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象学:第五章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七年级下季风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下季风气候知识点季风是指一种季节性的风系,主要由于洋面和陆面的温度差异、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发。
而季风气候则是由季风所带来的气候特征所构成的一种气候类型。
下面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下关于季风气候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季风的概念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量差异和高、低压的相互作用,演化出来的呈现季节明显性的风系统。
在我国,由于受到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的影响,形成了夏季的东亚季风和冬季的逆季风。
二、季风的成因季风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自转,使得一部分地区受到更多的阳光直射,从而形成暖流和冷流。
2.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大陆的热容量小,容易受到阳光的影响而变得极端干燥或寒冷,而海洋的热容量大,能够平衡水汽的温度。
3.高压和低压的作用:气压大的地方气流向气压低的地方移动,形成风。
三、夏季东亚季风和冬季逆季风夏季东亚季风和冬季逆季风都是季风气候的表现之一,其中夏季的东亚季风是我国最主要的气候类型之一。
夏季东亚季风是指由于海洋和岛屿的影响,夏季我国南部沿海往往会受到大量的降雨,而内陆则相对干燥。
而冬季逆季风则是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寒冷气流南下,使得我国北部的气温骤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干燥。
四、季风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显的季节性: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往往在夏季经历大量降雨,而在冬季则相对干燥。
2.温度变化大:由于季风影响的地区较大,从而带来了明显的温度变化,其中内陆地区温差较大,沿海地区温差相对较小。
3.降水差异大:季风气候下,降水差异较大,其中雨季非常明显,而干季则相对干燥。
总结七年级下的季风气候知识点主要包括季风的概念和成因、夏季东亚季风和冬季逆季风、以及季风气候的特征等。
季风气候影响着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认识我国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特点,加深对季风气候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风的形成和分类
风的形成和分类1. 引言风,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的形成和分类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内容,了解风的形成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预测天气,同时对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风的形成2.1 气压差异空气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一层叫做大气层的气体。
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布不均匀,受到地球自转、地形、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压区。
气压差异是风产生的基本原因。
2.2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种叫做地转偏向力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作用于通过它的空气,使空气发生偏转。
这就是为什么在南半球和北半球,风向会不同的原因。
2.3 摩擦力地表对空气的摩擦力也会影响风的形成。
地表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大小也不同,这会导致风速和风向的变化。
2.4 热力作用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匀,使地球表面产生温度差异。
热力作用会使空气产生上升和下沉的运动,形成高压和低压区,从而产生风。
3. 风的分类根据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我们可以将风分为以下几类:3.1 盛行风盛行风是指在一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风力的组合。
盛行风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北半球的盛行风为东北风,南半球的盛行风为东南风。
3.2 局部风局部风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区,由于地形、热力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短时内的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例如,山谷风、海陆风等。
3.3 风暴风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化,带来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大规模气流运动。
风暴通常与气象系统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有关。
3.4 季风季风是指在一年内,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差异的变化,导致风向和风力发生季节性变化的气流。
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
3.5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海域,由于海水温度高于26摄氏度,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导致风力不断增大的一种强烈风暴。
台风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我国沿海地区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季风气候形成原理及其影响
季风气候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中,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引起的,周期性地变换风向和风速的气候现象。
全球范围内都有季风气候存在,其中最著名的季风区域位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的西南部。
季风气候不仅在农业和水资源的分配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理可以归结为热带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
在夏天,季风区域的大陆地面受日照加热,比海洋快速升温,空气在陆地上升,形成低压区域。
相应地,海洋上的空气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形成季风风。
而在冬天,情况正好相反,海洋上的空气由于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而大陆地面却相对冷却,形成高压区。
这使得风向和风速发生逆转。
季风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季风气候区域的农业主要依靠季风雨水,因此季风的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降雨较多的夏季,农作物得到了充分的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在干旱的冬季,农作物的灌溉依赖有限,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2. 水资源分配:季风气候区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雨水和融雪。
如印度的恒河流域和中国的长江流域等地,季风雨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补给。
当季风变化时,雨水的分配也会发生变化,这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供水系统构成了挑战。
3. 经济发展:季风气候区域的经济活动普遍依赖农业和渔业。
然而,由于季风的变化,农业和渔业的产量不稳定,导致农民和渔民的收入波动较大。
此外,交通、旅游和贸易等行业也会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
