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摘要】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不要让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对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畸形的,教师应该给课堂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多创设机会,使他们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富有生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有着独特的弹性,给了我们巨大的探索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实践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乡土人文资源,实现语文学科与乡土资源的整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将来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改变家乡。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致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使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的知识。

3、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关注全体学生,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科都应渗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各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探究精神。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会作深入的思考,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氛,使它变得有意义。艺术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唱歌曲、手工制作、聆听历史故事、观赏戏剧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觉节目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真正的语文教材就来源于生活,也终将会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导入课文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然后再说说我们是怎样过节的。从学生熟悉的节日引到端午节,为课文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不要让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对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畸形的,教师应该给课堂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多创设机会,使他们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富有生命力。

三、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展开语文课外实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应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而教师并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其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内

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的自读感悟放在了第一位,把教师的引导调控放在了第二位,使教学展现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目的的体现者,学习活动的操控者,学习过程的探究者,学习结果的反思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可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远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丰厚语文素养。乡土资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无疑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故园”的有效之途。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教材只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其相对作用正呈下降趋势。“生活无处不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根据单元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从

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这些课程资源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具活力,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个性更张扬,更能说会道,善抒善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