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儿童社交技能培养礼貌与友善

幼儿园小班儿童社交技能培养礼貌与友善社交技能是幼儿期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培养礼貌与友善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小班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一、倡导礼貌行为在幼儿园小班中,教师应该成为榜样,倡导和展示礼貌的行为。
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要用礼貌的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让幼儿感受到正确的社交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不同场景下的礼貌用语和礼仪规范。
二、建立友善的环境友善的环境对于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幼儿团体活动中的友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友好互动。
三、关注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小班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故事、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辨认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好地控制情绪,避免冲动和暴力行为。
四、教授友谊价值观友谊是幼儿社交技能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幼儿园小班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向幼儿传递友谊的重要价值观。
教师可以教授幼儿如何分享、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培养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友谊。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寻求友谊,解决友谊中的冲突和问题,促进友谊的积极发展。
五、家园合作促进社交能力发展家庭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环境。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社交技能培养。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社交技能培养的指导,鼓励家长在家庭中提供丰富的社交体验和机会,帮助幼儿锻炼社交技能。
家长也可以与教师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幼儿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和进展。
通过以上的措施,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礼貌与友善行为。
小班教学中的社交技能培养

小班教学中的社交技能培养在小班教学中,社交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小班教学中的社交技能培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
1. 设立合作活动合作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小组游戏、角色扮演和合作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学会分享、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合作。
2. 培养沟通能力沟通是社交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讲故事和模仿交流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问题、回应和提供反馈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鼓励相互尊重和换位思考在小班教学中,鼓励幼儿相互尊重是培养社交技能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帮助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共情能力。
4.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小班教学中,冲突不可避免。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解决冲突的能力,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教授冲突解决技巧。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妥协、分享和寻求互利的解决方案。
5.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情绪管理是社交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提供情绪管理的机会,比如通过故事、歌曲和游戏等活动来讨论情绪和情绪应对策略。
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
6. 培养友谊和合作意识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建立友谊和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之,在小班教学中,社交技能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适的教育活动和环境,幼儿可以发展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情绪管理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班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小班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除了传统的学术知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也逐渐成为家长们的关注焦点。
而小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班教育如何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首先,小班教育提供了更为亲密的学习环境。
相比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教育的班级规模更小,每位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更容易融入集体,学会与他人相处。
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与同学合作、分享,培养出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的意识。
其次,小班教育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而小班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老师可以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开朗,与他人交往时也更为自然。
再者,小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在小班教育中,老师会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建设等方式,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沟通,培养了分享和互助的精神。
这种合作精神将在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友谊与信任,进而提升社交能力。
最后,小班教育注重情商教育。
情商,即情绪智商,是衡量一个人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小班教育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解决矛盾等技能。
通过情感教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建立起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小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亲密的学习环境、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商教育,小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因此,家长们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入小班教育机构,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字数:446】。
怎么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怎么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在自由游戏、集体生活、共同学习及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交往能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步了解和熟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他们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多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完成的。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很好,社会交往能力是极其缺乏的。
因此,要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要先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始培养。
在开学前家访时,很多教师就被家长问了关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问题。
开学后,每次与家长交流,除了被问到“孩子吃得好不好,睡的好不好”以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种现象正说明,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交往能力对于一个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和表述四方面的发展上。
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四岁,处在语言发展期。
幼儿一般要到四岁左右才能全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也就是说,小班幼儿对于有些词语的发音还不是很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引导,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发音,使幼儿的语音系统一开始就符合社会上既定的标准语音。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交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为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交往机会的环境中,再强的语言能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作为幼儿集体生活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资源,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交往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练习与人交往,逐步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1.师幼互动,共同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陌生的环境,孩子当然会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对于新入学的孩子,如果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到熟悉的影子,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不安全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小班幼儿如何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授课资料范本小班少儿如何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一、利用少儿模拟的特点,培养交往能力。
小班少儿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成人的所有都喜欢模拟,模拟是少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拟对象,但有的家长图干净,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
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供应交往的机遇,让少儿学会交往,家长第一要作出模范。
如:孩子的伙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款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能够简单的讲话,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
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模范,使孩子在目染耳濡中碰到了教育,形成了优异的行为规范。
二、经过游戏活动,培养少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少儿园的基本活动。
小班少儿特别喜欢游戏,我们也经常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少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研究出一些交往的技术。
如:在音乐游戏 " 找朋友 " 中让少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议论,使双方互相认识,增进友谊。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重视培养少儿的合作意识,让少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互相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
使少儿懂得真切的朋友应该互相礼让、关心、帮助,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
三、经过社会活动,培养少儿的交往能力。
为少儿创立机遇,让少儿感知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梦想。
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能够给孩子创立机遇,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别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牢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确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伙伴间的交往有助于更正少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少儿不能能被伙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欢,就必定懂得分享与自控。
