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样本

合集下载

人感染HN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HN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HN禽流感防控方案1.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是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一种病毒,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粘膜等感染方式传播。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喉咙痛、气促等)或胃肠道症状(腹泻、呕吐等),并可能演变为重症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禽类防控禽类是H7N9禽流感的主要宿主,因此必须对禽类进行有效的防控。

(1)规范养殖。

加强对鸡、鸭、鹅等禽类的管理,禁止饲养禽类在禁养区、不合格养殖场和市场摆摊,增强养殖环节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监测。

加强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随时掌握发病情况和病原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加强卫生管理。

定期对禽舍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规范屠宰管理,防止禽类在屠宰过程中传染病毒。

3.个体预防措施(1)控制禽、家禽等家畜。

减少接触家禽的机会,如不去市场买家禽、不到家禽养殖场、不要喂养禽类等等。

(2)筛查禽类产品。

食用禽肉、鸡蛋等禽类产品前,一定要购买正规场所合格的产品,并彻底烹饪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3)保持卫生。

勤洗手、用餐前后洗手保持卫生;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等行为。

(4)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不要去病区、不要接触病人、减少人员聚集等行为。

4.疫情控制(1)及时发现病例。

对发生H7N9禽流感病例的地区和人员,及时排查和诊断,掌握病例状况,增强对病人和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封闭观察和隔离措施。

(2)加强医疗防护。

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护目镜等,建立紧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预防与控制禽流感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协作意识。

(4)科学研究。

加强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提高疫苗、药物等的研发与应用水平,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科学、丰富的手段。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篇一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治“禽流感”等传染病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尤其是“禽流感”)预防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范工作的重要性。

春季是传染疾病高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特别是学校有了食堂和宿舍以后,对于住宿生和半膳生的预防管理力度应加强,学校将把防治传染病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二、健全组织,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病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防治“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z同志为组长、zz同志为副组长的预防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

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1、一小的家长流动性大,为了提高防病工作实效,学校注重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希望家长从关爱生命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治传染病工作。

2、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和教育。

利用学校电视台、晨会、班会、宣传橱窗等媒介,营造防治传染病的氛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习惯的教育。

四、建立机制,全面落实开展春季卫生防病工作。

1、建立信息网络。

从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区域了解师生、家长、临工情况,以班级和年级部为单位,掌握好各位学生、家长和各班任课老师等人员的通讯地址,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学生工作由教导处、学生处负责,老师工作由工会负责,临工及民工由行政处和筹建办负责。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板报、晨会、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通过卫生小报、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发挥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监护。

设立专门的房间为隔离室,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预防隔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一、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感染人类。

由于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人感染,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发事件,制定本预案以便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置,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应急预案1. 事前预防1.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禽流感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对禽类养殖场、禽类市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常态化和定期的监测。

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1.2 禁止活禽交易禁止活禽交易,尽量鼓励市民食用经过熟化处理的禽类产品,减少与禽类直接接触的机会。

2. 事中应对2.1 建立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设立卫生应急指挥机构,由各级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动物卫生防疫机构等组成,负责疫情的应对与处置工作。

2.2 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根据禽流感的传染特性,制定详细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病人隔离与治疗、医疗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2.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普及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提高市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禽流感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3. 事后处置3.1 人员排查与隔离根据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对发热病人进行排查,及时隔离疑似感染者,并进行相关检测以确认诊断。

3.2 医疗资源调配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将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至专门设立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确保医疗资源能够及时供应。

3.3 追踪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染源,及时阻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

3.4 做好社会心理援助对于感染者及其家属,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预案执行1. 应急预案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执行,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

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

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 [1]。

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

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

A(H5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

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

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

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四篇范文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四篇范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与依据为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发生、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原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修订版)》、原卫生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辽宁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方针与原则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就地治疗、科学有序、依法规范、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群防群控、群专结合”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一、领导组织市卫健委成立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预防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策略,领导指挥全市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应急处理,部署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开展督导检查。

市卫健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监督组、医疗救治组、新闻宣传组、外事组、物资保障组。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疾控应急办牵头)主要职责:1、负责协调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2、组织对人禽流感的调查和处理;3、组织专业培训和技术演练;4、对人禽流感信息进行汇总、上报、通报;5、负责与相关部门沟通;6、负责人禽流感文件的起草等公文处理;7、负责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和会议纪要。

