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谋臣

合集下载

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_三国贾诩简介

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_三国贾诩简介

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_三国贾诩简介贾诩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被后世人称为是毒士,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称号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希望对你有帮助!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首先这要从贾诩的性格说起,贾诩是一个纯粹的谋士,比起很多人来说,他的理性太强,往往会压倒心理的道德观念,很多后果严重的毒计大家都想得出来,但是只有贾诩能够淡定的说出来,因为在贾诩看来他只是一个出谋划策的,他的责任只是说出效果最好的计谋,至于其余的都不是自己的事。

再来贾诩的计谋第一出发点都是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常常会把江山社稷、人民安全放到很后面的位置才去考虑,这点从他建议郭汜李傕等人回长安就看出来,他这个计谋导致了无数老百姓身死,因此就赢得了一个“毒士”的称号。

贾诩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他才能出众,谋略得当,而且很懂得自我保护,对于时势有着清晰的见解,所以他能够明哲保身,一直活到77岁才病逝,堪称是当时晚年最好的谋士。

虽然贾诩智谋过人,但是他的计谋很多都先考虑自己,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所以被称为是毒士。

三国贾诩简介贾诩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谋士之一,他和很多谋士都不一样,他是纯粹的谋士,只做出谋划策的事情,不像诸葛亮等人那样还担任着政治上的重任,也不像周瑜那样领兵打仗,他是一个纯粹的谋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贾诩确实可以称为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年少的时候并不出名,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其实贾诩有着大智慧,早年的时候就对于如何明哲保身很有一手,话说当时贾诩回乡的途中被叛乱的氐人给抓住了,当时一起抓住还有好几十人,但是只有贾诩谎称是太尉段颎的外孙,因此那些氐人都怕杀了他会带来祸患,就放了他,而其余人都遇难了。

后来贾诩投靠了董卓,成为董卓女婿牛辅的谋士,跟着一起打仗,后来董卓身死,当时董卓手下的人打算四散而逃,但是贾诩阻止了他们,认为现在要是逃命反而会陷入危机之中,反倒是回转长安能够得到一线生机,所以郭汜李傕等人都听他的计谋转而攻打长安,一场大战之后,郭汜李傕等人大胜,长安城的很多老百姓都受到了无妄之灾,死伤过万,尸体都堆满了街道。

魏、蜀、吴三国君主、谋士、武将大全,这些知识你都收藏了吗?

魏、蜀、吴三国君主、谋士、武将大全,这些知识你都收藏了吗?

魏、蜀、吴三国君主、谋士、武将大全,这些知识你都收藏了吗?三国版图魏国:君主: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谋士:一、骨干谋士1、荀彧:荀彧和郭嘉并称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臣,政治格局宏伟、战略思路清晰,曹操统一北方时多是荀彧为他制定战略方针,除此之外荀彧还为曹操引荐了大量的人才,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

2、荀攸: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多次向曹操献策了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3、贾诩:贾诩做过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等人的谋臣,张绣被曹操收编后贾诩成了曹操的谋臣,官渡之战、瓦解西凉马超之时贾诩献策颇多,深受曹操器重,白居易曾说: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也。

4、郭嘉:辅佐曹操统一了北方,史籍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是曹操账下的第一谋臣,也是三国时代的一流谋士。

5、程昱:此人勇略过人、刚戾傲慢,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私底下他的人缘极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

6、戏志才:戏志才是早期荀彧引荐给曹操的谋士,谋略过人,深受曹操器重,死的比较早。

7、刘晔:汉朝刘家的后代,年少成名,人称刘晔有王佐之才,曹操麾下的骨干谋士之一,战略观念经常与荀彧不谋而合,未卜先知的能力特别强。

曹操8、蒋济:蒋济谋略过人、直言敢谏,深受曹操、曹丕器重,曹丕称蒋济“兼资文武,志节慷慨”,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后来和司马懿一起发动了政变。

9、司马懿:司马懿是曹操的谋士也是魏国的大将,懂兵法、善权谋,多次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两人互相斗法、鏖战多年,是魏国中后期的实力派人物。

