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与外交思想的定义(精)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48f8a36be23482fb4da4cc6.png)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目前正在热播,作为外交战线的一员,观看此片,倍感鼓舞。
这部专题片勾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展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伟实践,也反映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积极回应。
这部专题片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为学界思考和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刻思想内涵提供了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开始形成体系,也成为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思想内涵,突出表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理念。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立足点、以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为着力点。
联合国体制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当今世界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增强联合国的权威,维护联合国体系的制度,也就是维护世界基本秩序的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现行国际制度不谋求另起炉灶,主张对不能有效维护秩序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完善和补充。
中国外交着力于推动建立和平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支持以多边主义为基本的秩序运行机制,强调改变霸权和强权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中不合理的成分,主张不同文化和价值的多元融合、互学互鉴。
只有在一个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环境里,世界秩序的持久稳定才能够真正得以保证。
中国的国际责任观以公平、平等、正义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关切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点、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中国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准则,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正当诉求和合理利益,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导方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亲、诚、惠、容”、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的关系原则。
“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倡议,表现了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大国意识,也展示了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特别关注。
外交学_精品文档
![外交学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362a19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e.png)
外交, 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 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 为维护自身的利益, 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 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交往与沟通, 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
现代外交的四种变化特点:1.角色的全球化首先, 社会主义国家登上了外交舞台。
其次, 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战外交活动。
最后, 美、日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在外交上的作用加大。
2.外交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 出现了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科技外交、体育外交、环境外交、军事外交、宗教外交、人权外交等。
根据具体角色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公众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地方外交、民间外交等等。
3.外交决策民主化一方面, 就各国外交自身而言, 外交决策通常需要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
另一方面, 就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合作而言, 在其大政方针的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有必要实行国际民主。
4.外交活动高层化外交活动的高层化直接导致了外交的集权化, 今天的外交决策, 通常由各个国家的首脑亲自把关。
驻外使节的地位已经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 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存在的价值已经失去。
一、外交学的研究对象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实际上是指外交学的具体研究目标。
将外交行为及其一般规律作为外交学的研究对象是最为精确的。
外交惯例: 一般是指各国在外交活动中皆应遵守的、约定俗成的常规做法, 亦即有关外交的国际惯例。
外交特权与豁免, 简称外交特权, 又称外交优遇, 指为了使职业外交官以及外交使团作为派遣国的正式代表能够独立合法有效的履行职务, 从而使其在接受国之内享有特殊的规范的国际法地位, 即给予其一定的特殊权利, 并免除其某些接受国本国公民所应尽的义务。
从本质上看, 豁免亦为特权, 故此外交特权包括豁免权在内。
外交制裁: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主动行动, 对另外一个国家予以惩处, 以维护本国的尊严, 或者公开表示本国政府的愤怒与不满。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析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a40c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2.png)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0年第11期(总第20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1.2020General.No.203收稿日期:2020-10-22作者简介:刘帅(199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李鸿章是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专题研究中的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政府的外交重臣,他的外交思想大多被清政府采纳,作为当时的外交策略。
因此,我们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失败原因、内容、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失败原因(一)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1.内部因素的影响李鸿章成长在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家庭中,他的父亲李文安考中进士,因此对李鸿章也寄予厚望。
他从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学习封建制度的伦理纲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传统思想,致使李鸿章一生都在“愚孝”,即使统治者昏庸无能,他也一样效忠,并且侍奉终身。
这就导致李鸿章在成为外交重臣后,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一直采用“以和为贵”的方式,避免清政府的统治被列强取代。
曾国藩是对李鸿章影响较大的老师,曾国藩认为,“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深信儒家文化思想。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继承了他的主要思想,坚信只要守信重诺,列强就无法对清政府“下手”,同时,利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展变法,只要提升武器装备的力量就可以抵御列强的火枪炮弹。
在列强提出不平等条约及不合理的特权时,曾国藩也主张运用儒家思想的文化,对西方列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试图通过传统思想的说教让列强作出让步,保持时局的和平,甚至将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作对西方国家的束缚,认为条约是对他们的限制,只要清政府遵守条约的各项内容,那么列强就“无计可施”。
曾国藩的儒家思想外交主张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第02讲外交思想