四、走出家庭,扩大少儿的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少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够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少儿的交往,使少儿形成过于沉迷家人、任性怪异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园小班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园小班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正式走入社会、接触他人的第一步,社交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小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给出相应的策略。
一、创设合作环境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开始与同伴互动的场所,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积极的合作环境。
首先,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共同活动,并且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一道拼图游戏,激发他们的合作欲望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设计一些双人或小组活动,让孩子们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通过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培养合作与沟通技巧,并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引导孩子主动交往在幼儿园小班里,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信心和勇气。
首先,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交流活动,例如圈圈说话的游戏。
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向其他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名字、喜欢的食物等个人信息。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认识,积极参与。
另外,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考和讨论。
例如,询问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鼓励他们彼此交流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动物,并给予其他孩子积极的反馈。
这样的互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小班里,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是一个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处理关系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冲突,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解决冲突的技巧。
通过讲述故事中角色发生冲突的情节,并提供多种解决办法,让孩子们思考并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另外,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组织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搬运游戏,让他们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以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为题,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小班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1. 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幼儿园应该为小班提供一个友好、温馨、安全的环境。
教室布置应注重互动和合作,增加小组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对一或小组交流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同伴交往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组织幼儿一起完成任务,鼓励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倡导互帮互助,使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3. 培养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同伴交往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教导幼儿倾听他人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鼓励幼儿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分享与关心:分享和关心是同伴交往中的重要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增强同伴之间的友谊。
5.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同伴交往中难免会出现冲突,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妥善解决冲突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导幼儿如何用友好的方式解决冲突,鼓励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6.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同伴交往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7. 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合作,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
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班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在实施这些策略时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调整和选择,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友好的氛围,使幼儿感到安全、舒适,并愿意与他人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微笑、拥抱、亲切的话语等方式来传递友善和关爱,同时也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需求。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互动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使幼儿了解不同的角色和责任;还可以举办一些社区活动,如亲子活动、义卖活动等,使幼儿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
三、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幼儿与同伴的互动,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分享玩具和经验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如设置一些合作游戏、组织一些团队活动等。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互动。
五、注重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教师需要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较为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较为活跃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对孩子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依据幼儿园小班的特点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原则,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为了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教师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平等友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亲和力强的表达和行为示范,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需求和意识。
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室秩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合作,避免社交能力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幼儿园小班,教师可设计各类合作游戏,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互助等社交技巧。
例如,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的社交态度。
三、注重社交技能的指导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在交往中经常会出现言语表达不清晰、不善于倾听他人等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社交技能的指导,帮助孩子们提高交往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示范等方式,教给孩子们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
同时,通过启发式提问、演绎等方法,引导孩子们主动倾听他人,关注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孩子们处理冲突和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妥善处理关系的能力。
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社交能力家庭是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尤为关键。
学校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小班的教育过程中,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与家长保持沟通和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班幼儿,作为处于人际互动初期的群体,通常面临着一些交往能力的培养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探讨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解决方案。
一、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的深度分析1.1 交往焦虑问题许多小班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这表明他们存在交往焦虑的问题。
交往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其他儿童的互动,限制他们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
解决方案:老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温暖、亲密和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幼儿克服交往焦虑。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例如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分享玩具和参与小组活动,可以增强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
1.2 沟通困难问题小班幼儿在与他人沟通时可能面临着理解和表达困难的问题。
言语能力的不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交往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提供与幼儿水平相适应的交流机会,如以图片、肢体语言和简短句子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们沟通的自信心和能力。
1.3 合作与分享问题小班幼儿在合作和分享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由于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难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导致难以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解决方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到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并给予他们合作和分享的正面反馈,以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问题的广度分析2.1 家庭环境对交往能力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缺乏家庭支持和积极的亲子互动,可能会导致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包括玩耍、谈话和分享。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问题背景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幼儿在面对交往时存在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问题1:羞怯和内向有些幼儿天生或者处境使然,羞怯或内向。
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和其他人交往,容易感到紧张和尴尬。
对策:1.为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提供温暖、友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到放松和舒适。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小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互动机会,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倾听。
