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合集下载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

不入 的 ,尤其是在 当时那样 一个
“ 大 一 个 中 国 放 一 下 一 张 书桌 ” 偌
的年代。
二 .文 艺心 理 学 》 核 心 理论 《 的
生 的这本著作依 然有其 不 可忽视
的价 值 。
前面 已经 说过 , 这部《 艺心 文 理学》并 不是一部很 具体 系的理 论著作 ,而更多可 以看作是 论文 汇 编 性 质 。 但 这 并 不 足 说 本 书 就
诚恳 的 , 在今天看来 , 但 我们可 以 认 为 这 是 扎 实 的 古 典 文 学 根 基 和
纯 正 的 欧 洲 文 化 的 熏 陶 。 朱 光 潜 先 生 出 生 于 安 徽 桐 城 乡 ,他 所 就 读 的桐 城 中学 就 是 由桐 城 派 古 文 家 吴 汝 伦 创 办 的 ,因 此 特 别 注 重 桐城派 占文 的学 习 ,教学 所用 的 课 本 即 是 桐 城 大 师 姚 鼐 的 《 文 古
从 本 书的《 者 自白》 作 以及 附 录 中的《 者 自传》 作 里还 可 以看 到
另 一 个 问 题 ,就 是 朱 光 潜 先 生 做
辞类纂》 。桐城派是清代影 响最大 的 散 文 派 别 ,提 倡 义 法 说 和 雅 洁
的 审 美 标 准 。桐 城 派 先 驱 戴 名 世 提 倡 “ 也 、 也 、 也 , 者 有 一 道 法 辞 三
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 《 ( 已卯 行书小题 序》 ,奠基者方 苞树立 ) 起 “ 法 ” 的 大 旗 , 求 文 章 内 义 说 要 容醇正 , 文辞“ 雅洁” 。我们看桐城 派 的 理 论 和 创 作 ,就 会 发 现 朱 光 潜先生在 行文上有 着很重 的桐城 色彩。
关 于 本 书 的 写 作 背 景 ,另 外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他写的《西方美学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国惟一一部系统介绍外国美学史的著作;《谈美》则是为青年人写的,增加他们审美力的通俗读物;《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此外,朱光潜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如果柏拉图、莱辛、黑格尔、克罗齐、考德威尔这些西方美学大师地下有知,会感谢朱光潜先生辛勤的译介之功的。

这些译作几乎成为不可超越的典范。

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欧洲,一心沉溺美学研究,遍览群书,博闻强记,很快便成为了康德―克罗齐形式主义美学信徒。

到了晚年,他从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修正了自己美学中过分形式化的主张。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简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简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简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众所周知,朱光潜是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一个特别严谨的学者,当他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趋进;他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

最近两天把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大致看了一遍,很受启发,他书中的观点我很喜欢,因为我自身就喜欢在自然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挽留美,我是活在我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我的是感性的,而朱先生的把美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角度,研究文艺。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后生不断学习的,因为只有把一切理性化、系统化、理论化,一切才能持久,才能够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朱先生认为人生是有机体,科学的伦理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辨,在事实上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

因此根本反对克罗齐派形式美学所根据的机械观,和所用的抽象的分析法。

一切事物都有研究价值,在文艺方面,对其作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若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在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朱先生对美感经验的分析(形象的直觉、心理的距离、物我同一、美感与生理)有了很详细的介绍与探讨,并且谈及了关于美感经验的几种误解。

同时,朱先生在书中还介绍了美感与联想、文艺与道德、自然美与自然丑、什么叫做美、克罗齐派美学的批评、艺术的起源与游戏、艺术的创造、刚性美与柔性美、悲剧的喜感、笑与喜剧。

通读这本书后,对美学,对文艺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接触到了美感经验这个概念,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不同的场景,接触不同的境界,或得诸自然,或来自艺术,种类千差万别,都是美感经验。

美学的最大任务就在分析这种美感经验。

“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象是“形象”,所以“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的直觉”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述学策略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述学策略