![第02讲外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29de33967ec102de2bd89cb.png)
步的成果,促进世界普遍繁荣;致力于促进不同
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倡导世界 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致力于同各国 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 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2006年8月21日至23日,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对 “和谐世界”理念内涵的阐述。
——费正清
任何国家都不能否定或摆脱政治文化对其外交理念、外交 风格等的影响和制约
14
周恩来对美国的声明
(一九六六年四月十日)
(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中国没有派兵去夏威夷,是美国侵占了中国领 土台湾省。尽管这样,中国仍然努力通过谈判要求美国从台湾省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它的一 切武装力量,并且已经先后在日内瓦和华沙同美国就这个决不能让步的原则问题谈了十多年。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那就是,如果亚洲、非洲或世界上任何国家遭到美国为首 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一定要给以支持和援助的。如果由于这种正义行 动引起美国侵犯中国,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奋起抵抗,战斗到底。 (三)中国是做了准备的。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不论它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 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可以肯定说,它将进得来,出不去。既然一千四百万越南南方人民对付 得了二十几万美军,那么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也肯定对付得了一千万美军。美国侵略者不管 来多少,必将被消灭在中国。 (四)战争打起来,就没有界限。美国有些军事家想依靠海空优势轰炸中国,而不打地 面战争。这是一厢情愿。战争既然以空战或海战开始,那么,战争如何继续进行,就由不得 美国一方做主了。你能从空中来,难道我们不能从陆上去吗?因此,我们说,战争一旦打起 来,就再没有什么界限。
简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dde1b0f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e.png)
简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内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指的是以外交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其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平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和平、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 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各方以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商量解决全球性问题,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互利共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4. 以人为本:中国将人民福祉置于首位,通过促进全球发展和减少贫困、保护环境等方式提升全球人民的福祉。
5. 全球治理:中国主张通过加强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加强全球治理机制,促进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平衡。
6. 无偏执: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集团,保持独立自主的国际立场。
7. 亲诚惠容:中国希望通过友好互信、真诚合作以及谦和宽容的态度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全球治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践行独立自主和亲诚惠容的外交原则。
外交思想汇报
![外交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252b1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3.png)
外交思想汇报外交思想是指一国对外事务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策略,也是指导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思想体系。
在国际社会,各个国家的外交思想千差万别,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
我认为,中国的外交思想可以总结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多边合作。
首先,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
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稳定、繁荣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强调和平发展是各国共同的追求和福祉所在。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协来解决争端和分歧。
中国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反对使用武力或施加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空间,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
其次,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中国坚信互利共赢是国际交往的本质和目的,主张各国在平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中国主张通过务实合作,实现双赢结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发展空间和共同利益。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并主动扩大开放,推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多边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
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主张通过多边机制和平台解决国际问题,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主张发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还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权益,推动南南合作和国际秩序公正合理化。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机制,并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的外交思想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多边合作。
中国坚持和平、稳定的原则,追求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倡导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遵循多边合作原则,维护国际秩序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想
![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06577bf1a37f111f1855b0a.png)
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里面已经作了全面的阐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予以强调。
我想就和平发展、交流沟通、互利共赢、合作和谐对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性谈几点看法。
一要讲和平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任务很艰巨,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时,我们认为世界各国,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以实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二要讲交流沟通。
虽然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沟通。
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承认和照顾彼此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
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三要讲互利共赢。
不仅在经贸领域,在政治、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国家之间都应该讲互利共赢,这样国家之间关系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保持其活力和旺盛生命力。
四要讲合作和谐。
中国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我认为这也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
