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维导图素材人教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官迅速;设置殿试。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已
展互市贸易。
影响
积极
消极
议和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民族的交往与融和。
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北“万宋夏北“万宋夏两夏宋澶和北“万宋夏两宋澶夏和。议初渊议两宋澶夏和。初渊议议西和年之以。初渊议议西年之和以夏,,盟后西年之和以夏,盟,后建宋”,宋夏,盟,后建宋”宋,立每辽。恢建宋”宋,立辽。每恢后年只宋复立辽。每恢后只宋年复,有每了赐后只宋年复,有每赐了多给征年经,有每赐了多征年给经次西战 给 济多征年给经次战给西济进。辽文夏次战给西济进。辽夏文政岁绢化1进。辽夏文政绢岁化10北币交2政绢岁化010北币交20004宋流。北币交02万04年宋。流万0年4。宋。宋。流匹万、年。宋。匹、1和。宋。。匹宋、1和0。宋辽01和4银。辽宋辽40银4辽、辽144银年辽、10年4、01,年,0,
① 南宋-金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5)创新意识: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新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题目: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
答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辽国与北宋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双方多次爆发战争。辽国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部分领土,但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双方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西夏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领土,但双方最终达成和约,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7. 社会变化与民众生活: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采用了讲解、展示图表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典型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多样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全班对辽、西夏与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
12/9/2021
第五页,共八页。
(4)材料(cáiliào)二的作者是哪朝人?他议论的是哪段 历史?
北宋(běi sònɡ)人;议论的是战国时期秦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
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nǎ ge)少数 民族建立的政权?
宋真宗;契丹(Qìdān)族建立的辽。
但也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那么,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 措施,强化中央集权。——苏洵《嘉祐集》
Image
12/9/2021
第八页,共八页。
杨门女将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史实,但也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 战争。那么,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 施,强化中央集权?辽和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12/9/2021
第三页,共八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huídá)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 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12/9/2021
第二页,共八页。
穆桂英是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 众所喜爱。生长于山东穆柯寨,是寨主穆
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治
重文轻武
措施
中央到地方机构官员由文官担任;文官率兵出征担任主帅;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政策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影响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增加朝廷的财政支
出。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单元概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 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 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 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 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 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 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 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蒙古族建立的元 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 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现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明
A. 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 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A】
D. 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课标要求
第二课时
2011版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
4 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战与和
辽(契丹) 契丹族 10世纪初
北宋
汉族
960年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上京 东京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 史称《澶渊之盟》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1044宋夏议和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的建立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 (契丹族首领)
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临潢府
阿保机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耶律阿保机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 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 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元昊
西夏的建立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党项族首领)元昊 都城: 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
的治国措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 ,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辽、西夏、北宋对峙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 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 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 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 政策。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 云十六州”,是五代后 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 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 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 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燕云十六州
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 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思考: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十十六六州州所所辖辖土土地地囊囊括括了了当当时时中中国国东东北北与与北北部部地地区区最最重重要 的要险的关险要关塞要与塞天与然天屏然障屏。障这。一这地一区地的区丧的失丧,失使使长长城城及及其 要其塞要完塞全完失全去失作去用作,用致,使致华使北华大北平大原平全原部全裸部露裸在露北在方北游 牧方民游族牧的民铁族蹄的之铁下蹄。之下。
★ 对北宋政府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 对社会经济而言: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 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 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 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七年级历史下册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 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人教版(1)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本课分析《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则揭开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契丹族与党项族”,介绍了契丹族建立辽、党项族建立西夏,辽和西夏发展经济等内容;第二目是“辽与北宋的和战”,讲述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第三目是“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介绍了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以及宋夏和议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但对于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材料分析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
史料实证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出土文物等的认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历史解释1.澶渊之盟。
2.宋夏和议。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涉及少数民族和北宋的关系,学生不太熟悉,故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及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 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年(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2)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买牛契约西夏货币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但是在1044年与西夏签订了宋夏和约。
提出问题:西夏节节胜利,[板书设计]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攻宋2.宋夏和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
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三、讲授新课(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
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A
A
【2022】版课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思维导学】
统一:扩张:
概况
背景:人物:统一:
12世纪,蒙古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人们盼望草原统一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灭西夏:灭金朝:攻南宋: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港口:范围:管理:
商业: 贸易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原因
方向
过程
表现
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趋势(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②开始: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创制文字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
背景:概况: 盟约: 影响:
概况
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②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③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专题概述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节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这一议和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B) ①加重了西夏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北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
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宋太宗时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
①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
战
澶州之战
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②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
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①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和 澶渊之盟 ②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节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崛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 立与发展。
2.掌握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以及澶渊之盟的内容和影响。了解北宋 和西夏之间和战的基本史实。
B.西夏经济发展迅速 D.西夏开始出现文字
当堂小练
3.京剧《澶渊之盟》中有句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
河夜景。”其中的“寡人”指的是( C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4.“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在边பைடு நூலகம்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这直接能说明澶渊之盟( C )
3.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 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 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 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这节课,我们一 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太宗时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北 宋的和
战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 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
澶州之战,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亲征,宋 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澶州之盟后,辽宋之间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 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议和
西夏与 北宋的 关系
战争
元昊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 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
夏也遭受很大损失
退 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
立
思维导图
辽与北宋 的和战
契丹族 与党项
族
辽、西 夏与北 宋的并
立
西夏与北 宋的关系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
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建立
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 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
11世纪,元昊称大夏 皇帝,定都兴庆府 建立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军制和律法并鼓励垦荒,发 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