关键词 : 朱光潜 ; 《 文艺心理学》 ; 京派 ; 述学 ; 变 译
中图 分 类 号 : 1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0 0 1 2 ( 2 0 1 5 ) 0 4— 0 0 3 1一 O 9
中国文 艺理论 与 美学话 语 的现代 性 转 换 , 可
定 程度 上 的延续 。
法” ¨ , 以符合 “ 今之世界, 分 业 之 世界 也 。一 切
学问 、 一 切 职事 , 无往 而不 需特 别 之技 能 、 特 别 之
然而, 这 种视 角往 往将 他们 大 而化 之 地笼 入
“ 京派” 范畴 内, 着 眼于 “ 京” / “ 海” 、 “ 左” / “ 右” 之争 , “ 京派” 内 部 的 张 力 与 一 部 分 文 学 事 实 没 有 得到 充分 的发 掘 与反思 : 例如, 如何 理解 3 0年
实 语境 , 中 国 现 代 文 论 与 美 学 也 逐 步 呈 现 出 专 业 化、 本 质论 、 思 辨 式 和 体 系化 的 特 征 。 2 0 世 纪
3 0年代 , 在 左 翼 话 语 热 烈讨 论 “ 阶级 ” 、 “ 主义” 、
“ 大众化 ” 等话题 、 将 文 学 指 向社 会 历 史 的镜 像
代 北平 文学 、 美学 教育 情况 及 专业 化程 度 与其 生
态 的关 系 ?抗 战 打 破 了 “ 京 派 ”相 对 稳 定 的 格 局, 北平 学 人被 迫 辗 转 流 散 , 如此 短 暂 的学 制 建 设, 如何 对 现代 文论 与美学 产 生 了深远 的作用 与 影 响 ? 以学 院化 专 业 化 追 求 文 艺 独立 , 与“ 革 命 之维” 和商 业 风 潮 是否 存 在 永 恒 的 矛 盾 ? 因此 , 本 文选 取 “ 京派 ” 学人 朱 光潜 及其 《 文 艺心 理 学 》 为个案 , 尝试 通 过 重 新 审 视 这一 公 认 的“ 融 会 中 西” 的理论 经 典 文本 的述 学 策 略 , 考 察 中 国现 代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原创版)
目录
1.朱光潜与文艺心理学
2.文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观点
4.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朱光潜,一位在我国文艺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揭示了文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文艺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文艺作品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学科。

朱光潜认为,文艺作品并非只是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理解,对现实进行再创造。

因此,文艺作品对人的心理影响,既包括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也包括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观点,集中在他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和解读上。

他认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要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这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其次,要通过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去理解和感受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这是作品的深度所在。

最后,要通过作品去认识和理解自己,这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越来越浅薄。

朱光潜的观点提醒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是为了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的来说,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
解和欣赏文艺作品。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作家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在这本书里,朱光潜先生系统的介绍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柔和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采取了反传统的研究美学的方式——从心里而非哲学的角度为读者分析了核心概念“美学经验”,以及相关的美学问题,可以说是在实际的审美感受中思索着前人的美学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对各个美学流派观点的继承与批判,建立起他自己的美学体系。

朱在光潜先生在这本书中运用综合贯通的方法建立了三个部分:美观经验理论,艺术起源理论,艺术创造理论和戏剧论。

在此我想就美感经验理论进行在我理解基础上的分析。

美感经验理论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和西方近代美学一样侧重审美心里的研究,“因为事物能引起美感经验才能算是美,我们必须知道怎样的经验是美感的,然后才能决定怎样的事物所引起的经验是美感的”,因此他把分析美感经验作为美学的最大任务。

朱光潜先生提出希望“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里的事实去研究”,也就是说他希望打破传统由哲学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推演来研究美感经验的方法,而以从“心里事实”的层面开始自上而下地去分析美感经验。

然而朱光潜先生的想法是没有完全实现的。

《文艺心理学》这本书确实是侧重于从“心理事实”的角度去分析审美心里,但是朱光潜先生“美感经验”的最初概念以及认识根据来源于从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

在我看来克罗齐在康德哲学基础上通过概念分析和推演而建立的关于美感经验的理论,是朱光潜美感经验的理论基础。

也就是说朱光潜美感经验的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克罗齐没感经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上的。

《文艺心理学》这本书中涉及的美感经验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对没感经验形成的分析,对美感经验传达的理解以及美感经验的价值问题。

