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优秀案例: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的应用引言:单亲家庭是当代社会常见的家庭类型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有一个父母陪伴,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案例,旨在分析心理辅导如何运用于单亲家庭,并探讨其价值和可行性。
一、个案背景与挑战小明(化名)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10岁男孩。
他在学校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卑消极等行为,经教师观察后建议他接受心理辅导。
小明对这种建议持开放态度,并期待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
二、心理咨询过程1. 评估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问题和需求,心理辅导师首先进行详细评估工作。
通过面谈和测试等方式,收集到了小明情感状态、行为特点以及内外部压力因素等信息,并结合他所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2. 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始具体辅导工作之前,心理辅导师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倾听、尊重和关心,帮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支持的程度,并营造出积极安全的环境,让他愿意主动分享内心世界。
3. 情绪管理与情绪表达考虑到小明情绪波动较大,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心理辅导师将情绪管理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教授正面而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小明应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消极情绪。
同时鼓励他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指导来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4. 自尊及自我价值感提升由于单亲家庭中缺乏一个衡量标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负面评价。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注重培养小明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激励和认可他的进步,以及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成功地提升了小明的自信心。
5. 家庭辅导与支持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所处环境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针对小明家庭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家庭辅导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小明母亲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儿子需求并给予恰当支持,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环境的改善。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分析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分析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孤僻;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一、案例背景分析随着80后的成熟、90的涌现,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他们中的离婚率也随之倍增,他们的孩子许多成了单亲孩子。
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成为教育的焦点。
孩子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得到更多的父爱和母爱,但这类孩子得到的很少甚至得不到,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心理素质脆弱,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
经过调查了解到,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等;行为上有多动症、顶撞老师、随意说谎;心理上孤僻、嫉妒、失落、冷漠、不合群、自卑等。
由于这些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所以,关注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描述在我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今年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
开学第一周我就发现他有些不一样,但是也没敢过早下定论。
经过两周的观察我发现他在很多地方都和调查中所显示的特点相符。
他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手里总是嘀咕小东西;小组合作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我明明给他分好了小组,他却不肯下座位和同学们合作练习,表现的十分不合群。
课下他总是带有较强的攻击性,时常有学生告状说不小心碰到他一下,他就打人或把别人推倒,表现冷漠;自我保护意识尤其的强。
课后永远完不成作业,无论我是找他和颜悦色的询问还是厉声厉色谈话,他都是沉默不语。
所以从开学初这个孩子就成了我的一大烦心事。
但是每当我回到家,看到我自己的两个孩子每天开心的在一起玩耍,每天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六口人的幸福陪伴的时候,我就常常冷静下来反思我在工作中遇到的这个单亲家庭的特殊孩子,反思我对他的教育问题出在了哪里,怎么样可以不放弃他、尽我的所能填补他在家庭教育中的部分缺失、帮助他完善自我、融入班级、建立自信心。
三、教育过程针对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让孩子喜欢我、信任我。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单亲家庭是指仅有一个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由于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
这种特殊的家庭形态对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单亲家庭孩子为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个案分析来探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一、背景描述该个案是一个12岁男孩,名叫小明,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
他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离婚了,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小明从小缺乏父爱与安全感,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情感困扰:由于没有得到完整的家庭关怀,小明容易陷入情感困扰中。
他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孤独感。
2. 缺乏自信:由于没有男性角色模型,小明缺乏自信心。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质疑,并且常常感到自卑。
3. 学业问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小明在学校表现平平,缺乏上进心。
三、干预策略在帮助小明克服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并提高学业成绩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干预策略。
1. 建立安全关系首先,我们致力于建立与小明之间的安全关系。
通过倾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感需求,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容易打开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扰和挣扎。
2. 情感疏导为了帮助小明处理情感困扰,我们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教会他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例如,鼓励他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和放松方式,并且培养他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 增强个人认同感为了解决小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我们积极鼓励他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和社交活动,他逐渐获得了成功体验,并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侧重于与小明建立一种积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
