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最新)
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最新)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
2.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感觉。
3.培养语言输出的能力,让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提供解决问题和比较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5.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培养文化意识。
6.发展学习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7.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8.提高情绪认知能力,促进情感发展。
9.提供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0.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12.培养学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语言沟通、合作、分享等。
13.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4.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15.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6.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17.培养学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语言沟通、合作、分享等。
18.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9.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20.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詹天佑语文教学目标《詹天佑》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交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情感,体会*语言的美,并积累好词佳句。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怎样准确定位目标语文教学要准确定位目标语文教学,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方向性原则:语文教学要有明确的方向性,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2.科学性原则:语文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主义。
3.整体性原则: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把握,从宏观上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孤立地看待课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问: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学目标的表述也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注意:1.表述用语要突出“学生为行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必须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要避免表述时主宾混淆。
另外,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即变化,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表述。
例如,《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A.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B.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读懂蟋蟀建造“住宅”的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的品质,产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在这一课的目标表述中,虽然没有出现“学生”一词,但,每句话的表述都是在表达,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应通过学习掌握到的学习技巧。
2、表述教学目标时,应体现三维目标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尽管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陈述,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结性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动力,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
但它不能独立或直接进行,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其中,强调的是过程与方法。
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清楚明确,体现可观测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
语文老师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具体)
语文老师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语文老师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文老师教学的目标有:1.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尊重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汉语汉字,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7.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8.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9.注重整体把握。
10.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1.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语文教学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语文教学目标的价值在于它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语文教育具有导向性。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语文教育的特点,不仅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还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同时,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有: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__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__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__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__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__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
2.过程与方法:__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__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
__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__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最新)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最新)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授语言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语法、词汇、语音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2.文学素养: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写作和鉴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增强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3.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发展他们的认知、情感、审美等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学科教育: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科教育,明确学科的特点和任务,优化学科课程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实践教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阅读比赛、写作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3.注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需要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4.创新教学方法: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爱莲说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爱莲说》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莲的形象和作者的人生观,培养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
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详情)语文的三维教学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指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词、句、段等语言文字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是指通过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对文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三者相互关联,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的目标及改进措施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授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教授文学艺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语言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通过教授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等。
4.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教授思维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完整版)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完整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时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确定和表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法:确定语文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教师需要仔细分析课文,包括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以便确定教学目标。
2.确定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课文分析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目标。
表述语文教学目标:1.明确目标: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表述得明确、具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
2.描述行为:教师需要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行为,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确定时间: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达到目标。
4.描述标准:教师需要描述评价标准,以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并使用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衡量的表述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
义务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义务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目标是: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3.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注重写作过程中体验情感、认知生活、感悟人生;能根据要求进行写作,能独立写作,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5.作文完成后,能自觉根据作文要求进行修改,形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语文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目标中,体现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明确确定的学习目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有组织性、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是编写教案的基础和核心,旨在引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的分类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技能或者态度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的要求。
教学目标需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评价性。
明确性要求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歧义;可操作性要求教学目标是可以操作和实施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评价性要求教学目标是可以评价的,即能通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层级和内容要求,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技能目标,主要指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第二层次是过程能力目标,主要指学生在思维、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第三层次是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指学生在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涵盖这三个层次,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陶冶和品德培养也有相应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以便于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应是可操作、可实施的,能够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针对性原则: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实需求,既要符合学科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学习兴趣。
