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尽管解析解法在求解复杂的水动力弥散方程定解中存在一定缺陷,但仍然不可忽略它所起的作用。室内或野外试验都要根据解析解的实用条件来进行设计,并用解析解去拟合观测资料以求得水动力弥散系数。解析解中将瞬时注入点源问题的解称为基本解。由基本解出发,利用叠加原理导出线源、面源、多点源及连续注入问题的解。因此,点源问题的解是一切解的根本,需十分重视。

(1)空间瞬时点源的解

其基本条件是:①均质各向同性介质;②静止流场0=u ,弥散系数为常数,流体密度为常数(ρ=常数);③0=t 时,在原点处瞬时注入溶质的质量为m 。 以瞬时点源的位置为原点,可以得出浓度C 是相对于原点对称的。可简化出纯弥散方程:

)(222222z

C y C x C

D t C ∂∂+∂∂+∂∂=∂∂ 式中,D 代表多孔介质的分子扩散系数。该式可看出,是球对称的,有利于纯弥散方式的应用讨论。

取半径为R 和R+d R 的两个球面所构成的单元体为均衡段,根据质量均衡有:

t

C V J n W J n W V dR R

D R D ∂∂=∙∙-∙∙+ 式中,W 为球面积;n 为有效孔隙率;J D 为弥散通量,且R C D

J D ∂∂-=,V V 为均衡段空隙体积。

忽略高阶微量,化简后得:

)(122R C R R R

D t C ∂∂∂∂∙∙=∂∂ 于是该点源的定解问题可以写成:

⎪⎭

⎫ ⎝⎛∂∂∂∂∙=∂∂R C R R R D t C 22 (R ≧0,t>0) 0),(0==t t R C (R>0)

0),(=∞→R t R C (t>0)

0),(0==R t R C (t>0) m dR R n C =∙∙⎰∞

024π (t>0)

(该式将点源处浓度限制在有限区域)

通过Boltzmann 变换,将原来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转变为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可求得空间瞬时点源的解为:

Dt R e Dt n m

t R C 423

2)(8),(-=π

从上式可得出:①等浓度面为圆心位于原点处的球面;②任何时候的浓度最大值都在原点处,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原点处的浓度减小。

(2)空间瞬时无限线源解

空间瞬时无限线源的作用可看着点源的连续分布,因考虑到点源基本解的微分方程是线性的,故采用叠加的方法,即积分法,可得空间无限线源的基本解为:

Dt r e nDt m t r C 4124),(-=π

从上式可看出,浓度C 与z 无关,即在z 方向不产生弥散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空间上的无限线源弥散问题转化成xy 平面上的二维弥散问题。于是,该解也可为平面瞬时点源问题的基本解。

(3)空间瞬时无限面源的解

根据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同理,可将空间无限面源看成是无数连续排列的无限线源组成,通过对无限线源的积分,可以得出空间无限面源的基本解为:

DT

z f

e Dt n m t x C 42

2),(-=π

从上式可看出:y 与z 无关,也就是说上述定解问题实质上是一维弥散问题。 以上解都是没有边界限制的,若加上边界,便成了有限空间问题。若边界简单,则可利用类似于水流问题中的反映法,将其变成无界问题,然后再采用叠加方法求出所需求的解。

(4)一维稳定流下水动力弥散问题的解

一般情况,水动力弥散问题都是在一维稳定流情况下讨论的,分为一、二、

三维水动力弥散问题的解。

I 、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与一维瞬时点源问题相近,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都相同。只是在示踪剂瞬时注入时,设其原有溶液浓度00=C ,并有速度u 稳定流动,求浓度),(t x C 的分布,从而造成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比之多了一个对流项。本书中,采取坐标转换(按ut x X -=),利用一维瞬时点源问题的解,消去对流项,令,X x ut T t =-=。将新变量X 、T 反变换后得到:t D ut x L L e t D n m t x C 4)(22),(--=πω 当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里初始浓度成阶梯状分布,即形成一维稳定流动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其数学模型可写成:

x C u x

C D t C L ∂∂-∂∂=∂∂22

0(,)C t C -∞= 0>t

1(,)C t C ∞= 0>t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点源的基本解进行积分,再令ut x X -=,用换元法对它进行简化,得出:t D ut x L L e t D n m t x C 4)(22),(--=πω

而在半无限,一端为定浓度边界的限定情况下,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x C u x

C D t C L ∂∂-∂∂=∂∂22 0)0,(=x C 0≥x

0),0(C t C = 0>t

0),(=∞t C 0>t

该模型通过Laplace 变换,并利用边界条件,换元法可得出该定解问题的

解:011()()2222L kx

D L L C x ut x ut erfc e erfc C D t D t -+=+,当 x 足够大或t 足够长时,该式为)2(210t

D ut x erfc C C L -=。 II 、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注入平面瞬时点源时,同样可利用平面瞬时点源的基本解,通过换元等一系列转化、积分求得所求之解。只是必须清楚该问题在假定条件上有新的变化:①0≠u ,为一定值,流体非静止②水动力弥散系数为各向异性。通过一定关系的转化,得出该问题的解:⎥⎥⎦⎤⎢⎢⎣

⎡+--=t D y t D ut x T L M T L e t D D M

m t y x C 44)(224),,(π。

当注入平面连续点源时,可将连续点源的作用看为无数瞬时点源之和,通过叠加原理,积分求得解:

2210(,,)2()(,)42L

xu D L L T m u t C x y t e K W D Mn D D ββπ⎡⎤=-⎢⎥⎣⎦

式中,2222244L L T u x u y D D D β=+,0()K β为第二类零阶修正贝赛尔函数,2(,)4L

u t W D β为第一类越流系统井函数。

当时间足够较长时,上式可简化为:

)44(2),(22222021

T L L D xu T L D D y u D x u K e D D Mn m y x C L +=π,此式也是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常用的公式之一。

对于拟稳定条件下示踪剂的径向弥散,通常以井为中心,通过达西定律求出其平均速度,在极坐标下建立二维弥散方程,并利用复变函数理论求出其精确解,贝尔给出该定解问题的近似解为:

)342(21),(3

20r At r erfc C t r C L ∙∙-=α(常用于确定实测的纵向弥散度L α)

III 、三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对于空间瞬时点源,其弥散系数D 是各向异性,且属于二度各向异性,若要利用前面基本解的结果(各向同性),就需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