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贝类的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
贝类在全球的海洋和淡水环境中都有 分布,它们适应各种不同的温度、盐 度、水质和底质条件。
地区差异
不同种类的贝类有不同的地理分布范 围,受到环境因素和生态因子的影响 。
贝类的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贝类是重要的食用海鲜之一,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味道 鲜美。
其他用途
除了食用外,贝类还有多种经济价值,如制作珍珠、装饰品、药材等。此外, 有些贝类还被用于科学研究,如海洋生态监测等。
定性、底质的稳定性等。
04
贝类生长与繁殖的相互影响
繁殖对贝类生长的影响
繁殖周期对生长的影响
贝类的繁殖周期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在繁殖期,贝类会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 从而减缓生长速度。
繁殖输出对生长的影响
贝类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精子和卵子,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 的消耗可能会影响贝类的生长。
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 贝类概述 • 贝类的生长习性 • 贝类的繁殖习性 • 贝类生长与繁殖的相互影响 • 贝类生长与繁殖的实践应用
01
贝类概述
贝类的定义与分类
贝类定义
贝类是软体动物门中的一类生物 ,它们通常具有壳来保护柔软的 身体。
贝类分类
贝类包括多种不同的种类,如牡 蛎、扇贝、鲍鱼、蛤蜊等,它们 可以根据形态、生活习性和地理 分布进行分类。
贝类生长与繁殖的研究进展
生长研究
技术创新
研究贝类生长规律、影响因素及生长 调控机制,为养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贝类养殖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和 可持续性。
繁殖研究
研究贝类繁殖生物学、繁殖习性和繁 殖调控机制,提高贝类的繁殖率和成 活率。
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各龄增长 (cm)
2.3 2.7 1.2 0.5 0.3 6.0 2~3 4~6 1.5~2.5 0.7~1.3 1.25 1.05 1.3 0.8
4~5 1~2
研究者
张玺、齐钟彦(1956) 转引自《贝类养殖学》 (1980) 连江县水产局(1959)
厦门大学(1959)
山东 福建 山东、辽宁 福建 山东、辽宁 山东青岛 福建 渤海黄河口 广东珠海 山东 山东 辽宁 福建 福建、广东 浙江 山东 山东、辽宁 山东、辽宁 广东 辽宁、山东 山东 广东 福建 山东 山东 山东 广西北部湾 山东 辽宁 福建、广东 辽宁、广东 江苏 辽宁、山东 福建
台湾、福建
7~8 8~10 7~9 6~8 6~10 6~11 全年 5~9 全年 6~8 4~11 4~6 4~11 4~11 3~10 5~10 6~8 5~9 4~12 3~4 6~10 4~10 9~11 7~9 6~8 6~9 10~3 9~10 5~8 5~7 7~8 4~5 7~9 5~8
繁殖习性
1,性成熟年龄 生物学最小型
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 生殖能力的时间称为性成熟年分(ageat first maturity)。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 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年龄 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 的指标。
2,双壳类的性腺
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 滤泡(follicle) 生殖管 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 主要部分。生殖原细胞在此发育成精母或卵母细 胞后,最后发育成精子或卵子。雄性滤泡大小形 状较一致,雌性滤泡大小不均匀。
几种经济双壳类的性腺颜色
种类 泥蚶 翡翠贻贝 紫贻贝 栉江珧 牡蛎 栉孔扇贝 菲律宾蛤子 文蛤 缢蛏
贝类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贝类养殖技术,可以提高贝类的产量和品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贝类养殖的技术要点,并提供实用的养殖建议。
一、贝类养殖前期准备1.选址贝类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海域或湖泊进行,要考虑水质、底质和养殖规模等因素。
水质应清澈、富含氧气,底质应沉积富有有机物质。
养殖规模要根据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
2.设施建设贝类养殖需要建设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池塘、网箱或浮筏等设施。
池塘应有合理的深度和流通系统,为贝类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网箱或浮筏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种苗选购贝类养殖的种苗选择要根据养殖品种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
种苗应具备健康、生长良好的特点,无明显病害和畸形。
二、贝类养殖养护管理1.繁殖技术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和雌雄异体养殖等。
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养殖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繁殖技术进行。
