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一)一、原始社会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产生的;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学会人工取火,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骨针),最早进入氏族时代(血缘关系)。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5、从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和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开始有了农耕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之一。
6、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有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半穴居式房子。
7、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
在山东大汶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8、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主体。
9、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黄帝的贡献: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0、尧、舜、禹实行禅让制,大禹治水(黄河)。
第一个通过禅让制传位的是尧,第一个通过禅让制当上首领的是舜。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1、我国最早的国家(奴隶制)是夏,约前2070年由禹建立,建都于阳城。
夏朝的疆域大致包括今天河南西部的伊水、洛水流域,及山西南部地区。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_目录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第7课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
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秦始皇建立国民族的统一国.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第14课秦汉的文化艺术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第 1 页。
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
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2.通过对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的起源2.黄河流域的文明3.长江流域的文明4.原始的农耕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原始的农耕生活。
2.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书局的背景和教材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中华文明的起源(1)教师讲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如:古代文明的特点、华夏族的形成等。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资料。
3.黄河流域的文明(1)教师讲述黄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如:夏、商、周等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黄河流域的主要文明遗址。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4.长江流域的文明(1)教师讲述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如:巴蜀文化、楚文化等。
(2)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文明遗址。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文明的特点。
5.原始的农耕生活(1)教师讲述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如:刀耕火种、定居生活等。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生活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中华文明起源与农耕生活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中华文明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历史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齐桓公
老马识途
春秋五霸
公元前 770 年公元 前 476 年
宋襄公 吴王阖闾
晋文公
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秦穆公
越王勾践
4、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
春秋时期,长期残酷的争霸战争,给社 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弱小诸侯国被 兼并,一些较强的诸侯国则逐渐形成为 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
• 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 东施效颦……
勾
践
你知道卧薪
卧 薪
尝
尝胆的故事吗? 胆
越王勾践卧
薪尝胆,十年复
国,能给我们什
么启示?
勾践亡国之后,
不忘国耻,发愤图 勾践 强,卧薪尝胆。
给我 们的
启示 树立理想,实现 远大抱负。
东周春秋和战国, 五霸七雄在其中: 五霸齐宋晋秦楚, 最先称霸齐桓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国分裂韩赵魏, 齐楚燕秦共七雄。
击退了北方戎狄对中原诸侯国的进攻,
3 又联合其他诸侯国阻挡住了南方的楚
国北进中原(尊王攘夷)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葵
4 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确立
霸主地位的标志)。
晋文公称霸
问春 鼎秋
城濮之战:前632
中 五 楚庄王称霸
原霸
之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2、春秋霸主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770— 476
(春 前秋
五 前霸
)
晋文公
齐桓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
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2.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因此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
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教法与学法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夏桀、商纣_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成形的族夏华 .2 。氏农神是帝炎 .1 光曙明文的代时说传、三
。火取工人会经已�品饰装带佩始 开经已人洞顶山�鱼捕会还�生为猎狩、集采靠 们他�来出看以可针骨的用使人洞顶山从这�术 技孔钻和光磨了握掌已但�器石制打用使仍人 洞顶山�同相本基人代现与貌面的人洞顶山 �步进些哪有比相人京北与人洞顶山.5 。火取工人用 使人洞顶山的年万 8.1 约今距店口周山房京北.4 。活生居群着过�火然天用使 �器石制打的糙粗用使和造制�活生产生 �4� 。用作要重了起中程过化进的人到猿从在 动劳明说 �走行立直能经已们他但 �征特 质体些一的猿着留保还人京北 �征特质体 �3� 山骨龙店口周京北�点地 �2� 年万 02—万 07 约今距�间时 �1� 。人京北.3 。类人的 早最知已内境国我是人谋元的年万 071 约今距.2 。家
级 阶 治 统
器铜青与文骨甲、五
。础基的实坚了下打国六并兼后以 为�增大力国�来起强富国秦�法变过经�用作�4� 衡量度 一统�制县行推�罚刑强加�口户制编 功军励奖 有私地土认承�产生励奖 施措取采 权集 兵强 国富 的目
容内�3� 。法变行进鞅商用任公孝秦 �年 653 前元公 �间时 �2� 兵强国富�的目�1� 法变鞅商.1 。破击个各 �攻近交远 �盾矛国六用利秦 � ”横连“ �3� 秦抗合联国六� ”纵合“ �2� 。国七齐、燕、楚、魏、赵、韩指”雄七国战“ 。期时国战的上史历国中是年 122 前�574 前元公 �1� 雄七国战 .2 。主霸为升跃王 庄楚�国晋败打国出�战之邲�原中鼎问王庄楚�2� 。盟会丘葵�年 152 前元公�志标 ② 。策政略策� ”夷攘王尊“ �强兵富国 �革改仲管 �盐渔产盛 �国大方东 �因原 ① 。霸称先最公桓齐�1� 。王庄楚、公穆秦、公文晋、公襄宋 、公桓齐指”霸五秋春“ 。争战霸争开展�权配支的国 别对和口人、地土夺争为国侯诸大�弱衰益日室王时 当�期时秋春的上史历国我是年 674 前�077 前元公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一、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 元谋人一一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 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 、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 、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 、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 、北京人过群生活,第2课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 磨制石器用耒粗耕地。
3、 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 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粘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 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二、大汶口原始居民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2、 3、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元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3.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体质特征: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产生活: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4.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已经会人工取火。
二、星罗密布的氏族聚落1.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3.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制陶技术;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开辟集市。
