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实践研究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路建彩褚建立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校项目建设中课程开发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将其概括为:两方参与、两层分析、两次分解、两次转化,并用部分课程开发实例进行说明,为高职课程开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任务训练[作者简介]路建彩(1975-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管理与改革研究;褚建立(1970-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管理。
(河北邢台054035)[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开发理论与开发范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06030206)[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130-03课程改革是国家高职示范校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我们在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并指导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九十余门核心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开发实例进行介绍。
一、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
”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就业的职业(群)或岗位(群),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出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纳出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将行动领域转换配置为学习领域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这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探讨
定学生起点要求; 将单元模块 内容 按照学生学 习的方便和 教学的方便设计进课程 中,形成基础课和专 业课 等等 ; 确 定课、 核心课程 , 提出教学关键点 ; 由专家组进行课 程设计 的评审, 提交决策层批准实施 。 教学条件分析 , 即通过对课 程纲要的审核 分析, 为实施课程设 计实施条件 的过程。这 些条件 包括 : 学人员、 教 教学设 施、 生起 点条件 , 学 教学人 员包括教学工作的决策 、 设计、 实施三 方面 的人员。 要分析
线的 有丰 富实践经验 的优秀 从业人 员组成 的工作 小组
来进行 的。分析 的功能包 括: 定课 程 内容 ; 示教 育重 确 显
点; 选择教育方法 ; 提供 评估依据 。分析 的主要因素有 ; 职 业技术人才的类 型差别 , 如技术 工人同工程技 术人 员的规 格差距等 ; 企业 的发展 目标及职 业变 化趋 势; 区及 企业 地 自身特色: 只要饿的心理要求 , 为选 录学生提供 依据 。 行业
序 的配合工作 , 终是以课程 为载体 , 最 通过 课程 活动 来实
现 的。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课程开发 : 模式
中 围 分 类 号 : 7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G 1 A
1 0 - 8 1 2 0 )4 0 5 - 2 8 8 8 (0 60 — 09 0 0
分析的基本 内容 包括 :1职业分 析, () 找出职业 分类 系统 、
各职业的分布范围及各职 业的相关性 ;2 工作分析 , () 划定
岗位职 责、 出具体任务 、 列 确定 具体 的能力要 求 :3 专 向 ()
一
、
高等职业技术教 育课程 的特征和 功能
高职院校《工作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策略
《 工作分析》 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人 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人与工作的 最佳匹配, 做到事得其人, ( 案例法 一)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人事两相宜,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了 案例教学法2 世纪初起源于 O 美国, 至今已发展成为一 种行 解组织内各 项工作的特点。工作分析是全面了 解组织中一项工 之有效的、 不可替代的 启发式教学方法。借助于案例教学, 不仅 作特征的管理活动, 对该工作的 即 有关信息进行收 整理、 可以 集、 分析 加深学生 对理 论知 识的理解与掌握, 更重要的是, 案例教学 和 综合的一 个系统过程…。 企业 进行工作分析的主旨在于科学 对学生实践能 力的 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 高 效地获取组织内的各种岗位信息, 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 分析、 整理、 讨论, 提高了分析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小组 能的 顺利进行和管理目 顺利实现。《 标的 工作分析》 课程在人力 讨论、 归纳、 发言, 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和沟 资 源管理专 业的 课程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 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一 通与 合作能 力。 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 门 实践性与 应用性很强的 课程。教 学中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 果。 人力资源 管理的 案例虽然很多, 但大都来源于国外大企业,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无法全面掌握工作分析的技术与 国内 本土化的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人企业调研, 少, 获取一手资 方法。 再者,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 养突出应用性、 ‘ 尽可能自 技能 料, 己编写一些本地企 业在工作分析方面的 。 案例 】 型, 强调为社会提供“ 零距离” 服务, 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 ( 情景模拟法 二) 才; 强调在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操作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 目的地引入或创设 能力的 培养、 专业技能的训练。 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 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 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学生一定的态 度体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 并使学生的心理 验, 材, 高职院 校学生必须获 得本专业资格 证书。