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

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因此现在的人们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了,首先要从建筑行业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对环境的保护,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施工和材料方面开始着手了,建筑行业应当采取绿色施工和环保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对环境的改善。

减少建筑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将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绿色施工概念及发展现状1.1 绿色施工概念。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可以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

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还包括了其它很多的内容。

就如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等。

1.2 绿色施工概念转向应用。

早在1972年绿色建筑学家布兰达·威尔女士在其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关于可持续性的观点,内容设计:全球问题如大气污染,环境及资源;地方问题包括化石染料的使用等。

后来,这些观点构成了英国环境评估系BREEAM较早版本的主要部分——“全球性影响”和“周边地域性影响”。

直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给了可持续发展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使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根据这一范畴,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起草自己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主要命名为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建筑的设计、试运行和运营阶段。

建筑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建造活动。

在建筑领域,垃圾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案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包括混凝土碎片、砖块、木材、石膏板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产生数亿吨的建筑垃圾,其中绝大部分被不当处理或直接填埋,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建筑垃圾处理面临的挑战1. 资源浪费: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可回收的材料,如钢筋、木材等。

没有有效的处理机制,这些资源将被浪费。

2. 环境污染:建筑垃圾填埋场和堆放场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 土地占用:建筑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源有巨大需求,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三、可行的建筑垃圾处理解决方案1. 分类回收:建筑垃圾应该进行分类回收,将可回收材料进行再利用,如废钢筋可以回收熔炼再生产新的钢材,废木材可以制成木质板材等。

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破碎、筛分等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生产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等,用于新的建筑施工。

3. 建立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建立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通过规模化运营实现高效的建筑垃圾处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提高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建筑垃圾处理的价值和意义1. 环境保护: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资源利用:建筑垃圾中蕴含大量的可回收资源,通过合理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

3. 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处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建筑废弃物的调查与预测

建筑废弃物的调查与预测
废弃物”项 目已经发展 为强大的报告程序和详 细的废料基 准。进一 步的 目标是要 证明这样 的基 准预测 ,
可能被作为某个地 方或 区域 的建设 活动 中预测产生废 弃物数 量和类型 的一种手段 。这些工作 可以处理 适 当的资源管理以及之 下 / 之上与具体 废料 相 关的容 量上的差距 。本 文综述 了这些 活动 、总结 出来 的 结论 以及 未来 / 正在 进行 的项 目的中期业绩。根据 不同建筑项 目种类和 不 同废料种 类,本文计算得 出 了新建筑 中的废料绩效指标分布 。这些绩效指标 已经成为 了实行标准 、良好和最佳实践的基 准 【 关键 词】建筑废 弃物 ;S a ta t ln m rw eP a ;绩效指标;数据分布 s

海外研究简报 ・
建筑废弃物的调查与预测
翻 译 :金 辰 欣 ’ 作 者 :Gi o b , ah r eA a , rae lcwel l H b s K tei d ms Mag rt a k l l i n B
( .环境保护部环境 发展 中心,北京 10 2 ;2 1 0 9 .英 国建 筑研 究院,沃特福德 ) 0
ws t s C u w s b nh ri / ma w e O k e n 设 活动废弃物 的回收率 。这些数据 的收集机制支持 了 (详 见 ww . r at. . / at ecmak g , 称
De a f 资助的 “ 建筑废弃 物调查 与预测 ” 目。 项
从 19 - 20 年 ,填埋 税 收 资助 了英 国建 筑 研 究 院 成 为了建筑价值在 3 万英镑 以上项 目法定要求执行 的 96 0 3 0 (R B E)的环境 机构 和多 个项 目。这些 项 目的共 同 目 计划 。所开发 的 S r s l 有 助于建筑工业 遵守 ma wa e a t tP n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