4. 学业辅导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和激发学习兴趣,小明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渐渐取得了进步。
同时,在家长配合下进行适度监督和鼓励,帮助他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单亲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容易造就幸福欢乐的人生。
但事不由人,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因夫妻关系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单亲家庭的情况复杂,主要是由于夫妻离异或天灾人祸而造成的。
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使这类家庭学生心灵受损,影响学习。
而且相当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哪些消极影响.智力发展迟缓。
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能力系统,它的基本成分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
离异家庭的各种环境都制约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9年4月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2.情绪情感障碍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那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
反之,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情感。
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
这种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有调查表明,离婚头6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除了父母离异或其他家庭灾难给孩子精神上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外,造成单亲子女不良情绪情绪的因素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1)父母不良情绪无论什么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方总难以避免异常情绪的产生。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成长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单亲孩子而言,幼儿园的心理发展更加显得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因缺少一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会在心理上出现一些特殊的成长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园单亲孩子的心理成长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案例分析1. 小明(化名),5岁,来自单亲家庭。
母亲因疾病无法照顾小明,由外婆带着上幼儿园。
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黏着外婆,不愿意独立完成任何事情。
2. 小红(化名),4岁,父亲因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母亲独自照顾小红。
小红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喜欢一味表现自己,占有欲极强,对其他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二、心理特点分析1. 依赖行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一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容易表现出依恋倾向。
2. 过度活跃另由于缺少一个父母的引导和约束,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
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因此喜欢表现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控制欲。
三、成长困境分析1. 社交问题依赖行为和过度活跃的行为都会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社交。
依赖行为会让孩子难以融入集体生活,而过度活跃的行为则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抵触,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2. 自我认知困难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一个正常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方面出现困难。
他们无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技巧。
四、解决方法建议1. 家庭支持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使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和问题,共同解决。
2. 学校辅导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需要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女,17岁,高一学生。
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儿,个子高挑,五官秀丽,漂亮的外表深得人喜爱。
问题行为表现:该生在学校自觉遵守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
但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教室里也是一个人独自在座位上发呆,很少与同学交谈,上课经常开小差,心不在焉。
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人的目光。
总之,那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相称。
【背景调查】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
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在小李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她的妈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年幼的小李带来重大的创伤。
从那以后,小李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他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
学习上也因自卑孤独而使成绩一落千丈。
随着后母的出现,小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问题诊断】小李患有轻度自卑封闭症。
这种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孤僻,拒绝与外界交往,做事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导致小李患有此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的变故。
根本原因是缺少关心和爱护。
处在花季时期的小李,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而此时的父亲由于继母的出现而忽视冷落了小李,终日闷闷不乐的她在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矫治措施】1.谈话、谈心。
为了让小李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我经常找她交谈,古今中外,大事小事,无所不谈,而且尽量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她觉得亲切温暖。
我还找一些同学主动接触小李,与她交朋友,消除小李的自卑孤独的心理。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教育案例是⼀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15岁,初⼆年级学⽣。
该⽣是单亲,⽗亲在其读⼩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发⽣不幸之后,扶养⼥⼉的重担落在了她⼀个⼈⾝上,她显得更为虚弱。
对于⼥⼉的教育也显得⼼有余⽽⼒不⾜。
该⽣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般,性情怪异,⾏为举⽌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师、同学相处。
卫⽣习惯差,⼿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个⼩⼥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
