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解析: 1 000 m 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
答案:C
问题探究二 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分布有何规律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 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 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渤海沿岸 的长芦盐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 的布袋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场。江苏省盐 城市,因自古以来出产海盐而闻名,故取名“盐城”。
解析: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
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结构性评价——海水的礼物“盐” 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有晒盐的悠久历史。至今, 我国形成三大著名盐场——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1)长芦盐场: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 量的四分之一, 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 黄骅,北到山海关南。(2)布袋盐场:台湾省最大的盐场, 在台 湾岛西南沿海。(3)莺歌海盐场: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位于乐 东西南海滨。据此探讨形成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影响因素
温度、盐度、 深度(压力)
3.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 (1)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2)在冰点温度(3.5 %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1.91 ℃)以 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3)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 度大。 (4)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 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海水盐度最高, 海水密度也最大。 (5)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 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考地理学问点海水的性质和运动高考地理学问点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考地理学问点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热容量很大。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袤区域。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起先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海水热量的收入、支出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海水温度的空间改变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水温度的垂直改变表层海水温度改变较大,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温度改变不大。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整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大洋平均盐度:3.5%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寒流、暖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旁边)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地理》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笔记

《地理》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笔记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94
海水盐度总结
影响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 2.入海径流 3.洋流 4.海区的封闭度 5.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等方面
海水 盐度
分布规律
(水平)P96
赤道: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副热带海区: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盐度较高。 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 较低。
小潮: 新月与满月,月球与地球的 引力,不同方向相互消弱。
大潮: 新月与满月,月球与地球 的引力,相同方向相互叠 加。
案例分析 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 1.此时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 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 力最大。
➢ 2.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喇叭 状,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 积,水位暴涨。
海水密度--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中纬>低纬)。一定深度 内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 2.深度进一步增加,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但到一定深度,海水密度 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3.高纬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02 潮 汐
•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洋流
洋流(海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 水运动。
➢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类) ➢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40°N
暖流
寒流
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 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 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 据统计数量显著,以往100年间,由于表层水温 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据研 究表明,在低纬度海区,表层水温每增加0.5℃, 飓风的活动性就会提高40%左右。)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共68张PPT)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标定位1.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3)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海水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课标定位2.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2)海水运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素养阐释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知道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2.通过人类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分析渔业、航运等海洋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特点的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3.结合视频等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知道海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运动特点,并通过分析其运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4.通过人们掌握的海水运动规律,明确海水运动与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一、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2.意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3.分布规律(1)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水温,低纬度海域比高纬度海域高。

②垂直方向: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趋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降温变缓。

(2)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海水温度反映的是海水的冷热状况。

它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

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的海区,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地球上的水课件(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地球上的水课件(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2.红海和波罗的海的盐度高低及原因
因素
红海(盐度最高)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
纬度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发旺盛
蒸发弱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 高温少雨,降水量远远小 终年温和多雨,降水量
于蒸发量
远大于蒸发量
因素
红海(盐度最高)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
河流注入
(2)垂直分布规律: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①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_均__匀______分布。 ②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___降__低____。 ③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___缓__慢____,温度偏 ___低______。
4.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会使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 差变___小____。 (2)由于海水表层水温的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表层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可利用海水温差能__发__电_____。
海水的盐度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大洋表层降水、蒸发、盐度的分布示意图。
(1)分析盐度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 (2)描述大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分析材料中甲处盐度低和乙处盐度高的原因。 (4)探讨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提示:(1)盐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越多,盐度越低),与蒸发 呈正相关(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2)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甲处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乙处 位于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度高。 (4)降水量、蒸发量、海水温度、洋流性质、河流注入、海区封 闭程度等。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主题8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上海新教材高一地理 主题8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C.上升流 D.河流携带有机质进人海洋
6.下列属于暖流造成的影响是
C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主题8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 海水的温度 ▪ 海水的盐度 ▪ 海水的密度
❖ 海水运动及其影响
▪ 波浪 ▪ 潮汐 ▪ 洋流
一、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温度
决定因素:太阳辐射(收)—蒸发消耗热量(支) 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于纬线平行; 时间分布,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 垂直方向,上层递减快,下层递减慢
学以 致用

1.下列有关世界海水盐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盐度最高的海域为死海,盐度约为30‰
B.盐度最低的海域为波罗的海,盐度为10‰
C.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0‰
D.低纬度盐度最低的海区在赤道上,盐度不超过10‰
2.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区的原因是
B
①轮廓封闭,海水流动性差
②位于副热带,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波罗的海成为最低的原因:海域封闭,三面被陆地 包围,仅在西南方向与大西洋相连;波罗的海地处 中高纬地区,气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终年受 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波罗的 海四周有多条河流汇入,每年有大量淡水通过径流 进入波罗的海。
一、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盐度
因素 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
③陆地汇入淡水多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 ④蒸发量大且陆地汇入淡水很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D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高中地理教案课题: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

掌握海水的密度、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海水的运动和海洋循环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材料:幻灯片或投影仪海水性质和运动示意图或照片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海洋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并讨论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介绍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包括盐度、温度、密度和溶解氧等。

