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限差分法2

第三章 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限差分法2

第三章 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限差分法在符合定解条件的情况下,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可求得计算区域任一点的溶质浓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可分析多种因素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可反求溶质运移有关参数,还可用以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程度等。

但对于较复杂的初边值条件或非稳定水流运动中的溶质运移问题,一般很难求得解析解。

即使通过一定简化求得解析解,也由于公式过于繁琐以致难以实际应用。

实践中,对这类问题,常用数值方法求解。

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数值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

考虑到前面有关章节对这两种数值方法已做过详细介绍,三、四两章将主要讨论几种对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较为有效和实用的方法第一节 有限差分计算中出现的跳动和数值弥散根据前面章节所述差分法的一般概念,可以直接写出水动力弥散方程的差分方程。

一般情况下,一维弥散问题隐式格式可用追赶法求解,二维弥散问题常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ADI 法)求解。

具体解法与一般地下水运动差分方程的解法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对流项的存在和差分过程中截断误差的影响,使水动力弥散问题的一般差分解法常遇到两个数值困难,即跳动(过量)和数值弥散。

所谓跳动是指在浓度峰面处,用数值法求得的相对浓度大于或小于l ;而数值弥散是指在浓度峰面处,数值法求得浓度的曲线形状比实际界面平缓。

为了解释数值跳动和数值弥散产生的原因,现以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一维弥散问题为例加以说明]7[。

此时水动力弥散方程为x cv xc D t c ∂∂-∂∂=∂∂22 (3-3-1) 根据差分法的基本概念,可直接写出其相应隐式差分方程为xC C vx C C CD tC C k i k i k i k i k i k i k i∆--∆+-=∆-+-++++++-+2)2(11112111111(3-3-2)式中,1+k iki C C 、分别为时段始、末的结点i 的溶液浓度。

令2x tr ∆∆=,上式整理后为 ki k i i k ii k i i C rC D C B C A 111111=++++++- (3-3-3) 式中,。

水动力弥散方程

水动力弥散方程

水动力弥散方程水体中的物质运移和扩散往往会受到水流的影响,因此涉及到水动力弥散方程。

水动力弥散方程是描述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在水体中弥散和扩散的方程。

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和水力工程等领域中,水动力弥散方程非常重要。

弥散的基本概念在介绍水动力弥散方程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弥散弥散是指物质在水中因为分子热运动而发生的无规则传递过程。

在水中,物质均呈现出弥散的现象,即物质会沿着水流的方向不断扩散。

扩散扩散是指物质在稳定均匀的介质中自发地运动,使得物质的浓度分布趋于均匀的传递过程。

对流对流是指流体中由于温度等差的非均匀性而引起的流动。

水动力域中,对流一般指水流的流动。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是指物质在介质中因分子热运动而发生的扩散过程。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构建在水动力弥散方程中,要考虑物质的对流和扩散。

如果仅考虑扩散,则十分简单,其方程为:$$\\frac{\\partial c}{\\partial t}=D\ abla^2c$$其中,c表示物质的浓度,t表示时间,D为扩散系数。

但实际上,流体内部还会存在对流影响,所以在含有对流的情况下,水动力弥散方程为:$$\\frac{\\partial c}{\\partial t}+v\ abla c=D\ abla^2c$$其中,v表示水流的速度。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c会发生变化。

变化是由扩散和对流两种机制引起的,从而影响水体中物质的分布情况。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本质意义是用数学语言描述了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如何弥散和扩散。

物理解释物理上,扩散作用是由分子的玻尔兹曼方程描述的,而对流作用是由沃滕变换描述的。

弥散过程是扩散和对流两种作用的综合体现。

在弥散过程中,对流所起的作用是将物质从一处地方迅速“输送”到其他地方,从而影响弥散的速率。

对流作用越强,同样的物质浓度分布会更快地发生变化;反之,扩散作用相对于对流影响变弱,则物质的浓度分布变化更缓慢。

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尽管解析解法在求解复杂的水动力弥散方程定解中存在一定缺陷,但仍然不它的作用可以忽略。

室内或现场试验应根据解析解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应使用解析解拟合观测数据,以获得水动力弥散系数。

在解析解中,瞬时注入点源问题的解称为基本解。

从基本解出发,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线源、面源、多点源和连续注入的解。

因此,点源问题的求解是所有解的基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空间瞬时点源的求解其基本条件是:①均质各向同性介质;②静止流场u?0,弥散系数为常数,流体密度为常数(ρ=常数);③t?0时,在原点处瞬时注入溶质的质量为m。