10、董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出自董昭的手笔,后来曹操一步步由魏公升迁到魏王也是董昭一手谋划,陈寿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二、重要谋士: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三、普通谋士: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主要武将:1、乐进:带兵有方,计谋过人。

曹操谋士综合排名

曹操谋士综合排名

曹操谋士综合排名据有人统计,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共有102人。

其中最重要的几位,在前期应该就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和程昱。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曹操集团“五大谋士”。

这五大谋士的排名,其实不大好编排,为什么呢?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水平再接近的武林高手,总可以通过比赛较量出输赢(除非是关公战秦琼);而同样优秀的文臣,却很难决定谁更胜一筹,因为没有公认的清晰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

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你说谁更厉害?因此,只能做一个大致的评判(而且肯定有人不同意):1、荀彧2、郭嘉3、荀攸4、贾诩5、程昱详述:NO.1 荀彧荀彧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这个史学界是早就有公论的,没有异议的。

很多人心目中的NO.1 是郭嘉。

这是由于《三国演义》等原因,郭嘉也被炒作成“曹操的首席谋士”,其实与历史相差甚远。

下面评论一下荀彧和郭嘉。

1、能力的对比荀彧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曹魏的诸葛亮”。

事实上,荀彧与诸葛亮,是非常非常相似的两个人,这里不做详述。

郭嘉则是军事天才,或者说是“战术家”更恰当一些;他似乎没有提出过荀彧、毛玠那样系统的政治纲领和战略规划。

但是他智谋深沉,奇计应变,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

应该说,他们两个人是两种天才。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用古人的话说,他是“萧何、曹参”(政治家);郭嘉、贾诩则是“张良、陈平”(谋士)。

但是,荀彧的智慧谋略也是一流的。

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

荀彧既有谋略又懂施政,郭嘉只能出谋划策,从这个角度来看,荀彧略胜一筹。

2、地位上,荀彧直到去世前,都是曹魏集团的“首席幕僚长”。

相当于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

郭嘉也非常被曹操信任,但是郭嘉出仕,军祭酒始,军祭酒终,十一年五品,地位与荀彧不能相提并论。

三国谋士排名

三国谋士排名

第六名,陆逊。陆逊字伯言,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 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江东大都督。陆逊足智多谋善 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 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 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 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 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 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 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钎。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 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 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 卡盟排行榜:
第八名,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 士,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文若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 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 赏;战术方面曾对吕布叛乱而力卒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 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 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 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卡盟排行榜:
第九名,邓艾。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平日经过高 山大泽时,邓艾总爱停下来指指划划,研究排阵打仗,指点军营住所, 同行人常加以嘲笑。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 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 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邓艾一生其实 才能很大,从取破蜀就可见一。 卡盟排行榜:

曹魏的五谋臣智囊团与斗争

曹魏的五谋臣智囊团与斗争

曹魏的五谋臣智囊团与斗争曹魏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曹魏王朝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曹魏王朝建立了一支由智囊组成的“五谋臣”团队,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在王朝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曹魏的历史中,这五位谋士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和司马懿。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来介绍他们在曹魏的斗争中的智慧和贡献。

荀彧,字文若,他是曹操身边最早的智囊之一,被誉为“文质彬彬,谈吐有度”。

荀彧善于分析形势,提出与其他谋士观点不同的看法。

他主张借鉴他国制度的优点,以加强曹魏体制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视人才选拔的谋士,他主张通过开放政治机制,吸纳各方面的人才来充实曹魏的智囊团队。

郭嘉,字奉孝,他以聪明才智而著称。

郭嘉独具慧眼,能够准确地判断当前的局势,并提出一些独特的策略和建议。

他曾建议曹操联合袁绍,共同对抗东吴,遭到了曹操的否决。

但郭嘉在曹魏的斗争中依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智慧和观察力使得他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在曹魏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荀攸,字公达,他个性严谨而谦逊,是曹魏中的治国重臣。

荀攸主张“以礼待人,以政治人”,他提倡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重视治理的公正与廉洁。

荀攸注重推行依法治国,他的一些建议对曹魏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荀攸的聪明才智加上他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得他在曹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程昱,字仲德,他以其卓越的谋略和才智而闻名。

程昱是曹魏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为曹魏王朝制定了稳固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策略。

