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
拌合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
![拌合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e1b5013eefdc8d376ee3261.png)
混凝土拌合楼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湖北省宜昌市鼎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2015年3月15日目录一、范围 (1)二、引用文件 (1)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3.1水泥 (2)3.2粗骨料 (2)3.3细骨料 (2)3.4矿物掺合料 (2)3.5外加剂 (3)3.6原材料的检测频率 (4)四、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4.1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4.2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7)4.3应急处理措施 (11)五、混凝土质量评定 (13)5.1统计方法评定 (13)5.2非统计方法评定 (16)5.3混凝土强度的和个性评定 (16)六、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17)6.1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敏感问题 (17)6.2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差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7)6.3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超标 (17)6.4骨料混仓问题 (17)6.5混凝土堵管现象 (17)6.6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18)6.7冬季施工 (18)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一、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混凝土工序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混凝土拌和物的废料标准与应急处置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拌和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
二、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泵送技术规范》JGJ/T1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GB134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11《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水泥取样方法》GB/T12959-2008《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2014《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12《建筑用砂》GB/T14684-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水工混凝土砂石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0《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200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2005《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3.1水泥水泥的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胶砂强度、氧化镁及氯离子含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混凝土质量检验
![混凝土质量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560811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6.png)
混凝土质量检验混凝土质量检验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质量检验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质量检验的背景意义、检验流程和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背景意义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质量检验是在混凝土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测,评估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2. 检验流程和方法混凝土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等环节。
原材料检验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水等原材料的抽样检测,通过对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使用环境、承载条件等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用量等,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是通过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评估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混凝土质量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掺假掺杂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制定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等方式进行解决。
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等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混凝土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检验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df71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3.png)
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搅拌站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控制。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搅拌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严禁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水泥。
水泥应定期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强度和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2. 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骨料,避免使用含有过多粉状物质或含有有害物质的骨料。
骨料应进行粒径分析,确保其粒径分布符合要求。
3. 砂: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的泥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砂的颗粒形状应良好,不应含有过多细颗粒和粉状物质。
4. 水:搅拌站应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
水的用量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三、生产过程控制1. 配料:搅拌站应根据设计配方准确称量水泥、骨料、砂和水的比例。
配料过程中应使用准确可靠的称重设备,确保配料的准确性。
2. 搅拌: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充分混合均匀。
搅拌站应配备高效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3. 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长的运输时间和过高的温度。
搅拌站应配备合适的运输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不受影响。
4. 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试块制作和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产生冷缝和空鼓等质量问题。
四、质量检验控制1. 原材料检验:搅拌站应定期对水泥、骨料、砂和水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其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搅拌站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流动性检验:搅拌站应进行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均匀性检验:搅拌站应进行混凝土的均匀性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符合要求。
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最新版】
![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50e8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d.png)
1 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现状结构构件的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然与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有关,同时跟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二次输送、浇筑、振捣和养护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偏见,当混凝土结构构件浮现质量问题时,大都谴责混凝土生产企业,而对施工单位批评甚少。
施工单位的有些人对混凝土质量也不是特殊关心,浇筑混凝土的操作人员大都是外包劳务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有时,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倾落高度不符合规定,漏振、欠振、过振也会造成混凝土密实性不符合要求。
有些工程项目部不注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保护,有时赶工期,商住楼三天上一层,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前,就在构件上堆放物料,安装模板及支架;养护也不到位,如今的施工现场,新浇构件上很难看到潮湿的混凝土表面。
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工为贪图施工方便,强行往搅拌运输车内乱加水以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于是引起强度降低,这种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但是,对于浇筑工乱加水,有些建设单位谴责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没有制止,为此还对搅拌站进行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42 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试图让搅拌站去制止工地乱加水,相当于要求面粉厂送货工人兼任面包作坊的产品质量管理员。
