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
文化传承、义不容辞——昆曲文化逐步渗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文化传承、义不容辞——昆曲文化逐步渗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内容摘要:昆曲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最后遗存,它拥有文化和文学上的“合美”意义,它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之所在以及宣告它在艺术中有着无可厚非的雄踞地位。
因为昆曲无可匹敌的地位,本课题将对昆曲艺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进行探讨研究,如今苏州各地都通过昆曲艺术进校园的方式来发扬、传承昆曲艺术,我相信经过不断的传承,我们一定能够力挽狂澜,将昆曲艺术再一次推向世界的顶峰,让它成为中外文化的又一座沟通桥梁。
关键字:昆曲、进校园、传承、小昆班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从昆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地方戏曲的不断兴起繁荣、不断的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戏曲格局,戏曲的发展也逐渐地趋向于平民化、大众化,昆曲也因此渐渐走向衰弱。
而如今,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我们的昆曲亦是如此。
在这种文化遗产不断衰弱,戏曲文化后继无人的悲哀局面中,重拾传统文化、发扬继承文化遗产变得尤为重要,而艺术文化的传承也必须从小接触、从小熏陶、从娃娃抓起。
因此,昆曲艺术走进校园也成为了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一条必经之路。
1.昆曲艺术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昆曲产生于元朝末期的昆山千灯,这座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古镇,文化底蕴深厚。
五百年前的元代,这个充满灵气的小镇上一个名叫顾坚的戏曲音律家,在海盐腔的基础上,结合昆曲民间小调,创立了昆山腔,至明代发展成为昆曲,万历末年流入北京,昆山腔也成为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六百年的戏曲艺术也让昆山这座城变得格外的有韵味,轻声细语的吴方言也让昆山人变得更加得细腻,而我们土生土长的昆山人怎么能抛弃这六百年的昆曲艺术呢?现如今昆曲的喜爱者如空谷足音,只有上了年纪老一辈的昆山人才会去听。
初中音乐昆曲教案
初中音乐昆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昆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基本腔调。
2. 学会欣赏昆曲经典剧目,体验昆曲的美学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昆曲的历史与发展2. 昆曲的艺术特点3. 昆曲基本腔调4. 经典昆曲剧目欣赏5. 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昆曲经典唱段,引导学生感受昆曲的美妙旋律。
2. 学生分享对昆曲的初步印象,教师总结。
二、昆曲的历史与发展(10分钟)1. 教师讲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历史人物。
2. 学生了解昆曲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三、昆曲的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昆曲的唱腔、表演、服饰、舞台等艺术特点。
2. 学生掌握昆曲的基本艺术形式。
四、昆曲基本腔调(10分钟)1. 教师教授昆曲的基本腔调,如“水磨腔”、“弋阳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昆曲片段。
五、经典昆曲剧目欣赏(10分钟)1. 教师介绍《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昆曲剧目。
2. 学生欣赏选段,感受昆曲的魅力。
六、昆曲的传承与保护(5分钟)1. 教师讲解昆曲现状及传承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昆曲。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曲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曲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腔调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的提高。
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传统戏曲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以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为例
传统戏曲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以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为例摘要:戏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刚要》中提到,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并增强他们的理想和信心,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上,对传统戏曲的教学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取了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中的《姹紫嫣红》唱段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昆曲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戏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昆曲引言:教育部发布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积极挖掘和充实传统文化的优良成果,加大我国中小学音乐展演活动中传统文化艺术的比例,应开设戏曲、民俗音乐等课程,使学生在正面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体会到戏曲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性,在这种鲜活的认知体验中,提高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高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一、以昆曲【牡丹亭·游园】为例展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描述:1.导入:辨识昆曲师生用戏曲的方式问好。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行腔吐字上有怎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创设音乐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审美体验。
)2.判断是哪个剧种?师:这样细腻悠扬的行腔属于中国古老的剧种--昆曲。
接下来,请欣赏分辨哪一段表演属于昆曲呢?3.师:同学们的判断非常的准确,那你是如何来分辨的呢?生:答(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初步感受昆曲的特点,了解如何通过唱腔、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等等来分辨不同的戏曲剧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与审美情趣。
