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一章绪论遗传学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
4.表型(phenotype):⽣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理特征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殖(reproduction):⽣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两性配⼦和两性配⼦的结合⽽产⽣后代的⽣殖⽅式称为有性⽣殖。
8.同源染⾊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物的染⾊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体。
9.⾮同源染⾊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个与卵细胞结合产⽣合⼦,以后发育为种⼦胚,另⼀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体(autosome):在⼆倍体⽣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是成对存在的,绝⼤部分同源染⾊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物的染⾊体数⽬、⼤⼩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体组成称为染⾊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体的数⽬、⼤⼩和着丝粒位置、臂⽐、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物河内的染⾊体进⾏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分析的过程称为染⾊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第一章 医学遗传学绪论
2 、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
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 突变。
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通常是不能 遗传的。所以,经典遗传学不包括这类 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衰老等。
3、 终生性
这是因为虽经治疗可以改变遗传病
的表型特征即改善症状,但却不能改变 细胞中已发生改变的遗传物质,故具终生性。
(三) 遗传病的分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
单基因病
基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 X—连锁显性遗传病 (XD) X—连锁隐性遗传病 (XR) Y—连锁遗传病
多基因病
常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X染色体病 Y染色体病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唐吟宇
第一章
绪论
一、 医学遗传学概论
(一)定义
简单讲: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 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 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 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可 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范畴
已证明与遗传有关
例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一些过去不明原因的疾病,现已证实与遗传因素 有关,而且已知这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遗 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至今,已发现的基因病多达约 6000种,染色 体病1000多种。
四 、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群体筛查、家系调查、系谱分析、
染色体分析、双生子法等。
2、 人类生化遗传学
从基因表达的角度来研究基因突变 所致蛋白质或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的关 系。
(1)单基因遗传及其疾病
(2)多基因遗传及其疾病 (3)基因突变与分子病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遗传:亲代与⼦代之间同⼀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模式⽣物——果蝇①只有野⽣型基因存在时,果蝇才长出红眼,该基因突变后,不再长出红眼。
②野⽣型发⽣突变后,出现黄体,则称该突变基因为黄体基因4、孟德尔的豌⾖杂交试验——选择豌⾖的原因: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授粉也能结实。
易栽培,⽣长周期短;种⼦多,便于收集数据;具有许多稳定易区分的性状。
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成熟后,豌⾖种⼦保留在⾖荚内不会脱落,每粒种⼦的性状不会丢失。
第⼆章、第三章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是在配⼦形成过程中进⾏的⼀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染⾊体只复制⼀次,每个⼦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2)过程:①减数分裂Ⅰ(最复杂最长)A、前期Ⅰ:细线期——出现姐妹染⾊单体,但染⾊质浓缩为细长线状,看不出染⾊体的双重性,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体持续地浓缩。
偶线期——同源染⾊体开始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四联体=⼆价体)。
粗线期——染⾊体完全联会,联会配对完毕,缩短变粗,但核仁仍存在。
⼀对配对的同源染⾊体称⼆价体或四联体。
⾮姐妹染⾊单体间可能发⽣交换。
双线期——染⾊体继续变短变粗,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开。
在⾮姐妹染⾊单体间可见交叉结构,交叉结构的出现是发⽣过交换的有形结果。
交叉数⽬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终变期——染⾊体进⼀步收缩变粗变短,便于分裂移动,分裂进⼊中期。
B、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各个双价体排列在⾚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道板的两侧,附着在纺缍丝上,⽽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位于⾚道板上。
中期I 着丝粒并不分裂。
C、后期Ⅰ:双价体中的同源染⾊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但同源染⾊体的各个成员各⾃的着丝粒并不分开。
遗传学答案(朱军主编)
遗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遗传学 第一章绪论 ppt
二、现代遗传学——生物的形状是如何传递的
个体遗传学的问世——过渡阶段
孟德尔 —— 分离定律 3:1 自由组合 9:3:3: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互补,溶合,相互不干 扰的独立的颗粒性遗传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 动摇的基础,因此,孟德尔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创始人。
五、分子遗传学时期
1、1943年,欧文· 薛定锷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动 力学的创始人),在爱尔兰 都柏林三一学院所作的“生 命是什么?”(What is life?),第一次引进了性状 是以"密码"形式通过染色体 而传递的设想。
五、分子遗传学时期
2、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 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 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 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 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 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 途径。
在以后的 近50年里, 分子遗传学、 分子免疫学、 细胞生物学 等新学科如 雨后春笋般 出现,一个 又一个生命 的奥秘从分 子角度得到 了更清晰的 阐明,DNA 重组技术更 是为利用生 物工程手段 的研究和应 用开辟了广 阔的前景。
1.3 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结构、传 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2、研究内容: A、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 因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的复制, 基因在世代间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C、遗传物质的表达(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环境的作用、基因表达的调 控)
3.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遗传学各章试题库及答案(1)
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 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形成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变异、遗传、和选择)(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x);2.具有变异、可以遗传、通过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L);3. 创造变异、发现可以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育成品种、品系(L);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L)。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1绪论
• 春秋时代 • 战国末期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 东汉王充 “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
子代不是亲代的复制品, 纵向看:生物的世代之间存在差别, 横向看:生物的子代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edity and 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 (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 (4)遗传变异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
– 环境只影响体质不影响种质,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小鼠切尾试验)
4.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奥地利神父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从 1856年至1863年在Brunn的Augustinian修道院从事 豌豆(garden pea)杂交试验 。实验结果∶1865年 发表不朽论文《植物的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因子 呈颗粒状,互不融合、互不粘染,摒弃原有的模糊概念