不认真验收面粉质量,面包一有问题就要拉面粉厂下水,面包作坊有时倒“无辜”得像局外人一样。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面包质量吗?!固然,搅拌站有关人员发现施工现场人员对混凝土乱加水,也应实时报告有关情况。
但检查、制止这种违规施工行为是需方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
目前,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的试件基本上都是由搅拌站制作,这主要是因为搅拌站对施工单位制作试件的试模质量、制作技术和试件保护等不放心;此外,搅拌站还靠手中的第三方交货检验报告作为催讨预拌混凝土货款的筹马,因此,由搅拌站制作试件并送检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些监理单位对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不够重视,见证取样送检也只剩下一个名字打印在试验报告上,由此,人们怀疑搅拌站偷换交货检验的试件也在情理之中。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928f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0.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流程。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1、水泥选择符合工程要求强度等级的水泥品种,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对进场的水泥进行抽样复验,检测其安定性、强度等指标。
2、骨料细骨料(砂):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机制砂。
检测其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
粗骨料(石子):选择粒形良好、强度高、级配合理的碎石或卵石。
检验其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等。
3、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
检查外加剂的产品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对外加剂进行相容性试验,确保其与水泥等原材料的适应性。
4、掺和料常用的掺和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等。
检测掺和料的细度、活性指数、需水量比等指标。
二、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工作性能等。
2、依据原材料的性能和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
3、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和工作性能检测。
4、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三、混凝土的搅拌1、搅拌设备的选择和检查选用性能良好、计量准确的搅拌设备。
定期对搅拌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计量精度。
2、搅拌过程的控制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原材料的用量。
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四、混凝土的运输1、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根据运输距离、施工条件等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泵送车等。
确保运输工具的密封性和清洁度。
2、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控制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采取防晒、防寒、防雨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五、混凝土的浇筑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模板、钢筋的安装情况,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
混凝土拌和站检查要点
![混凝土拌和站检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9bc1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c.png)
混凝土拌和站检查要点
混凝土拌和站的检查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检查,检查混凝土搅拌机、搅拌车、计量设备等设备的
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无漏水、无异响等现象,同时要检查设备的清洁情况和润滑油是否充足。
2. 原材料检查,检查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检查原材料的存放情况和保质期,
防止使用过期或受潮的原材料。
3. 混凝土配合比检查,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水灰比、骨料粒径分布、粉煤灰掺量等,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
4. 生产过程检查,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均
匀度等生产过程参数,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出
现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等问题。
5. 质量检验,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强度、坍落
度、含气量等指标的检测,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环境保护检查,检查混凝土拌和站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是
否到位,包括扬尘、废水处理等,确保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混凝土拌和站的检查要点包括设备、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细致地
进行检查,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产品。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https://img.taocdn.com/s3/m/50a26e0a551810a6f4248689.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第2.1.4条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 表2.1.4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 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 表2.1.5-2(Ⅱ)含气量第2.1.6条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ff48a239ec3d5bbfc0a74d3.png)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控制4.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
4.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0.3 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3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0.4 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
5 生产控制水平5.0.1 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
5.0.2 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σ)和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表征。
5.0.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式(5.0.3)计算,并宜符合表5.0.3的规定。
式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精确到0.1MPa;——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1MPa;——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精确到0.1MPa;——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试件组数,值不应小于30。
表5.0.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5.0.4 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应按公式5.0.4计算,且P不应小于95%式中:P——统计周期内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精确到0.1%;n0——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试件组数。
5.0.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施工现场搅拌站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6 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6.1 一般规定6.1.1 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6.1.2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
6.2 原材料进场6.2.1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上传)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上传)](https://img.taocdn.com/s3/m/7703cd6e6f1aff00bed51ec3.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混凝土生产前的初步控制:(一)、组成材料的控制:1、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2、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和岩石抗压强度(高强度砼用);3、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4、掺合料: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5、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匀质性(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6、砼用水主要控制: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
(二)、砼配合比确定与控制:应根据实际采用的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适配,以满足砼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对首次使用或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1、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2、砼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3、砼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4、砼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砼生产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包括:1、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形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2、计量:原材料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0171<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检验。