以瞬时点源的位置为原点,可以得出浓度c是相对于原点对称的。

可简化出纯弥散方程:C2c?2c?2c?d(2?2?2)?T十、Y式中,D表示多孔介质的分子扩散系数。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它是球对称的,这有利于纯色散模式的应用和讨论。

取半径为r和r+dr的两个球面所构成的单元体为均衡段,根据质量均衡有:WNjdr?WNjdr?博士vv?CTc、 VV是平均值吗?式中,W为球面面积;N为有效孔隙度;JD是色散通量,JD??D平衡截面的空隙体积。

忽略高阶微量,化简后得:c1??CD2.(r2)?TR所以点源的定解问题可以写成:cd2cr(rr0,t>0)tr2rrc(r,t)t00(r>0)c(r,t)r0(t>0)0c(r,t)r?0?0(t>0)CN4.r2dr?m(t>0)(该式将点源处浓度限制在有限区域)通过玻尔兹曼变换,将原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得到空间瞬时点源的解如下:c(r,t)?m8n(?dt)32e?r24dt① 浓度可以从球面上的原点获得;② 任何时间的最大浓度都在原点处,原点处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2)空间瞬时无限线源解空间瞬时无限线源的作用可看着点源的连续分布,因考虑到点源基本解的微分方程是线性的,故采用叠加的方法,即积分法,可得空间无限线源的基本解为:c(r,t)?m1e4?无损检测?r24dt从上式可看出,浓度c与z无关,即在z方向不产生弥散问题。

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拟(三)——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及其应用

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拟(三)——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及其应用

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擬(三)——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及其应

地下水水质的数学模拟是地下水地下水水质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地下水水质模拟中,水动力弥散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方程,可以用来模拟地下水的水流和污染物的扩散。

下面是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及其应用:
一、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
1. 欧拉法
欧拉法是一种经典的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水动力弥散方程转化为一个积分方程,然后通过欧拉方法来求解积分方程。

欧拉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时间域问题转化为频域问题,并使用频率分析方法来求解。

2. 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法是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平动理论的解析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水动力弥散方程转化为一个拉格朗日方程,然后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来求解水动力弥散方程。

拉格朗日法适用于求解非线性水动力弥散方程。

二、水动力弥散方程的应用领域
1. 地下水污染控制
水动力弥散方程可以用来模拟地下水的水流和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帮助人们掌握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并为地下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 水文地质勘探
水动力弥散方程也可以用来求解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勘探参数,从而帮助人们掌握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为水文地质勘探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溶质运移理论-(一)水动力弥散的基本概念与弥散方程-精选文档

溶质运移理论-(一)水动力弥散的基本概念与弥散方程-精选文档

x y t
11
控制方程:质量守恒定理(续)
其中: 经过△t时间后,质量均衡体中 的变化量。
x y z t 得: 将上式左右两端同除以
ux x x , y, z ux x x , y, z / x 2 2 uy uz y uy y / y x, y , z x, y , z 2 2





div u 0 t 若微小的质量均衡体内存在着α组分的源汇项,则上式可 改写为: 多组分流体体系中α div u I 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 t
13
控制方程:质量守恒定理(续)
div u I t
x, y , z z 2
uz x, y, z z / z t 2
12
控制方程:质量守恒定理(续)
再对方程两端取极限,即令 x 0 , y 0 , z 0 , t 0
即有:
u u u y x z x y z t
6
机械弥散
四、机械弥散
1. 同一空隙中不同部位的流速分布不均匀
2. 不同空隙的流速大小不同
3. 固体骨架导致流速分布的不均匀
( 1)
( 2)
( 3)
地下水质点运动速度的差异是产生水动力弥散的根本原因7
四、机械弥散
纵向弥散
平行于 平均流 速方向 上的弥 散
横向弥散
垂直于 平均流 速方向 上的弥 散
4
二、水动力弥散
水动力弥散现象
多孔介质中,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混溶的流体 时,在流体运动作用下,期间发生过渡带,并使浓 度区域平均化的现象源自5三、 水动力弥散现象