通过 课证结合, 这 机能 得到 发展的教 学方法。 它在案例教学法的 基础上, 补充了 一 不仅是提高 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还可以作为 个步 即 骤, 学生要分帑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来理解教学内容, 推动教改的 新思路。 结合三级、 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 职业 因此 , 实质上情景模拟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 是一种仿真培训 资格培训和 考证工作, 对课程教学内 容进行调整, 根据教学内容 方法 。 J 这种 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 上进行仿真模拟的活 动中相互 重新设计实践环节。在课程中融人考证的要求, 将历届考证的试 体验不同的角色, 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 题整理归类, 穿插到各个技能模块 中, 使考证知识与教学紧密结 结合起来, 综合培养学生的 各种能力。由此可见, 在实践活动受 合起来, 拓宽了知识面, 高了 提 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到某些因素的限制 不能 进行时, 情景模拟无疑是一个好的 选择。 加强实践教 节, 学环 首先应从课堂教学方法的 运用开始。传 例 工作分析面谈、 察法 都可以进行情境模拟教学的 如, 观 等, 设计 统的“ 填鸭式” 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 必须对教 和安 排。 学手段与方式进行创新, 采用启发式教学, 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 ( 任务驱动 三) 法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15 9 (0 10 — 0 0 0 17 — 9 32 1 )3 0 1— 3
课 程 是实 现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重要 载 体 。社会 职 业 环 境 的变 革是 高职 教育 课 程 改革 的原 动 力 。伴 随着世
界经 济和 其他 社会 活 动 的全球 化 、信 息化 和 科技 化 的
近 年来 我 国高 职教 育 改革 发 展 的实 践 , 别“ 特 国家 示 范性 高职 院校 建设 计划 ” 的实 施 , 让 我们 逐渐 认 识 也
到“ 工学 结 合 ” 高职 教 育 的本 质 特 征 . 高职 教 育 课 是 是
程 开发必 须遵 循 的基 本范 式 。工 学结 合课 程 是有 效 实 现 高技能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重要 载体 。
技 能的 同时获得 可 持续发 展 的综合职 业 能力
够对 理论 和 实践进 行整 体 化衔 接 的综 合性 工 作任 务和
工作 过程 . 让学 生不 但借 此 学 习专业 知 识和 技 能 . 且 而 能够 通过 经历 工作 过 程 获得职 业 意识 和 方法 。通 过合
作 学习学 会交 流 与沟 通并 最 终形 成综 合 职业 能 力 。可 以说 ,学 习的 内容是 工作 。 “ 通过 工 作实 现 学 习” 工 学 是 结合 课程 的本 质特 征 。实 现 了实 践学 习与理 论学 习的 融合 。 ( ) 学结合课 程 的开发 流程 二 工
基于任务分析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以经济法为例
重构 教学 内容 , 经 济法 》 程 和物 流 管理 实 际 工 把《 课
收 稿 日期 :0 9—0 20 6—3 0
作 者 简 介 : 先 (90一)女 , 南 长 沙人 , 东 农 工 商职 业 技 术学 院热 作 与管 理 工 程 系 副教 授 , 士 , 要从 事 经 济法 律 研 究 。 汤 17 , 湖 广 硕 主
高等职业 教育 课程 开发在 基于 职业分 析 的培养
于任 务分析 的能 力培 养 要 求 , 终体 现为 课 程教 学 最 设计 ( 者之 间 的关 系见 图 1 。本 文 以物流 管理 专 三 )
业 的专业 核心 课程 经 济 法 为例 , 基 于任 务分 析 的 就 课 程教 学设计 进行 实践 探索 。
作紧 密结合 起来 , 生 获 取知 识 和 技 能 的过 程 与企 学 业 法律 事务 工作 的实践 过程 相对应 。通 过学 习情境 设 计 , 学生 始终 置 身 于仿 真 的 或模 拟 的工 作 环境 让
型 、 作型 高技 能人 才 。为 使 高 职 院校 的毕业 生 能 操
“ 零距离 ” 适应 岗位 群 的工作 要 求 , 需要 改变 传统 的
课 程教 学 目标 , 知 识 本位 为能 力 本位 。因此 在 课 转 程 教学 的设计 过程 中 , 须 打 破传 统 的 学科 理 论 体 必 系框架 , 以一个 项 目或任 务为 主线 , 教学 演变 为一 使
个 连 贯 的 、 际 操 作 的 业 务 训 练 , 现 课 程 教 学 内 容 实 实
中 , 练学生 拟定 授 权 委 托 书 、 理 工 商 登记 、 拟 训 办 模
公 司运 营 、 订合 同 、 定公 司财产 、 决经济 纠纷 、 签 界 解
校企合作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
・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图1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步骤(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聘请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协同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研讨,集合各方面专家对企业中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即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如图2)。
依照职业成长规律将岗位和岗位群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如图2 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图(三)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与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相结合,但是不能直接按照工作过程来设置。
上一步骤中得出了整体化工作分析的结果,但它要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关键是加强其内涵建设。
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则是课程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的掌握,更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已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改革的主流方向[1]。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念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关键在于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
如何让更好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要求下自己“动手”实践。