第38卷第9期2019年9月硅㊀酸㊀盐㊀通㊀报BULLETIN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Vol.38㊀No.9Septemberꎬ2019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魏英烁1ꎬ姬国强2ꎬ胡力群1(1.长安大学ꎬ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西安㊀710064ꎻ2.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ꎬ西安㊀712000)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ꎬ高速公路改扩建㊁城市道路改造和旧城大规模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ꎮ如何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资源再利用ꎬ怎么将建筑垃圾有效再利用ꎬ俨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ꎮ在这方面ꎬ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ꎬ也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ꎮ综述主要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ꎬ对比分析后提出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上我国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ꎬ并给出了一些建议ꎮ指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着重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处理利用模式 减量化㊁资源化㊁无害化ꎮ关键词:建筑垃圾ꎻ可再生资源ꎻ绿色建筑中图分类号:U41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1625(2019)09 ̄2842 ̄05ResearchSummaryonRecyclingofConstructionWasteWEIYing ̄shuo1ꎬJIGuo ̄qiang2ꎬHULi ̄qun1(1.KeyLaboratoryofSpecialAreaHighway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ꎬChang anUniversityꎬXi an710064ꎬChinaꎻ2.Development(Construction)GroupCorporationofFengXiNewCityofXiXianNewAreaꎬXi an712000ꎬChina)Abstract:Alongwiththeacceleration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ꎬalargeamountofconstructionwastegeneratedduringthereconstructionandexpansionofexpresswaysꎬurbanroadreconstructionandlarge ̄scalerenovationofoldcitieshasbecomeamajorproblemofenvironmentalpollution.Howtoreuseconstructionwasteasaresourceꎬhowtoeffectivelyreuseconstructionwasteꎬhasbecomeanurgentproblem.Inthisregardꎬmanyscholarsathomeandabroadhavedonealotofresearchontherecyclingofconstructionwasteꎬandhavealsoobtainedalotofresearchresults.Thisreviewmainlyreviewsthelatestresearchprogressontherecyclingofconstructionwasteathomeandabroadinthepasttenyears.AftercomparativeanalysisꎬitputsforwardtheneedforfurtherresearchontherecyclingofconstructionwasteinChinaꎬandgivessomesuggestions.Itispointedoutthat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theindustrywillfocusontherecyclingprocessofconstructionwaste ̄reductionꎬresourceꎬandharmless.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ꎻrenewableresourceꎻgreenbuilding基金项目: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基础研究资金(2019344)作者简介:魏英烁(1994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道路材料㊁结构研究.E ̄mail:1322110183@qq.com.通讯作者:胡力群ꎬ博士ꎬ教授.E ̄mail:hlq123@126.com.1㊀引㊀言中国正在走大规模扩张㊁大规模改造㊁大规模拆迁和大规模建设的城市化道路ꎮ与此同时ꎬ城市垃圾的产生和排出量也在飞快的增长ꎬ其中建筑垃圾的含量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1]ꎮ2014年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ꎬ中国在2013年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达到约10亿吨ꎬ并且这个数字逐年递增ꎬ而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却仅为5%[2]ꎮ2013年3月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ꎬ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3]ꎮ经过一系列处理措施后ꎬ建筑垃圾可应用于路基填筑㊁路面底基层㊁临时设施等道路施工过程ꎬ能够产生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ꎮ但是ꎬ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偏低ꎬ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探讨内容ꎬ也是第9期魏英烁等: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2843㊀各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ꎮ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ꎬ并简要论述了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ꎮ2㊀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种类复杂ꎬ基数大ꎬ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ꎮ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ꎬ将可回收部分分类利用ꎬ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污染ꎬ还可以节约资源ꎮ美国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分为三个层次ꎬ如图1[4]所示ꎮ日本通过颁布«废物处置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对建筑废物进行了详细分类ꎬ如图2[5]所示ꎮ美国㊁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分类ꎬ有效降低了回收成本ꎬ提高了回收效率ꎮ图1㊀美国建筑垃圾分类分级处理[4]Fig.1㊀USconstructionwasteclassificationprocessing[4]图2㊀日本建筑垃圾分类处理[5]Fig.2㊀Japaneseconstructionwastesorting[5]中国对建筑垃圾认识不足ꎬ起步晚ꎬ分类程度低ꎬ秦小艳等[6]根据是否能够回收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分为四大类ꎬ见表1ꎮ由于我国建筑垃圾专业分拣人员很少ꎬ分类水平不高ꎬ导致大部分可以被回收利用垃圾无人进行回收ꎬ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无法有效利用ꎮ表1㊀建筑垃圾可利用性分类处理[6]Table1㊀Constructionwasteavailabilityclassification[6]类别特征物质研究重点无机非金属类可再生利用建筑固废废混凝土㊁废砂浆㊁废沙石㊁废旧砖瓦㊁废沥青混凝土㊁灰土㊁废石膏㊁废石材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㊁政策保护等再生利用有机类可再生利用固废金属类建筑固废废旧塑料㊁纸㊁废木材和模板等废钢筋㊁废钢架等源头废旧物的回收机制源头废旧物的市场回收废旧物品旧电线㊁门窗㊁各种管线㊁木材等建立市场回收利用机制3㊀国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新进展目前ꎬ全球都在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ꎬ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将建筑垃圾回收并进行充分利用ꎮ经过筛分㊁清除或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运用于道路的基础建设当中ꎮ在这方面ꎬ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像日本㊁美国等迅速采取行动进行了相关研究ꎮ由于土地面积小ꎬ资源相对稀缺ꎬ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 建筑副产品 ꎬ并高度重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7]ꎬ并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主要处理混凝土垃圾的回收再生工厂ꎮ美国巴克尔大学[8]对纤维增强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ꎬ稳定基层材料大部分使用再生骨料ꎬ按质量百分比加入4%的水泥和4%的粉煤灰ꎬ所获得的再生基层材料的疲劳强度和耐久性满足相关要求ꎬ可以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稳定基层材料当中ꎮ另外与4%钢纤维混合的稳定基材的抗疲劳性大2844㊀综合评述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大提高ꎮ基层是路面结构中主要的承重层ꎬ它除了要满足耐久性的同时ꎬ还要有一定的强度ꎮ新墨西哥州立大学[9]对再生骨料基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ꎬ发现再生骨料用于路面基层是可行的ꎬ但是其含量超过25%则会破坏基层的动态弹性模量ꎮ芬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10]关于在道路基层中采用部分再生骨料取替天然骨料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ꎬ发现:压实度㊁骨料级配和混合料成分等因素对再生基层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ꎬ包括疲劳特性㊁弹性模量㊁抗变形能力ꎮ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实度ꎬ影响最小的则是骨料级配ꎮ意大利罗马大学[11]的研究成果表明ꎬ将焚烧废物衍生燃料(RDF)的残留物进行处理ꎬ得到一种被用于道路底基层施工的特殊的建筑材料 ̄底灰(BA)ꎬ可以看作是适合多种现场条件下可行的管理选择ꎮ只有在像地下水流速缓慢或摄取率高这样个别的情况下ꎬ对特定的地点才需要进行评估ꎬ由此确定其是否影响了地下水资源和人类的健康ꎮ其中ꎬ应格外注意所选择浸出试验的类型ꎮ韩国首尔国立大学[12]研究了用于混凝土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特性ꎮ通过对再生骨料的水分密度㊁粒度分布和细集料棱角情况进行调整ꎬ并对干湿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稳定性㊁剪切强度㊁断裂能和抗压强度进行测定ꎬ发现使用再生骨料完全代替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ꎬ其各项指标可以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ꎮ米兰理工大学[13]通过对比实验关于以稳定底灰(SBAs)和电弧炉钢渣(EAFSSs)两种再生骨料替代原始填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㊁体积特性和机械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研究ꎮ本篇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ꎬ我们采用所研究的再生骨料取代沥青混合料中的原始填料是可行的ꎮ与使用标准(钙质)填料的沥青混合料相比ꎬ采用再生骨料得到的沥青混合物具有相似的压实性能㊁体积特性和机械性能ꎬ甚至有的还更优ꎮ埃及法尤姆大学[14]的研究旨在制备环保型热拌沥青(HMA)ꎬ并利用一些工业废料作为聚丙烯和聚酯纤维的铺路材料ꎮ混合物中的固体材料包括正常的和多孔的团聚体ꎮ沥青中5%和10%的废聚合物被用来制作特殊的粘结剂ꎮ对试样的物理性能㊁化学性能和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ꎬ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ꎮ结果表明ꎬ用5%废聚合物制备的HMA性能优于普通聚合物ꎬ可用于道路施工ꎮ4㊀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新进展4.1㊀再生粗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王杜良等[15]选择5~31.5mm粒径范围内的再生砖粒ꎬ研究不同含量的再生砖粒对其部分取代天然骨料后形成的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ꎮ得到的结果是ꎬ再生骨料的压碎值指标在砖粒含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ꎬ然后下降ꎬ但渐渐趋于稳定ꎮ建议再生骨料中砖含量在30%~60%之间时ꎬ以Ⅱ类骨料使用ꎮ胡力群等[16]同样对再生集料中废砖块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ꎬ提出掺入废砖块集料后试件的抗冻性随之下降ꎬ在冬季严寒地区应将抗冻性不足引起的强度损失考虑在内ꎮ纪小平等[17]设计了四中水泥稳定再生骨料(CSRCA)ꎬ根据不同的比例用再生骨料(RCA)取替天然骨料ꎬ并与5%的水泥混合后ꎬ成型了CSRCA试样ꎮ随着RCA含量的增加ꎬCSRCA试件的劈裂强度㊁7dꎬ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逐渐提高ꎬ而试件的干缩性㊁抗冲刷性㊁抗冻性㊁90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则相反ꎮ4.2㊀协同外加剂制备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由于再生粗骨料中微小裂缝和旧水泥浆的大量存在ꎬ由此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会随着其取代率的增加而越来越大ꎮ张剑波等[18]通过在再生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来研究其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情况ꎬ结果表明一定掺量的粉煤灰能够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ꎮ随之而来对再生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ꎮ申爱琴等[19 ̄21]将建筑垃圾磨细砖粉与矿粉㊁粉煤灰和激发剂复合形成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以下简称CWCPM)ꎬ通过实验对掺CWCPM的小型混凝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ꎮ结果表明:小型预制混凝土构件中CWCPM的含量对其坍落度影响不大ꎬ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ꎬ对抗弯拉强度影响最大ꎻ加入30%的CWCPM后ꎬ混凝土的孔结构得到细化ꎬ孔分布更加合理化ꎬ内部和界面结构进一步致密化ꎬC30混凝土的抗冻性得到提高ꎻ加入的CWCPM还有效的改善了混凝土的收缩性能ꎬ且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干缩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ꎮCWCPM各组成部分取材容易ꎬ来源广泛ꎬ将其替代部分水泥用于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可节约水泥㊁降低能耗和保护生态环境ꎬ拥有很广的应用市场ꎮ㊀第9期魏英烁等: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28454.3㊀制备多功能型建材蔡安兰等[22]将用量为70%的建筑垃圾与普通硅酸盐水泥㊁废泡沫塑料(EPS)和发泡剂进行混合得到了一种泡沫混凝土ꎬ其不但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ꎬ还满足JGJ51 2002中规定的要求ꎬ能够在屋面保温承重结构中使用ꎮ王四清等[23]以再生骨料和2%的膨胀玻化微珠为原料研制出了一种具有自保温功能的混凝土多孔砖ꎬ与传统的烧结多孔砖和普通的混凝土多孔砖相比其保温功能是最好的ꎬ且可以节约生产成本ꎮ随着 海绵城市 理念的提出ꎬ透水砖铺装系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ꎬ刘富业[24]通过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ꎬ以废旧混凝土为主要骨料ꎬ水泥为粘结剂制备出一种生态透水砖ꎬ其透水系数可达到10-1mm/sꎬ主要用于人行道㊁广场等轻载荷的地方ꎬ可以有效缓解周围空气温度㊁湿度情况ꎮ4.4㊀回收利用工艺及设备改良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还是通过传统的破碎等工艺流程对其进行回收利用ꎬ相对国外的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简单ꎬ还存在许多不足ꎮ在此基础上孙金坤等[25]从提高破碎率㊁优化筛分过程ꎬ提高骨料强度和减弱扬尘4个方面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和完善ꎮ新型工艺采取多级筛选㊁多环节除尘㊁骨料整形和强化工艺ꎬ具体流程见图3ꎮ韩森等[26]设计了一种建筑垃圾粘土砖混凝土分离设备ꎬ原理是基于再生料中粘土砖与混凝土重力的不同进行分选ꎬ能够有效的将二者分离ꎮ采用该设备ꎬ混凝土与粘土砖的分离率可达91%ꎬ生产率可达3.84t/hꎮ图3㊀改良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流程Fig.3㊀Newdesignedtreatmentprocessofconstructionwaste4.5㊀建立资源一体化工厂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认识得到提高ꎬ许多城市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ꎮ湖北省[27]的11个城市正计划建造新的建筑垃圾回收厂ꎬ每天将处理大约3万吨建筑垃圾ꎮ目前ꎬ只有襄阳市建成了年处理能力为一百万吨的建筑垃圾回收设施ꎮ除其他城市的小规模利用设施外ꎬ大量建筑垃圾仍在通过向外倾倒㊁随意堆放㊁场地回填㊁施工现场处置等方式进行处置ꎬ再利用程度较低ꎮ山西省[28]大同市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厂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ꎮ据了解ꎬ该项目总投资7.4亿元ꎬ预计每年处理城市建筑垃圾150万吨ꎬ道路沥青混凝土垃圾50万吨ꎮ主要分为七个模块:再生混凝土㊁再生活性微粉㊁再生干混砂浆㊁再生砖㊁再生无机料㊁再生陶粒和再生沥青混凝土ꎮ5㊀我国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建议结合上述的研究综述内容能够发现ꎬ目前国内外上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我国地大物博ꎬ与之对应的问题是各城市产生的建筑垃圾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差异较大ꎬ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ꎬ要想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就需做好原料的均化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很大的离散性ꎬ导致生产的再生混凝土强度2846㊀综合评述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及其它性能偏低ꎬ主要运用于基层㊁垫层和土基中ꎬ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㊁更深层次实验研究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主要集中于末端治理ꎬ效率低㊁进展缓慢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建筑垃圾的全过程治理ꎮ习近平在近年来历次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ꎬ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ꎬ逐渐形成一套对建筑垃圾的全过程循环处理再利用模式 减量化㊁资源化㊁无害化ꎬ这将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ꎮ6㊀结㊀语综合目前国内外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研究的新进展ꎬ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ꎬ如何有效㊁环保的治理建筑垃圾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ꎮ中国作为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的大国ꎬ资源转化利用率却非常低ꎬ应更加重视这个问题ꎬ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ꎮ参考文献[1]㊀孙㊀岩ꎬ孙可伟ꎬ郭远臣.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及性能研究[J].混凝土ꎬ2010(3):105 ̄107.[2]㊀国家改革委.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R].(2014 ̄10 ̄09).http://www.sdpc.gov.cn/gzdt/201410/t20141009_628795.html. [3]㊀李㊀浩ꎬ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ꎬ2015ꎬ2(3):119 ̄124.[4]㊀方㊀帅ꎬ邹桂莲ꎬ王华新ꎬ等.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调查与启示[J].公路工程ꎬ2017ꎬ42(5):154 ̄158.[5]㊀李㊀俊ꎬ牟桂芝ꎬ大野木升司.日本建筑垃圾再资源化相关法规介绍[J].中国环保产业ꎬ2013(8):65 ̄69.[6]㊀秦小艳.建筑废弃物分类及其对环境污染影响关联因素分析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ꎬ2012.[7]㊀毕鸿章.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ꎬ1998(1):25.[8]㊀SobhanKꎬKrizekRJ.Fatiguebehavioroffiber ̄reinforcedrecycledaggregatebasecourse[J].JournalofMaterialsinCivilEngineeringꎬ1999ꎬ11(2):124 ̄130.[9]㊀SobhanKꎬKrizekRJ.Resilientpropertiesandfatiguedamageinstabilizedrecycledaggregatebasecoursematerial[J].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ꎬ1998ꎬ1611(1):28 ̄37.[10]㊀ParkT.Applicationofconstructionandbuildingdebrisasbaseandsubbasematerialsinrigidpavement[J].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ꎬ2003ꎬ129(5):558 ̄563.[11]㊀DiGianfilippoMꎬVerginelliIꎬCostaGꎬetal.Arisk ̄basedapproachforassessingtherecyclingpotentialofanalkalinewastematerialasroadsub ̄basefillermaterial[J].WasteManagementꎬ2018ꎬ71:440 ̄453.[12]㊀PoonCSꎬChanD.Feasibleuseofrecycledconcreteaggregatesandcrushedclaybrickasunboundroadsub ̄base[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ꎬ2006ꎬ20(8):578 ̄585.[13]㊀TopiniDꎬToraldoEꎬAndenaLꎬetal.Useofrecycledfillersinbituminousmixturesforroadpavements[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ꎬ2018ꎬ159:189 ̄197.[14]㊀EssawyAꎬSalehAꎬZakyMTꎬetal.Environmentallyfriendlyroadconstruction[J].EgyptianJournalofPetroleumꎬ2013ꎬ22(1):189 ̄198. [15]㊀王社良ꎬ景龙平ꎬ张㊀博ꎬ等.砖含量对再生骨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ꎬ2011(2):83 ̄85.[16]㊀胡力群ꎬ沙爱民.水泥稳定废粘土砖再生集料基层材料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ꎬ2012ꎬ25(3):73 ̄79.[17]㊀纪小平ꎬ曹海利ꎬ刘陵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ꎬ2016ꎬ19(2):342 ̄346.[18]㊀张剑波ꎬ吴勇生ꎬ孙可伟ꎬ等.再生骨料混凝土孔隙结构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ꎬ2011ꎬ30(1):239 ̄244.[19]㊀薛翠真ꎬ申爱琴ꎬ郭寅川ꎬ等.基于正交试验的掺CWCPM的小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材料导报ꎬ2016ꎬ30(16):115 ̄119. [20]㊀薛翠真ꎬ申爱琴ꎬ郭寅川ꎬ等.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ꎬ2016ꎬ30(4):121 ̄125.[21]㊀薛翠真ꎬ申爱琴ꎬ万晨光ꎬ等.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对小型混凝土构件收缩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ꎬ2016ꎬ35(2):363 ̄368.[22]㊀蔡安兰ꎬ张长森ꎬ刘学军ꎬ等.建筑垃圾制备泡沫混凝土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ꎬ2010ꎬ37(9):30 ̄32.[23]㊀王四清ꎬ蒋㊀荣ꎬ彭建文.建筑垃圾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的研制[J].硅酸盐通报ꎬ2015ꎬ34(1):255 ̄259.[24]㊀刘富业.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生态透水砖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ꎬ2012.[25]㊀孙金坤ꎬ欧先军ꎬ马海萍ꎬ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改进研究[J].环境工程ꎬ2016ꎬ34(12):103 ̄107.[26]㊀胡㊀魁ꎬ韩㊀森ꎬ薛㊀雪ꎬ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砖砼分离设备的研究[J].公路工程ꎬ2016ꎬ41(3):172 ̄177.[27]㊀佚名.湖北拟建建筑垃圾利用厂日处理约3万t垃圾[J].混凝土ꎬ2017(11):73.[28]㊀佚名.全国首个建筑垃圾资源化CCER碳交易示范项目加快建设[J].新型建筑材料ꎬ2017ꎬ44(9):151.。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再利用措施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再利用措施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再利用措施发布时间:2022-02-15T08:56:42.91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8期作者:庞路[导读] 大部分是建筑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说只要有建筑物的拆除或施工就会有建筑垃圾的产生。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05摘要: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建筑垃圾问题已然成为了城市发展进程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目前对于建筑垃圾大部分只是进行简单的堆放、填埋,这种处理方式需耗用大量的土地,而建筑垃圾在填埋、堆放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灰砂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此,下文将对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再利用措施展开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再利用措施建筑垃圾是在建造、施工、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

