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作品评析
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赏析
![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0123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png)
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古典词的重要代表。
她以其高超的词术,优美的诗句,贴切的艺术技巧,以及贯穿其词中的情感抒发等特点,被誉为宋词之最。
李清照的词可分为三大阶段,也即应景词阶段、离别词阶段和乐府阶段。
应景词阶段是李清照从婚恋词开始,便开始活跃于宋代文坛的早年,完成了她至今被人们所称颂的最著名的应景词作品。
这段时期,李清照的作品以“叙事”为主,诗句里抒写的是清新的写实情景。
她的诗句里仿佛是在描绘自然景物,纯朴地表达思想。
句中小插画,抓住了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无一不是刻画生活细节的精粹。
例如,“浅草才能没马蹄,深池无人舞蛙鳞”(《五夜饮》),最简洁的几句诗表达了生活的真实,清新的意境洋溢在句中,给人以轻快、洒脱的感觉。
离别词阶段是李清照被夫父兴衰摇摆,以及撰写诗歌来安慰自己的绝境时期。
此时李清照的词表现出的是一种苦涩的、抑郁的情绪,“惆怅”、“挂怀”便是离别词中最多见的表现手法。
在《忆秦娥》中,李清照写到“千载一啼清芬,犹隔几许汉水滨”,这里李清照咏叹自己无法重聚,又表达了对秦娥的思念,在此句中可以看到满满的感伤意境。
乐府阶段是李清照在结束抑郁思想后,逐渐回归乐观、愉悦的另一个时期。
她的诗句中,从物象到意境,致力于以柔和、淡雅的笔触抒发情感。
多次的“凤求凰,鸾求鹤”,“西施照水,无人问津”,以及被誉为“宋词之冠”的《念奴娇》,成为李清照乐府时期的代表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李清照表达的是一种轻快、内敛的愉悦情感,尤其是《念奴娇》,更是一种带着浓浓思念的淡淡感伤之情泊于诗句中。
作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凭借其卓越的词术,便让其词饱含着深邃的情感,抒发出清新、淡雅的抚今追昔的思想。
尽管她的时代背景凄凉,但从她的词中仍可看到她十分乐观、勇敢的性格。
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无疑为宋代审美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性思潮,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代女性的精神面貌及其内在的思想世界。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3c67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1.png)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以下是一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的“兴尽晚回舟”和“误入藕花深处”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而忘返的心情。
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想要回归却不得的苦闷心情。
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谁伴明窗独坐”和“影儿俩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而“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和寂寞的恐惧。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开头,通过描绘冷清凄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失落和悲伤的心情。
词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作者借酒浇愁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通过描写凋零的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以上是对李清照经典诗词的一些赏析,她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5篇_婉约派诗词代表作鉴赏
![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5篇_婉约派诗词代表作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4b393c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2.png)
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5篇_婉约派诗词代表作鉴赏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婉约派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牌名:一剪梅|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牌名:醉花阴|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作品赏析
![李清照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c82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4.png)
李清照作品赏析
李清照,唐代女诗人,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其作品以豪放、自由的笔触表现出其绚烂多彩的个性,令人叹为观止。
她的诗歌逻辑清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被誉为民间最流行的诗歌作品之一,其传世作品及影响深远。
李清照的诗歌作品,融合了诗情和乐府的艺术特色,运用妙语巧言处理情感表达,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理念,其作品一流气贯穿,洒脱自如,淡雅流畅,极具诗意,深具意境,彰显出诗人灵秀的心性,更展示了时代的美好风貌,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们最喜闻乐见的诗歌作品。
“如梦令”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作品,文章开头简洁清新,富有浓重的古典气息,“春梦无聊生,一夜鱼龙舞”以伤感的语调表达了心中的柔情,娓娓道出情绪的变化,又令人体会到蕴含在春梦之中的绚丽多彩;“闭门芳草静,故园无人游”泪眼湿润,表达了诗人渴望归家的心情,使人沉醉其中,深有感动。
此外,李清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如《渔家傲》、《醉花阴》、《满江红》、《一剪梅》等,都是唐宋诗歌中的代表作。
其诗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心醉,文笔婉转,抒发诗人的心声和情感,令人怀念万千。
李清照的《采桑子》也是一部经典之作,该诗文通过采桑的过程描写了一幅深情的画面,以淡雅小景表现情感之柔,婉转细致、清新优美,抒发出恋爱之情,深深烙印了思念情侣的心情。
此外,李清照的《贺新郎》也是一部经典诗歌,文中采用清新的文字,以淡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的祝福,令人沉醉其中。
文中融入了对新人美满未来的祝福,把幸福的心情传递出来,深受读者的口耳相传。
总之,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自由的笔触,展示出其强烈的个性,抒发着诗人的心态,表达着诗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情,彰显出诗人精妙绝伦的文采,为流传至今的古典诗歌增添了光彩。
李清照赏析
![李清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d97e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b.png)
李清照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词作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词作、生平经历和文学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抒情深刻、含蓄隽永为特点。
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社会现实的批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如梦令》、《声声慢》和《如是》。
《如梦令》以描绘梦境为主题,表现了少女时代的欢乐和对爱情的追求;《声声慢》则以描写离别之痛和人生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女性的孤独和无助;《如是》则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也极具传奇色彩。