溶质运移理论-(四)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方法-PPT精选文档

溶质运移理论-(四)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方法-PPT精选文档

(5-42) (5-43)
(5-45)
23
(5-46)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式中
CD是rD和tD函数,可作标准曲线求参
24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由(5-42)得
对给定rD,K为定值。故CD-t与W-tD两 曲线相似,可利用曲线拟合求参
25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算例 在示踪剂浓度溶液中氯化物浓度为580.7mg/L, 体积共0.7m3,分5井瞬时注入。由于含水层非均质, 示踪剂分为流速快、慢移动。慢带实际平均速度
6 m/s,121d后,如图所示,试求慢带参数 2 .9 10
32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计算步骤: 1.量取不同浓度的椭圆长、 短轴,按比例换算成实际长 度,求出相应面积及两轴比 值。 2.舍去异常值,求出a/b平均 值,此处为1.7614。 3.作lnC-S关系图,求出斜率, 此处K=-18.453
ti表示lnC-t曲线上出现拐点时相应的时间。
35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5.lnC-t曲线拐点法
若(x’,y’)处另一观测孔中出现拐点的时间为ti’有
联立,可得DL、DT 优缺点: 1.不需求流速且不要求观测点在主流线上; 2.拐点的选择有一定任意性。
36
x '2 y '2 2ti' DL DT
直线法将高斯浓度 转化为简单直线。 不足: 1.两个观测孔资料,其 中一个位于x轴; 2.转化X、Y数据时,计 算量大
21
二、二维水动力弥散-瞬时投放示踪剂
3.标准曲线法
若分子扩散可忽略,有

计算水动力学2009重点

计算水动力学2009重点

◎非守恒型控制方程的推导:几点说明:从微元体的角度看,控制方程的守恒型与非守恒型是等价的,都是物理守恒定律的数学表示。

但对有限大小的计算体积,两个形式是有区别的。

不论节点布置的疏密程度如何,根据控制方程导出的离散方程也具有对任意大小容积守恒的特性。

非守恒型方程便于对离散方程进行理论分析,而守恒型控制方程能保持物理量守恒的性质,便于克服对流项非线性引起的问题。

第七章双边界法第八章SIMPLE算法自1972年问世以来,在计算流体力学及传热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近年来,SIMPLE改进算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Patankar于1980年提出的SIMPLER算法,Spalding于1981年提出的SIMPLEST算法和Doormal与Raithby于1984年提出的SIMPLEC算法[29]等。

(一)(一)SIMPLER算法由SIMPLE算法得出的值对修正速度而言是相当好的,但对修正压力则是过分了。

虽然对采用了亚松驰处理,也未必能恰到好处。

这样就使速度场的改进与压力场的改进不能较好的同步进行,最终影响了整个流场的迭代收敛速度。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只用来修正速度,压力场的改进则另谋更合适的方法。

此外,在SIMPLE算法中,为了确定动量离散方程的系数,一开使就假设了一个速度分布,那么与这一速度分布相协调的压力场即可由动量方程计算而得,不必在单独假定一个压力场。

把以上两个思想结合起来,就构成了SIMPLER算法。

在SIMPLER算法中,初始的压力场和速度场是相协调的,算出的压力场不必亚松驰,使迭代层次数减少。

但另一方面,每一层次计算中所花的时间则较SIMPLE多,因为SIMPLER算法中要多解一个Poisson方程。

但就总的计算时间来说,SIMPLER算法一般较SIMPLE少。

(二)(二)SIMPLEST算法与SIMPLE算法相比,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流项采用迎风格式,因为这是一个绝对稳定的格式,且扩散项与对流项的影响系数可以分离开来,不像指数(或乘方)格式那样综合在一起。

第二章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2

第二章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2

第二章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在理想条件下,解析解能够精确地反映函数的分布变化规律。

但是除少数特别简单的模型之外,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几乎都不能用解析方法求解。

由于溶质运移方程的特点和求解溶质运移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一般的实际问题都要依靠数值法求解。

尽管如此,研究溶质运移基本方程的解析解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因为,各种数值方法要用解析解来进行验证和比较;要利用解析解或配合标准曲线来确定弥散系数;还要根据解析解的适用条件来设计室内或野外试验等等。

目前溶质运移方程的解析解,一般都是针对均质各向同性含水层中的一维或径向流水动力弥散问题,在地下水为稳定流,弥散系数为常数的条件下求得的。

现仅就一维流动的溶质运移问题解析解的求解方法作些简要介绍。

第一节 一维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一、一维一类边界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设有一半无限的多孔介质一维溶质运移问题,原始状态溶质浓度为0,时段开始,边界处示踪剂浓度瞬时变为0C 并维持不变。

