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案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案

为了顺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什么是创新意识”、“为何开展创新意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在面对多种复杂、不确定、高速发展的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质疑、对问题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分析,靠自己的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在的奋斗欲和动力来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人类思想和方法。

创新意识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即一种主动、开放、探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拥有自主寻找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具备判断、分析、推理、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发现、借鉴和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

这种思维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反省和实践中取得成长和进步。

二、为何开展创新意识教育开展创新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

同时,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1. 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

以往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现在要求有更高程度的非学科特定技术及人文社科素养、创新能力、领导和协作能力等。

2. 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行业、新职业越来越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推动社会发展。

3. 市场竞争和就业选择压力面前。

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市场竞争和就业选择压力面前,只有拥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打造创新课程,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可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需在课程中加入案例分析、游戏模拟等互动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

如何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

如何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呢?一、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水平学生要从实际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相关技能水平,如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创新比赛、科技概念讲座等。

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水平,要求教师制定合适的科技创新教育计划,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发现自己的科技创新潜能。

二、搭建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学生能否发挥其创新潜能,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搭建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除了能够深度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可以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参加各类创新项目、参与技术创新见面会等。

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但这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增强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

科技创新平台要贴近学生的学科,加强跨校互联,促进实际成果的转化。

三、发掘和利用学科专家资源学科专家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资源。

他们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潜能。

教师要搭建强大的专家资源网络,发掘专家教师的科技创新经验、资源和成果。

同时,扶持和培养优秀的学科专家,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在教育行业中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四、保障学生的实践创新环境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实践环境中来实现。

为保障学生的实践创新环境的需要,教育机构要与企业、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各种力量合作,共同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环境。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新成果,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激发创新动力。

总之,科技创新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追求科技创新的实践体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日后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层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普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培养创新意识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培养创新意识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培养创新意识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培养创新意识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创新意识和人才培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信息时代,培养创新意识和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尤为关键。

首先,创新教育要从学生的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创业项目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被鼓励探索和质疑,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学校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创新应用。

再次,创新教育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获取和分析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创新中。

最后,创新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学校还应该注重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文化,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并推动其商业化。

总之,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有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变革和挑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重要性。

一、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入实际案例和现实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还可以开展创客活动、科技竞赛等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造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开展开放性的讨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艺术、音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创意设计课程,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创意实践。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在小组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借助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跨学科学习创新教育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环境中学习和合作。

跨学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综合素养。

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长远的角度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给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文将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阐述。

一、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概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教育应该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采用创新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创新和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多样化学习活动创新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创新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社会调研、文化创意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创新教育活动通过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实践累积创新的经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提升师资力量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用于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指导和启发。

在培训教师方面,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让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四、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托。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和场所、信息平台和资源、组织和人员保障等方面。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知识产权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平台。

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

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

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
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

2.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

3.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

4.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
做好充分准备。

5.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总的来说,创新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从小就培养和激发。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创新意识作为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构建一套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应包含启发学生思维的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课程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提供创新教具和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创新教具和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科学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创客空间,提供丰富的创新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新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项目。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

通过这样的比赛和项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项目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他们未来的社交能力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五、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

例如,可以组织创新科技展览、创新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创新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计划

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计划

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计划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培养计划。

一、加强创新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创新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第一步是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帮助他们培养开阔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制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开展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创建创新实验室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学校需要创建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平台,如科技创新、艺术设计和社会创新等。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创新竞赛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潜力。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相互学习和提高。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和评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四、开展创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创新课程。

创新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创新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五、开展创新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如创意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展览和创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六、推行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需要建立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和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面对知识和信息的激烈冲击,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以下几点看法:1.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它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

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能让学生去独立观察和思考,去发现知识,形成能力,是促进师生沟通及知识的再现过程。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2. 营造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坚持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坚持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坚持实践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坚持实践导向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导向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实践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3)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4)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注重实践成果转化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实践成果的转化,将实践经验、实践成果转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实践成果转化机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2)加强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3)鼓励教师将实践经验撰写成论文、专著,提升教育实践活动的学术价值。

二、坚持问题导向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教育教学调研,了解教育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2)组织专家、学者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3)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改进。

2. 强化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

具体措施包括:(1)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在地理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坚持艺术化和实用性的创新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创新教育要有自觉性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是教师有意识、自觉的行为。