她出身于官宦家庭,家境优渥,但先后经历了丈夫去世、弟弟失踪等不幸,也因参与政治斗争而遭受过打压。
尽管如此,她仍旧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人生信念。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广受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清照的文学影响十分深远。
她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赞誉。
她的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音乐、戏曲等领域,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词作被誉为
“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广受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影响也令人敬佩,她用自己的创作和人生信念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4e231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4.png)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曾经被誉为“千古绝唱”。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李清照词作品的一些评述:
一、柔情细腻。
李清照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她的词语清丽婉转,音韵
悦耳。
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如花似玉、柔美细腻的形容词和词语,
比如“玉容寂历”,“细金翠羽”,“梦魂不到关山难越”,都表现了李
清照那种细腻柔情的特点。
二、婉约清新。
李清照的词作品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反映了她对自然风光、生命
和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她的词语常常描绘出一些清新婉约的场景,比如
“秋风清,秋月明”,“桃花扇底春将老”,“小窗幽梦,昨夜雨疏风骤”,这些描述都充满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气息。
三、思想深刻。
李清照的词作品不仅仅是一些以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她的词作品中也
有很多思想深刻的内容。
她的词作品中经常涉及到人生、自然、爱情等方
面的问题,表达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比如在《如梦令》这首
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她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和思索。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品兼具柔情细腻、婉约清新和思想深刻等多
种特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f928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a.png)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bf8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0.png)
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赏析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仅供大家参考!李清照的诗词代表作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18a3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6.png)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又称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性词人。
她以其深情绵绵、写意豪放的作品而为后世所推崇。
本文将分析李清照的艺术魅力,从她的作品风格、主题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作品风格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兼容并蓄,既有传统的唐宋文人优雅派,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她擅长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
同时,她善于运用音乐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怀、形容动物等,使得她的词作更富生动感。
二、主题内容1.爱情与失恋:李清照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词作。
其中,《如梦令》、《声声慢》等都是表达爱情苦闷和失恋之痛楚的佳作。
她以自身亲身经历为素材,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从而打动了读者。
2.自然与季节:李清照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以花、草、树木等作为意象,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词作中,使得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3.唐宋文化传统:尽管生活在宋代,李清照深受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
她常使用典雅古朴的词牌以及传统的表达方式,保持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三、影响1.文学界的认可: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被后世称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开创了女性词作的新局面,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
2.爱情理论之先驱:李清照对爱情表达形式和思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倡导了以真挚感情为基础、注重内心体验的爱情理论。
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被流传的传统:李清照的词作广泛流传,并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借鉴与模仿的对象。
特别是在文化复兴时期,她被推崇为文学上的楷模。
李清照作为一个伟大的女性词人,她通过自己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经历、自然景物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气质高雅、感人至深的词作。
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令后世钦佩不已。
李清照词作品鉴与欣赏
![李清照词作品鉴与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da0555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0.png)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
词 意
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
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 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 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蛮
旧花牛晓胜钗落断
寒难斗漏轻明炉残
,。,。,烟云
直碧
。,
菩萨蛮
菩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一鸣一断肠。遥望远空,高高的碧
萨
天,只有残云一片。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
蛮
起了一缕炉烟,垂直上升。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
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轻盈。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 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 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 春!