)二、昆曲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策略(一)情境导入,在情境中唤醒对戏曲的认识需求昆曲与学生生活、学习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有机会和空间接触戏曲。
浅谈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浅谈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摘要:传统戏曲进课堂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传统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与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课堂中融入音乐是戏曲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渗透。
北戏的粗犷,南戏的柔蔓,都显示了民族音乐的多姿多彩,因此研究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戏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1. 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价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戏曲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8年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传统戏曲保留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民族自豪感,必须加强戏曲普及教育。
这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校园文化工程”,3年内将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化和普及化;从学生群体来看,传统戏曲融入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审美、传统文化认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曲目中蕴含了家国情怀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情感依据和文化的属性,因此通过传统文化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后对学校而言,传统戏曲进小学音乐课堂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音乐资源,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
2. 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2.1 立足学生实际,精选戏曲内容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实际,积极精选戏曲内容,通过精选戏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戏曲学习。
新时代的小学生受众多综艺节目及流行文化的影响,普遍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接受戏曲、学习戏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材中直接将戏曲以正宗的京剧、昆曲等形式融入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耳熟能详且简单的戏曲为主进行融入。
唤醒“非遗”传承的文化自觉——积极推动音乐遗产瑰宝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唤 醒 “ 遗 " 承 的 文 化 自觉 非 传
积 极 推 动 音 乐 遗 产 瑰 宝 进 课 堂 的 思 考 与 实 践
■戴 海云
【 摘
要】 社会公 众特别是 青少 年 一代 参 与保 护“ 非遗” 的程度从根 本上决 定着非 物质文化
遗产 的未来命运。学校教 育承担 着保 护与传 承的历史责任。国务院关于“ 教育部 门和各级各类学
昆曲没有像京剧一样应当肯定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前有了显著的向全国提出进中小学课堂的要求目前昆曲进校园活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音乐师范教育基本上是舶来的体动还主要面向高校
.
一
E
—
一
一
X K QA Y N UE E IN A
E malimy9 9 o ucr - i j 19 @sh o : 。现行 的《 音乐课 程标准 》 虽然没 有使用 “ 非遗 ” 的术
语 . 以“ 但 弘扬 民 族音 乐 与 理 解 多 元 文 化 ” 基 本 理 念 之 为
一
、
培 养 “ 遗 ” 护 的 文 化 自觉 意 识 非 保
对 于 “ 遗 ” 护 , 校 的任 务 是 以 强 化 保 护 意 识 为 非 保 学 前 提 的 量 力 而 行 的 传 承 。 础 教 育 阶段 也 应 打 好 弘扬 民 基 族 文化 的 基 础 , 培养 “ 遗 ” 护 的文 化 自觉 意 识 。全 国 非 保
承 的文化 自觉。学校 音乐教育要 积极 推进 音乐遗产进课 堂 , 中关键是 要培养 “ 其 非遗” 护 的文 保 化 自觉意识 , 提高教师参与 的 自觉性和相关素养 , 以课题研 究的形 式实现 文化 自觉的提 升。 并
【 关键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进课 堂 文化 自觉
昆曲文化教案
昆曲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昆曲文化教案教案概述: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昆曲文化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2. 了解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习昆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动作;4. 培养学生对昆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2. 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 昆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昆曲艺术的欣赏和表演能力的培养;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昆曲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2. 昆曲表演服装和道具(如条件允许);3. 音响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2. 提问:你们对昆曲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解吗?你们对昆曲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进行示范和讲解;2. 分析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昆曲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三、技能训练(30分钟)1. 分组进行昆曲动作的学习和模仿,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和表情;2. 引导学生练习昆曲的基本技巧,如舞台步法、手势和身体语言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昆曲动作和技巧。
四、欣赏和评价(15分钟)1. 播放昆曲表演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昆曲的音乐和表演艺术;2. 引导学生对昆曲表演进行评价,包括音乐、舞蹈、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昆曲表演和演员,介绍昆曲的传承人和经典作品;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曲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幼儿园欣赏昆曲教案:传统文化艺术品鉴与表演活动
