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合集下载

四川丹巴介绍

四川丹巴介绍

让视觉在古碉里歇歇脚——四川丹巴介绍秦汉时是西羌领地,唐之后被吐蕃所据。

古称“嘉莫查瓦绒”,吐蕃语中,“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今天的嘉绒藏族就源于这个词。

多年来深藏于横断山脉之中,近几年来才为人所知。

鲜为人知的古村寨在油画般的丛林里若隐若现;造型别致、高低错落的神奇古碉,矗立在充满灵气的山谷之中;壮美的墨尔多神山脚下巴底美人谷让世人惊艳……这片古老土地注定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朝圣地。

关注:中新网丹巴11月17日电(霍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距“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很近,地震发生后,这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除极少数古碉被震坏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碉保存完好。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

交通:1、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经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塔公草原、八美草原,行程约15小时,沿途好看又好玩,但此线过康定后需翻过海拔4347米的折多山,建议体质弱的游人选择下一路线。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车到康定,7:00—14:00,每小时一班,票价110元,需7—8小时。

康定汽车站转乘到丹巴的汽车,每天8:00一班,票价43元,路程100多公里,需6小时。

2、从成都沿317国道,经都江堰后向西,经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小金县至丹巴,全程345公里,均为一级柏油公路,沿途海拔起伏高度为500—3200—1780米,若不在中间的景点停留,8—9小时可抵达丹巴。

成都白果林汽车站每天6:00有发往丹巴的班车,成都茶店子汽车站每6:30,7:00有两班发往丹巴的班车,票价71元,路程351公里,需10小时。

旅游小贴士最佳旅游时间:每年春季(6月)及夏秋季(9-10月)。

当地气候:丹巴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一月均温4.4 ,最热月(8月)均温22.4 ,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

美食推荐:丹巴在饮食上兼有四川风味和藏族风味,有不少川味饭馆,其中冷锅鱼很出名。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服饰是整个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

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

领口、袖口均用金丝缎镶边。

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

盛装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

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

上身穿长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

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

项链多为珠宝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

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

男人头戴金毡帽、或博士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显得华贵、富有和庄重。

便装便装与前述比较,头上和手上几乎不变,只是身着长袖衬衫。

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

腰着围腰即方裙,分前围和后围。

中年以下女性的围腰均有花绣,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带,脚穿皮鞋,看上去显得轻盈、苗条。

男人上身内着衬衫,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得英俊、潇洒。

另外,女性服饰还有四季和年龄之分。

在春季服饰鲜亮,以桃花为形;夏季着单色彩衣,以杜鹃花为形;秋季着蓝色衬衫,以为形;冬季着皮裘缎衣,以为形。

老人服饰贵重而色彩单调,青年人服装鲜艳,中年人的服装则庄重而让人别具风度。

嘉绒服饰也同样显示出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On the clot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of different Tibetan areas吴琼蕊Wu Qiongrui西藏大学历史系西藏自治区拉萨850000Department of history,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Autonomous Region850000摘要: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造就了多彩的民族服饰而各异的服饰又是各民族文化的具象载体。

因此服饰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往往从服饰的款式、图案、颜色就能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藏族服饰正是中国名族服饰大观园中极具个性特征、最富民族特色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藏族;藏服;文化内涵A bstract:Chinese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customs create colorful national costumes,And different costumes are the concrete c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clothing is an effective entry to understand a national culture,We often can intuitively feel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from the style,pattern and color of clothing.Tibetan costumes are a typical example of Chinese famous ethnic costumes Grand View Garden,which is full of personality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the Tibetan nationality,Tibetan clothing,Cultural connotation因为极富民族特色,人们往往能轻易辨认出藏装,可见 藏族服饰是有普遍特点的。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作者:樊珂 Fanke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7期摘 ; 要: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是嘉绒藏族服饰当中重要的装饰之一,它以独特的形式、明亮的色彩、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嘉绒藏族的服饰艺术中独具一格。