因此朱光潜先生的美感经验理论就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展开:1.对美感经验形成的分析(1).他认同克罗齐的观点,认为美感经验本身是“形象的直觉”。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关于美感经验的论述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关于美感经验的论述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关于美感经验的论述作者:任路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摘要:《文艺心理学》是2009年04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本书中他系统的介绍了西方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美学流派和理论,主要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以及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并对其进行中国化解读,完成其自身对于美感经验的建构。

本文将以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为例,对其美感经验的理论进行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朱光潜(1897—1986),我国著名美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毕生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

《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形成的主要体现,这也是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早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用朱光潜先生自己的话说,本书“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来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出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

它的对象是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文艺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观点研究出来的美学。

一、关于“美感经验”的理论分析朱光潜提出的美感经验直觉说的特点在于,首先,美感经验是不带任何科学的和实用的目的去研究对象,而是单纯的“无所为而为”的观赏,观赏的对象是独立存在的,这种不旁迁他涉的独立性是直觉说的重要特点;其次,美感经验的最高境界是凝神关照,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凝神境界中,我们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界和我们自己的存在;最后,达到物我同一的效果,我带给物和物带给我的相互通融。

所以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有形象必有直觉,有直觉也必有形象。

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是创造而成的艺术。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作者:杨大为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

《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背景核心理论调和折衷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即便在各种文艺心理学的教材和读本层出不穷的今天,朱先生的这本著作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文艺心理学》的写作背景根据朱光潜先生《作者自白》中所说,这部书作为讲稿使用,在很多所大学里面讲过很多次。

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本书的体例和行文风格很有必要。

《文艺心理学》一书文风平易通俗,这和它作为“讲稿”不无关系。

从本书的《作者自白》以及附录中的《作者自传》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做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或者说是知识储备。

作者自述:“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可是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

”这种知识积累对朱光潜先生能够展开专业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要有文艺知识,同样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朱光潜先生的写作背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作者自传》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受的教育。

朱先生从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私塾教育,对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诗文、历史以及必须的科举策论的学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后来朱先生辗转异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到长期的封建教育和英帝国主义教育”。

朱光潜先生其时说这句话无疑是很诚恳的,但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和纯正的欧洲文化的熏陶。

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文艺心理学》

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文艺心理学》

书评论朱光潜对艺术传达及文艺与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文艺心理学》为例分析李春赢 宁夏大学摘要: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长处,又克服了其中的缺陷,从而对艺术传达、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朱光潜对克罗齐否认艺术传达为艺术创作过程的观点的偏颇之处进行了分析,并且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一些缺陷,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传达;文艺;道德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一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独特而有见地的思考。

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态度,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第十一章中有明确的表态——“我们把美感经验解释为‘形象的直觉’,否认美感只是快感,排斥狭义的‘为道德而文艺’的主张,肯定美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表现都是跟着克罗齐走。

同时,我们否定艺术的活动可以挤入美感经验的窄狭范围里去,承认艺术与知觉联想仍有相当的关系,反对把‘美感的人’和‘伦理的人’与‘科学的人’分隔开来,主张艺术的‘独立自主’是有限制的,这都是与克罗齐背道而驰的。

”[1]由此可见,对于克罗齐美学,朱光潜既取其优长,又避其偏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一、关于艺术传达问题的不同观点克罗齐认为艺术活动在想象阶段就已完成。

他认为艺术的活动完全是心里的活动,内心直觉到一个形象,就是创作,就是表现,而这形象本身便是艺术作品。

而将内心的形象和情趣转化为有形的文字、声音、图画等,则只是一种“物理的事实”,或防止自己遗忘,或留作他人欣赏,显然是一种功利的行为。

克罗齐是主张艺术非功利的,因此,他视传达为一种功利的活动而否认它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对于克罗齐否定传达为艺术创作过程的观点,朱光潜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从而指出了克罗齐这一观点的偏颇之处。