教师只有长期有计划、自觉地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健康乐观、积极进取,既具有创造能力,又独具个性。

创新教育的自觉性,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

几年来,地理学科在学校基本处于被排斥、被忽视的地位。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有的教师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去埋怨、去等待,这样不仅适应不了环境,更谈不上有所变革、有所创新。

而有的教师却能抓住时机,挣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羁绊,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率先着眼于创新教育,坚持面对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教育的自觉性,源于教师对学科功能的认识。

地理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地理学科描述了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这些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判断,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提出创新观点积累素材。

其次,地理学科讲述了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粮食五大问题,这些着眼于未来的全球性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又可以激起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状、展望未来,进行创新活动的强烈责任感。

第三,地理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未来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种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方案。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比赛、开设创新思维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有实践的支撑。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创业者进行讲座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五、开设创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创业课程,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计划等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六、创业实践机会的提供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比如创业实习、创业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创业,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

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九、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持。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实习就业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十、建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其效果。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标准,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十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比如,建立创业创新基金,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创新项目的扶持。

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篇

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篇

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篇《篇一》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因此,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研究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他们在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2.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和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3.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奖励创新成果突出的学生。

5.定期评估和总结创新教育工作者作的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6.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学生需求调研,了解他们在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收集国内外创新教育的优秀案例和经验,为后续工作参考。

7.第二阶段(4-6个月):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并进行试运行。

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创新教育能力。

8.第三阶段(7-9个月):全面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9.第四阶段(10-12个月):对创新教育工作者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10.通过创新教育,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1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3.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为我国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1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研讨会,分享经验和教学成果。

15.鼓励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16.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17.定期对创新教育工作者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8.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19.创设宽松、自由、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20.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

2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

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

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营造创新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是积极思维,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不把成绩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

用平等,亲切,商量的口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自由发问,比如“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让学生敞开心扉,和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发现。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励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

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鲜 , 及 时 予 以纠 正 。 应
个人的创新意识可 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 , 但是一个人的创新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 曰积月累、 循序渐 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合理的基础知识

课 堂 教 学是 对 学 生 进 行 教 育 的 主 要 渠 道 。 直 接 关 系 到 学 生 能 力 的 培 体系。只有脚踏 实地学好知识 , 真才实学, 积极 参与社会实践 , 论联系实 理
要充分 利用陌生的文本 资源 , 这也是培 养学生思维 能力 , 向传 统的教学 方 环境 就 是 教 学 的 民 主 与 开放 。 式挑战的坦途。事实上, 陌生知识对教育者都具有挑战性。 创 新 人 才 是 具 有创 新精 神 、 新 意 识 、 新 思 维 、 新 能 力 并 且 能 够 取 创 创 创
◆ ◆ ◆
积 极 开 展 创 新 教 育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刘荣 杰
( 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 )
【 摘要】 堂教学要创设情景教 学, 课 同时丰富课堂教 学环节 , 方式 灵活 多样 , 充分体 现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 师要善 于引导激发学生的 学 教
习 兴趣 , 为培 养 创新 型 人 才 而努 力 。 【 关键 词 】创 新 教 育 创 新 人 才 空 间思 维
创新 教 育不 是 一 般 教 育方 法 的 改 革 或 教 学 内 容 的 增 减 , 是 教 育观 念 而
传统的教育中 , 学生往往是进行模仿性学 习, 服从性教育 , 重教有余重
的重新厘定 。创新教育是一 种耨的教育 理念 , 是对 素质教育 的深化 , 旨在 学不 足 , 生 围 绕 教 师 转 , 重 地 影 响 了 学 生 的思 维 活 动 , 抑 了学 生 的创 学 严 压 培养创新型人才。所 以, 高校来讲应 改变传统 的教育观 念。比如 , 立 新精神。贝弗里奇在《 对 树 科学研究的艺术》 一书中曾讲到一则趣事 : 一位 医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认可为一项重要的素质,它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从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教育环境的打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其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让学生能够广泛获取知识和信息。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创新项目和比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创新思维。

其次,可以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课程设置创新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首先,可以引入科学实验、创意设计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可以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导学生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确创新的过程和要素。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环境的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要求

二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要求

二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要求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是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学校应注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通过研讨课题、开展创意竞赛、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即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实训、创业实践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科交叉学习。