因此,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归结于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就是对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其实质就是“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而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课程开发步骤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能够解决实际岗位工作中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从当前软件行业的需求出发,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设计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改革了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javaweb开发,教学方法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看中学历,而更注重求职者是否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行业对java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一直较大,许多高职院校也开设了java web开发课程。
但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上岗,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java web开发应用》作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与实际开发紧密相关。
本文探索高职软件专业《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的改革方案,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一方面积累了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课程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高职专业技能人才。
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定位、目标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目前软件项目开发中,基于b/s结构的网站开发是应用开发的主流,而作为开发语言,java、.net(c#)和c/c++语言依然三分天下。
java语言因其简单、面向对象、跨平台等特性,成为现今主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或嵌入式开发、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开发、桌面开发以及web应用开发[1]。
《java web开发应用》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形成课程链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图1是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简图。
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java平台的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2.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开发java web程序的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围绕web程序设计基本技能、jsp编程方法、javabean 编程、servlet编程及mvc设计模式等内容,培养学生使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
2024年高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6篇
2024年高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2024年,我作为高职教师,承担了多项教学任务。
在这一年里,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篇总结将回顾我的教学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主要工作内容1. 课程设计与实施本年度,我主要负责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结构与算法》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PPT、视频和在线互动平台等,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效果。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我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2. 实践教学与项目指导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实践教学和项目指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年度,我指导学生完成了多个实践项目,包括软件开发、网站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在项目指导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如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但还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创新。
2. 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尽管我已经组织学生完成了多个实践项目,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将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如增加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差异性问题需要关注。
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基础,因此在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差异。
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
的 培 养 ;其 四 是 “ 么 时 候 ” 什 ,也 就 是 根 据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确 定 课 程 及 教 学 内 容 的 时 间 顺 序 ; 五 是 “ 哪 里 、用什 么” 在 ,也 就 是 根 据 教 学 要 求 确 定 教 学
础 、可 编码 、可传 递 、可反 思 的理论 知识 ,也 就是 在 课 堂上 以教 师讲 授为 主 的书本 知识 。而 主观 性知
力者 、熟 练者 和专家 五个层次 ,究竟 定位在哪个 层
次 ,是课 程开发 的关键 问题 。并 且 ,对于不 同企业 的需 要 、不同 学 院的 实 际条 件 、不 同专业 的 性质 ,
定位 的角度 与层 次都是需 要考虑 的问题 。
4 关 于快 、留得住 ,才 能干得 好 、有 发展 。如 何解决企 业
的 现 实 需 求 与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培 养 之 间 的 差 距 ,适 应 企 业 的 需 求 ,是 需 要 研 究 解 决 的 问 题 。
2 关 于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与 课 程 开 发 的 适 .
