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它力图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和
对抗冲突的定式,探索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径在中美建交36年的历史中,中美关系曾有过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不同定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亚太地区是中美国家利益高度汇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中美战略互信,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共赢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相继同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埃及、韩国等国以及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
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
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条件与主要问题_徐坚
国市场 。 中美在市场方面 的相互依 存是过去新 老大 国的利益 关系结构 所不具
备的 。 ,
第三 , 世界经济再 平衡有利 于促进 中美 之间的 良性竞 争 , 其对 中美双方
和 世界 经济的积极 意义 日益 显现 。 金融 机 后 , 世界 经济 再平衡过 程 出现 了
一 些重要趋 势 一 是 中国等 曾以 出 口为导 向的经济体加 力启动 内需 , 对外 贸 易相对 更趋 平衡 二是美 国等 “产业空 心化 , 国家 出现 “再工 业化 ” 趋势 ,
反倒可能为 中美在亚太 经合组织
等更大地 区合作框架 下加 强合作 、
增进相 互包容提供 动力 。 至于 一些美 国政 客对 中国经济发表 的过激 言论 , 折
射的不过是 美国竞选政治需要 和美国外交的某 些急功近利 , 其影 响转 瞬即逝 , 对 中美关 系妨碍有 限 。 另一 方面 , 从影 响 中美 经济 互动的基 础因素看 , 相 互依存 与深化合作 是 中美关 系的主流趋势 。 主要 反映 在以下三点
。这意味着 , 至少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 中美 经济将长 期保持互补性 。
」 美 国彼得森 国际经济研究所 、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等机构对 人 民币汇 率的评估 , 美国 人也承认这种观 点 。 【 年 “ 周济 我们 的科技 一直 在追 赶 — 月 日。 访 中国 工程 院院 长周 济 ” , 《人 民 日报 》 ,
英 德走 向冲突和战 争有着重要 的经济政治 背景 。 从 经济 上看 , 十九 世纪
末 以后 , 德 国对英 国实现 了 “ 双赶超 ” , 不仅在 经济总量 上超越英 国 , 人均
也 与英 国相差无几 , 约为英 国的 以上 。 后 一种赶 超意味着双方经济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摘要:世界头号的美国和世界第二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两国间的战略疑虑不断加深。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美;新型;疑虑;对抗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基本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的领土集聚,形成了现代中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与长期占据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一起形成现代中国巨大的“权势基值”,是中国有资格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这一规模优势与不断成长的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拥有对世界事务的否决权一起,使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位超级大国的有力候选人。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高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令他国望尘莫及的综合国力,通过构建联合国,建立WBG,IMF,GATT 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世界领导权,基本上掌控着世界发展的方向。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①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已大大超越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而且综合国力也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而主导世界事务的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巨大资源遭到了削弱,临危授命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
中美国力差距缩小,两国开始了“权利更替”的过程。
两国关系已越来越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转变。
中国崛起的巨大“外溢效应”和“震荡效益”引起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的普遍忧虑。
根据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论断,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将引起霸权国家的焦虑与反作用,最终两者之间的危险与摩擦不可避免,出现大国政治的悲剧。
布热津斯基认为,充足的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是建立庞大军队的先决条件;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对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路径
的利益损失为前提。同时两国需要i对亚太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地位i国政府应着眼于两国关系的大局,对 加强国民的友谊,防止极端民族主;的上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崛起!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进行淡化处理;
平与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 导致苏联走向解体。三是具有相同意 近年来随着中美国力的此消彼长,中j 识形态大国间的关系,主要代表为 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并i 20世纪后半期的中苏关系。两国在新 影响着中美关系的稳定。如何让守成i 中国成立初因意识形态相同而结盟, 的霸主国美国与新兴崛起国中国之间j 但随着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两国 保持持久的良性互动关系,已经是摆; 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导致两国最终走 在中美两国领导人面前的现实而重大i 向关系破裂,一度还爆发局部冲突。 的课题。本文试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尽管以上三种大国关系模式具有各自 的构建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关系的新思路
互尊重。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i对华战略防范与围堵的力度,从而导;点;四是“转移处理”分歧,即在
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巨大差i致中美矛盾和分歧近年来出现横向扩;中美分歧处于僵局时另辟蹊径,制 异,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和资本主义;展和纵向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近年来{造中美合作的新议题,营造中美合作
大国,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包;中美关系起伏变化中可以看出,中美;的额态势,以新的合作转移对中美分 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国家;分歧的扩展和深化已经对中美双边关j歧的关注,为分歧的最终解决营造有 利益为原则发展两国关系。事实上中;系、地区局势乃至全球战略环境都产;利的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美两国三十多年总体稳定的发展给两;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管控中i (责任编辑谭力) 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美分歧应被视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
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应对方法
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应对方法摘要:“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
