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基本考点
15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成本
间接成本:指因病缺勤、病休、失业、 间接成本 : 指因病缺勤 、 病休 、 失业 、 过早死亡等造 成的经济损失(即生产力损失) 成的经济损失(即生产力损失)。 隐性成本:一些无法用货币确切计算的损失, 隐性成本 : 一些无法用货币确切计算的损失 , 包括因 病所致疼痛、精神紧张、担忧、痛苦、 病所致疼痛 、 精神紧张 、 担忧 、 痛苦 、 生活与行动上 的某些不便等。 的某些不便等。
成本效果分析
CE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 ) 成本以货币计量, 成本以货币计量,效果则以达到临床特定治疗目标的程度为 指标,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指标,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若临床结果相同,则成本效果分析即为最小成本分析。 若临床结果相同,则成本效果分析即为最小成本分析。 基本方法 C/E——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 ——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 —— △C/△E ——增量效果所需追加成本 △ ——增量效果所需追加成本
成本效果分析
优点: 结果易被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接受 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接受, 优点 : 结果易被 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接受 , 是药物 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常用手段 缺点:不能进行不同疾病临床结果之间的比较。 缺点:不能进行不同疾病临床结果之间的比较。
成本效用分析
CUA(cost-utility analysis) ( ) 注重人的生命质量指标的变化, 注重人的生命质量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 理性。 理性。 结果不是以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而是与质 结果不是以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 量密切相关,注重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量密切相关,注重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表 示。 度量无完善标准, 度量无完善标准,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 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归纳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
它旨在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效果和价值,以帮助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医疗决策。
以下是对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的归纳。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从而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实现最佳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
成本不仅包括药物的采购价格,还包括治疗过程中的检查、护理、不良反应处理等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
效果则可以用临床指标如治愈率、生存率、症状改善程度等来衡量。
二、成本的分类和测量(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住院费用等。
(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由于疾病或治疗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如患者因病缺勤造成的收入减少。
(三)无形成本无形成本是指难以用货币衡量的成本,如疼痛、痛苦、焦虑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成本的测量需要准确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同时要注意成本的时间价值和贴现率的应用。
三、效果的评估指标(一)临床效果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生存率、症状缓解率等。
(二)中间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改善。
(三)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常用的有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一)成本效果分析(CEA)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以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性。
(二)成本效益分析(CBA)将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都转化为货币单位,通过计算净效益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三)成本效用分析(CUA)结合成本和效用指标,如 QALY 或 DALY,来评估治疗方案的价值。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确定分析角度,如社会角度、医疗机构角度或患者角度。
药物经济学考试重点
药物经济学考试重点®(闭卷)一.名词解释(七个)①药物经济学P1:是应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医药领域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最大程度改善的科学。
它是一门为医药及其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的应用性学科。
②成本P18:在药物经济学中是指在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项目所消耗的资源或所付出的代价。
⑤医疗成本P19:实施某预防、诊断或治疗项目所消耗的医疗产品或服务。
⑦效益P32:药物经济学中研究与评价的效益:以货币化计量的实施某干预方案后获得的所有有利或有益的结果。
⑧人力资本法P34:将人力资源健康的卫生项目投入也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该投入的产出就是患者的健康时间,而健康时间的价值在于可以将其投入到劳动市场以此产生经济效益,这也是因项目实施而带来的对目标的贡献。
⑨效果P37:以临床指标计量的收益,通常用物理或自然单位表示,如治愈率、死亡率、延长生命年、生理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
⑩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P43:指用健康效用值作为生命质量权重调整之后的生存年数,具体为某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与该状态下健康效用值的乘积。
11.互斥方案P69:指一组方案,各方案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从中选取某一方案就必须放弃选择其他方案。
二.填空题1.收益原则:即谁收益谁分摊,谁收益多谁多分摊。
2.我国目前公布的社会贴现率为8%。
3.效益计量方法:人力资源法(HCM);意愿支付法(WTP)(开放式,封闭式(重复投标博弈法、取舍法))4.研究目标的细化,参考循证医学研究采用的PICO原则,进行初始问题转化。
即P患者或人群;I干预措施;C比较措施;O结局指标;5.健康效用值的直接测量:视觉模拟标尺法(VAS)、时间权衡法(TTO)、标准博弈法(SG)。
6.适用用于一般人群的国际上最常用的基于偏好的普适性量表:欧洲五维键康量表(EQ-5D)、六维健康调查量表(SF-6D)、健康效用指数量表(HUI)。
第十八章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十八章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黄贵东讲师临床药理教研室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第三节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药物经济学( Pharmacoeconomics )是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面地鉴别、测量、比较和分析不同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的成本与结果(效益、效果及效用)关系,并评估其经济学价值的一门学科。
鉴别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或服务项目,以此选择出最优结果一、药物经济学的概念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从全社会人群对医药卫生需求的整体利益出发,研究药物资源利用的有关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有助于人们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中,对药物治疗方案及其他医疗服务措施作出合理选择和充分利用,实现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基本目标。
•药物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对医疗实践过程中使用的药品或医疗服务的成本和结果进行衡量对比,以确定何种方案单位成本所产生的结果最佳。
成本(cost )特定药物或治疗方案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结果(outcome)特定药物或治疗方案所产生的效果。
药物经济学的核心:评价结果的同时必须考虑成本因素。