一方面,朱光潜指出创作主体的想象必然不能离开他所凭借的媒介和符号。

因为,传达的媒介和符号会直接限制和影响创作主体的直觉与想象,借用不同的媒介和符号,主体的想象也是不同的。

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二章,美感经验的分析之心理的距离

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二章,美感经验的分析之心理的距离

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二章,美感经验的分析之心理的距离朱光潜在这章所谈及的内容很切近我们的生活,在章节的开篇,朱光潜就用到了一个雾海行船的例子来概述了“距离”这一矛盾的实质。

一艘行船遇到了大雾天气,这时,对于处在船上的游客和水手们来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行船和自己的安全问题,很笨无暇顾及美感体验。

而对于岸上的人来说,同样是面对弥天大雾的壮丽奇观,他们会被那具有无限诗意的美景所吸引与打动,陶醉其中。

这便提出了距离的问题,当人们与海雾的关系太过于密切的时候,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无暇顾及欣赏这一层面,而在岸上的人与还无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所以才能以审美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记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及高尔基的《勇敢的海燕》一文中就提到过,只有高尔基这种文学家才能写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种话,设想要是一蚕农正在桑树园里采摘这桑叶,而家里的蚕正急需食物,那么蚕农会喊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这种话么?究其原因,正是高尔基与现实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他需要用暴风雨来表达自己的意念,而桑树地里的蚕农却与实际生活需要“距离“太过相近,从而丧失了对审美对象的超功利态度,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朱光潜先生提到,“距离”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方面的因素,消极方面来讲,它抛弃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就像如果蚕农不顾及家中的蚕而去大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一样,就积极的方面来讲,它着重形象的欣赏,把物和我的关系由使用变为欣赏。

作为普通的欣赏者来说,这种距离的把握是很难的,而艺术家和诗人的长处就是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待。

朱光潜提到,不管是东方人看待西方人的事物或者是西方人看待东方人的事物,都会感到光怪陆离,别有一面美妙的风味,这就是因为那种光怪陆离还没有变成使用的工具。

这和近两年来的年轻人喜欢过西方的节日一样,只是因为觉得那有些光怪陆离,却没有把握到他们的实质用途,这和旅游也是一个道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是会向往远方,而远光也不过是别人呆久了的地方,只是因为把远方放在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去看待而已。

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

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
宇 宙 的 生命 互 相 回 环震 荡 。 感 经 验 与 价值作 了别具慧眼的论述 。他指出 : 美 中
移情作用密切相关。
国 新 近 艺 术 家 看 到 西 方 艺 术 的 技 巧 很
四 、美 感 经 验 还 与 生 理 的 运 动 相 完善 , 画一匹马就 活像 一匹马 , 布一幕
镣镱
移情作用 , 我沉入物 , 物也沉入我 , 我的 表现生 活的方式各有特点 , 因而它们与 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 , 则 实际人生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别。 为精 物 更 因我的情感的移入而变得有生气 , 的 彩的是 , 我 朱光 潜 以“ 离说 ” 距 为理 论依 情趣 和物 的情趣往复回流 , 人的生命 和 据 , 对中国传统艺术( 国画 、 如 京剧等) 的
是什么呢? 这就是“ 美感经验” 可以从 尔的“ 。 个性 返照” 说和 中国古代 的诗论 稍费点功夫研究古希腊的剧艺 , 也许知
以 下五 个方 面进 行 概括 :