本文从丹巴嘉绒藏族“头帕”的分类、艺术特征、源流、发展以及传承性等方面进行探析,通过对“头帕”色彩、纹样、民族特色等的探讨,以此加强我们对民族艺术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嘉绒藏族;头帕;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K8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154-02丹巴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迁徙的走廊,地处藏汉民族的结合处,藏族、羌族、彝族、汉族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主要指居住在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上游西岸流域与大小众川一带的藏族居民。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族系源流,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和习俗文化的不同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嘉绒服饰。

“头帕”即为嘉绒服饰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嘉绒藏族服饰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区和文化的典型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头帕也称为“花帕子”,在丹巴县格什扎、巴旺等地区称作“巴热”,而在鱼通、大小金一带则称为“巴里”,是嘉绒藏族妇女的一种普遍穿戴习俗,但对藏族其它地区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头部装饰。

棉布帕有黑白两色,通常白色只有年轻姑娘或少妇戴。

平绒帕仅有黑色,一般在节日盛会或走亲访友时戴,可谓盛装之一。

其绣工精美,既美观又实用,既能遮阴,又能避寒,四季皆宜。

《四川通志》嘉庆(卷98)亦载,五屯(杂谷脑、乾堡寨、上盂董、下孟董、九子寨)“屯弁兵等服饰俱与内地相同”,妇女穿短衣长裙,发结细辫,头裹花帕,耳带大环,男务耕猎,女织麻布毪子。

头帕上的刺绣色彩鲜艳,构图简洁,图案精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嘉绒藏族独有的审美观念,在嘉绒藏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与色彩色彩规律色彩区别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

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宗教习俗、地域环境是服饰色彩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此浅谈一下藏族服饰与服饰色彩的搭配规律。

藏族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

既有高耸入云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和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及多形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一格的服饰和服饰色彩观念。

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红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装色彩明快而又和谐。

藏族饰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珊瑚等饰物进行装点,与服装色彩相辉映呈现出粗犷而华丽的美感,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等方面的规律,也是由众多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成。

一、宗教对服饰色彩的影响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以及着装的色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的颜色均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象征天空,静穆、深远;白色象征云絮,洁净、清纯;黄色象征土地,富有生气与活力;红色象征火焰,充满热情和勇敢的力量;绿色象征江水,意味着生命和富有。

w这五种异常单纯的色彩与青藏高原的纯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是藏族人民独特审美感受观念和情趣的浓缩,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质朴的思想感情。

他们用蓝、白、黄、红、绿五种色彩装饰自己。

衣服的襟摆、袖口、领边几乎全是这五种颜色,绚烂丰美。

藏族人对这些颜色除了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之外,在藏族服饰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界定。

春节的民族服饰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等的传统服饰

春节的民族服饰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等的传统服饰

春节的民族服饰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等的传统服饰春节的民族服饰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等的传统服饰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各个民族共同庆贺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穿上盛装,欢聚一堂,共祝团圆和美好的新年。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在春节期间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风采。

尤其是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更是独具特色,通过服饰展示,彰显出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

一、藏族传统服饰的展示藏族是中国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藏族传统服饰精美绚丽,色彩斑斓,配饰华丽,给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1. 男性传统服饰藏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大袍”、“披肩”和“裤子”。

大袍是一种宽大的上衣,通常由羊毛或牦牛毛制成,外面还会配上一条披肩。

男性藏族人还会穿上宽松的裤子,并搭配上靴子。

2. 女性传统服饰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袍。

藏袍是一种长袍,通常由丝绸制成,表面缀满精美的刺绣花纹。

女性藏族人还会佩戴珠宝饰品,如头饰、项链和手镯等,增添了整体的华丽感。

二、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展示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他们也有着独特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富有地方特色。

