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选择和保存

合集下载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或组织分析方法,它能够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然后再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免疫荧光染色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抗体的选择抗体的选择对于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来保证染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体的工艺制备和保存也会影响染色的质量,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生产商或来源,并严格按照抗体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存和使用。

二、样品的固定和预处理样品的固定和预处理对于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影响也较大。

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固定和预处理方法,以确保目标抗原的完整性和可溶性。

在固定和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抗原损失或降解,同时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荧光标记的二抗选择荧光标记的二抗用于检测抗体与目标蛋白的结合情况,因此对于染色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荧光标记的二抗时,需要考虑其荧光标记物的稳定性和亮度,以及与抗体结合的效率和特异性。

四、染色试剂的质量免疫荧光染色过程中所使用的染色试剂的质量也会对染色结果产生影响。

染色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染色溶液的稀释比例等都会对染色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染色试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五、免疫荧光染色条件的控制免疫荧光染色过程中,温度、时间、光照等条件的控制也会对染色结果产生影响。

需要根据样品类型和抗体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染色条件,并严格控制每一步操作的执行。

六、荧光显微镜的性能和参数对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荧光显微镜的性能和参数也会产生影响。

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会影响染色结果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因此需要保证荧光显微镜的性能和参数处于最佳状态。

免疫荧光染色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抗体的选择、样品的处理、染色试剂的质量、染色条件的控制以及荧光显微镜的性能和参数等。

关于博士德抗体和试剂的保存方法

关于博士德抗体和试剂的保存方法

试剂保存指南一、抗体的保存:抗体保存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抗体的活性和使用效果。

如果抗体保存得当,大部分抗体活性都可以维持数月甚至数年。

请按照说明书或者抗体标签上推荐的保存条件正确保存抗体!无论是保存还是运输,绝对避免反复冻融抗体!1、收到抗体后请务必在1000-3000转离心1-2分钟后再打开管盖进行分装和保存!(由于运输过程中反复颠簸,管内微量抗体容易聚集在管盖处,一旦直接打开容易流失抗体。

(请放心博士德抗体出厂时保证已装入足量)2、对于Boster大部分抗体(纯化一抗),比较合适的保存方式是分装后保存在-20℃冰箱。

◇因为博士德的抗体(纯化一抗)出厂时抗体内已经加过防冻剂或抗体保护剂,即使在-20℃环境下也不会冻结成冰,反之,如果冻存过程中发现抗体能冻结成冰时请停止继续使用并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复冻融对抗体活性的损害,同时也降低了多次从同一管中吸取抗体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分装的量以一次实验用完为好,但建议最少不要少于10μL每份。

分装体积越小,抗体浓度可能会受到蒸发以及管壁吸附的影响,同时分装次数越多移液吸头吸附的抗体也越多,可能会误认为抗体没有足量装入。

(最好用无菌的进口0.2ML离心管来分装抗体,国产的小管一般没有经过很好的硅化处理,容易吸附抗体蛋白,影响抗体活性。

)◇分装时请将无菌的微量移液器吸头先插入管底部反复吹打几次后再吸出抗体,以便抗体有效成分与抗体保护剂充分混匀。

◇复融后的分装抗体如果一次用不完,请将剩余母液保存在4℃冰箱,避免再冻起来!◇绝对避免将抗体保存在自动除霜冰箱的冷藏室中。

尽量将抗体保存在手动除霜冰箱里面,而不是在冰箱门上。

3、大部分抗体收到后4℃短暂保存1-2周对抗体活性是基本没有影响的。

如果抗体很快(1-2周内)就能使用完,推荐在4℃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对抗体活性的损害。

如果要长期保存则分装后-20℃保存。

4、即用型抗体请务必保存在4℃冰箱,一定不能冷冻保存。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一、简介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抗体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免疫沉淀等实验中。

为了确保抗体的稳定性和长期保存,合理的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二、抗体的保存条件1. 温度抗体的保存温度是决定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抗体应保存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可以有效地减缓抗体的降解速度。

对于一些特殊的抗体,如酶标抗体、荧光抗体等,应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温度。

2. 冷冻液在保存抗体时,应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冷冻液,如甘油、明胶、牛血清白蛋白等。

这些保护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抗体的降解和损伤,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3. 分装为了避免多次冻融对抗体的影响,应将抗体分装成小份,每份只使用一次。

分装时应注意避免空气接触,以防止氧化和污染。

4. 储存容器抗体的储存容器应选择无毒、无味、耐低温和耐腐蚀的材质,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此外,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以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影响抗体的稳定性。

5. 防光抗体对光敏感,容易受到光的照射而降解和失活。

因此,在保存抗体时,应将其存放在避光的环境中,如黑暗的冷冻箱或冷藏室。

三、抗体的保存期限抗体的保存期限取决于其质量和保存条件。

一般而言,抗体在-20℃下可以保存6个月至1年,而在更低的温度下,如-80℃,可以保存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抗体的保存期限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备工艺、纯度、稀释液、保存温度等。