医疗卫生 体系参与者保险机构 制药企业及药品流通企业患者及其家属政府管理部门医药工作者及学术研究机构 •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评价药物治疗方案和其他医疗措施的有效工具,亦成为促进医药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决策依据报销政策优化方案 决策参考 治疗信息二、药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背景】•根本动因:全球性的药品费用的急剧上涨。
美国药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是其他消费品的2~3倍。
中国1990年418亿,2002年2676亿。
药品费用占卫生事业费用的比例高达50%左右。
药品费用的年增长率约为20%左右。
远高于8%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药物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根本原因: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的供求矛盾。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以评估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学科。
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掌握药物经济学的知识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做出更合理、更经济有效的用药决策。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经济学主要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和产出,其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药物治疗直接相关的费用,如药品费用、给药费用、检查费用等;间接成本则是由于疾病或治疗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病假工资等;隐性成本如患者的疼痛、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等,虽然难以量化,但在评估药物治疗的综合效果时也需要考虑。
产出方面,主要包括临床效果、经济效果和人文效果。
临床效果是指药物治疗对疾病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的改善;经济效果则体现在治疗成本的降低或资源的节约;人文效果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常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有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最小成本分析(CMA)。
成本效果分析是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进行比较,以每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衡量。
例如,比较两种降压药物治疗方案,计算每种方案降低一定血压值所需的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则将成本和效益都转化为货币单位进行比较。
但在医疗领域,将健康效益转化为货币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争议。
成本效用分析是在成本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活质量的指标,通常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来衡量。
最小成本分析适用于当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相同时,比较其成本的高低。
三、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和定价中的应用在药品研发阶段,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新药的研发投入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决定研发的方向和资源投入。
同时,也可以为药品的定价提供依据。
政府在药品定价时,也会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以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和可负担性。
执业药师考前培训药物经济学基本
有偏倚存在的是
答案:A B C D
34·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为 A·有效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取得最大的经
济学效益
B·在众多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中选择疗效好、治疗 成本低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C·便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 D·使医疗开支负增长 E·患者就医的药费比以前大幅度降低 答案:ABC 37·关于成本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包括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 B·包括其他治疗方案的成本 C·人力资源的消耗 D·物质资源的消耗 E·财力资源的消耗 答案:ABCDE
[14-15] A·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 B·疾病引起的精神上的痛苦 C·疾病引起的生活与行动的不便 D·诊断过程带来的担忧 E·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 14·直接成本 15·间接成本 答案:A E
[18-20] A·假定临床效果完全相同 B·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 c·治疗结果采用临床指标表示,如治愈率 D·治疗结果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 E·成本和治疗结果均用货币表示 18·成本效用分析 19·成本效果分析 20·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D C E
1.成本效用分析
D
2. 成本效果分析
C
3.成本效益分析
E
4.最小成本分析
A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的实施步骤
(了解)
1.确定研究的服务对象 2.确定分析的问题 3.区分评价方案,包括基本比较物 4.确定分析的观点和范围 5.确定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用于分析的基 准 6.确定分析的方法
7.确定是否进行增量分析 8.区分相关成本 9.区分用药结果 10.确定贴现率或时间偏好 11.区分不确定因素和进行敏感性分析
最新西药综合技能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西药综合技能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1.药物经济学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的学科。
药物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上的应用。
1991年Principle of 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原理》)专著的问世和1992年《药物经济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形成。
2.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它包括疾病的医疗成本(医生的时间、工资、医院、药物和其他保健成本)和病人的旅差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及其他。
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
3.药物经济学中的用药结果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主要有3种形式:(1)效果。
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2)效益。
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3)效用。
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病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
(1)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
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他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
医学药物经济学知识点
医学药物经济学知识点医学药物经济学(Pharmaceutical Economics)是经济学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与研究,主要探讨药物的生产、分配、销售和使用对社会、个体和经济的影响。
在当前药物和医疗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了解和应用医学药物经济学知识,对医药行业的决策、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医学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论述。
一、医学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医学药物经济学是交叉学科,涉及医学、药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在医学药物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了解:1. 药物费用效益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它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与费用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提供了医疗资源配置决策的依据。