其特点是产生量大、占地面积广、污染环境。

根据产生的来源主要分为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在我国建筑垃圾总量中,大部分是建筑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说只要有建筑物的拆除或施工就会有建筑垃圾的产生。

1 建筑垃圾组成特性及危害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辅助设施等,住宅、公共建筑等装饰装潢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包括但不局限于废混凝土块、废沥青混凝土块、废砖瓦、废玻璃类材料、废金属类材料、废木材木屑、废纸制品塑料、废纺织类材料、灰土等,但不包括经检验鉴定确定为危险废物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建筑垃圾组分较复杂,主要以混凝土块、砖块为主,掺杂碎玻璃、金属类、木材纸塑、灰土等物质;(2)建筑垃圾粒径、含水率、酸碱度、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来源不同差别较大;(3)建筑垃圾组分以无机物为主,其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性较低。

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在装卸、运输、摊铺短驳等环节,均会产生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作用的扬尘;建筑垃圾在市郊空旷场地露天堆放后,在经长期雨水冲刷、地下水入渗和发酵作用等影响下,其中重金属、涂料、油漆等物质中的有害元素会通过地表面渗滤进入自然水体和土壤中,某些含硫酸盐的装饰材料、掺杂的生活垃圾在堆体中下层缺氧环境下会发酵产生恶臭味气体,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钢铁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综述