2.饲料管理贝类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藻类、底栖动物等。
养殖者要根据贝类的食性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种和投喂方式,保证贝类的养分摄入和生长发育。
3.水质管理贝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
养殖者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等,及时调整水质,保证贝类的健康生长。
4.防病消毒贝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养殖者要定期对贝类进行防病消毒处理,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防止疾病传播和发生。
三、贝类养殖市场销售1.市场调查在贝类养殖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是十分重要的,养殖者要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和趋势,为销售做出合理的决策。
2.销售渠道贝类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直销、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等。
养殖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提高贝类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宣传贝类养殖的品牌宣传对于销售非常重要,养殖者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展览会和广告等途径,提升贝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七章贝类的繁殖和生长
4.生长与环境条件
生长不仅是由内在的条件决定,而且 与周围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有利的生活环 境使生长加速,不利的生活环境不仅生长 的速度缓慢,甚至有完全停止生长的可能。 环境对于生长的影响以决于温度、盐度和 饵料等几个方面。
(1)温度
贝类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有些密切的关 系。我们前面讲过,水温影响贝类的摄食, 新陈代谢等,C=R+P+U+E故而也影响生长,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大致呈梯形曲线,即在 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生长加快,过低或 过高的温度村生长均不利。
2.大小和重量的测定
贝壳的大小:长、宽、高 但贝类的生长,并不能被一个简单的贝壳测量数 字完全代替,因许多贝壳长,宽、高到某一时期 就难增长,或几乎不长,但在这个时期里,贝壳 的厚度和软体部分的重量还是继续增加的,因此 在测量大小时,还应测定整体的重量,对某些特 殊贝类,还应测定软体或其一部一定部位的重量。
2.生长与年龄
• 规律一般为缓慢—快速—缓慢或停止。在胚胎前 期,体积一般不增加,到幼虫开始摄食时,方才 开始缓慢生长,幼虫期间,体积的增长倍数不很 大,例如褶牡蛎目受精卵经卵裂,卵化而至完全 成长即将变态的幼虫,其体长仅增大到原有长度 的7、8倍在幼虫变态期间一般停止生长,变态完 的幼贝在最初一、二年中生长最快,以后变慢或 停止生长,例如栉孔扇贝,在最初的一年半内, 体长增长约为全长的70%。
当性成熟时
• 并不能代表主要生长已经完成,但在这个时期生 长很慢,产卵期间甚至完全停止生长,产卵期后 再继续生长。双壳类的生长并不能被一个简单的 贝壳长度测量数字完全代替,因许多种类其长度 与宽度的比值不是恒定的,常随年龄而变化,有 些种类在幼小时长度与宽度比值接近,年老时就 有很大的差别。反之,在幼贝时有些种类壳长与 壳高的比例相关很大,到成贝时反而接近。另外, 壳的长度与宽度到了某一时期就很难增长。或几 乎不长,但贝壳的厚度和重量还在继续增长,因 此在测定体长时还必须测定壳厚和壳高以及全体 重量。
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繁殖行为与繁殖规律研究
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繁殖行为与繁殖规律研究海水养殖是海洋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扇贝则是其中一种主要的养殖品种。
扇贝种苗的繁殖行为与繁殖规律的研究对于提高扇贝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海水养殖扇贝种苗的繁殖行为与繁殖规律展开深入探讨。
扇贝种苗繁殖的性别决定机制是最先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目前,扇贝的性别决定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染色体性别决定,即雄性和雌性的性别来自于染色体的不同;另一种是温度性别决定,即扇贝的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
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大多数的扇贝种苗研究都认为扇贝是染色体性别决定的,但也有部分研究显示温度对扇贝性别的影响。
在扇贝的繁殖行为中,交尾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环节。
扇贝的交尾是通过释放精子和卵子进行的,而扇贝的精子和卵子都是在水中进行释放的。
扇贝的繁殖行为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这个时候水温和浮游动物的丰富度适宜扇贝繁殖的需求。
研究表明,扇贝交尾的行为包括振动、志愿和感谢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增加精子和卵子的相遇率,促进繁殖的成功。
此外,扇贝的交尾行为还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食物丰富度、养殖密度和年龄等。