幼儿园欣赏昆曲教案:传统文化艺术品鉴与表演活动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昆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欣赏昆曲,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表演能力。
本教案将以欣赏昆曲为主线,结合传统文化艺术品鉴与表演活动,为幼儿园师生打造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二、欣赏昆曲1. 了解昆曲的历史渊源和特点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作品有《牡丹亭》、《西厢记》等。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欣赏经典昆曲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经典的昆曲片段,让幼儿感受昆曲的韵味和神韵,引导他们用心去观赏、用耳去倾听。
3. 进行昆曲名段台词朗诵组织幼儿学唱昆曲名段的台词,通过唱诵,让幼儿感受昆曲的语言之美,激发他们对古典戏曲的兴趣。
三、传统文化艺术品鉴1. 制作中国传统戏曲面具给幼儿准备面具原材料,让他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传统戏曲面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 体验古代乐器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古代乐器如琵琶、古筝等,感受古老乐器的音色和魅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3. 组织传统文化艺术品展览组织幼儿制作传统文化艺术品,如剪纸、年画等,并在幼儿园内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品展览,让幼儿亲身参与、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四、表演活动1. 组织昆曲表演邀请专业昆曲表演团体到幼儿园进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昆曲表演的兴趣。
2. 进行小组表演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表演,引导他们选取经典昆曲片段进行模仿表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能够在欣赏昆曲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制作戏曲面具、体验古代乐器等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艺术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昆曲表演和小组表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其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昆曲我的体会》
《学习昆曲我的体会》最初开始认识昆曲,应该是在大一时陈菁老师的中国民族音乐史的课堂上。
本来对这些文字性的理论知识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因为这是考试科目,期末时背过一些。
关于昆曲我记得有这样几句描述:“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有南曲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结合演变而成,它的曲调婉转优美、圆润舒缓、细腻、人称水墨腔。
居诸多声腔之首位,流传面极广。
因为特喜欢杜丽娘和杨玉环,我很清楚的记得《牡丹亭》、《长生殿》都是昆曲的代表曲目。
以前乱七八糟的也听过很多曲子,但总分不清它的剧种。
我甚至不确定昆曲我是否听过。
本来我想课下自己去听听,昆曲到底如何博大精深,能赢得如此的美誉。
但是课下做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事,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这个学期,我看到昆曲课出现在我们的课表上,心情也没太大波动,抱着上上看打酱油的心态。
其实像《月儿高》《关山月》《忆江南》《忆秦娥》等等,这些曲子还蛮好听的(老师唱的蛮好听的)可我觉的就学一年,自己也不一定能唱的像老师那样,以后顶多也就听听,因此觉得只要会唱就好,并不太注重一些细节(其实是太懒)。
直到因为某一节课因为和同学打闹而被老师提起来唱,真难,张口几乎连音都快发不出来了……觉得很丢脸,从这之后才对昆曲课上心了。
认真了才发现它真的很难,一个音山路十八弯的拐,和我们唱声乐作品完全不一个套路,且大家一起唱还好,自己练得话,都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还有那些字发好多不是用吴方言发的音,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简直是堪比又学一门外语了,就感觉很沮丧,不想学了,但是随着一节一节课上下来,一遍一遍的练习,觉得自己还是有进步的,高兴心里还是有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昆曲还只是学了个皮毛而已,发音口型节奏等还有诸多不准确,但与一年前相比还是有很大进步的,不会再提起昆曲时不知所云,懵懂一片了。
并且从这其中我也有了一丝体会:“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坚难,你觉得自己一定不能做到且也克服不了,那么请先不要放弃,不要总是去仰视困难的庞大,那只会吓垮自己,只要执着于今天要做的,一直去坚持下去,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也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
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一、启动新知识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昆曲 音乐教案
昆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昆曲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昆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2. 掌握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昆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昆曲音乐的起源和发展a. 介绍昆曲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b. 分析昆曲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c. 了解昆曲音乐的特点,如音调、节奏和表演形式等。
2. 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a. 学习昆曲音乐的基本唱法,如咬字、发声和气息控制等。
b. 练习昆曲音乐中常用的音乐技巧,如颤音、滑音和连音等。
c.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他们的昆曲音乐演唱技巧。
3. 欣赏昆曲音乐作品a. 选取几首经典的昆曲音乐作品,如《牡丹亭》和《汉宫秋》等,进行欣赏。
b.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曲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c.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昆曲音乐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昆曲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让学生对昆曲音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演唱技巧练习: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昆曲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并进行练习和巩固。