用 性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与 课 程 开 发 基 本 理 论 认
为 ,无 论是 大 到某 一专 业 的课程 设 置 ,小 至每一 次 课 的 教学设 计 ,都 应 当包 括 以下 五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其一 是 “ 教什 么 ” ,也 就 是 根据 必要 的专 业 技 术 资 格要 求确 定教 学 内容 ;其 二 是 “ 么 程 度 ” 什 ,也 就 是 以必要 性为 原则 确定 教 学 目标 和教学 意 图 ;其三 是 “ 么教” 怎 ,也 就 是 确 定 教 学 方法 与 教学 组 织 方
位 ,要 求 学 生 要 有 较 强 的 首 岗 能 力 ,认 为 只 有 上 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践
循 由简 单 到 复杂 、由 单 一 到 综 合 的 原 则 。
2课 程定位 。从 分析数据 库典型 岗位群人手 来构建课 . 程 ,并考查行业 、企业职业 资格标准 。为了确定数据库管
理与应用学 习领域的学 习情境 ,需要寻找一个 载体 。可选
出 网 络 产 品 销 售 员 、网 络 工 程 施 T 员 、网 络 设 备 调 试 员 、
境一 :数据 库管 理与 应用基 础 ,包 括7 个子 情境 ;学 习情
境 二 :单 机 模 式 数 据 库 应 用 ;学 习 情 境 三 :CS 式 数 据 /模 库 应 J ;学 习情 境 四 :BS 式 数 据 库 应 用 。 学 习 情 境 一 【 _ } j /模 是 公 共 模 块 ,它 是 后 面 三 个 情 境 的基 础 ,对 后 面 三个 学 习
We 网站管理 员 、We 网站 设计 师 、数 据库DB b b A、We 开 b 发 师工程 师等7 典型 工作 岗位 ,本课 程 即是针对 网络 数 个 据库D A B 岗位进行设计 。 计算机 网络专业 教师到相关企业 和行业协会进行 广泛 的市场调 研 ,并分析 专业7 岗位组 成 的岗位群 ,归纳 出 项
≯一
谭藕
{ {li l ii- ! f 睡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高 《 库管 职 教据 理与应用》学习 情境的设 与实 耐 践
◇湖 北职 业技 术 学院 信 息技 术 学 院 龚 雄 涛
【 要】 摘 课程 的重新构建 是基 于工作过程 的职 业教 育改 革的核心 。本文 以 岗位 工作分析 为基础 ,对高职 院校数据库 管理与应 用学习领 域课程 的学 习情境提 出 了设计理念 和实施方法 ,并针 对教 学实践 进行 了反馈 思考。 【 关键词】 高职 数据库 管理与应 用 学 习领域课程 学习情境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分析与对策研究
搞科研难度大 ,花时间耗精 力 ,畏难 情绪 比较 大 ;三是 大多
数高职 院校科 研立 项课 题层 次 高 、资助 经费 多 的项 目较 少 ,
校教师投身科研是市 场的需要 也是 自身发展 所需 。教 育科研
9 4
现代企 业教 育 M0DE E T R R S E U A I RN N E P IE D C TON
实践技能操作即可 ,没必 要搞研 究 ;二是认 为高 职科研 基础 薄弱 ,科研条件无法与本 科院校 及专业 科研机 构抗 衡 ,并且
量 的学生 ,科研素质是教 师素 质的一个 关键 因素 。作 为一名
高职 院校教师如果不具 备一定 的科研 素质 ,不具 备一定 的科 研能力 ,不能积 极认 真研 究在 教 育教学 中出现 的种 种 问题 , 他就很难胜任高职教 学工作而 成为一 名称 职的教 师。高职 院
教学 内容改革是高职高专 教育教 学改革 研究 的重点 和难
点 。是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 的重要 途径 。教 师要根 据突 出应用
性 、实践性 、先进性 及技 能操作性 的原则 ,紧跟社 会发 展和 科技进步 ,不断更新 教学 内容 ,调整课 程结构 。通 过科研 教 师将从接触到新 的知识 、新 的方 法整合 到教学 内容 中 ,使学 生学到更多有用 的知 识 ,达到 提高教 学效率 的 目的。开 展科 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 学改革 、提 高教育 教学 质量有着 不可
一
量高校办学水平 和竞争 实力 的重要指 标之一 , 是增 强高 职 院 校办学特色与实力 的有效途径 ,也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 质量 、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 持续发展 的关键 之一 。据对 海南 省省 内
所高校 的社会认 可程度 主要体 现在两 个方面 :一 是学
高职课程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标准 本身就犯 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 它造 成学生综合素质发 展的 严重缺 失, 这种偏差 严重影 响了高等职业 教育的教学质量 。 然 而事 实上, 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 区别 的。 高等职业 教育实质上 是要 锻炼学生 的综 合能力, 开发学生 的潜 在能力, 而国家职业 标准是主要体现在某一个岗位或者某一个职位上的工作要求和
求,因此会导致 社会需求与就 业供给二者之 间的不平衡 , 使其 国家职 业标准属于工作 标准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 根据职 矛盾逐渐加深 。 业 的活动 内容 , 对从 业人 员工作 能力水平进 行规范性要求 。 它 2 . 2高职专业课程标准高于国家职业标准 是从事职业活 动的人员进行职业 教育培训、 职业技 能鉴定 的基 本依据, 同时也作为用人单位录用、 使用人员的职 业标准。 我 国国家职 业标准分 为五级 ( 初级 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 师、 高级 技师 ), 它规范 了不 同等 级从 业的人员应具 备的不 同 国家 职业 技能标准 包括 四个重 要部分, 它们分别是职业概 工作 能力。 通 过工作分析方 法, 国家职 业标准 向我们描述了从 况、 基本要求、 工作要求以及 比重表, 其中国家职业技 能标准 的 业人员胜 任各种职 业所需 的能力, 用人单位和企业 的用人标准 主体部分为工作要求, 如下图所示 。 依照 国家 职业标准 可将职 呈现 出来。目前, 在 部分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中, 虽然已将国 业资格划分为五个等级 , 分别是初级 ( 五级 ) 、 中级 ( 四级) 、 高级 家职业标准纳入专业课 程开发过程 中, 可是确存 在将课程 的开 ( 三 级) 、 技师 ( 二级) 与高级技师 级) , 每一等级 对于从业人员 发着 眼于 高等 级的职 业标准相对应 的现象 , 也就是所 谓的 “ 高