1. 男性传统服饰维吾尔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大襟袍”和“长裤”。

大襟袍是一种宽松的上衣,由轻薄的绸缎制成,下摆宽松舒适。

男性维吾尔族人还会佩戴特制的圆帽,点缀上亮丽的颜色。

2. 女性传统服饰维吾尔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花袄”为主。

花袄是一种宽大的上衣,面料精美,上面缀满了各种花纹和刺绣。

女性维吾尔族人还会佩戴头巾,并饰以珠宝和花朵,使整个造型更加绚丽夺目。

三、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展示除了藏族和维吾尔族,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着独特的传统服饰。

1. 彝族传统服饰彝族是中国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要色彩。

男性彝族人通常穿着宽松的长袍和裤子,外面搭配上一件蓝色的披肩。

藏族服饰类型

藏族服饰类型

藏族服饰类型
藏族服饰类型
1、珠子衣服:珠子衣服素来以其多彩、疏密鲜明、立体流畅着称,由
数十万个小珠子穿插组成,颜色有白色、黄色及绿色等,形状则有球
形和柱状等。

在它的花纹上,可以体现出牧民的自然景观、民俗礼乐等,是藏族生活文化的象征。

2、藏式大衣:又叫“Secchu”,是藏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常见的有马
蹄形的袖口、U形的领口及有装饰褶的衣长服装。

它的材料以羊毛、
绵羊毛及丝绸为主,颜色有白色、蓝色、灰色、棕色、黑色等,多采
用混纺金丝、织金丝或染色技术,丝光细滑,洋溢着浓郁的海拔意蕴。

3、藏式纱罩:即常说的“Ma”,一般指藏民服装或者日常头饰。

它的本
质是一种头纱,一般面料全部用丝绸,颜色绚丽多彩,一般有白色、
蓝色、黑色、红色及其他各种颜色携手在一起,数目也多有二三十多色,绘画内容多以猛犸象、冰山、植物、鹿及几何图案等为主。

4、藏式裹腿:即藏族特有的“Kasaya”,是裹住裤脚口而到膝盖点的服装,它以面料细腻,修饰得十分考究,类似西装裤,一般用棉料缝制,是藏族传统服装的一种,也由本地民间艺人创作而成的装饰品。

5、藏式法帽:藏族法帽是遵循藏传佛教的服饰,其传统的手工制作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使得它在各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代表性,大概有200多种不同的装饰,每一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很多服装上都用红色砂布作为背景,以绣花、锦线、花沙拉、刺绣、金丝及珠子等装饰,更显神圣与庄严。

【藏族服饰】男女都喜爱装饰,围裙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藏族服饰】男女都喜爱装饰,围裙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藏族服饰】男女都喜爱装饰,围裙是藏族妇女的标志服装是人们生活中的最为流行的一种时尚,是塑造形象的“第一艺术”,同时,也是人与社会交流的一种直接而替在的语言。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装,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鲜明的特点。

藏装藏装是藏族人民的起居、行旅、劳动方式和审美观所决定的。

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都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农区的服装在藏袍、藏衣、衬衫等。

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毛哗叽等作料的。

而牧区的服装有其地区特点,这些地区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高寒。

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

不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在腰间束带,上面缀挂镰,小刀鼻烟壶,银元等装饰品,这就是藏民族服饰的一个特点。

金花帽藏族的帽子式样多得很,男的女的各有不同,不同地区又花式各异。

拉萨、日喀则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

金宝顶帽用金丝绘、金丝带和银丝绘做装饰,用当地土产的氆氇和皮毛作料,做出的帽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不过男女戴的形式不同,样式有所区别,戴法也有不同。

围裙藏事称“帮典”,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围裙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