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
⼈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盾,刚开学就与⼀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部的管理充⽿不闻。
对于⽼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发光⽕。
初⼀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直宠爱着她的⽗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情结⼀直⽆法从内⼼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的教育也甚感⼒不从⼼。
曾经带其到⼼理医⽣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闭症以及抑郁症。
3、⾃不幸发⽣以后,⽼师对其⾏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法: 1、给予孩⼦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充分利⽤本⼈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种⽗爱。
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学校⼼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在对该⽣的⼼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个明确的⽅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实⾏家校联系制度,努⼒共同教育。
4、⿎励其他学⽣多与该⽣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了“友谊⼩联盟”,⽣⽣结对,让该⽣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班主任也管家务事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3)
班主任也管家务事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小玲是班的一个学生,她来自离异单亲家庭。
小玲的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从此之后她一直跟着她的母亲生活。
小玲的母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加班。
因为父母离异,小玲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同时也很少有家庭活动或是跟妈妈共度时光的机会。
因此,小玲常常感到孤独和浮躁,同时也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析及论述1. 离异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离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成创伤。
离婚会打破原有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使孩子们面临许多问题,如家庭不和谐、父母争吵和冷战,以及孩子们面临的生活和社交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回到小玲的案例,她的父母离婚了,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缺少父亲的陪伴和注意也对她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教育,以减轻他们因离婚而造成的心理健康负担。
2. 离异家庭家务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离异家庭中,通常一个人需要负责所有的家务,这会导致单亲家庭孩子的生活极不便利。
孩子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如打扫房间、购物等。
这会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许多麻烦和压力,从而产生心理负担。
尤其是像小玲这样的孩子,不但缺少家庭支持,家务也需要自己负责,这些不利因素显然是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
3. 孩子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每个家庭都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幸福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做到让孩子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对于离异单亲家庭来说,单亲父母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时,父母应该注意教育孩子要敢于面对困难,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回到小玲的案例,她的母亲应该在生活和心理方面为她提供更多的帮助。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分析引言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结构。
由于某种原因,父母不再共同抚养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幼儿园单亲孩子为例,深入分析其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4岁的男孩,目前在某幼儿园上学。
他的父亲在两年前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作为唯一的抚养者,自那以后一直负责照顾他。
在过去的一年中,幼儿园老师观察到小明与其他孩子相比,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行为异常等。
心理问题分析情绪不稳定对于单亲孩子来说,父母的离世对其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他们面临丧亲之痛和失去安全感等情绪压力。
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因为他对父亲的离世感到难以承受,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自卑感在幼儿园中,小明可能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并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
这种自卑感可能导致他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自我评价不高,进而影响到他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行为异常由于父亲的离世,小明可能对于亲密关系的接受程度降低,表现出较为抵触的行为。
例如,他可能会对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心和接触保持距离,甚至出现回避行为。
心理干预建议提供情绪支持幼儿园老师应积极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倾听他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告诉他,是正常的感受难过和失望,鼓励他将情绪表达出来,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鼓励和正向反馈,帮助小明建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幼儿园老师可以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肯定,让他在学习和社交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供家庭支持幼儿园可与小明的母亲进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
母亲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与小明一起参与家庭作业,加强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亲密关系,为他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社交技巧培训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生活,幼儿园可以组织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教授他与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小东性别:男年龄:9岁小东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小东跟随父亲生活。
父亲工作忙,常常在外应酬,由爷爷、奶奶照料小东的日常生活。
两位老人疼惜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他娇宠溺爱,千依百顺。
平时小东学习拖拉,作业经常不做,爱说谎,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相关情景一:星期一的早晨,组长向语文老师汇报小东作业没交上来。
语文老师忙把小东请到办公室,追问他作业有没有完成,小东一口咬定作业完成了,只是忘记带来学校了,可是语文老师在其书包内找到了只做了一题的家庭作业本。
相关情景二:开学的一节班队课上,为了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我让学生举行了才艺表演,当大伙儿正为同学的一幅幅字画,精湛的琴艺啧啧赞叹时,他显出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低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