4. 生态环境:季风气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陆上升的暖湿空气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孕育了茂密的雨林和湿地,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同时,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也在自然界中形成了一种生物适应机制,通过季风迁徙,动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
5. 文化和社会生活:季风气候区域的人们习惯性地适应着季风的变化。
在一些地区,季风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节日庆典。
季风的形成以及各种气候类型共25页PPT资料
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D 热带沙漠气候
C
B A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G
7
单一控制
个
气
全
热
三
压
季
力 全球性 圈 近地面 带 太阳直射点的 节
环
环
和 南北回归运动 移
流
流
6
动
个
交替控制
大
气பைடு நூலகம்
季
活
风
球 的 气 候
风
海
动
环
带 下垫面 陆
中
流
差异 分
心
布
气候类型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F热带季风气候 G亚热带季风气候 H温带季风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气候类型
D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
C热带沙漠气候
B
D地中海气候
A
E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温带海洋性气候 E
地中海气候 D
A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55°
温带季风气候
35° 热带季风亚气热候带季风气2候5°
1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大气中的风的形成和运动
大气中的风的形成和运动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中的风是如何形成和运动的。
一、风的形成1.1 温度差异引起的风地球的赤道和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有所不同,赤道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而极地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弱。
这造成了赤道地区相对较暖,而极地地区相对较冷。
由于气体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移动的,温暖的空气会向极地地区流动,形成所谓的“赤道东风”和“极地西风”。
1.2 气压差异引起的风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气压有所差异。
气压越高的区域气体浓度较大,气压越低的区域气体浓度较小。
气压差异会导致气流的形成,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这种由气压差引起的风被称为“气压风”,是大气中风的主要形成方式。
二、风的运动2.1 地球自转对风的影响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的点会不断地向东移动。
空气由于地球的自转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导致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呈现出气旋状的运动。
在北半球,空气会逆时针绕着气压较低区域运动;而在南半球,空气会顺时针绕着气压较低区域运动。
这就是所谓的“洋流”。
2.2 地形对风的影响地球表面并不是一片平坦的,而是有着各种地形特征的。
地形对风的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空气流经山脉或丘陵地区时,会受到地形的阻挡从而产生颠簸和湍流。
同时,也会因地形的阻挡产生滞留现象,形成所谓的“地形风”。
2.3 大气环流系统地球上存在着多个大气环流系统,如“气候带”和“季风系统”。
这些大气环流系统受到地球的地形、水域分布、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定规律的风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东北贸易风带、赤道附近的赤道风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三、风的重要性风对地球的生态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1 生态影响风的运动可以将悬浮颗粒物、种子和花粉等物质传播到不同区域,促进植物繁殖和种群扩散。
风还可以带来雨水,满足地表和植物的水分需求。
同时,风还有助于调节地表温度,形成气候。
季风地理知识点总结
季风地理知识点总结1.季风的形成原理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引起的。
在夏季,陆地受到阳光的直射,导致陆地温度升高。
而海洋水温相对较低。
由于陆地和海洋温度差异较大,导致空气的密度和气压也不同。
海洋上的空气密度较大,气压较高,而陆地上的空气密度较小,气压较低。
于是高压区就形成在海洋上,低压区则形成在陆地上。
为了达到平衡,高压气流就会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了夏季风。
而在冬季,情况刚好相反。
这时海洋的温度高于陆地,因此高压区形成在陆地上,低压区形成在海洋上。
气流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冬季风。
2.季风带的特点季风带是指在一年周期内,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形成冬季和夏季两种截然相反方向的风。
由于季风的存在,形成了季风带,主要分布在地球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
在亚洲,季风带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及其周边地区。
在非洲,季风带主要分布在西非和东非地区。
在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季风带的特点包括:一是明显的温度季节性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凉爽。
二是明显的降水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
三是季风带内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匀,表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季风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季风带的形成和季风影响的地区气候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特点。
这一特点使得季风带内的地区能够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增加了农业产量。
其次,季风的影响还能够调节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改变气候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夏季的季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的发生。
而冬季的季风则能够带来凉爽的干燥天气,使得地区气候更加宜人。
因此,季风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利,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和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各地的季风分布情况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在亚洲,印度次大陆、孟加拉国、中国南部、日本琉球群岛等地区都受到季风的影响。
季风气象科普两分钟
季风气象科普两分钟季风是指一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的风系统,主要出现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
它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在季风地区,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风向和风速,同时也会伴随着降雨的变化。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辐射有密切关系。
在夏季,当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附近时,地表温度升高,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
