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定义一、广播电视的定义(什么是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

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广播新闻的定义广播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基本规律:二、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直线律(线性传播规律)报纸新闻是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爱好有选择地阅读。

广电新闻是按时间顺序直线传播的,受众只能顺着时间观看或收听,不可逆转.2、顺序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的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般顺着时间顺序,不打乱顺序段落结构.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在运用人物现场讲话声或记者现场采访的对话声时,必须运用完整的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一)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1.快捷及时,先声夺人广播新闻制作过程比印刷媒介比如报纸要简略,传输,接收环节少,免去排版,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工序。

与电视比,广播新闻的制作和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庞大的直播设置装备,只需具备现场的音响发射装置。

广播新闻中的现场报道、现场实况传播等,可以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几乎同步进行。

在突发大事件的新闻传播中,广播在时效性上更是屡屡扮演了先声夺人角色。

如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报道等.2.广泛渗透,伴随性强广泛渗透(传播范围)电波的特性,使它不受地域,位置等因素干扰,使广播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与卫星结合后,电波传送的信息可以覆盖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教案:电视机的发展史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教案: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作为一种家庭电器,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并成为我们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也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电视到LED电视的演变,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电视机的出现只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种进化过程。

1927年,电视机的第一个原型机在美国纽约展出。

当时的电视机只能在黑白屏幕上展现图像,而且还不能传送音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机先后由单色改进为双色、三色,直至最终彩色电视机的诞生。

彩色电视机的面世不仅被视为电视业的一件重要里程碑,也同时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而在近些年的时间中,又出现了大尺寸的高清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视频体验。

相对于CRT电视,液晶电视的体积更小,且功耗也比传统的CRT电视低30%以上,而徐OLED电视在颜色鲜艳方面相较于传统的LCD电视和CRT电视能够完美呈现更细腻的色彩,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电视机与独立家庭的存在也在逐渐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比如结合家居装饰历程中人们会对电视墙进行定制,利用电视墙对电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修饰,使更好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电视机发展到今天,不再只是一种娱乐媒介,还可以成为一个可视化的控制和管理平台。

特别是在智能家居的推动下,电视机已经可以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中,通过技术的支持,智能电视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睡前定时关闭、环境状况的监测等贴心服务,而用户也可以远程控制、需要观看时自动接入或者相关设备的联通等自动化功能。

电视机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展显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通过对电视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愈来愈先进、更加便捷和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发展历程范文
电视机是人们普遍家用的一种重要电器,而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
到1880年。

1880年,意大利科学家贝尔第一次演示了一台能够收看画面
的机器,他发明的电视机可以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但这种技术当时并没
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乔治·希尔首次演示了一台
能够收发静态画面的电视机,但画面模糊不清,影响了此后电视发展的推进。

1935年,美国牛津大学研究生查尔斯·斯蒂芬斯发明了棱镜扭曲管,它是一种能够在电磁辐射中产生优秀画面的元件。

在此基础上,英国物理
学家约翰·斯特劳斯发明了钆铜管,这种管子使电视图像更加清晰。

借助
斯特劳斯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亚伯斯·布莱克实现了电视接收器的商业
化生产,1935年英国第一台商业化电视接收器问世,标志着电视发展进
入另一个阶段。

1936年,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帕尔莫及其向导林肯·普罗比发明了
能够传输彩色画面的彩色电视电路,但当时各国尚未普及这种技术。

此外,英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卡尔·迪斯克发明了晶体管,它的出现取代了热管,为未来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1941年。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
一、广播电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
• 一、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 代电子技术为传 播手段, • 以声音,画面为 传播符号, • 对新近或正在发 生、发现的事实 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1、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 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2、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 • 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 业经验。 •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 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 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 生。 •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语言风格:
李咏:猖狂 崔永元:平和、幽默 刘仪伟:老百姓的憨厚 张越:亲和力与文化底蕴
追求主持个性化的误区: 1、盲目追求个性化,忽视了 节目的内涵塑造 2、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不 相配 怎样保持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1、与时俱进的形象包装 2、注重学习 3、个性发展与节目风格相统 一
二、记者
(一)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管理
•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 体制就是指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 • 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公共服务,私营商业,公 有国营。 • 私营商业制 • 以营利为目的,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迎 合低级趣味,以赢得广告收入。 • 以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为例,NBC大卫.萨尔诺夫,CBS威廉.佩 利,ABC爱德华.诺贝尔,FOX默多克