相关情景三: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有说有笑,或开展正常的课间活动,惟独小东,常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少见其与同学交谈、游戏。
二、诊断分析1、离异家庭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极为消极。
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
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
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2、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
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
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潜意识里怕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3、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和适应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面上”的关系,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之所以不良,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他们与离异父母关系的紧张,而形成了消极态度与放任情绪,并常常扩展到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
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
调查一、案例背景分析:案例来源于中国台湾地区一个单亲家庭青少年。
该家庭中,父亲去世了,母亲担负着抚养孩子的责任,青少年本身也
受到压力,她在学校表现不佳,同时也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强迫症等
心理问题。
二、研究方法:研究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家庭成员、教师
和医护人员均受访,对被访者进行深入的调查,从多角度探讨其心理健康
状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还将采用现场观察,结合正式访谈,
了解被访者的家庭情况特点。
三、研究目的:本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探
讨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其
心理健康状况,为单亲家庭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四、期望成果:本案例研
究预期得出如下结论:1)单亲家庭背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2)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非常重要;3)家庭关
系和家政环境也与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关联。
通过研究和调查,为单亲家庭
健康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资料,为减轻单亲家庭的压力提供有效帮
助。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个9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离婚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是一位全职工作者,经济负担重,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
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且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闹或发脾气。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的老师向社会工作者反映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帮助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情况并不稳定,父母离异,母亲经济负担重,时间紧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
2. 学校因素: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小明在学校学习和情绪上受到影响。
三、社会工作介入1. 了解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与小明及其母亲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情况和小明的心理状况。
通过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
2. 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向小明和他的母亲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小明可能面临的紧张和情感问题。
3. 提供资源: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小明和他的家庭提供相关的资源,包括心理咨询师、家庭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
4. 建立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和他的母亲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亲朋好友、学校老师、邻里社区等,让他们感到有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结果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跟进和评估小明的情况,观察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并与学校、母亲及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通过长期的跟进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五、总结与展望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专业的介入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未来,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范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范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怕研究的孩子XXXXXX是一名小学学前班学生,她害怕研究,成绩逐渐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干扰同学上课,没有研究兴趣。
她的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她的研究。
针对这个案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个别谈心:教师要与XXX个别谈心,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多表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XXX的进步进行及时、热情的表扬,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教师要指导家长对策,帮助孩子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案例二:XXXXXX是一名小学学前班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他刚开学时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一周后开始逃避研究,甚至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
针对这个案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倾听:教师要倾听XXX的心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问题所在。
2.理解:教师要理解XXX的处境和情感,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3.引导:教师要引导XXX积极面对问题,鼓励他勇敢地面对挑战。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实现心理健康。
经过和XXX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他对研究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父母在外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他的研究,而爷爷奶奶也没有能力和意愿去帮助他。