同时,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也加剧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由于海洋的比热较大,所以夏季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低,而大陆上的温度相对较高。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形成了季风。
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季和旱季的交替。
在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携带着大量的水汽,当遇到山脉等地形障碍时,空气上升,形成云层和降水。
这就是为什么季风地区夏季经常会有强降雨的原因。
而到了冬季,季风则从大陆吹向海洋,带走了大部分水汽,导致降雨明显减少,进入旱季。
季风的强度和范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如山脉和高原,它们会对季风产生阻挡作用,使得季风能量减弱或改变方向。
此外,大气环流系统和海洋表面温度也会对季风起到调节作用。
季风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产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季风地区,人们会根据季风的变化来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
在雨季,农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生长和收获。
而在旱季,农民则需要依靠灌溉系统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此外,季风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方面。
尽管季风气候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它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在一些地区,季风会带来丰富的降雨,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农业和林业的良好发展地。
同时,季风还能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气温,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
总结起来,季风气候是一种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的风系统,它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太阳的辐射、地形和海洋表面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季风气候会导致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产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之季风形成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之季风形成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之季风形成
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地形影响很大。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为季节。
中国古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
英国E·哈雷认为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型海陆直接环流。
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近地面空气自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近地面空气自海洋吹向大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了比较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后,有人指出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也是形成季风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并不是所有具有海陆差异的地区都有季风,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子在季风形成中起作用。
例如,大地形(如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积重难返及南半球越赤道而来的气流,对夏季风的活动均有很大影响。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总结: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
冬季风十分干冷。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季风知识点总结
季风知识点总结季风的形成和原理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现象。
在亚洲地区,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高压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地球的自转,印度洋地区的高温空气在夏季向北移动,形成了暖湿的季风气流,而在冬季,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压气流则向南移动,形成了干冷的季风气流。
这种季风气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气候。
季风的气候特点季风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气温高、雨水充沛,冬季则相对干燥且温度较低。
在夏季,暖湿的季风气流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而在冬季,干燥的季风气流则导致了低降水量和较低的温度。
由于季风的强烈影响,季风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显著的影响。
季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季风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都受到了季风的影响。
夏季的丰沛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冬季的干燥气候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也成为了季风地区农民们的主要生产困扰。
另一方面,季风的气候特点也为一些特殊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水稻、茶叶等农作物在季风地区有着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季风气候还对当地的商业和货运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季风地区在夏季有着充沛的降水,因此一些交通和运输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季风地区还经常受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这也对当地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季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季风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的充沛降水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冬季的干燥气候则会对植被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外,季风地区的植被覆盖也受季风的影响,一些植物在季风地区有着特殊的适应性,例如生长发育速度快、适应于干燥气候等。
在季风地区,季风气候对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夏季充沛的降水容易造成土壤侵蚀,而冬季的干燥气候会使得地表土壤的水分含量减少。
《季风的形成》PPT课件
温
暖
湿
润
的 浙 江 风 光
树夏 木热 四冬 亚 季温 热 常, 带
绿降 季
。水 风
丰气
沛候
,:
精选课件
39
常降候 绿水: 。丰 这 热
沛里带 ,夏季 树热风 木冬季 四温风
高 温 多 雨 的 南 国
季,气
精选课件
40
精选课件
41
季 风 气 候
热带
精选课件
42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
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27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季 温源带地季风气候 太平洋
风 性质
暖湿
风向 冬