围裙生产一般先手工纺纱,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再缝合成围裙。

围裙品种很多,最好的藏语叫“斜玛”,用十四至二十种染色毛纱,精工织成;其次的一种叫做“布如”,就是比较普通的围裙了。

西藏围裙最著名的地方之一是山南贡嘎县姐德秀区的“帮典”厂,相传有五六百年历史,被称为围裙之乡,贡嘎姐德秀的围裙作为装饰品,远销各地。

鞋藏族鞋可分为两大类,即松巴鞋洛鞋。

松巴鞋有多种,其中较为高级的有松巴梯尼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才拿出来穿用。

这种鞋,实际是靴,很适合高寒的西藏地区。

其它几种松巴鞋,暖和的季节穿着。

还有一种叫松巴各分鞋的,一般多于冬天穿着。

洛鞋的便于拉携。

装饰藏族男女都喜爱装饰,这也是一个民族的特性。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丹巴地域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份。

丹巴县历史悠长,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硕,风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衣饰和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组成了丰硕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一、县情简介一、历史背景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居住。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之一。

二、区位条件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丹巴县可谓“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期和成份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著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桑 披 岭 寺
乡城自古就有男女同浴、人蛇共浴的风俗。县境内天然温泉丰富,水流大小不等,出露于高山峡谷 之间,滚滚流水之滨。有的水温高达50余度,而有的则不足20度,可分为老人泉、煮泉、蛇泉、鱼泉等。 乡城温泉多有游蛇出没,或眠于石洞,或盘踞泉边,或藏于泉塘„„大凡有洗浴者前往,它们总会主动让 路,从不伤人,据说也有人蛇共浴的现象发生。相传,在很古老的年代,有一个人患麻疯病,被逐出家门, 他很绝望地来到一处蛇泉进行最后一次沐浴后准备告别人世。于是闭目躺在池中浸泡,突然觉得全身奇痒, 睁眼一看,原来身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满了蛇。不过他并没有感到恐惧,而是虔诚地向天祈祷,保佑平安,后来这人的病 竟奇迹般痊愈了。从此后,四面八方来这里沐浴的人络绎不绝,并把人蛇共浴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二、丹巴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 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氆氇、呢 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 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 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 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 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 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 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 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 “嘎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 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 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 声,清脆悦耳。 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士 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 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 手戴戒指、手镯、脚穿藏靴,显得华 贵、富有和庄重。
马 熊 沟 景 区
一、乡城服饰
乡城——“康巴江南”,终年蓝 天白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硕曲、 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穿林过谷,犹如 三根丝线穿起三串珍珠,“乡城”的 名字也是因此而来。“乡城”藏语读 音是“卡称”,意思是“佛珠”。 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 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池区,其服饰也 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 他藏区称为疯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 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 演变而成。疯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 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 角形布料,分别代表:福寿、土地、 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 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 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氇氇尼 彩裙。疯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氇氇为 上品。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民俗文化西藏百科;/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古朴动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民俗文化,构成了丹巴县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这里也是开展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的最佳去处。

一、嘉绒藏寨民居丹巴县的嘉绒藏寨民居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尤其以甲居、布料、中路、梭坡、巴底等地最为集中,特色也最为明显。

从远处看去,一个有几十户甚至百余户人家的村寨,外形美观、风格一致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田野和绿树掩映之中,与周围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小溪以及银白色的雪山一起构成一幅神秘醉人的自然风景画。

藏寨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特别是当麦子成熟时,那金蓼色的田野、翡翠般的绿草树木相嵌合,加上那密林深处的藏寨民居,真是美不可言喻。

嘉绒藏寨在《后汉书》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众依山居址,累石为室”。

嘉绒藏寨民居的建筑风格采用的古老的片石砌墙技术,这种奇特的建筑技术和各种装饰,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房屋建筑(亦称碉楼式寨房),为石木结构,系以家碉为脊修筑而成,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五层的。

房屋底层为畜圈,二层为厨房、锅庄室和储藏室,也有的设客厅;三、四层为厢房、经堂及客厅;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台。

楼梯也多采用颇具特色的圆木式梯,上下楼梯时特别讲究技巧。

二楼客厅内有用石料精心雕琢而成的三脚锅庄,其中一只脚的脊背上有一突起的小石窝,是人们用来祭祀的地方。

室内家具和内、外板墙上都绘有五颜六色的花卉与鸟兽图案,多数藏家在客厅地板上铺有藏式藏毯,让人感觉到华丽温馨和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