扇贝繁殖规律的研究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扇贝的繁殖规律可以帮助养殖者合理安排种苗的捕捞和培养,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关于扇贝的繁殖规律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育过程中生长速率的变化和生殖周期的分析上。
研究发现,扇贝的生长速率在早期相对较快,而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率逐渐下降。
其次,扇贝的生殖周期主要受到季节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扇贝的种子期大约为3个月左右,种苗期为1年左右。
在种子期和种苗期,扇贝需要提供适宜的水温、营养和氧气等条件,才能保证繁殖的成功。
除了前述的繁殖行为和繁殖规律,还有其他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
首先,如何提高扇贝的繁殖效率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繁殖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合理调控养殖密度和改良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
其次,扇贝的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章 贝类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及养殖环境
严寒的冬季,冰雪封冻的低温季节,能导致贝类的血液及体液的冻结,
引起死亡。自然界野生的贝苗、成贝,常因低温造成死亡。为此,在贝类 人工苗种培育及养成管理中,要采取防冰和防霜冻的措施。
酷夏炎热,温度过高,在贝类生理上产生呼吸急速,不规则,缺氧窒 息,还可造成蛋白质疑固,以至昏迷死亡或烫死。要采取“防暑”的措施。 不管那一种贝类,对温度均有一个最高、最低和适温范围。超出最高、 最低范围,贝类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受到破坏;在适温范围内,贝类新陈
杂的溶液,可根据其含量多少和对生物影响程度,大致又可划分
为下列几种:常量元素 (如氯、钠、镁等)。营养元素(氮,磷、硅 以及铁、锰、钼等)、微量元素(镍、钒、碘、钼、银等)、溶解气
体(氧、氮、二氧化碳等)、氢离子和有机物质 (悬浮性的有机物及
水溶性的有机物等)。
贝类生态2—
15
1、酸碱性
海水一般呈弱碱性。其pH值在7.5—8.6之间,外海通常在 7.9—8.2之间。
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滩涂底质,为贝类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潮汐、波浪和海流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氧气和饵料,促使底层营 养物质上升,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贝类的生长。 潮汐还影响着贝类幼虫的分布,影响采苗的效果。在牡蛎的研究中,发 现在低潮期内幼虫的出现数量最多;同时在低潮期内幼苗附着量也最大。 扇贝的浮游幼虫在表层的密度,当退潮期间比其它时间高出数倍。
夭折死亡或被敌害所吞食。由此可见,海水运动与贝类养殖关系 甚为密切,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必须考虑海水运动可能造成 的影响,在已经进行养殖的场地,为了防止海水运动可能造成的 危害,应该修筑防浪(或防潮、防流)坝,保护滩涂的性状,维护贝 类的生长。
贝类生态2—
蛤蜊的生命周期与繁殖习性
蛤蜊的生命周期与繁殖习性蛤蜊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软体动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
了解蛤蜊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一重要的生态资源至关重要。
蛤蜊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孵化、幼虫、成虫和繁殖期。
蛤蜊的孵化过程一般发生在水体中,具体取决于环境条件。
孵化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
在孵化期结束后,蛤蜊进入幼虫阶段。
在幼虫阶段,蛤蜊通过摄食和吸收养分来成长,并逐渐发育成成虫。
成年蛤蜊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坚硬的外壳和强壮的肌肉。
它们通常生活在河口、滩涂或海床上,并以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为食。
蛤蜊的寿命一般在2到4年之间,但有些物种可以活到10年以上。
蛤蜊的繁殖习性非常有趣。
一般来说,蛤蜊的繁殖期是在特定的月份或季节,这与其生活环境和物种有关。
在繁殖季节,成年蛤蜊会分泌出性腺细胞,并释放到水中。
这些性腺细胞会与来自同一物种的其他个体的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逐渐发育成为幼虫,并最终孵化出来。
蛤蜊的繁殖方式也因物种而异。
有些蛤蜊是雌雄同体,也就是说一个个体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能够自我受精。
而其他一些物种则需要两个个体之间的交配来完成受精过程。
蛤蜊的交配一般发生在水中,通过释放精子和卵子进行外部受精。
蛤蜊的繁殖成功与否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温、盐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污染等。
如果环境条件恶劣,可能会导致蛤蜊繁殖失败或数量减少。
因此,保护和管理蛤蜊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以确保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能够正常进行。
针对蛤蜊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科学家和生态保护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一重要资源。