他主张以农业为基础,以兵馑作为调控政策的启示。

他深刻理解农民的需要,提倡恢复家族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程昱的这些观点为曹魏政治局势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司马懿,字仲达,他是曹魏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谋士之一。

司马懿精通兵法,并擅长谋略计划,他建议曹魏争取与东吴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司马懿善于观察和分析敌军的弱点,并据此提出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

魏国五子良将简介,名人故事

魏国五子良将简介,名人故事

魏国五子良将简介,名人故事
五子良将简介
五子良将又称魏国五子良将、曹魏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张?、徐晃五人,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以及后将军徐晃。

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
222年
谥“厉侯”。

张?字??,河间?人。

先后历仕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为将以巧变着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曾一举击破诸葛亮的北伐。

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

原属杨奉,后投曹操,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有突出表现,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公元227年死于任上,谥“壮侯”。

五子良将的影响
五子良将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而早期五子良将的战绩也多是从攻,进攻时被任命为先锋,撤军时负责断后。

建安二十年,张辽与乐进一同守卫合肥,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东吴孙权趁机起

也被关羽所败,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徐晃率领的军队多是新兵,但徐晃长驱直入,连破关羽多屯,进而击破关羽,被举为保全襄樊第一功。

三国智囊团(魏国篇)

三国智囊团(魏国篇)

三国智囊团(魏国篇)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说下曹操集团里的谋臣,取其精华,学人利己:序: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整个历史洪流中英雄辈出,各领风骚的时代,也是最热闹,值得人细细推敲的时代,其中,谋臣集团无疑是这个舞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大鹏跟您一起娓娓道来。

(魏国篇)1.荀彧。

提起曹操手下的谋士,我想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首位很多会是那位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读的:荀彧,对,大鹏以为荀彧是曹操打天下的第一谋臣,大家先不要反驳,接下来我说下我的看法,曹操前期你能够比刘备和孙家更早的崛起,我觉着最重要的是曹老板最初的战略是正确的,而最正确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七个字可不简单,在汉室将倾的情况下,曹老板能一本正经的挽狂澜于既倒,可是征服了当时相当大一部分文臣武将,也确立了曹老板的“正统”地位,加上曹老板底盘位于中原地区,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感觉,就是曹老板集团代表汉室正宗。

这个就相当于“曹魏大厦”的根基,而为曹老板打下这个根基的正是当时极力主张老曹迎奉天子的荀彧。

接下来重点说荀彧了,其实如果熟读三国就会发现,真正的曹营决策者是荀彧,虽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线出现,但曹操早期的大动向都是他策划的,如剿黄巾壮声威,挟天子令诸侯等等决定曹营动向的大策略。

他一直镇守后方,为曹操前方作战定下一个良好的战略策源基础。

曹操的几场战役的主要策划者就是他。

我们看荀彧当时给曹操提出的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大纲领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都是必须坚守道德和正义,都强调这个。

所以荀彧的三大纲领它不是策略,不是谋略,是理想,是纲领,说到底就是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

这个就是大的方针,大的战略,所以我们说荀彧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谋士,他是战略家,政治家,他的大战略是保证曹魏集团能够长久的决定性因素。

2.荀攸。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之一。

他在辅佐曹操过程中,共奉献重大计谋12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抑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

盘点三国,曹魏的八大谋士,个个都是王佐之才

盘点三国,曹魏的八大谋士,个个都是王佐之才

盘点三国,曹魏的八大谋士,个个都是王佐之才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曹魏只是其中之一,也是这个时代格局的终结者。

曹魏最终能一统天下,主要有以下谋士,筹谋划策,建功立业,小编对其谋士进行了排名,一起来看看吧。

NO8、刘烨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

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

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NO7、邓艾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

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NO6、程昱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

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NO5、荀攸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NO4、荀彧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_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_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三国演义中,个人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然而在小说中“尊刘抑曹”的思想很明显,把曹操描绘成了一个爱猜忌、残忍、容不得贤士的虚伪之徒,其实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从刺杀董卓到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无不体现了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本色,也是小说中个人所最喜欢的时刻。