2. 药物费用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它是一种将患者的生命质量纳入考虑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药物治疗的效果量化为生命年或生命质量调整年(QALYs),综合评估药物的经济效果。
3. 药物成本效益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CER是衡量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案在单位效果下的费用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CER,可以确定在给定费用和效果限制下的最佳选择。
4. 医疗保险与健康经济学:医学药物经济学还与医疗保险紧密相关。
医疗保险在资源的分配和费用支付中起到重要作用,了解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原理对于制定政策和管理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药物经济学的方法为了评估药物的经济效果,医学药物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医学药物经济学中,临床试验的设计需要考虑经济评估指标,以便评估药物在成本效益方面的表现。
2. 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医学药物经济学中用来模拟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的工具。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等。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成本的分类与计算4、效果与效益的评估5、成本效果分析6、成本效益分析7、成本效用分析8、敏感度分析9、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10、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11、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12、药物经济学在医保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范畴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效益的最大化。
1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药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12 药物经济学的范畴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药物研发的成本效益分析、药品定价策略的评估、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医保政策的制定与优化等方面。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药物的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药物治疗带来的健康效果和社会效益。
12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等,通过收集实际数据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
理论研究方法则包括模型构建、数学分析、决策分析等,用于预测和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
12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等设计,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同时收集成本数据,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
122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适用于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但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调整。
药物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
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具体的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药物治疗备选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
2、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患者。
3、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作用(1)能够为政府提供一种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技术(特别是药品)的决策手段;(2)能够协助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和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报销政策;(3)能够帮助医院、临床医护人员优化治疗方案;(4)能够给消费者(患者)提供全面的药物治疗信息;(5)可以指导制药公司的新药开发以及市场营销决策(6)使得那些以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为己任的经济学家们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4、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应用有限的卫生财政资源,合理选择医疗新技术、新药的使用,以取得最大的健康效果,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用于卫生保健的财政资源更为有限。
不同的药物,其成本、治疗途径、疗效、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单一方面的比较很难决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经济学研究利用上述所有信息,借助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导出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或成本效果参数,判断何种药物治疗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学效益,为临床医疗决策和宏观卫生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①市场力:在卫生保健市场,通常由一家或几家药厂控制一种药物的生成与销售,可能需要政府的调控。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提供药物的经济学价值信息,帮助政府进行药物定价和报销管理;②信息不全:消费者(患者)对于药物的性质不够了解,而药物公司提供的信息很可能偏袒本公司的药物,公平的市场竞争很难实现。
由于消费者不能判断药物的优劣,可能购买不对症的药物,或者做出不购买的决定,从而损害了消费者和对症药物生厂商的利益。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 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将效果-成本比高的药品纳入医院用 药目录,使药品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院用药目 录的制订和应用亦有利于规范医生用药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合 理用药水平。
21
(四)成本-效用分析
定义
➢效用(utility):是指所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满足人们对一种 特定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偏好程度,即药物治疗后所获身心健 康的满意度。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此法注重 人的生命的质量和健康的内涵。因此,CUA评估和比较改进 生命质量所需费用的大小,以此表述在医疗过程中花费一定 费用在身心健康方面所获得的满意程度。
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可行 性:
从经济学角度评价药物 治疗方案或治疗监测技术等 单项干预措施的可行性。
优选最佳防治方案: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比较可 获类似结果的多种不同方案,
据此优选最佳方案。
16
(二)成本-效益分析
➢ 常用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有3种。 净现值法 效益-成本比值法 投资回收率法
25
(四)成本-效用分析
主要适用范围 ➢ 分析可影响疾病死亡率,但对患者生命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
的药物治疗方案。如癌症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预期可能延长 患者寿命,但可能因伴发严重不良反应,而显著影响患者生 命质量。
➢ 分析对疾病死亡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 命质量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慢性风 湿性关节炎、青光眼等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包括对患者的 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药物经济学题库
药物经济学题库1. 什么是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物经济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经济效益、药物的成本、药物的价格、药物的应用、药物的市场、药物的监管等。
2. 药物的经济效益如何计算?药物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计算。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将药物的效果转化为经济价值来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
3. 药物的成本构成有哪些?药物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制造成本、分销成本、研发成本、市场推广成本等。