首先,他们进行了有关蛤蜊生态学的研究,以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的具体细节,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其次,他们通过监测和控制水质和污染物排放来维护蛤蜊的生存环境。
此外,一些地区实施了蛤蜊的养殖和合理捕捞措施,以保持其种群数量。
总之,蛤蜊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一重要生态资源至关重要。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
九、生殖细胞形态和结构
卵
卵子类型 多数均黄卵,少数间黄卵、多黄卵、端 黄卵
母体排出的卵有两种: 1、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扇贝、贻贝、帘蛤科 2、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 牡蛎 卵子的大小:栉孔扇贝68-72微米 海湾扇贝:47-52
微米;鲍 180-220微米 如何判断卵子成熟: 1、卵圆形、卵膜完整 2、卵黄颗粒充实 3、在水中能均匀的散开
壳顶中期幼体 特点:壳顶突出铰合部,面盘发达,足皱褶。
壳顶后期幼体(眼点幼体)
特点:1、足成靴状,足的基部出现一对平衡囊
2、消化盲囊几乎包被整个胃
3、在消化盲囊腹面外套膜中间,足的基 部出现一对眼点,眼点有视觉的作用,幼体幼背 光性。
4、外套膜边缘加厚,外套膜内表皮下陷 形成鳃原基
匍匐幼体
一般通常幼小个体雄性个体所占百分比较大,年 龄较老的个体中,雌性占的百分比大。
每年生殖细胞开始也大都是雄性先熟。
关于性变现象的原因
第一,雄性先熟,持有这种论点者认为幼小贝类 性腺最初是两性的,处于可变状态,,因为精子 形成的快,所以第一次成熟时,雄性占优势。当 繁殖季节过后,又恢复到两性状态,第二年出现 雄性或雌性,由营养条件决定。
第二,营养条件与性变。有人发现在营养条件优 良的情况下,雌体所占的百分数较高。反之,在 营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雄体所占的百分数较高。 这些人认为性变是由营养条件来决定的。
关于性变现象的原因
第三,水温与性变。水温升高,雌性占优势;若 水温降低,雄性占优势。
第四,代谢物质与性变。有的认为性别与代谢有 关,如果蛋白质代谢旺盛,雌体占优势,若是醣 元或其它碳水化合物代谢旺盛,雄性占优势。
早期担轮幼虫:胚体成梨型,顶端膨大,细胞加 厚,长有纤毛束,其中央有1-2根鞭毛。胚体背部 细胞加厚且略下陷形成壳腺;胚孔闭合内陷形成 口凹。在静水中喜欢浮游于水表面或明亮区,但 趋光性不明显。
扇贝繁殖方式
扇贝繁殖方式
扇贝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扇贝的繁殖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扇贝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
扇贝的自然繁殖主要是通过性繁殖来完成的。
扇贝的性别是不确定的,即同一只扇贝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性别。
扇贝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此时扇贝的生殖腺会逐渐发育,最终形成成熟的卵子和精子。
当水温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扇贝会释放出卵子和精子,进行受精。
受精后的卵子会在水中自由漂浮,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最终成为幼贝。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促进扇贝的繁殖。
人工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
人工授精是指在扇贝释放卵子和精子的时候,人工将其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混合,使其受精。
这种方式可以控制受精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幼贝的存活率。
人工孵化是指将受精后的卵子收集起来,放入孵化箱中进行孵化。
孵化箱中的水温、盐度、氧气等条件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幼贝
的正常生长。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孵化箱中的杂质,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扇贝的繁殖方式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严格控制水质和环境条件,以保证幼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机制研究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机制研究贝类是一类非常常见的水生动物,其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甚至还能在淡水内生存。
贝类是一类拥有硬壳的无脊椎动物,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拥有非常独特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机制。
近年来,人类对于贝类生殖及发育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们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贝类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卵生,一种是胎生。
卵生是指贝类通过自我受精来产生卵子,并在卵壳内外孵化,受精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贝类有着不同的卵胚发育过程,例如有些贝类在受精之后会孵化成腔背贝,有些则会孵化成浮游幼体。