中国古人讲要“和合而谐”,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使得世界上和谐的成分能够增加一些,不和谐的成分减少一些,这样有利于加深和扩大各国之间的合作。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不仅是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也是现实的任务。
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一起,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使世界更美好作出更大的努力一是“谋大局”。
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积极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同时要有力地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正当权益,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是“求合作”。
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国际及地区组织的友好合作,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双多边结合,开创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三是“促改革”。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朝着更加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扩大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影响力。
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思想
![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9590d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5.png)
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思想古代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外交政策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之一。
中国的外交政策从一开始就被固定在“中华天下”和“四海之内皆中国”的基本思想上,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对周边和远方的国家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外交理念和政策。
1. 外交思想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国君们认为中国应该在中原地区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称为“天子之国”,并且在外交上采用“王道”和“礼制”来维持周边邦国的安全和秩序。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开始采取“和亲”的外交政策,即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达成和平共处的共识。
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守护边疆,保持地区稳定,同时借助联合或和平来对抗其他实力较强的外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政治与历史环境下发生了变化。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形式多样化,除了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外,还有经济文化交流、使者派遣、礼仪周旋等多重策略。
清朝的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平衡主义向权衡主义转变,更加重视对国际事务的主动干预和积极争取利益。
同时,外交政策也受到外力影响较大,其中俄国的影响最为显著。
2. 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中国是世界中心,四海之内皆中国。
这个思想早在中原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成为后来中国全部外交政策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中,中华文化的扩散和传播在普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层面上成功带动了周边国家的发展,并通过文化和贸易交流传播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三国时期的晋朝大学者嵇康认为“群贤毕至之民则天下之美也”,说明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吸引、引导和利用各国贤才的策略很重要。
这个策略在后来的中国外交政策中不断重载。
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强军和自主防御是长期坚持的核心理念。
把强大的实力作为外交策略的基础,通过发展军事科技、强化防御能力和大力扶持国防工业的方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优势。
中国外交关系思想总结
![中国外交关系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7d36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0.png)
中国外交关系思想总结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总结(1000字)中国外交关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基础。
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亲和友好、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首先,亲和友好是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核心。
中国历来强调亲和友好的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中,尤其重视维护和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亲和友好的基础是尊重各国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权利,追求共同的发展利益。
中国始终坚持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以周边国家为重点,推动构建周边环境稳定、友好、繁荣的大周边外交格局。
中国还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机制,通过构建不结盟、非对抗的国际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其次,和平共处是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基本原则。
中国始终倡导和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理与各国关系的准则,也是中国的对外政策基础。
中国外交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和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贡献。
最后,平等互利是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国外交倡导平等互利的精神,主张各国应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平等相待,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主张国际关系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各国应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共同繁荣。
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注重在发展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外交关系思想的总结可以归纳为亲和友好、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三个方面。
这一外交思想是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基石。
通过坚持这些原则,中国不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试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思想创新
![试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思想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5084014b52acfc789ebc9e1.png)
序正 在深 度调 整和 加速 重构 中 日渐形 成 。 在 此 背景下 , 端起 历 史 的望远 镜探 寻未
来世界的发展大势时便会发现 , 中国面对以下三大紧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 : 一是
如何 夯 实未来 发展 的周 边根 基 ; 二 是 如何运 筹新 兴大 国和守成 大 国之 间 的权 势转 移 ;三是 如何从 战 略 的高度考 量 中 国 自身 与世界 的关 系 。凡此种 种 ,归结 为一 点 就是 在 中国崛起 的恢宏 历 史进 程 中能否 坚持 走 和平发 展之 路 , 能否 跳 出 “ 修昔 底
展新 道 路 , 而这 无论 对 中 国还 是 对世界 , 都 具 有重 大的 现 实意义 和深 远的 历 史意
义。
关键 词 :大 国外交 中 国外 交 中国特 色外 交理 论 中图分 类号 : D8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5 - 4 8 1 2 ( 2 0 1 5 ) 0 6 — 0 0 7 5 — 8 6
今天的世界 , 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巨变。 在信息化革命迅猛发展和国际体