创新往往来自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学习。

学校应设立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和协同,建立机制来促进学科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应推动教育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创新的能力。

五、评价体系要与创新能力匹配。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偏重记忆和思维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项目评价、实践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功的重要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使命。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对创新教育有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新需要源于学生内心的激情和好奇心。

因此,我认为在创新教育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设计比赛和研究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新教育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其中尊重和支持学生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表达和实施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因为创新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合作。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创新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力。

四、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和反思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反思的过程。

在创新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成功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反思过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改进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是幼儿园最关键的问题。

陈鹤琴先生就大力倡导:敢于实践和独立思考,勤于科学的观察和探求真理,善于想象和创新,勇于克服困难,信奉“决不灰心、永不自满、力登高峰”的思想。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幼儿园时期更为重要。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历程”,可见, 幼儿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在幼儿园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决定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激发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要敢想敢做。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几乎也是再三强调、再三论证,他要求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创新。

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如何培养的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才呢?所以,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教师必须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幼儿都有创新潜能;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 注重
个性因材施教;坚信幼儿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坚信幼儿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2)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多看书、看报、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要善于把幼儿学习的呆板单一的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能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趣活动。

在设计幼儿活动时,精心思考、大胆设想、大胆构思,以幼儿为主体,以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为原则;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尽量减少对幼儿同一的约束和要求, 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允许幼儿提出意见, 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要牢牢记住自己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做到积极观察、积极引导,积极启发,及时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允许个性发展,让幼儿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活动结束后,不管它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将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师和幼儿也都能从中获得一些东西,但不要忘记去反思,去总结经验,这样才会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不要受挫而倒。

2、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首要教学原则应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他认为教学中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考和想象的机会。

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因此教师应尽可能
地提供各种机会,把孩子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放开孩子的头脑和手,使他们具有平等的参与意识。

教师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自己做做看”等一类的话;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出活泼自主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

决不疾言厉色呵斥压服,强制幼儿唯命是从,抑制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

(2)、及时参与到幼儿的创作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我们应该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去,细心观察,悉心引导,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并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正确引导”的重要性。

他说教师应尽一切办法适当指导,给幼儿足够的机会,足够的时空,建构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教育模式,使教育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3)、用正确的评价和肯定
为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初步萌发的创新意识,我们教师不要轻率地运用打击性、抹杀性的评语,尽量采用正面鼓励性的、肯定式的评语,并在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不断地找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微小的,也要及时的给予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样,他们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的展版,也是影响幼儿创新意识以及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几个环境:
1、创设开放的心理环境
首先,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2、创设开放的物质环境
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

我们得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

在幼儿园里,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追求型的逼真,常常把“饺子”、“汉堡”、“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的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不要有过多的限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
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把红、黄、蓝、白等颜料兑到水里,制成“乐百氏”、“雪碧”、可乐“等各种饮料,让他们把纸撕成一条条的“面条”……我们会发现,孩子是多么赋予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3、创设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勇于打破常规,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每位幼儿,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幼儿创新的潜意识得以发挥,渐渐得到培养。

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上“吃吃说说”“听听说说”“玩玩说说”“画画说说”“演演说说”的课,让幼儿在吃水果、画图画、听故事、玩游戏中学习说话,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

4、利用好自然、社会这一与我们教育不可分割的环境
一切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一切又将回归于自然与社会。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活教材,选用一些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与幼儿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又容易激发他们各种感官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身边的事物,知道这些事物随时都有可能在变化。

正确地引导幼儿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并尝试着用自己的举措去改变身边的事和物,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实践,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一定的引导,说不
定会有奇迹出现呢?
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

分科教学,集体授课的比例很大。

课堂一直被教师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

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

跨学科综合,即:围绕主题,学科共通点,解决问题,较具整合性,过程为本。

将集体教学改为个别、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充分体现师幼互动的价值,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注重对幼儿多能力的培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要克服死啃书本、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发展具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选择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让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形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生动的活动内容,采取灵活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方法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设计以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活动方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力争培育出有创新意识新个性的幼儿。

四、家园同步,形成创新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
庭教育是孩子创新意识萌芽的天壤。

所以,幼儿园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创新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步伐,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

树从根下起,及早地对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作为新时期的幼教工作者,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不断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传播知识,树立并扶持幼儿的创新思想和方法,要注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到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