提到曹魏,不得不说曹操的五大谋士跟五子良将了。

曹操的五大谋士:1、郭嘉;2、荀彧;3、荀攸;4、程昱;5、贾诩。

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他们都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可惜最后曹氏的基业都落入了司马氏之手,只怪司马懿活的太久,又太能忍,熬过了曹氏三代君主,徒留一声悲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想起那不朽的中国历史,我不禁又走进了那充满热血的地方——《三国演义》,在这个学期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故事,在这个民不聊生,连年战乱的时期没有皇帝,没有王者,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马厉兵,个个雄心勃勃,使我真实地感觉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书中的这段话使我感触深刻:“曹军水寨里的船只立刻着火,般只都被铁链锁住,无法散开,火势蔓延开来,水寨全部烧着,曹军就如一堆蚂蚁,四处逃窜,只见满江的火,满天的烟,上下通红,照耀如同白昼。

”这段话将曹军比作蚂蚁,在极大的火势下四处逃窜,曹军的混乱与狼狈尽收眼底,三路军进攻曹军水寨,汽势浩大,更证明了曹军不义之军必败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环境下,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何也?没错!这正是稳中求胜的情怀大志,历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冲锋在前,心中永怀正义之情,爱国之心,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有心计,刘备说过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有干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道,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中,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三国曹魏权臣曹爽生平简介

三国曹魏权臣曹爽生平简介

三国曹魏权臣曹爽生平简介曹爽,字昭伯,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

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曹魏权臣曹爽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曹爽生平简介曹爽,为三国时代的一名武将,出生于将军世家,从小从军,生在曹族,长在军营,父亲的悉心教导,战场的无情操练,早已让他具备了一名武将应该具备的一切要素。

但,武人,特别是从小生活在父亲及家族光环下的武人,缺少了逆境的磨炼,逐渐养成了做事凭喜好,而不经过权衡考虑的性格,他武断、极端,缺少了包容和大智慧,这也为他的将来悲剧埋下了伏笔。

何以说,他将来的悲剧呢?只因为他遇到了这一辈子最不该遇到的人,司马懿。

如没有司马懿,他的一生应该是荣耀的,会安然渡过他的一生。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避无可避,他的晚年被司马懿逼迫而死,造成了终身遗憾,却道曹爽和司马懿到底为何走到水火不容的境地呢?其实,还是为了一个权势争来斗去,他们同为托孤大臣,被临死的曹丕嘱咐请帮我辅助我幼儿,完成这一统天下的重任,刚开始时,两人确实通力合作,相安无事,可惜曹爽耳根软,被下属挑拨,想夺权争势,他主动出击,想一击即中,可惜他遇到的是司马懿,司马懿的性格是沉浮极深,容忍度超高,他在忍让中寻找着反机。

终于被他找到机会,一举反击,终致曹爽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同时也推翻了魏朝,创立了西晋。

外人传,曹真那么明智的一个人,却生出了曹爽这样糊涂的一个儿子,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也断送了曹家的前程。

曹爽怎么死的乱世英雄,结局不外乎两种,成王败寇,胜者,站在权利的顶点俯瞰众生,败者,幸运者能逃过一劫,或被流放,或被幽禁终身,如众阿哥争宠;不幸者只能感叹十八年后再是一条好汉,勿忘雪耻。

将大环境移到乱世三国,一样适用。

曹丕与曹植,曹爽与司马懿均是鲜活的例子,前者是相煎何太急,后者则是轻信误了卿卿的小命。

曹丕和曹植的故事,这里不再赘述,正史野史,电影电视均描绘的太多,其中因果相信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更有前五大谋士和后三大谋士之分。

郭嘉: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曹操最喜欢的谋士蒋干: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

--他太重要了,要不是他曹操也不会被火烧赤壁。

三分天下。

蒯越:延平人,字异度。

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刘晔:字子阳,淮南成德人。

曹操谋士。

许攸: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

徐庶: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贾诩,魏太尉。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荀攸,字公达,东汉末颖川颖阳人。

程昱: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戏志才,或志才为字,名不详,东汉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

NO1、前五大谋士之郭嘉: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

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

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

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NO2、前五大谋士之荀彧(yù):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数十年,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

NO3、前五大谋士之贾诩贾诩,魏太尉。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先从董卓,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二败了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为曹操出谋献策的五大谋士,没有他们,曹操难成大业