等 , 行了综合和概括 , 进 在综合 和概括 道带面具 、 打花脸 、 穿高跟鞋 , 也不一定

美感经验是一种凝神 的境界。 中渗透 了自己的审美的经验 , 特别是 阅 是 野 蛮 艺术 的特 征 。在 图 画雕 刻 方 面 ,
造 出来 的 形 象 是情 趣 、 性 的返 照 。( 明逼 真 地模 仿 自然 并 不是 艺 术 的佳 境 , 个 以
上五点参见《 文艺心理学》 第五 章作 者 而注重艺术 与现实拉开距离 , 注重作品
自己 的总 结1 。 朱 光 潜是 个 有 哲 学头 脑 的美 学 家 。
的 “ 形式化” ,才是现代 艺术的发展方
赏当作心理 的事实去研究 , 事实 中归 方本 世 纪 初 的 理 论 , 括 克罗 齐 的 “ 从 包 直 子唱高调不近 睛理的人们 , 如果看到 瓦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第三、文学艺术创作与自然生活之道的之间关系
在许多具体的艺术实践中都有极好的例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大致可以 归属于抽象艺术(更准确一点,或可称作“抽象表现艺术”)之列,但也许 正是因为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它与客观生活,与客观生活之“道”似乎更多 一层密切的关系。显然它从客观生活中颇有汲取。许多书法家都是从客观生 活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从而“落笔惊鬼神”的。大书法家怀素“观夏云多 奇峰,辙长师之”; 草圣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钬如羿射九日落,娇 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遂因而悟道,得舞剑 之神; 书圣王羲之从白鹅游水而悟出用笔之法;
古今中外对文艺与政治/道德关系认识的演变。通过对自然主义和理 想主义主张的(以自然为拓本创作艺术)的思考,试图界定自然美与自 然丑的内涵.
第二、 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了艺术的起源与游戏
我们可以看到席勒、斯宾塞的“游戏说”,“过剩精力说” 观点,谷鲁斯的“练习说”(霍尔拓展到种族的婴儿时代),拉 萨腊斯的“消遣说”。艺术与游戏的关联有涉及到儿童心理学。 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儿童擅长通过象征作用,将自己心中的意象 客观化。且也兼用创造与模仿,把物我的分别暂时忘去,是无实 用目的的自由活动,“跳脱平凡而求新奇,跳脱‘有限’而求 ‘无限’ 这些都与艺术创作的特征相似。但是,已强调的“传达” 与“价值”的重要性,艺术包含着更多社会性,为我也为群。艺 术必有作品,而且所用材料方法的选择都是关键,而游戏多半只 是“逢场作戏”。
四、艺术创作与客观生活关系的看法,非独中 国仅有。
卡西尔说“艺术家是客观生活的各种形式的发现 者,正像科学家是各种事实或自然法则的发现者一 样。”这里所言的“形式”与“自然法则”都与 “道”极类似。
, , ·
志理五