民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美观适用、宗教崇拜以及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居所特色。

藏族服饰名称

藏族服饰名称

藏族服饰名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拥有着独特而传承已久的民族文化,其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就是服装文化。

藏族服饰以其多样的造型、丰富的颜色、精美细腻的制作手法和历史的深厚沉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藏族服饰主要分为内服和外服,男性常穿内服和外服,而女性则有内衣,外衣,内裙,外裙等。

其中内服包括男式和女式,男式服装主要是一件长袖、宽腰、宽领、下摆短的窄腰身火红色、浅紫色斜纹青色夹衣,着上领口配上一把羊毛或羊绒衫,后面披上一件藏蓝色或灰蓝色披风,上身穿着一件颜色鲜艳的夹衣,夹衣上有各种装饰,如花纹、刺绣、珠宝等,宽大的袖子散发而出,既像极了古代的藏族服饰,又有浓浓的民族特色。

女式服装主要是一件火红色中空桃叶边的长袖夹衣,前后用细绒细织成的夹衣,袖口以道字、彩花装饰,配上一条点缀有花纹的护腰,再披上一件外衣,它的造型多变,有花纹装饰,还有纽扣和边缘装饰。

外服则是藏族男性一年四季穿着的服装,主要有壁袍、缦袍、布袍和皮衣。

壁袍也称“藏袍”,它是藏族人最常穿的服装,由蓝色、红色、紫色等颜色构成,袍子短而宽,口袋方形,袖子窄而长,中间披一条红带,皮质衣服上面有缀有各种金属物品及宝石等,有雄壮的气势,神采飞扬。

缦袍是一种藏族常穿的外衣,它由灰色、白色、黑色等颜色构成,衣襟包裹着,搭配一条藏蓝色的腰带,缝制细节精致考究,上身更是展现出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布袍是藏族男性在婚礼、宗教活动中穿的特殊服装,由蓝色、红色、白色等颜色构成,袍身精致美观,袖口装饰有花纹,搭配赤红腰带,上身穿着这样的服装,显得很雍容华贵。

皮衣是藏族男性在冬天穿的服装,它有很多样式,有的采用双色拼接,分别有撞色、拼色、擦色等,满身穿着这样的服装,舒适温暖,有藏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藏族服饰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古老的民族服饰文化中,服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色彩丰富的服饰也颇受欢迎,在婚礼仪式上,男女双方都会穿上藏族服饰,以示仪式的传统文化依然存在现实生活中。

锅庄舞的表演形式

锅庄舞的表演形式

锅庄舞的表演形式锅庄舞,是藏区流行的一种圆圈歌舞,根据我国藏族的分布地域不同,每个藏区的锅庄舞又各具特色。

藏区按照方言,可划分为康巴、卫藏、安多三大块。

康巴藏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现在的行政区域为:西藏的昌都地区、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卫藏藏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现在的行政区域为:除去西藏昌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是藏族先民的发祥地,古代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安多藏区介于青海、甘肃、四川与西藏接壤的高山狭谷地带,现在的行政区域为: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另外还有根据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说法,分为五个藏区,分别是:西藏藏区、四川藏区、青海藏区、甘肃藏区以及云南藏区。

锅庄舞在各藏区的形式不一,但又有许多类似之处,其基木形式是:男女围成圈跳舞,通常是男在前,女在后,一边轮唱一边舞蹈,是一种集体舞蹈,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都可以同时参与,常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善歌者手摇响铃在队伍前引歌领舞。