四、抗体的解冻和使用1. 解冻在使用冷冻保存的抗体之前,应先将其缓慢解冻至室温。

为了避免抗体的损伤,解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的突变和震动。

2. 稀释抗体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

稀释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体的特性进行,一般常用的稀释液有PBS、BSA、TBST等。

3. 使用在实验中使用抗体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抗体与其他试剂或物质的接触,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和保存是制备高质量抗体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关于多克隆抗体纯化和保存的常见信息:
1. 纯化方法:多克隆抗体通常通过Protein A 或Protein G 的方法从动物血清中纯化抗体。

但是,对于某些使用场景,需要利用抗原亲和层析从总IgG 抗体中进一步纯化和分离抗原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纯度高、非特异性背景低的多克隆抗体。

2. 保存条件:多克隆抗体可以保存在50% 的丙三醇中,或保存在饱和硫酸铵中,或保存在-20℃。

对于某些特殊抗体,如酶偶联抗体、荧光抗体等,需要保存在4℃或避光保存。

3. 保存时间:多克隆抗体的保存时间取决于其类型和纯度。

一般来说,保存在50% 的丙三醇中的抗体可以保存数年,而保存在-20℃的抗体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4. 保存前的处理:在保存前,需要对多克隆抗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去除任何可能的蛋白质杂质,并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保存的抗体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之,多克隆抗体的纯化和保存是制备高质量抗体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多克隆抗体制备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纯化和保存方法,并严格遵守保存条件,以确保抗体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抗体选择指南,抗体保存指南,抗体使用说明书样本

抗体选择指南,抗体保存指南,抗体使用说明书样本

抗体选择指南抗体保存指南抗体说明书样本一抗体选择指南: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为缩小抗体的选择范围选中合适的抗体,需要考虑如下几种因素:1. 分析或应用的类型2. 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3. 样本的种属4. 抗体宿主的种类5. 抗体的标记和检测1分析试验的应用类型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分析类型,如:可以应用于WB IHC ICC ELASA分析等,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分析试验验证,如果抗体不适用某些分析试验,则会在抗体说明书上标注出来不适于某分析试验。

2 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至少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1)..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如果打算检测的是蛋白片断或一种特殊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长的某一区域,则必须选择用含此片段域的免疫原制备出的抗体。

如果打算用FACS流式检测活细胞的表面蛋白,则需要选择含该表面蛋白的胞外域来免疫制备的抗体。

(2)样本的提取或处理过程:某些抗体要求样本经过某些特殊处理,例如:许多抗体只识别还原和变性的、表位已暴露不受二级四级结构阻碍的蛋白样本,另一方面,某些抗体仅识别天然折叠状态的蛋白。

当选择免疫组化的抗体时,应注意某些抗体只识别未固定的冷冻的组织,而另一些抗体则适用于无需抗原修复解交联步聚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这些都会在抗体说明书上应用部分标示出来3 样本的物种应选择物种相同或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抗体可能与不同物种的同种靶蛋白有交叉反应,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如果样本的种类未列入抗体说明书上的交叉反应种属表中,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检测该物种的蛋白,而只是表示该物种尚未用此抗体检测验证过,应通过序列比对的方法来预测交叉反应,可应用Expasy 和 NCBI BLAST来进行不同物种蛋白同源性比对。

抗体试剂技术要求

抗体试剂技术要求

抗体试剂技术要求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抗体试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抗体试剂技术的要求包括多个方面,下面将从抗体选择、制备与储存、检测与验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抗体的选择是抗体试剂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稳定性等因素。

特异性是指抗体只能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与其他非特异性物质结合。

亲和力则是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亲和力越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越紧密。

稳定性是指抗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如耐高温、耐酸碱等。

因此,在选择抗体时,需要根据实验需求仔细评估这些因素。

抗体的制备与储存也是抗体试剂技术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般来说,抗体的制备包括抗原的制备和免疫动物的免疫过程。

抗原的制备需要注意保持其天然结构和活性,以确保抗体的特异性。

免疫动物的选择则需要考虑其免疫应答能力、抗原的相似性等因素。

制备好的抗体需要正确储存,一般建议在-20℃或更低温度下保存,避免重复冻融。

此外,抗体的储存液应该选择适当的缓冲液,并添加一些保护剂,如蛋白质稳定剂,以增加抗体的稳定性。

抗体试剂技术中的检测与验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使用抗体试剂进行实验前,需要对抗体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

验证抗体时,应使用已知表达目标抗原的样本进行实验,并与负对照样本进行比较。

如果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到实验要求,则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

除了上述内容,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需要注意。

例如,在实验中使用抗体试剂时,需要注意正确的稀释倍数和操作条件,避免出现误差。

此外,抗体试剂的交叉反应性也需要进行评估,以避免与其他相关物质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最后,抗体试剂的批次一致性也是重要的要求之一,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建议在同一批次中使用同一供应商提供的抗体试剂。