然而,要在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大相径庭的两个大国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谈何容易!中美之间,既有利益的冲突,又有利益的汇合;既有政治价值的分歧与对立,又有文化社会层面的共性与融合;既无法成为盟友,又不可能沦为敌人。
换个角度来看,两国都应把国内一些挑战看作双方合作的潜在领域和机遇。
两国应通过对话磋商协调合作机制,积极探讨中美合作共赢潜力,借此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也应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分歧、互利共赢、和平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总体上,中美关系一直朝着在良好和平稳的方向发展,但其中不乏有矛盾和分歧。
人与人之间尚且会有意见不合和互利共赢之处,二者孰重孰轻,需要仔细斟酌和权衡,况且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中美关系出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斗而不破与合而不同”的情况是正常而合乎情理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美是共同利益超过双方的分歧的。
小布什的弟弟尼尔·布什曾经说过“中国和美国像一对“已婚夫妻”,这两个国家拥有共同利益,应当建立起和谐的“婚姻关系”,而不是总在争吵。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双方给中美关系定位已经有了新的共识,就是“基于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定位是双方最高领导人达成的,和过去小布什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相比较,新的定位应该说更清晰了,也更积极了。
我们知道美国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继续同我国合作的同时,明显加大对我国的防范和牵制力度。
——摘自2013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12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
但新年伊始,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的“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
这一政策宣示意味着,中美日围绕钓鱼岛乃至东北亚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化,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
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今后究竟会怎样?是在摩擦中逐步走向缓和,还是走向对抗?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一、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
中美双方签署新的《联合声明》,提出“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提法给长期处于“非敌非友”模糊状态的两国关系找到了一个新定位。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美进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旅,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向美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
在3月7日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讲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这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必须通过逐渐形成一个建立信任的框架,以直接和富于建设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其基调同习近平同志的倡议是完全吻合的。
基于这一共识,2012年4月底5月初举办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均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1、创新思维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
41年前,中美发表《上海公报》是一个创举,《上海公报》在肯定双方共同点的同时,如实列出存在的分歧,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
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新型大国关系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2、相互信任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相互信任。
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条依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通过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
3、平等互谅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平等互谅。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
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正确对待“异”,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
对存在的分歧,应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理解,妥善处理,以免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4、积极行动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积极行动。
中国有句古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把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落到实处,推动广泛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
5、厚植友谊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厚植友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摘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两国之间合作共赢的重要目标。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不断得到对比,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热议,也引发人们的思考,也是各个国家极为重视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意义引言:随着世界各国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要想获得合作共赢,这需要国家之间关系稳定。
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稳定发展,有助于降低国家之间的冲突。
此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仅需要国家之间彼此相互尊重,并且不会产生冲突与对抗,将合作共赢作为重要目标,可以促进中美两国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需要根据两国之间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合作,还要掌握二者之间的实际关系。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并没有建立其新型的大国关系,虽然,二者之间具备新型因素,合作关系较为良好,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对抗,但二者之间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作为一种理念,而提出这种理念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
如,大国政治悲剧等相关问题,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必然走向对抗,这已经成为国际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世界中仍然具有特殊的存在。
例如,英美关系,二者之间关系良好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具有诸多客观条件,为其提供有利保障,英美关系之间充满战略竞争,并且面临对抗的风险。
但是,随着德国的不断崛起,使得英美之间并没有发生对抗。
对于我国而言,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战略博弈过程中,霸权国具有较好的战略资源也具备明显的战略优势。
我国要想走向和平、稳定的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必须有效避开这些陷阱。