总体来说,锅庄舞可以分为三段式:序舞,舞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脚步缓慢地交替运步,步法不重,节奏也不强,序舞过后,就进入慢板卓舞;慢板卓舞,平稳缓慢,注重造型,几乎每个卓舞动作都有瞬间的舞姿造型控制,这种舞姿造型是形成慢板舞姿韵律的主要因素,慢板的速度随着情绪的高涨逐渐加快,并进入到快板卓舞;快板卓舞,这是最能体现卓舞粗犷奔放的壮观场面,舞者时而围成一团,时而撒开腾旋,犹如雄鹰在蓝天翱翔,无拘无束,时而奔腾快速,时而挥起衣袖,犹如群马奔腾、豪放不羁。

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美。

无论是脚步的悠、拖、踏、点,还是手的拉、甩、挥,都必须要做到稳、准、柔、健。

也就是说卓舞的动作要稳重,不要矫揉造作;要准确,不要大起大落;要刚柔相济,不要漂浮柔媚;要健壮有力,不要无精打采在不同的藏族这种舞蹈形式也会存在一些差异。

藏象学说解析藏族传统服饰中的象征意义

藏象学说解析藏族传统服饰中的象征意义

藏象学说解析藏族传统服饰中的象征意义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藏族文化中,服饰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融合了丰富的宗教、历史和地域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藏象学说为视角,探索藏族传统服饰中的象征意义。

首先,藏族传统服饰中的颜色选择十分重要。

藏族人民特别喜欢使用红、黄、白、绿、蓝等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都富有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火焰和热情,象征着生命和祥瑞;黄色则是代表土地的颜色,寓意着丰收和富饶;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祥和;绿色表达了希望和自然;蓝色则意味着清澈和广阔。

通过色彩的运用,藏族传统服饰向人们传达着一种乐观、热情与纯洁的态度。

其次,藏族传统服饰中的细节设计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藏族人民常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绣花工艺来装饰服饰。

举个例子,腰间的挂带是藏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常用银质首饰、彩绣和珠子装饰。

这些挂带的材质和工艺都代表着身份、富贵和幸福。

此外,藏族服饰中常常出现精雕细琢的图案,如莲花、八宝和云纹等,它们具有宗教和历史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和谐和美好的寓意。

第三,藏族传统服饰中的形状和款式也反映出丰富的象征意义。

藏族的男女服饰有明显的区别。

男性服饰常常是宽松而舒适的藏袍,胸前带有各种精美的纹饰,并配以帽子、鞋子等配饰。

男子头戴斗笠,象征着军事力量和阳刚之气。

而女性则喜欢穿富丽堂皇的藏袍,腰间缠绕着五彩缤纷的腰带,头戴插满珠子和宝石的发饰,这些都彰显出她们的高雅、美丽和婉约。

另外,一些特殊的服饰配饰也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比如,藏族人民喜欢佩带各种首饰,如冠冕、耳环、项链、手镯等,这些首饰通常由银质、宝石、玛瑙等材料制成。

它们的装饰效果不仅使族人更加美丽,也象征着财富、权力和身份地位。

此外,藏族人民还借助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饰品,以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藏族传统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颜色、细节设计、形状和款式以及配饰等各个方面,传递着对生命、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藏族服饰 博拉名词解释

藏族服饰 博拉名词解释

藏族服饰:博拉名词解释一、博拉名词解释博拉,又称为“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

博拉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服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艺术价值。

二、藏族服饰的特色1.款式独特:藏族服饰的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长袍、长裤、长裙、短裙等,具有宽松、舒适的特点,适合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

2.色彩鲜明:藏族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常以红、黄、蓝、绿、黑等颜色为主,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图案丰富:藏族服饰的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龙、凤、鸟、兽、花卉等,这些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4.材质天然:藏族服饰的材质多为羊毛、棉布、麻布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透气性好,能够适应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

三、藏族服饰的材质藏族服饰的材质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羊毛、棉布、麻布等。

其中羊毛是藏族服饰的主要材质之一,其保暖性能好,质地柔软,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此外,棉布和麻布也是藏族服饰常用的材质,这些天然纤维透气性好,易于染色和加工。