抗体试剂技术的要求包括抗体选择、制备与储存、检测与验证等多个方面。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_概述及解释说明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_概述及解释说明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抗体制备与使用是一项关键的实验工作。

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检测、定位和纯化特定分子或细胞结构。

因此,准确、可靠地制备和使用抗体对于科学研究的进展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详细而全面的方式介绍抗体制备与使用的实验指南。

首先,我们会概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抗体制备与使用的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解释抗体制备实验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并介绍相关方法和技术。

最后,我们会探讨抗体使用实验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供标定、优化以及特异性验证等方面的方法。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实验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抗体制备与使用技术。

通过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读者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抗体制备方法、抗体选择与设计原则、抗体应用范围与限制等知识。

同时,我们也将详细讲解实验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正确地使用抗体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希望对你的长文撰写有所帮助。

如需继续撰写其他部分,请再告诉我需要撰写哪个部分的内容。

2. 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概述:2.1 抗体制备方法介绍:抗体制备是指通过免疫动物或体外细胞培养等手段,获得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抗体。

常用的抗体制备方法包括小鼠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大规模生产抗体以及重组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等。

每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时需根据实验需要和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权衡。

2.2 抗体选择与设计原则:在抗体选择时,要考虑目标分子的免疫原性、表达情况和应用需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关注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以及交叉反应性等指标,确保选用的抗体能够准确且可靠地检测目标分子。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条件、成本和供应商信誉等方面的因素。

抗体的保存

抗体的保存

抗体的保存来源:Frdbio丨发布时间: 2019-07-18 17:26:24抗体纯化后,一般将其缓冲液置换成PBS,便于后期标记或其他用途使用,如果浓度太低,需要浓缩,抗体浓缩后浓度最好不要太高,太高容易引起沉淀。

1. 抗体的浓缩1.1 透析袋浓缩将纯化的抗体装入透析袋中,透析袋表面覆满PEG20,000进行浓缩(不要用蔗糖浓缩)。

1.1.2 超滤管浓缩将纯化的抗体转入15 ml的超滤管,3,500rpm离心12min左右(根据要浓缩的体积摸索离心时间)。

2. 抗体浓度测定取适量抗体检测OD280nm的吸光度,读数不要超过2。

如果读数超过2,再稀释,用吸光度读数除以1.35,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抗体的大致浓度(mg/ml)。

抗体的浓度(mg/ml)也可以用(OD280nm-0.35×OD495nm)/1.4这个公式计算。

3. 抗体的保存3.1 纯化完的抗体推荐于PBS或者TBS溶液保存,可添加0.1%叠氮化钠防腐剂,但是叠氮化钠可能对下游实验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产生抑制作用,作为免疫检测试剂开发的抗体一般使用有机化合物高分子防腐剂,避免对下游酶或者荧光染料的影响,如有需要可联系福因德生物。

3.2 分装成小管,避免污染或者反复冻融,溶解时需要缓慢解冻,不可直接放热水急速解冻。

3.3 存放抗体容器不要选择聚苯乙烯材料,可以选择玻璃或者对蛋白低吸附材料的管子。

3.4 如果抗体要进行后期标记,最好在PBS中保存,不加防腐剂,短期内使用可放4℃,长期存放-20℃保存。

3.5 如果抗体只做免疫学实验,不进行标记可以添加保护剂(1% BSA或海藻糖),还可以加30%~50%甘油,-20℃保存,此保存方法只适合下游直接使用(ELISA,IHC,WB),不适合对其进行标记开发,但其在-20℃不结冰,对抗体效价保存较好,并且使用时也不用反复冻融。

3.6 冻干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但是同样要加入很多辅料保护剂,如:海藻糖、BSA,加了保护剂后期开发较难;也可以直接不加辅料保护,直接冻干,但效价损失大。

抗体的选择和保存指南

抗体的选择和保存指南

抗体的选择和保存指南展开全文当我们要检测目的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时候,如何选择适合我们实验需要的抗体,并恰当保存使用,是每个科研人员需要细心考虑的。

抗体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技术参数不一,价格和质量更是相差甚大,如何购买到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抗体,并准确地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一、怎样选择适合你实验需要的抗体?1. 一抗选择要点(1)确定抗体的名字,注意中英文名字、它名、亚型等信息。

(2)确定你的实验类型,Elisa,WB,IHC,ICC,还是FACS。

一般抗体的说明书都会列出该抗体经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实验的类型,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实验验证,请根据说明书列出的已验证的类型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3)确定实验样本的种属,Human,Mouse,还是Rat。

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物种实验,请根据说明书列出已验证的种属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4)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和样本在提取和处理过程中是否会变性,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抗体的免疫亲和反应。

(5)单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市面上的抗体还是以多克隆抗体为主,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就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稍弱,但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避免)。

