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27张)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27张)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思维启迪]“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 1790 年进京为乾隆皇 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
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据
材料说明京剧形成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什么?由此我们看出
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提示:关键步骤:__徽__班__进__京___,并被驱逐出宫。道路:京剧 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即京剧艺术 的_大__众__化__。
(4)南戏是两宋之际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戏曲形式,它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5)元朝时元杂剧在北方兴起.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 舞蹈熔入一炉,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 古代戏曲的成熟。 (6)明中叶到清中期,源于昆山的昆曲达到鼎盛,对京剧、川 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7)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 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 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信息可知在表演艺术上象征虚拟,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
是舞台剧的特点,“说书人的随性夸张”不符合题意,故C
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出绘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
2.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 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 舞台。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A( ) A.黄梅戏《牛郎织女》的剧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 济的特征 B.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转 型时期的社会现实 C.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 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 D.“文革”期间京剧样板戏一度独霸舞台主要是因其国粹 魅力吸引广大观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C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D.民间艺人的努力
第5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 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在 这 里 也 很 感激负 责监督 的管理 能及时 发现我 所犯的 错,给了 我一次 知错改 过的机 会 ,以 后 要 多 向他学 习、对 工作的 负责、 认真。 我并不 想为自 己找什 么所谓的借口, 我 明 白 ,一 旦 犯了错 无论处 于什么 原因和 情况下 都不应 该再多 说些什 么,错了就是错
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 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授课人:王 欢
环节一:认识梨园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 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 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 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 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梨园戏曲界习称为 “梨园界”或“行”,戏 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皇帝梨园弟子)。
第一关:必答题
1
2
3
4
5
6
规则:六组轮流作答,答对得分, 答错不得分。
第1题
下图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一文物 与哪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相关?
A.傩戏 B.南戏 C.皮影戏 D.傀儡戏(木偶戏)
第2题
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 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黑色 红色 白色
忠勇正直 愚蠢奸诈 铁面无私、猛直
脸谱调色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共39张)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共39张)PPT课件
角色:生、末、净、旦、丑
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13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4
京剧: 徽班进京 徽调 融合吸收京剧(国粹)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傩”的发展
三星堆铜人面具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傩戏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 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四、昆曲——百戏之祖
• 鼎盛时间:明中叶到清中期
• 地点:江南昆山
•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 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 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 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42页)
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发展:明中叶后全国性剧种 影响:对都京产生剧深、远川影剧响、,湘被剧称、为越百剧戏、之黄祖梅戏1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2)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 场景更替的手法,
讲练结合: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 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 四海九州”这些舞台形式体现了戏曲 表演艺术的( C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化
3.代表作: (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 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 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 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 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第 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 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 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 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 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由而抗争。
一、戏曲的源头 ——傩戏
考古挖掘——论从史出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以娱神来祈求神 灵保佑(傩戏的功能)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原因: 元朝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进取无望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根本: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京剧行当》 人”与“千军万马”“六七 史料三 。 对联: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 步”与“四海九州”
遍四海九州。
【史料应用】 1.史料一表明京剧中的脸谱对人们认知有何作用?
【提示】 京剧艺术的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识。 2.史料二、三中京剧表演有何特点?
【提示】 拟化。
适应剧情和表演的需要,要求演员适应各类角度;表演带有虚
[误区警示]
京剧≠北京的戏曲
京剧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徽、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 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 成的。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 展而来。 2.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 推向了成熟。 3.乾隆末年, 随着徽剧戏班进 京 , 吸取众多戏曲的表演形 式,形成京剧。
2.昆曲 (1)范围:江南昆山。 (2)特色 ①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 ②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____板眼。 ③主要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 ________。 (3)影响 ①明中后期 ________,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②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影响深远。
百戏之祖”。 ③被誉为“________
教材整理 3 1.背景
“国粹”京剧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外因:明清时期,____
(2)内因:清乾隆 ____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 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昆曲 ____、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 韵上受京城文化 ________的熏陶浸染,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2)唐代
梨园”。 ①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____
②歌舞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________。 3.形成——南戏 (1)背景:宋代经济发展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2)特点:两宋之际“南戏 ____”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 完备的戏曲形式。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10课梨园春秋1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第10课梨园春秋1课件岳麓版必修3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 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 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元曲的意义: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 生活。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 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 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 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守护昆曲——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 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国粹”京剧
清代乾隆年间,昆曲和地 方戏曲争雄,昆曲由于多为上 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 日趋衰落。北京戏曲舞台非常 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 所。乾隆末年,安徽徽剧进京; 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 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 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6/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1
谢谢欣赏!
2019/6/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2
一、戏剧的起源
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我国古代有一种驱鬼逐疫的风俗叫 “傩”(nuó),傩舞,又称鬼戏,是 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 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舞者要戴 木刻假面, 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 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 简练,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 相结合的艺术。联合国定其为“濒临 灭绝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准 备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 化遗产。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 的活化石”。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基础知识导学
一 戏曲的起源
梳理·识记·点拨
1.萌芽:古代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的“ 傩 ”,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 梨园 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 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3.形成: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 所—— 瓦舍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 南戏 ”,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受乾隆帝所宠爱。因
为臣下有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
广受欢迎。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的关系。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阅读材料二,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后长 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注意艺术要想有生命力必须有广大的群众支持与喜爱。 答案 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 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3
4
5
6
2.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南戏主要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 D.南戏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
1
2
3
4
5
6
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
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B )
知识拓展
答案
方法总结 1.结构图示
2.识记方法 戏曲发展的“四大步骤”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3