3.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对于羞怯的幼儿,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问题2:缺乏沟通能力有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表达不清晰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对策:1.提供语言培训和表达技巧: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如说话礼貌、倾听他人等。
2.激发幼儿兴趣和话题: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有更多的话题可聊。
3.组织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交往场景,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
问题3:自我主义和不合作一些幼儿存在自我主义的倾向,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对策:1.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通过讨论班级规则和价值观,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树立集体荣誉感。
2.开展团队协作活动:组织团队游戏、集体DIY等活动,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3.奖励合作行为: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间的合作行为,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会得到肯定和奖励。
问题4:冲突与争吵幼儿交往中常常会出现冲突和争吵,对其他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1.教育幼儿积极解决冲突: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教育幼儿学会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如友好沟通、妥协等。
2.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感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发生。
3.借助角色扮演让幼儿体会他人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感受,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团结友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归属感。
在日常活动中,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2.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合作学习是培养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一起搭建积木、共同完成拼图、一起制作手工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帮助和支持。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社会交往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社会角色的服装和道具,鼓励他们扮演不同角色,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4.引导解决冲突的技巧孩子们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这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交往能力的宝贵机会。
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习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倾听对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找妥协等。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达成和解。
5.组织集体活动通过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组织一次集体郊游、户外运动、文化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6.鼓励互相分享与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需要让他们体验到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知识和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合作。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私人空间。
7.父母的积极参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父母的参与对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例如,在家长会上讨论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制定并守约定的交往规范。
最后,培养交往能力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和指导,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要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教育措施,延伸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社交能力培养总结

幼儿园小班社交能力培养总结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孩子感知世界,认识自我,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机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
以下将从小班社交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目标:1.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和活动。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将有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和探索。
这是一个培养他们对集体生活感知和参与意识的宝贵时期。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带领课堂活动、团体游戏、教唱儿歌等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社交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掌握许多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社交场合自如。
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模仿示范、角色扮演、情境练习、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权利感和培养分享、协作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社交场合,一个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因此在小班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孩子认知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并主动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控制情绪,正确表达,积极寻求帮助等。
方法:1. 创造有利于社交的环境。
幼儿园小班的教室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创造出一个安全、宽松和温馨的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适合孩子们玩耍的角落和区域,提供丰富的玩具和学习资料,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发掘欲,并确保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吃喝睡、如厕等。
2. 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和活动。
在小班阶段,孩子们正经历着从家庭向集体的转换,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操场、手工制作等活动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交往中树立自信,培养信任感和友谊感。
3. 积极引导和正向激励。
孩子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正向激励。
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鼓励、肯定、表扬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感知到成功和成就的快乐。
小班幼儿如何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游戏,我们也往往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让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关心、帮助,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它不是一个动向过程,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幼儿教育就象一辆两轮小车,家、园就是它的两个轮子。只有家园共育,密切联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游戏环境,习得交往的技能和礼仪,积极引导幼儿友好交往。通过我们多渠道的工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出色,会成为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栋梁。
三、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问题概述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感受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班幼儿存在着交往能力不足、缺乏社交技能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个人成长发展,需要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培养。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不当或缺乏家庭教育。
2. 环境因素: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或环境。
3. 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缺少针对性课程或方法。
三、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1)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社交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互动。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3)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环境方面(1)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同龄人互动。
(3)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 教育方面(1)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社交技能教育。
(2)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或活动,帮助幼儿提高沟通、表达、理解和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能力。
(3)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需要家庭、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幼儿园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和游戏;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针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班教案的设计,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教案的设计,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幼儿:- 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培养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行为和态度- 发展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 培养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参与感2. 活动一:社交技能培养- 目标:培养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绘画和讲故事等活动,激发幼儿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欲望。
- 鼓励幼儿主动交流:在小组活动中,设计情境,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 引导幼儿合作:组织各种合作游戏,如搭积木、合作拼图等,鼓励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
3. 活动二:情感培养- 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行为和态度。
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通过表演和情感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他人的感受。
-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鼓励幼儿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 引导幼儿友善待人: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幼儿用友善的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4. 活动三:解决问题和冲突能力培养- 目标: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
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学会自己决策和解决问题。
- 引导幼儿学会妥协和合作:在冲突发生时,鼓励幼儿彼此倾听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点并达成妥协。