•制造成本:指药物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
•分销成本:指药物从制造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流通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销售人员工资等。
•研发成本:指药物的研发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包括研究人员工资、试验设备购置费用等。
•市场推广成本:指药物的市场推广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培训费用等。
4. 药物的价格形成机制是什么?药物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指药物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药物的价格通常由制造商根据药物的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政府政策等因素来确定。
5. 药物在市场上的定价策略有哪些?药物在市场上的定价策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价策略:•成本加成定价:即根据药物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来定价。
•竞争定价:即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来定价,通常是根据与同类药物的竞争关系来定价。
•价值定价:即根据药物的疗效与经济效益来定价,通常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确定药物的价值。
•市场定价:即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定价,通常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弹性、价格敏感性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政府定价:即由政府根据公共利益来定价,通常是通过价格管制来控制药物价格。
6. 如何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是将药物的效果与其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直接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等因素。
药物经济学考试内容
1.PE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药物资源的有限性这种矛盾,为药物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新兴学科。
是应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的最大程度改善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药品政策:指与药品相关的一系列法规、规定、条例、规划、办法规范等行为准则,他包括对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有关活动进行引导、管制、监督、审核、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3.基本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把保障基本医疗需要的药物称作基本药物4.合理用药的四大要素安全性——用药者获得单位效果所承受的风险应尽可能的小有效性——通过药物的作用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经济性——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从药物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角度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较高的诊治、预防或干预效果适当性——根据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剂量、途径和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5.(一)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为了达成一事或获得一物所付出的代价,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项目所消耗的资源或所付出的代价。
(二)成本的分类: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不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医院门诊和病房的建筑物、大型检测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等。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随着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药品的成本、注射的成本等。
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direct cost)——指在卫生服务过程中能够直接计入某项服务的成本。
如预防项目中的疫苗费用、医疗服务中的检查费和药品费等。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指不能直接计入而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摊计入各种服务项目的成本。
如多种项目服务的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③医疗成本和非医疗成本医疗成本(medical cost)——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项目所消耗的医疗产品或服务。
药物经济学重点
效用的常用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均有其权重系数。
实验性研究三大原则盲法实施。
设置对照。
随机分组。
研究设计种类:专业设计,统计学设计预测:以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相关信息为基础,来推测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无形成本-- 通常所说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都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发生的,这类成本通常可以货币化表现。
除了可以货币化表现的上述成本之外,在医药领域还存在着并不伴有直接的资源消耗的成本,诸如疼痛、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称之为无形成本。
其特点:无形成本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进行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的。
由于不存在相应的市场和价格,无形成本一般很难赋予货币价值。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指总的产出量除总成本所得的商。
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量而变化,所以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增加的变动成本。
有些评价与决策不仅是在做与不做之间进行选择,而且常常是在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常常用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举例:有时MC低:如实载70%的客机,MC仅为一顿便餐;有时MC高:如盛夏用电高峰期:MC为启动高成本、低效率的陈旧发电机组。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OC,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置于其他用途时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的步骤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可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识别所消耗的资源或代价;计数每一种资源或代价的单位量;赋予资源或代价以货币价值;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药物经济学概念及意义和基本要素重点
二、药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成本
医院的行政管理费、科室费
间接成本
患者及家属的误工费等 药物副作用造成的痛苦、抑郁 隐性成本
难以用货币确切表达的成本
二、药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结果
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而产生的有利 或有益的结果。 三种形式
效果
效用
效益
医生 和 患者
3.药物经济学服务研究意义
为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新药的研制开发、
临床规范、合理用药等提供科学的信息基础和 决策依据。
为促进药品合理使用以及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提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知识链接——药品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
药品费用的急剧上涨
知 识 链 接
药品费用上涨的合理因素
药物经济学基础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经济学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 2.熟悉药物经济学的要素及评价方法。
一、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和意义 1.药物经济学 指经济学在药学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 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2.药物经济学服务对象
1
2
3