在学校里,他感到自己的研究成绩不好,又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导致他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他的研究厌恶情绪不断加重,导致他对研究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于研究缺乏热情和动力。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研究压力越来越大,作业量和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的书包也越来越重。
这些因素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小学生感到研究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对某些科目产生了抵触心理。
他们常常找各种借口逃避研究,导致研究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江滨中学朱军案例描述:刚刚担任初二五班的班主任不久,一位自称是我班学生路岳的爸爸的中年男子拎着一包东西来到我办公室,说是来看路岳的,给他送生日礼物。
我当时感到很奇怪:爸爸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为什么要送到学校呢?一开始我不便多问,于是我去找路岳,出乎我意料的是,路岳听说是他爸爸来找他,居然拒绝见他,我问为什么不见,路岳的回答让我感到震惊,他说他爸爸妈妈很早就离婚了,他已经没有爸爸了。
后来,我在和路岳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路岳父母在路岳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感情不合而离婚,孩子由女方抚养,这样路岳一直和妈妈还有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离婚之后,路岳的爸爸就到外地去工作了。
路岳的妈妈出于对路岳的爸爸的怨恨,不让他去看孩子,还在孩子面前说了不少他的坏话,让孩子不认这个父亲,由于这样,路岳才不愿见他。
看来这件事很棘手,得慢慢做路岳的思想工作。
这件事后,我开始关注路岳的表现,同时也有意识地关注其他的离异单亲家庭孩子,通过我和学生的接触,以及和家长的接触中,才发现我班四十三位学生中有八名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
随着对这群孩子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这群孩子在有些方面和其他孩子是有些不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
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尤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反思和分析: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1.自卑。
这些孩子因家庭原因往往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矮人三分”,尤其是别的同学谈论起自己的父母时,单亲家庭孩子总觉自己不如别人。
2.敏感。
因为自卑所以敏感,他们经常会因为别的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容易发火,从而导致和其他同学的冲突。
3.孤僻。
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心情感十分脆弱的时期,需要倾诉却没有对象,又不愿和同学讲自己的秘密,总是把一些心事放在心底,从上课可以看出,这群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课后往往不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以路岳为例,这些外在表现在他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路岳平时和同学较少交流,尤其是上课经常走神,课后有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
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典型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典型案例分析•相关推荐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典型案例分析单亲家庭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需要特殊的关爱和关注,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及性格缺损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工作带来挑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群体。
我们通过典型案例来分析成因,探索规律,对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单亲家庭学生教育起到思考和提示作用。
单亲家庭典型案例成因规律解决办法据中国民政部门统计,近5年离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高达7.65%。
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增长使中国有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大学生,伴随而来的心理和性格缺损问题增多,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单亲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造成的家庭主体成员不齐全,由于只有一方抚养,性格偏颇情况较多,我们重点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由典型案例分析成因,找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今后长期有效开展单亲家庭大学生群体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案例一:孙某,男,大二学生。
孙某父亲脾气差,父母意见不合经常大打出手,由于家庭暴力,孙某初中时父母离婚,母亲抚养他。
母亲工作繁忙,孙某与姥姥和姥爷一起生活,隔代人的溺爱,同时家庭解体对于他的打击,孙某看待问题很偏激。
刚入学就表现出很强的排他性,听不进别人劝导,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反应非常敏感,情绪起伏大,外在性格表现激烈,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纠缠、恐吓前女友,对同学冷漠。
有时表现出痛苦、自责、猜疑、孤独等心理特点。
面对这种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关爱和关注。
造成该生如此性格及表现的原因是家庭破裂,父亲以暴力解决问题,给孩子从小就造成了偏激、尖锐的心理暗示,母亲没时间顾及孩子教育及长辈的溺爱也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偏颇想法,无法与其他同学和平相处。
女友分手给他造成了沉重打击,一味的觉得自己是受人抛弃的.孩子,自卑心理严重,但外在表现确很强势,恐吓女友希望得到关注。
解决对策方面,迅速联系家长,稳定情绪以免过激行为,开展目标转移法,让该生把目标转移到学生活动中,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与同学沟通后推选他担任学生活动总策划,请大家尽量配合他,得到老师肯定和同学支持后该生表现明显好转,注意力开始从自身转移到活动上。
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真实案例爸爸很少来看他,他每隔一周能够去爸爸那里住,但是爸爸却不怎么和他说话,也不陪他玩。
其母亲为了给小鹏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和姥姥商量后,把孩子交给姥姥他们带,自己把孩子托付给老人。
作为老一辈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他。
对外孙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哄得没奈何。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总是打不起精神,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心不在焉……抚养。
离婚后,小怡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爸爸的疼爱,但是,奶奶一直告诉她,是她妈妈不要她了,她妈妈又找好人家了。
还告诉她,一定不要理睬妈妈,理睬了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就不要她了。
原本快乐的小怡,为了承诺奶奶的话,把妈妈装在心理,从不在嘴上说起。
埋头苦学,不过,却事倍功半,每次考试都战战兢兢,总是达不到爷爷奶奶期望,她默默地承受着……们老师提起孩子的父亲时,依然毫不掩饰的两眼发红,伤感尽现。
其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并叮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亲戚、老师都对孩子要特殊对待,多一分关爱。
这种感情当然是能够理解的,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了。
她总觉得自己是应该受到大家的加倍注重,遇到一点挫折或者难题就无法解决,更多的依赖希望得到别人的谦让和理解。
一次,实践活动时,因为一朵小小的干花片和伙伴大打出手……他原本很个非常有礼貌、自理水平强、聪明机灵、善良懂事的孩子,深受老师和同伴们的喜爱。
后因为母亲工作原因,跟随姥爷一起生活。
因为母亲和老师沟通不够,孩子变得沉默寡言……现状分析案例一中的小鹏心理问题属于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准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