notes
Genetics is like riding a bike, easy when
you know how, but impossible until you try it. Genetics is considered by some students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aspect of biology. This is often because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it. ……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第一章绪论遗传学介绍
数量遗传学
进化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
遗传工程
医学遗传学
基因组学
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
…
遗传学的发展过程:
个体水平 宏观 染色体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微观; 基因;
逐步深入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遗传学的应用
一、在科学发展上的作用
1、探索生命本质
4、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 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就不会产 生新的性状,也就不能发展、进化。
5、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 三大因素
(1)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 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变异逐代积累 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变异 自然选择 遗传 生物进化
1910, T.H.Morgan, demonstrated that genes are on the chromosom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3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
细菌质粒、噬菌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人工分离和合 成基因取得进展,1973年成功实现DNA的体外重组,人类 开始进入按照需要进行设计并能动地改造物种和创造新物 种的新时代。
80~90年代: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人类基因组计 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 及模式生物和重要 生物基因组计划。形成了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 组学(Protemics )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
遗传学第1章 绪论
20
生化和微生物遗传学时期( 1952) 三. 生化和微生物遗传学时期(1940 ~ 1952)
(1). 比德尔(Beadle G. W.,1941): 比德尔( , ): 在红色面包霉的生化遗传研究中, 在红色面包霉的生化遗传研究中,分析了许多 生化突变体: 生化突变体: ①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 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 ②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 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 以后研究表明,基因决定着蛋白质(包括酶) 以后研究表明,基因决定着蛋白质(包括酶) 合成,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 合成,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
年开始, ⑶1957年开始,尼伦伯格(Nirenberg M.W.)等着手 年开始 尼伦伯格( . ) 解译遗传密码,经多人努力至 年全部解译出64种 解译遗传密码,经多人努力至1969年全部解译出 种 年全部解译出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 60年代先后明确 年代先后明确mRNA、tRNA和核糖体功能。 和核糖体功能。 年代先后明确 、 和核糖体功能
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 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 因素。 因素。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形成新物种。 遗传 变异+自然选择 形成新物种。 变异 遗传+变异 人工选择 形成动、植物新品种。 遗传 变异+人工选择 形成动、植物新品种。 变异
遗传、变异与环境不可分割。 遗传、变异与环境不可分割。
分子遗传学时期( 四.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40年代中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 年代中细胞遗传学、 年代中细胞遗传学 遗传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一些物理学家对研究生 遗传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一些物理学家对研究生 物理学家 物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物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量子力学家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 在量子力学家薛定谔《生命是什么?》(1944) 薛定谔 ) 一书影响下, 一书影响下,一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开始研究遗传 的分子基础和基因的自我复制这两个当时生物学的 中心问题。 中心问题。 在生物研究中带进了物理学理论、概念和方法。 在生物研究中带进了物理学理论、概念和方法。
绪论遗传学
• 6.能动地改造生物,使之更符合人类的利益和要求。
精选课件
7
所以,
•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 理论科学;
• 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医学研究和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育种。
精选课件
8
二、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也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精选课件
26
McClintock的发现
• 1951 转座子
• 1983 获诺贝 尔奖
精选课件
27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 双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分 子遗传学及以之为 核心的分子生物学 建立的标志;
精选课件
28
DNA结构的发现
Darwin(1809~1882) 《物种起 源》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 提出了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的进化学说
精选课件
10
❖Weisman(1834-1914) 新达尔文主义 ❖种质连续论(thoe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体质(somatoplasm) 和种质(germplasm)两部分组成
35
operon theory
mRNA, genetic code, C. elegans线虫
精选课件
36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 学及其实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 建立了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遗传工程, 为生物遗传定向操作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
遗传病B。
基因病C。
分子病D. 染色体病E.先天性代谢病2.遗传病是指______。
A.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C.基因缺失引起的疾病D.“三致"物质引起的疾病E。
酶缺乏引起的疾病3。
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是在______的基础上发生的A. 微生物感染B。
放射线照射 C.化学物质中毒D. 遗传物质改变E.大量吸烟4。
成骨不全症的发生______。
A.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5.唇裂的发生______.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6.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的发生______。
B。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7.苯丙酮尿症的发生______。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8.蚕豆病的发生______。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9.白化病的发生______。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10.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______.B。
1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一母生九子,九子森 (batson)于1905年首先提出的。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n
this issue, two separate
research groups report draft
sequences of two strains of
rice--japonica and indica. In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的 是简单的重复
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失去意义,生 物也不能进化
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深入探讨它们的 本质:利用所得成果,能动地改造生物更好地 为人类服务这就是遗传学的任务
双螺旋模型的建立(Watson和Crick 1953)以及中 心法则的提出(Crick,1958)。
Frankling and wilkins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此期是遗传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成果累累, 月新年异,而且趋向于应用,大大缩短了转化为生 产力的周期。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1961) 遗传密码的破译(1964) 反转录酶(1975).DNA合成酶(1958),限制性酶的
遗传学和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相比,有着 自己鲜明的特点: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它含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遗传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