(二)监督组(综合监督科牵头)主要职责:1、负责对禽流感疫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2、负责对禽流感疫区饮水卫生的监督检查;3、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三)医疗救治组(医政科牵头)主要职责:1、负责协调、督导各县(市)、区,委属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人禽流感临床诊治工作,拟定临床工作预案和落实诊断治疗方案;2、组织培训人禽流感临床诊治师资;3、组建、派遣医疗应急专家队伍;4、收集、汇总各市(县)、区,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救治情况;(四)新闻宣传及外事组(科教体改科牵头)主要职责:1、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络;2、负责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宣传引导和新闻稿件的审稿工作;3、负责组织新闻通稿,宣传防治知识;4、负责协调与安排新闻媒体采访;5、负责人禽流感涉及到的外事(含港澳)工作的归口联络;6、负责收集、整理国外,包括国际组织有关人禽流感及对我国、我省、我市有关工作的反映。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背景介绍禽流感是由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禽类,但部分病毒亦可感染人类。

2003年以来,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已感染过数百人,其中多数病例表现为严重的肺炎,并出现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爆发。

目前,禽流感在全球仍然是威胁公共卫生的重大疾病。

应急预案预防措施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防范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和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妥善处理家禽和野生动物的排泄物等卫生垃圾。

2.控制感染源的传播:对于感染病毒的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消灭疫情,严禁食用无法证明来源的禽肉或禽蛋等食品。

3.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禽流感疫情的宣传和防范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减轻疾病传播的风险。

应急响应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当采取以下应急响应:1.加强疫情监控和调查:对于出现禽流感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病情调查和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和隔离,防止病情扩散。

2.加强医疗救治工作:部署专业医疗人员和相应设备,对感染病毒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

3.组织应急处置:在禽流感疫情出现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动物人员隔离、检疫、消毒等应急措施,加强物资保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应急预案的执行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和畜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防止病毒传染。

2.充分调配资源:充分调配医疗、后勤、物资等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3.加强延伸应急管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多种部门的联动配合,实现协同作战。

应急预案的总结在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部门和应急机构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这份等待已久的防控方案。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每一次疫情的来袭都像是突如其来的风暴,而我们,就是要成为抵御这场风暴的坚实屏障。

一、工作目标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H7N9禽流感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二、组织架构1.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设立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加强疫情监测,确保信息畅通。

各级医疗机构要每日报告疫情动态,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要及时报告。

2.建立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

3.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疫情。

四、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禽类市场监管,严禁非法交易、运输、屠宰、销售禽类及其产品。

2.对活禽市场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3.鼓励群众举报非法经营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防控知识,让群众了解H7N9禽流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5.对确诊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五、应急响应与处置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

2.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各项防控工作。

3.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职责和应对措施。

4.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防控工作需要。

六、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舆论引导,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3.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布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及时了解全球疫情动态。

2.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

3.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共同防控疫情跨境传播。

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方案

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方案第1篇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方案一、背景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可感染家禽、野生鸟类以及人类。

人感染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系统、全面、人性化的防控措施,降低禽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目标1. 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 降低禽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和感染率。

3. 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控机制,确保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三、防控措施(一)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宣传- 开展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 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养殖户、兽医、医务人员等)的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2. 生物安全- 加强对家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操作。

- 定期开展家禽疫情监测,对疑似感染的家禽进行隔离、检测和扑杀。

3. 个人防护- 提倡公众在接触家禽或野生鸟类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 避免与病禽、死禽接触,一旦接触后应立即彻底清洗手部。

(二)控制措施1. 病例发现与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禽流感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并按照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2. 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观察期为自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算14天。

- 观察期内,密切接触者应每日测量体温,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疫点疫区处理- 对确诊禽流感病例所在地区进行封锁、消毒等处理,防止病毒传播。

- 加强对疫点疫区的家禽养殖场、市场等场所的监测和管控。

4. 疫苗接种- 根据疫情情况,对重点人群进行禽流感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 鼓励公众主动接种禽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四、监督与评估1. 建立防控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落实防控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通用5篇)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通用5篇)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通用5篇)人感染禽流感应急预案篇一我国部分省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有效防范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救治及疫情传播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1、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为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医院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领导小组所属机构职责及组成人员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1)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2)医疗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疫情处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护理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个护理工作。

(4)专家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的技术指导和会诊、排查。

(5)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主管部门及卫生局的调遗。

(6)物品供应小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7)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8)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9)健康宣传组:积极稳妥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3、对领导小组和所属工作机构的要求(1)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安排周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9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9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9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篇1为了及时、有效预防控制H7N9流感,确保辖区百姓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上级精神及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方案。

一、职责(一)为切实做好防治H7N9流感工作,决定成立防治H7N9流感领导小组,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