不过,有的单亲学生因为缺乏充足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来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即时培育这朵花。
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作者xxxx------------------------------------------日期xxxx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http://www.hbee.edu。
cn 2010-8—30 9:57 王玉兰>〉进入论坛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词: 健康情绪诚实倔强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孙XX 性别:女年龄:10岁籍贯:广东班级:三(4)班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二、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个案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高校辅导员一、案例介绍王某,男性,身高165cm,江西应用科技学院15级学生,家庭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其父亲,家境贫寒。
该班级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好。
该生在大一刚入校时比较低调,不喜欢与别人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源自于自己的个头较小,身高不占优势,比较自卑;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境贫寒。
大二下学期的一次意外其父亲不幸身亡,家庭的负担一下子全落到了其母亲身上,该生产生了辍学的思想,想趁早的出去工作补贴家庭,更加的封闭自己,他甚至觉得因为家庭的状况,他跟其他同学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一次登记信息的过程当中,班级其他同学得知他的家庭情况,他觉得很失落,认为其他的同学都会瞧不起他。
在班级同学,寝室室友邀约他一起出去玩,或去参加各项活动的时候都是直接拒绝,且多次表示期望自己是透明人,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不够,不相信能够突破自我,发展意愿不足。
二、案例分析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父母中一方去世而成为单亲家庭的,另一种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为单亲家庭。
案例中王某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因为父亲的一次意外去世,家境的贫寒导致的自卑、自闭、敏感等心理上、性格上的问题。
1、心理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
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案例当中的王某因为家庭的变故使其缺乏父爱,在学校没有成就感,只有责任,由此产生出辍学的想法。
2、经济贫困家庭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较穷的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及心理上极不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2010-8-30 9:57 王玉兰>>进入论坛
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健康情绪诚实倔强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孙XX 性别:女年龄:10岁籍贯:广东班级:三(4)班
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
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
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母:中年、离异,姐姐未完成初中学业休学在家。
2、母亲整天忙于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
3、家庭教育的意识相当淡薄,平时只顾忙着挣钱,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求尽量满足,但几乎是没有时间与她谈心,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几乎成为陌路人。
4、母亲与她沟通不足造成拒学心理加上母亲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 给了她有机可乘。
5、对她的教育不得法。
平时对她百依百顺,造成了她脾气任性,而有时又为了种种事情,对她要么就是管不了,要么就是大打出手。
6、由于她脾气倔强,任性,家长管不了,使她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加上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脾气倔强,任性。
四、教育措施
孙XX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爱撒谎是她一贯的不良行为。
通过对她进行深入了解,我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她心灵大门的钥匙。
1、教师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她的情感交流,接近她,帮助她。
2、鼓励她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她压力。
3、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帮助她理解。
4、从要求她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她自己选择作业。
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她完成作业的信心。
5、培养她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她能体会完成作业的快乐感和使命感。
6、观察记录她的表现,注意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
7、选她的一次作业,让她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写的。
8、经常和她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校一致的教育方法。
五、实施过程
1、教师的改变
一天,组长向我反映孙XX没有交作业,我问她原因,她说放在家没有带作业本,写在小纸条上了,现在找不着了。
显然是没有写作业又在撒谎。
放学时,我根据计划找孙XX谈话。
谈话中我告诉她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
我尽量做到和蔼可亲,改变过去那种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循循善诱,鼓励她说实话,不撒谎。
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实情;作业没有做。
她说,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先玩一会儿,看会儿电视,玩着玩着就忘了做作业了。
我问她没有做作业有没有压力呢她表示心里也害怕老师家长的教育批评。
2、作业的针对性
这次我表扬了她的诚实,肯和老师说心里话。
按计划给她单独留了针对她学习弱点的,只用三,五分钟就能写完的难度很小的作业。
她当即向我保证:作业一定完成。
第二天,她的作业果然完成。
以后连续数天,我还是给她布置这样的作业,她都按时交了。
针对她的进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她坚持下去,班里的同学也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讶,高
兴。
我还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她们与老师一起给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她彻底改正不完成作业,爱撒谎的不良行为。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增进与她的感情,经常接近她,帮她补习功课。
3、调整方法和措施
经常深入班级,与其任课老师,同学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孙XX
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六、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许多方面的努力,被试对象已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在同学,班级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因此孙XX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通过一年辅导,她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期末语文、数学、英语取得了优秀成绩。
使其成为一名好学生,好孩子。
七、教师应该注意和思考
教育孙XX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一个教师不能只在如何搞好教学上下功夫,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
与道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获第二届佛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