永遇乐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 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 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 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 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才代李 词女女清 家”词照 一之人号 大称,易 宗,婉安 ”其约居
词词士 作派, 独代出 步表生 一,于 时有齐 ,“州 被千济 誉古南 为第。
李清照词集赏析
![李清照词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6a8b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5.png)
李清照词集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
其词曲情韵丰满,艺术价值极高,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词集赏析。
一、李清照的生平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太素,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人。
他的岳父是北宋名将赵构。
少年时期,父母双亡。
李清照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词,尤擅长写词。
其词作一般以抒发个人感情、悲怀时事为主,平淡中透着浓郁的诗意。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诸多波折。
因为其夫家的官吏身份,她两次流落外地,并在此期间写下了《如梦令》、《声声慢》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清照的作品深受文化名流赏识和广大读者喜爱。
二、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全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词人对红楼梦中的黛玉的怀念之情。
其中,“昨夜雨疏风骤”一句,是李清照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
这句词以雨和风借喻出一个女子细腻入微的多情与感伤,将文学技巧和情感融合为一体,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2.《声声慢》《声声慢》讲述了一个女子怀念过去的生活,以及情人的回忆。
全词情感深厚,充满伤感。
其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将写实手法和抒情手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秀丽脱俗的艺术效果。
3.《如何忍受这般相思》《如何忍受这般相思》是一首充满悲哀的词。
全词婉转悠扬,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其中,“夜长篱落无人过,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表现了词人在江南秋夜中的孤独,同时也自然地刻画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叙事情节和审美情趣相得益彰。
结束语李清照的词深受中国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其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弘扬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和气质。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赏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的古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853a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3.png)
李清照的古诗词赏析李清照的古诗词赏析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
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
换头,言向晚把酒。
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
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李清照词鉴赏
![李清照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5c80f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6.png)
李清照词鉴赏一、背景介绍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词人之一,其词作深受后世喜爱和推崇。
李清照的词作以爱情、离别、田园、哀怨等主题为主,表达了她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情调。
二、李清照词的特点李清照的词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1. 爱情主题李清照的词作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她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思考。
她对爱情的描绘细腻而深刻,不仅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也表达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她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2. 抒发离别之情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她对别离和分别的思念之情。
她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爱人的思念之情,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3. 展现田园风光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展现田园风光,描绘了大自然美景和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她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李清照的田园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4. 特殊的笔触和韵律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使用特殊的笔触和韵律,以达到表达情感和艺术效果的目的。
她善于使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词作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她的词作节奏感强,音乐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李清照经典词作欣赏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词作以描写夕阳下的田园景色和主人公的情感为主线。
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情感的矛盾。
2.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悲黄花渡头杨柳青青送别去。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主人公游子的乡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游子身世的关切。
四、总结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性词人之一,其词作以爱情、离别和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她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54fe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6.png)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一、《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中以“寻寻觅觅”开头,表达了清晨清冷的感受,又表示凄凄惨惨的心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暗指对秋天的思念,又形容夜里难以安息,“三杯两盏淡酒”,暗示酒足饭饱,却无法抵挡夜晚的寒风。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常记溪亭日暮”开头,表达了对晚上景色的留恋,“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沉醉在美景中的心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暗示把景物流连忘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出晚上湖面上的清晰景象。