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

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

西方美学在中国——读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有感视点FAzHAN?sHlDlAN朱光潜是个有哲学头脑的美学家.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意图是"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出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那么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事实"是什么呢?这就是"美感经验".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概括:一,美感经验是一种凝神的境界.在凝神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却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欣赏的对象成为孤立绝缘的意象,欣赏者无所为而为地去观照它,赏玩它.这种把一切都忘却的境界,也就是形象的直觉,形象是直觉的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美感经验就是直觉欣赏中的形象,而把物与我以外的事物的关系置之度外,在聚精会神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二,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的形成,必须在观赏者与对象的功利属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美的创造和欣赏是否成功,就看这种心理距离能否安排妥当,距离太远,则无法了解,距离太近,则可能是欲望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才是理想的距离.三,在凝神观照中,我们心中除观照的对象之外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从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产生移情作用,我沉入物,物也沉入我,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物则因我的情感的移入而变得有生气,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环震荡.美感经验与移情作用密切相关.四,美感经验还与生理的运动相关.在移情作用中,不但我们的情感移注于物,物的情趣移注于我,而且我们的"筋肉""呼吸"等生理器官发生特殊的生理变化,似乎也模仿着运动,只是这种生理的模仿的运动大半隐在内而不发出来,这里感觉中的生理运动可称为"内模仿","内模仿"会影响美感经验. 五,美感经验中的形象,不是固定的,同一事物对于千万人即出现千万种形象,物的意蕴的深浅以观赏者的个性为转移.因此,欣赏是个性的创造,而创造出来的形象是情趣,个性的返照.(以上五点参见《文艺心理学》第五章作者自己的总结1.不难看出,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对美感经验特征的概括,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消化和理解,把产生于西方本世纪初的理论,包括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黑格尔的"个性返照"说和中国古代的诗论等,进行了综合和概括,在综合和概括中渗透了自己的审美的经验,特别是阅读古代诗词的经验.如:他举例说,"《西厢记》写张生初和莺莺定情的词是:'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这其实只是说交媾,'距离'再近不过了.但是王实甫把这种淫秽的事迹写在很幽美的意象里面,再以音调很和谐的词句表现出来,于是我们的意识遂被这种美妙的形象和声音占住.不想到其他的事."在这里,朱光潜用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超然物表""潇洒出尘" "脱尽人间烟火气"的人生境界,既对"距离说"的要义作了准确生动的阐述, 又使"距离说"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中长出了更为繁茂的枝叶.至于他分析《西厢记》的唱词如何以幽美的意象与和谐的音调来制造"距离",使其所表现的淫秽事让人感到"雅驯",并以孑L子论《诗经?关雎》的评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加以解说,更是观点新颖,开人眼界.这实际上揭示了不同文艺形式由于表现生活的方式各有特点,因而它们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别.更为精彩的是,朱光潜以"距离说"为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京剧等)的价值作了别具慧眼的论述.他指出:中国新近艺术家看到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完善,画一匹马就活像一匹马,布一幕月夜深林就活像月夜深林,以为这真是绝大的本领,拿中国艺术来比,真要自惭形秽.其实西方艺术本来固然有长处,中国艺术本来也固然有短处,但长处并不在逼近自然,短处也不在不自然.现在西方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着意在"妙肖自然"方面下功夫,而是向一个新方向走.这个新方向完全是反写实主义的.后期印象派的大师塞尚是最好的代表.这里,朱光潜从艺术发展演变的角度,以西方现代派艺术崛起的事实,说明逼真地模仿自然并不是艺术的佳境, 而注重艺术与现实拉开距离,注重作品的"形式化",才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由此,朱光潜特别指出:"从欧洲艺术的新倾向看,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替中国旧艺术作一个辩护.骂旧戏拉着嗓子唱高调不近睛理的人们,如果看到瓦格纳的歌剧,也许恍然大悟这种玩意儿原来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如果他们再稍稍费点功夫研究古希腊的剧艺,也许知道带面具,打花脸,穿高跟鞋,也不一定是野蛮艺术的特征.在图画雕刻方面,远近阴影原来是技巧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技巧的进步原来可以帮助艺术的进步,但是无技巧的艺术终于胜似非艺术的技巧……看到吴道子的人物或是关同的山水而嫌他们不用远近阴影,这种人对于艺术只是'腓力斯人'而已."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56发展?月刊一镣镱朱光潜《=叟艺心理学v有感。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摘要:
一、文艺心理学的概念
二、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理论
1.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2.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3.艺术价值评判的心理基础
三、朱光潜理论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艺创作、欣赏和评价等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现象的学科。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心理学理论对我国文艺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光潜认为,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其次,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现;最后,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创作中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情感、想象和思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中,朱光潜强调观众的主观能动性。

他认为,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感知、理解和联想等心理功能,与艺术家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和美感。

同时,他还指出,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观众可以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朱光潜认为,艺术价值评判的心理基础是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他在研究
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审美心理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发展性,以及这些需求在艺术价值评判中的作用。

此外,他还强调,艺术作品的价值评判应遵循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艺术家的个性。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深入探讨文艺创作、欣赏和评价等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心理,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综述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综述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综述【摘要】分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写作动机,知识结构以及朱光潜在艺术欣赏的心理学上对克罗齐派美学的批判观点。

此次综述目的探究朱光潜的文艺道德观,探究文艺分析的心理学。

资料来自于《文艺心理学》以及知网上一些已经发表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论文,现在人们基本认同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分析说是具有开辟性质的,文艺研究需要分门别类,而不是单纯的使用哲学体系的思考方法去思考。

对书中关键问题做一剖析,为今后个人的艺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研究的是文艺理论,探讨的问题属于美学范畴,但是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曾经在如何分析文艺作品这件事上人们用哲学的思维套路去分析,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完善,“它丢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的创作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出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

用心理学观点研究文艺的创造和欣赏这个对象。

艺术家对内容与形式,艺术与人生,写意与写实的思考,大部分是从经验中得到,比如达・芬奇《画论》,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罗丹《艺术论》,福楼拜《书信集》。

能够有这样的经验很珍贵,但是并不证明具有理论建设能力,文艺研究中错误见解弊端之大课余低劣的手腕相提并论,研究艺术鉴赏的理论依据并不仅仅是好奇心驱动,更因有了“价值”的标准和艺术的本质的了解,才能去判断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否则就好像水手说天文一样,只能凭借粗略经验。