电视文艺学笔记

电视文艺学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初创阶段(1958--1966)这一时期,电视艺术的特点1、以灌输说教为目的这一时期电视剧的两个特征(1)时效性紧密贴近政治生活例,《一口菜饼子》(2)纪实性《一口菜饼子》:《一口菜饼子》于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这是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直播电视小戏”,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就此诞生,它拉开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序幕。

虽然它过于重视宣传教育功能,艺术表现较粗糙,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但它是电视剧艺术试图脱离舞台戏剧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为单本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曲作品中的独幕剧。

它不一定只有一集,三集以下的电视剧均称电视单本剧。

它为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作了有益探索。

第三节起步阶段(1978--199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以《认真调整党的文艺政策》为题,发表了“文化部理论组”的文章,在对“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阐释上,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而没有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特点:一、节目形态日益丰富1、电视剧飞速发展电视单本剧:《三家亲》《有一个青年》《凡人小事》《女友》《新岸》《何日彩云归》《乔厂长上任记》(禹作敏原型)《希波克拉底誓言》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渴望》2、电视文艺亮点纷呈(1)连续举办了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尤其是春节晚会的播出,开辟了新局面;(2)文艺专栏如雨后春笋,充实了日常电视文艺节目播出;(3)一批综艺节目诞生,并和栏目结合,形成了电视文艺的拳头产品;(4)二、电视本体的自觉1、电视连续剧的诞生和发展充分发挥了电视艺术的本体优势。

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史前史 产生与技术发展 广播电视新媒体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本章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点
1 人类早期沟通的媒介类别。
2 历史上的图像传播形式及其发展。
3 历史上的声音媒介及传播方式。
4 电及电通信的发明过程。
5 视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
6 听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
第9 页
在广播电视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媒介发明历史,而且广播电视并非人类最早的音视频媒介。
(二)铺设海底电缆:1851年 (三)发明无线电通信:1895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 14 页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史 前史
第二节 近代相关科技发明
广播电视发明技术逻辑上的重要环节。
三 视觉设备发明
第 15 页
(一)照相机 :曝光时间 14小时——30min——20min (二)传真机: “telefacsimile”,意为“远程复印机”。它发明于1843年。 (三)电影: 1888年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 “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电影视镜”看片机——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 巴黎卡 布 “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这一天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发信者:广播电视台 传播方式:是用电信号传播声音、图像节目 收信者:必须具备接收工具。
绪论
思考题
1、 什么叫信息? 2、 什么是符号? 3、 传播、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信息与人是什么关系? 5、 广播的定义是什么?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1.简述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大致轨迹
答:1906年12月25日是无线电广播诞生之日,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第一次用无线电波听到自己的声音。

1920年11月2日无线电台成立。

答:初步发展时期:1920-1945
快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1970年末
深刻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何谓电视广播体制?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几种体质类型?
答:一是仅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类型:一是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商营体制;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三是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机制。

3.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答:正如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世界广播电视事业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平等现象:世界主要的广播电视机构都分布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广播电视节目也往往是从这些国家传播开来,或受到这些国家的直接影响。

“决定着美国人能看到和听到周围世界发生什么的大权掌握在ABC,CBS,NBC,FOX和CNN这五大广播网手里”;而决定世界人民能看到和听到周围世界发生什么的大权也掌握在极少数的世界性通讯社和广播电视机构手中。

“世界的注意力就这样被西方传媒巨头引向了他们希望的地方。

于是,少数西方强势媒体的声音成了国际舆论的基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媒体的声音则被湮没,被压制,被忽略。

”。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一章:引言电视节目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

随着电视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泛指信息传递、态度影响和行为改变等方面,而对社会的影响也表现在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塑造、社会反应的引导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出发,探讨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电视节目传播效应2.1 信息传递电视节目传播的首要效应是信息传递。

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教育类型的电视节目,都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时事新闻、文化知识、科技进展、市场动态等等。

这些信息的传播影响到了社会上广大的受众观念和态度。

例如,一些新闻报道会引发公众对特定问题或事件的讨论和关注,从而产生社会反响。

此外,一些教育类节目还会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观众提高素质与能力。

2.2 态度影响电视节目不仅传递信息,同时对观众的态度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例如通过娱乐节目来提高观众的生活品质和快乐感;也可以是存在问题的,例如一些电视剧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会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和态度。