4. 欣赏音乐作品:选取几首经典的昆曲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昆曲音乐的魅力。
5. 学生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他们所学的昆曲音乐演唱技巧和理解。
教学资源:1. 昆曲音乐的图片、视频和录音资源。
2. 昆曲音乐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学生练习的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演唱技巧的评估: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进行评估,如咬字准确性、声音的稳定性和气息控制等。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或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昆曲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一、苏州评弹和昆曲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也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体现遗产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建筑效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二、评弹和昆曲的现状1.现状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图一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宝剑记·夜奔》(苏州昆曲博物馆)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
如今,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
图二苏州评弹博物馆2.评弹和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1)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
听众主要是流行地区上年纪的人,难以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特别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加之方言的流失,使得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的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2)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
艺术传承王郁婕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语言,我们在鉴赏音乐时,要像读书一样,走进音符的世界,感受音律、音节、音调的变化,感受音乐中蕴含着的文化和情感。
我们可以把戏曲表演看作是特殊的音乐形式,运用肢体动作、唱词、服饰、舞台布景、舞蹈艺术等形式来对音乐进行呈现。
中学音乐教师可以把戏曲表演融入音乐课堂,运用多媒体展示戏曲故事情节,开展戏曲表演排练;创办戏曲表演社团,延伸音乐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融入音乐游戏;组织校园合唱团,为学生提供音乐表演的舞台。
一、戏曲表演的内涵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我们通常把戏曲定义为,运用语言、肢体动作、舞蹈艺术、道具、舞台布景等进行舞台表演的艺术。
戏曲一般都是以叙事为主要目的,故事情节前后连贯,演员通过唱、念、做、打来进行表演,跌宕起伏的情节极具观赏性和吸引力,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的欣赏欲。
戏曲表演可以把音乐、舞蹈、表演完美融合在一起,是一项集体性表演艺术,演员们根据角色分配、情节发展,合作进行表演,把戏曲表演推上高峰。
戏曲表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德育素材,把戏曲表演融入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地呈现音乐的美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戏曲表演可以看作是表演者对于剧本的二次创作,演员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设计一些小细节,例如小动作、唱腔的变化、个性化的唱词。
戏曲表演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指导学生对音乐课本进行创新,选取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戏曲表演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二、中学音乐课堂推广戏曲表演的必要性1.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戏曲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放天性”,让学生心无芥蒂地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进一步感知音乐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戏曲表演一般采取的是“师徒制”,师傅教授唱腔、动作、情感表达等,在初期学习中徒弟一般以模仿为主,模仿师傅的唱法、动作、表情等,积累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后,再进行自主创作,创造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
中国昆曲:作为表演艺术性‘非遗’的受众培养1. 引言1.1 中国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中国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昆曲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昆曲受到了一些挑战,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
中国昆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也在国际上逐渐走向世界。
昆曲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和表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粉丝,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昆曲的了解和热爱。
在当今社会,昆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表演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昆曲将继续发扬光大,保持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1.2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历史的记忆,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非遗,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根和灵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才能保留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非遗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文化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中立足,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只有不断保护和传承非遗,我们才能坚守文化的根脉,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2. 正文2.1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是保护和传承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环节。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昆曲剧目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戏曲进校园作文(8篇)