而通过卵生繁殖的贝类主要有养殖中最常见的蚶、蛤、扇贝等物种。
另一种胎生则是指贝类通过雌雄交配的方式在体内交配,将精子直接注入到雌性贝壳内部的体腔,然后产子及孕育卵胎过程均在体内完成。
这种繁殖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幼生在最初阶段获得可靠的营养物质和保护,因此也具有比卵生方式更高的生存率。
而在胎生方式中繁殖最多的则是牡蛎、海蛎子等物种。
贝类生殖的机制虽然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与水有很大关系。
水对于贝类生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尤其是对于卵生的贝类。
因为贝类的卵壳是非常薄的,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通过水中的浮游生物、营养物质等来提供营养成分。
同时,水中的温度、盐度、浓度等因素对于贝类的受精、卵胚发育和孵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贝类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发育机制:卵胚不能自行完成胚胎发育,必须在受精后长期依附在母体壳的外侧或内侧,通过与母体的叶状线接触,吸收母体内膜中的养分,完成发育。
这种机制虽然在生殖过程中增加了复杂性,但同时也为幼生的营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贝类生殖与发育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是探讨贝类发育与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贝类的产卵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这可以为我们了解贝类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存和生态适应提供重要启示。
各种贝类的繁殖方式
盐度:对海洋贝类而言,盐度通过影响贝类的渗透压,对幼虫
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合适的盐度下,生长发育速度 较快,存活率也较高。超出适应盐度范围则发育速度和存活 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光照:贝类担轮幼虫和初期面盘幼虫有明显的趋光性,在室内
人工育苗时,如果有较强的自然漫射光,浮游幼虫会大量群 聚于池水表层的光亮处。形成局部漩涡;如果阳光直射或光 照过强,幼虫则呈负趋光性而下沉到池底,影响生长发育甚 至大量死亡。扇贝、牡蛎等的后期面盘幼虫具有一定的背光 性。在弱光条件下易于附着,有利于变态。
交配后产卵 交配后产卵是头足类和大部分腹足类的繁殖方式, 它们中既有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亲体经交配行为使配子在 体内受精,受精卵体外发育。但雌雄同体的个体一般为异体受精。
交配后产卵的贝类,排出的卵子往往黏集成块状、带状或簇状。 称为卵群或卵袋,卵群上的黏胶物质是产卵过程中经生殖管时附 加的膜,为三级卵膜,对卵子有保护作用
饵料:贝类幼虫发育到面盘幼虫开始摄食外源性饵料。因 此,饵料是幼虫发育的能量来源和物质基础。人工培育 条件下,投喂适宜的单细胞藻类,能够促进幼虫的生长 发育。大量实践表明,用多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贝类幼虫 的饲育效果较好,这是由于饵料中的营养成分互补,弥 补了单一饵料的营养缺陷。饵料数量对幼虫发育也有一 定影响,要适量投喂。 水质:对水生贝类来讲,影响其幼虫发育的主要水化学因 子有酸碱度(pH)、溶解氧(DO)、氨态氮(NH3N)、重金属离子、硫化物、农药化肥、石油类及其衍 生物,以及各种能导致水质污染的污染源物质等。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然
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 直至发育成幼体才离开母体的生殖方式。贝类的卵胎生现象,见 于多板类和腹足类。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资料
四、繁殖类型
卵生型:极大多数瓣鳃纲贝类及少数原始腹足 纲贝类,在繁殖季节雌雄个体将精卵排放到 海水中,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发育变态形成 一个个体。 幼生型:某些瓣鳃类卵细胞在母体的鳃腔内受 精孵化形成一个个面盘幼虫,然后在海水中 继续发育形成一个个体。如:蚌、密麟牡蛎 卵胎生型:极大多数腹足纲,往往有交尾活动, 母体排出卵块、卵袋,其中有的几个、几十 个受精卵,受精卵在卵袋、卵块乃孵化发育 变态形成个体后在离开。
第六章
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第一节
贝类的繁殖
一、性别与性变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三、繁殖能力 四、繁殖类型 五、繁殖活动 六、繁殖的适应性 七、贝类繁殖的调查方法 八、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九、生殖细胞形态和结构
一、性别与性变
贝类的性别很复杂,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也 有性变(性反转)现象。
多数贝类是雌雄异体(如缢蛏、蛤仔、珍珠贝、鲍
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
生物学最小型:具有繁殖能力的最小个体 大部分贝类:1龄 北方部分种类:2-3龄
繁殖季节:是指每年在此季节中环境条件 (水温)最适于其产卵排精
繁殖盛期:贝类在繁殖季节中的产卵高峰, 又叫繁殖汛期。
常见贝类的繁殖季节和繁殖盛期
贝类的繁殖盛期的名词解释
贝类的繁殖盛期的名词解释贝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它们通常具有贝壳来保护自身。
贝类的繁殖盛期是指它们繁殖能力达到巅峰,繁殖行为频繁和高效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贝类通过自我繁殖或与同种个体交配来增加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的机会。