2024高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2024高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2024高职教学工作总结(篇1)一、课程设计与教材分析在高职教学中,课程设计与教材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学期,我们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选用了适合的教材。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根据行业动态和新技术发展,适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设施教学资源与设施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学期,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完善了教学资源与设施。
我们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
同时,我们还购买了多种专业软件和教学器材,以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
这些资源与设施的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
四、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与反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在线反馈等方式,我们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学生反馈,我们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五、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们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探讨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课程建 设与开发 ; 过程 ; 问题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8 8 ( 0 J4 0 4 — 2 1 0 — 8 12 1 — 0 5 0 00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是 学 生 所 获 得 的相 应 的 职 业 能 力 结 构
纳为行 动领域后再进行转换 配置的结果 , 因此课程的建设 与开发 首先要进行 职业 工作分 析 , 即由对职业 岗位精通 的
摘要 : 断建设 与开发新课程 , 构理论 与实 践一体化 的 不 建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 能使 职业教育 所培养的人才 的资格 才 水平 与社 会体制 、经济体制及相 应的职业体 系的需求 匹 配, 使我 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融人世 界经 济一体 化和企业生产现代化 的需要 。
3 课 程建设与 开发 过程需要 两次任务 分解 :典型子 、 任 务和 小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 职业 岗位工作 中相对独立 的、 系统的 、 关联 的一个个工作 , 每个典型丁作任务都有 自 身 的工作流程。对于完成产品或服务项 目起重要作用 , 具 有代表性 和完整性的工作 。 职业 环境 中有 的真 实典 型_ T
发, 选择 相 应 的教 育 内容 并 确 定 相 应 的技 l作任务成为学 习情境设计的 T
载体 , 载体对工作过程导 向课程开发非常必要 , 原因在 于能
作任务 周期 较长 、 表现多样 , 同的任务在 不同地域不 同 相
企业呈现不同的状态 , 为满足职业 教育培养 高技 能人 才的 需要 , 客观上有必要对典 型T作任 务进行分解 。在课程开 发 中通常要进行两次分解 : 典型工作 任务分解 为典 型子 将 任务 , 将典型子任务分解为小任务 。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方法论、实施情况、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以及建议与展望等方面。
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如课程设计不够贴合实际需求、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此,建议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估机制,以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关注于如何更好地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取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推动高职项目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方法论、实施情况、问题、挑战、发展趋势、建议、展望、总结、未来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项目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其开发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不强、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便找出存在的瓶颈和瓶颈突破的有效方法,为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旨在深入分析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调查状况,从而全面了解当前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情况。