分享海洋环境中的咸度变化、温度分布和密度梯度等。

解释(15分钟):解释海水的性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盐度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适应性等。

解释海洋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热量传输、物质循环和气候调节等。

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海洋现象(如洋流、海洋环流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该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海洋科学和环境问题的观察能力。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进行海洋观测实验,测量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等参数。

进行海洋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海域的水文特征和海水运动模式。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3.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

3.2海水的性质与运动
这与孟加拉湾的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 孟加拉湾为三角形海湾,潮差大; 夏季多飓风并盛行西南季风,加剧了潮势; 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抗潮能力差; 人口密集.......
读下图,完成1~2题。
1.在上面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本格拉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1.该图所示的半球与季节分别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图中受西南季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图册第30页
1.气候: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 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举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 输往欧洲西北部,使55°—70°N之间的大西 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西欧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 成为不冻港、巴伦支海成为俄罗斯海军基地。
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墨西哥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
③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南美太平洋 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纬度偏低,均受到流经 当地的寒流影响。
A北赤道暖流、
J墨西哥湾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 B南赤道暖流、
大西洋 K北大西洋暖流、M加那利寒流、 C西风漂流
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印度洋洋流与季风 由于海陆轮廓的影响,孟加拉湾东西两侧洋流方向出现相反的 特殊状况。

3.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

3.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
(2)分析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 m以上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很快,1 000 m以下随 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幅度很小,处在低温状态 表层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越低
材料一 左下图为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材料二 右上图为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3)据材料二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丙>乙>甲 。 (4)从上述材料中得出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因素有:纬度高低、海水深度 ,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3、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预习检测
4、关于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盐度是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B.同一纬度的海域,盐度基本相同
除此外,你还能想到哪些影响因素? 季节、洋流性质等
◆活动探究2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大洋表层降水、蒸发、盐度的分布示意图。
(1) 分析盐度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
盐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越多,盐度越低),与蒸发呈正相关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大洋表层降水、蒸发、盐度的分布示意图。
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增加 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深度
深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二、海水的密度
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
表层海水的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

表层洋流的分布示意图
东格陵兰寒 流 阿拉斯加暖流
湾墨 暖西 流哥
加 那 利 寒 流 本 格 拉 寒 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西



如图是“某大洋局部的洋流环流示意图”, AC 2.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双选) A.北半球中高纬环流 B.北半球中低纬环流 C.南半球中低纬环流 D.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舟山渔场的成因: (1)台湾暖流与沿岸寒流交汇 (2)长江与钱塘江入海口处 (3)位于大陆架浅海 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 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 沿岸流(寒流)。
舟山渔场的两个渔汛: 墨鱼汛—— 夏季 带鱼汛—— 冬季
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08·天津文综)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 图”, (1)甲区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 要因素是 ( C)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2011上海卷文综地理 )(十五)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 答问题。(本题10分)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 的旅游区。
A 地
气候类型
B 地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 影响
C B A
温带大陆性 气候 40°N
(3).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 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 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有些沿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离岸风), 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 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 形成涌升流; 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的海区海 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②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的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密度这三者的概念、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教学逻辑是由海水密度导入引出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海水的盐度、海水的温度以及这三者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本课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前一课水循环中的重要参与者海水的性质,又是对学习后一课海水运动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经过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对温度、盐度、密度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对海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有一定了解,对本课的学习有重要的帮助。

但作为高一学生受年龄、生活环境和社会阅历的局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本课的学习,尤其是海水性质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上的理解存在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创设情境、活动探究等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素养目标:(1)运用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探究分析海水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提升综合思维。

(2)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提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概念(2)不同海水性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的影响2、教学难点: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五、说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内容。

三、通过创设“372潜艇遇到海底断崖”情景导入新课,分析海底断崖出现与海水密度的关系,进一步讲解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和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规律,以及引起海水密度变化的原因。

《第3单元主题8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3单元主题8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通过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作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1. 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

2. 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海水的性质,包括温度、盐度及其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同时理解海水密度及其在海水运动中的作用。

2. 地图绘制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相关地图和图例,学生需绘制一份简洁的“海流图”,并标出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重要特征线。

3. 实践活动报告组织一次观察活动,通过网上或实地观测海水的温度变化和海洋表面波动的特点,记录观测结果并撰写报告。

报告需包含:观测地点、观测时间、观察方法、记录内容以及所得结论的分析。

4. 互动式问题讨论准备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学生需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地图绘制要求- 海流图应清晰显示主要海流的流向和强度。

- 温度和盐度等特征线应准确标注在地图上。

- 图例应清晰易懂,便于理解。

2. 实践活动报告要求- 报告内容需真实反映观察结果。

- 描述要详细,包括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背景信息。

- 分析结果需逻辑清晰,支持以客观数据或证据。

3. 互动式问题讨论要求- 学生需独立完成题目并积极与同学进行讨论。

- 讨论时需尊重他人观点,并就不同观点进行合理阐述。

- 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四、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难度及与标准答案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及观察记录的详细性、互动式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和正确性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并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同时,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对本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知识点覆盖情况进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四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加深学生对海洋基本特征的理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海水的性质”展开。