3.阶段性原则:教学目标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习能力确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陈述问题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陈述问题的探讨有人说:“教师要有四万的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名友,听万节课。
”我想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穷尽一生去追求和实践的事,从教近十年了,听了若干节课,也看了若干篇参考教案,越加困惑于教案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问题了。
因此,我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质疑,以求在探讨中明晰我们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为原则,以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地获得当代社会生活必需的语文素养,要求不能高,难度不宜大,应该以新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为依据。
当然并不反对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超过这样的标准。
我们还得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用来导教、导学与导测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
因而,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智育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陈述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陈述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成为行为主体。
如:“指导诵读,背诵课文中4支名曲。
”指导诵读是教师行为。
2、目标定得太泛了,不具体。
如:“课外阅读相关文章,积累知识,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阅读什么文章?积累什么知识?目标宽泛,无法落实。
同时“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是教师行为。
3、出现语法错误,搭配不当。
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学习……人格力量”是不能搭配的,应改为“感受人格力量”。
4、表述不简洁,赘余了。
如:“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
”“理清线索”就可以了,“作者的说明”是多余的话。
同时“引导学生”是教师行为。
“通过本文的学习,……”这一句话也是多余的。
5、教学目标不对。
“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这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6、目标制定难点太大。
如:“探讨词作的抒情艺术。
”探讨涉及到探讨的行为艺术,探讨的条件、程度,一节课是很难完成的,应是领会才好。
7、目标定位太低。
如:“聆听、诵读,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语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陈述要科学严密,要具体明确,要切实可行。
⑴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评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
为此,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反例:1、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应该是隐含的。
比如:初中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有:“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⑵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 1、整体把握并能复述课文。
2、在朗读中品味“我”冒险、脱险时的心理感受。
3、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以父亲、小伙伴等为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目标设定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
⑶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
行为对象要明确。
这样就会明白去做什么。
例如: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演讲词语言感情丰富、富有鼓动性的特点。
练习写演讲词,学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⑷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如“知识与技能”领域多是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两方面。
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精选)
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精选)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有哪些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有: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增强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创造条件,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3.注重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天踏踏实实地阅读一定数量的*,每周写一至两篇作文。
4.重视阅读积累,增加阅读量,能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教材中优秀课文的精彩片段。
5.精读、博览、勤记。
6.重视记忆积累,每册教材中都有要求背诵的优秀篇段,丰富的语言积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8.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9.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10.重视语文实践,培养应用能力。
11.继续利用阅读课和阅读课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12.以学生生活为内容,坚持写随笔式自由文。
13.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其中两篇要求较高。
14.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
15.继续利用班班通平台促进学生的知识扩展,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对语言文字表达的规范和正确能力;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语文文字的批评和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的实践目标怎么写语文教学的实践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最新完整版)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最新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和语调: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发音,掌握标准的汉语语调和声调,并且能够流利地读出并理解课文。
2.词汇和语法:学生应该学习并理解基本的词汇、短语和语法规则,以及运用这些规则进行简单的表达。
3.阅读理解: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
4.写作技能:学生应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写简单的作文。
5.文化知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地理、科学、文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日常生活。
6.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如日常问候、购物、旅游等。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具体的表述和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而有所不同。
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____15____个字,会写____8____个字。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3.了解字义,正确书写汉字。
4.能在生活中识字。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语文儿歌识字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您需要更近一步的了解,请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小学语文有多少个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识字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阅读。
2.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理解,能辨别*中的错别字,能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能把握*的主要内容,概括*的主要思路,体会*的基本思想感情。
5.能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独立地识字,会用学过的词语、成语。
6.注重听说训练,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转述内容要点,能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7.课内要有大量的阅读,要求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抄写或背诵指定的课文及精彩片段。
8.注重语文实践,开展好语文活动,加强说话、写话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方法
语⽂课堂教学⽬标设计的表述⽅法语⽂课堂教学⽬标设计的表述⽅法——专题学习材料整理⼀、教学⽬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1. 照搬参考书现成教案上的教学⽬标,从不根据学情和单元⽬标合理选择。
2. 教学⽬标表述主语是教师或暗指教师,⽽不是学⽣。
3. 教学⽬标设置得太笼统,与教育⽬的、课程⽬标混为⼀谈,与内容脱节,很难操作。
4. ⽬标设置得过于精细,将教学⽬标与教学任务混为⼀谈。
5. 将知识、技能、能⼒⽬标分割理解,将过程⽅法⽬标认为是教学⽅法⼿段。
将教学⽬标设计为学⽣的活动过程或活动内容,⽽不是活动结果。
6. 缺乏对⾏为条件和⾏为程度进⾏限制的词,致使教学⽬标缺乏可检测性、难以评估。
7. 每节课都列出三个维度的⽬标,再不切实际地列⼊若⼲⼩的⽬标。
⼆、教学⽬标表述定位偏颇、混淆不清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个⽅⾯:课堂教学⽬标陈述的主体不是学⽣。
语⽂课堂教学是为了养成学⽣的语⽂素养,提⾼学⽣的语⽂学习能⼒和⽔平,⽬标陈述的主体应当是1. 课堂教学⽬标陈述的主体不是学⽣。
学⽣。
课堂教学⽬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做什么并不是教学⽬标所应陈述的内容。
课堂教学⽬标表述的⽤语不够清晰。
使⽤⽆法观测的描述⼼理状态的术语,教学效果难以检验,⽆法判断⽬标是否达成,从⽽导致教学效2. 课堂教学⽬标表述的⽤语不够清晰。
率低、教学效果差。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要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思考:表述主体?⽬标达成?检测?)课堂教学⽬标叙述的条理⽐较混乱。
⽬标设计的表述应当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的认知规律,具有⼀定的逻辑顺序。
3. 课堂教学⽬标叙述的条理⽐较混乱。
三、教学⽬标规范表述的三种⽅法:(⼀)⾏为性⽬标表述⽅法(学习者+⾏为+条件+程度)⾏为⽬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上所发⽣的⾏为变化。
这种⽬标指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教学目标陈述方法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很多教师受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题,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
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陈述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
泰勒(1950)认为最有用的目标陈述形式就是行为目标即用可观察的学生行为来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
在泰勒的影响下,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在他的那本简短而可读性极强的书中,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1.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
有学者(朱敬先,1987)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的基本要素
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的内容,语文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要教授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
例如,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法知识等。
2. 目标的层次,语文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阶段确定,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性目标则强调深入理解和运用。
3. 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目标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例如,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等。
4. 目标的形式,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不同形式。
知识目标指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目标指学生需要具备的语言技能,情感目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和审美能力。
5. 目标的时限,语文教学目标应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在何时达到目标。
例如,一节课、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等。
6. 目标的评价,语文教学目标应包含评价的要素,明确学生达到目标的标准和方式。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项目展示等形式进行。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基本要素包括目标的内容、层次、要求、形式、时限和评价等方面。