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调查分析,旨在发现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未来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旨在提出对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建设性建议,以期推动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旨在为相关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为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二、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三、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及课程特征四、职业导向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一)职业导向课程设计开发的思路(二)项目课程开发(三)“双证”课程开发(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五、高职教育的几种课程模式的适应性分析附件:职业导向课程的实践举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一、研究背景世纪之交,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模实现了空前的扩张,无论是学校数、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都有了很大发展。
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然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要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提高其发展的内涵水平。
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发展,最终也会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简史,人们对近代高职教育性质的质疑,对现代高职教育意义的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培养目标的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课程的“学问化”、“学科化”问题。
因此,解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探索高职教育课程应然的价值取向,建构适应高职教育性质的新课程体系,必然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职业工作岗位上第一线上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这与以培养基本文化素质、没有明确就业目标的普通教育有着极大区别。
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课程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高技能、掌握为各种高技能服务的相应知识。
因此,高职课程目标必须按照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
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目前存在的不足有:(1)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目标模糊,在基础素质和实践能力之间摇摆不定,其原因是对“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2)当前一方面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热情很高,需要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而另一方面来自国内有名的研究机构的关于高职课程与教学的许多理论,能够真正被高职教学一线采用的却并不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No. 7
查
J
TlE I旺 EDUCAT 0N 1
基 于工作过程 的高职课程项 目化教学 改革
— —
以
摘要 : 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课程教 学 已经成为高职课 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 向。本文 以高职《 力资源管理》 程为例 , 基 人 课 分析探讨 课 程教 学改革的实施 过程、 课程教 学项 目的设 计、 课程的教 学组织 、 考核方案设计 , 最后对教 学改革 的实施效果进行 了总结。 关键词 : 基于工作过程 项 目教 学 人 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 7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2 《 . 人力资源管理》 4 课程考核方案的设 计
求决定 了高职 《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的项 目化教学改革 。
2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项 目化 教 学 实 际应 用
《 人力资 源管理》 课程改革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 将考核 内 容分能力要 求和相关知识 两部分 。相关 知识的考核采用 期末考
试卷面考核 的方式 , 考核职业功 能必 要支撑知识 ; 能力要求 考核
21 基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 教学 实施 过程 . 温州 职业 技术学 院 自20 年开始对《 06 人力资源 管理 》 课程进
行了基于工作过程 的项 目化 教学改革 以适 应专业“ 对接温州现代 服务产业 、 培养 具有 良好 职业道德 , 适应 温州 中小企业 管理一线 需要的、 主要从 事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 型人才 , 同时 培养 部分从事人力资源信息服务 的高 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具体 操作分 为四个步骤 , 《 将 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 师 国家
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 向 , 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分析”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实践研究[摘要]“工作分析”是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有效方法。
文章结合实践阐述工作分析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及召开工作分析会的会前准备工作、主要步骤和相关要求等。
