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学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一、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特点)★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阶段水利工程灌溉工具名称或措施意义或概况史前阶段大禹治水防洪、灌溉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秦朝灵渠汉代“井渠”关中农民创造,适合干旱地区灌溉治理黄河(王景)唐代设渠堰使、大运河立井水车、筒车宋代官员奖赏制度水转翻车明清政府重视水利事业风力水车★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中国古代人民辛勤与智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加强对岭南的管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

★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变化农民的负担:赋税和力役农业经济土地兼并水利建设一、农业的地位——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1、“神农”的传说(1)内容: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耕作。

(2)意义:“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的成功实践,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

2、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的实践。

【注释】耒耜:古代用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的农业工具,后来发展成犁,最早由木或骨制成。

【注释】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到四千年左右,以磨制石器、陶器制造以及农牧业产生为主要标志。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原始农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地域性,北方各地农作物主要是粟和高梁,南方则以栽培水稻为主。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

——马骕《绎史》材料二:据考古资料信息,在距今8000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发现了约80多个藏粟的窑穴,内中残存的以粟类为主的粮食约有5万多千克;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陕西西安半玻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

请回答:上述两则材料提供的主要历史信息史什么?两则材料哪一则耕有说服力?二、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的原始阶段。

(1)代表:原始山林中;西汉时期的中国南方(2)含义:在耕种前、耕种后的耕作方式(3)影响:△思考:为什么司马迁说南方自然条件好,但仍旧贫穷?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

(1)代表:《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

(2)意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的实力。

3、汉代农耕生产逐渐进步(1)表现:①逐渐普及全国,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②便于中耕的和便于收获的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进。

③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被便于牛耕的所取代。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1、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流域和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经济,并最早培植了和等作物。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

(3)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_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 ”的原始阶段,直至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①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农具。

②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如出现便于中耕的和便于的收获的以及播种工具;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

③唐代出现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废除制,确立了。

(3)北魏到唐中叶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承担。

2、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方式剥削农民。

总之,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

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1.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古代农业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农业经济的技术与工具2.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经济中所使用的技术与工具。

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具体应用。

利用互动讨论法,探讨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模式3.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概念和分类。

古代农业生产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第四章:古代农业经济组织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组织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经济组织的种类和特点。

古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古代农业经济组织的具体实践。

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古代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

第五章: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掌握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对社会组织、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对社会组织、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历史分析法,探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对社会组织、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4. 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文章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步骤二:学习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劳动的主要对象、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资料,归纳总结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步骤三: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发展、农民地位的变化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时间轴或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步骤四: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如属地制、自耕农经济、公共农业经济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的方式,查找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的资料,归纳总结并制作展示板。

教学步骤五:总结与巩固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形式和运作模式,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学生可以制作ppt或海报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以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完整版)古代的农业经济说课稿

(完整版)古代的农业经济说课稿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课方案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人民版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中的开篇之章,主要叙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课内容不论是在本章仍是在整其中国近现代历史以致今日,都有侧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传统,农业的发展不单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并且对古代中国以致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理解生产力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经过展现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直观反应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是推进农业繁华的根来源因,建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说教课重难点(一)、教材要点: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二)、教材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繁华的原由三、说教课方法(一)、学情剖析: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拥有必定的理解。

可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判断思想,所以要在教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课方法:针对学生的状况在教课过程中我将教法与学法相联合。

教法主要用表格展现法、情境教课法和合作研究法等。

学法主假如经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鼓舞学生提出问题,互相商讨,在教师的指引下达成本课的要求。

四、教课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国的传说特别多,农耕的出现也与传说中的一位人物相关,他就是神农氏。

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体通红的鸟,嘴里衔来了一株九穗的谷物,神农氏把谷粒种在地里,把栽种的技术教给人民,此后有了农耕。

神农氏所以被奉为中国农业的鼻祖。

有人会说,这不过个传说,不行信。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

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演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技术和耕作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农业实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探讨古代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古代农业史》、《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等。

2.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农业经济特点、发展历程、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的课件。

3.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古代农业生产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农业经济特点:阐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3. 分析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农业、奴隶农业、封建农业等阶段。

4. 讲解耕作方式:讲解中国古代的主要耕作方式,如耦耕、牛耕、铁犁牛耕等。

5. 分析农业技术:介绍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如农业生产工具、肥料、灌溉、农田水利等。

6.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7. 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认同感。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六章:古代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与土地制度1. 介绍古代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如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等。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特点;2.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掌握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4.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难点: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地位;2.以概念的方式简单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a.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占据重要地位;b.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少有商品交换;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基础,兼有集体经济;d.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力和手工劳动占主导地位。

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a.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b.发展了水稻水田耕作技术;c.使用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产量。

