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象学:第五章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C. 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 澳大利亚地区冷却下沉,南海 - 西太平洋地区加热上升 维 持东亚热带季风环流圈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气流冷却下沉,北侧雨带中加热上升 维持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经向垂直环流 -- 亚洲大陆冷源,印尼 - 北澳地区的热源 维持东亚冬季风经 向垂直环流 -- 青藏高原夏季为热源,对夏季风来说,以热力作用为主 有 利于夏季风环流建立和维持;对冬季风而言,其动力作用是主要 的 限制了冬季风的传播路径
往近于反向,这种现象以低纬地区(30ºN-30ºS)最为显著 - 中纬度的槽脊及极涡也有相应的调整,这是亚洲季风环流的最
基本的推动力
4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 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 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 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性差异以及地形高度等)所导致的 准定常行星波为“第二推动力”
小结 在以上这些因素中,海陆本身的热力状况及其差异,以及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是形成季风的基础 而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南北半球间气流的相互作用 以及大气内部过程,则是起到加强季风特色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南亚和东亚是季风的显著地区
15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16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7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8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He Haiyan et al, 2003
9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基本原因
Li Chengfeng & Michio Yanai, 1996
10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23
5.8 季风低压
5.8 季风低压
A. 孟加拉湾季风低压
25
5.8 季风低压
A. 孟加拉湾季风低压
北半球夏季热带扰动示意图 26
19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冬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1月份亚洲大气热源分布(°C/d) 20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冬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亚洲大陆为冷源 太平洋地区热源
亚洲冬季风
21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C. 季风的建立与维持机制
17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夏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7月份亚洲大气热源分布(°C/d) 18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夏季(北半球)热源(汇)分布
南海东部热源 澳大利亚冷源
孟加拉湾热源 非洲东海岸冷源
华北-日本一带热源 西太副高区冷源
东亚热带季风 南亚热带季风 东亚副热带季风
大陆热低压中心 高空反气旋 经圈环流 季风爆发
有高原 青藏高原、巴基斯坦
中心在高原 季风环流圈明显

无高原 我国东北 中心位于西太上空 Hadley环流圈明显

13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
黄士松 (1987) 对越赤道气流和赤道西风的变化与南半球高压系
第五章 季风环流和天气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3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 北由于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动,促使大尺度环流系统,如ITCZ、
东风急流、副热带高压、西风急流产生季节性南北移动 - 在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风向往
统活动关系作了研究: 马斯克林高压加强 45ºE附近东非沿岸的越赤道气流行到加强 10ºN\50ºE附近赤道西风加强,并向东推进 澳大利亚附近高度场增加 加大了澳大利亚北侧的越赤道气流 (105ºE附近) 加强南海、西太平洋附近的西南气流 影响东 亚季风
14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11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大地形的作用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既有热力作用,又有地形动力作用 -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在冬(夏)季是冷(热)源 大陆与海洋的温差更 加明显 它与周围的热力梯度和整个大陆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梯 度方向一致 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都有加强作用 - 动力作用:
曾庆存、李建平,2002
5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Spr
E
Sum
E
Aut
E
Win
E
对流层高层(200hPa)的四季平均U风分布图
6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分布是造成季风现象的最重要的因子,它使大尺度环流系统 出现沿纬圈的不均匀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了经典的海陆季风,即冬季大陆为冷源,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源,海洋为冷源,风从海洋吹 向大陆 海陆热机造成的风向变化反映了季风的本质
青藏高原地形存在 冬(夏)季阻挡北方冷空气(阻挡南来 暖湿空气) 东亚冷空气比南亚强(增强了印度地区的上升运 动和降水,我国新疆青海一带则非常干旱)
12
5.7 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A. 季风的形成基本原因
大地形的作用
Hahn (1975) 进行数值试验讨论了有无青藏高原对西南季风环流形成与维 持的作用:
B. 季风的热源(汇)分布
大气热源(汇) - HS 由四种加热分量组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ΔS 大气的长波辐射收支:ΔF(地面有效辐射与大气层顶长波辐射之 差) 来自地面的湍流感热输送:SH 来自当地降水的凝结潜热:Lp HS = ΔF + ΔS + SH + Lp HS>0为大气热源,HS<0为大气热汇(或冷源)
海陆热力差异 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海陆配置的方式不同,南亚地区南面 是海洋,北面是陆地;而东亚地区则南面和东面都是海洋, 因此两个地区的季风是有差异的 但是,海陆热力差异不是季风的唯一成因,否则,所有的 海边都有季风,且高纬(温度年较差比低纬的大得多)季 风要比低纬季风显著得多,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最显著 的季风气候就在亚非低纬度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