美学研究两个问题:1、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

2、什么事物算是美。

其中“美感经验”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心理活动。

美学最大任务在于首先分析美感经验。

美学从哲学分支,克罗齐认为知识有两种:直觉的和名理的。

也就是说名理的知识本身毫无意义,当与另一事物或概念有联系时,而得到意义。

直觉的知识不涉及其他,只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意向。

物可以呈现在心里的除了形象,还有实质、成因、效用、价值等。

没干经验中无所依呈现于心是它的形象本身,不关其他事项。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朱光潜与文艺心理学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3.文艺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4.文艺心理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朱光潜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文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心理机制的学科。

朱光潜认为,文艺作品可以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诗歌、电影、音乐等。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形象、声音等手段,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与读者产生共鸣。

朱光潜认为,文艺作品不仅可以让人们得到审美的享受,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了解人类的心理机制。

文艺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朱光潜认为,文艺作品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读一本好的小说,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另外,文艺作品还可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文艺心理学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朱光潜认为,文艺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心理健康的资源。

通过欣赏文艺作品,人们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文艺心理学还可以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艺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

美学按学科门类因隶属哲学范畴,重归纳和演绎,有趣的是朱光潜先生触类旁通,重视美的“心理感受”(创造者和观众),向心理学进军,有些像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这本书要早于尧斯几十年,笔者认为接受美学反对美学的结构主义化的确没错,可是过于主观化的人文主义,难免陷入唯我唯心的泥潭。

毕竟对于“美”,还是有些许普遍性。

可能你喜欢梵高,我喜欢塞尚,但对于例如《蒙娜丽莎》等作品,受众者又有很多,到底是物的本身很美,还是物给我们的感受产生了美感?美学在历史上一度被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

喜欢朱光潜因为他深入浅出的大家风范,喜欢他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喜欢他文笔清爽如和风细雨,即使是论及学术的,让人读起来仍觉得如沐春风。

什么是美?估计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回答,每个人的都会回答出心里最直接的感受。

朱老先生认为,只有美才能拯救人的心灵,这本书从人的心灵来研究美,这不外乎现在我们大谈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排除了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又不考虑事物的抽象共性,只专注它给你的完整形象,这个时候,美才能产生。

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摘抄【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二、文艺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三、朱光潜的观点:文艺与心理的关系四、朱光潜的观点:文艺创作与心理活动五、朱光潜的观点:文艺欣赏与心理体验六、结论:总结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观点正文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文艺心理学》是一部关于文艺与心理关系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深入探讨了文艺与心理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文艺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朱光潜首先解释了文艺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他认为,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艺活动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文艺创作、欣赏和批评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朱光潜认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而且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艺创作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朱光潜进一步阐述了文艺与心理的关系。

他认为,文艺是心理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的表现。

同时,心理活动也影响着文艺创作。

艺术家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都会渗透到他们的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朱光潜还探讨了文艺创作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他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

艺术家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文艺欣赏方面,朱光潜认为,文艺欣赏是一种心理体验,是观众对文艺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观众通过欣赏文艺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生境界。

总之,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文艺与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文艺创作和欣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浅析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李亚迪
【期刊名称】《《当代旅游》》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20 世纪初期,朱光潜借鉴美学、文艺学、心理学的理论,创作了《文艺心理学》。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李亚迪
【作者单位】[1]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从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看中国美学建构的可能性 [J], 李贺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述学策略 [J], 苗雨
3.直觉·距离·移情——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对西方理论的中国化解读 [J], 王维玉
4.《文艺心理学》的"心灵":朱光潜与克罗齐的对话 [J], 李想
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与借鉴 [J], 周建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众所周知,朱光潜是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一个特别严谨的学者,当他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趋进;他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

最近两天把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大致看了一遍,很受启发,他书中的观点我很喜欢,因为我自身就喜欢在自然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挽留美,我是活在我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我的是感性的,而朱先生的把美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角度,研究文艺。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后生不断学习的,因为只有把一切理性化、系统化、理论化,一切才能持久,才能够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朱先生认为人生是有机体,科学的伦理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辨,在事实上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