在孔隙流速为常量v 的情况下,溶质运移基本方程为t cx c v xc D ∂∂=∂∂-∂∂22 (3-2-1) 其初始和边界条件为0)0(=,x C (3-2-2) 0)0(C t C =, (3-2-3) 0)(=∞t C , (3-2-4) 式(3-2-l )对t 取拉普拉斯变换,得:x c v xc D x C C p ∂∂-∂∂=-22)0(,由式(3-2-2)知0)0(=,x C ,所以上式变为 022=-∂∂-∂∂c p x cv xc D (3-2-5) 式(3-2-5)为一二阶线性齐次常微分方程,其特征方程为02=--p vr Dr (3-2-6) 式(3-2-6)的两个根分别为D pD v D v r 24221++= DpD v D v r 24222+-= 因此,式(3-2-5)的通解为xr x r e C e C c 2121+= (3-2-7) 用边界条件式(3-2-3)和式(3-2-4)确定任意常数1C 和2C ,求满足该问题初边值条件的特解。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研究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是指土壤中水的运动能力,它是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也是土壤水分运动模拟的重要参数。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结构、粒径、孔隙度、孔隙水分压力、孔隙水分流动等因素。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研究对于提高土壤水分运动模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者们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如实验室实验、地面观测、模拟模型等。

实验室实验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最常用方法,它可以模拟土壤水分运动的实际情况,并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地面观测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直接观测土壤水分运动的实际情况,从而获得准确的结果。

模拟模型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根据土壤水分运动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从而获得准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研究对于提高土壤水分运动模拟的准确性具
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者们采用实验室实验、地面观测和模拟模型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u v v v w v ( u v w )v u v v2 vw x y z x y z x y z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四、平面二维方程(垂向积分模式)
将方程沿深度积分,利用自由面运动学边界条件和床面运 动学边界条件,可得到垂向积分的平面二维控制方程。
x
y
B , C0
t
B u (x ,y ,) v (x ,y ,) w (x ,y ,)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C u (x ,y , h ) h v (x ,y , h ) h w (x ,y , h )
x
y
U(h)V(h)
x
y
t
平面二维连续方程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B u (x ,y ,) v (x ,y ,) w (x ,y ,)
二、边界条件
1.自由面
➢(a)自由表面给定风应力
Av
u z
z
sx
Av
v z
z
sy
1(sx ,sy )K (W x,W y)W x2W y2
➢(b)自由表面运动学边界条件 。根据界面保持定理(不
可入可滑移条件)
Wuv
t x y
z
➢(c)自由表面动力学边界条件
p pa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u v w u v
h ( x y z ) d z h x d h z y d w ( z x ,y ,) w ( x ,y , h ) 0
x ( ( x x ) ) Q ( x , z ) d ( ( x z x ) ) x Q ( x , z ) d Q ( x z ,( x ) ( ) x x ) Q ( x ,( x ) ) x ( x )

溶质运移理论-(二)水动力弥散系数-精品文档

溶质运移理论-(二)水动力弥散系数-精品文档
一般情况,应被考虑,表达式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在充满均质砂的砂柱中预先用不含示踪剂的 流体饱和,并将其控制在某个流速水平上, 在砂柱的一端引入定浓度示踪剂,以驱替原 有的不含示踪剂的液体,并在另一端测量示 踪剂浓度,或在中间插入若干个浓度传感器 测出流体的示踪剂浓度,
根据公式求出 D L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基准尺度是研究区大小的尺度,一般用污染物运移到观 测孔的最大距离表示,或研究区的近似最大内径长度代 替。
三、尺度效应-分形特征
综合上述图表知纵向弥散度尺度效应的变化特征:
(1)数值模型所计算出的尺度效应较解析模型变弱了, 即由数值模型所得到的纵向弥散度随研究尺度增加而增 大的速度小于用解析模型所求出的值; (2)随着模型维数的增加,分维数减少,即随着维数的 增加纵向弥散度随尺度效应增加而增大的速度渐小; (3)利用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所求出的非孔隙介质中尺 度效应分维数与孔隙介质中相应的值不同
三、尺度效应
传统观点:
以典型单元体假定为前提,对于不同尺度的多孔介质, 在相应的典型单元体上定义弥散与渗透参数,得到一个 相对稳定的弥散度。随研究范围扩大,相应的典型单元 体增大,所计算出的弥散度增大。 缺点: (1)典型单元体不稳定,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连续 变化;
(2)典型单元体没有定量信息,为虚设量,无法具体 测量大小
15
二、实验研究:一维水动力弥散实验
确定横向弥散系数的试验:
三、尺度效应
多孔介质水动力弥散尺度效应:指空隙介质中弥散度 随溶质运移距离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具体表现: (1)野外弥散试验求出的弥散度远远大于室内试验 结果;4~5个数量级;
(2)同一含水层,溶质运移距离越大,计算的弥散 度越大;

水动力弥散方程数值解的研究现状(教学知识)