为曹操出谋献策的五大谋士,没有他们,曹操难成大业

为曹操出谋献策的五大谋士,没有他们,曹操难成大业三国演义中,曹操一直都是以枭雄著称的,他有这么大的功劳,其手下的五谋臣可谓是功不可没,分别是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等人,下面就让咱们看一下曹操的五位谋士那个比较厉害。

五谋臣第一名是三国时期曹魏有名的谋士,那就是有鬼才著称的郭嘉了,郭嘉可以算是曹操手里的第一位谋士了,其战功无数,只不过天妒英才,郭嘉到了38岁就死了,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一话大家应该都了解过,这句话的寓意是说郭嘉没有死,卧龙就不会出山,可见郭嘉多厉害了。

所有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郭嘉也是在年少的时候被他最敬重的师傅收留了。

郭嘉的师傅就是三国里面的水镜先生,水镜虽然在三国演义里没有漏出几个镜头,但是已经充分说明水镜的智谋非常的高了,而且还交了郭嘉这么一个徒弟,可见智谋之高,也就是公元208年郭嘉死后,在这一年卧龙诸葛亮出山了。

郭嘉的死可以说对曹操的打击非常的大,赤壁之战,曹操败的一塌糊涂,回到了京城还在说要是有郭嘉先生在,也不至于被蜀吴打的大败了。

郭嘉后被封为谥曰贞侯。

五谋臣第二名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是曹操一统北方的大功臣,而且荀彧早年被人们誉为“王佐之才”的人物。

可以这样说,刘备没有诸葛亮,就不可能白手起家,大业有成。

曹操也是一样的,如果曹操没有这位王佐之才也不可能一统北方,可见荀彧在曹魏功不可没。

荀彧跟郭嘉一样,最初都是袁绍的谋士,当时袁绍可谓是站在了实力的顶峰。

但是郭嘉是个有远见的人,他在袁绍旗下的时候就相中了曹操,因为他知道袁绍迟早会败,不如早早的跟随曹操。

在跟随曹操的这么多年,可以看出荀彧忠心耿耿,而且荀彧极少上战场,都是在京城坚守,让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张,曹操想要称王,这是荀彧最不想看到的,因为荀彧一直都是保持着初心的,后来在曹操给荀彧送了一个空包袱后,荀彧就自杀了,享年50岁。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
第一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

第二荀彧,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

字文若,荀攸的侄子。

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第三司马懿,三国时魏国大将。

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

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

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第四贾诩,原为董卓部下。

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

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

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第五荀攸,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曹操评价荀攸说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第六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由于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魏五谋臣
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

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

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荀彧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1]
荀攸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
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

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在后来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

正始年间追谥为敬侯。

[2]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

外号“毒士”。

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

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

曹丕日后称帝封他为太尉、魏寿乡侯。

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3]
程昱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

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

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讨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

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4]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末人物。

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足见郭嘉在其谋士中的地位。

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决策似陈平,运谋如范蠡。

可惜身先死,中原栋梁倾”乃三国杰出谋士[5]
史学角度的一些补充编辑
词条五谋臣出自《隋高祖论》,归纳此五人为汉末谋士精英。

从史学和时间角度上将,这五人更近汉而非魏。

曹氏魏国作为诸侯国出现时间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五月),曹
丕篡汉称帝魏正式成国的时间为公元220年。

在讨论东汉末年的局势人物,应当务必分清汉与诸侯,公家与幕府间的关系。

日本幕府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汉制,大家可以参考理解。

以下针对部分易混淆的问题做一些修正。

为何荀攸在史书中记述甚简?
荀氏是士家,领公职。

早在何进时期荀攸就已经是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的品级虽然算不上高,但是是皇帝的近臣,有出入黄门(禁宫)的权力。