(二)H7N9流感防治工作由院长任组长,业务院长、公共卫生分管院长、后勤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其他各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H7N9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疫情的预防诊断,收集疫情报告,分析疫情发展态势,物资准备,确定疫情等级,并负责安排指导对业务人员、村级卫生室进行培训,提出后勤和停止预案建议等工作。

各村卫生所负责人负责辖区内H7N9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各村卫生室负责人为疫情监测点的第一责任人。

各工作小组名单及职责如下:1、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及村级卫生室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公共卫生的业务院长担任。

2、应急急救队组长:副组长:成员:工作要求: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应急急救工作,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3、疫情处置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工作要求: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疫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4、后勤保障小组组长:成员:工作要求:所有成员必须服从组长的领导,根据组长的安排做好应急所需的负责防疫车辆、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保持个人通讯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组长的任务安排。

二、应急措施(一)疫情发生后,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安排和部署,明确责任人,实行负责制,制订防控方案,迅速组织人员、物质到位,并督促各工作小组落实各自的职责。

(二)紧急疫情防控程序1.报告疫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立即由应急处置小组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H7N9流感的,应在1个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到镇政府分管领导及局分管领导、区疾控中心等部门。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模版(2篇)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模版(2篇)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模版一、背景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的流感病毒,自____年首次在中国报告以来,已经造成了大量人的感染和死亡。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制定____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1. 加强病毒监测和早期预警建立完善的病毒监测网络,加强对禽类和人体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H7N9禽流感的病例。

提高预警能力,以便能够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加强禽类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执行禽类养殖场的规范管理标准,加强对禽类养殖环境和禽类健康状况的监测,实施禽类疫苗接种和消毒措施,减少禽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3. 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公众普及有关H7N9禽流感的知识,加强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

教育公众及时就医和遵循卫生部门的建议,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制定并完善突发疫情应对预案,加强应急救治的能力。

加强疫苗研发和储备,确保能够迅速生产大量的疫苗以防范疫情的蔓延。

三、防控策略1. 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大疫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

将重点放在高风险人群和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包括禽类养殖工人、家禽批发商、屠宰场工作人员等。

2. 加强病例监测和隔离措施增加对疫情有关的人员的监测频率,加强病例的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确保病例的就医渠道畅通,提高疫情的上报和诊断速度。

3. 加强卫生监管和消毒措施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加强环境和设施的消毒工作。

确保食品和水源的安全,减少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病毒信息和防控经验。

共同研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加强对疫苗和药物的安全性监测。

四、社会保障和危机管理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13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13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禽流感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1为贯彻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演练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水平,特制订本预案。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领导组织:1、防治工作领导小组2、防治工作办公室3、防治工作专家组4、防治工作消毒处理组5、诊疗组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护人员防护要求:1、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隔离衣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可为连体式或分体式,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2、戴防护口罩。

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剌激。

3、戴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4、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5、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后应洗手。

(1)离开污染区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每次冲洗1分钟左右。

(2)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3)标准洗手步骤:①掌心对掌心搓擦;②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③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④两手互握互搓指背;⑤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⑥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6、防护用品的要求:(1)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2)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摘要: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早期发现、迅速隔离、有效治疗和及时报告是控制禽流感疫情、减少人员感染的关键措施。

本预案包括针对疫情爆发的组织、人员分工、防控措施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内容。

1. 引言禽流感是由禽类或鸟类传播的一种病毒感染疾病,主要经过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性较强,一旦人感染,病情通常较为严重。

为了及时应对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本预案制定了相关的应急预案。

2. 疫情监测和报告1.监测指标:密切关注我国境内外禽流感疫情的动态情况,及时了解疫情开展趋势和变化。

2.定期报告:各地区、单位和检疫机构应依法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疫情监测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样本。

3.疫情报告程序:发现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3. 疫情处置和隔离1.报告疫情核实:当地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需立即派出专人核实并开展调查工作,确认疫情是否确诊。

2.医疗资源调配:对确诊的感染者,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和治疗,并确保医疗资源的充足供给。

3.隔离措施:对感染者的亲属和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4.防护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穿戴防护服、做好手卫生等。

4. 疫情防控和预防1.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禽类管控:加强禽类的养殖管理,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并定期对禽类进行健康检测。

3.环境卫生: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防止禽类与人类的直接接触。

4.人员防护:对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禽类的粪便、分泌物等。

5. 应急组织和协作1.领导小组:成立由有关政府部门、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应对禽流感的疫情处置和工作协调。

2.分工合作:各部门、单位和机构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防控禽流感疫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示范文本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527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示范文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

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xx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