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季风
印度洋
热带季风气候
湿热 东北季风
季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强弱
冬季风强势
夏季风强势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日本、 朝鲜半岛
一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 月 西伯利亚高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印
月
度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高压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4
精选课件
25
1.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 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的气温对 比和季节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 向岁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明 显。据图2-34完成下列要求:
初二地理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分析
初二地理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是在地球上一些特定地区出现的一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
这种气候在不同季节会经历明显的季节性转变,冬季干燥、夏季湿润。
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地形、大气环流和海洋热力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地形因素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热带地区多为大陆和海洋相间的地形,而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是形成季风气候的基础。
大陆在夏季迅速升温,比海洋更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增加,从而引起了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
此外,山脉的存在也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山脉可以阻挡季风气流,使之升到较高的地区,形成降水。
而山脉背风面则会出现干燥的情况。
因此,地形的复杂性对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与地形因素相互作用的是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的运动方式,而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异常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赤道地区的热带低压带有关。
热带低压带的北、南两侧是副热带高压带,这两个带之间形成了气流的辐合与辐散现象。
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向南方移动,使得靠近大陆的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气压环境,季风季节也随之而至。
其次,季风气候与洋流也密切相关。
海洋对于季风的形成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亚洲地区,夏季北半球地区的海洋是相对较凉的,而南半球地区的海洋则相对较暖。
这种温差会形成一个密封的高压系统,导致季风气流从海洋向内陆吹拂,带来了降水。
因此,大气环流的异常对季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洋热力也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海洋表面的水汽是形成季风降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蒸发,形成了丰富的水汽。
这些水汽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到了内陆,形成了大范围的降水现象。
此外,海洋的温度也会影响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南半球相对比北半球地区较温暖的海洋表面,会对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产生积极的影响。
气候与季风的形成
气候与季风的形成气候是地球上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所得的结果,而季风则是一种周期性的大尺度气流。
气候与季风的形成是因为全球辐射平衡的不均衡以及地球自转运动和大陆与海洋的不同特性。
本文将就气候的形成和季风的形成进行讨论。
一、气候的形成1. 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温度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不同特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不同,导致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存在差异。
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角度接近垂直,所以赤道地区温度高。
而极地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弱,角度接近水平,所以温度低。
2. 大气运动和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某些区域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这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辐射会以不同角度照射地球,从而产生不同的地区气温。
大气运动则促进了空气在地球表面的传输,形成了风系统,进一步影响了地区气温的分布。
3. 地球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地球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山脉、高原等地形使得空气上升或下沉,形成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海陆分布也导致了海洋和大陆上的气温差异。
海洋的热容量大,使得近海地区夏季温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形成了温和气候。
而大陆具有较小的热容量,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形成了显著的季节变化。
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大尺度气流,与气候紧密相关。
主要在低纬度地区出现,包括亚洲季风和非洲季风。
1. 亚洲季风亚洲季风指的是亚洲地区由于地形、气候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的季节性风系统。
冬天,亚洲大陆上升的冷空气使得南海地区形成了季节逆风,吹向中国和东南亚迎风面。
这是冬季季风。
夏天,气温升高,大气上升形成了亚洲大陆低压,北半球的高压控制着南半球的低压,形成了横穿印度洋的季候风,在印度洋上沿逆时针方向吹向中国和东南亚,这是夏季季候风。
2. 非洲季风非洲季风是非洲北部和南部地区产生的一种季节性风系统。
冬天,大陆相对较冷,造成了非洲大陆附近的季节性逆风,吹向大西洋。
热带气象学:第五章 季风的定义和地理分布
注: 南海地区降水的局地性太强,易受非季风天气系统的影响,
且在夏季风开始之前南海北部就有明.3 季风指数的定义
A. 以季风区域热力要素的变化为标准
海陆热力差异指数 孙秀荣等,2001
58
50
5.2 季风环流系统
B. 夏季风环流系统
南亚夏季风 环流系统的 主要成员?
51
5.2 季风环流系统
B. 夏季风环流系统
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主要成员?
- 澳大利亚冷性反气旋 - 东亚地区(105E附近)向北越赤道气流 - 南海 — 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ITCZ,或称南海季风槽) - 西太平洋高压 - 梅雨辐合带(或称副热带季风辐合带、梅雨锋等) - 青藏高压的东部脊 - 热带东风急流(含南北两支)
第三章 习题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有何规律?它对我国天气 的影响如何?
答案要点: 西太平洋副高的一般活动特点?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及其对应的雨带移动? 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活动异常的影响?
南海高压对华南天气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 海高压位于南海和中南半岛时对华南天气的不同影响? 移动性高压对华南天气的影响?