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头,描写出秋季清凉的气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景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对那位未知的恋人的思念之情。
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头,描绘出秋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衡阳雁去无留意”,暗示孤独的心情,“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萧索气氛。
五、《永遇乐·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散入碧云九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谁家新燕啄春泥”开头,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暗示离别的悲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对苍老的恐惧之情。
唐诗三百首之李清照解析
![唐诗三百首之李清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6791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4.png)
唐诗三百首之李清照解析李清照,北宋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清照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
下面,我们将对李清照的诗歌进行深入解析。
一、《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最有名的词作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清瘦的蒹葭在秋风中摇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词中的“露似的苹风馨香”和“空回首,低徊处,青楼薄幸长如昨”的描写手法独特而细腻,使人产生一种迷离感和深深的遗憾之情。
二、《一剪梅·舟过吴江》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条小舟从吴江上经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船如青龙使晚风”的比喻,给人一种清新而动人的感觉。
整首词情感真挚,构思巧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三、《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是李清照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词之一。
这首词描写了诗人对爱人失散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千回百转,凄凉别离,为谁泪流”和“寻觅着,寻觅着,那庭前春色无。
花落知多少”的抒情描写使人陷入对爱情的无尽思念之中。
四、《如是》《如是》是李清照的一首哀思词。
这首词以“如是”作为重复句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逝去事物的无尽眷恋之情。
词中的“不能相忆,为惜昨日之痛”和“倘若,并无疾病,即不离他方”的表达方式简洁而富有哲理,使人陷入对人生的深思之中。
五、《夜寒林中探梅花 / 江城子·夜雨寄北)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
词中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表达了李清照对北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离故乡已久的眷恋之情。
这首词的诗意和音调和谐,构思巧妙,是李清照晚年创作的经典之作。
总结:通过以上对李清照的诗作进行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词作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构思上的独特之处。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离故乡人的深深眷恋和对爱情的无尽思念之情。
李清照诗词赏析及解释
![李清照诗词赏析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ec590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e.png)
李清照诗词赏析及解释李清照,号“小谢安民女”,是一位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宋朝后期的“诗人”和“文艺家”。
她是宋朝南宋诗文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女性身份发表多部文集的女性作家。
她以卓越的文学天赋成就了南宋诗文,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爱情诗篇和花鸟诗篇,使李清照诗歌成为宋诗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李清照诗歌的风格柔美,情调悠远,语言平实,叙事动人,注重抒情,强调情感,有较强的叙述力、感染力。
她的诗歌既经典又多变,语言清新流畅,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清照的作品包括其代表作《诗稿》、《闻见歌》及《歌仙窦晋谢草》等等,其作品蕴含的情感深刻,艺术性极高,令人动容。
读李清照的诗,既可欣赏其情调柔美又动人心魄,可以深深感受到李清照的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充满着对生活种种美好的期待,她的诗作表现出她独特的视角,以及丰富的思想内容,里面充满了豪迈、智慧、淡雅、谦虚等思想性质,使人不禁叹为观止。
李清照的诗词提倡简洁之美,追求真情实感,表达的是一种充满特有的宁静、抚今追昔的情调,而且可以看出李清照对自然认知的深度与独到之处。
她的诗句不但简明而且精辟,犹如杳无踪迹,但又浸润着醇厚的果实,使人不禁惊叹不已。
例如:“莫许平生一遇尘,故园无此乱花春”,此句真情实感,表现出李清照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眷恋,而“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表达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充满了美的憧憬。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其诗词有清新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简洁的语言,抒情的情感,淡雅的调调,既表现着宋朝的文化特色,又对后世影响深远。
正如著名诗人苏轼所说:“凭良言聊叙清照,断肠声里忆锦城”,可见李清照诗歌在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f2f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e.png)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赏析赏析:-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和事件(沉醉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沉醉”二字写出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尽情游玩的状态。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承接上文的沉醉游玩,因为玩得尽兴所以回来得晚。
“误入”则有一种意外之美,把小船划进了荷花深处,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小船在其中穿梭。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连续两个“争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急于从藕花深处划出的心情,而“惊起一滩鸥鹭”则是这种慌乱状态下的结果,画面感极强,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情趣。
赏析:-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简洁地交代了昨夜的天气状况,雨小风急。
这是一种铺垫,为下文的惜花之情埋下伏笔。
- “浓睡不消残酒”,词人因何而醉酒?或许是因为惜花,又或许是暮春时节的感伤。
“浓睡”之后“残酒”未消,可见饮酒之多。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通过主仆的问答来展开情节。
词人关心海棠花的状况,而侍女只是粗略地看一眼就回答“海棠依旧”,这体现出侍女的粗心和词人对花的细腻情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句是全词的精华。
“知否”的重复,强调了词人对侍女回答的不满。