2. 二抗选择要点(1)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购买二抗来源,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羊、兔等均可)。

(2)标记物的选择。

有HRP、Biotin、荧光素等标记物。

一般SP三步法二抗选择Biotin标记的二抗,以与后面的SP结合反应,而免疫荧光染色就需要购买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如罗丹明、FITC、Cy3等常用荧光素。

二、抗体的稳定性1. 抗体的稳定性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抗体的制备与使用指南

抗体的制备与使用指南

抗体的制备与使用指南一、抗体的制备。

1. 免疫原的选择。

- 对于制备抗体,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免疫原。

如果是针对蛋白质抗原,要保证其纯度尽可能高。

例如,从细胞裂解物中纯化目标蛋白,可以采用亲和层析等方法。

对于小分子半抗原(如药物分子等),通常需要将其与大分子载体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偶联,以增强其免疫原性。

- 免疫原的剂量也很关键。

一般来说,初次免疫时,对于小鼠等小动物,蛋白质抗原的剂量可在10 - 100μg之间,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抗原的性质和动物的种类进行优化。

2. 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 动物选择。

- 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等。

小鼠因为繁殖快、成本低,是实验室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常用的动物。

兔子则常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其血清中抗体产量相对较高。

- 免疫程序。

- 对于小鼠,初次免疫可采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的方式。

以皮下注射为例,可在小鼠背部多点注射免疫原。

初次免疫后,间隔2 - 4周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剂量可以适当减少,一般为初次免疫剂量的1/2 - 1/3。

经过2 - 3次加强免疫后,可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效价。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细胞融合。

- 在小鼠免疫后,取其脾脏细胞(其中含有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SP2/0细胞系)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进行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特性,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无限增殖。

- 筛选阳性克隆。

- 利用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的骨髓瘤细胞和HAT (次黄嘌呤 - 氨基蝶呤 - 胸腺嘧啶核苷)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在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为缺乏HGPRT酶而死亡,未融合的脾细胞在体外不能长期存活,只有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能够生长。

然后通过ELISA等方法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阳性克隆。

- 克隆化培养。

- 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克隆化培养,常用的方法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平板法。

限稀释法是将细胞悬液进行连续稀释,使每个孔中理论上只含有一个细胞,然后培养这些细胞,形成单克隆的细胞集落,从而得到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细胞系。

多克隆抗体的标准制备流程

多克隆抗体的标准制备流程

多克隆抗体的标准制备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免疫原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表面抗原等。

2.免疫动物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免疫动物,常见的包括小鼠、兔子等。

3.免疫动物的免疫:将免疫原注射到免疫动物体内,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
抗体。

4.收集免疫动物的血清:在免疫动物免疫一段时间后,收集其血清,其中含有特
异性抗体。

5.抗体的纯化和鉴定:利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纯化,并通过
蛋白质印迹、ELISA等方法对抗体进行鉴定。

6.抗体的保存:将纯化的抗体进行分装,并加入适量的防腐剂,放入-20℃的冰
箱中进行保存。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免疫原的纯度和浓度要高,以保证产生的抗体特异性高、效价高。

2.免疫动物的种属差异会影响抗体的质量和效价,因此要选择与免疫原同种属的
动物作为免疫对象。

3.在免疫过程中要保证免疫原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在纯化和鉴定抗体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试剂,以保证抗体的质量和特异性。

5.在保存抗体时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避免抗体失活或变质。

总之,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确保抗体质量和安全性。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

抗体制备流程抗体制备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技术之一,也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以供参考。

1. 抗原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抗原。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膜蛋白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表达和纯化抗原蛋白。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注意保持抗原的天然构象和活性。

2. 免疫动物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免疫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

在选择免疫动物时,需要考虑到免疫动物的体积、生理特征、抗原的种类等因素。

3. 免疫程序。

将制备好的抗原充分混合并与免疫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的途径可以是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多次免疫,以提高抗体的效价。

4. 血清收集。

在完成免疫程序后,需要定期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清样本。

血清中含有免疫动物产生的抗体,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

5. 抗体纯化。

从采集到的血清样本中,可以通过蛋白A/G亲和层析柱或其他纯化手段来纯化抗体。

纯化后的抗体可以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

6. 抗体鉴定。

鉴定纯化后的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

7. 抗体保存。

最后,需要将鉴定合格的抗体进行分装并保存。

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抗体的冻融循环,以保证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总结。

抗体制备是一项复杂的实验技术,需要研究人员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以保证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抗体制备流程能对您有所帮助。

免疫学实验操作技巧

免疫学实验操作技巧

免疫学实验操作技巧免疫学实验是研究免疫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准确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巧对于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技巧,帮助您在实验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免疫学实验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熟悉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了解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

同时,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对实验台面、移液器等进行消毒处理。

准备好高质量的试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购买试剂时,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注意试剂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对于需要自行配制的试剂,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浓度和纯度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调试同样重要。