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预案为了进一步做好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根据二○○六年五月卫生部制定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要求,特重新制定《××××医院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应急预案》。

1、组织领导及分工:我院禽流感防治工作由《××××医院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

后勤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膳食部门一定要严把食品卫生关、正常渠道进货关,不使用超保质期、“三无”食品;组织食堂、营养部工作人员学习和了解有关禽流感的防病知识及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工作,做到早防、早控,严防、严控。

负责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其它后勤工作;负责院内动物室以外的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禽流感的预防接种及疫情的网上直报工作;科研办:负责动物室禽类动物的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2、成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紧急处理专家组组长:副组长:专家组成员:一般患者由感染疾病科鉴别、处理,专家组负责全院可疑患者的会诊。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卫生部××××版修订版)详见附件1:3、严格疫情上报制度严格执行《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继续健全现有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按照宣武区卫生局统一布署坚持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网上直报工作,确保对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门诊、发热诊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

对发病前一周曾到过或居住在禽流感疫点的流感样病例,不能排除禽流感的,立即请专家组医师会诊,同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接诊后应立即采集病人呼吸道标本(如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和血液等标本,在24小时内送北京市CDC检测;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医学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 简称”人禽流感”) 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

在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 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

截止至 1月15日, 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 其中217例患者死亡, 病死率高达62.0%[1]。

中国大陆从 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 现已确诊30例, 其中17例患者死亡, 病死率为66.7%[1]。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 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 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

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改进预后, 是中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建议( 草案) 基于 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 并参考相关文献, 结合中国的现状, 整理制定成文, 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 是多型性囊膜病毒, 常为球型, 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

A(H5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 至少编码11种蛋白。

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 NP) 和3种RNA多聚酶( PB2、 PB1和PA) 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

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 M1) 所环绕, 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

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 一种呈棒状, 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 称为血凝素( HA或H) ; 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 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 HAo) 形式合成, 合成后裂解成重链( HA1) 和轻链( HA2) , 两者又经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

HAo经裂解后, 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 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 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另一种呈蘑菇样, 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 称为神经氨酸酶( NA或N) 。

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 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

除此以外, 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

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 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

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经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 Ribonucleoproteins, RNPs) 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当前有两类, 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 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 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 当前包括奥司她韦( Oseltamivir, 商品名达菲) 、扎那米韦( Zanamivir) 以及帕那米韦( peramivir) , 但在中国上市的只有奥司她韦。

当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当高, 几乎100%耐药, 而当前对中国已经分离的人禽流感病毒H5N1的有限资料表明, 其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比例很低, 而且没有发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毒株。

A(H5N1)病毒当前之因此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感染少数个别人, 而没有发生稳定人间传播, 其主要可能原因包括: ( 1) 受体特异性不同: A(H5N1)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为α-2,3-糖苷唾液酸, 而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为α-2,6-糖苷唾液酸。

人上气道和气管上皮细胞( 人流感病毒复制部位) 不含α-2,3-糖苷唾液酸, 降低了人感染A(H5N1)的可能性, 也大大降低了经过飞沫进行人间传播的可能性。

( 2) A(H5N1)基因组中无人流感病毒基因节段。

( 3) 连接肽含碱性氨基酸数目不同: 所有人流感病毒HA蛋白分子上, HA1与HA2之间的连接肽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即精氨酸( R) , 经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Clara细胞所分泌的类胰蛋白酶裂解, 发生感染; 而A(H5N1)流感病毒HA1与HA2之间的连接肽含4个或以上碱性氨基酸( 如R-K-K-R, 其中R为精氨酸, K为赖氨酸) , 最多可达8个碱性氨基酸( 如R-E-R-R-R-K-K-R) , 其裂解酶为类福林蛋白酶, 将其裂解为双碱性氨基酸, 但该酶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基本不存在。

可是, 现在并不能排除或者肯定某些遗传因素的作用。

二、流行病学[5]( 一) 传染源至今已分离到禽H5N1流感病毒的宿主有: ( 1) 禽类, 包括鸭( 野鸭) 、鸡、火鸡、鹌鹑、鹅、鸽、黑头雁、斑头雁、鱼鹰、黑头鸥、麻雀等; ( 2) 哺乳类, 如虎、豹、猫、猪和人等。

因此, 被A(H5N1)感染的禽类和哺乳类动物, 包括感染的人群在内, 均可成为A(H5N1)潜在的传染源使人感染, 甚或成为导致人间传播的传染源。

当前而言, 最主要的传染源仍为被A(H5N1)感染的禽类动物, 特别是散养家禽。

从家庭聚集现象来看, 人禽流感患者也可能具有一定传染性。

( 二) 传播途径A(H5N1)感染人体的途径, 主要是吸入具有传染性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或经过污染物的间接接触, 将病毒接种到病人的上呼吸道或结膜的黏膜上。