钢铁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综述
优点。通过这些技术处理 , 使钢渣具有较高的利 用价值。 2 . 2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技 术。高炉渣是 钢铁 工业冶炼生铁时产生 的废渣 ,也是冶金1 : 业 生产过程中产生数量最多的一种废弃物 。
品率和还原性 等指标要求 , 并且 要从广度 和深 度人手 , 开发废 弃
物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 ; 另一方 面 , 要 加快钢铁行业弃 物处理 没施
2钢铁 行 业废 弃物 综合 利用 技术 综述
成装修材料等。
2 . 1 钢渣 的综合利用技术 。钢渣是炼钢 的必然产物, 但因含有铁等 3结 语 金属具有较 高的利 价值 。钢 渣的处 理] - 艺分 为热泼 和热焖 两 我 国钢铁行业废弃物 的资源化处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 目 种, 热 泼技 术是通过翻渣 、 潘罐喷涂 、 打水 降温后 , 使渣铁分 离 ; 热 前综合利用率在 9 7 %左右 , 在废弁物深度开发和高价值利 用方 面
金属化球 团直接人高炉冶炼等 。 并 含有少量锌 元素 , 含锌较少 的高炉瓦斯灰直 接
用 于返烧 结 , 含锌较 高的 瓦斯 灰为 了更有效 地利用 , 先经特定 工 实现循 环经济 , 落实可持续 发展 战略的有效 途径 , 提高废 弃物 的 艺进行分 离 、 富集 . 得 到含铁品位高 的铁 精矿 、 富含炭 的炭精粉 、 综合利』 } i 率, 可 以允分合理地 利用有 限的矿产资源 , 变 废为宝 , 促 煤 矸 石 等 。
2 _ 4 废 旧耐火材料的综合利月 J 技术。钢包内衬为镁 、钙质 耐火 材 料, 可通过机械破碎装置 , 将 钢包 砖破 碎后进行筛分分级处理 , 将 l O mm以下的通过风送加入 到脱 硫后的铁水液上面作 为保温剂 , 将 1 0 mm一 3 0 am之 间的通 过转炉散状料上料系统加 入转 炉作为 r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

无机非金属固体类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途径初探侯丽荣(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建筑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邮编:050227)摘要:阐述了建筑垃圾的来源、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废弃建筑混凝土和砖瓦的资源化途径,该途径既减轻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又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模式.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砖瓦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垃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在网上浏览并下载了一百余篇有关建筑垃圾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总结起来,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1建筑垃圾的定义和国内建筑垃圾处理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的建筑垃圾达1亿吨以上,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且以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1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

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t。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1]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是旧城改造、危房拆除、道路拓宽、新建项目和装修行业等.由于建筑垃圾的时间性、空间性及持久危害性,建筑垃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的污染、破坏市容,恶化市区环境卫生及安全隐患[2]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无机非金属固体类建筑垃圾在建筑垃圾总量中占有30%以上.当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全国大多数城市对每年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至今没有专业的回收机构;全国每年产生的4000多万t建筑垃圾,需几万人去分拣,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人待遇低,专业分拣的人员又很少,所以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了;(3)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而且设备落后。

绿色环保型整治建筑物综述

绿色环保型整治建筑物综述
续 的孔 隙 和 一 定 的抗 压 强 度 , 与 生 态 能
合 诸 多研 究 成 果 进 行 总 结 , Hale Waihona Puke 后 续 研 以 究 提 供参 考 。
在现 有 的研 究 体 系 中 , 流生 态 工 河
环 境 相 适 应 , 使 水 质 得 到 净 化 。2 0 可 00
年 1 2月 , 日本 鹿 岛 建 设 公 司 开 发 出 表
了深 入 细 致 的研 究 。 日本 从 上 世 纪 9 0
使 草 生 长 , 这 种 生 态 混 凝 土 砖 只 是 一 故
种透气混凝土块。
坡 等 ; 修 建 整 治 建 筑 物 时 , 会 留下 在 也
裸露 的混 凝 土 建 筑 。 些 工 程 往往 在 短 这 期 内难 以恢 复 正 常 生 态 环 境 ,而 社 会 、 经 济 的发 展 又 需 要 水 利 、 通 工 程 发 挥 交 作用 。 因此 , 如何 对 由此 造 成 的生 态破
强度 不 变 , 而且 重 量 减 轻 了 约 3 %。研 0
了绿 化 混 凝 土 应 用 的 关 键理 论 问题 , 使
绿 化混凝 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 环 保 型 绿 化 混 凝 土 护 砌 材 料 利 用 废 砖 石 、 纺 工 业 废 弃 料 , 大 程 度 地 轻 较 降 低 了水 泥 用 量 ,减 少 了 砂 石 开 采 量 , 相 应减 少 了对 自然 环 境 的 毁 坏 , 现 了 实
我 国对 绿 化 混 凝 土 的研 究 在 2 世 0
纪9 0年代 中后 期 才 开 始 ,与 国外 水平
还 存 在 较 大 的 差距 。但 经过 近 1 0年 的 努 力 , 国研 制 的绿 化 混 凝 土 已具 有 世 我 界 先 进 水 平 。 吉 林 省 某 公 司 自 19 9 8年 开 始 ,对 绿 化 混 凝 土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实 验 、 测 、 究 工 作 , 累 了数 万 组 试 验 观 研 积 观 测 数 据 。 国 内外 首度 系统 地 提 出 了 在 绿 化 混 凝 土 构 造 理 论 、 定 植 物 生 长 环 特 境 理 论 、 隙盐 碱 性 水 环 境 的 概 念 及 改 孔

西安市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及再利用措施

西安市建筑垃圾现状分析及再利用措施

5、再生混凝土制备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经过除杂、添加外加剂等工序制备而 成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物修补、道路铺设等工程中。
三、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前景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越来越受到 重视。未来,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 势:
3、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 育
1、完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体系:通过优化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建筑垃圾的 分类收集率,为再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2、加强技术研发与引进:持续推动再生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再生材料的性 能和质量,以满足更多建筑工程的需求。
3、扩大应用领域:将再生材料应用于更多领域,如道路建设、土壤加固等, 发挥其多重功效。
4、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提升西安市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整体水平。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在迅速发展的也产生了大量 的建筑垃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 向。本次演示将就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现状、技术、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西安市作为我国古都,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大量 的建筑垃圾,如废砖、废钢筋、废混凝土等。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不仅占 用了大量土地,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建筑垃圾再利用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环保价值。
研究现状
据调查,西安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为200万吨,其中大部分为废砖、废钢 筋和废混凝土。目前,国内外学者已针对建筑垃圾的分类、组成和性质进行了深 入研究。同时,西安市部分企业和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新技术和 新方法。
3、多元化应用:未来,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将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例如, 将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石、再生玻璃等;将再生混凝土用于修建园林景观、 人工湖等;将建筑垃圾用于制作可穿戴设备等。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综述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综述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综述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本文将从建筑垃圾的特点、处理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建筑垃圾的特点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施工、拆迁、装修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大体积、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建筑垃圾由多种材料组成,如混凝土、砖石、木材、金属等,每种材料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其次,建筑垃圾的体积大、数量多,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再者,建筑垃圾中还可能存在有害物质,如化学品、有毒气体等。