例如,移液器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移液的准确性;离心机的转速和时间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设置。

二、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血液受到污染。

对于血清样本,采集后要让血液自然凝固,然后通过离心分离血清。

离心的速度和时间要适当,一般为3000rpm,10-15 分钟。

组织样本的采集要迅速,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以防止蛋白质的降解。

在处理组织样本时,要将其充分匀浆或研磨,以释放出细胞内的成分。

细胞样本的处理需要特别小心。

在培养细胞时,要控制好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CO₂浓度等。

在收集细胞时,要使用适当的消化酶,避免对细胞造成损伤。

三、抗体的选择和使用抗体是免疫学实验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选择合适的抗体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样本的类型选择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

同时,要注意抗体的来源(如鼠抗、兔抗等)和亚型(如 IgG、IgM 等)。

在使用抗体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

稀释抗体的缓冲液要选择合适,一般常用的有 PBS、TBS 等。

稀释后的抗体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活性下降。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常常需要进行抗体的预吸附。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抗体是一种免疫蛋白,用于检测和治疗疾病。

为了确保抗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确的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抗体的保存方法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在保存抗体之前,必须确保抗体是在符合质量要求的条件下生产和购买的。

质量好的抗体可能会在保存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此外,购买抗体时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检查抗体的适用性和经过验证的数据。

在保存抗体时,必须将其存放在恰当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以防止蛋白结构的变性和失活。

温度是保存抗体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抗体应保存在冷冻温度下,通常是-20℃或更低的温度。

在这种温度下,抗体可以长时间保持其活性。

如果只是短期储存,抗体也可以暂时保存在4℃的冰箱中。

长时间保存抗体时,应将其分装成小的工作用量,并使用无菌技术将其存放在冷冻管中,以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入。

此外,应避免频繁地从冷冻库中取出抗体,因为反复冻结和解冻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

光的暴露是导致抗体失去活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抗体应保存在暗处,以减少紫外线和可见光对抗体的影响。

为此,应使用不透明的冷冻管或保鲜膜来覆盖抗体样品。

在保存抗体过程中,还应避免抗体与其他细胞因子或蛋白质的接触,因为这可能导致抗体的降解或聚集。

因此,在分装抗体时,应格外小心,并避免抗体与硅胶、蛋白质、乳化剂等物质的接触。

此外,在抗体保存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抗体的过期日期。

抗体的过期可能导致活性降低,增加误差,因此需要及时更新抗体。

最后,为了避免冷冻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应使用专业的冷冻设备和储存系统,如液氮罐或冷冻干燥机。

综上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至关重要,以确保其在保存期间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正确的保存方法包括存放在冷冻温度下,避免光的暴露,防止抗体与其他物质接触,及时更新过期抗体,并使用专业的冷冻设备和储存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抗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支持。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制备抗体制备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治疗以及科学研究。

以下是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1. 抗原的选择与制备抗原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抗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原。

抗原通常是一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抗原制备:如果抗原是蛋白质,可能需要通过重组DNA技术在细胞中表达并纯化。

如果抗原较小,可能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2. 动物免疫宿主选择:通常选用小鼠、大鼠、兔子或者羊等动物作为宿主。

免疫程序: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后,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动物体内,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通常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抗体。

3. 采集和检测采集血液:免疫数周后,从动物体内采集血液。

分离血清:血液离心后,取上层的血清,其中含有抗体。

检测抗体: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4. 抗体纯化沉淀法:如铵硫酸盐沉淀法。

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利用蛋白A或蛋白G 亲和抗体Fc区)等。

5. 抗体标记(如需)酶标记: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

荧光标记:如FITC或PE标记。

同位素标记:用于放射免疫检测。

6. 单克隆抗体制备(如果需要)融合:将已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恒温动物骨髓瘤细胞融合。

筛选:利用HAT培养基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克隆: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确保抗体的一致性。

培养和扩大: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者在特定的动物体内扩大。

抗体采集和纯化:从培养基或动物的腹水中采集含有单克隆抗体的液体,并进行纯化。

7. 质量控制抗体活性:检测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抗体纯度:通过SDSPAGE、HPLC等方法检测纯度。

抗体稳定性:进行长时间存储后,检测抗体的稳定性。

8.包装和保存包装:按照需求包装成不同规格。

保存: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例如20℃或者80℃,有时添加甘油或蛋白稳定剂。

如何选择合适的流式抗体

如何选择合适的流式抗体

如何选择合适的流式抗体随着流式细胞术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流式抗体及荧光标记产品的种类、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加上多色分析实验方案需求的增长,逐渐产生了抗体难选择、荧光难搭配等问题,给实验顺利开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流式抗体如何选择,也成为了流式技术是否能被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从众多的流式厂商中筛选出最适合您的抗体,优宁维交给您方法:第一:满足所需抗体的基本要求(抗原、识别种属、能用于流式实验)①目标蛋白特异性:确定目的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或者胞内标记,确定检测指标;②识别种属:严格按照样本种属来源进行选择,流式抗体基本无法进行种属交叉反应;③可用于流式实验,说明书中明确标注经FC 实验测试,最好有实验数据图和用量说明;在查询抗体时这三要素是抗体查询必需填写项,下面是正确示范案例图1(参考优宁维官网高级查询)流式微信公众号:流式专家或UNIV-FCMsolution图1第二:确定流式细胞仪的配置(激光器+探测器)图2任何发荧光的物质分子都具有这两个特征光谱:第一个是激发光谱(Excitation,Ex):–是指能特异性地激发某种荧光素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也称为吸收光谱。