因此,需要处理好自身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条件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条件作者:晏涛来源:《国际公关》 2018年第4期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一)中美日益密切的经贸联系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沉痛教训,两极格局终结以后虽然局部地区的争端和冲突此起彼伏,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发端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加上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兴起,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和劳力的跨国界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各国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经济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国都在努力融入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组织寻求未来经济格局中的最佳站位,经贸交往逐渐取代政治成为国家外交的主要内容。
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企在美投资额达到456亿美元,雇佣美国员工超过10万人,投资范围遍及90%以上的州。
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突破5800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7年11月9日,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企业家签署了总额高达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大单,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
这样高度紧密的经济联系足以确保中美经济上的相互摧毁,双方离开了谁想独自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中美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中美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石。
(二)中美军力的确可以互相确保摧毁中美同样作为合法的核武器拥有国以及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制约了两国严重的军事对抗。
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给人类带来灾祸,尤其是今天核技术的迅猛发展,核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了人类,另一方面也可能开启毁灭地球的潘多拉魔盒。
中美同时作为世界核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双方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中美严重的军事对抗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这样的零和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愿看到和尽力要避免的。
然而历史上崛起大国挑战守成大国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不可逾越的历史窠臼,要想避免这种修昔底德式的陷阱就要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第三阶段(1945年至1990年苏联解体),美苏两个超级 大国争夺霸权的冷战时代。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 北约成立 华约成立
旧欧洲的失败和分裂,促使战后的西欧走上联合的道路, 发展成了强大经济实体的日本和西欧经济共同体日渐成为东 西两股重要的独立力量,敢于同美苏抗衡。1972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取代国民党政府进入联合国,随之而实现中美建交, 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及中苏关系半个多世纪一波三折,最终 恢复正常关系,同时,中国同第三世界有着良好关系。中国 日益成为影响巨大的大国,它和日本、西欧与美苏一起,被 认为是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这种新格局越来越冲击着战后的 两极体制,世界从两极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趋向更加明晰可见。 随后,苏联解体,两极不复存在,出现一极多强的世界多元 化格局。
发展成世界超级大国,形成两极冷战对峙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第四,战后,在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
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 三世界崛起,中国、朝鲜、越南和东欧国家的人民在法西斯 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 路。
1945年7月17日至8 月2日,苏、美、英三国 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的 波茨坦举行了波茨坦会 议。讨论了结束对日作 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理日 本的方针,并通过了一 项决议,即《促令日本 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以上三件事,从总体上,由于中国人民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做出巨 大贡献,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高,进入了联 合国常任理事国。由于这三件事当时是由苏美英 特别是苏美操纵的,美苏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各怀 野心,以致中国应有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留下了历史隐患。更重要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改变了世界力量格局。所有这些深远地影 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苏、日等国关系和对 台湾的统一。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当前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推动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大国关系。
以下是我认为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措施:首先,加强高层交往。
高层交往是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通过定期会晤和对话,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互信。
中美两国应该建立更为紧密的沟通渠道,加强战略沟通,包括在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进行及时磋商,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拓展经贸合作。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撑。
双方应该致力于推动贸易平衡,扩大双向投资,打破市场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双边经济合作走向更为可持续和均衡的发展。
第三,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应该鼓励学术界、文化艺术界、青年和媒体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旅游和体育等交流项目,加强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
第四,深化安全合作。
在当前的全球化威胁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需要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双方应该举行更多的军事对话和联合军演,建立互信和透明的安全对话机制,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安全格局。
第五,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中美两国在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拥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治理中应该更加积极地协调立场和行动。
双方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反腐败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和完善。
