来 对它作专门的研究。即使像荀子那样鲜明提 出“明于天人之分”重要命题的大思想家, 如果同亚里士多德比较,就可见到其间的重 大差别。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所以,中国古人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自然 科学研究和理论,同样,也没有产生西方那 样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体系。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古代中国有许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天文学 和医学方面尤为突出,也有同天人合一和阴 阳辩证法相关的某种自然理论。不过由于对 自然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伦理、政治等人事方 面,没有独立的地位,就难于形成真正客观 的知识和独立系统的自然理论,总被人事和 天人关系所影响,因此我们还得承认中国缺 少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 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 (《庄子· 骈拇》)。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这些议论,是用以反对人间的各种人为的制 度和文化如“礼”与“仁”的,也即是反对 宗法制度和批判儒家的。他认为儒家主张仁 义礼智,是把人为的东西强加于人的天性, 扭曲损害了人自身的自然。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孟子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 尽心》)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他说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此乃天授天生,凡人都天然固有,尽此心就 鞥明白人皆有仁义礼智之性,明白此心此性, 也就知道了天,天即是如此这般的存在和道 理。因此,儒家之天,是义理之天,实即宗 法人伦之天。它是自然或天帝,也是主张和 维护宗法人伦的自然和天帝。
wk.baidu.com
大体说来,古希腊人在进入文明时,对于人 和自然的区别方面特别地得到了发展,搞得 很突出,并一再致力于把二者严格地划分清 楚。由此,他们产生了一种把自然看作完全 独立于人的纯客观存在的观点,认为要真正 认识自然的原因和规律,就不应像神话宇宙 观那样把自然拟人化,而只应从自然本身去 了解。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诸子百家中,墨子的“天志”之天是神学意 义之天,老庄“天道无为”之天是自然之灾, 儒家所说的“天”兼有两方面的意义,但都 都与人事紧密相关,不是西方所具有的那种 纯粹外部客观自然之天。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因此,“天”虽然从实体上说指自然,或天 神,但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中,经老庄道 家和荀子的思考研讨,特别发展了它的功能 意义。天人之分主要指自然而然无为而为同 人工而然有为而为的区别。
这种特点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以为若再深研 究一部便可发现,中国文化着重关注人自身 的天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并强调天人合一, 同中国古代的人是宗法人伦的人有深刻关系。 宗法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重天人合一的 真实根源。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人伦,中国人常称之为“天伦”,意思就是 说它是人的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 氏族制和家庭中父子夫妇兄弟关系,原是人 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 与人间的自然纽带,其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 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凡性,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 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 成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 性伪之分也”(《荀子· 性恶》)。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这与庄子一致。但在立场上,荀子同庄子正 好相反,认为人的天性好利恶害,顺此发展, 必生争夺和犯分乱离的不道德行为。所以人 性是恶的,必须靠礼义等人为,来对人的天 性进行加工,才能使人为善,这就像工人用 加工泥土木材作成陶器木器一样。“化性起 伪”,人才成合礼义的君子,国家社会才能 得到治理。荀子是强调人对天有所作为的。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然而,宗法等级制度及其“礼”与“仁”文 化,虽属人为,又是凭借人伦方面的自然情 理与关系来建立和维护的,所以儒家在论证 其合理性时,又得从人伦自然一面入手,把 宗法的人伦说成是最自然不过的。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对此,老庄道家虽有所揭露批判,但由于人 民生活在宗法制人伦之中,久之习以为常, 不能辨别清楚宗法人伦同天然人伦的原则区 别,便认为这也是自然的天经地义,因此, 儒家的观念倒更与社会和人民生活一致,而 老庄的进一步分析,只能为士阶层所理解。
这种排除人的主观成分所形成的自然观,导 致了一种客观性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产生了 比较严格意义的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知识。 与此相关,他们在认识人自己时,也就力图 排除自然的因素,从而导致把人看作唯灵魂 是其本质的唯心论观点,以及宗教成为文化 中的主导因素的局面。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因为所谓“自然”(“天”)主要指的就是 人本身的天然性命及其道理,而作为实体意 义上的“天”即外部自然界或天帝神灵,离 人过远难以弄清,不可追求(“天道远、人 道迩”,或“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所以, 所谓研究天或天道,就从人本身来研究好了, 并且这才是认识“天”的最可靠和基本的方 法。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殷周之际思想有从天(天帝)到人事的转变, 这是人的自觉,也是对天人有别的一种认识, 但它并没有否定天的至高无上的位置,因而 人事得到高度重视却仍然处于天命之下,并 未从思想理论上分离独立出来。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孔子把人的自觉推向一个高峰,但态度和方 法仍然类似,只在强调天人有远近之别,他 只重人道,不去讲自然神鬼之事,却仍保留 天命的最终权力。后来中国思想又从人转移 到天,从人道转移到天道来研讨,而这个 “天”也未独立于人。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与此相关,中国人的宗教神学,也具天人合 一的特点,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道家 的出世思想也未能真正离开实际人生,缺乏 西方人那种唯灵论的和把尘世天国严格分开 的神学和宗教。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上的差别, 同他们在天人之分的严格程度上有重大联系。 中国古人在天人之分与合一的思想发展中, 一直是以重点转移的方式来进行的,不取断 然对立的方式。
然后,他们在这种极端的对立中又感到困惑 不安,便寻求二者的一致,或者想用自然哲 学与科学解释人事,或者想用上帝来统一人 和子安,然而由于已经形成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科学与宗教对立的格局,统一就不容 易了;而且,某种建立起来的统一观,又不 断地被天人之间进一步的区别和对立所打破。 这样,西方文化中的天人之别方面,就显得 十分突出了。
中国传统“天人合 一”的宇宙观和智 慧观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和智慧观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
中国文化同西方相比,都有注意天人关系两 方面的因素,为什么又大不相同,以致侧重 面和表现形式各有特点?我们在对比中,先 来着重研究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
3.1 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的 特点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