–吸收波峰(最大吸收波长)。

第二个是Ex-Max 发射光谱(Emission):–是指某一波长激发光引起荧光素发射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荧光。

–发射波峰(最大发射波长):Em-Max 发射波峰--最大发射波长。

(如图2)那么荧光素跟我们的流式抗体选择有什么关系?在设计流式配色方案前,根据可能需要同时检测指标的多少,先确定需要在哪台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对该仪器的参数配置,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信息:①激发器:常见的流式细胞仪有 405,488nm 和 635nm 三个激光器,不同流式仪器激光器配置不同,但有些机器在购买时只装了一个激光器,需要注意的是,型号相同的机器也未必激光配置相同;激光器是跟荧光素的激发波长相关,所选择荧光素一定是流式仪器激光激发范围内的。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

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是研究免疫学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多克隆抗体纯化的常用方法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多克隆抗体纯化是将杂质与非特异性抗体从多克隆抗体中分离出来,获得高纯度的特异性抗体样品。

常用的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逆向相层析等。

凝胶过滤是最常见和简单的纯化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孔径和分子量的凝胶柱,可以将抗体分离出来,去除大部分的杂质。

凝胶过滤方法操作简单,但抗体的纯度有限。

亲和层析是一种常用的高效和高选择性纯化方法。

这个方法利用某些亲和剂,如蛋白A、蛋白G或亲和标记抗体等,与特定的抗体结合,从而实现抗体的分离纯化。

亲和层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纯度,但需要选择合适的亲和剂和条件。

离子交换层析是基于分子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亲和性差异而进行纯化。

抗体中的正电和负电残基与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基团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抗体的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方法适用于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纯化,但需要根据具体的抗体调整参数。

逆向相层析是利用抗体与水相和有机相的亲和性差异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抗体与有机相的相容性通常较低,所以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实现抗体的分离纯化。

逆向相层析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往往纯化效果较差,只适用于特定的抗体。

在多克隆抗体的保存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抗体的稀释保存时宜选择透明无菌的储存管,并密封避光保存。

其次,应避免反复冻融,一般将抗体分装成小份量,每份只冻融一次以避免失活。

再次,抗体的保存温度应考虑其稳定性,通常低温保存对抗体的稳定性更有利。

最后,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抗体与金属离子、酶等物质接触,以防止其降解。

综上所述,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逆向相层析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抗体样品。

在抗体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储存管和保存温度,并避免反复冻融以及与金属离子、酶等物质接触。

这些都是多克隆抗体纯化与保存中的常见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技术类型 1.直接法
形成抗原一抗体一酶复合物 2.间接法
形成Ag-Ab1-Ab2﹡E复合物 3.酶标抗体三步染色法 为间接法的改良法
形成Ag-Ab1-Ab2﹡E-Ab3﹡E复合物 (三)方法评价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理
该技术首先用酶免疫动物,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酶抗体(Ab3),将酶与Ab3结合形成复 合物,然后利用第二抗体(Ab2)作桥,Ab2既可与 Ab3的Fc段结合,又可与结合在组织抗原 上的第一抗体(Ab1)的Fc段结合,经酶催化底物的显色反应,达到对抗原的检测。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SPA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双桥PAP法 该法是PAP法的改良,通过两次连接桥抗体和PAP,形成Ag-Ab1-Ab2-PAP-Ab2-PAP复合物, 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合了比PAP法更多的酶分子,大大增强了方法的敏感性。
4.APAAP法 APAAP法就是以碱性磷酸酶代替HRP建立的碱性磷酸酶(AP)- 抗碱性磷酸酶(AAP)法,简 称APAAP法。技术要点与PAP法相似。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组化的检测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组化的检测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免疫组化检验技术基本知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组化全过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标本制作

标本制作是获得良好的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分析的保障,良好的细胞和组织学结构将有助于抗
原的准确显示和定位。
(一)标本的主要来源
主要有:
在一起,形成亲和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复合物),当其与检测反应体系中的

免疫组化(IHC)标准化

免疫组化(IHC)标准化

免疫组化(IHC)标准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徐开军免疫组化(IHC)是病理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