最后,双方应坚持以对话解决分歧,通过和平方式处理争端。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避免采取单边行动和过度制裁的做法,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善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分歧。
通过加强高层交往、拓展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深化安全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等措施,中美两国可以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摘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2012年5月3日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是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认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美国;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2012年5月3日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是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认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
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
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
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关于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点在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合作共赢中国高速发展的态势和13亿人口的巨大发展潜力,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江苏理工学院2013—2014—2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班级:11电子2班学号:11311217 姓名:陈沫摘要: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中美双方为此都作出努力。
2012年11月,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关键字:平等互利韬光养晦2011 年 1 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达成“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
2012 年 2 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进一步提出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2012 年5 月 3 日,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表示“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称,中美关系“不是像敌友那种黑白分明的关系”,“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这是前无古人的”。
可见,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有突破大国兴衰历史宿命、构建和平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和历史使命感。
两国战略思想界也不乏其人循此方向发表真知灼见。
但是,在两国媒体、民间、军方甚至学者当中,中美关系“前景悲观论”甚嚣尘上。
由此,在对中美关系现状的感知与未来的期待上,呈现出鲜明的官民脱节、官媒脱节、军民脱节现象。
此外,美国高层的美好言辞似乎与其实际的政策和行动之间存在反差,给人留下“言行不一”的印象,反过来强化了“冲突论”、“悲观论”市场。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Govuk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张沱生)在2012年于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根据中方建议,共同建设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要进步,预示了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的一种光明前景。
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成为双方的共同探索与实践,并以此推动大国间普遍建立起区别于以往历史的新型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的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命题的提出与意义事实上,早在2009年两国举行的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戴秉国在开幕式讲话中即提出了这一命题1。
遗憾的是,当时美方并未对此予以积极回应。
中方提出这一命题并非偶然,而是以三大方面的重要认识为基础的。
首先是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的认识。
冷战结束后,中国对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看法不断发展,从提出两极格局结束到提出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从提出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到提出大国关系呈现新特征(最初的概括是:大国之间既竞争又1见2009年10月25日戴秉国国务委员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正在参与创造21世纪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同舟共济、共对挑战的历史,参与创造全球化时代的21世纪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
我们能做到吗?我要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合作,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借重,利益交汇和相互依存明显加深);从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到提出国际形势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不可逆转。
这些判断与看法勾画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认识。
其次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认识(本文侧重于其对外战略方面)。
冷战结束后,从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到进入新世纪后提出和平崛起;从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到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从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到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宣示反映了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特别是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与定位的不断升华。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共生论的视角
论 ,体现 了中国特色 的哲学思维方式 ,如整体思维 、关系 思维 ,有着鲜 明的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具有 重大的理论潜 力,在该理论视角下探讨构建中美新 型大 国关系 ,具有重大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东西方文明的大国之 间建立新 型大 国关系 的确是一个全新 的国际政治实践 。 现有的西方 国际关 系理 论似乎都不足 以提供合理 的解释和理论指导 。相反 , 这些理论大多认为 中美之间的 “ 修 昔底 德陷阱”是无法摆脱 的历史宿命 ,在
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 国关系更是不可 想象。显然 ,旧理论无法指 导新实践 , 新 的国际政治实践呼唤着新 的理论 。为此 ,需要有理论超越与 思维创新 ,跳 出现有 的西方 国际关系理论束缚,另辟蹊径 ,在中国的社会科 学理论及传统
一
、
国际共生论 的演进路 径
人应 该如何生存 、如 何与世 间万物共处是人类社会永恒 的话题 。因此 ,
早在古代社 会,人类就形成 了朴素的共生思想。东西方古圣先贤们 的学说 以 及宗教教义 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共 生思想 。如孔子的 “ 中和 ” 思想 ,“ 致 中和 ,
天地位焉 ,万物 育焉 ”;道家 的人与 自然关系思想 , “ 人法地 ,地法天,天
“ 庄 园会 晤 ”时,习近平主席对新型大 国关系作 了精辟概 括:一是不冲突、
不对抗 ,就是要做伙伴 、不作对手 ,以对话合作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