4政府 管理 部门医疗 提 单位医疗 保险 公司
二、药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成本 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所消耗的全部资源价值 直接成本 成 本 直接医疗成本 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成本
隐性成本
二、药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一)成本 1. 直接成本 指专为提供某医疗服务项目而发生的费用与特定的 医疗服务直接相关。 直接医疗成本 包括 如:药品费、诊疗费、护理费、康复费等 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 如:旅费、食宿费、营养费、陪护费等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第五章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本章学习目标:一、掌握1、药物经济学的有关成本和收益的基本概念2、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四种常用方法的特点二、熟悉1、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各种方法的成本效益指标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三、了解1、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应用范围2、药物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直接成本:指提供医疗服务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由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两部分组成。
2(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伤残或死亡所造成的收入损失,3(隐性成本:指难以用货币单位确切表达的成本。
4(效益:是以货币计量的收益,如某方案收益多少人民币、美元等。
5(效果:是以临床指标、生命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计量的收益,如抢救患者数量、延长生命年限、治愈率等。
6(效用:是以人们对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所产生结果的满意程度来计量的指标,是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判断和意愿付出。
7(最小成本分析:是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小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8(成本--效益分析: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单位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9(成本--效果分析: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或效果以临床指标、生命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表示,进而对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10(成本--效用分析:是将预防、诊治或干预项目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则以效用指标进行描述,并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本章应重点学习的内容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利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医疗服务项目或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之间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
成本分析和收益评价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两大要素。
在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前,大家应熟悉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成本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
执业药师考试药综常见考点之药物经济学
执业药师考试药综常见考点之药物经济学(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药综常见考点之药物经济学第一节药物经济学一、成本的种类成本是指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成本的种类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
(1)直接成本: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
包括疾病的医疗成本和非医疗成本(患者的差旅费、伙食费、营养费和其他)。
后者所占比例小,多数研究不计算,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 (2)间接成本:指由于患者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
间接成本难于估算,因此在研究中可不包括。
或用当地政府公布的人均收入作为参考。
(3)隐性成本:一般指疾病带来的痛苦、不便、担忧等,难以确定,无法用货币确切表示的费用。
主要用于生命质量的考核。
二、用药结果的评价用药结果:指特定的药物作用、产出和结局。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包括三种形式:(1)效果: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客观治疗效果)(2)效益: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
如效果是挽救了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或降低了发病率,那么与生存者相当的货币价值、改善生活质量或避免因发病所消耗卫生资源的货币价值就是效益。
(转化为货币值的经济学效果)(3)效用: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患者的舒适程度、生活质量等。
(患者主观认同的效果)第二节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成本效果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二、几种研究方法的比较(1)成本效果分析A.概念: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分析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
B.特点①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表示,而是采用临床指标;②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③其结果易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因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最常用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经济学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的学科。
药物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上的应用。
1991年Principle of 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原理》)专著的问世和1992年《药物经济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形成。
2.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它包括疾病的医疗成本(医生的时间、工资、医院、药物和其他保健成本)和病人的旅差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及其他。
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
3.药物经济学中的用药结果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主要有3种形式:(1)效果。
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2)效益。
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3)效用。
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病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考点2: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
(1)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
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他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
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应用范围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
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
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①成本与效果比值法。
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
②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
是指如果给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产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