系深 度调 整 的 当下 , 世 界各 国既面 临前 所未 有 的发展 机遇 , 又遭 遇 全球性 危 机 和
风险社会的严峻挑战。历史潮流 , 浩荡 向前;世界发展 , 一日 千里。中华 民族走 向全面复兴或 日中国的崛起 已近在眼前 , 而且是当今世界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 最为重大的全球性议题。 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呼唤 中,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犹如
李鸿章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
![李鸿章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706df8f121dd36a32d8299.png)
李鸿章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作者:杨明元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35期一、李鸿章的外交活动在李鸿章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对日外交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鸿章之初履外交,即以新起之日本为敌手”,“日本是向中国正面砍来的一把屠刀,李鸿章如何千方百计地来防止这把屠刀真是惊险万状。
结果李鸿章于甲午一役后,马关议和时倒了下去,结束了他26年对日本外交生涯”。
石培华剖析了李鸿章主持中日订约的过程和历史意义,他指出,当日本遣使来华求约之时,李鸿章力排众议,坚持同日立约修好,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力求维护清王朝的利益。
日使要仿照西方列强一法均沾之例,李鸿章力拒,并规定日本不准进入中国内地,日本人不准进入内地置买土货等条款,日使对此无可奈何。
次年日本又派柳原前光来华,要求修改去年所签条约,李鸿章拒其所请,并坚持必须先行换约,日后再行商议。
日本方面只得改派副岛种臣为全权特使来华换约。
1873年4月30日,李鸿章与副岛种臣在天津互换了上年所签条约。
从此次谈判到签约、换约的过程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是颇为强硬的,“并无屈辱媚外,丧权辱国之举,可谓有理、有利、有节”。
“在谈判中,李鸿章与日使多方辩论,力拒其无理要求,最后得以按中方草案稍予改动而定约”,“该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台湾学者王玺认为:李鸿章所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不仅为中国空前未有之平等条约,即对日本而言,亦为其平等条约之标准”。
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的李鸿章如何评价?石培华指出:“李鸿章对日侵台事件曾持主战之议”,“李鸿章是主张示以兵威,并作了一定的布置的。
但最终导致屈辱和约的签订的主要原因,是总理衙门的奕、文祥等满清皇族执意议和,遂使日本乘机漫天要价,肆意勒索”。
论者大多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生功业的转折。
而战争的惨败,又是他消极避战,一味求和的结果。
戚其章指出:“从战争的实践和基本倾向看,李鸿章是一位主和派,在战前,他始终幻想列强调停而不认真备战。
外交政策及外交决策一外交战略外交战略的定义
![外交政策及外交决策一外交战略外交战略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f7cf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7.png)
• 三几种常见的外交策略: • 1 均势策略: • 2 结盟策略: • 3 增加军备或进行军事演习: • 4 外交谈判: • 5 实行中立: • 6 强求 迁就与绥靖: • 7 相互制约:
• 三 外交政策 • 一外交政策的定义:
•而具体制定的 行动准则
• 3 决策权力的层次——以美国为例: • 权力的内层:总统工作人员 顾问 政治
任命官员 国会 行政官员
• 权力的第二层:利益 报界和电视 • 权力的外层:公众舆论 选民
• 4 心理学和决策: • ①敌人意象 • ②退化意象 • ③殖民意象 • ④帝国主义意象 • ⑤盟友意象
• 5 决策过程: • 1发现问题: • 2确定目标: • 3拟定方案: • 4进行选择: • 5实施与修正:
亲疏;
•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 1 维护世界和平: • 2 建立国际新秩序: •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任务 • 1 争取祖国统一: • 2 促进经济建设:
• 四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之点与出发之 点
• 1 立足点: • 2 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 决策过程通常是: • a:决策者基于对有关事实的客观评价;
界定要决策的形势;
• b:决定该形式下要实现的目标按优先性 排队;
• c:考虑所有可供选择的手段; • d:最终选择能最大限度实现目标的手段; • e:采取贯彻决定的行动; • f:评估行动结果
• 缺失:
• a:假定国家是一个整体;忽视了各决策 部门的矛盾;
• 外交战略对于外交行为体的外交活动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外交策略是专门为某项 具体的外交活动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 外交战略使用范围包括外交的方方面面; 相对稳定;外交策略适用于某一具体活动 并且随时可以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外交策 略从属于外交战略
第一讲:绪 论一、外交的定义(一)外交的定义1、已有的外
![第一讲:绪 论一、外交的定义(一)外交的定义1、已有的外](https://img.taocdn.com/s3/m/773428b780eb6294dd886c8f.png)
• 一般而言,国际法学者认为外事=外交+ 领事。
• 四、外交学研究 • (一)外交学的研究对象 • 1、外交理论研究: • 2、外交政策研究: • 3、外交实务研究: • 4、国际法研究: • 5、外交史的研究:
• (二)外交学相关的学科 • 1、国际关系学: • 2、国际政治学: • 3、国际法学: • 4、交际学: • 5、外交史: • 6、传播学:
以后。
• (二)现代外交的缘起与扩展 • 1、古代社会: • 2、近代外交的形成: • (1)外交制度的基本形成: • (2)外交理论的争相问世: • (3)外交范围的扩大: • (4)秘密外交和强权外交成为外交的主
旋律:
• 3、现代外交的成型: • 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 第一、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 第二:新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 • 第三: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 第四:科技革命的影响:
• 现代外交成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外交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 (2)外交方式的多样化: • (3)外交决策民主化: • (4)外交高层化:
• 三、外交与领事、外事的关系 • (一)、外交与领事的关系 • 1、领事的产生: • 2、什么是领事:
• 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领事人员,一种是指 领事制度。
第一讲:绪 论一、外交的定义(一)外交 我国使用“外交”一词比西方要早,但一 开始主要是指与朋友、外人的交际。
• 在英语当中,Diplomacy一词起源于希腊 语中的Diploma,原意是折叠的文书,当 时的驻外使臣都持有这种文书,倒是有点 象现在的国书,折叠的意思是表示郑重。
• 二、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 (一)、中国外交 • 1、西周时期: • “舌人” ;“侯人” ;“象胥” 。 • 2、春秋战国时期: • (1)比较完备的外交思想。 • (2)初步确立了外事交往的规则。 • (3)创造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外交方
21世纪我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思想
![21世纪我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bc92c1c02020740bf1e9b0c.png)
彳嗲敁立鉍//2017.421世纪我眵的@际关系和外交思想V甘肃肖临县第一中学刘光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 求,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此,我国依据和 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 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 发展。
进人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多个发展中 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 向发展。
同时,世界仍很不安宁,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我国提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 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
应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 正义。
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 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養习指导•独占。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将髙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 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 展的崇髙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只有坚持走和 平发展道路,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精品范文】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精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b4549c59eef8c75ebfb35d.png)