“绿肥红瘦”,用“绿”指代绿叶,“红”指代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绿叶的茂盛和红花的凋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花朵凋零、绿叶繁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描绘出一幅初秋的画面。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渐渐消散,精美的竹席也透出凉意。
“红藕”“玉簟”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香残”“秋”则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词人轻轻解开绫罗裙裳,独自登上小船。
“轻解”“独上”表现出一种孤寂的状态,她为什么独自出行呢?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丈夫。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作品赏析
![李清照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1e44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2.png)
李清照作品赏析李清照(1084~1155),著名的宋代女词人,生活在中国宋朝末期。
她被誉为“明花”,其作品颇具特色,被誉为词体活跃、个性浓郁、写意自由、情牵意会之最。
李清照的词,用笔墨勾勒出一片洁白静穆、流淌着抑扬顿挫的灵魂曲,传承着中国宋代精神文化的熠熠光芒。
其历史上最有名的代表作品,毫无疑问是“清平乐”,全词共十七句,分为三段,文字简洁,意境悠远,把当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脍炙人口的还有《声声慢》,把宋代历史进程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格激昂,显示出宋代知识分子的自尊自信。
李清照的作品还包括《如梦令》、《摊破浣溪沙》、《蝶恋花》、《木兰花慢》等,堪称宋代诗歌的冠军之作,被喻为“千古史册上最蓝的一块,历史上最绚烂的一个页面”,深深扎根于中国文人的心中。
《木兰花慢》是李清照最有代表性的词作之一,以其融汇古代传统文化精髓和女性自我觉醒的实验室,完成了当时女子角色变更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也正因为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宋代女性才能从浑身是家事的牢笼中得以解脱,现代女性也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表达自己追求精神自主权的信念。
李清照的词作,给后世留下了惊人的财富与灿烂的文学财宝,其诗词情思深远,唤醒了当下的中国文人的思想,引领着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灿烂世界,把千百年前的经典作品唤醒,让我们从中获得成长。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把宋朝的精神文化传承至今,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思想精华,其作品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文学的完整体,赢取了光荣的世界级文学财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求人类优秀思想和情感、重新探索文学历史深处的宝贵财富。
总之,李清照的代表作《清平乐》、《声声慢》、《如梦令》、《摊破浣溪沙》、《蝶恋花》以及《木兰花慢》等把中国宋代的传统文化完美地表现出来,其诗词令读者感慨无穷,影响深远。
李清照是中国文坛“新宋女”,其诗词令中国文学获得了千秋万代的延续,传承着深厚的宋代文化精神,引领着东方文化开启传承之门,令世人赞叹不已。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3b10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6.png)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赏析李清照(1084-1155),史上有名的女诗人,有“宋代四大才女”之称。
她的诗作写西湖、早梅、西子等充满着诗意,诗情画意,声韵悦耳,枚举累累,思绪丰富,深得古今诗人喜爱。
其中以下十首词,最能体现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被誉为“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诗”。
1、《清明》《清明》是李清照创作闻名的词作,记录的是一幅静谧的景象,诗句既婉约又深刻:“把酒请红尘,待到山花烂漫时,想当年,春风十里,独来尘外,能与谁评说。
”这句话充满诗意,把当时美丽的自然生态和李清照自己的恬淡情怀融合在一起,诗形赋彰,意蕴深秀。
2、《声声慢》《声声慢》是一首写离别的词作,形象描绘出李清照和客人的别离场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尾联把眼泪和思念融入其中,释放出一种悠悠的怀想,甚至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心中沉重的哀伤,更展示出女词人的情思绵长。
3、《蝶恋花》《蝶恋花》是李清照极富感伤意境的词作,从蝴蝶和花之间的浪漫恋情出发,刻画出恋人之间牵挂和渴望思念的画面:“相觅时,相见时,最是活泼可爱;欢乐几多时,开怀饮一杯,绿蚁新醅酒,濯清涟水来。
”此诗意蕴无穷,写出两颗伊人的爱情之心,即使分离心却充满了温馨的牵挂。
4、《如梦令》《如梦令》又称《春梦》,它是一首融入乐舞意象的优美词作,叙述的是春天繁花的景致和梦境的苍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夜携手好,未似今夕月。
”梦境里的春花如诗如画,勾起李清照对初恋情侣无限思绪。
这首词令人又忆起当年无尽的恋思,又是一幅梦中的神情景象。
5、《一剪梅》《一剪梅》是李清照最出名的词作,它以支离破碎的方式记录了她的单相思情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词中物换星移,余情未断,对分离的思念在季节变换中仍深深存留。
词起着一个深邃的情绪,将李清照婉转抒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6、《如梦令》《如梦令》是李清照最有名的词作,此词以二人唱赤诚之爱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愿你一双美眸一低眉,一弯腰,一抹芳香,幸福泛滥多少年。
赏析李清照的词作
![赏析李清照的词作](https://img.taocdn.com/s3/m/0a51bc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e.png)
赏析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北宋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的词作以纯净、细腻的风格而著名,既有田园清丽的自然描写,又有对人情世故的真实抒发。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对生活、爱情和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特有的抒情词风而闻名于世。
她以独特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温馨的田园景象:“记得玉楼东作别,罗袖一曲浊尘歌。
九衢争夺行人列,问何处君家繁华昨夜。
夜来携手陇头赏,花间清酒带长杨。
”这里展现了一个浪漫且充满诗意的画面,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心境。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李清照的词作也深入表达了人情世故中的真实与感受。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社会,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疏狂乱红愁杀。
短亭外、东篱菊。
一春事、涯卧伤心,我听取最惆怅处。
”这里李清照以独特的词句,表现了心情的低落与凄凉,令人感同身受。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也引起了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李清照的词作中还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爱情。
她倾注了对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用她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爱情的甜美与刻骨铭心。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最是山中人,风动听松声。
想入仙山峰,便作三生情。
”这里李清照以细腻的笔触将恋人之间的美好情愫表达出来,读者忍不住被她的浪漫情怀所吸引。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通过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多样的世界。
她通过对自然的描摹、对人情世故的剖析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与思考凝聚于文字之中。