因此根本反对克罗齐派形式美学所根据的机械观,和所用的抽象的分析法。

一切事物都有研究价值,在文艺方面,对其作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若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在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朱先生对美感经验的分析(形象的直觉、心理的距离、物我同一、美感与生理)有了很详细的介绍与探讨,并且谈及了关于美感经验的几种误解。

同时,朱先生在书中还介绍了美感与联想、文艺与道德、自然美与自然丑、什么叫做美、克罗齐派美学的批评、艺术的起源与游戏、艺术的创造、刚性美与柔性美、悲剧的喜感、笑与喜剧。

通读这本书后,对美学,对文艺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接触到了美感经验这个概念,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不同的场景,接触不同的境界,或得诸自然,或来自艺术,种类千差万别,都是美感经验。

美学的最大任务就在分析这种美感经验。

“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象是“形象”,所以“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
象的直觉”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

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

美学上还有距离之说,不但在欣赏方面有这种“距离的矛盾”,在创造方面也是如此。

从一方面说,作者如果把自己的最切身的情感描写出来,他的作品就不至于空疏不近情理。

但从另一方面说,他一定要把它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种意象,他自己对于这情感一定要变成一个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在自己和这情感之中辟出一个“距离”来。

懂得“距离”的道理,文艺上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关于物我同一,在凝神观照时,我们心中除开所观照的对象,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美感与生理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感与联想,承认美感经验为形象的直觉,我们还可以解决另一个纠纷的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是一种最普遍的作用,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类似联想,二是,接近联想。

在美感经验之前的联想也不可以一概论,有些可以帮助美感,有些可以扰乱美感。

在持文艺独立自主者看,文艺与道德绝无关系;在道德家看,文艺的价值必以其所含道德的教训为准。

这两派人都不觉得文艺与道德的关系能够成为问题。

但是不喜拘执成见而好平心静气地寻求真理的人们一定觉得这真是一个最难的问题。

在他们的长期寻求中,他们一定有时倾向文艺自主说,有时倾向文艺含道德教训说,有时觉得两说各有利弊,苦与彷徨无所依归。

文中,作者把这个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历史的回溯。

看清各家的争点所在。

其实就某种观点看,文艺与道德密切相关,是不成问题的;就另一种观点看,文艺与道德应该分开,也是不成问题的。

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

其实“自然美”和“自然丑”与“艺术美”和“艺术丑”应该分开来说。

这种看法虽然与常识相冲突,但是要真正了解美的本质,我们必须把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分清。

如果“美”的性质不易明白,“丑”的定义更难下得精确。

“美”字的相反字是“不美”,“不美”却不一定就是“丑”。

许多事物不能引起我们的好恶,我们对于它们只是漠不关心,它们对于我们也只是不美不丑。

所以在美学中,“丑”不完全是消极的,应该有一种积极的意义。

克罗齐的全部美学都是从“艺术及直觉”这个定义推演出来的,直觉是最单纯的,是在知觉和概念之前的知的活动。

它的对象只是单纯的未经肯否的意象。

如果我们对于这种单纯意象加以肯否,如果判断它是某某,直觉便进化为知觉,意象便进化为知识了。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我们有很多学科都提及这一点,但我们只需先明白的就是艺术起源甚早,它并不是文化发达以后的产品。

我们经常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灵感转化为艺术上的灵感,因为灵感本身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

我们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什么影响,但是一遇挥弦走笔,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动作。

在作品表面上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会浅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

这些意象的蕴蓄就是灵感的培养。

媒介知识的储蓄,传达技巧的学习,以及作品的锻炼——是天才借助于人力者最重要的功夫。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三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基础。

没有做到三层功夫,和只做到这三层功夫就截止,都不足以言文艺的创造。

艺术家一方面要有匠人的手腕,一方面又要有诗人的心灵,二者缺一,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最喜欢朱先生的“刚性美是动的,柔性美是静的。

动如醉,静如梦”。

还有那悲惨的情景和自然丑都只是生糙的材料,须经艺术加以陶铸,给以新生命,然后才能引起真正的美感。

因此,悲剧的喜感和一切美感一样,都是起于形象的直觉。

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不仅是学术上的极好的工具书,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辩证的看待问题,升华得看待问题,也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

生活是美的,艺术是美的,文学是美的,在美中成长,在美中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