是成本效果的发展,是在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不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
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量等)。
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而非健康结果变化。
(4)成本效益分析。
是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之间或其他干预所耗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来表示。
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他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
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4种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对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上,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见下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2.药物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有3种:前瞻性的随机临床试验(RCT)、回顾性研究和实际临床试验(PCT)。
(1)前瞻性的随机临床试验。
以某个时间点为起点向前进行研究,将所有试验对象(病人)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RCT的主要优点是可同时获得经济学资料、临床资料(时效性好)和随机设计确保没有选择性偏倚(可靠性强);缺点是外部限制条件引起成本增加(如统一的用药方式和检查),不能反映临床真实使用情况,其次是费用昂贵。
(2)回顾性研究。
分为对现有的RCT和非临床试验进行经济分析两种。
前者的优点是:①与一些前瞻性设计相比成本低;②病人的选择偏倚小,可信度高;③临床结果已知,经济假设更强。
缺点是有关数据(主要是经济学数据)质量差和不能计算生活质量,效用和工作活动能力的丧失只能进行估计。
如果不能进行前瞻性的经济学研究时,该法是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的最佳选择。
(3)实际临床试验。
与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要求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作相同的检查或采用其他相同的治疗手段等,它允许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修改治疗方案,如改变药物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等,因而最能反映药物在真实世界里的成本效果,其优点也最多。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时,只要经费许可,最好采用PCT。
来源:考试大-执业考点3:药物经济学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的服务对象一般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①初级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政府卫生管理人员、医疗保险公司、临床医务人员;②次级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公众、大众传媒以及患者权利组织。
2.确定分析的问题分析的问题包括分析目标和目标人群两个部分。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分析目标必然是一种药物治疗或几种药物联合治疗(以下均简称为目标药物)。
目标人群的选择必须考虑未来卫生决策影响的人群特征,如病人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收入、居住地区、病史、疾病类型或亚型、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治疗环境等。
3.区分评价方案,包括基本比较物基本比较物的选择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少应包括现有的最佳治疗(药物或其他)措施、一种低成本治疗措施以及疾病的自然转归过程(适用于无合适治疗措施的疾病,即不给予任何治疗的方案)。
4.确定分析的观点和范围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分配社会有限的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所以一般采用全社会的观点。
其他的分析观点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医院、患者等。
观点不同,成本和效益的计算方法及内涵也不同,对于非全社会观点分析,需要划定分析范围。
5.确定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用于分析的基准时间范围的确立一般应以能够记录最重要的健康状态和成本变化为标准,其健康状态应包括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预料之外的副作用。
6.确定分析的方法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理论模型,包括治疗后可能健康状态变化的分类、治疗后事件过程模型(如决策树模型)、有关的统计学假设以及短期、中期、长期以及终期健康结果的概率计算。
7.确定是否进行增量分析是否进行增量分析取决于基本比较物的种类。
如果只有一种基本比较物,增量分析无法进行。
增量分析仅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比较物。
8.区分相关成本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药物经济学研究所指的成本,固定成本不随治疗措施的改变发生变化。
9.区分用药结果用药结果的表示方式取决于药物经济学分析的类型:成本效益分析采用货币单位表示,常用方法是意愿支付调查;成本效果分析采用健康结果变化单位,常用挽救的生命年或生活质量调整年(QALY)。
10.确定贴现率或时间偏好经济学理论认为合理的贴现率应该是没有税收、完全竞争市场上风险为零的借款利率。
理论上贴现率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社会机会成本法(SOC)和资本影子价格法(SIC)。
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一定的贴现率。
11.区分不确定因素和进行敏感性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来源有3类:参数、分析模型和分析者。
☆☆考点4: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药品费用急剧上涨是全球性问题。
上涨的原因主要分为合理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药品成本升高等)以及不合理因素(如药品价格管理漏洞、不合理用药等)。
控制不合理因素造成的药品上涨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2.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3.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4.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则成本效果不佳;5.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
☆☆☆考点5: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成本测算哪些成本应包括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和如何进行成本测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关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在决定一个给定研究内的特定成本时通常要考虑两点:(1)分析的观点和立场确定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观点和立场是不可缺少的,在进行药物评价之前,首先要确认该评价可能获取的观点和立场,是社会、卫生行政部门、病人或保险公司的立场等。
立场与观点不同,成本计算项目就不同,进而导致结果的差异。
(2)成本项目的数量在成本计量与估价的时候,常会遇到以下问题:①非市场项目和社会间接成本的估价问题。
通常用人力资本法来进行测量,即用一般职工的平均工资或农民的平均收入来评价这些时间的消耗或损失。
②成本分摊问题。
③投资性的成本如何计算。
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折旧期与折旧额的问题;另一个是正确处理资金时间价值的问题。
对前一问题可用敏感性分析来解决,后一问题可用贴现来解决。
④隐性成本的测算。
一般可采用意愿支付法(WTP)来进行计算。
2.样本数样本数是药物经济学研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样本大小的计算取决于获得给定的统计学差异而需要的最小的观察数。
3.偏倚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经常会出现两类偏倚:一类是选择偏倚,一类是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主要由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有问题而导致结果偏离真实情况造成;混杂偏倚是指一个或几个外部变量对疾病的作用与我们要研究的方案对疾病的作用混合在一起,从而歪曲了研究方案与疾病的真实联系。
一般来说我们可用随机化的方法、匹配、严格执行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减少中途退出人员的比例等手段来减少选择偏倚。
可用限制、分层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减少混杂偏倚。
4.依从性依从性一般指病人对医生的处理措施执行的程度,在药物的经济学研究中,指按研究人员的规定,应用药物的情况。
5.单中心与多中心研究只在一个医院或是一个医学中心进行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叫单中心研究。
如果按照统一设计的方法,同时在若干所医院或医学中心进行同一药物的经济学研究,即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