二是相 互尊重 ,就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三是合作共赢,就是 要兼顾双方利益,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人类在战火 与硝烟 中己走过 了 几千年的历史,斗争与冲突似乎 已成为 国际政治 的常态 。 在 中美这两个分属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与展望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与展望作者:常文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6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是时代课题,其理念的提出也经历了一段中国外交的酝酿阶段。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最复杂、最敏感的双边关系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对美思路,中国从长远角度考虑两国关系,体现出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诚意与信心。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保持耐心,克服困难。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会对其他大国乃至所有国家形成示范效应,从而会极大地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转型,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有其历史的积淀,也是中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的体现。
2013年6月,习总书记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达成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
习近平主席就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
2014年11月,在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习总书记又提出从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这6个重点分别是“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2015年9月22至25日,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庆典之前,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中美应不冲突、求合作、谋稳定,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习近平主席重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两国应努力做到“互敬、互信、合作”。
可以预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丰顺,需要中美两国的相向而行。
目前中国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依然充满期待与信心,也是中国关于对美外交的一个不断努力的目标,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进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方的诚意与行动。
中美新型关系
2.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 中美两国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 利共赢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根本基础,是中美日 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在全球化潮流中共 同面临的广泛挑战和共同利益,已经使中美双方 形成某种程度上“一损俱损,一荣共荣”的关系 。这一点同历史上任何大国之间战略争夺和“权 力转移”的“零和”关系完全不同。
3.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这是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于以往“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 ”关系的最重要客观基础。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中国 仍然是地区性大国。亚太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 ,都将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和摩擦最为集中的地区。尽管 双方在该地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两国对于亚太地 区,存在着两点带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中美两 国都需要一个持久和可预期的地区和平与稳定,都需要本 地区的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中美两国自身的 可持续繁荣,越来越依赖于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和平与发展 。这两点根本性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中美两国求同存异、 妥善管控分歧的客观基础。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主讲内容
1 2 3中美新型大 源自关系究竟 新在何处?中美新型大 国关系到底 能否实现?
总结!
Part 1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新在何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到底能否实现?
3
总结!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中国对美战略与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2 3 4
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
二战后,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和杜鲁门亲自主导 制定的《联合国宪章》宗旨和精神,已是公认的 、最具权威的“国际规则”,处于国际中心地位 。但美国领导人小布什却说,美国的权威“高于 联合国”。他这么说,美国历届政府实际上也是 这么做的。难道要中国摒弃《联合国宪章》而去 遵守美国的什么“国际规则”吗?美国领导人说 ,某某国家总统已“失去合法性”,应实行“政 权更迭”,难道中国也应该“跟进”才算“负责 任大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国关系浅谈中美新型⼤国关系中国是最⼤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国。
美国是最⼤的发达国家,也是实⼒最强的⼤国。
两国的⼀丝⼀毫都牵动着整个地球,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损害。
在后⾦融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民放⼼,让世界各国⼈民安⼼,这是对中美两国的巨⼤考验,也是⼀个具有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在这个充满荆棘的外交世界,中美两国要发展新型的⼤国关系,这还是处于刚刚提出的阶段,甚⾄两国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按照中⽅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特征的;按照美⽅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问题”。
双⽅的唯⼀共识在于,美国作为“守成⼤国”,中国作为“新兴⼤国”,中美应在21世纪⾛出以往“守成⼤国”和“新兴⼤国”实⼒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怪圈。
建设新型⼤国关系的重要背景是,中美两国实⼒对⽐发⽣了重⼤变化。
中国作为新兴⼤国,其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同“⽼牌”超级⼤国美国的实⼒差距。
例如,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约1/8,⽽⼗年之后的2011年,中国的GDP约合7.3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同年GDP的近1/2。
同样是在这过去的⼗年中,中国先后在国际贸易年总量、制造业产值年总量以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年总量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
这些现象意味着,进⼊21世纪,中国正在以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美国。
权威国际机构纷纷预测,到21世纪头20年结束的时候,即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国际货币基⾦组织(IMF)更是⼤胆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经济体。