2.黄帝的贡献: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华夏族的形成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逐鹿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联合,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4.尧舜“禅让”皇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5.大禹治水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1《商鞅变法》教学目标: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难点: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二、教学过程(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1、原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二)商鞅主持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五)板书设计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办法?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鞅) 秦国落后(自身):鄙视、挨打3、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4、变法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见小字部分)?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重农抑商—奖罚分明取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5、变法取得怎样的成果?6、变法成功与否?(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析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七年级上册中华书局版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一、元谋人1、时间:距今 170万年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产、生活:会制造石器,知道用火。
(旧石器时代)(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 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特征: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生活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 3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3、特征: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
生活情况:过着氏族生活,共同劳动,无贫富贵贱的差别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母系氏族社会)1、时间:距今约 1万年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3、特征:生产情况: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造陶器。
生活情况: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母系氏族社会)1、时间:距今约6千余年(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3、特征:生产情况: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懂得纺线、织布、制衣,会制造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生活情况: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父系氏族社会)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3、特征:生产情况:磨制石镰、石锄,会制造黑陶、白陶,制作的玉器工艺精美。
生活情况: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尧舜禹:相传继皇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他们更替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3、距今约5000---4000年间,黄河流域居民的多数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中有两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第23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史上总称什么 2.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二、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根底学问。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育学生的历史想象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是学生熟悉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内容距今长远,只有依据考古开掘成果进展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把握本课的根本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沟通【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头了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经受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日就来探讨人类的神秘。
二、新课学习(一)元谋人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
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消失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消失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现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制造的。
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制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现)(多媒体展现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觉的元谋人脚印。
学生:云南元谋县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怎么样?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在云南省元谋县发觉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现)北京人的发觉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积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觉,后来人类学家依据在遗址中发觉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新课件
交通运输:车同轨、修驰道、
文化: 统一文字,全国规范文字——小篆,后又推广笔画
更为简单——隶书
思想: 焚书坑儒
经略边 北:蒙恬反击匈奴, 修“万里长城” 疆(军事):南:统一 岭南 ,设立三郡
开凿灵渠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统一六国
秦统一六国
• 时间:前221年 • 人物:秦王嬴政
2、修建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 和珠江两大水系
统一了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秦朝疆域辽阔
东至 东海
西到 陇西
北至 长城
南到 南海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也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国家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人物: 秦王嬴政
秦 统
时间
开始:公元前230年
一 六 国
过程: 结束:公元前221年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 面,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Nhomakorabea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太
丞
御
史
大
主
统一岭南: 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长城一带
甘肃
西南
部、 云南
秦
东 海
北部
南海和越南北部
3、秦朝的疆域:
四至: 东到 西到 南到 北到
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介绍
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介绍一、课时安排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个课时,共70个课时。
上、下册分别用一个学期,各有35个课时可供使用。
实际上,我们中华书局版上册只编写了19课,下册编写了21课,每课教学时间为1个课时,分别需要19个课时和21个课时。
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教师灵活掌握,包括组织3个活动课、讲授乡土史教材或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等。
二、教科书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中华版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用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体系,也就是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从古到今地讲述历史;同时根据每一时段的突出特征,按主题呈现的方式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
自大禹建立夏朝以来,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在这个时间框架内,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
由于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不多,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中华版教科书采取了以王朝的兴衰更替反映时间顺序的办法,来讲述历史事件。
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围绕着国家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创立和巩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个时段又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每个时段的主题。
这个主题,准确明了地概括这一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为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评判依据。
中华版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体例、结构等,在这一套教科书的介绍中,已有详细说明,本文恕不赘述。
以下仅就《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与不对应情况作一简略说明。
中华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叙述的是从我国出现的最早人类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计4个单元、19个正课和3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计3个单元、22个正课和4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汉时期的文化)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新课件
猜一猜:他是模仿哪些动物做的动作?