戏曲进校园作文(8篇)2009年3月24日,南环中学师生再次走进秦岚音乐厅,体验久违的昆曲。
昆曲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梦...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天晚上都有缠绵的声音陪伴着我入睡。
但是自从和父母来到苏州,熟悉的声音渐渐离开了我。
直到今天,昆曲再次关闭了我的心扉,开启了我对它的兴趣...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末昆山地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因此,2001年5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从今天的观赏可以看出,昆曲以抒情为主,优美的唱腔和柔美的舞姿相结合,使其更加温柔优雅。
你看,一个穿着便衣的女人带着我们从空荡荡的舞台来到花园,在那里,数百朵鲜花用她温柔而悠长的声音绽放。
听着!我仿佛闻到了美妙的花香;听着!我仿佛看到了花开的瞬间;听着!我好像感觉到了英雄的心痛...每次昆曲结束,我就再也回不了头脑,每次都被激烈的掌声拉回现实。
老实说,我不懂昆曲,但我想欣赏它。
欣赏它的言行,不想探究它的深意,只要你陶醉在眼前的景象。
沉浸其中,欣赏它的深刻,理解它的曲折,只愿那一刻永远存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
也许,昆曲已经成为一种遗产,这是人们早已默认的观点。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在业余时间听一场昆曲?除了那些怀旧的老人。
青少年听流行歌曲不算过分。
毕竟他们充满活力,风靡一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更多地了解祖国的艺术和文化,比如昆曲,知道经典是永恒的!懂昆曲!了解自然!懂优雅!懂生活!-我的追求。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民族风格鲜明。
每部歌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魅力和内涵:如京剧的优雅和美丽,昆曲的优雅和精致,梆子的高音悲伤,越剧的柔软和灵巧...然而,中华民族的这些瑰宝在现在的多元社会中似乎是站不住脚的。
如今,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戏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时尚”。
更多的人喜欢追求时尚,认为自己可以在时尚中展示西方的自我,获得满足感。
根植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我国民族乐曲
根植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我国民族乐曲发布时间:2022-09-01T02:55:34.389Z 来源:《教育学》2022年4月总第281期作者:王钰[导读] 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而且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教育的需要。
作为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市北分校266000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而且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教育的需要。
作为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为例,以新的欣赏教学理念为指导,尝试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索古曲音乐的美感。
同时,也提供一些关于民族音乐欣赏教学设计的设想和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基于这样的情况,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优势,辅以教师的示范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架起课堂音乐和生活中音乐的桥梁,拉近学生与书本音乐的距离,帮助学生打开多彩的音乐世界。
三、教学目标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感受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及音乐意境,表达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通过演唱主题音乐、欣赏其他乐段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了解琵琶、箫、木鱼等乐器及演奏手法。
复习巩固民族五声调式和“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够了解“换头合尾”、变奏等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京腔昆韵音乐教案
京腔昆韵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京腔昆韵音乐的历史、概念、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2.启发学生对京腔文化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3.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京腔昆韵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4.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京腔昆韵音乐的历史、概念及艺术特点;2. 京腔昆韵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唱腔技巧;3. 欣赏名家演唱,体会京腔昆韵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步骤:1. 介绍京腔昆韵音乐的历史、概念及艺术特点(1)简要介绍京腔昆韵音乐的历史和传统起源(2)介绍京腔昆韵音乐的概念,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3)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京腔昆韵音乐的重要演出场所和名家代表2. 形式多样的唱腔技巧(1)简介京腔昆韵音乐中不同的唱腔形式及特点(2)通过现场演示和参与式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唱腔技巧,如颤音、连音、装饰音等(3)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识别,分辨不同的唱腔形式和技巧3. 欣赏名家演唱,体会京腔昆韵音乐的艺术魅力(1)选取经典的京腔昆韵曲目,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播放名家演唱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京腔昆韵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演方式(3)通过互动式的听后感交流,学生对京腔昆韵音乐的个人理解和感受进行分享四、教学评价:1.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课堂的不足,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欣赏和实践掌握京腔昆韵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通过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
