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立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下面我们先看一下秦代国家机构设置的大致情况:
丞相:又分左丞相和右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工作,协助丞相处理政事。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古代习称“三公”,“三公”以下设有“九卿”,它们是:
奉常:负责宗庙礼仪。
郎中令:执掌宫廷戍卫大权,统辖侍卫皇帝的诸郎。郎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卫尉:掌管官门的警卫。
太仆:负责皇帝使用的车马。
宗正:管理皇族事务。
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少府:负责山林池泽的税收和官廷手工业,属于管理皇室私家财富的机构。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赋得和财政开支。廷尉:掌管刑罚。
此外,秦代还有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
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事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
典属国:与典客-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掌管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将作少府:负责官殿建造。
秦王朝所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以后-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从秦朝的政权机构设置可以看出,为了使国家的军政大权能操纵于一已之手,实行皇帝的个人独裁,同时又要让政府部门各司其职,有效地运作起来,以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秦始皇对如何集权,又如何分权,是颇下了一番苦心的。其中,他对相权、兵权以及司法权,进行了独到的处置。从这里,我们最能看出秦始皇是怎样加强君主专制的。
丞相,秦时或称相邦、相国,他的职责是“掌丞(丞:帮助,辅佐)天子,助理万机”,是皇帝以下最重要的官职,有“百官之首”之称。
秦国的承相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虽然此前史籍中有“商鞅相秦”(《汉书.地理志》-类的记载,但此“相”并非官名,因为商鞅担任的是“左庶长”、“大良造”。自秦武王任甘茂、樗里疾分别为左、右丞相以后,承相才正式在秦
国成为官职。
自设丞相以后,秦国的- -些国君就将军国大事全部委于丞相,以至出现了像魏冉那样擅权的丞相。吕不韦为相国,也是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因此,君权与相权之间既存在着互相依赖的面,又存在着矛盾的-面:皇帝要依靠丞相处理政务,但丞相又最容易侵犯和削弱君权。这-点,虽然在丞相设置初期就意识到了,因而设了左、右二相,其目的就是要分散相权,便于国君控制。但以后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法分散相权,还不能解决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秦始皇为此总结了历史经验,进步缩小了相权。主要有以下举措:
(-)丞相仅设为文官之长,武事由太尉掌管(其实此职未委授任何人)。太尉与丞相地位相等,同由皇帝颁予金印紫绶,即任官时授印,免官时缴印,印及缚印的绶带,因官职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二)以御史大夫分割相权。列于“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原为秦始皇参照六国官制在统-后所设。御史大夫地位低于丞相,标志是“银印青绶”,但他掌管监察,又参与处理朝政,对丞相起到了牵制作用。
(三)用博士侵削相权。秦王朝博士的地位和作用向来为人们所忽视,其实,博士在秦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爱的作用。这些类似于古文和智囊的人物,经常活动在秦始皇的左右,发表各种议论。
由于秦始皇相信迷信,他对“通古今”的博土也就格外信赖。秦始皇二十六年,天下初步统一,命令朝臣们议帝号时,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与博士议后才向上回奏(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四年“焚书”时,博土是唯一有权读禁书的人。因此,博土以其特殊的地位可以放谈各色言论,影响始皇,影响朝政,从而在事实上康一步端小险构成了对相权的种侵削。的诞秦始皇不仅在官制上制约相权,在平日里也对丞相存在戒心。有一次,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李斯的车骑仪仗很是隆重,就表示不满。这话后来传到了李斯那里,李斯立刻削减车骑。当秦始皇再次见到李斯的车骑仪仗时,发觉已经减少了,马上意识到是有人向李斯泄露了自己的话,遂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处死。
秦王朝的兵权,理论上是交给太尉执掌的,但事实上从来没有个人担任太尉之职,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也从不见太尉出场。秦始皇始终亲自控制着兵权,太尉形同虚设。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确立了古代中国的一种分权原则,比如,有人就将设示相、太尉、御史大夫比喻为中国的“三权分立”。不过要注意,这种分散的权力最后义都集中到皇帝人的权力之下。分权。只是为了让百官公司通过互相奉制,更好地服务于皇权,也就是为了更好地集权。
中华大一统帝国的诞生
从夏商的方国联合起,到西周统一-而权散的王国,再到秦朝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国历史演进的某些轨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的本质,在于从建构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之上的国家形态,向新的、更为成熟的国家形态的转化。所谓的“礼崩乐环”实质是旧制度、旧秩序的瓦解,同时也反映了新制度、新秩序的萌生。名个分裂的、走向独立的国家,既导致了旧的国家形态的崩溃和终又通过各自范围内的政治实践,创造出新的国家形态的胚胎和雏形。泰国经由改革和兼并战争,创立了秦王朝,最终促成了这一转化。秦帝国所创立的国家形态,在经过汉代的进一步完善以后,具有了一种异学寻常的稳定性。由秦汉到清代,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随着朝代的更替,只是不断地重复。
因而,古代中国主要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的。这一-形象最初是由秦王朝塑造的。虽然在汉语中,随着秦王朝内灭亡,代表秦人、秦朝的“秦”字,很快地被斩断了与“中国”的关联,仅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群人、一个诸侯国或一个朝代的概念存在,它不像继它后起的汉代,其“汉”字,在汉代灭亡以后,却继续作为“中国”、“中国人”的代名词而继续存在,并使用到今天。但在英语及其他一些外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