在贝类的繁殖盛期,雄性和雌性贝类将进行配对,以便交换精子和卵子。
贝类在繁殖季节内会集中于特定的地理区域,形成繁殖群体。
这种行为可以增加贝类之间的遇到概率,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繁殖。
贝类的繁殖盛期通常与温度、水质、光照和食物资源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贝类的生殖系统将变得更加活跃。
一些贝类物种对于特定的月相也表现出敏感,它们可能在满月或新月附近产生最高的繁殖活动。
此外,一些贝类物种还会受到潮汐和季节的影响,繁殖活动可能与潮汐周期或季节的变化同步进行。
贝类的繁殖盛期对于它们的个体生存和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繁殖活动和减少繁殖成本,贝类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其种群数量。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贝类的繁殖盛期可能会有所变化。
一些状况不佳的环境条件,如污染或过度捕捞,可能会减少或延迟贝类的繁殖活动。
贝类的繁殖盛期也对于人类的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贝类物种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人们借此从贝类的繁殖季节中获利。
此外,贝类的繁殖季节还是许多民俗和传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会根据贝类的繁殖盛期来规划捕捞或庆祝相关的节日活动。
总结起来,贝类的繁殖盛期是指贝类繁殖能力增强、繁殖行为频繁和高效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贝类通过与同种个体交配或自我繁殖来增加其种群数量。
贝类的繁殖盛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质、光照和食物资源等。
它对于贝类和人类的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贝类繁殖盛期的研究对于了解贝类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也有助于保护和管理贝类资源。
扇贝繁殖方式
扇贝繁殖方式
扇贝是一种海洋贝类,繁殖方式与其他贝类有所不同。
它们是两性生殖动物,即雌雄同体。
下面将介绍扇贝的两种繁殖方式。
1. 睾丸和卵巢发育
扇贝的生殖腺即睾丸和卵巢同时发育,成熟后在体内形成精卵。
雌雄同体的扇贝通过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即将体内的精卵排出产生受精,然后在水中孵化,形成幼贝。
2. 外育幼
扇贝的外育幼方式是指雌性扇贝将受精卵贴附在贝壳上,孵化成幼贝。
这种繁殖方式通常发生在海洋环境中,因为在洋流中水质清新且其他生物的干扰较少。
幼贝孵化后会从贝壳上脱落,自由游泳,最终附着在海洋底部的岩石上。
总之,扇贝的繁殖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它们是两性生殖动物,通过交配方式和外育幼方式进行繁殖。
这也是扇贝能够广泛分布在全球海域的原因之一。
- 1 -。
扇贝繁殖方式
扇贝繁殖方式扇贝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动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
扇贝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不同的繁殖方式对于扇贝的生长和数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繁殖是指扇贝通过自身的生殖系统进行繁殖的方式。
扇贝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扇贝拥有精巢,雌性扇贝则拥有卵巢。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扇贝会进行性交,雄性扇贝释放精子,雌性扇贝则接受精子并受精产卵。
扇贝的受精和产卵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这个时期的水温和养分条件较为适宜。
受精后的卵通过水流的带动,进一步发育成为幼贝,然后附着在适宜的底质上生长。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控制的方式来促进扇贝的繁殖。
人工繁殖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扇贝的数量和生长速度,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人工授精和扇贝苗种养殖两个方面。
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的人工繁殖方法。
在适宜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将雄性扇贝释放的精子和雌性扇贝的卵子分别采集出来,然后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精子和卵子进行混合,从而实现人工受精。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受精卵会孵化成为幼贝。
人工授精可以控制受精率和繁殖数量,提高扇贝的繁殖效率。
扇贝苗种养殖是指将幼贝培育成为成年扇贝的过程。
幼贝孵化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育和养护,包括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饵料,控制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等。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幼贝会逐渐长大成为成年扇贝。