3、搅拌: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各种技术规定的时间。
4、运输: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砼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5、浇筑:浇筑前检查及浇筑过程中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16cd0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2.png)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施工中混凝土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并由此产生各种矛盾。
通过对现行管理制度下混凝土生产、施工各个环节的分析,对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总结。
发现由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生产成品混凝土,其后将成品混凝土运输至现场;由施工单位进行交货检查合格后,对混凝土进行施工、养护;在混凝土评定及混凝土强度实体检验完成后,混凝土分部分项中关于混凝土部分方才完整完成。
因此生产与施工环节不统一是产生矛盾的关键。
最后结合混凝土生产及施工的相关要求,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耐久性和使用安全,而且决定了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搅拌站必须重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生产的要求1.1 混凝土的资质管理要求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其资质标准对企业资产、企业主要人员、技术装备提出要求,对其承包工程范围明确为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
此处明确了该专业承包资质为生产,不包含施工。
1.2 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的产品标准。
该标准明确适用于拌合站(楼)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不包括交货后的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
该标准预拌混凝土定义为:在拌合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其检验状态分为出厂检验及交货检验。
其质量要求有强度、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扩展度、含气量、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耐久性能、其他性能。
该标准将预拌混凝土作为商品对待,但因其交货状态并非产品的最终工作状态,性质上与钢筋、水泥产品又有所区别。
2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保障2.1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审和选择的重要性混凝土生产所用各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实体的质量。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ccdda9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c.png)
混凝土工程质量重在控制,即对水泥、骨料、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因此,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重点。
标签: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应针对混凝土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生产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
一、水泥、骨料、砂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砂子、石子、粉煤灰和外加剂,它们质量好坏直接混凝土的质量,对原材料的选择应该严格而谨慎。
水泥的选择尤其重要。
由于我国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建材局采取两项重大措施: (一) 改进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办法,定名GB/T17671-1999,替代原标准GB177/T-1985: (二)实施新的六大水泥标准,与原六大水泥标准相比,名称不变,标准号由GB/T 改为GB,年号变为1999。
GB175-1999 等六大水泥标准与GB175-1985 等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之处有以下几点:1、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
如原《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号为GB/T175-1985 为推荐性标准,现改为GB175-1999 则为强制性标准。
2、将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水泥的强度等级與现行混凝土结构规范用Mpa 单位表示水泥和砼的强度等级相一致。
(原水泥标号与Kg/cm2 单位相一致)。
但并非原水泥标号425 加一个小数点变成42.5 就是该水泥新标准的强度等级,通过中国建造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研究所和30 多个协作单位,于1996 和1997 年两次分别采取GB/T177-1985 (以下简称GB/T 法)和ISO679:1989 (以下简称ISO 法)进行强度对照试验所得结果其相应关系为:我国水泥由原GB 法标号过渡到ISO 法强度等级的规律性明显,大体相当于降低一个GB 法标号。
即原GB 法425 降为ISO 法32.5,原GB 法525 降为ISO 法42.5 等。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上传)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上传)](https://img.taocdn.com/s3/m/e76f301903d8ce2f01662304.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混凝土生产前的初步控制:(一)、组成材料的控制:1、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2、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和岩石抗压强度(高强度砼用);3、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4、掺合料: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5、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匀质性(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6、砼用水主要控制: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
(二)、砼配合比确定与控制:应根据实际采用的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适配,以满足砼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对首次使用或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1、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2、砼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3、砼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4、砼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砼生产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包括:1、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形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2、计量:原材料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0171<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检验。
3、搅拌: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各种技术规定的时间。
4、运输: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砼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5、浇筑:浇筑前检查及浇筑过程中控制。
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c2bfd9551e79b896802266c.png)
试论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管理、供应管理、生产质量检验几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通过对预拌混凝土的拌合物质量、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等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的重要性。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质量管理供应管理生产质量检验中图分类号:tv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040-0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生产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水和掺合料等)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能。
为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并充分合理地使用原材料,必须了解它的技术性能,并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有关规定。
引起混凝土质量差的原因,经常是:水泥受潮、过期、结块;粗、细集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及含泥量太大;配合比不准,未经设计及试验进行级配,配料不计量,拌合时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石子粒径太大,增大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收缩量加大,产生收缩裂缝;水泥初凝时间延续,影响早期强度。
因此,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及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配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做好原材料的进货验收工作,包括: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生产供应单位的资格、质量证明书、包装方式和外观质量检查。
