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说课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日食和月食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日食和月食说课课件
05 日食和月食在天文学中意 义
日食和月食对天文学研究价值
提供天体运动观测机会
日食和月食期间,天文学家可以观测到平时难以观测到的 天体运动现象,如日冕、月球表面细节等。
验证天文理论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通过天文理论进行 预测,实际观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可以验证天文理论 的正确性。
探索宇宙奥秘
VS
联系
日食和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天文 现象,都发生在朔望,即农历初一或十五 前后;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 “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 生;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 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 就叫做“食限”。
03 日食形成原理及观测方法
日食形成原理简述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 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形成的。
通过教师总结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 神和人文素养。
说课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和 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 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天文观 测器材、实物模型等教学 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 实践操作等方式,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 教学策略。
天文观测与历史
介绍日食和月食在天文学中的地位, 以及历史上的重要观测和记录。
说课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 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观 测方法,了解其在天文学 中的地位和科学价值。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现象及其观测方法。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天文知识,对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经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测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
2.学会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发生条件。
2.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观测实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日食和月食的演示模型。
3.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
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每组设计一种观测方案,并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观测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并强调观测日食和月食时的注意事项。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说课稿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2024年《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2024年《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说教材《日食和月食》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属于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太阳和地球的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和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成因,增加对地球与太阳运动的认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与现象,了解它们的成因;(2) 掌握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进行文本分析和实验观察;(2) 学会借助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现象并发展科学的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现象与成因;(2) 如何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实验观测。
2. 教学难点:(1) 学生辨认和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观测。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一张日食或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和引导问题,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简单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第三步: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任务,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步:实验结果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测方法,让学生重新回顾和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知识和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天文知识。
他们对这些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分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现象,如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等。
4.分享与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天文现象的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形成原因–日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月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2.相关现象–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解程度。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四课,由“日食”和“月食”2个部分组成,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生们认识了月球和月相变化后的再学习。
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让学生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探究日食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累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也是表达不到位。
三、实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推测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更深入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深化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根据以上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而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作为本节课的难度。
四、实验方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经历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五、实验内容设计及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课本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和玻璃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看似简单,但是不易操作,效果也不明显,探究内容单一,而且不贴近实际情况,是让学生处于宇宙的角度认识日食,而不是处于地球的角度来认识,同时课本上解释日食成因和类型中引用了本影和半影,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知识讲解: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4. 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教具进行观察,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标注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观察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记录下观察过程和感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产生原因。
1.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4.2 讲解观察方法:讲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所需器材等。
3.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3.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4课《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来自浔阳区龙山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习地球自转、公转及月相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探究地球,月球,太阳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也是为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知识的一课。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4课,让学生认识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东地围绕地球公转,从而产生了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
教材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还在于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来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都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
“日食和月食”一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本课《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在这之前:知识点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本节知识结构如下:操作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天体运动模拟实验的操作基础和思维方式及相应的宇宙空间联想能力,另外前3课“浅尝辄止”的学习和探究已经让学生对太阳系、宇宙更多知识和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本节课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成长的生发点。
本节学习: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所以要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太阳被什么东西遮了”,再根据被遮的形状产生猜测“可能是被月亮或地球遮了”,再根据假设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设计模拟实验——宇宙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运动,运动到特定的位置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眼睛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大很容易判读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本课重在让学生设计实验自行获取证据来进行解释。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一小学谢瑞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两个单元后认知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宇宙这一单元工分为8课,前面3课的学习为《日食和月食》打下来铺垫,环环相连,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宇宙这一单元连成整体,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接触宇宙,并探索宇宙。