这些要素的明确表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略析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略析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摘要:分析了两则国外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特点,进而指出国内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方式的缺点和不足,并概述了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方式的一般性准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无意间阅读了国外的两篇教学案例,感触良多。
特别是案例的教学目标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内容如下。
《麦克白斯》案例教学目标:1.学生将领会如《麦克白斯》这样的文学作品与自己人生的关系。
2.学生能记住该剧的重要情节。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识别、寻找、选择与撰写一位美国历史名人有关的信息源。
2.选择有关美国历史名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应与学生口头和书面报告的目标相关联。
3.撰写一篇内容丰富的报告,向全班和学校或其他听众进行书面报告。
4.就书面报告的一部分向班级演讲(演讲应包括名人部分生活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是学生选择分享的,并且其组织良好,传递方式有效)。
案例中的评析部分还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分类。
以上两篇案例的教学目标在陈述方式上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为主要内容来陈述教学目标“现代课程论主张以学定教,相应主张课程目标的基本属性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朝着预期方向而发生的变化,或者说是预期的、学生在一定的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结果。
”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的陈述角度,很好地体现了现代课程论的这一观点,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成为教学目标表述的核心。
2.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对目标进行更加明晰的表述这种表述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结果的陈述变得直观而具体。
案例中的目标陈述,大量使用“记住”“寻找”“选择与撰写”等动词,明确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
并且通过具体要求的陈述,规定符合要求的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
如,“传递美国历史上名人的人生重要方面,而且要包括学生对该名人的贡献怎样影响社会的看法”。
这样的表述,行为主体明确,易于操作,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导测评”的功能。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其教学目标与要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结合相关研究和理论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2. 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品味。
4. 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系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应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用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积累广泛的阅读量:学生应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培养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写作训练:学生应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准确、得体的表达风格,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应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分析和创新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5.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文问题:语文学科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文学审美活动,积极关注社会和人文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破解语文难题:通过创设情境、情感化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略谈语文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略谈语文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案设计中的“目标”是指教学的目的或目标,即教学的最终达成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具有明确性、可量化性和可实现性。
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方面。
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如词汇、语法等。
能力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采取的行为方式,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等。
情感态度目标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具有的情感态度,如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等。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和分步骤性。
多层次性指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逐步实现目标的达成。
分步骤性指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来讲,在实现知识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普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现能力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教师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导向,启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共鸣和审美理解,形成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在学生的实际表现中,如果发现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案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根据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目标,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实现教学效果。
要有适当的量化指标。
在教学目标中要包含量化指标,如完成程度、考试情况等,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非常明显,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相应的目标,以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第一篇: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如何设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加以把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 确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
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要认真钻研教材:(1)领会编者意图;(2)关注文本特点,制定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二)把握学情(1)了解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关注重点和难点(1)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
(2)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四)、要考虑课标的落脚点:(1)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
教学目标的必须要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
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3)还要注意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明确、集中、恰当、具体。
(五)、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在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同时,还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只有这样,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
现在的语文教学目标怎么写(详情)
现在的语文教学目标怎么写(详情)现在的语文教学目标怎么写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6.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7.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对个人价值的认识等。
以上这些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目标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落实和评估。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的认识与适应自然和社会生活、促进自身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作准备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即学习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如何掌握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道德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理想情操等心理品质和心理活动。
语文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语文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
以下是一些语文技能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和建议:1.明确目标:教师在设计语文技能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2.结合学科内容: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3.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语文技能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语文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语文教学的目标陈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陈述要科学严密,要具体明确,要切实可行。
⑴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评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
为此,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反例:1、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3、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应该是隐含的。
比如:初中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有:“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
⑵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 1、整体把握并能复述课文。
2、在朗读中品味“我”冒险、脱险时的心理感受。
3、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以父亲、小伙伴等为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目标设定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
⑶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
行为对象要明确。
这样就会明白去做什么。
例如: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演讲词语言感情丰富、富有鼓动性的特点。
练习写演讲词,学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⑷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如“知识与技能”领域多是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两方面。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
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行为条件也叫行为情境,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为评价提供参照。
如:在朗读中感知内容层次,体验雨果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
如:通过活动初步学会通过演讲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⑹要有行为的程度标准。
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
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表现,例如“三分钟内完成”;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表现,例如“完全无误”;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表现,例如“80%的学生”。
目前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尚少这种表述,但事实上我们教师在一些公开课,自备的设计中自我加以表述,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
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陈述教学目标是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终了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
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又叫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说来表述规范、明确的具体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情境、行为标准五个部分,通常把它们叫做具体行为目标的五个要素。
例:学生(行为主体)在自由朗读全文、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行为条件),划出(行为动词)与主题关联密切(行为程度标准)句子或词语(行为对象)。
学生(行为主体)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行为条件),复述(行为动词)课文内容(行为对象),复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经过、结果(行为程度标准)。
为了陈述简便,在不引起误解或歧义的情况下,有时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