这些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耐久的。

2.3 行为改变电视节目的另一种传播效应是行为改变。

由于电视节目的视觉、音频和情感层面的渲染,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影响,从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

例如,广告的刺激可能会引发观众的购买行为;犯罪电视剧可能会引发观众模仿犯罪行为;健康类电视节目可能会引发观众的运动和饮食习惯改变等。

这些行为改变的影响也不是短暂的,它们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章: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3.1 文化传播电视节目可以传递并影响一定的文化元素。

例如,电视节目可能会通过处境、角色、桥段等方式展现特定文化的观念、情感和价值,产生文化印象和认知。

无论是优秀的本土文化作品还是国外的文艺作品,都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传递文化元素并丰富观众的文化圈层,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摘要威廉斯作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本人论文的重点是威廉斯的电视理论,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先进性。

威廉斯为电视正名,充分肯定电视作为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推动民主建设、促进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局限性。

随着电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威廉斯对电视也存在进一步的认知。

他认识到在电视美丽的外表下,暗藏着某些利益者的祸心,这些破坏民主的邪恶力量充斥在电视发生作用的每一个环节。

具体表现在知识的全景展示带有选择性,民主的表现带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电视推动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进程。

第三章,在威廉斯对电视正反两当面作用的分析之后,我们面对电视需要树立理性态度。

首先重视知识给予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其次,突破电视民主体现的局限性,追求表象与实践的统一。

再次,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背景下,追求文化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融合。

总之,威廉斯的电视理论是其反精英文化思想的有力呈现,了解思想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威廉斯的文化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以威廉斯的电视理论为武器,全面分析电视利与弊,理性面对电视推动的全球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文化利与弊AbstractWilliams as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theorist is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Birmingham School, and his book "Culture and Society" and the "long revolution" has opened up the culture of anti-elitist way for th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Williams scope of the study involving almost all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 and have made high attainments. Our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Williams's television theory, his theory is the television part of the study the entir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on "communication"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Materialism and cultural issues" (1980) monograph. Williams opened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spread Marxist theory of the British precedent, and through his writings on the field had a lasting impact.Williams, the television we hav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r analysis theory, the first par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television. Williams TV rectification of names, fully affirmed the TV as a unique form of cultur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popular culture, promoting democracy, promoting global cultural exchange active ro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systems, Williams on the TV there are further awareness. He recognized the beautiful appearance on the television, the hidden interests with those of the evil in some of these undermine the democratic forces of evil play a role in the television filled with every step. Embodied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panoramic display with a selective,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democracy, is more important is television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 third part, in William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 of televis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we nee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approach to face television. First,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mbination, followed by the breakthrough of democracy reflects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the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appearance and practice. Agai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 the pursuit of cultural nationalization of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Key Words Raymond Williams the television Cultu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引言引言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伯明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广播 商业台(主流) 1202 12000 公共台(非主流) 360 1859 • 四大广播网——ABC、CBS、NBC、FOX(1986 年默多克集团建立) • 直属台:商业广播网在主要大城市的直营台 • 附属台:加入广播网的地方台。每个广播网都有 200以上的电视附属台。大约100多个广播附属台。 •独立台:不加入广播网的地方商业台,这些台都是 自我经营、自我发展。 独立台:全美有400多家从1976年开始发展起来的。 节目的90%购自节目制作公司,10%的自制节目, 购买节目的费用占独立台预算开支的一半。节目内 容:电影、体育、新闻(来源于CNN) • 公共台:非赢利媒体。经费来源政府资助+各种 基金会捐赠+企业资助(不以广告形式出现)
委员会进行管理。国家会通过议会或国会行使最终控 制权利(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
如:BBC:最高领导机构是董事会,由 代表社会各界的9名董事组成,董事由 政府推荐,女王任命。
NHK:最高领导机构为经营委员会,由
12名委员组成,由首相提名,要经参、 众两院同意后任命。
1998 年 1 月 1 日公布的《德国广播电视 法》规定:广播电视台必须保证在节目产品 整体范围内最大可能表现各种现存观点和意 识形态、政治、科学以及艺术见解;在报道 特定领域中的重要社会势力时,就节目整体 而言,不能片面地支持某个政党、某个团体、 某个派别或某种意识形态等。
私营商业电视体制
私营商业型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
1.电视由私人企业出资建设并由私人资本进行运 营。又称商业电视。 2.政府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进行管理。 3.运营费用主要依靠商业广告收入,收视率、收 听率是商业媒介的生命。
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 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第一章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上一页 返回
1.2电子扫描技术