基于上述两国实⼒对⽐发⽣的变化,中国要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中拥有更⼤的话语权,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则需要中国为其分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中国的⽀持,维护国际稳定。
浅谈构建中美大国新型关系
浅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归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之间,拥有广泛合作基础。
中美合作的开展,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世界繁荣发展带来生机。
当今世界,信息化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21世纪我们一定着眼本国实际,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要结合实际走出一条深化的大国关系。
从实际情况分析,我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单枪匹马的奋斗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中国极与美国这样的传统大国之间发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是中国加强与美国交流合作的必要条件。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的重要决策,符合中美两国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新型大国中美关系利益世界和平合作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抉择,不仅是对两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世界的繁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要从世界整体着眼,为促进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美双方的关系的建立应该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依据,进而发现行的方法和措施,来为中美大国关系的建立乃至世界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但是不能放弃各国之间存在差异和威胁全球稳定发展因素的出现。
新型大国关系是建立在各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各种问题新方法。
随着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表现被国际社会的不断认可,中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美在处理大国关系在做好表率。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这与稳定的国际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表现对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期望。
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首先是摈弃两国之前的各种的冲突两大国关系;其次是一种应该相互包容和理解关系;再次是在国际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既能商讨符合国际的制度,又能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的关系;最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肯定不希望双方陷入对抗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12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
但新年伊始,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的“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
这一政策宣示意味着,中美日围绕钓鱼岛乃至东北亚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化,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
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今后究竟会怎样?是在摩擦中逐步走向缓和,还是走向对抗?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一、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
中美双方签署新的《联合声明》,提出“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提法给长期处于“非敌非友”模糊状态的两国关系找到了一个新定位。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美进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旅,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向美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
在3月7日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讲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这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必须通过逐渐形成一个建立信任的框架,以直接和富于建设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其基调同习近平同志的倡议是完全吻合的。
基于这一共识,2012年4月底5月初举办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均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
奥巴马在贺信中提及新型大国关系,胡锦涛同志则在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致辞,提出了“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五点构想,首次为“新型大国关系”充实了具体内涵。
中美希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新在何处?其“新”大体包含两重含义。
第一,这种新型关系不同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关系。
过去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与美俄、美欧、美日、中俄、中欧关系等没有根本区别。
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更像是“老大—老二的关系”,是守成霸权国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
而从未来预期看,国际多个权威机构普遍预测,中国GDP总量超美在2020年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报告更大胆预测这一时间会提前至2016年。
这一对比往往同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和西方大国整体性低迷这一国际体系大变迁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同中国在军事、网络、太空、海洋、科技等领域的长足发展联系在一起,更凸显了中美实力拉近之势。
这一势头首先投射在彼此心态变化上,美方近年来对华态度变得格外敏感和焦虑,中国在处理对美外交上则显得更加自信。
如此,今天的中美关系极易被套进“老大—老二关系”的模板,不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自觉从这一范式入手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而且美国政要也总爱有意无意将中国“单拎”出来,如奥巴马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五提中国,五角大楼新发布的国防报告公然指称“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从各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在备受世人关注的美国大选过程中,两党候选人频频“拿中国当靶子”,渲染中国威胁,对华示强以拉拢选民,奥巴马甚至脱口称中国为“对手(敌手)”。
媒体也加大炒作中美两强并立乃至对立,认为中美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基础已经出现松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冷战结束后依靠全球化时代经济相互依存,“9·11事件”后两国则拥有反恐合作与经贸合作“双引擎”。
而如今,随着美国击毙本·拉登和抽身中东,反恐合作已难以支撑中美关系。
在经济层面,美方倡导“制造业回归”和“出口倍增”,而中国则正推动经济转型、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两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增强。
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张旗鼓推动亚太“战略再平衡”,炒作多年的战略重心东移成为现实,引发了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态势。