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1.堆填法堆填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将建筑垃圾填埋到指定场所并进行覆盖。

然而,由于堆填法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逐渐被其他处理方式替代。

2.粉碎处理粉碎处理是将建筑垃圾进行机械粉碎、筛分等工艺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垃圾可以分解为较小的颗粒,进而便于更细致的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砖石等材料的再生利用。

3.热解法热解法是通过升温使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可再生的燃料或化学品。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高效利用建筑垃圾中的能源,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性高、能源消耗低等优点,但目前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三、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1.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中的许多材料,如混凝土、砖石、金属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

例如,将混凝土破碎成再生骨料,用于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能量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热解等方法转化为燃料,用于能源生产。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通过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供电等。

3.基于新技术的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正在被应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
此测 算 , 我国每 年 仅施 工建设 所产 生 和排 出 的建筑 废 渣就有 4 0 万t] 0 0 【。 2 我 国全 国 人大 于 1 9 年 1 月 通 95 1
年产 生 城市 垃圾 8 , 中建筑 垃 圾 亿t 其
3 2 亿t 占城 市垃圾 总 量的4 % , .5 , 0 经 过分拣 、 加工进行转 化 , 再生 利用的约 占7 % , 余3 % 的建筑垃 圾 “ 埋” 0 其 0 填
环境基 本 国策 。 设低 投入 、 建 高产 出 、 低消 耗 、 少排 放 、 循环 、 能 可持 续的 国 民经 济体 系和 资源 节约 、 环境 友好 型
社 会 。 照减 量化 、 按 再利 用 、 资源 化 的
填、 造景 等 ; 2 道 路 开 挖 : 为 混凝 () 分 土碎 块 和 沥青 混 凝 土碎 块 ; 3 旧建 () 筑物 拆 除 : 为 砖和石 头 、 分 混凝 土 、 木
圾 大 量产 生和 排放 的有 效措 施 , 应 但
该看 到这 种 收费 办法 , 并不 能从 根本 上堵 住产 生大 量建 筑垃 圾 的源头 。
圾都得到 了处理 , 中5 %~6 %的建 其 0 0
筑垃 圾实 现 了循环 利用 。
以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 上,
理便 被施 工单位 运往 郊外 或 乡村 , 采
( 利用 ) 在需要 的地 方。 从广义 上说 , 美
国的建 筑垃圾 10 0 %得到综合 利用。 新 加坡2 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Z t 06 0  ̄, 日均产 生量约为 1 0 t9 %的建筑垃 6 0 ,8
速 , 筑业也同 时快速 发展 , 伴而产 建 相
生 的建筑垃 圾 日益增 多 , 国建筑 垃 我 圾 的数 量 已 占到 城市垃 圾总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3 /

建筑施工垃圾处理

建筑施工垃圾处理

建筑施工垃圾处理建筑施工垃圾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砖石碎片、混凝土残渣、木材、钢筋等。

妥善处理建筑施工垃圾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分类处理、安全处理等。

一、回收利用建筑施工垃圾中的部分材料仍然具备可再利用的价值。

例如,废砖石碎片可以破碎再利用于建筑基础填料,废混凝土可以加工成再生骨料,木材可以制作成木质板材等。

这些回收利用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分类处理建筑施工垃圾应该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的材料和不可回收的材料分开处理。

常见的分类包括废砖石类、废混凝土类、废木材类、废钢筋类等。

通过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地将可回收材料回收利用,减少不可回收材料的处理量。

此外,分类处理也有利于未来的再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

三、安全处理某些建筑施工垃圾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破损的玻璃、危险化学品残留等。

这些垃圾应被特别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员的伤害。

例如,破损的玻璃可以封装处理,危险化学品残留需要特殊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安全处理建筑施工垃圾是确保施工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

四、合理堆放和运输建筑施工垃圾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垃圾应该被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场地,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保证垃圾的安全和高效运输。

堆放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有效实施建筑施工垃圾处理的基础。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回收利用、分类处理、安全处理以及合理堆放和运输都是有效处理建筑施工垃圾的方法。

施工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处理方案,并引导施工人员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和法规
国外政策
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如德国的《循环经济法》、日本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法》和美国的《资源 回收利用法》等。
国内政策
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如《循环经济促进法 》、《建筑废物管理条例》等。
03
效益。
研究不足与展望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数据收集 和处理仍需加强,以支持精准决
策。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 能力还需提高,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处理需求。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体系 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01
02
03
04
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 用数据收集和处理体系,为政
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处
理效率。
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 策体系,引导和推动行业健康
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先进的建 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经验
,加速行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 用的现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建筑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和政策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 研究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建筑垃圾产生量大, 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循 环经济的需要
VS
创新商业模式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如采用共享经济、互 联网+等模式,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建筑垃圾应用于新型墙材研究综述

建筑垃圾应用于新型墙材研究综述
圾 中细 颗粒 的最 大 化 利用 以及 再 生 混凝 土 制 品的 制 备 技 术 是建 筑 垃圾 制 备 新 型 墙 材 的 5个 关 键 技 术 。结 合 国 内 外研 究现 状 , 建 对
筑垃圾制备新型墙材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 阐述。
关键 词 : 建筑垃圾; 新型墙材; 综述
中图分 类 号 : U 2 T 52
工作 。地 址 : 昌市 何 坊 西路 3 5号 , - alx g uz h td .n 南 5 E m i:i h a@w u. uc 。 n e
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 德国 17 年“ 98 蓝色天使 划后制 定了《 废物处理法》 19 年制定了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 等。 94 《 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 19 ,99年制定了《 垃圾法》 联邦 和《 水土保持与旧废弃法令》 20 年制定了《 ,01 社区垃圾合乎环保 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 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 , 2 0
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具有 良好 费, 提高全社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积极性。
的社会、 经济、 环保效益[ 3 1 。然而, 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
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的再生立法方面起步较早[] 6。美国 - 7
工作相对滞后, 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 建筑垃圾资源化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起步较早,在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方 率不足 5 而欧盟国家资源化率超过 9%, %, 0 韩国、 日本资源 面均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体系。18 年制定了《 90 超级
系, 应尽快建立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 同时, 5 1 。 政府职能部门应
将废弃的建筑垃圾经加工来制备新型墙体材料代替 目前传 从政策和财政上鼓励、 资助利用建筑垃圾建材的研究开发, 同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综述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综述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34.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突破11.2亿平方米。