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 (3). 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 (1940-1953) 1941,比德尔等: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4,阿委瑞:肺炎双球菌转化 1952,赫尔歇和蔡斯:噬菌体重组
– (4). 其它研究方向 1927,穆勒等:人工诱变 1937,布莱克斯里等:植物多倍体诱导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 细胞组织癌变机制、诊断与防治 – 病原物(细菌、病毒) 致病的遗
传机理及其防治 – 生物工程药物生产等
*四、遗传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 试验研究材料:所有 动植物和微生物
– 生物形态、生理、生 态及农艺特征(性状)
– 通过生物体内的生 理、生化过程表现
– 以生物细胞内遗传物 质为基础,在特定环 境下
– 西汉的著名唯物主义者——王充(王阳明)在《论衡》中指出: 某些偶然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 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4. 遗传学的任务
➢ 遗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
– 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
➢ 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 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 ,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
– 采用一定的物理、化 学与数学方法
➢ 综合性强
– 生物学(动植物、微生 物学)、细胞学、生理 学、生物化学的基础
– 土壤学、农业气象学 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 基础知识
– 物理、化学和数学(包 括生物统计)方法
*四、遗传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 理论性
– 普通遗传学
– 细胞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 群体遗传学 – 生化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等
➢ 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 性状遗传假说
– 用进废退:生物变异 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 件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 35年后,即1900年,三位植物学家: 狄·弗里斯 (De Vries,H. 1848~1935) [荷] 、月见草 科伦斯 (Correns, C. 1864~1933) [德]、玉米 冯·柴马克 (VonTschermak, E.) [奥]、豌豆 在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植物,进行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相 似的杂交试验,获得与孟德尔相似的结果,证实了孟德 尔的遗传规律。
✓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 的诞生。
✓ 1910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改称为孟德尔定律,公认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三、遗传学的全面发展阶段
1、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1939年)
当时,细胞学和胚胎学已有很大发展,对于细 胞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及细胞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动态都已比较了解。
3、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 性状?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 学,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直接指导植物、动物、微生物育种。
四、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物质基础
内在规律;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提高医学水平。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一、遗传学的萌芽阶段(~1900 )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生产实践遗传和变异选择育成优良品种。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拉马克和达尔文 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拉马克(Lamarck JB, 1744-1829) 用进废退学说( Doctrine of use and disuse )
Mouse tail-cutting experiment
二、 遗传学的诞生(1900)
1、孟德尔 (Mendel,1822-1884)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从1856年开始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 交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 配规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 ✓ 假定有“遗传因子”,认为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 所控制。但是他的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被埋没了35年。
优选第一章绪论遗传学
第一节 遗传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内容
生物和非生 物的本质区 别之一是生 物能够自我 复制,从而 构成生命的 连续系统。
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界最 普遍和最基 本的两个特 征。
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1、遗传学(genetics) 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遗传(heredity) 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 三大因素
(1)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 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变异逐代积累导 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变异
自然选择 遗传
生物进化
(2)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创 造变异、人工选择和进化的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 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从而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新 种类和新品种。
➢ 鲍维里(Boveri T,1902)和萨顿(Sutton W,1903)
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 论证。
➢ 贝特生(Bateson W, 1906)
是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结合。 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从个体水平向细胞水平发 展,建立染色体遗传学说。
主要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 约翰逊(Johannsen W,1859-1927)
①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 ② 最先提出“基因(gene)”一词:替代遗传因子概念。
创造变异
人工选择
遗传
新品种
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1、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 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它们的遗传变 异规律。
2、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
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芥
三、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与生物的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有关。
2、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及其表达规律的科学: 要解决物种 代代相传、性状 遗传的问题。
3、变异(variation)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差异的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异。
4、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 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就不会产 生新的性状,也就不能发展、进化。
(2) 达尔文( Darwin C,1809-1882) ①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 ② 提出“泛生论(hypothesis of pangenesis)”
3.魏斯曼(Weismann A, 1834-1914) 种质论(theory of germplasm)
✓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Weismann)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遗传。 ➢ 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 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响;体质由种质 产生,不能遗传。
✓ 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遗传变异遵 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规律,环境是引起生 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器官用进废退:生物变异 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 改变
获得性遗传:所有生物变 异(获得性状)都是可遗传 的,并在生物世代间积 累。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 达尔文:泛生论
◆达尔文在解释生物进化时也对 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 设,1868年提出了泛生假说,认 为: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 中的“泛子/泛生粒”;可以分裂 繁殖,流动到生殖器官,形成生 殖细胞。受精卵发育成成体时, 泛生粒就进入各器官发挥作用而 表现亲代的性状。如果亲代泛生 粒发生变异,则子代表现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