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浅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目前正在热播,作为外交战线的一员,观看此片,倍感鼓舞。
这部专题片勾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展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伟实践,也反映世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积极回应。
这部专题片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为学界思考和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刻思想内涵提供了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开始形成体系,也成为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思想内涵,突出表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理念。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立足点、以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为着力点。
联合国体制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当今世界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增强联合国的权威,维护联合国体系的制度,也就是维护世界基本秩序的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现行国际制度不谋求另起炉灶,主张对不能有效维护秩序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合理的改革、完善和补充。
中国外交着力于推动建立和平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支持以多边主义为基本的秩序运行机制,强调改变霸权和强权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中不合理的成分,主张不同文化和价值的多元融合、互学互鉴。
只有在一个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环境里,世界秩序的持久稳定才能够真正得以保证。
中国的国际责任观以公平、平等、正义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关切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点、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中国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准则,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正当诉求和合理利益,以正确义利观为指导方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亲、诚、惠、容”、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的关系原则。
“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倡议,表现了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大国意识,也展示了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特别关注。
3.外交思想
![3.外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f3934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5.png)
第三讲外交学思想与外交理论一、基本概念1、政策:为实现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2、思想:(1)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想法和念头。
3、理论:(1)作为行动指南的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关于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总结,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指导人们的行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理论。
”(《辞海》)(2)作为解释功能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现实(外交)一个或一组的命题。
4、外交政策: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外交的思想,或外交理论,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目的的行为准则。
5、外交思想:外交实践活动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关于外交实践的想法或念头。
外交思想的特殊性在于其主要是从事外交实践者,或决策者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等同于指导实践的外交理论,关于外交知识的有系统的总结。
6、作为解释功能的外交理论,在于解释外交现象的本质和相互联系,类似于国际关系理论。
二、西方主要外交家的外交思想1、马基雅维利:现实主义★马基雅维利思想: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冲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看待和研究政治、外交议题,从而把这些研究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驻外公使论集》(Legations)后称《通信集》(Missions)1)性恶论的外交哲学思想;2)区分了道德和政治,并对政治权力和国家实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权利政治观;3)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扩张主义的外交;4)对封建集团内部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外交权谋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2、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荷兰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法学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自然法的创始人;国际法的鼻祖;《战争与和平法》1)以自然法(自然理性原则,相对于意志法-上帝意志)为基础的理论思想;2)发展了国家主权(让•布丹)的思想,“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一种权利的限制,所以它的行为不是其他任何人类意志可以任意认为是无效的”;他将主权划分为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狭义主权和广义主权,个人主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3)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法(契约法-签约方式形成,相对于自然法;二鸦后传入中国)的思想;4)使节权利论,详细阐述了使节权利和待遇。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2efe764b73f242336c5fb7.png)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2
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理念
重要性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3
传统的政治文化和外交理念
影响的内容
大国气度、不畏强暴 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合纵连衡、不结盟 刚柔并济、内圣外王
9/19/2019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0
国际格局
“后冷战”思维――“韬光养晦与和平发展”的回应
“妖魔化中国”的“后冷战”思维的存 在
媒体“妖魔化中国” 主要方式:
歪曲 牵强附会 以偏盖全 无中生有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1
五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性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原则:为了独立,为了和平,为了友谊;反对侵略, 反对战争
两极格局
在1840-1949世界殖民体系格局中,中国的价值主 要地表现在经济层面:原料与市场 在美苏主导下两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意义被相对压 缩,政治意义被相对放大; 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影响 和制约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因素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9
国际格局
冷战态势――外交思想(战略)受到“政治孤立、经济封 锁和军事对抗”的桎梏, 带有浓厚的为争取生存空间而“斗 争”的色彩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7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8
以民为本――新思维
9/19/20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9
谢谢!