奥巴马高调加强与盟国之间的安全关系,全面提升同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国家的外交关系,在黄岩岛、钓鱼岛等争端中明显偏向菲律宾、日本,拉拢东盟各国,经济上推出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军事上展开一系列针对中国的部署。
美国此次“重返”,虽难说是完全冲着中国而来,但“制衡中国”的色彩相当浓厚,给中国周边安全与睦邻外交带来新挑战,导致中美战略缓冲带被侵蚀,战略对抗风险明显增大。
第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大国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通过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十几亿人口奔小康,并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与成就有目共睹,多个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已经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目前,关于将中国同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相提并论的说法已很难见到,而二战前的美英关系、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冷战后的美欧、美日关系则越来越被用来同今日中美关系做比较。
越来越多的美国政要和战略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中国不是前苏联,不寻求意识形态扩张和颠覆现有国际体系,因此中美不会重蹈美苏关系的覆辙。
二战后美国同欧、日关系也保持了长时期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建立在美国对欧日的控制、彼此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军事同盟基础上,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也不可能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因此也难以想象中美关系会像美欧美日关系那样。
可以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也缺少相应的理论借鉴,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只能靠两国人民自己摸索、创造条件。
二、走“前无古人”之路并非不可能客观来看,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已经具备四个重要条件。
第一,具备时代条件。
当今时代的特点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首先,政治多极化的趋势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是后起的这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出现了更多的力量中心、决策中心和行动中心,权力面临新一轮重新分配。
在体系转型过程中,诸多新兴国家同美国之间的博弈都在增强,中国是新兴大国的代表,也是金砖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但并非这一群体的领导者,将国际格局的转变简化为“中国崛起冲击美国领导地位”是不客观的。
其次,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将进一步加深,主要国家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在这种状态下,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一国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其他国家,全球性问题的治理也有赖于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再次,文化多样化要求各种文明相互借鉴与融合。
中美都是自信和原则性很强的国家和民族,都坚信自己是本国命运的主宰,对对方国家应有最基本的尊重。
中美双方都有一种文化包容力,能够与其他民族、种族的文化和谐共处。
文化宽容为两国发掘共同价值、谋求和谐发展提供了动力。
最后,社会信息化造成了权力的扁平化,也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随着各国民众交流的增多、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各国民众的共同心愿必然会推动政府在对外关系处理上超越传统的现实主义思维逻辑,朝着“和平、发展、合作”、“包容、借鉴、共赢”方向发展。
第二,具备认知条件。
中美两国领导人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升。
2012年初,中国领导人提出“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年底又把同发达国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作为未来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这是对“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延续与深化。
奥巴马政府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中国正式提出这一设想之后,美方迅速呼应,克林顿国务卿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中美不会发生新冷战,两国应共同努力打破“守成国”与“崛起国”必然冲突的怪圈,“老问题”需要“新答案”。
此后,双方高层在战略与经济对话、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APEC峰会期间也多次互动探讨。
目前,两国领导人已经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首先,中国崛起不代表美国在衰落,美国在军事、科技、网络、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仍然遥遥领先。
其次,中国崛起并未导致美国衰落,相反,它支撑着美国继续发展,美国的发展也从未影响到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不会打破现有的国际体系框架。
再次,两国在亚太地区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各有优势难以互换和取代,不会形成所谓亚太两极和新冷战的局面。
最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两国共同探索,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需要共同管控危机、维持稳定大局。
第三,具备沟通框架。
这种沟通框架包含四大组成部分:高层对话机制、军事互信机制、地方交流机制和民间交流机制。
首先是高层对话机制。
近年来,两国高层接触频繁程度世所罕见。
自2009年1月以来,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已13次会晤、7次通话、34次通信,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多次与奥巴马等美领导人会面。
双方建立起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贸联委会、科技联委会等90个对话磋商机制,涵盖了方方面面。
其次是两军交流机制。
双方通过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工作会晤、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和国防部直接通话等,就涉及两国两军互信的重要问题进行对话和沟通。
再次是地方交流机制。
在中美省州长论坛的带动下,中美已建立38对友好省州和176对友好城市关系,对中美关系的正面意义无法估量。
最后是民间交流机制。
“国之近在于民相亲”,中美两国人民对对方长期抱有朴实的友好感情,希望两国成为友人而不是敌人。
中美两国每年人员往来从建交时的几千人逐年增多,目前已超过300万人次。
现在,平均每天约有1万人来往于太平洋两岸。
双方每年互派留学生达10万人。
两国教育机构合作在美设立了80多所孔子学院、300多个孔子课堂。
中美沟通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它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第四,具备利益驱动。
中美经贸联系增强,经济利益汇合进一步加深。
双边贸易额已经从建交当年不足25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4466亿美元,增长了近180倍,2012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每天有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在两国之间流动,两国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截至2011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1068个,合同金额1623亿美元,实际投入676亿美元。
目前60%以上的在华企业利润率高于其全球平均利润率。
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约为60亿美元,涉及工业、科技、农业、能源、运输等多个领域。
2006至2011年,中国每年派出的投资贸易促进团累计从美国采购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美贸易顺差已经回归到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