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试验。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
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
同时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主要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质量情况等。
台账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原材料储存: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及牌号、按批分别储存在专用的储仓内。
拌合站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拌合站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e4c1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2.png)
拌合站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拌合站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拌合站混凝土质量,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施工工艺的规范性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拌合站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质检、储存,设备的维护、保养,混凝土的配制、运输、浇筑等。
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本制度的实施情况。
2.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标准的审定和监督。
3.设立质量控制班组,负责查验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设备等的质量。
三、原材料采购及质检1.原材料采购:拌合站应根据工程需要和质量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
采用无标称容量的卡车进行运输,必须在装载前进行清扫。
2.原材料质检:拌合站应建立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包括水泥、粉煤灰、矿粉、骨料和外加剂等。
3.原材料储存:原材料应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四、设备维护及保养1.设备维护:拌合站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搅拌机、输送带、秤等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设备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日常保养主要是进行常规清洁和润滑,定期保养则包括更换易损件和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
五、混凝土配制和质量控制1.配制过程:混凝土配制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前应进行清洗,确保原材料的干净和稳定。
2.加水控制:加水量应按照配合比确定,且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不得超出或不足。
3.施工前检查:在混凝土运送前,应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坍落度、泌水性、抗渗性等指标。
4.运输控制:混凝土运输的车辆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5.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尽量避免堆积和泵送过程中的抖动,防止产生渗漏和气孔等现象。
六、质量记录与评定1.质量记录:拌合站应建立完整的质量记录,包括原材料采购检验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混凝土配制记录、施工检验记录等。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aab8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检验、运输过程控制、储存条件、施工前准备等方面。
二、原材料检验1. 水泥检验:检查水泥的标准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水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还应抽取样品进行强度检测、凝结时间检测等。
2. 骨料检验:检查骨料的规格、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确保骨料符合设计要求。
还应进行颗粒形状检测、强度检测等。
3.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检查外加剂的类型、用量、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外加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还应进行凝结时间检测、抗渗性能检测等。
三、运输过程控制1. 混凝土搅拌车:检查搅拌车的运输容器是否干净,无明显污染物。
搅拌车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搅拌效果良好。
2. 运输距离控制: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现场的距离,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距离,避免长期的运输过程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
3. 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控制: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搅拌车发生剧烈振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凝结过程。
四、储存条件1. 水泥储存: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远离湿度较大的地方。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水泥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结块。
2. 骨料储存:骨料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场地,避免受到污染。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骨料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杂质过多。
3. 外加剂储存: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外加剂的质量,避免受潮或者变质。
五、施工前准备1. 设备检查:检查搅拌设备、运输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转,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使用。
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 现场环境准备: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无杂物,避免对混凝土质量造成污染。
六、总结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完整版)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完整版)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975fff79563c1ec4da7127.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一个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及其变异、生产工艺条件和各工序所用生产设备性能的变异、检验测试仪器质量的变异,以及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变异等等,均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效益,使所生产的混凝土稳定地保持在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应对生产全过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下面就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咱们现实情况,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供大家参考:原材料:1。
水泥:贮存时,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品种的可以放在一个仓里。
假如这个仓的水泥不用了,准备放另一种水泥,放之前一定要清仓。
每批水泥进厂时,收料人都要向供货人索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单并核对(出厂日期、厂家、批号、品种),核验包装标志是否齐全(袋装),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有无受潮结块现象.及时抽样.千万注意不要混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储存中不得受潮,水泥自出厂三个月后(快硬水泥一个月),需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
砂:尽量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进厂时目测是否合格,主要是看它的含砾量是不是大、含泥量、泥块含量、杂质等,细度模数变化情况。
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砾大时混凝土的合易性不好.3。
碎(卵)石: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 骨料不仅构成了结构体的骨架,更重要的是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
一般认为骨料的渗透性要比水泥浆体低,而实际上某些骨料的渗透系数与水泥浆体的渗透系数相差不大.当骨料的孔隙率达10%时,其渗透性比水泥浆体还要高得多,选用低渗透骨料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
骨料的粒径大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进厂时首先看它的规格,再看矿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再就是看碎石的颗粒形状、针片状、软弱颗粒、杂质等,还要注意进厂原材有无风化、水锈、溶蚀等情况。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6236ded4d8d15abe234eba.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c5a755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6.png)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施工技术等因素,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首先,合理选择原材料。
混凝土的主要配料是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材料,砂浆是混凝土的填充材料,而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品种合适的原材料,保证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其次,合理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在混合时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同时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掌握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