12345
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演□。敲锣击鼓,人各 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 ( ) A.傩戏 B.南戏 C.杂剧 D.昆曲 解析:由材料中“酬神”“巫唱”可判断出最可能是傩戏。 答案:A
12345
2.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 《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 A.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C.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D.把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 解析:《窦娥冤》体现的是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社会的腐朽。 答案:A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你知道这种化妆方法主要在哪个剧种中使用吗?这一剧 种形成于何时?
形成的原因;知 道京剧形成的 过程。 2.综合运用:探 究分析京剧的 艺术特色及成 就。总结影响戏 曲发展的主要 因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戏曲的起源
1.起源 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这些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被后人称为“傩”。 2.发展 (1)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2)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3)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了“南戏”。
名师精讲
京剧的形成 (1)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 达官贵人的天堂,而且各地的商人也纷纷在这里建立会馆、商号。四方的艺人 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 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2)“四大徽班”进京促使了徽剧与汉调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富有艺术 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徽 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道光年间,徽班开始对外演出,在接触其他剧种的时 候广泛吸收其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 第10课 梨园春秋(2)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总结 第10课 梨园春秋(2)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关 汉
?),号已斋叟,大都(今
卿 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
画 像
。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
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拜
月亭》《鲁斋郎》《单刀会
》《调风月》等,是他的代
表作。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
《பைடு நூலகம்感
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

各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

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
2019/10/19
22
谢谢欣赏!
2019/10/19
23
• 京剧的剧目众多,每部 戏运用的表演手段并非 面面俱到,有的载歌载 舞,有的侧重说唱,有 的则唱念做打并重
厚重传统文化的承载—京剧人物角色
• 京剧舞台上的各色人物根据 性别、年龄、地位、性格、 气质等划分为生、旦、净、 丑四大类,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四类表演行当,每个行当 的表演程式、装扮、服饰, 都有各自的规范。
民国以来,京剧流派纷呈,局面繁荣,逐步走向世界 。
4.艺术特征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打击乐器伴奏 ②依据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将 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歌舞并重,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 ④虚实结合,神形兼备
厚重传统文化的承载——京剧脸谱
厚重传统文化的承载——京剧服装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 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 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3.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1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1张)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nuó) 。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 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 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 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 平衡与和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 春秋》优质课件(31张

2020/9/21
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 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 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 艺人,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座集音乐、舞蹈 、戏曲的综合性“艺术 学院”。后来就与戏曲 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 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 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 在浙江的温州以 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 叫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思考:南戏形成的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市民阶层壮大;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 被诬为“药死公公”而 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 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 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1)概况: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时期 兴起于江南昆山
(2)特点:
文词华美、载歌载舞
(3)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与发展: 元杂剧和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 一位戏曲学家说:“杂剧在元代出现并且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件 岳麓版必修3