电视是一种视觉设备,电视技术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经 过电子扫描,用光电转换的方法来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电 视技术与电影技术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影采用的是图片投 影成像,而电视技术的成像是逐个对像素扫描成像,因此, 首先要建立像素的概念,理解电子扫描成像的工作原理,并 了解在电视机中实现电子扫描的器件,偏转线圈的结构及工 作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纵观电视的发展,它经历了机械黑白电视、电子黑白电 视和彩色电视三个阶级。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 (Nipkov)做出了第一个电视装置;1925年英国的贝尔 德(Barid)表演了实用的机械电视;1936年英国贝尔德 电视公司首次进行电子黑白电视广播,从此人类进入了电子 广播电视的新时代。 1940年美国的哥德马克(Goldmark)发明了场顺序 制彩色电视,由于它不能与黑白电视兼容,因此没有得到推 广。1953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制 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1960年以后法国和德国针对NTSC制 的缺点,发明了另两种兼容彩色电视,它们分别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 送到远方。1883年圣诞节 ,“尼普柯夫圆盘”问世,它是 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为这 项发明申请专利。他称这项发明可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 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 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像分解 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应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 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应用人的视觉惰性 这个过程在眼中融合为一。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09343电视传播概论解构电视重点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广播电视概论_课件

广播电视概论_课件

科学家对电视技术的攻关
▪ 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 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
▪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 和纽约。
▪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 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电视发明人贝尔德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
贝尔德(1888—1946),英国工程师。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 1925年他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泰晤士报》报 导了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 传输。贝尔德也由于第一个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称为“电视之父” 。 此后,贝尔德还对彩色电视、日光电视、立体电视、大屏幕电视进行了研究。
1、走出阿德莱德、走向悉尼
年轻的默多克具有 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 一手掌握所有管理工 作——标题、版式、印 刷、降成本,《星期 日邮报》转亏为盈。
• 1956年,他筹措40万美元兼 并了澳洲西海岸城市珀斯的 《星期日时报》。
• 每周坐飞机飞行6小时去自 己旗下的这家新报纸视察工 作。
25岁,已经组成了阿德 莱德和珀斯两个城市的小小 报业集团,并开始了自己的 第一次婚姻——默多克于 1956年与第一任妻子帕特结 婚,生下长女普鲁登斯后于 1967年离异
二,不同点: 1、传播手段 2、传播内容 3、传播方式(指节目的制作方式)
广播电视的弱点
1、传播手段的易逝性; 2、接受方式的被动性; 3、传播内容的表面性;
表面性:误听、变异;直观反映; 悖论:受众多==内容浅显;内容专业==
受众少。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
一、子承父业,拓展报业王国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天波传播 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约六、七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的 高空中),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或宇宙射线的激发,空气 分子和原子发生了电离,形成了带电荷的离子,它们构成了 所谓的“电离层”。它对无线电波特别是广播用的中波和短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波,能像镜子对可见光一样进行反射。随季节、昼夜、地理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环境、太阳黑子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高低和密度的变化,所 以往往也影响到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受。
第三节

广播电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 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 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NTSC、PAL、SECAM。 • 以上三种制式的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美、德、法三国在技 术上激烈对抗的结果。 • 我国电视使用PAL-D制;美国使用N制;法国使用S制;
广播电视概论
主讲:栾青
课程介绍
《广播电视概论》,又称“广播电视学”,是广播电视 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对中外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广播电视发展规律、 广播电视传播观念及社会功能、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广播电视 传播语言、广播电视界面人物、广播电视生产制作、广播电视 事业管理、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变革等方 面有关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及发展 过程,了解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对广播电视的基本形态、基 本知识、基本概念有宏观的了解和掌握,对广播电视学科有初 步的认识。 为进一步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尤其是广 播电视新闻的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艺术概论