五、教学资源:1. 演唱家和专业教师2. 传统京腔昆曲音乐录音和演唱视频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4. 乐器及口琴,进行音乐实践操作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步骤要合理,教学评价要科学,教学资源要丰富,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 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感知、认知和练习,努力创设多元化、富有情趣的学习场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创设更有趣、更丰富、更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如何把律动教学引入音乐课堂
在欣赏 《 阳关 三叠》 这一课 时 ,为 了 后用杯 子和筷子带领学 生练习各种节 使学生 了解 音乐 与古代 诗歌 的结 合 , 奏 ,具 体实施如下 : 一根 筷子代表一 了解 古代 音 乐 的 表现 语 汇 与音 乐 风 拍 ,半 根筷 子代表半拍 ,四分之一根 格 ,教 师不 能 直 白地 采 用 讲解 的方 筷子代 表四分之一拍 , 学 生根据节奏 法 ,最好先让 学生模仿诗 歌朗诵 做 出反应 ,教师不断变化 杯中的筷子
斯人民生活在水 深火热 中 ,他 们肩负 着历史 的重任 ,踏 平世 界 的不平 路 , 对着 太 阳唱起 歌 ,教师可 以让 学生跟 的评价 。 在 省 级 教 研 活 动 中 ,我 听 了
吴 蕾
林 中的珞巴人》 这节课 。教师先带领 随音 乐模仿纤夫拉 纤的过程 ,深刻体 学生 听一段音乐 ,做身体 的动作 ,寻 会 他们 的苦 难 、不平 与抗争 。又 如 , 找音乐带 给人的 内在 的身体感受 , 然
音乐新课 程标准指 出 ,应采用多 调歌 头》,并 尝 试 古人 吟诵 的 方式 , 种形 式引导 学生 积极参 与音 乐 体验 , 从而体会诗 朗诵 中所融人 的艺 术表现 以形成 良 好 的音乐感 受力 。 “ 律 动教 形式 ,如戏剧 、昆 曲、吟诵等 ,拉近 学”就是把音 乐学 习与身体的运动相 古代音乐文化 与学 生的距 离。 结合 ,用 富 有韵 律 的 动作 来 表 现音 二 、律动教学 的方法 乐 ,来达到培 养和提高学 生音乐表现 用带有体态律 动表现 的音 乐激发 的位置及 长短 ,学生按要 求进行 即兴 活 动 。这 种体 验 节 奏 的方 式 比较新 颖 ,更 能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 ,也锻
舒辱露盆 何 魍 动
一
川剧艺术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初探
川剧艺术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初探一、川剧的审美价值长期以来,巴蜀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巴蜀人民群体性格、思想情感、意志理想等本质方面与外地人在传达方式、表现风格、欣赏习惯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而巴蜀人民特别喜爱川剧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他们可以通过川剧这种久已习惯、易于理解、最感亲切的形式,观照到自身在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中的地方性格、聪明才智、人格魅力、意志理想及崇高境界,并能直接在剧场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新时空里,获取源于自身本质但却又往往难以言传的“美的感觉”。
川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独特而古老的剧种,兼具昆腔、胡琴、弹戏、高腔、灯戏五种声腔,在我国戏曲剧种中十分罕见。
川剧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
二、川剧的课堂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继承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又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实践探索、新的鲜活内容的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靠简单的继承传统,既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完成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
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用活传统经典,创新是继承的动力和载体。
川剧应当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孩子们喜欢,让授课手段多样化,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初中阶段正是接触多种艺术形式的好时候,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地方戏,也算是一种很好的传承。
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欣赏入手,先让学生欣赏川剧名段,了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等一些基本常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
第二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表演模仿教学。
让学生模仿川剧唱段的某一个片段,尽量去模仿表演的神态、唱腔。
这样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川剧的发展,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昆曲教材情景引入
昆曲教材情景引入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
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全国每个地区的中学都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昆曲的复兴,是一朵刚开的花,美丽得耐人寻味,引人遐思。
因为在这花上有一个极美好的未来。
如今昆曲经过这么一段不短不长的年月,到了花正怒放的时候了,我们要如何的珍惜,如何的尽情观赏,该学习的要努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
作者:朱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19期
摘要: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
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关键词:昆曲;音乐课堂;创新;激发;传扬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24-1
我校遵从新课标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积极挖掘家乡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传承家乡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我们得知在中国昆曲史上堪称谜一般人物的“曲圣魏良辅”居住在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南码头(现太仓市南郊镇)后,学校立马组织师生围绕“寻找魏良辅”和昆曲文化开始寻根之旅,开展了研究、学习、参观等一系列活动。