扇贝苗种养殖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确保扇贝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扇贝繁殖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扇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和应用繁殖方式可以提高扇贝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科学管理和保护扇贝资源也是保障扇贝繁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扇贝繁殖方式的良性循环,促进扇贝产业的健康发展。
扇贝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
合理选择和应用繁殖方式,科学管理和保护扇贝资源是扇贝繁殖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扇贝繁殖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扇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长生长方程 Lt=L∞(l-e-k(t-t0)) 体重生长方程
Wt=W∞(l-e-k(t-t0)) (注:生长参数L∞、W∞、K、Kt、Kt。为种群属 性)。
和其他动物相似,贝类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 不尽相同。生长的结果,各部位的生长变化,即
呈现了异速生长,其关系可以下式表示:
y=bxa 其中y为某一部位量度,x为整体或另一部位 的量度,a、b均为种群的常数。如双壳类壳长与 壳高、壳宽、体重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大量标本 的实测,以最小自乘法回归分析a、b的最佳值。
山东 福建 山东、辽宁 福建 山东、辽宁 山东青岛 福建 渤海黄河口 广东珠海 山东 山东 辽宁 福建 福建、广东 浙江 山东 山东、辽宁 山东、辽宁 广东 辽宁、山东 山东 广东 福建 山东 山东 山东 广西北部湾 山东 辽宁 福建、广东 辽宁、广东 江苏 辽宁、山东 福建 台湾、福建
7~ 8 8~10 7~ 9 6~ 8 6~10 6~11 全年 5~ 9 全年 6~ 8 4~11 4~ 6 4~11 4~11 3~10 5~10 6~ 8 5~ 9 4~12 3~ 4 6~10 4~10 9~11 7~ 9 6~ 8 6~ 9 10~3 9~10 5~ 8 5~ 7 7~ 8 4~ 5 7~ 9 5~ 8 8~11
是滤食性双壳类的食物来源。有机碎屑含量多
寡也左右着一些贝类的生长。
贝类生长的表示
生长往往用生长率表示。贝类随时间增加的生
长,称“绝对生长”,
若单位长度、单位体积,在单位时间的生长,则
为“相对生长”。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各项生长多数,其理论值与实
测值十分接近。有的种类在幼虫、幼苗、性成熟前,
产卵以后以及老龄期的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不同 发育阶段的生长参数也不相同。
贝类的生长
生长是长度、重量、体积上的增加,是量 的变化。机体从外界吸取物质和能量,在保证 维持基本生活基础上,节余的物质和能量供生
长之用。
发育是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状态的变化, 是质的变化。
贝类的生长速度随着种类、年龄、性别和环
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研究贝类的生长,目的是
了解贝类个体的大小、生长规律、生长过程所必 需的条件,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贝类资源,对于
繁殖习性
1,性成熟年龄 生物学最小型
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 生殖能力的时间称为性成熟年分(ageat first maturity)。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 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年龄 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 的指标。
2,双壳类的性腺
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 滤泡(follicle) 生殖管 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 主要部分。生殖原细胞在此发育成精母或卵母细 胞后,最后发育成精子或卵子。雄性滤泡大小形 状较一致,雌性滤泡大小不均匀。
雌性腺逐渐变得半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滤泡和生殖
管,结缔组织细胞相应减少。同时滤泡发达,精母细
胞或卵母细胞数量增多。切片镜检,精母细胞之间排
列不紧密,有空隙,卵母细胞附在滤泡壁上,具柄,
有的卵柄甚长,原生质内颗粒增多,核内有核仁。雌
性比例增多,接近雄性。
成熟产卵期:性腺丰满,生殖管明显,呈树枝状,滤 泡发达,原来附在滤泡上的卵子,此时大多卵柄断裂, 游离于滤泡腔中,有时生殖管中也有卵子。游离于滤
每年都有所生长,直至老死。如栉孔扇贝,近江牡蛎,
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等。 第二类型,一部分贝类在其一生中贝壳长度的生长 仅仅局限在某一时期,之后一般不再生长,或完全不 能生长。如褶牡蛎贝壳的生长仅限于发生后最初的1年 中,当壳长达到58mm时就不再增长了,以后虽能生活 多年,主要是软体都重量(主要是性腺)的增减。
3,繁殖方式
• 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多板类、瓣鳃类、
掘足类和原始的腹足类一般没有交尾现象,精、
卵多是分散的、单个的是自由状态产出。头足 类和一部分腹足类有交尾现象。以下主要介绍 增养殖种类的繁殖方式。