四、藏族服饰的款式藏族服饰的款式多样,不同的地区和支系有着不同的风格。

常见的款式有长袍、长裤、长裙、短裙等。

长袍是藏族人民冬季的主要服饰之一,其款式宽松,袖子较长,通常搭配长裤和长筒袜。

夏季则多穿短裙或短裤。

此外,藏族妇女的服饰更为丰富多彩,常搭配头巾、围巾和各种饰品。

五、藏族服饰的色彩藏族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常见的有红、黄、蓝、绿、黑等颜色。

这些颜色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黄色代表高贵、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等。

此外,不同的地区和支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偏好。

六、藏族服饰的图案藏族服饰的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龙、凤、鸟、兽、花卉等。

这些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龙和凤代表吉祥和美好,鸟和兽代表自由和力量,花卉则代表生命和繁荣。

此外,还有一些抽象的图案和符号,如三角形、圆形等,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嘉绒藏族是居住在甘孜州丹巴、康定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人,西藏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丹巴嘉绒藏族“头帕”文化探析嘉绒服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古资料分析,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已能用线孔很小的骨针缝制衣服,并且有了骨梳及装饰品。

秦汉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以定居农耕为主,畜牧和采集为辅的经济形式,麻布和兽皮是当时主要的服装原料,尽管麻线较粗,但已表明手工织物的存在。

史料记载:汉时的冉髋已成为这一地区较大的部落集团,“其人能作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

这说明当地的土著夷人不仅能编织麻布、鞣制毛皮。

而且还能够制作各种毛类织物。

到隋唐时,在族源上与汉代冉駹一脉相承的嘉良“以皮为帽,形圆如钵……衣多毛毼皮裘,全剥牛脚皮为靴。

项系铁锁,手贯铁钏。

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

径三寸”。

这一段记载,从以帽为主体的头。

一、嘉绒藏族服饰的演变与发展嘉绒服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古资料分析,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已能用线孔很小的骨针缝制衣服,并且有了骨梳及装饰品。

秦汉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以定居农耕为主,畜牧和采集为辅的经济形式,麻布和兽皮是当时主要的服装原料,尽管麻线较粗,但已表明手工织物的存在。

史料记载:汉时的冉髋已成为这一地区较大的部落集团,“其人能作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

这说明当地的土著夷人不仅能编织麻布、鞣制毛皮。

而且还能够制作各种毛类织物。

到隋唐时,在族源上与汉代冉駹一脉相承的嘉良“以皮为帽,形圆如钵……衣多毛毼皮裘,全剥牛脚皮为靴。

项系铁锁,手贯铁钏。

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

径三寸”。

这一段记载,从以帽为主体的头饰、服装材料以及身体的装饰多方面形象地描述了嘉良人的服饰习俗,虽未详言其制,但可以看出“裘褐”等的使用。

丹巴嘉绒威族“头帕”文化探析

丹巴嘉绒威族“头帕”文化探析

体 现了藏族 崇拜 白石 、 白塔 等的文化 遗迹, 带有鲜 明的 民族信仰
内涵 , “ 尚白” 则成为嘉绒藏族 的一种文化崇拜色 。 嘉 绒藏族 的“ 头帕 ” 按照戴者年龄 大小来分 , 少女 头帕 以彩
线刺绣鲜艳花朵
头帕也 称为 “ 花帕 子” , 在丹 巴县 格什 扎 、 巴旺等 地 区称 作 “ 巴热” , 而在鱼通 、 大小金一带则称为“ 巴里 ” , 是嘉绒 藏族 妇女的
服饰 中独树一 帜。

( 一) “ 头 帕” 纹样 的地 域 性

嘉绒藏 族“ 头帕” 的分 类
嘉绒藏族 “ 头 帕” 按照面料 的不 同可分为 : 棉 布花帕( “ 卡斯 尔巴热 ” ) 、 平戎花帕( “ 斯布玛 巴热 ” ) 和金丝花帕( “ 杰高 巴热” ) 。棉 布头帕有黑 白两色, 通常 白色只用于年轻姑娘或者少妇戴 , 平绒 帕只有黑色, 一般在节 E l 盛 会 或 走 亲 访 友 的 时候 戴 , 可谓盛装之
到 屋 外 都 生长 着各 种 各 样 的 鲜 花 , 花 团锦 簇 。 初 夏 时 节 , 满 山遍

