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可获得大量的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相关信息,有利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以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并进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还有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首先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再针对性地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特别是要看到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效低耗技术和清洁技术在我国大量使用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我国是跨国公司子公司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多家最大跨国公司中有200多家在我国投资。跨国公司注意树立国际形象,对环境保护较为重视,并通过投资引入了不少先进技术工艺,减少了环境污染。

1.2 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资源紧张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战争威胁,我国资源发展实行的是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内向型战略。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注重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不但使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我国生态和环境问题。显然,这既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洁净能源比重提高

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5~10%,按我国GDP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在20 年内增长一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利用。自1993 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油气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我国洁净能源比重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 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 万~1 亿吨,净进口率达到41%。

1.4 经济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越来越强的物质基础

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有能力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的0. 5%增加到2000 年的1. 5%。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现在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都与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消极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因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

响。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具体说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级产品不合理的出口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

掠夺性开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如钟乳石出口使得桂林喀斯特地貌严重受损。如,1982~1993 年间我国出口发菜799 吨,创汇3126 万美元,经济效益和创汇效益都非常可观,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据报道,由于盲目采挖发菜,二连浩特周围2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沙化或严重沙化。1983 年我国甘草的储藏量约35 万~45 万吨,1982~1993 年出口量已达到17 万吨。由于掠夺性采挖,现储藏量不到40%,不但资源本身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造成草原严重退化。由于缺乏有效控制,有些矿产品如钨、锑、钼、锡等盲目生产形成恶性循环,不但严重破坏了资源,而且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某些产品的不合理出口还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如钟乳石出口使得喀斯特地貌严重受损。

2.2 废弃物的转移

废弃物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转移,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对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一贯持坚决的反对态度。1990 年 3 月,我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抑制废弃物转移的国际条约。同时,我国自己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控制有害废物转移的法律法规。但是,发达国家以直接贸易形式向我国转移废弃物的事件仍相当严重,废物入境的数量巨大。从目前海关查获的情况看,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是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上海、天津、辽宁、北京、江西也发现不少危险废物。其再生过程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3有害技术、设备的转移

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些外商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

禁止使用的产品及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投资方式转移到我国,也有些外商在技术设备上以旧顶新、以次充好。据调查,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70%以上的引进设备为中低档水平。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以资源再生利用在我国直接从事进口危险废物的翻新、拆解、加工、处理、电解等业务。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方式,对我国环境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2.4 臭氧层损耗物的生产和消费转移

由于污染造成臭氧层损耗直接影响和危及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已于1991 年宣布加入经过修正的针对臭氧层损耗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但这一议定书存在明显缺陷,它对非缔约国通过投资方式向第五条款缔约国转移臭氧层损耗物的生产和消费没有采取任何防止措施。一些投资者利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淘汰时间的差距,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臭氧层损耗物的生产和消费转移到发展中缔约国。其中,有不少来自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将臭氧层损耗物的生产和消费转移到我国。这对我国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

3、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有利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间接资源掠夺和污染转嫁。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遂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采取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的立法、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环保补贴、排污收费等常见措施以外,还应有以下思路。

3.1 改变现有GDP核算体系,变现存GDP为“绿色GDP”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对GDP进行核算时,并未将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考虑在内,从客观上导致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