3.南戏 (1)形成原因: ①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舍 。 ③民间表演技艺兴盛,各种通俗文化发展。 (2)南戏的出现:两宋之际流行于浙江 温州 一带的 一种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兴起时间:元朝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融为一 炉,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 的 成熟 。 (3)剧作家: 关汉卿 ,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典题例析]
[例2] (2012·青岛质检)
有人曾对与右图反映的戏剧表
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
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
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
遮口。”这一著名戏剧
()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
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
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
[经济上]
(1)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 娱乐场所——瓦舍。
(2)宋元时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 的物质条件。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两 宋之际出现了“南戏”,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 出现了元杂剧。
(3)明清时期,城市经济进一步繁荣,作为雅俗共赏的艺 术形式,京剧得以产生并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大剧种。
为关键的是
()
A.徽州商帮的资助和传播 B.昆曲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C.各民族文化的借鉴影响 D.各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京剧的形成
是融合了民间多种戏曲文化潮流的精华,所以此题应
该选择D。
答案:DBiblioteka 2.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 为“徽班”。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 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 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其剧 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 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 “忠孝仁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 条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5张)(共3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5张)(共35张PPT)
中亚)
臣民分为四个等级。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 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 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 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一)、源头——傩戏 (二)、形成——宋代南戏 (三)、成熟——元杂剧 (四)、延展——昆曲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2、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拍子融入婉转优 雅的唱腔中。
3、影响: 全国性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 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大 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 锐,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 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 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 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 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 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 他的个性。被誉为“元曲的第一 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北方地区
4、特点: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 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角色配合。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 经过不断的征战,最终形 成——“蒙古帝国” 。
为什么会产生“傩”?
上古时代,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产 力低下,收成有限,希望通过举骨耜行“傩” 来辟邪消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中国戏剧史》 互动探究(1)依据史料,探究京剧艺术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7
提示:(1)清朝前期,在徽剧的基础上吸收了京、秦二腔。道光年间徽剧与汉调互 相融合形成。
(2)京剧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 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10
12345
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演□。敲锣击鼓,人各 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 ( ) A.傩戏 B.南戏最可能是傩戏。 答案:A
11
12345
2.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 《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 A.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C.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D.把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 解析:《窦娥冤》体现的是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社会的腐朽。 答案:A
第10课 梨园春秋
1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理解掌握:知
道南戏的产生
和发展;了解元
杂剧的特点和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 灵笑哈哈……”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说唱脸谱》的 歌词。歌词描绘的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化妆方法。
3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自主思考南戏与杂剧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南戏与杂剧属于两个不同的剧种,它们以南曲与北曲为根基,分头形成、 成熟,构成南北两个戏剧圈,但是继而又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融,共同刻画出宋元 戏曲史的发展轨迹。 2.昆曲 (1)形成与发展:明朝中叶兴起于江南昆山。明朝中后 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2)特点: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 (3)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你知道这种化妆方法主要在哪个剧种中使用吗?这一剧 种形成于何时?
形成的原因;知 道京剧形成的 过程。 2.综合运用:探 究分析京剧的 艺术特色及成 就。总结影响戏 曲发展的主要 因素。
2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戏曲的起源
1.起源 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这些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被后人称为“傩”。 2.发展 (1)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2)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3)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了“南戏”。
9
【例题】 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特别发行的金质纪念币“包拯”。金币在手,一股 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更显中国国粹的精髓所在。金币所展现的这一国粹艺术形 成的基本原因是 ( )
A.徽班进京强力推销 B.汉调进京推波助澜 C.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D.北京当地的艺术家富有创造力 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包拯”纪念金币所采用的是京剧脸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 京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故 选C项。 答案:C
4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国粹”京剧
1.社会背景 明清时期,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 也云集于此。为满足他们的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形成 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到京城献艺。徽班兼容并蓄,吸取湖北汉调 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 浸染,在北京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6
探究点 京剧的形成
史料导入
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 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 之高阁”。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 四大徽班遂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 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 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黄调融合,皮黄戏由此而得名。
8
名师精讲
京剧的形成 (1)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 达官贵人的天堂,而且各地的商人也纷纷在这里建立会馆、商号。四方的艺人 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 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2)“四大徽班”进京促使了徽剧与汉调的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富有艺术 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徽 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道光年间,徽班开始对外演出,在接触其他剧种的时 候广泛吸收其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12
12345
3.被称为百花园中的“兰花”,很多剧种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有“百戏之祖” 雅称的是( ) A.杂剧 B.昆曲 C.南戏 D.京剧 解析: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答案:B
13
12345
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之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京剧。 答案:D
深度点拨京剧是融合多种戏剧的精华而形成的剧种,是兼收并蓄的结果。
5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艺术特色 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 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器控制节奏、渲染 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 以雕塑的美感。 4.地位影响 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