据测算,我国工程建设正以每年约70亿吨的速度消耗砂石(骨料)。

无休止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造成局部地区的资源枯竭、河道破坏、水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而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与民用建筑的更新、改造、新建,市政设施的重建、扩建与新建的过程均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

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

北京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进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堆越多。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400万吨。

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亩。

这个数字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适当加以利用,不仅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会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急迫并且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近3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但其管理状况十分落后。

欧洲发达国家如荷兰在2001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达95%,而我国大陆地区绝大数建筑垃圾仍是简单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化率极低。

此外我国建筑商品房的交付以毛坯房形式为主,因此无论新交付的建筑商品房还是已入住的建筑商品房的室内装修施工量都较大,且一般独立于主体建筑施工,因此装修产生的垃圾量也占一定的比例。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相关性能及应用前景分析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相关性能及应用前景分析
从 立方体抗压强度 、棱柱 体抗压强度 、抗 折强 度及不 同龄
12棱柱 体 抗 压 强 度 .
用 原设计强度为 C O的废 弃混凝 土作 为再 生粗骨料制 3 作了再 生混 凝 土试 件 ,设 计 标 准棱 柱 体试 件 ( 5 m × 10 m 10 5 mm×4 0 m)和 尺寸 为 10 5r a 5 mm×10 m X5 0 5m 5mm 的
21 0 2年 ・ 1 第 期
材料综述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 双月刊 )
建筑 废弃 物 再 生 利用 的相 关性 能及 应 用前 景 分 析
陈 宗平 , 范杰 ,王讲 美
( 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南宁 50 0 ) 3 0 4
摘要 :近年来,我 国城 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 建设 的发展 ,不但使得 国家能源 负担 日益加 重,而且还 随之产生 了大
然 粗骨料 ( 碎石 ,卵石 等)和再生粗 骨料 ( 筑废弃 物碎 建
过峰值点后 , 生混凝土 比天然混凝土的下降更为陡峭 。 再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0 0 7 ;广西理工实验中心重点项 目 ( GZ O 2 5985) L X2 l0 ) 1
* 作者简介:陈宗平 ( 9 5 ,男 ,工学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 、再 生混凝土结 构、异形柱结 1 7 一)
环境问题 、经济问题和社会 问题 日益突出 ,我 国政府越来越 重视节能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问题 ,大力提倡和发展建筑垃圾
的再利用 ,建筑节能 已成为工程建设 的一项基本 国策 。与此 同时 周 内外学者对再生废弃物也开展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 究主要集 中于再生混凝土以及再生砂浆等再生建筑材料 。 再生骨料混凝土 ( e c dA gea C nrt,R C R c l g r t o c e A )简 ye ge e 称再生混凝 ( eyl o ce ) R cc C nr e.它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 d e t

工程废弃物处置制度

工程废弃物处置制度

工程废弃物处置制度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程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工程废弃物处置制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工程废弃物产生和分类、处置方法、政策法规以及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处置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废弃物的产生和分类1. 工程废弃物的定义工程废弃物是指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料,包括建筑垃圾、装修废弃材料、土方、砖砾、废石料、沥青、钢筋、木材等。

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资源浪费、土地占用、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处置。

2. 工程废弃物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GB19093-2003)的规定,工程废弃物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三类。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钢筋、木材、沥青等,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有害废弃物包括污泥、化学品等,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其他废弃物主要是指无法回收或处理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妥善处置。

三、工程废弃物的处置方法1. 降解处理降解处理是将工程废弃物还原为原料或能源的方法,主要包括焚烧、堆肥、生物处理等。

其中,焚烧是将废弃物燃烧为灰渣和烟气的方法,可以减少占地面积,但也会产生二次污染。

堆肥是将有机废弃物堆积发酵,产生有机肥料的方法,可以减少土地占用和水污染。

2.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是将工程废弃物重新加工为原料或产品的方法,主要包括再生建材、再生金属等。

其中,再生建材是将废弃砖石、钢筋等重新加工,生产新型建材的方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3. 埋填填埋埋填填埋是将工程废弃物填埋于地下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埋场填埋、海埋等。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土地占用,但也会造成水土污染和气体排放,需要做好防渗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四、政策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针对工程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加强对废弃物的监管和监测、推动工程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等内容,为解决工程废弃物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这些建筑垃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筑垃圾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建筑垃圾的定义、分类和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各种回收再利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政策法规、市场机制、产业链构建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和产业环境。

本文总结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进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与方法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涉及多个技术环节和方法,旨在最大化减少废物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环境。

以下是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进行的详细综述。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分选是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步。

这包括将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砖瓦、木材、塑料等)进行初步分类。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分选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分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经过初步分类的建筑垃圾需要进行破碎处理,以便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破碎技术包括机械破碎、冲击破碎、剪切破碎等,可以根据垃圾的具体成分和大小选择适当的破碎方式。

同时,破碎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噪音、粉尘等环境影响因素。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回收再利用的核心环节。