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阅读教材,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性质,理解这些性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学校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当地水体的温度、颜色、透明度等指标,并分析其与海水的性质可能存在的联系。

3. 探究性实验:学生需在家中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利用食盐和蒸馏水模拟海水的盐度变化,观察不同盐度下水的密度变化,理解其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4. 思维导图制作:学生需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展示海水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帮助其系统掌握知识点。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完整性。

2. 实地观察记录要详细,真实反映当地水体的性质,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3. 实验过程需按照步骤进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应结合理论知识进行。

4. 思维导图应层次清晰,内容全面,反映出海水的各种性质及其关系。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度:评价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内容。

2. 正确性:评价学生对海水性质的认知是否准确,分析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3.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其创新精神。

4. 表达与整理: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是否条理清晰,记录的笔记是否条理分明、表达清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 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和环节,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海水的性质及其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教学案例
陇东学院附中张镒
【考纲要求】1.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归纳规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学案引导和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通过习题训练,高考体验,知识检验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海洋温度,盐度及表层洋流分布规律,通过海洋的物理性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通过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以地轴为中心)。

3.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

4.对各洋流只需要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5.能运用表层洋流分布图,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气候、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的顺序是: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

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
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提供材料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

(三)学生基础分析
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

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
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3.5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生对一些战争(二战、海湾战争)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在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对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对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影响、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没有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运用图表归纳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②.能运用图表归纳海水表层盐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③.会读洋流的分布图,能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举例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海水盐度和温度、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②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辨认温度和盐度曲线,根据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总结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③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并引导学生走近高考,挑战高考;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和意识。

【重难点突破】
1.教师给出具体的学法指导、学案导学、高考连接指导通过对地图有针对性地分析归纳出温度、盐度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对图表分析,习题解析加强学生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对洋流分布规律探究,联系全球风带图相对应的关系,得出形成洋流的主要驱动力。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空跨度比较大,通过展示西欧和俄罗斯东部沿海的气候图、世界大渔场分布图探险新大陆航线图等来直观地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四个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演绎归纳法、问题导引等。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

设置情境:(导入)
二战期间,德军潜水艇利用密度流顺利通过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给英军地中海舰队以沉重打击。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进入地中海,因为发动机产生巨大的噪声而时常被上空盘旋的盟军飞机发现,屡遭深水炸弹的攻击。

后来,他们发现关闭发动机也能进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且悄无声息。

盟军很久以后才发现其秘密。

引出海水的一些特性和人们对海水运动的认识和利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复习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指引学生把握本专题在高考中的权重,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主次分明。

2.展示学案导学:帮助同学有条不紊的读课文,梳理知识,构建框架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1)读我国近海冬夏温度的分布,引导学生回忆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得出海水温度纬向分布的规律
讨论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纬向、季节、地形、气象、洋流)。

(2)并引导学生读图3.4,了解170°W附近水温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思考:为何海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同海水盐度作一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读图3.5,了解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并讨论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思考:①盐度最高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②为什么赤道地区盐度较低?
③为什么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通过设问展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图,结合课本总结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展示大气环流图和盐度的分布图并讨论大气环流与海水盐度的关系,选用高考题和强化训练来巩固盐度高低的原因,辨认盐度和温度的分布关系,会做出盐度高低的判别。

过度情境: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大量的原油泄漏和燃烧,导致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对海水污染,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危及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

引出矛盾:出事地点在印度洋,怎么对我国和日本的渔业产生影响?引出洋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概念。

4.展示俄罗斯图:俄罗斯东西部港口状况(摩尔曼斯
克):69°N──-43°N;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差异。

设疑:同在北半球,按照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分布情况分析,为什么纬度越高,港口越不易结冰?(注: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内,是北冰洋的不冻港。


同时附带洋流图(西欧沿岸是暖流、俄罗斯东部沿岸是寒流)。

提问:洋流对同纬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是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呢?通过课件展示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气候和沿岸洋流分布,得出结论:洋流分布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问题探究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问题探究
2:西风漂流、南极环流的分布特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指导:(1)参照《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熟悉洋流的名称、流向
并且分组对比分析掌握一定的规律并找记忆技巧。

对比分析洋流在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
(2)学生分组合作寻找驱动力──盛行风的吹拂下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及洋流的性质。

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出影响洋流分布的其他因素──陆地形状的限制。

(3)课件展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分布,分析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的成因是什么?(课件展示秘鲁渔场的分布、东南信风、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的分布。

)探讨秘鲁渔场的成因和上述2个渔场的成因相同吗?为什么?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和渔场的分布影响很大:寒暖流交汇的海
域、冷海水上涌的海域特别容易吸引鱼类并形成渔场。


拓展延伸:阅读“厄尔尼诺现象”,运用本堂课归纳的洋流分布规律和探究学习方法来完成一道环流图。

5.习题巩固,课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