虽然免疫组化在各个实验室已经常规开展,但是由于各个实验室选择的抗体试剂厂家、抗原修复方法、检测系统等不同,免疫组化实验技术操作方法亦不相同,染色结果会出现各种差异。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操作步骤看似简单,但步骤较多且环环相扣,而且许多因素影响着免疫组化的结果,包括技术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程序、抗体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组织标本的固定、抗原的修复及修复液的PH值等众多因素。

所以,完成一张满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非那么简单。

20世纪末,非生物素型聚合物(Polymer)检测系统的出现,可以有效地防止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而且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已被免疫组化实验室广泛应用。

当前,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讨论是建立在由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并使用非生物素型聚合物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1、免疫组化染色前的处理:组织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与展片、烤片、脱蜡。

(1)组织的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凝固或沉淀组织、细胞内物质,以保持组织和细胞固有形态和结构。

对免疫组化而言更重要是保存组织、细胞内的抗原,防止抗原破坏和弥散。

需高度重视的是手术或穿刺离体组织必须马上放于标本袋固定,固定后应与病理申请单及时送交病理科。

病理医生有责任与手术送检科室进行必要的配合与沟通,避免手术后的病理标本随意丢放。

由于免疫组化的固定剂种类较多,性能各异,不同抗原其稳定性各不相同,因此,要了解不同固定剂的特征。

常采用甲醛、戊二醛、Bouin、B5等固定液。

由于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渗透力强、组织收缩小,能使大多数抗原物质保存较好,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阳性率,因此推荐作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应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的固定剂。

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配制方法:40%甲醛100ml磷酸二氢钠4g磷酸氢二钠 6.5g蒸馏水900ml固定液的量一般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小标本固定时间为4-6小时,大标本为18-24小时。

rd抗体选择方法

rd抗体选择方法

rd抗体选择方法
明确实验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具体需求,例如需要检测的抗原类型、抗体的应用场合(如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以及所需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

抗体特异性验证:查看抗体供应商的产品描述和数据表,确保抗体是针对所需抗原特异性制备的,并且经过了验证。

优先选择经过多种验证方法(如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证实的抗体。

抗体来源和类型:考虑抗体的来源(如鼠、兔、人等)和类型(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重组抗体等)。

不同类型的抗体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抗体。

抗体纯度和批次一致性:抗体的纯度和批次间的一致性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选择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纯度高的抗体,并尽可能选择同一批次的抗体进行实验。

抗体保存和使用条件:了解抗体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保存和使用抗体,避免抗体失活或降解。

参考同行评价和文献:查阅相关文献和同行评价,了解抗体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优先选择经过同行验证、表现良好的抗体。

成本效益分析:在考虑抗体质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

根据实验预算和需要,选择性价比高的抗体。

总之,选择适合的RD抗体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参考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正确的选择将为实验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体的选择和保存
当我们要检测目的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时候,如何选择适合我们实验需要的抗体,并恰当保存使用,是每个科研人员需要细心考虑的。

抗体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技术参数不一,价格和质量更是相差甚大,如何购买到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抗体,并准确地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一、怎样选择适合你实验需要的抗体
1. 一抗选择要点
(1)确定抗体的名字,注意中英文名字、它名、亚型等信息。

(2)确定你的实验类型,ELISA,WB,IHC,ICC,还是FACS。

一般抗体的说明书都会列出该抗体经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实验的类型,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实验验证,请根据说明书列出的已验证的类型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3)确定实验样本的种属,Human,Mouse,还是Rat。

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物种实验,请根据说明书列出已验证的种属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对于免疫组化而言,尽可能选择与样本不同种系物种的一抗,从而避免二抗与样本内源性免疫球蛋白产生交叉反应,例如:检测小鼠样本蛋白,则不应选择小鼠或大鼠源的一抗,最好选兔源的一抗,则二抗则可选择偶联了检测分子(酶、荧光素、生物素等)的抗兔IgG。

(4)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和样本在提取和处理过程中是否会变性,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抗体的免疫亲和反应。

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如果打算检测的是蛋白片断或一种特殊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长的某一区域,则必须选择用含此片段域的免疫原制备出的抗体。

如果打算用FACS 流式检测活细胞的表面蛋白,则需要选择含该表面蛋白的胞外域来免疫制备的抗体。

(5)单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市面上的抗体还是以多克隆抗体为主,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就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
性稍弱,但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避免)。

(6)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区别
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区别这首先要从抗体的产生来探讨。

把某一抗原免疫某种动物而得到单抗或多抗。

如果用经免疫过的动物的脾细胞获得杂交瘤细胞,则得到单克隆抗体,如果用动物的血清,则得到多克隆抗体。

但从理论上说,这些抗体都应针对抗原来自的动物,例如如果用人蛋白抗原免疫小鼠,则这些抗体为鼠抗人。

由于一个大蛋白分子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因此,免疫动物后,这些不同的决定簇分别诱导动物产生不同的抗体,每种抗体的特异性不同。