其中,再生骨料制备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既有建筑拆除物再生利用研究综述

既有建筑拆除物再生利用研究综述

( eat n o rh etr n ier g N n n stt f eh o g ,aj gJ ns 1 7C ia D p r t f c i c a E g e n , aj gI tueo cn l y N n n i gu2 6 hn) me A t u l n i i ni T o i a 1 1
上 , 然在一定 时期不会 影响市容 . 是随着雨水 的侵入 , 虽 但 造 成 周 边 水 系 的 污 染 。更 有 甚 者 是 填 到 废 弃 的矿 井 之 中 . 造 成 了深 度 污 染 ( ) 塘 填 河 法 。 就 是 简 单 地 把 既 有 建 筑 拆 除剩 余 物 2填
t n o o sb l i sa d fa i i t fe i n u l i g d mo i o t r . i f s i i t n e sb l y o x t g b i n e l in mae i o p ie i i d t 1 a
Ke r s:e i n ul ig ;rmo a tr l e y l g u e td tts rb e y wo d xt gb i n s e v l i d mae a ;rc ci s ;su y sau ;po lms i n
理 方 式 是 对 其 破 碎 . 出构 建 中 的钢 筋 回收 利 用 , 剩 余 的 取 而
碎 混 凝 土 除部 分 用来 做再 生 骨 料 外 .大 多数 的被 做 为 垃 圾
处 理 掉
( ) 拆 除 的砌 体 结 构 房 屋 砖 墙 。 由 于在 2 2被 0世 纪 砌 体 结 构 房 屋 作 为量 大 面 广 的 建 筑 物 .分 布 在 我 国 的 城 市 和 乡 村 .进 入 2 世 纪 后 在 城市 扩 建 以 及城 中村 改 造 中 占据相 当 l 高 等学 校 大学 生 实践创 新 训 练计 划项 目: 目号 1 6 0 1 0 2 项 6 2 10 0 5 南 京工 程学 院 大学 生科 技 创新 基 金项 目: 目编 号 N 0 0 9 2 项 2 1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废弃物少无次生灾害压力加工系统的综述
建筑废弃物,俗称建筑垃圾,美国环保署对建筑废弃物定义为“在建筑物新建、扩建和拆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

这里的建筑物包括各种形态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建筑废弃物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近3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更新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也高速增长。

据报道,2005年后,我国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4亿t/年。

建筑废弃物的总量约占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0%~40%,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建筑废弃物回收率接近90%的水平,但再生利用水平较低。

欠发达地区和城市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垃圾场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部分省市资源紧张的局面,节约废弃物占用的土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量无害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符合目前所倡导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建筑废弃物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发展,外国建筑废弃物产业依靠政府积极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借助成熟的回收利用技术提高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率。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国家是前联邦德国。

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

至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150万立方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

美国1984年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提出“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在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详细介绍下日本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分为3 类:一是“低级利用”。

如分选处理、一般性回填等。

建筑垃圾分选主要将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金属、木材、塑料、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分离。

其中,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可进行中级和高级利用。

而金属、木材、塑料也可以回收利用。

一般性回填主要利用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等惰性且土力学特性较好的建筑垃圾。

二是“中级利用”。

如加工成骨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等。

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粗选、破碎、筛分、磁选、风选等。

主要骨料产品包括0~15 mm 砖再生集料,0~5 mm 混凝土再生砂,5~15、15~25、25~40 mm 的混凝土再生集料。

这些骨料具有空隙率高的特点,适合生产混凝土砌块,建筑隔声、保温、防火、防水墙板及建筑装饰砖等墙体材料。

三是“高级利用”。

如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

由于成本较高,技术成熟度一般,目前还不宜在国内推广应用。

在日本,各产业所使用的总资源量中,建筑产业约占一半,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排出大量建筑废弃物,其总量占各产业排出废弃物总量的20%。

由于经济发展的迅速与资源
和土地面积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日本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等,以促进建筑废弃物的转化和利用。

为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日本建设省提出“在公共工程中,当工程现场距再资源化设施一定距离范围内时,不考虑是否经济,原则上一定要把建筑废弃物运至再资源化设施处,进行建筑废弃物的重新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再利用率,建设省在1997 年10 月又制定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推进计划及2000 年数值目标[14],推进计划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要点在这不再赘述。

我国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产业化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全国人大于1995 年10 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7],2001 年又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18],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2 年9 月10 日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19],2005 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5],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有关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规体系。

我国关于建筑废弃物产业化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
化进行探讨。

杨平、唐沛[7]就我国建筑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国建筑废弃物产业化发展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应该结合我国国情。

牛佳[20]系统介绍了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现状,设计了产业化运作的模式,对我国产业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设计,认为目前应该实行公司化经营,即建立起符合《公司法》要求的股份有限公司,使其成为独立于政府主管部门具有建筑废弃物消纳权和处理权的独立法人实体。

公司化发展成熟的时机再适时地进入特许经营阶段进而最终实现证券化,实现成熟的市场化模式。

戴代红、黄方伟[21]分析了废弃混凝土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性,提出了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成本构成,认为只有当再生骨料的成本低于天然骨料成本时,再生骨料产业化生产才是可行的。

杜婷、李惠强[22]等对施工现场小规模加工废弃混凝土为骨料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认为再生骨料的回收利用是有利可图的。

同济大学肖建庄博士[23]从社会层面、生态园层面、企业生产层面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肖燕[24]全面深入分析了西安市的建筑废弃物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初步探讨了《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西安市健全完善其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邹新提出了将PPP 模式应用于建筑废弃物处理服务的运作思路,并构建了PPP 模式类型。

秦月波[25]着重从建筑废弃物源头管理、资源化处置、信息公开等三个方面研究相关的制度保障,进而提出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方法的框架体系。

黄亮[26]定义了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定义,深入分析了产业化内涵,进一步构建了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链,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对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朱东风[27]分析当前建筑废弃物处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政策障碍,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处理的产业链模型和全过程管理模式。

从以上文献重点研究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成型的体系,大多学者分析下国内或地方的管理现状,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这些建议也大多从宏观上去描述,缺乏可操作性。

另外,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政府、大众各个层面,分析深度和广度也不够。

还有些学者提出了产业化运作模式,这些模式大多借鉴其他产业的运作模式,缺少一定的实践检验。

以上文献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本课题领域可能的研究趋势: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另外结合一些本领域成功运营的企业,以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来构建产业化运作模式,开辟研究新范式
从以上文献重点研究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在国内学术
界还没有成型的体系,大多学者分析下国内或地方的管理现状,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这些建议也大多从宏观上去描述,缺乏可操作性。

另外,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政府、大众各个层面,分析深度和广度也不够。

还有些学者提出了产业化运作模式,这些模式大多借鉴其他产业的运作模式,缺少一定的实践检验。

以上文献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本课题领域可能的研究趋势: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另外结合一些本领域成功运营的企业,以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来构建产业化运作模式,开辟研究新范式。

综上所述,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学术界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近几年来也形成了研
究的初步框架,该主题已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中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的研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实地调研,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政府、大众各个层面,在这基础上采
用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诸多影响因素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效用,是后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落
后不少,已建立的法律法规也只是从宏观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建筑废弃物,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予以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因此,研究适合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3)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市场运作条件和情况。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政
府自己运营建筑废弃物处理工厂,还有些地方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合同让私营企业建设及运营。

研究适合我国及地区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运作模型及管理模式,极具现实意义。

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城市的少数项目有过实验性的案例,成功运作的企业
也并不多。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对大量无害的建筑废弃物进行产业化循环利用,将是一个惠及子孙万代造福人类的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