不同传播途径的相对传播效率尚未确定。

当前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和母-婴间垂直传播, 少数和非持续证据支持人际间的有限传播。

( 三) 易感人群人感染A(H5N1)亚型禽流感病例多数为年轻人和儿童, 这点与季节性流感大不相同。

1997年香港的人禽流感病例的平均年龄为17.2岁( 1~60岁) 。

WHO对底以来报告的202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分析, 年龄中位数为20岁( 3个月~75岁) 。

50%的病例年龄小于20岁, 90%的病例年龄小于40岁。

在年龄小于10岁的病例中, 有21例小于5岁, 32例在5~9岁之间。

中国23例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29岁( 6~62岁) , 主要发生在青壮年, 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

( 四) 潜伏期和传染期1.潜伏期: 人禽流感暴露后发病的潜伏期定义尚待确定, 当前多以病例的末次暴露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来估计, 一般为1周以内。

1997年香港的大多数病例于暴露后2~4天发病, 泰国17例患者于暴露后2~8天发病( 中位数4天) , 越南10例患者在暴露后2~4天发病( 中位数3天) , 中国14例患者在暴露后1~5天发病( 中位数4天) 。

经过明确末次暴露时间与发病时的间隔, 估算其潜伏期的中位数为4天( 1~5天) 。

2.传染期: 人禽流感患者血清中的保护性中和抗体在感染后2周左右达高峰, 抗体的高峰滴度可维持约2个月, 其传染性在机体形成中和抗体之后即大大减弱。

三、发病机制[5, 6]A(H5N1)病毒经过呼吸道感染患者后, 引起以肺脏为主的多系统损伤, 除表现为弥漫性肺损伤外, 同时伴有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组织损伤。

A(H5N1)病毒序列和病毒蛋白存在于肺泡II型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气管上皮细胞、小肠的粘膜上皮细胞和大脑中枢神经元细胞中。

另外, 病毒还存在于胎盘的巨噬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中, 并可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人禽流感患者肺脏中被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H5N1)病毒能够在这些细胞中复制, 直接导致细胞的死亡。

同时, 病毒可能刺激机体大量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造成所谓”细胞因子风暴”, 引起多种细胞损伤, 造成肺脏广泛的病变及渗出, 随着病程的延长, 受累部位可出现广泛纤维化。

病毒能够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为载体, 扩散到肺外的多个脏器。

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大量减少可能也与病毒的直接感染和细胞凋亡有关。

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后, 可能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另外病毒在神经元中的复制增值, 可能与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有关。

体内以及体外实验证明,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急性呼吸道症状、多器官功能衰竭、低白细胞血症、噬血细胞现象以及肺组织中大面积损伤、细胞渗出等临床和病理表现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高细胞因子血症有关。

四、病理改变[5-7]A(H5N1)发病后引起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多系统损伤, 除表现为弥漫性肺损伤外,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多器官组织损伤。

( 一) 呼吸系统A( H5N1) 患者肺脏肉眼上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实变。

光学显微镜下, 最初病变主要为急性肺间质浆液、单个核细胞渗出和肺泡腔内的少量浆液渗出, 很快病变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DAD) 改变。

DAD根据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

早期急性渗出期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气管上皮、支气管上皮及肺泡上皮变性、坏死及脱落, 肺泡腔内有多少不等的脱落上皮细胞及单核细胞, 偶见红细胞, 并可见大量粉染渗出液( 浆液) 及少许纤维素渗出。

肺泡壁及小气道表面广泛透明膜形成, 部分肺泡塌陷, 少数肺泡腔代偿性扩张。

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肺充血) 。

肺间质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中晚期主要以增生性和纤维化性改变为主, 表现为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

大部分肺泡腔含气减少, 充以多种渗出成分, 包括浆液、纤维素、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渗出物有不同程度的机化。

肺泡间隔可有不同程度增宽伴间质纤维化。

合并细菌感染者部分区域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结构破坏, 中性粒细胞浸润, 严重者可有小脓肿形成。

严重的病例可有广泛微血栓及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 二) 淋巴造血系统重症A( H5N1) 患者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伴活跃的嗜血现象, 表现为脾脏白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伴灶状组织细胞增生, 部分细胞胞浆内见吞噬的红细胞。

红髓有出血。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萎缩, 乃至消失, 免疫组化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