9/19/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徨与希特勒现象 • 第五章 冷战-主导东西方关系的美苏相对均
势 • 第六章 以“缓和”促变 •
• 三、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 (Diplomacy)
• 翻译作者:顾淑馨、林添贵 •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8年1月0日
威克福 卡利埃 萨道义 尼科尔森 基辛格
五、课程安排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外交思想 • 第三章 英国近代外交思想 • 第四章 法国近代外交思想 • 第五章 德国和奥地利近代外交思想 • 第六章 俄国近代外交思想 • 第七章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 • 讨论(近代西方外交思想) • 第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外交思想 • 第九章 冷战时期西方外交思想 • 第十章 缓和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 讨论 (现代西方外交思想)
•。
• 二、法国 • 1、(大陆)欧洲主义 • 2、法兰西民族主义 • 3、法德关系为主轴
• 法式外交:
• 法国式的外交注重礼仪和尊严,讲究持 续和渐进,重视知识和经验,照顾到当 前各国的实力的现实情况。
• 它把恪守信义、说话达义和用词精当定 为搞好谈判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 法国式外交的重大优点在于,它建立了 一个制定外交政策的中央集权的权威机 构,同时培养了一支由专家组成的队伍 来贯彻这种政策。
• 第1章 世界新秩序 • 第2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
尔逊
• 第3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威廉一世 与皮特
• 第4章 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 • 第5章 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
•
• 第6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 第7章 步向毁来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 第8章 卷入战争漩涡:迈向军事毁灭之 路
• 第9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 约
• 第10章 胜利者的困境
•
• 第11章 史特瑞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 • 第12章 假象破灭:希特协的崛起与凡尔赛和
约的毁灭
• 第13章 斯大林待价而沽 • 第14章 苏德协定 • 第15章 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
• 第八章 俄国的近代外交思想 • 第九章 美国的近代外交思想 • 第三篇 西方现代外交思想 • 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外交思
想
• 第十一章 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 第十二章 后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 二、陈乐民 著,《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 会科学社会出版社1995 年。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从拿破仑
• 4、考勤和成绩的关系。课程成绩计算方 法,在期末考试成绩基础上,全勤加1分, 无故旷课一次扣1分。讨论专题发言加35分。
1958-1963 • 第24章 西方联盟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
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 第25章 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
• 第26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 逊
• 第27章 越南:解脱,尼克松 • 第28章 地缘政治的对政策:尼克松的三
角外交
• 第29章 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 者
• 2、外交思想的特点
• (1)现实性:明确的利益观和权力观; • (2)民族性:外交思想一般没有阶级性,
它是整个国家民族利益的集中反映 ; • (3)连续性: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 (4)阶段性:不同的侧重点; • (5)方向性:重点解决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如冷战--东西方冲突。
• 3、外交思想的决定因素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外交与外交思想的定义
• 一、“外交”的定义 • 1、广义的外交。 • 主权国家政府开展的对外交往事务。 • foreign affairs • 2、狭义的外交。 • 指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谈判的科学和艺术。 • diplomacy。
二、外交思想的定义与特点
• 1、外交思想的定义 •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 • 外交思想一般是指处于执政地位的政治
福
• 第16章 三种和平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罗斯福、斯大林与丘吉尔
• 第17章 冷战的开始 • 第18章 遏制下策的成功与苦痛 • 第19章 遏制下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 第20章 与共产党人的谈判:阿登纳、丘
吉尔与艾森豪威尔