小结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得以发展,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蔡伦制成植物纤维纸,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 世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华佗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
没有纸张以前 用什么东西写字?
1.龟甲和兽骨(甲骨文) 2.青铜器(钟鼎文) 3.竹简木简
我国哪个朝代 就有了纸张?
西汉麻纸
丝帛
你们知道什么是蔡侯纸吗?
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 (?—121)东汉人
公元105年,蔡 伦改进造纸术,制 成植物纤维纸。为 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 “蔡侯纸”。
造纸流程图[1]
造纸流程图[2]
造纸流程图[3]
造纸流程图[4]
造纸流程图[5]
造纸流程图[6]
造纸术是怎样传 播开来的呢?它的发明 对世界有何影响?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 大贡献。
西方古代的书写材料:
除了造纸术以外,秦汉时期 还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生。
选择题
1.早在什么时候,我国人民就能够用麻和丝絮造 纸 ?( C ) A.西周 B .东周 C.西汉 D .东汉
2.东汉的名人有( A )
①张衡
②张仲景
③ 蔡伦
④华佗
A.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⑤
B. ②④ D .②③④
看图说话
你能根据下面这张图, 说一说造纸的过程吗?
主要原料
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 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树糊 等。 一、取檀木、雁皮(荛花)等 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 蒸煮. 二、再将蒸煮过的树皮原料, 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淋,不 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中华大地上的史前时代第1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北京人的发现1、元谋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期间,生活在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一座山洞里,以掘出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
后来又有大量发现。
二、北京人的体质1、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2、劳动在人的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北京人的生活1、北京人忆能制造不同用途的简单工具。
打制石器、木棒。
2、食物:有捕猎的动物和采集的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
3、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来加工实物。
第2课氏族村落一、半坡氏村落1、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发现一处古代村落遗址,是黄河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2、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以经营农业为主,使用的工具有耒耜、石镰。
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家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3、半坡人还饲养猪、狗等家畜,捕鱼、狩猎,烧制陶器。
4、半坡遗址面积很大,分为居住区、公共墓地、窑场三部分组成。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1、距今约六七千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
是我国长江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2、他们人工栽培水稻,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使用的农具有骨耜,饲养的家畜有猪、狗和水牛。
3、他们居住在木结构的房屋,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饲养牲畜。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一、炎帝、黄帝1、时间:距今约5000—4000年间,2、地点:在今陕西、甘肃一带3、炎帝姓姜,黄帝姓姬,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炎帝战败,其部落并入黄帝部落。
后来黄帝又打败蚩尤,控制了今河南中部和河北南部地区。
4、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称“炎黄”。
相传炎帝教人制耒耜,给人治病,尝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
还组织集市交易。
相传黄帝教人修宫室,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还有文字、历法、算术和音律的发明等。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册)内容预览: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产生活情况是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发现意义: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们不便会使用的是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山东大汶口距今时间约五六千年约七千年约五千年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磨制石器和木器(耒耜、石镰)磨制石镰、石锄等生产情况原始农耕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具有磨制石器,原始手工业有了更朋的进步,能够制造陶器有黑陶、白陶生活情况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化出现了文化会制造彩陶,已会纺线、织布、制衣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制造精美的玉器等工业品世界之最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居民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第三课、华夏之祖涿鹿之战: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地点:涿鹿结果:蚩尤战败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黄帝----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尧舜禹的禅让: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禅让: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原始社会的终结原因: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人物:禹(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建立:夏朝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影响: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国家产生,奴隶社会开始了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标志: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七年级上册(中华书局)《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⑴识记与理解:
理解一种局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记住二个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三个国家——魏、蜀、吴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认识四个人物——袁绍、曹操、刘备、孙权。
⑵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步,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的重要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
因为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而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