[关键词]工作分析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分析”起源于德国,它是职业教育在设计学习领域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即把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目的在于掌握该职业或职业群中典型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主要职业能力,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国内许多高职教育专家对工作分析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大部分还是局限在理论研究方面,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探索,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一、工作分析在高职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1.工作分析是彻底颠覆学科体系导向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有效方法。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岗位工作中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包含“必需、够用”的知识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素养,还包括很多与工作相联系的经验、技巧和策略。
这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发课程时,不能仅依赖知识的学科体系,而应紧密联系实际工作,获取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运用“工作分析”,可以得到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研究,开发出适应特定岗位工作要求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
2.工作分析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中作用的有效方法。
高职课程要贴近企业生产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是主角。
他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对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及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高职课程设计以此共识为依据,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此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推进校企双方在课程开发中的深度合作。
二、开展工作分析的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
成立专业工作分析专项工作组,建议下设四个小组:主持人和秘书组,主要负责自我培训和学习、熟悉专家的基本情况;会务组,主要负责会场布置、接待和服务、两次茶歇、午餐、晚餐和可能需要的午间休息;宣传组,主要负责宣传横幅、拍照拍摄和新闻报道等;专家联络组,主要负责发邀请函、聘书和发放专家补助、迎送专家、专家的后期联络等。
选择并确定主持人1名、助手2名,企业专家10~12名,并进行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其中主持人、助手、企业专家应具备的条件和培训内容如下:第一,主持人的选择与培训。
一般说来,主持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非专业的教育专家,确保没有先入为主的干扰,其次选择专业负责人;熟练掌握工作分析技术;善于引导行业专家小组按照课程开发要求进行工作分析;善于激发行业专家的思维;善于整合行业专家的不同意见;性格沉稳,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宽容、大度;语言表达清晰;具备较强的现场协调和控制能力;身体健康,注意力能够保持高度集中。
对于主持人的培训,主要包括熟悉工作分析目的、目标、进程安排和基本规则,及了解并熟悉企业专家的基本情况。
第二,助手(秘书)的选择与培训。
一般说来,助手(秘书)需要具有以下条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熟练,能够快速完整地记录专家意见;与主持人能够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并执行主持人命令;善于察言观色,适当提醒主持人推进活动进程。
对于助手(秘书)的培训,主要包括:熟悉工作分析目的、目标、进程安排和基本规则;明确分工,一名负责记录,一名负责协助主持人收集专家意见并汇总、排序;统一对工作分析过程中各类材料的使用要求;明确头脑风暴的讨论与秘书记录要同步进行,讨论结束时应当即刻得到一张分层分明、条理清晰的工作分析表(提前准备好表格结构)。
第三,行业专家的选择与培训。
一般说来,选择行业专家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条件: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和管理的专家,如:班组长、工段长、技术工人;最好具备高级工以上证书;来自毕业生就业范围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项目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能够清晰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安排完整的一天时间进行会议而不受干扰。
对于行业专家的培训主要有: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基本进程安排;基本了解被分析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大致了解工作分析最后的结果要求。
2.物质准备。
要实现工作分析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好邀请函、会议用品和会场布置等物质准备工作。
(1)邀请函的设计。
邀请函可以分为给单位的邀请函和给企业专家本人的邀请函两种。
由于邀请对象不同,设计的内容和式样应该有所区别,共同之处是要求态度诚恳、语气真诚、目的清晰、要求明确、信息全面准确(邀请函样本见图1)。