在追寻过程中,师生逐步领悟到了良辅成功改革昆曲的精神之所在,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其核心就是勤研、合作、创新,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昆曲的内涵中,用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将良辅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学校也因此改名“太仓市良辅中学”,全校师生都沉浸在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为了让学生关注昆曲、欣赏昆曲、热爱昆曲,学校特邀请苏州大学潜心研究昆曲的博士生导师周秦教授来校为全校师生做讲座,此外,我们还开展校外地方昆曲表演社的艺人们进校园活动,邀请昆曲学校专业的戏曲演员走进课堂或开展讲座,让学生能结合大量的经验进行再学习,让学生体验昆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在音乐课堂上渗透昆曲教育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我将其修改成昆曲的“念、唱、做、演”四步,并和学生一起表演。
第一步:念白,昆曲念白本身具有鲜明苏州地方韵味的戏曲特色,其念词最大的特点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用苏州方言“中州韵”来诵读歌词,苏州话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讲究声美、韵
浓突现出吴文化细腻优雅、清纯甜美的特质。
但在朗读过程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导致笑料百出,学生也十分喜欢这样的语言。
朗读过程中要求我们的学生用“高位朗读”来朗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除此以外,我课上还给学生们播放昆曲名段欣赏,让学生感受名家唱腔的念白艺术;同时也将昆曲特有的曲谱“工尺谱”融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了解这特有的古老的戏曲记谱形式。
第二步:唱曲,昆曲的演唱又叫“度曲”,由于昆曲的曲调以典雅、静谧、缠绵、婉转为主,旋律结构以曲词四声和词汇的连音调值为准,节奏变化以剧情为定则。
虽然有严谨的格律和板式,但唱腔中抒情性较强,听来既婉转又悠扬动听,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唱艺术。
在演唱过程中要让学生每每将字音分解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造成绵延悠缓的听觉效果。
教师亲自示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与录音、录像电化示范教学相结合,能够取得完整领会的效果。
为了使字音不在分解过程中模糊失真,对出字收音、气息转换、节奏把握也要进行重点示范。
针对学生学习程度,运用语言、文字、手势等,启发学生体会演唱技能要领,获得内心的准确感觉。
多次演唱争取让学生能唱出韵味,善于发现学生演唱中的“亮点”,以鼓励培养良好的演唱感觉。
第三步:做动作,对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是身段表演,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以专业院校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课前我利用视频教学先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在前面给学生做师范动作,让学生模仿表演、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在表演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看的到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互相改进。
第四步:演片段,就昆曲著名唱段《牡丹亭·游园》一例,描述的是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来到了自家后院,看到满园春色的情景。
当然舞台上没有花园、亭子、井,靠的是我们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
我在让学生表演的时候分2组:一组为杜丽娘另一组为春香然后分别学习各组动作,先不用道具等动作成熟后添加扇子表演。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节的比赛,让他们充分锻炼表演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为了使昆曲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我提出要为昆曲演唱配上乐器。
这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进一步完整感受作品。
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乐器,激励学生自制乐器,通过自制、自编、自演的过程。
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我让班级里会演奏笛子的学生吹奏,其余同学进行昆曲演唱;或者让同学用铅笔模拟木鱼敲打节奏并演唱。
对于表演方面可以自创动作在原来传统的表演中添加动作,演唱方面可以注入当下流行元素,可以有学生喜欢的rap、嘻哈、说唱音乐等来创新、完整昆曲作品,整个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乐此不疲。
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四、编写原创校本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资源专家进校园
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我编创了5个唱段,并将其编成昆曲音乐校本教材。
这5个唱段分别供学生初一、初二两个学段学习。
此外,学校邀请昆曲学校的教授和老师们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演唱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形体方面的指导,给校兴趣班的同學排练著名选段《牡丹亭·游园》,利用兴趣小组这个平台起到“生生影响效应”,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近距离的走近昆曲,体验昆曲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
五、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昆曲的审美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苏州市昆曲博物馆,了解昆曲历史和曲圣魏良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昆曲音乐的了解,培养他们学习昆曲的兴趣。
同时,我还让兴趣班的学生在楼阁戏台上尝试表演昆曲名段《牡丹亭》,此外,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演唱比赛,当学生以昆曲中杜丽娘造型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
虽说学生的演唱水平还很稚嫩,但她演唱结束时很兴奋、很满足,我知道这次演出在她人生回味中是幸福的、深刻的。
“弘扬良辅精神,传承昆曲文化”。
作为良辅的一员,我对昆曲教学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改进,并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但我深知,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为了让昆曲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将不断完善昆曲校本化研究,让昆曲深入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太仓市良辅中学,江苏太仓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