水动力弥散方程数值解的研究现状(教学知识)

水动力弥散方程数值解的研究现状数值解法可以应用于复杂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起着很好的效果。

就书上的数值解法做一些简单介绍。

(1)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空间划分成许多小的网格,把时间分成许多小段,每个网格中心点处的未知变量视为该网格上的平均值,然后利用差商近似代替微商,形成研究区域上离散分布的有限个代数方程,求解方程组便可得该时刻上各格点上的取值。

然后按照一个个的逐个往前求解。

其基本原理:就是将某点处的浓度函数的导数用该点处和其n个相邻点处的浓度值及其间距近似表示,常通过泰勒展开式建议浓度导数的近似。

其求解地下水动力弥散问题的基本步骤:1)剖分渗流区,确定离散点;2)建立水的动力弥散问题的差分方程;3)求解差分方程。

I、一维水动力弥散的差分解法根据一维水动力弥散方程,根据差分原理,采用向前、向后和中心差分3种不同的差分格式进行差分,可分别得到显式、隐式和Crank-Nicolson等3种不同的差分格式。

显式是有稳定条件要求的,而隐式和Crank-Nicolson式都是无条件稳定的,都可以利用“追赶法”解三对角方程组求时候的浓度值II、二维水动力弥散的差分解法以一维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方程为依据,用差分近似代替方程中的偏导数,同理得到二维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显式、隐式和Crank-Nicolson 3种不同的差分格式。

III、一、二维水动力弥散的差分解法的比较相同点:都采用类似的差分原理进行差分,得到的差分格式的基本类型一致。

区别:一维条件下3种格式采用“追赶法”求解,的三对角线方程组。

而二维条件下所给出的三种格式组成的方程组是五对角线方程组。

为了避免解五对角线方程组的困难,特提出交替方向隐式法,简称ADI方法。

它的优点是:不是一次对整体矩阵求逆,而是分两次对三对角线矩阵求逆,这样就把二维问题简化为多次解一维问题。

(2)有限单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相同,有限单元法也是根据区域剖分和插值方法将水动力弥散的定解问题化为代数方程组进行求解的。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知识讲稿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知识讲稿

I
—多组分组成的流体中,单位体积流体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化 学反应或其它原因所产生(或消失)的α组分的质量。
上述质量守恒方程中,至少包括 ,ux,u时关可,以如独吸立附给作出用(、如溶抽解、作注用、,示不踪能剂简的单速的率给)定,,但因有此时上也述
方程不能单独求解,还必须引入通量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式,即质
C t diC v u diD m v grC a d I
——稀释的二元体系中α组分的对流—扩散方程 将上述对流—扩散方程加上适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即可
用来解决流动的地表水中α组分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例如地表水体 中污染物质的迁移)。
应用条件: 1、二元体系;2、等温条件;3、低浓度;
x , y , z z
2
z
t
再对方程两端取极限,即令 x 0 , y 0 , z 0 , t 0
即有:
u x u y u z
x
y
z t

t
divu 0
若微小的质量均衡体内存在着α组分的源汇项,则上式可改写为:
tdivu I
——多组分流体体系中α组分 的质量守恒方程
量通量与α组分密度间的关系。
2-3 α组分的对流—扩散方程(连续介质)
在多组分组成的溶体体系中,一种组分的运移受两个因素的驱动:
一是受流体的流动的控制,即该组分按平均流速随这个流体体系
的运移, 即对流; 二是该组分的自身分子扩散,即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相对于平均流速
运移的分子扩散。
下面在α组分质量守恒方程基础上建立α组分的对流—扩散方程:
注意到:
CuCu CuCu0 CuCu0 Cu(CC)uCu
并且:梯度的平均等于平均的梯度;散度的平均等于平均的散度; 对时间导数的平均值等于平均对时间求导。可得:

溶质运移理论-(三)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文档资料

溶质运移理论-(三)水动力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法-文档资料

23
无限长多孔介质砂柱,初试示踪剂呈阶梯函数分布
求解思路:
初始浓度的分布视为沿x轴连续分布的瞬 时变强度点源,利用点源基本解积分求取
取浓度坐标与阶梯相重合,线源的坐标用x’表示,有
C表示示踪剂浓度,n为有效 孔隙率;ω 为砂柱横截面积
24
无限长多孔介质砂柱,初试示踪剂呈阶梯函数分布
考虑与u等速的动坐标系,在位于x’处强度为 ' dm C n dx f 的瞬时点源作用下,任意点处的微分浓 度为:
对于式(4-11),令
8
一、基本解
(4-15)
代入(4-15)
讨论并计算得 代入得最终结果
9
一、基本解
(4-20)
空间瞬时点源的解
分析上式得 等浓度面为圆心位于原点处的球面; 浓度空间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10
一、基本解
任何时刻处浓度最大值在原点 随时间增加,原点处浓度减少 由于