(2)现场用品主要有:圆形会议桌;投影仪;电脑;打印机1~2台;尺寸为100cm×100cm左右的活动软木板(或泡沫板)两块;0号黄色牛皮纸十张;尺寸为10cm×20cm左右的各种颜色纸张共1500张左右;黑、蓝、红色白板笔或记号笔各15支;工字钉五盒;固体胶三支;透明胶三卷;A4打印纸若干。
茶歇时建议准备充足的茶水、咖啡、水果和点心,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调节气氛。
(3)会场布置。
会场布置要整洁有序,氛围轻松。
分别给每位专家准备胸前挂牌和座位牌,两块牌上都要注明单位名称和技术岗位等个人信息(会场布置参考图2)。
三、工作分析的主要步骤1.热身阶段。
(1)会议现场的接待工作。
准备好签到册,并预留空白专家名牌,根据专家签到信息及时更换专家名牌。
(2)主持人介绍。
主要包括自我介绍、介绍秘书、介绍企业专家、介绍参会其他人员。
(3)现场培训。
主持人简单介绍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简况,介绍本次现场会的背景、目的及最后目标成果、介绍会议基本安排阶段,同时交代必要事宜。
(4)确认每位专家都明白目的和要求后才进入下一阶段。
2.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专家熟悉会议规则和行为方式,完成工作领域的分类。
(1)基本流程包括:主持人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秘书发放蓝色小卡片,并进行书写要求示范;专家思考、书写,秘书收卡片;主持人根据卡片内容来分类;专家确认,主持人小结。
(2)主持人的指导语:“请大家思考一刻钟,想想这个专业学生毕业后都做哪些事?然后请在黄色卡片上描述工作内容‘做什么事’,想到多少写多少,尽可能多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写在每张卡片上,一个卡片写一条,书写格式是‘名词+动词’。
要求卡片上的字要简洁、清晰、不潦草,放在白板上能够让后排的专家看清楚”。
助手随着主持人讲解任务进行卡片书写示范。
(3)注意问题:请专家写好卡片后,把写好的所有卡片贴出来。
专家随时可以对结果进行补充。
专家会出现描述能力的卡片,所以主持人要不断提醒是要求写“做什么事”,关于能力的描述卡片暂时先剔除。
假如某专家写的全是能力,主持人要引导:“这种能力应支持什么工作任务?高职学生学习某某专业,毕业后应该做哪些事情?”专家之间出现争执时,需要主持人迅速做出决定,但要允许讨论,多运用商榷的口气。
主持人在评价卡片时,一定要有鼓励性语言。
注意关注距离远的专家,最好有专人负责话筒或准备小蜜蜂。
尽可能放慢速度,确保每位专家熟悉会议规则和行为方式。
最后,总结得到的第一部分成果“工作领域”,并鼓励写错的专家继续书写。
3.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细化每个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单件工作任务。
基本流程为,主持人布置第二阶段任务——分组,指定小组召集协调人—每组分别负责几个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主持人和秘书分别在两组之间巡视、指导、协调—两组交换讨论、更正—秘书负责打印小组讨论结果,分发给各个专家—专家再修改—再整合结果—阶段小结。
最后,总结得到的第二部分成果“典型工作任务”,并鼓励专家继续书写。
4.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细化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基本流程为,主持人布置第三阶段任务——专家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书写——分组或集体分析、确定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主持人指导语:请大家思考一刻钟,想想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需要什么具体的能力?然后请在蓝色卡片上描述这些具体能力,写在每张卡片上,一个卡片写一条,要求描述时要求尽可能采用“能够”“可以”表现具体能力,而非一个笼统的能力名称。
助手随着主持人讲解任务进行正确的职业能力描述卡片展示。
该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准备充足的卡纸;主持人要不断提醒企业专家,笼统的能力名称与具体能力之间的差别;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会议进程适当进行调整。
5.第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馈分析结果给专家,专家再修改并初步确定。
(1)基本流程:秘书汇总工作分析结果,发放给各个专家—专家看后修改、确定—请专家在初步确定稿上签名—感谢企业专家的工作,交代后续工作安排—发放工作日志和问卷—再次表达谢意以及学习领域转换阶段的合作邀请。
(2)注意问题:在布置会后作业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最好能提供工作日志的范例,并强调问卷填写的完整性;最好能够介绍本专业课程开发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假如会议时间充足,可以引导表达能力强、体验深刻的专家谈谈自己对这次工作分析的感受。
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分享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家参与学校课改的积极性,并为学习领域转换阶段企业专家的参与奠定良好基础。
6.第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专家的会后作业,为下一步学习领域转换奠定基础。
基本流程为:专家自主完成会后作业,由专家联络组负责回收(一周后),专业教师分析会后作业中的有效信息,开展学习领域转换。
需要注意的是,专家联络组一定要与企业专家密切联系,避免企业专家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作业没有完成,造成信息资料收集不齐全等问题。
整体来讲,工作分析法在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需要理论专家的指导,因为理论可以解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如何做”等问题,同时更需要大胆尝试的勇气,只有真正实践才能解决“在本校或本专业如何做”“如何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个性化问题。
[参考文献][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程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