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 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 一部分,类似我国的“章回小说” 和“长篇评书”。它最能发挥电 视在时间上具有自由性的特长, 是最具电视特征的艺术形式,因 此成为了最主流的电视剧形式。
采用开放型的情节结构:
斟酌使用叙事手法,注意线索安
排: 顺序方式 /倒叙方式 /插叙方式 单线型 /复线型 /网状型 注意设置和安排悬念:
台试验播出《女王的信使》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花言 巧语的人》
1诞生成长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
初) 电视剧和戏剧这两种艺术形式还 没有彻底分开,一方面电视剧从 戏剧那里借鉴了很多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对戏剧过分依赖。
2发展时期(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 两个发明: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磁带
其次,观众对于电视艺术的接受一般
都是在私人空间中,可以随意选择收 看,因此电视艺术总是调动各种艺术 手段来吸引观众,尤其是电视剧,在 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会根据观众 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 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 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
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 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 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 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 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 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 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 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 地反映生活。
录像机在英国问世 //六十年代初轻便 的手提式摄影机出现 一、电视剧摆脱了对戏剧尤其是舞台 剧的依赖,转而向电影靠拢,向电影 学习和借鉴一系列表现手法。二、在 美学追求上开始和电影中的新现实主 义看齐,崇尚纪实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 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 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 台,英文缩写为“CCTV”,对国外称“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地方电视台原来都以所在城市命名,在这前 后大都改为以省、市和自治区命名。 此外,西藏和北京市于1978年和1979年分别 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这样,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都有了电视台。
6
(二)磁带录像机的发明
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出四磁头磁带录像 机。从此,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 在此之前,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 : 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经过冲印后再用电子 扫描播出。一种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 播出去。前者不能即时播出,后者不能记录 和重放。因而,录像机的发明和普及,被称 作电视史上的一次革命。
11
19:05 第一周:文艺节目(包括小型歌舞短片和猜谜娱 乐节目) 第二周:对儿童广播节目(包括木偶、动画影片) 19:35 第一周:科技卫生和实用知识节目(包括科学 教育影片) 第二周:政治节目(包括自摄新闻性综合报道影片, 20:00 故事影片 22:00左右 三日气象预报,节目预告,终止。 星期日节目: 18:45 开始标志和开始曲,本日节目预告。 18:50 新闻简报 19:00 转播剧场实况节目、运动场实况节目或放送 故事影片。 22:00左右 三日气象预报,节目预告,终止。
7
(三)通讯卫星的使用
给电视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的是通讯卫星的 使用。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 颗地球卫星。 美国在1958年1月31日把它的人造卫星“探险 者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62年,美国发射的“电星1号”卫星,第一 次实现了跨洲际的电视信号传送。 1964年同步通信卫星的上天,才为真正实现 全球通信打下了基础。
1
一、电视的创立
1871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73年英图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了硒元素“光电作 用”的特性。 1884年德国人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 1906年,美国无线电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 三极管。 1923年,俄商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发 明了电子电视摄像管(光电摄像管) 1926年英图工程师贝尔德发明了机械扫描电视,在 伦敦作了公开表演。 1928年成功地进行了伦敦与纽约间的电视收发试验。 1929年英国开始实验性电视广播。 1936年11月2日,位于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的英国 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 正式电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瑞。
电缆电视——通过电缆和光缆把节目信号分配给用户 的一种传送形式。 电缆电视的建立,最初缘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 一些地形地势复杂多变的山区,或远离城市的边陲, 由于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图像和声音信号损失严重, 电视图像严重失真。电缆电视首先是为解决这些地区 的观众的收视问题而建立的。 其二,在城市,由于电波受到高楼大厦的阻碍,很多 家庭收不到满意的图像和声音,于是城市型有线电视 网应运而生。
22
(四)电视文艺节目日趋丰富
1978年北京电视台为观众举办了一场春节晚会,此后,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在春节举办这样的综合性文艺晚 会。
17
四、发展期(1979年——至今)
从1979年开始,电视事业的发展加快了步伐,开始进 入高速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一)电视事业规模的扩大 1983年3月的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 级办电视的方针和原则. 在此之后,市县级电视台有了很大发展,到1990年底, 全国各级电视台己增加到500多座。 (二)电视的普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电视机开始 迅速普及。 1978年,全国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为304万台,拥有 电视机的家庭占2%。而1991年,电视机的社会拥有 量已达1.85亿台。1997年我国的电视机拥有量是31700 万台。
18