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会受到影响;搅拌时间过长,易造成混凝土的过度塑性,增加水泥胶体的流失和空气含量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性能。
第四,合理施工和养护。
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对混凝土质量同样非常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均匀性,通过振捣、刮平、打磨等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实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取湿润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的过早失水和开裂。
同时,在养护期内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质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最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评估。
总之,控制混凝土质量需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搅拌时间的掌握、施工和养护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页 共 25 页
原材料进场取样方法
序号 1 2 3 4 5
材料名称 水泥 石 砂
粉煤灰 减水剂
取样方法 袋装:20 包等量取样 散装:3 个罐车中等量取样 料堆自上而下不同方向,均匀分 9 点取样 料堆自上而下不同方向,均匀分 9 点取样 袋装:在 10 袋中等量取样 散装:从 3 个罐车中等量取样 5 包或 5 桶中等量取样
安定性
4
磷渣粉
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 含量、安定性
—
5
硅灰
比表面积、二氧化硅含量
—
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
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 3 个月时,应进行复检,质
量合格方可使用。
3.5 外加剂
外加剂质量控制
表3
3.1 水泥..........................................................................................................2 3.2 粗骨料......................................................................................................2 3.3 细骨料......................................................................................................2 3.4 矿物掺合料..............................................................................................2 3.5 外加剂......................................................................................................3 3.6 原材料的检测频率..................................................................................4 四、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 4.1 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程序................................................................. 5 4.2 混凝土拌合楼控制程序......................................................................... 7 4.3 应急处理措施........................................................................................11 五、混凝土质量评定........................................................................................13 5.1 统计方法评定........................................................................................13 5.2 非统计方法评定....................................................................................16 5.3 混凝土强度的和个性评定................................................................... 16 六、混凝土拌合楼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17 6.1 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敏感问题....................................................... 17 6.2 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差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17 6.3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超标................................................................... 17 6.4 骨料混仓问题........................................................................................17 6.5 混凝土堵管现象....................................................................................17 6.6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18 6.7 冬季施工................................................................................................18
别堆放,不得混人杂物。
3.4 矿物掺合料
第 2 页 共 25 页
混凝土掺和料控制指标
表2
序 号
掺和料分类
检验项目
备注
1
粉煤灰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三氧化硫
C 类粉煤灰还包括游离 氧化钙含量、安定性
2
粒化高炉矿渣 粉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
—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
3
钢渣粉
化钙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 有特殊要求检测放射性
混凝土拌合楼 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湖北省宜昌市鼎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2015 年 3 月 15 日
目录
一、范围.............................................................................................................. 1 二、引用文件......................................................................................................1 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验及控制
一、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混凝土工序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混凝土拌和物的废料标 准与应急处置措施等。本标准适用于拌和楼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
二、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混凝土搅拌机》 GB/T 9142-20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50-2001 《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201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范》 JGJ/T 1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75-200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8074-200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GB/T17671-1999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 筛筛析法)》 GB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1346-201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2959-2008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DL/T5100-2014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2012 《建筑用砂》 GB/T14684-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11 《水工混凝土砂石料试验规程》 DL/T5151-2001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 63-2006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433-200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第 1 页 共 25 页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2005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055-20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
三、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 水泥
水泥的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胶砂强度、氧化镁及氯离子含 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60℃。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 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 45d),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
序号
分类
检验项目
引气剂:含气量
1
外加剂混凝土性能
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
防冻剂:含气量和冻融强 度损失率比
2
外加剂均质性
PH 值、氯离子含量、碱含量
膨胀剂:凝结时间、限制 膨胀率、抗压强度
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一致,并应按不同的供货单位、品种和牌号进 行标识,单独存放;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复验,合格者应经粉 碎至全部通过 600um 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 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复验合格后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