荀氏在荀攸祖父的那一辈,一门八龙,与汉朝廷的关系非同一般。

曹操慕名延揽荀攸入幕,只封军师。

而郭嘉和其后的董昭为军师祭酒(祭酒即主管),明显在荀攸之上,就是因为了解荀氏在汉魏相争时不可能站在曹操这一边,而董昭则是为曹操晋魏王建立理论依据的人。

所以荀氏和曹氏在汉魏交替时是有冲突的,不单单荀攸十二策投递无门,荀彧晚期也烧毁了不少谏书。

何谓“吾之子房”?
荀彧举孝廉后因曹操引荐出仕,曾短暂担任曹操幕僚(192~196),因为其世家身份很快就获得了公职身份,任汉侍中,代尚书令,为汉代内政大权,离开曹操幕府。

但是荀彧并没有拍拍屁股走人,他为曹操推荐了许多继任(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锺繇”。

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

志才卒,又进郭嘉。


所以不要问郭嘉的“十胜十败”说为什么比“四胜四败”说出名,因
为当时郭嘉是曹操幕僚谋主,而荀彧最多只能算是相互通信发表的建议,当时荀曹已无从属关系。

曹操在新得荀彧时喜曰“吾之子房”其实寓意颇深。

这里我们就要先了解张良和刘邦的关系。

张良也是士族,三代韩相之后,秦末其志向是复韩国。

虽以客卿为刘邦谋主,但在刘邦灭秦封汉中王后依然选择返回韩国。

出仕韩相是他的毕生志向,直到项羽斩韩王,他才再归刘邦全心佐汉。

所以荀家对于曹操始终是客卿,曹操暗示荀氏日后可以重择新主,但荀彧显然并不赞同。

董昭劝曹操晋魏王,荀彧反对,二人终于反目。

曹操将荀彧调离中央,荀彧不久病逝。

因为曹操是荀彧知遇上司,二人早期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但是荀彧的贡献多半在汉不在曹。

他对曹操最大的帮助是引荐了不少贤良。

在196年以后,荀彧与曹操的互动,能找到的也仅仅是“四胜四败”一书而已。

郭嘉究竟是何角色,为何没有位居显职?
历史的真相往往超越普遍的认知。

曹操对郭嘉的看中远胜于刘备对诸葛亮。

荀彧向曹操推荐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等,荀,钟,戏三人入仕尚在郭嘉之前。

以荀攸这样的士子,智者,也在幕府中只落个军师。

郭嘉却在初来乍到的时候就被封为军师,幕僚的首脑——军师祭酒。

刘备遇到诸葛亮,只封了一个军师中郎将,在幕僚杂官里位低于杂号将军。

就算到了诸葛亮入蜀的时候,诸葛亮在刘备幕僚里的位置依然
低于糜竺,简雍,孙乾。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幕府时期,郭嘉受到的重视远远大于荀彧,诸葛亮(之于刘备)。

而郭嘉所缺的只是寿命和际遇。

郭嘉死于207年,曹操连丞相都没当上,没有大规模分封幕僚。

郭嘉从征十一年,自198年正月至207年,有十年的时间稳坐曹操幕府首席。

所以曹操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嘱之”并非夸张。

曹仁的问题和郭嘉一样,他是曹操幕僚武官,前期也只领杂号将军和爵位,但他活到了曹魏建国,就成了大司马。

诸葛亮活到了蜀汉建国,就成了丞相。

郭嘉死的时候,诸葛亮还没出仕,他做了一辈子司空府(曹操)的幕僚首席军师,这只是时代问题。

究竟谁启曹魏之先?
因为原词条定义曹魏五谋臣的重要功绩之一是:帮助曹丕登基皇位,巩固曹魏势力。

我们单从曹魏立国的角度来看,真正居功至伟的文臣有如下几位。

首先是曹操幕府军师祭酒,郭嘉的继任董昭。

他建议恢复古封建制,为曹操自立魏王创造制度。

并且是曹操晋丞相,晋魏王劝进的发起人。

贾诩在立嗣问题上力挺曹丕,也是魏代汉的一大助力。

220年如果换曹植在同样的位置,汉朝未必覆亡。

钟繇是魏诸侯国相国,汉帝禅让的重要支撑者。

华歆是魏国代汉后初代相国,亲自主持封禅。

王朗,曹操幕府末代丞相军祭酒,在魏诸侯国成立后治魏县(魏诸侯国辖境),与诸侯国相国钟繇一起治狱修法,为魏创立国之基。

这五人都成为魏初重要权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