(三)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l、ENG的普遍采用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前, 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是采用 的ENG设备。 2、制作条件与播出条件的改善 各级电视台的制作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的 建了新的电视中心,装备了最现代化的各种制作设备, 并且使播出实现了由计算机管理的自动化。 3、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从宏观上呈以下五个趋势:(1) 从以企业有线电视台为主体向以城镇型有线电视台为 主体发展;(2)从相互独立的网络向区域性网络发展;(3) 从中、小城市向乡镇、县城和大城市发展;(4)从单一 功能向多功能发展;(5)从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发展。
16
(三)电视技术的进步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主要使用摄 影机,播出采用直播的方式。因而使节目的内容和形 式都受到了很大局限。 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ENG电子采访设备, 从而使节目制作过程大大简化。 1978年,我国首次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卫星传送了中国 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伊朗的电视新 闻。 1978年我国还转播了阿根廷举行的第11届世界杯足球 赛的半决赛和决赛实况。
13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主要 体现为技术的进步。 (一)录像设备的使用 1966年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采用电视录像设 备,但使用范围极为有限。 (二)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过渡 1972年10月,我国派出代表团考察了法国、 瑞士、联邦德国、荷兰、英国等五个国家彩 色电视的发展状况,作出了使用PAL制作为我 国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决定。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彩色电视试 播,每周播出4次。10月1日开始正式播出。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 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 直到1941年7月1日 美国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 广播公司的电视台才开始正式播出。 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性 电视台。1938年起开始每天定期播出。 苏联从1931年开始实验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电 视节日。1939年起,开始定期播出电视节目。 德国1935年开始试播电视节日。在1936年柏林 举行的奥运会期间,进行过电视表演。 1939年全面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刚刚开 始发展的电视事业陷入了停滞状态。英国电视 台1939年9月1日中途停止了正在播出的,“米 老鼠”节目,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停播。
8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 罗11号”经过76个小时的航行,最后到 达月球。整个登月过程通过卫星转播传 播到49个国家,共有7.2亿人收看了这一 节目。 除国际通讯卫星外,很多国家还建立了 国内卫星通讯系统。国内卫星通讯系统 主要用于传送电视节目以提高电视的覆 盖率。
9
(四) 电缆电视
第一章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电视是继电影和广播之后,人类在20世纪的又一 项伟大发明,和任何一项伟大发明一样,它是众多 科学家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从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问世到今天,仅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电视就巳超 越报纸和广播,成为当今最有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 推动电视事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外也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 因素的制约。但另一方面,电视事业的发展也对政 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右日 益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 基础诞生的.
19
4、通讯卫星的应用范987年,全国就相继建立起2000 多座地面卫星接收站,一些边远的省份都可以 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四)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1、电视新闻节目增多,从1984年起,中央电 视台先后增办了《午间新闻》、《晚间新 闻》、《早间新闻》、《英语新闻》、《体 育新闻》等栏目。 2、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栏目不断增加和调整, 与观众的生活更为贴近,同时先后推出了一 些大型电视系列节目。
12
二、停滞期(1966—1976年)
在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 到很大挫折。开 始进入停滞阶段。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完全沦为阶级斗争 的工具。新闻节 目表现的是各种政治运动及 “抓革命促生产等内容,“假、大、 空,高、 大、全”是电视新闻的主流。 除新闻之外,文革前的很多电视栏目和节目 形式被取消了。教育性、文化性、知识性、 服务性的专题节目,在文革中几乎都被取消。
14
三、复苏期(1977一1978年)
1977行年至197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复苏期, 其特点是: (一)恢复和开办了一批专栏节目 在这两年内,一批在文革中停办的专栏节目 得到了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的栏目。 如北京电视台先后开办了《文化生活》、 《世界各地》、《外国文艺》、《科学与技 术》、《体育之窗》、《祖国各地》等栏目。 (二)电视事业规模的扩大
5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 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除NTSC制式之外,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 别在这一基础上研制出了SECAM制和PAL 制。 中国使用的是PAL制式。 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利害关系,这三种制式未 能统一,而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 果,形成了这三种制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三 足鼎立”的局面。
3
二、电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1945年5月7日,苏联电视台开始恢复正常播出。 英国于1946年7月7日恢复了电视广播。 联邦然国电视于1952年正式开办。 意大利于1954年开始电视播出。 法国电视的恢复是在1955 年。 日本电视业的创立始于1953年2月l日,NHK (日本广播协会)东京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 美国是惟一没有中断播出的国家,不过战时的 电视业也没有得到大的发展。
– 有线电视的发展很快,为适应观众的各种要求,
有线电视开辟了各种专门的电视频道。 – 在目前开办电缆电视的国家中,大多是实行收费
10
第二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 停滞期、复苏期和发展期。 一、初创期(1958一1965年)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 北京电视实验台节目时间表(试行) (1958年5月1日一6日30) (每周二从,逢星期四、日播送)星期四节目 19:00 开始标志和开始曲,本日节目预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