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发生日食和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3、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教学难点: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本节课较为抽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取了活动探究法和互助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和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探究本课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本课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等。
日食和月食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第十一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二课时《日食和月食》。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第三部分向学生简要地介绍人们对日食、月食的探索,我国观察测日食的悠久历史,以及现在人们对日食、月食规律的认识。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单元之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自然教学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推理能力2、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德育目标:渗透科学观的培养和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法分析: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激趣导入法。
2、情景教学法。
3、合作探究法。
五、学法分析: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感悟发生质疑,设计生动形象的引人深思的媒体课件,再现了文本情景,从而深化理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探究来突破重点、难点。
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地理课,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日食和月食是天文现象,也是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的回报。
通过学习日食和月食,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宇宙中的天文现象,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发展】一、什么是日食?日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发生的现象。
当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投射到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全部时,就会产生日食。
1.部分日食:当月球挡住太阳的一部分光线,只有在某些地方能看到挡住部分太阳的光线时,就是部分日食。
2.全日食:当月球完全挡住太阳的光线,地球上某些地方看不到太阳的全部或部分光线时,就是全日食。
二、什么是月食?月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发生的现象。
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的一部分或全部时,就会产生月食。
1.部分月食: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的一部分光线,只有在某些地方能看到挡住部分月亮光线时,就是部分月食。
2.全月食: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的全部光线,地球上某些地方看到的月亮完全暗下来时,就是全月食。
【解析】一、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与地球、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有关。
当这三者都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太阳的光线就会被挡住,就会产生日食或月食。
二、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1.日食的过程:a.初亏:月亮开始挡住太阳的光线,看到的太阳变小。
b.食既: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大部分光线,只剩下一小部分太阳可见。
c.食甚: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大部分光线,只剩下一个很小的光环可见。
d.食盈:月亮挡住了太阳的绝大部分光线,只剩下一小块太阳可见。
e.食终:日食结束,月亮不再挡住太阳的光线。
2.月食的过程:a.初亏:地球开始挡住太阳光照到月亮上的光线,月亮的边缘逐渐变暗。
b.食既: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亮上的大部分光线,只剩下部分光线照射在月亮上。
c.食甚: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亮上的绝大部分光线,月亮完全暗下来,变成了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8《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教学内容。
日食和月食本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体验到揭开宇宙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发展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日食是非常壮观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非常狭窄,某一地区看到日全食的机会是很少的。
由于月食发生在晚上,如再遇阴雨天,大多数学生也可能没见过。
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缺乏感性经验,要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认识日食和月食,并探究成因,的确比较困难,但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和课外科学知识积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了解日食的类型和日全食的5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
(2)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研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3)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四、教学重点
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五、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课件、录像资料等;乒乓球、篮球、手电筒、三球仪、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
师问:这叫什么现象?生回答:日食
师:同学们想知道日食怎么一回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了解日食的特点
1、师:你知道什么是日食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日食的概念。
2、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日食吗?请欣赏一次完整的日全食的壮观景象吧。
(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课件)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遮住太阳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遮住太阳的物体边缘呈圆弧状,可以推断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2)日食从西边开始,到东边结束。
可以推断挡光的物体自西向东运动。
(3)在视觉上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4、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挡住太阳的天体是什么?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球体的。
(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
活动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篮球和
乒乓球,你们打算怎样用它们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篮球代表什么?乒乓球代表什么?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4.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篮球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月球,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当乒乓球处在篮球和人眼之间,成一条直线时,会发生日食。
5.师:请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和探究记录表。
小组成员做好分工。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7、教师组织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8、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
9、课件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0、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11、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日食发生在哪一天?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
12、日食有几种类型呢?教师课件出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图片。
13、教师课件出示三种日食发生的过程。
重点介绍日全食的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活动三、探究月食的成因。
1、过渡谈话:我们知道日食是白天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晚上有天文现象,古代人们称为天狗吃月亮,你知道是什么吗?
2、学生会答:月食。
3、师:我们来欣赏月食的景象。
(教师课件播放月食过程的图片。
)
4、师:月食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东边开始,西边结束。
)
5、师:月食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月食总是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手电筒、篮球、乒乓球。
同学们,知识迁移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大家按照刚才日食成因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月食的成因吧。
请小组长来领取手电筒。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7、组织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提示:手电筒代表什么?篮球和乒乓球代表什么?月球处在什么位置会发生月食?
8、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
9、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
10、教师课件播放月食成因动画课件。
师问:月食为什么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呢?(学生观察动画,回答。
)
11、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望)
12、师:三球仪也能做日食和月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谁能到前面用三球仪来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13、指名边操作三球仪边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生活实践应用。
1、师:我们知道,农历每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什么每个月不一定会发生日食和月食呢?(教师用三球仪讲解。
)
2、师:我们看一下未来5年我国将会观察到的日食。
(课件)(四)练习巩固
1、判断日食的类型。
2、排列顺序:日全食的过程。
3、填空。
(五)拓展研究
1、收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日食和月食图片,做个手抄报。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两点达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看日食、月食录像,进行分析,再进大胆的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论证——将探究结果与假设比较——了解日食、月食成因。
2、引导学生画日食、月食示意图,了解成因。
同时,在实验过程和探究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8日食和月食
滕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孔令春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