- 教导幼儿学会沟通:通过评论幼儿的沟通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有效沟通和寻求帮助。
5. 活动四:分享和合作意识培养- 目标:培养幼儿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分享的乐趣: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分享环节,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知识。
幼儿园小班社交能力培养

幼儿园小班社交能力培养一、引言社交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有效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交环境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小班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目标以及几种有效的培养方法。
二、重要性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交能力具有以下重要性:1.促进情感发展:幼儿园小班是幼儿与同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幼儿可以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他人的感情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
2.提升语言能力:幼儿在小班中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提升语言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意思,进一步发展沟通技巧。
3.学会合作:幼儿园小班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各种活动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三、主要目标为了有效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交能力,需要设定以下目标:1.建立亲密的关系: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共同进步。
2.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
3.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学会解决冲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增强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独立自信的个人形象,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四、培养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社交能力:1.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在幼儿园小班中,创设一个温馨、包容和友善的环境。
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图书和游戏设施,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与他人互动。
2.开展合作活动:组织各类合作活动和小组项目,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解决问题。
例如,组织小班团队游戏和合唱团活动等。
3.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利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解决可能遇到的冲突。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幼儿阶段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下面是一些建议,详细说明了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上展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当幼儿面临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幼儿交往的环境。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合作活动,激发幼儿主动交流的兴趣。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幼儿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表演,提高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课堂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三,教师应该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幼儿在交往中需要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传递这些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绘本,让幼儿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关注他人观点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群体游戏,鼓励幼儿互相分享和支持。
第四,教师应该关注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交往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一些亲子活动,增加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例如,利用幼儿园教室里的电子白板或者电子书籍,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互动,鼓励幼儿互相分享与合作,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此外,幼儿园也可以开设一些线上课程或者互动游戏,让幼儿在家中也能继续进行交往能力的锻炼。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身体力行、创造积极的环境、教授交往技巧、关注亲子关系以及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幼儿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与他人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000字幼儿园时期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采取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创设合适的活动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场合。
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或玩伴互动,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玩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
其次,教师需要开展适合幼儿的活动。
如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并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使他们肯定自己和他人,更愿意和别人合作与交往。
二、鼓励幼儿交往幼儿在面对初次认识的人时会感到不安,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如大合唱、合唱游戏、组合活动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对幼儿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与奖励。
三、提高幼儿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幼儿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或理解别人的话,那么幼儿与他人的交往就会变得更加的顺畅。
为此,幼儿应被鼓励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则应该适度引导他们。
四、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幼儿时期的自我中心思想较强,对于自己的玩具和物品都有一定的占有欲。
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这样可以增强幼儿们的合作交往能力,增加互信心理,让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习到友谊与爱心的意义。
五、加强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使家长成为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在家庭中也应该让孩子要有良好的交往,和父母、兄弟姐妹、家人等各种人有良好的交往。
同时,教师也应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达到家园合作的奏效。
总之,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创设合适的环境,鼓励幼儿交往,提高幼儿沟通技巧,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以及加强家园合作等方面入手,让幼儿园成为一个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培养幼儿交往的意识
幼儿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又加上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
针对这些,我们首先让幼儿从了解自己的家庭开始,通过主题活动《我的家庭》,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中的成员及其与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然后,再通过主题《我的幼儿园》中的系列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各个部门、与各年龄段幼儿联谊等,了解幼儿园的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最后,通过主题《我们的社区》,让幼儿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形式中,深刻感受社区中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使幼儿深入了解自己周围世界。
二、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如“大拜年”,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先拜年,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打电话,交往即在其中。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
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渗透于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
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
广交朋友就是积极主动地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
每天,我都组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例如歌唱《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游戏《勇敢的小兔子》、语言教育活动《我和你一起玩》等等,在游戏中,幼儿相互交谈、对话,充分调动幼儿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
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棚艮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儿产生心理压力。
开展《我的朋友》主题,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怎样处理与同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最后,开展“关心帮助他人”的活动,如:班上小朋友生病时,教师组织幼儿打电话或集体慰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还开展“大带小”活动,由大班的哥哥、姐姐带小班的弟弟、妹妹,帮助他们穿衣服,解决困难等。
大班的幼儿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对小班的幼儿关怀备至,耐心十足,有的幼儿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真正做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效果良好。
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教师节、母亲节,给教师、母亲送礼物,表达幼儿的美好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合作的益处。
3、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
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所以基本的同伴交往要学会礼貌用语。
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
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说笑、游戏的。
有时候我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的幼儿参加游戏,有时候我带着胆小的孩子到同伴中去,慢慢地幼儿的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
有些幼儿霸占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
我就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
四、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培养外,同时也要求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不乐意带孩子走亲访友,不准孩子走出家门,生怕孩子间发生矛盾带来麻烦。
许多经验表明,凡是在房间里长大的孩子除了较顺从外,大多是活动能力较差、不善于交往、胆怯、缺乏独立精神的孩子。
所以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访等方法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是否善于交往,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教师应充分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用听、说、唱、画、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成人榜样或同伴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进其社会性能力的提高。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