• 第21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 • 第22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 • 第23章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柏林危机,
W.Thompson)编著《西方国家思想大师丛书》
四、外交思想与外交哲学
• 外交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外交活动与现象 的最普遍规律和本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是外交认识与实践活动所依据的世界观、 方法论、价值观、思维方式等。
• 外交哲学的四个基本变量是实力、利益、 观念与行为。
五、外交思想研究方法
• 把握各个时期外交思想的特点和方向。 • 注重从国家利益、历史和地缘政治因
• 三、德国
• 德国是欧洲的地理心脏 。 • 德国外交的基本考虑是: • 竭力维持原状,同东方和西方的大国开
展关系。德国外交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行 一项东西兼顾的外交政策。 • 军国主义传统来源于民族沙文主义。
• 四、俄罗斯
• 俄罗斯是欧亚大国,有人称之为“东 西文明的结合部文明”。
• 征服所带来的不安全感。 • 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和宗教狂热。 • 俄罗斯外交的基本风格已经奠定,
六、课程要求
• 1、课堂为主,做好笔记,考试内容和范 围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主。
• 2、讨论要求。本课程安排两次以上讨论, 形式是部分同学发言,部分同学点评。 一次以10个人为限。发言要有自己的观 点。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在十分钟以内。
• 3、阅读西方主要政治人物传记,特别是 课堂上介绍的人物的传记。 特别推荐基 辛格《大外交》,考试写书评/读后感。
家思想 • 一国的外交现代外交学概论》
• 外交战略思想;
• 通常指居于主流地位并为外交决策者所 接受,并对其发挥指导作用的某一流派 的外交思想。
教科书(北京大学王福春主编《西方外交思
想史》)(参看绪论6-7页)
• 外交思想有三个主要来源: • 首先它应该是外交家的思想; • 其次是政治家的思想; • 第三是思想家的思想。
素进行认识。 • 以人物为线索,研究外交家、政治领
导人的思想言论。 • 从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措施进行归纳推
导和原理还原。
第二节 西方外交史发展
• 一、西方国家的划定 • 欧洲和北美。其中主要介绍西方大国
的外交。重点包括法国、英国、德国、 俄国(1918-1990年的苏联除外)和 美国。
二、西方外交史发展的阶段
争夺出海口,那就是陆地蚕食加水 域开拓。口号是不扩张就死亡。
五、美国
• 1、新式外交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总统威尔逊
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为标志,西方外交进入了 美国时期,即由法国式的旧外交演变成美国式 的新外交,英语亦取代法语成为国际外交界的 通行语言。这种新外交与主张宫廷的、个人的、 秘密的旧外交不同,是所谓民主的、多边的和 公开的外交。
第四节 主要参考书目及课程要求
• 一、王福春、张学斌编著《西方外 交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 002年第一版,2005年重新 印刷。
• 第一篇 西方古代外交思想 • 第一章 古希腊的外交思想 • 第二章 古罗马的外交思想 • 第三章 中世纪的外交思想 • 第二篇 西方近代外交思想 • 第四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外交思想 • 第五章 荷兰和法国的近代外交思想 • 第六章 英国的近代外交思想 • 第七章 德国和奥地利的近代外交思想
• 2、美国外交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现实 利益考虑与意识形态考虑之间的矛盾交 织”。大国责任与国家利益交织在一起。 换句话说,也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 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 3、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美国的外交思 想还表现为孤立主义、门罗主义、保守 主义和自由主义特点。他们是现实主义 与理想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种。
• 第30章 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 第31章 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四、(英国)杰夫.贝里奇(G.R.Berridge)《外交 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年)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马基雅弗利 圭恰迪尼 格劳秀斯 黎塞留
• 首先、历史文化特性:扩张型与防御型; • 其次、国际格局; • 第三、国家实力。
三、外交思想与外交理论
• 国内学者认为思想和理论是有区别的。 • 国外学者似乎不加区别。 • 英国杰夫.贝里奇(G.R.Berridge) 《外交理论:
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 • 印度人G. K. Moorkerjee《外交:理论与历史》。 • 美国学者肯尼斯.W.汤普森(Kenneth
• 第一阶段(1648--1812年)。 • 第二阶段(1815--1914年)。 • 第三阶段(1918--1939年)。 • 第四阶段(1945--1991年)。
第三节 西方各国外交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一、英国 • 实用主义的外交原则,基本特点: • 1、力量均势 • 2、自由贸易 • 3、超然的地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