单抗是有单个细胞起源的细胞克隆分泌的,所以只针对蛋白抗原的单一抗原决定簇,而多抗是有多个不同克隆的B细胞产生的,是多种细胞的混合物,但其中的每一种抗体也只是针对一种决定簇。

多抗混合物中的每一抗体与蛋白抗原结合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用多抗做实验与用单抗可有其优势,那就是能确保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显示抗原信息。

但也有其缺点,那就是交叉反应,往往造成假阳性。

2. 二抗选择要点
(1)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购买二抗来源,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羊、兔等均可)。

(2)标记物的选择。

有HRP、Biotin、荧光素等标记物。

一般SP三步法二抗选择Biotin标记的二抗,以与后面的SP结合反应,而免疫荧光染色就需要购买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如罗丹明、FITC、Cy3等常用荧光素。

二、抗体的稳定性
1. 抗体的稳定性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稳定性是自然进化筛选的结果。

在众多物种中,抗体分子形成了保守而稳定的结构。

2. 抗体分子的高Tm值。

在室温下,甚至短时间温度达到50-60℃,抗体分子都能维持正确折叠,保持应有的活性。

3. 抗体的纯度。

采用先进的抗体纯化技术,确保抗体产品的高纯度,保障其抗体产品的稳定性。

4. 抗体的浓度。

高浓度的抗体产品可减少容器表面吸附造成的物质损失,高浓度的抗体稳定性更好,抗体产品中93%的浓度大于0.5mg/ml。

三、怎样确定抗体购买渠道和品牌
国外著名抗体品牌的质量一般没问题,但价格较贵,而且很多抗体品牌本身不生产抗体,所以能找到OEM抗体生产商生产的原装进口抗体,如美国的ProSci 公司,大部分常用抗体都可以在ProSci网站上查找到,同样一支抗体能少花费1000元,对于一个普通实验室来说,那将节约非常多的科研经费,而且ProSci 会提供信号通路的小包装抗体作为一个试剂盒,这样极大方便了用户,特别是经费不是很充足的用户。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普及,我们自己就可以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网站来检索,国外最大的生物试剂查询网站:biocompare,国内最大的生物试剂查询网站:丁香通,来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产品资料。

四、怎样保存已获得的抗体
抗体无论是保存还是运输都应尽可能地避免反复冻融,收到抗体后请根据实验的需要,对抗体进行分装,避免同一管抗体反复冻融(反复冻融会导致抗体空间结构变性,导致多聚体形成,从而降低抗体的结合能力)。

抗体保存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抗体的活性和使用效果,如果抗体保存得当,抗体活性大部分都可以维持数年。

请谨记,无论何时请按照说明书推荐的保存条件正确处理和保存抗体。

1. 收到抗体后,请务必在4℃,12000rpm,离心3分钟,(无论是液体还是冻干粉状态),再打开管盖进行分装和保存(如果抗体体积小于50ul,请延长离心时间至5分钟,以保证全部抗体均离心下来)。

抗体一般使用特制的储存管,只有在12000rpm离心3分钟,才能将附着在管壁或盖内的抗体全部离心下来(即使是在10000rpm离心也会离心不完全,导致出现抗体的量不足的现象)。

2. 对于ProSci大部分抗体,比较合适的保存方式是,分装后保存在-20℃或者-80℃。

(1)对绝大多数抗体来说,保存在-20℃就完全足够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保存在-80℃会更好。

(2)分装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反复冻融对抗体活性的损害,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多次从同一管中吸取抗体造成的污染可能性。

(3)分装的量以一次实验用完为好,最少不能少于10ul每份。

因为分装体积越小,抗体的浓度越可能会受到蒸发以及管壁吸附的影响。

(4)复融后的分装抗体如果一次用不完,将剩余母液保存在4℃,避免再冻起来。

(5)抗体工作液应该当天配制当天用完,4℃保存尽量不要超过1天。

(6)绝对避免将抗体保存在自动除霜冰箱中,将抗体保存在冰箱里层,避免温度变化造成反复冻融。

3. 大部分抗体收到后4℃短暂保存1~2周对抗体活性没有影响。

4. 大部分抗体的运输条件:一般的运输过程需要1~2周的时间,所以是在低温4℃的条件下来完成的。

4℃运输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反复冻融对抗体活性的损害(如果使用干冰运输,那么收到时抗体是冻起来的,为了分装就需要解冻,这就多了一次冻融的过程),所以运输过程中绝对避免干冰运输。

五、关于叠氮化钠(sodium azide)的使用:
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叠氮化钠经常被加入到抗体中(终浓度0.02% (w/v))。

ProSci的绝大部分抗体已经含有了0.02%-0.05%的叠氮化钠,在说明书的储存缓冲液中有标明。

注:叠氮化钠的去除方式
可以通过凝胶电泳或过滤的方式去除,IgG的分子量是150kDa(IgM约600kDa);叠氮化钠的分子量只有65Da,使用截留分子量为14kDa的滤膜即可将叠氮化钠从抗体中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