对于式
19

二、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
此时有
简化成 采取动坐标,令 则
比静止流场多了一个对流项
,让坐标原点跟着流速一起前进
20
二、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
将X、T反变换
21
二、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
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对比
浓度曲线出现峰值的x坐标
曲线在点 ut处对称;
当x 时, C 0;
积分得
浓度与y、z无关,实质为一维弥散问题
17
一、基本解-有限空间(平面)问题
' y 对于边界简单的情况,可用反映法转化为无限空 间问题在叠加求解
,相当于水流问题中的隔水边界。假设点(x0,y0) 对半无限含水层中瞬时注入质量为m的示踪剂

水动力弥散系数

水动力弥散系数

如果我们选择x轴与该点处的平均流速方向一致,y轴和z 轴则与平均流速方向垂直,则上式也可以写成下列更容易 被我们理解的形式: (6-43) 或 (6-44)
此时水动力弥散系数张量: (6-45)
坐标轴方向称为弥散主轴。Dxx称为纵向弥散系数,Dyy, Dzz称为横向弥散系数。由于弥散主铀的方向依赖于流速 方向,即使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各点弥散主轴的方向 也会随着水流方向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水动力弥散系数在研究地下水物质运移问题中的意义可 以和渗透系数在研究地下水运动问题中的意义相比拟,是 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大量在末固结的多孔介质中的实 验,得到了如图6-10所示的曲线。图中,纵坐标是从实验 室得到的纵向弥散系数DL与溶质在所研究的液相中的分子 扩散系数Dd的比值,横坐标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6-46) 称为Peclet数。
水动力弥散是由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所引 起的。这是一个不稳定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兹分述如下。 1)机械弥散
由于速度不均一所造成的物质运移现象称为机械弥散。 由于液体有粘滞性以及结合水对重力水的摩擦阻力,使得最 靠近隙壁部分的(重力)水流速度趋近于零,向轴部流速逐渐增 大,至轴部最大,孔隙的大小不一,造成不同孔隙间轴部最 大流速有差异,孔隙本身弯弯曲曲,水流方向也随之不断改 变,因此对水流平均方向而言,具体流线的位置在空间是摆 动的。 这几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由此造成开始时彼此靠近的示 踪剂质点群在流动过程中不是一律按平均流速运动,而是不 断向周围扩展,超出按平均流速所预期的扩展范围。沿平均 速度方向和垂直它的方向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扩展现象。
2)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是由于液体中所含溶质的浓度不均一而引起
的一种物质运移现象。浓度梯度使得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 向浓度低的地方运移,以求浓度趋向均一。 分子扩散服从Fick定律。即:

moses水动力计算

moses水动力计算

moses水动力计算Moses水动力计算Moses水动力计算是一种用于计算水流对物体产生的力的方法。

它基于著名的Moses水动力学方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流对物体的作用力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水动力学是研究液体在流动时所产生的力学现象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

Moses水动力计算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和海洋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Moses水动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体所受到的水流作用力,通过分析水流的流速、密度等参数,计算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估物体在水中的稳定性、抗风浪能力以及水下结构的承载能力等重要参数。

在进行Moses水动力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

然后,通过测量水流的流速、密度等参数,获得所需的输入数据。

接下来,利用Moses水动力学方程,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物体所受到的水流作用力进行模拟和计算。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评估物体的性能和可靠性。

Moses水动力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船舶设计中,可以通过Moses水动力计算评估船体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优化船舶的设计方案。

在海洋工程中,可以通过Moses水动力计算评估海上平台的抗风浪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此外,Moses水动力计算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水流分析和水力机械设计等方面。

Moses水动力计算的优势在于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通过使用Moses水动力学方程,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和计算水流对物体的作用力。

同时,Moses水动力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化完成,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然而,Moses水动力计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计算结果受到输入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数据测量和处理。

其次,Moses水动力计算只能给出水流对物体的作用力,而不能考虑物体的变形和破坏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Moses水动力计算是一种用于评估水流对物体作用力的方法,通过模拟和计算水流的作用力,可以评估物体的性能和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案。

水动力弥散名词解释

水动力弥散名词解释

水动力弥散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水动力弥散呀!这水动力弥散呢,就好比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你看啊,水在地下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处跑啊窜啊。

