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形成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形成机理
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的晶核,并迅速长大形成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组织,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冷变形产生的储存能。
一、再结晶晶核的形成与长大
a、亚晶移动形核。靠某局部位错密度高的亚晶界移动,吞并相邻变形基体和亚晶而成长为晶核。
b、亚晶合并形核。相邻亚晶粒某边界上位错攀移和滑移到周围晶界或亚晶界,使原亚晶界消失,经原子扩散和调整,导致两个或更多亚晶粒取向一致,合并成大晶粒,构成大角度晶界,所包围的无畸变晶体成为晶核。
二、再结晶影响因素
1、变形程度
冷变形程度增加,储存能增加,再结晶的驱动力增加,再结晶温度降低。当变形增加到一定值后,再结晶温度趋于一稳定值。
2、金属的纯度
金属的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或合金元素,特别是高熔点元素,会阻碍原子的扩散、位错运动或晶界迁移,因此能显著提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3、原始晶粒尺寸
原始晶粒越小,再结晶温度越低。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变形抗力较大,冷变形后的金属储存能较高。
4、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
加热保温时间越长,原子扩散移动越充分,越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形核和生长,使再结晶温度降低。
因再结晶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加热速度越大,会使再结晶温度降低;若加热速度太小,变形金属在再结晶之前产生回复,使储存能降低,再结晶驱动力减小,也会使再结晶温度增大。
三、再结晶晶粒大小的控制
再结晶后,金属性能发生重大变化,但并不意味与变形前的金属完全相同。金属性能主要决定于再结晶晶粒大小→G/N(G:晶粒长大速度,N:形核率,下同)。
1、变形程度
当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后,晶粒逐渐细化,变形量越大,晶粒越细小。随变形量的增加,储存能增加,N和G都增加,但N的增加大于G的增加。
2、原始晶粒尺寸
金属的原始晶粒尺寸越细,晶界面积增大,再结晶的形核率增加,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变小。
3、杂质与合金元素
金属中的杂质与合金元素一方面增加变形金属的储存能,另一方面障碍晶界的移动,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4、变形温度
变形温度大,回复程度就大,变形金属的储存能降低,再结晶晶粒升高。5、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晶粒尺寸越大。
四、二次再结晶
再结晶后出现的少数较大晶粒优先快速成长,逐步吞噬周围大量小晶粒,最后形成非常粗大组织称为二次再结晶。
1、二次再结晶形成条件
塑变量大,再结晶温度高,没有正常长大时(绝大多数晶粒长大困难,少数晶粒优先长大)。
2、二次再结晶形成原因
(1)一次再结晶后出现织构
金属经大量塑变,产生了强烈织构,一次再结晶后组织中保持,发展了织构。织构取向规则化,大多数相邻晶粒位向差小,界面能减小,晶界移动驱动力减小。少数晶粒不符合织构位向,晶界迁移驱动力大,易长大。
(2)第二项粒子不均匀分布
当第二项粒子大小、分布发生变化时,阻碍作用不同。少数尺寸小的颗粒容
易溶解,失去阻碍作用,则靠近这种颗粒的晶粒迅速长大。而一旦部分晶粒可以优先长大,与周围的晶粒在尺寸上、位向上和曲率上的差别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长大速度越来越大,直到长大一定尺寸后,每个大晶粒周围有许多小晶粒为邻,在界面上晶界的边数大于6边。此时大晶粒迅速吞食周围小晶粒,直到大晶粒彼此靠拢,得到非常粗大的组织。
(3)夹杂物影响
由于夹杂物的影响,紧邻夹杂物的晶粒再结晶时受到阻碍作用,晶粒长大较缓慢,储存能释放有限,但其他部分再结晶正常进行。当退火温度继续升高或退火时间延长时,之前受夹杂物影响没来得及长大的晶粒此时会冲破夹杂的束缚,得到长大的机会,由于此时是少数晶粒的长大,因此它会以吞噬周围小晶粒的形式进行晶界的迁移,最后得到体积很大的晶粒。
五、二次再结晶与一次再结晶的区别
(1)一次再结晶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二次再结晶不靠形核,而是一些特殊晶粒的长大。
(2)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储存能的降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界面能的降低。
(3)只有在正常长大受阻时,才会发生二次再结晶。
(4)二次再结晶使强度、硬度降低,塑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