8
5.1 季风的定义和地理分布
A. 季风的定义
Ramage, 1971 根据盛行风的季节变化,给季风作了一个具体定义: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 >120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 >40% 1月或7月中至少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 >3m/s
Webster and Yang, 1992
从环流变化的角度出发,定义了一个大尺度南亚季风指 数
54
5.3 季风指数的定义
5.3 季风指数的定义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云南南部。
扩展资料
成因
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该地受东北信风和由亚洲内陆地区吹向海洋的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的结果。
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利: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南亚旱作物的生长。
2、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洪涝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热带季风
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附近 的大陆东岸 如我国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 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
v 长夏无冬,春秋极短。 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 冷月气温一般在18℃以上。 v 年降水量大、集中夏季、降 水变率大。 夏季在湿热气团控制下,多 对流雨和热带气旋,年降水量大 都在1500—2000mm,降水变率 比赤道多雨带大。 v 风向年内变化明显。 v 自然植被为热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 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 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 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
孟买的洗衣场1
孟买的洗衣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8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He Haiyan et al, 2003
9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Li Chengfeng & Michio Yanai, 1996
10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大陆热低压中心 高空反气旋 经圈环流 季风爆发
有高原 青藏高原、巴基斯坦
中心在高原 季风环流圈明显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高原 我国东北 中心位于西太上空 Hadley环流圈明显
无
13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
黄士松 (1987) 对越赤道气流和赤道西风的变化与南半球高压系
23
5.8 季风低压
5.8 季风低压
A. 孟加拉湾季风低压
25
5.8 季风低压
A. 孟加拉湾季风低压
北半球夏季热带扰动示意图 26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大气热源(汇) - HS 由四种加热分量组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ΔS 大气的长波辐射收支:ΔF(地面有效辐射与大气层顶长波辐射之 差) 来自地面的湍流感热输送:SH 来自当地降水的凝结潜热:Lp HS = ΔF + ΔS + SH + Lp HS>0为大气热源,HS<0为大气热汇(或冷源)
青藏高原地形存在 冬(夏)季阻挡北方冷空气(阻挡南来 暖湿空气) 东亚冷空气比南亚强(增强了印度地区的上升运 动和降水,我国新疆青海一带则非常干旱)
12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大地形的作用
Hahn (1975) 进行数值试验讨论了有无青藏高原对西南季风环流形成与维 持的作用:
往近于反向,这种现象以低纬地区(30ºN-30ºS)最为显著 - 中纬度的槽脊及极涡也有相应的调整,这是亚洲季风环流的最
基本的推动力
4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 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 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 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性差异以及地形高度等)所导致的 准定常行星波为“第二推动力”
小结 在以上这些因素中,海陆本身的热力状况及其差异,以及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是形成季风的基础 而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南北半球间气流的相互作用 以及大气内部过程,则是起到加强季风特色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南亚和东亚是季风的显著地区
15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16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第五章 季风环流和天气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3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 北由于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动,促使大尺度环流系统,如ITCZ、
东风急流、副热带高压、西风急流产生季节性南北移动 - 在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风向往
22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C. 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 澳大利亚地区冷却下沉,南海 - 西太平洋地区加热上升 维 持东亚热带季风环流圈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气流冷却下沉,北侧雨带中加热上升 维持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经向垂直环流 -- 亚洲大陆冷源,印尼 - 北澳地区的热源 维持东亚冬季风经 向垂直环流 -- 青藏高原夏季为热源,对夏季风来说,以热力作用为主 有 利于夏季风环流建立和维持;对冬季风而言,其动力作用是主要 的 限制了冬季风的传播路径
统活动关系作了研究: 马斯克林高压加强 45ºE附近东非沿岸的越赤道气流行到加强 10ºN\50ºE附近赤道西风加强,并向东推进 澳大利亚附近高度场增加 加大了澳大利亚北侧的越赤道气流 (105ºE附近) 加强南海、西太平洋附近的西南气流 影响东 亚季风
14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19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冬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1月份亚洲大气热源分布(°C/d) 20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冬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亚洲大陆为冷源 太平洋地区热源
亚洲冬季风
21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C. 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海陆热力差异 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海陆配置的方式不同,南亚地区南面 是海洋,北面是陆地;而东亚地区则南面和东面都是海洋, 因此两个地区的季风是有差异的 但是,海陆热力差异不是季风的唯一成因,否则,所有的 海边都有季风,且高纬(温度年较差比低纬的大得多)季 风要比低纬季风显著得多,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最显著 的季风气候就在亚非低纬度地区
曾庆存、李建平,2002
5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Spr
E
Sum
E
Aut
E
Win
E
对流层高层(200hPa)的四季平均U风分布图
6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分布是造成季风现象的最重要的因子,它使大尺度环流系统 出现沿纬圈的不均匀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了经典的海陆季风,即冬季大陆为冷源,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源,海洋为冷源,风从海洋吹 向大陆 海陆热机造成的风向变化反映了季风的本质
11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大地形的作用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既有热力作用,又有地形动力作用 -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在冬(夏)季是冷(热)源 大陆与海洋的温差更 加明显 它与周围的热力梯度和整个大陆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梯 度方向一致 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都有加强作用 - 动力作用:
17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夏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7月份亚洲大气热源分布(°C/d) 18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夏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南海东部热源 澳大利亚冷源
孟加拉湾热源 非洲东海岸冷源
华北-日本一带热源 西太副高区冷源
东亚热带季风 南亚热带季风 东亚副热带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