而金丝花 帕则只在节 日、 跳舞 或者喜事等场合 戴, 象 征着 富
贵喜庆, 也 是嘉 绒藏族 的节 日盛装之一 。头 帕呈 长方形 , 尺寸大
野 的鲜花竞相开放, 分外美丽 , 分外妖娆 。因此 , 鲜花 自然成为装 的图案。因此 , 他们的“ 头帕 ” 的纹样也 大多是 以各种花卉 ( 如桃
孟董 、 九子寨 ) “ 屯弁兵等服饰俱与 内地相 同” , 妇女穿 短衣 长裙 , 发结细辫 , 头裹 花帕 , 耳带大环 , 男务耕猎 , 女织麻布毪子 。头 帕
上 的刺 绣色彩鲜艳 , 构 图简洁 , 图案精巧 , 具有很强 的视觉 冲击 不 同的特点 ,有着 自己鲜 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经过千百年 的积 力 和艺术感染力 , 体现了嘉绒藏族 独有 的审美观念 , 在嘉绒 藏族 累 、 传承 、 再创造 , 代代 相传 , 形成 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

北京香山区嘉绒藏族历史溯源

北京香山区嘉绒藏族历史溯源

北京香山区嘉绒藏族历史溯源
北京香山区的嘉绒藏族历史溯源自清朝,其来源及历史可以追溯至满洲的八旗。

在1700年左右,乃至朝鲜的一些团体,携带着宗教信仰和文化遗产,开始在中国北京香山结缔新家园,组建小型部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落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嘉绒藏族,他们的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从文化宗教上来看,嘉绒藏族信奉佛教,他们把佛教作为精神指导,不仅仅为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应对世界现实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是要修行佛教来追求自我意识,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嘉绒藏族的社会文化也拥有独特的传统风格,比如常年以来都有大量的歌舞活动在嘉绒藏族之间推波助澜,这便是嘉绒藏族的传统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马头胡管乐。

此外,他们也热衷于各类节日,比如春节、社稷春节、甲子节等,这些节日丰富了嘉绒藏族社会文化,也更加紧密地结合了整个民族。

因此,嘉绒藏族在北京香山区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值得珍惜和保护。

嘉绒藏族传承了满洲的文化遗产,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也在清朝时期开始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让嘉绒藏族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颇具代表性的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服饰是整个中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呢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领和小领,也有长装和短装。

外套的衣领、袖口等处镶有水獭皮、豹皮。

领口、袖口均用金丝缎镶边。

着装一般分为盛装和便装,用于不同的季节的场合。

盛装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

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

上身穿长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

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

项链多为珠宝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

腰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

男人头戴金毡帽、或博士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显得华贵、富有和庄重。

便装便装与前述比较,头上和手上几乎不变,只是身着长袖衬衫。

姑娘一般为粉红色,妇女一般为白色。

腰着围腰即方裙,分前围和后围。

中年以下女性的围腰均有花绣,后围下摆边角还有丝穗,系花腰带,脚穿皮鞋,看上去显得轻盈、苗条。

男人上身内着衬衫,外套布料褚巴(一般绾于腰间),足上可以是皮鞋,也可以是靴子,因地而异,男便装显得英俊、潇洒。

另外,女性服饰还有四季和年龄之分。

在春季服饰鲜亮,以桃花为形;夏季着单色彩衣,以杜鹃花为形;秋季着蓝色衬衫,以为形;冬季着皮裘缎衣,以为形。

老人服饰贵重而色彩单调,青年人服装鲜艳,中年人的服装则庄重而让人别具风度。

嘉绒服饰也同样显示出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