而这水动力弥散呢,就是这些孩子玩耍的一种方式。

想象一下,水带着各种物质,在土壤啊、岩石啊这些地方穿梭,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它可重要啦!就像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朋友一样,很多领域都需要它呢。

比如说在环境保护中,如果不搞清楚水动力弥散,那污染物质可能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扩散开来,那可就糟糕啦!水动力弥散还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师,能让物质在水中发生奇妙的变化。

它能让一些物质分散得更均匀,也能让一些本来聚集在一起的东西慢慢散开。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哦,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比如说,在一些地下水资源的研究中,水动力弥散能帮助我们了解水是怎么流动的,水里的东西又是怎么跟着跑的。

这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搞清楚路线和路上会遇到什么一样。

而且啊,水动力弥散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天气有时候会变来变去一样,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呢。

比如水流的速度啦,水里面物质的性质啦,还有地质条件等等。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它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出的一道难题,但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呀!我们得像侦探一样,仔细去研究它,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那怎么去研究水动力弥散呢?这可得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啦。

科研人员会通过各种实验和观测,去弄清楚它的规律和特点。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但他们就是这么厉害,能一点一点地把这个神秘的面纱揭开。

水动力弥散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比如我们喝的水,要是不注意水动力弥散的影响,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好的物质混进来,那可就影响我们的健康啦!所以啊,我们得重视它,不能小瞧了它。

总之呢,水动力弥散是一个既神秘又重要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地下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我们可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动力弥散方程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尽管解析解法在求解复杂的水动力弥散方程定解中存在一定缺陷,但仍然不可忽略它所起的作用。

室内或野外试验都要根据解析解的实用条件来进行设计,并用解析解去拟合观测资料以求得水动力弥散系数。

解析解中将瞬时注入点源问题的解称为基本解。

由基本解出发,利用叠加原理导出线源、面源、多点源及连续注入问题的解。

因此,点源问题的解是一切解的根本,需十分重视。

(1)空间瞬时点源的解
其基本条件是:①均质各向同性介质;②静止流场0=u ,弥散系数为常数,流体密度为常数(ρ=常数);③0=t 时,在原点处瞬时注入溶质的质量为m 。

以瞬时点源的位置为原点,可以得出浓度C 是相对于原点对称的。

可简化出纯弥散方程:
)(222222z
C y C x C
D t C ∂∂+∂∂+∂∂=∂∂ 式中,D 代表多孔介质的分子扩散系数。

该式可看出,是球对称的,有利于纯弥散方式的应用讨论。

取半径为R 和R+d R 的两个球面所构成的单元体为均衡段,根据质量均衡有:
t
C V J n W J n W V dR R
D R D ∂∂=∙∙-∙∙+ 式中,W 为球面积;n 为有效孔隙率;J D 为弥散通量,且R C D
J D ∂∂-=,V V 为均衡段空隙体积。

忽略高阶微量,化简后得:
)(122R C R R R
D t C ∂∂∂∂∙∙=∂∂ 于是该点源的定解问题可以写成:
⎪⎭
⎫ ⎝⎛∂∂∂∂∙=∂∂R C R R R D t C 22 (R ≧0,t>0) 0),(0==t t R C (R>0)
0),(=∞→R t R C (t>0)
0),(0==R t R C (t>0) m dR R n C =∙∙⎰∞
024π (t>0)
(该式将点源处浓度限制在有限区域)
通过Boltzmann 变换,将原来的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转变为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可求得空间瞬时点源的解为:
Dt R e Dt n m
t R C 423
2)(8),(-=π
从上式可得出:①等浓度面为圆心位于原点处的球面;②任何时候的浓度最大值都在原点处,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原点处的浓度减小。

(2)空间瞬时无限线源解
空间瞬时无限线源的作用可看着点源的连续分布,因考虑到点源基本解的微分方程是线性的,故采用叠加的方法,即积分法,可得空间无限线源的基本解为:
Dt r e nDt m t r C 4124),(-=π
从上式可看出,浓度C 与z 无关,即在z 方向不产生弥散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空间上的无限线源弥散问题转化成xy 平面上的二维弥散问题。

于是,该解也可为平面瞬时点源问题的基本解。

(3)空间瞬时无限面源的解
根据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同理,可将空间无限面源看成是无数连续排列的无限线源组成,通过对无限线源的积分,可以得出空间无限面源的基本解为:
DT
z f
e Dt n m t x C 42
2),(-=π
从上式可看出:y 与z 无关,也就是说上述定解问题实质上是一维弥散问题。