• 卵生型 • 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 生型(Oviparous)。成熟的亲贝将精或 卵细胞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 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近江 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 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泥 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 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生型。 • 卵生型的繁殖方式,其产出的精、卵及 繁殖的子代没有受到母体的保护,一般 产出的卵子数量大,几十万,几百万, 甚至可达数千万粒。
通常说来,养殖的贝类在一、二、三龄生长较快,
如褶牡蛎一龄生长最快,大小基本定型;
栉孔扇贝一、二、三龄生长都比较快,第四龄后生长
明显减慢;
缢蛏一、二龄生长较快。
2、在生长的初期,贝壳生长较快,软体部的
生长相对滞后。到了繁殖期软体部生长明显加快,
成熟排放前夕,软体部的重量达到峰值。
俗话说“初期长壳,后期长肉”有一定道理。
基本停止,低于10~8℃时,不仅不再生长,
往往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冻伤,以至死亡。
贝类的生长类生物量降为7.53×106个/m3以下时,生长
缓慢,达19.44×106个/m3以上时,生长较快 (陈品健,1988)。柯意报导加州贻贝、贻贝、 简单速蛤的生长率,视周围海区鞭毛藻和硅藻 的丰富程度。此外,海水中的有机碎屑往往也
褐云玛瑙螺的交配
海兔的交配 A.只任雌性 B.兼任雌雄性
C.只任雄性 1.阴茎 2.外套水管
卵 群
• 一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 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 形式很多。
贝类的卵群
A.香螺 B.红螺C.蛎敌荔枝螺 D.玉螺 E.海免 F.曼氏无针乌贼
4,繁殖季节
繁殖季节贝类的繁殖季节(繁殖期)是 指每年这个季节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水 温),适合于这种动物产卵、排精、从
子很快结合受精。
20
耗尽期或休止期:产卵盛期之后,绝大多数个体滤
泡已排空,仅残留少量未成熟的精、卵细胞。此时,
外套膜透明,性腺颜色大为减退,或难以用肉眼辨
别雌雄。随后外套膜迅速充满结缔组织。在产卵高
峰期之后到第二年的1月前后为休止期。
双壳类的性别
雌雄异体: 双壳类的雌雄异体者外型较难以区别,
25~28 28 25~27 20~25 22~27 25~30 30 20~25 8~16
1.015~1.020 1.018~1.022 1.020~1.025 1.014~1.018 盐度10~25 盐度5~10 1.020~1.025 1.018~1.024
自北方移植
自日本引进
自北方移植 25~28 14~22 18~25 20~24 14~20 20~24 7~ 9 18~25 25 23~27 20~27 16~22 22~27 18~20 22~14 15~20 23~27
泡腔中的卵子卵柄收缩,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5070微米。卵内卵黄颗粒浓密,在显微镜下透光差。呈
暗灰色.雄性个体滤泡内精子聚集成束,精子头部呈
圆锥形,2-3微米,前端突起长约1.8微米,后方为尾 部,长约32微米。此时若有天气变化,成熟个体便纷 纷排放卵子或精子。排出的卵子核膜消失,处于第一 次减数分裂中期;排出的精子入水后游动活泼。与卵
度、盐度、食料等几个方面。
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贝类的生长随水温的 升高而加速。适温范围以外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环境对贝类的生长均是不利的。
如原产于北方海区的紫贻贝、南移到南方 海域之后,水温超过25℃生长基本停止,超过 28℃足丝脱落,难以度过南方的炎夏;暖水性
的马氏珠母贝在水温13℃时停止摄食,生长也
几种经济贝类的生长情况
种类 栉孔扇贝 年龄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五 八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五
壳长(cm) 2.3 5.0 6.2 6.7 7.0 6.0 8~ 9 13~14 17~18 20~21 1.25 2.30 3.60 4.40
4~ 5 6 4.6 5.3 7.3 7.8 8.1
7月中、下旬 9月 8月 6~ 7月 7~ 8月 7~ 8月 4~ 6月 7~ 8月 5~ 8月 7~ 8月 4~5月,10~11月 5~ 6月 4~6月,10~11月 5~6月,10~11月 4~ 5月 8~ 9月 6月中旬~7月上旬 5~6月,8~9月 5~6月,10~12月 4月上旬~中旬 6~7月,9~10月 7~ 8月 10月 7~ 8月 6~ 7月 7~ 8月 11~2月 9月中旬~10月中旬 5月~6月 7月下旬~8月初 4月中、下旬 7~ 8月 5月中旬~6月中旬 9~10
并无明显的性特征。一般为雌雄异体,但也有出现 雌雄同体的个别个体。从颜色上划分有雌雄性腺颜 色接近的种类(如牡蛎、花蛤、文蛤等);也有性 腺成熟分化明显的种类(如扇贝、贻贝、泥蚶等)。
几种经济双壳类的性腺颜色 种类 泥蚶 翡翠贻贝 紫贻贝 栉江珧 牡蛎 栉孔扇贝 菲律宾蛤子 文蛤 缢蛏 雌性腺 雄性腺 橘红、浅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浅粉红色 乳白色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淡黄 乳白色、淡黄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3、贝类年生长是有变化的,春季,随着水温
的上升,贝体的生长恢复并逐渐加快。春末夏初
生长达到高峰。盛夏,由于水温较高,水中浮游
生物,特别是浮游硅藻类等的增殖降低,贝体的
生长稍慢。秋季,水温比较适宜,贝体的生长再
次加速,形成一年中的第二次高峰。
贝类的生长的两种类型
第一类型,一部分贝类是终生生长的。换言之,它
各 龄 增 长 (cm) 2.3 2.7 1.2 0.5 0.3 6.0 2~ 3 4~ 6 1.5~2.5 0.7~1.3 1.25 1.05 1.3 0.8
4~ 5 1~ 2 4.6 0.7 2.0 0.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