3.古代中国的养殖技术:a.发展了家畜饲养,如猪、牛、羊等;b.运用圈养、放牧等方式进行养殖;c.利用养殖提供肉食和农业生产劳动力。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分组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选择一个时代或地区,重点讨论该时代或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小组报告与全班分享,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经济与古代农业经济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问题;2.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与回答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评价:1.整体表现评价:小组讨论报告、思考题回答;2.个别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笔记完整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和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兴旺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开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开展。

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开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

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开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开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拟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展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展问题探究,防止"灌输〞。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展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兴旺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历史ⅰ人民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1教学目标1、明白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2、明白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峻危害。

3、列举古代闻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明白得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要紧采纳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利用运算机辅助教学优势,搜集图片、文物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便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明白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

2、重要概念:小农经济教学要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奇1、中国式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诲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奉献是庞大的。

二、农业的进展1、耕作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铁犁牛耕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②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生产工具的革新①材质:石、木→青铜→铁②工艺:打制→冶炼、铸造③牵引动力:人力→畜力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②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4、古代水利事业的进展(1)传奇英雄:大禹治水(2)闻名工程: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治理黄河:东汉王景治黄河,差不多解除了黄河水患。

三、古代不利农业进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繁重2、“繁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峻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1.以个体经营为差不多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以铁犁牛耕为要紧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3.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而食的要紧来源是农业生产,那么,古代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展起来的呢?它又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知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一、教案背景古代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农业历史,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基本知识;3. 理解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5分钟)a. 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b. 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组织形式。

2. 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30分钟)a. 农具和农业技术的发展;b. 劳动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3. 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0分钟)a. 农业经济对社会分工和城市化的推动作用;b. 农业经济对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影响;c. 农业经济对文化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呈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具和农业制度的发展、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农业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图表分析法:使用相关图表和数据,辅助学生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技术和制度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农具和农业制度的发展、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2. 相关文献和资料:提供古代农业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

七、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历史。

2. 文化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古代农业经济的文化展示,以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共五篇)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共五篇)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材分析:⒈本课在整个专题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⒉教材内容分析: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分六目。

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徭役,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五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六目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了解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

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

3.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3)男耕女织的生产结构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1)原始农业时期a. 农业起源b. 耒耜的出现c. 聚落的发展(2)奴隶社会农业经济a. 井田制度b. 青铜农具的使用c. 农业技术的进步(3)封建社会农业经济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c. 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1)农业生产方式a. 耕作技术b. 种植制度c. 土地制度(2)农业技术手段a. 农作物栽培技术b. 农具的改进c. 农田水利建设4.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农业经济对人口增长的影响(2)农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农业经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主要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农业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农业经济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教材或教辅资料。

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生产结构。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具、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3.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产品交换;4.能够分析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古代中国的农具和耕作方式1.农具的种类和用途:犁、耒、耜、耨等;2.耕作方式:早耕、中耕、晚耕;3.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农田管理1.集体农田制度:田地的划分和分配;2.农田的水利建设和灌溉技术;3.农田的守护和保护。

三、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产品交换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民互助组织:农事合作、水利管理等;3.农产品交换:市集、集市、商旅等。

四、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1.农业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影响;2.农业经济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3.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不足。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农具、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等内容;2.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具、农田管理和农产品交换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产品交换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4.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田地实地考察和耕作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生产的过程。

教学资源:1.课件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农具、农田管理和农产品交换的相关内容;2.地理实地考察点:用于观察实验和田地考察的地点。

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思考、回答问题和讨论等;2.学习成果评价:考察学生对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议论、书面作业和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短片展示农田和农民耕作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思考;2.引导学生讨论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教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3.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括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章节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图表、地图或其他视觉辅助材料4. 古代农具模型(可选)5. 视频剪辑(可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古代中国的乡村景观和农田图像,引起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兴趣。

2. 提问: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讲解:1. 通过教科书或幻灯片的介绍,向学生解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农业生产的方式、农业技术的发展、耕作制度、农民的身份等。

2. 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如农业革命的影响、汉唐时期的繁荣发展等。

3. 利用图表、地图等视觉辅助材料,详细讲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一个具体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案例,如公田制度、农业税收等。

要求学生梳理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中农业经济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扩展学习:1. 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细节和研究成果。

2. 观看相关的视频剪辑,增加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实际感知。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异同,并总结现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问题。

结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提问:您认为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当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启示?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布置一份基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研究相关议题,并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历史ⅱ人民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历史ⅱ人民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历史ⅱ人民版1【课程标准】明白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繁重负担。

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进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依照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庞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自豪和自豪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爱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阻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缘故。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要紧耕作方式经历了如何样的进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奇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气候不同;启发:地理条件与经济的进展联系紧密,人与自然应和谐进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进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显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显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把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进展要紧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

教后感:
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

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

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