以上解都是没有边界限制的,若加上边界,便成了有限空间问题。

若边界简单,则可利用类似于水流问题中的反映法,将其变成无界问题,然后再采用叠加方法求出所需求的解。

(4)一维稳定流下水动力弥散问题的解
一般情况,水动力弥散问题都是在一维稳定流情况下讨论的,分为一、二、
三维水动力弥散问题的解。

I 、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与一维瞬时点源问题相近,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都相同。

只是在示踪剂瞬时注入时,设其原有溶液浓度00=C ,并有速度u 稳定流动,求浓度),(t x C 的分布,从而造成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比之多了一个对流项。

本书中,采取坐标转换(按ut x X -=),利用一维瞬时点源问题的解,消去对流项,令,X x ut T t =-=。

将新变量X 、T 反变换后得到:t D ut x L L e t D n m t x C 4)(22),(--=πω 当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里初始浓度成阶梯状分布,即形成一维稳定流动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其数学模型可写成:
x C u x
C D t C L ∂∂-∂∂=∂∂22
0(,)C t C -∞= 0>t
1(,)C t C ∞= 0>t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点源的基本解进行积分,再令ut x X -=,用换元法对它进行简化,得出:t D ut x L L e t D n m t x C 4)(22),(--=πω
而在半无限,一端为定浓度边界的限定情况下,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x C u x
C D t C L ∂∂-∂∂=∂∂22 0)0,(=x C 0≥x
0),0(C t C = 0>t
0),(=∞t C 0>t
该模型通过Laplace 变换,并利用边界条件,换元法可得出该定解问题的
解:011()()2222L kx
D L L C x ut x ut erfc e erfc C D t D t -+=+,当 x 足够大或t 足够长时,该式为)2(210t
D ut x erfc C C L -=。

II 、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注入平面瞬时点源时,同样可利用平面瞬时点源的基本解,通过换元等一系列转化、积分求得所求之解。

只是必须清楚该问题在假定条件上有新的变化:①0≠u ,为一定值,流体非静止②水动力弥散系数为各向异性。

通过一定关系的转化,得出该问题的解:⎥⎥⎦⎤⎢⎢⎣
⎡+--=t D y t D ut x T L M T L e t D D M
m t y x C 44)(224),,(π。

当注入平面连续点源时,可将连续点源的作用看为无数瞬时点源之和,通过叠加原理,积分求得解:
2210(,,)2()(,)42L
xu D L L T m u t C x y t e K W D Mn D D ββπ⎡⎤=-⎢⎥⎣⎦
式中,2222244L L T u x u y D D D β=+,0()K β为第二类零阶修正贝赛尔函数,2(,)4L
u t W D β为第一类越流系统井函数。

当时间足够较长时,上式可简化为:
)44(2),(22222021
T L L D xu T L D D y u D x u K e D D Mn m y x C L +=π,此式也是计算水动力弥散系数常用的公式之一。

对于拟稳定条件下示踪剂的径向弥散,通常以井为中心,通过达西定律求出其平均速度,在极坐标下建立二维弥散方程,并利用复变函数理论求出其精确解,贝尔给出该定解问题的近似解为:
)342(21),(3
20r At r erfc C t r C L ∙∙-=α(常用于确定实测的纵向弥散度L α)
III 、三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对于空间瞬时点源,其弥散系数D 是各向异性,且属于二度各向异性,若要利用前面基本解的结果(各向同性),就需进行
相应的坐标变换,得到该问题的解为:
()22244313222(,,,)8L T x ut y z D t D t L T m
C x y z t e n
D D t π⎡⎤-+⎢⎥--⎢⎥⎣⎦=
可看出:三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浓度C 于时间t 的二分之三次方成反比。

对比一、二维情况,不难看出,随着弥散维数的增加,浓度C 的衰减度也加快。

根据浓度空间分布的时间函数,等浓度面是一个旋转的椭球面,其长轴沿x 方向。

注入空间连续点源时,假定注入的是理想示踪剂。

将连续点源视为无数的瞬时点源之和,直接利用空间瞬时点源的解,利用积分得出解。

当时间足够长时,该问题的解为:()12(,,)4u R x D
m C x y z e n DR π-=
上述介绍的解析解法,只能用于非常简单的条件,他们通常只有在某些理论研究或实验室中人为给定的条件下才能严格地满足。

在野外现场往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简化之后才能满足解析解的应用条件。

但许多情况复杂到不允许简化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如果勉强使用,其结果已经改变了实现情况的基本条件。

对于这些情况,只能另谋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