她的词作不仅流传千古,而且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通过赏析李清照的词作,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她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自己对生活、爱情和情感的启示与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内容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一代才女。
但其最擅长的还是词。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很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其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苍凉凄楚的。
(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我们在分析词的基础上,联系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试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前期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正当北宋词发展到了鼎盛时代。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幼年即通文墨,加上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这些都为她后来从事词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在二十岁左右与山东诸城的一个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趣味和爱好,精神生活十分和谐,使她沉醉在一种无尚的幸福里。
她这一时期除了偶尔因为丈夫外出而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外,生活是平静而美好的。
这就是她前期作品创作的生活基础,也是她后期作品所时时追忆的实际内容。
李清照对于金石书画等各种艺术的鉴赏和沉醉,以及她的简单的社会关系,对她的性格和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
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对其少年生活情趣和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歌咏。
例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这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首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惊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虫鱼与醉酒的少女巧妙的自然溶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公欣欣然生气勃勃,多情地爱惜芳华的性格。
又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话。
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
问卷帘之人(侍女),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凋谢稀少。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再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an)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此为清照早年作品。
上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阕写少女见来客闯入,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只好借“嗅青梅”掩饰一下自己。
这一“回首”,再次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和与众不同多么真实而细腻!下阕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这样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不正是李清照早年的自画像吗?二、告别了无拘无束、欢快活泼的少女时代,婚后,由于丈夫要经常外出游学、做官,短暂的离别,也给多情的词人带来悲愁和苦闷。
于是,她在作品中表现真挚的夫妇之情的爱情词也是这一时期的内容。
例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这首词细致地描摹难描的相思:重阳佳节,怀念远人的心更甚。
却自始至终并未直接说明这一点,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周围的客观景物。
最后两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却突然地把主人公内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来,使读者理解到原来活动在这平淡环境里的人物,内心却隐藏着难以排遣的别离的苦闷。
又如: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词的上阕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和对丈夫的期待。
下阕是词人直抒相思之苦。
最后三句是词的豹尾,形象地表达了相思之苦难以排解,一向脍炙人口。
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
词的情感真挚,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技巧独特,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再如: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般写离情,总是着重写别时如何难舍难分,此词则截取别前别后的两个横断面。
别前词人神情慵怠,懒于梳妆,表达了害怕离别的心态。
中间进行大幅度跳跃,过渡到别后。
此时丈夫远去,词人被重重烟雾所封锁,天天倚楼凝望楼前流水,觉得流水也对她的离别表示同情和怜悯。
全词感情细腻委婉,抒发曲折感人。
李清照前期词作,是她作为少女少妇天真、稚气、任性、多情的非常投入地“玩”出来的。
这些词作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爱好,一种游戏,或者是一种难忘的意境,一段难忘的情绪。
后期词的主要内容及风格公元1127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
金人的金戈铁马搅乱了李清照像无波春光一样平静的生活,随着赵宋的命运一同南渡,政局的巨大改变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民族危机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她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受到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反映。
在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里还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赵明诚病逝,接着便是被诬陷为通敌,逼得她在兵荒马乱之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
”立即往赵构逃跑的方向追踪而去。
这次奔波,对她的思想和健康影响都是很大的。
她南下所携带的古物书画,也在事故中丧失几尽。
之后,又是一段被诬蔑为“失节改嫁”,因而她的这一时期是一段备受责难非议的痛苦历程。
因此,李清照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与当时的客观社会环境和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可以说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她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是产生她后期词独具风格的现实基础。
一、爱国主义思想李清照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的爱国词人,这当然与当时的剧烈的民族斗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爱国主义思想是她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其中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对故国旧土的怀念。
例如她在《蝶恋花》中写道:“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吐露的就是一腔要求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强烈的愿望。
(二)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小朝廷偷安苟活的鞭挞和批判。
集中体现李清照晚年漂泊生活中深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复杂感情的词当数《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和壁,人在何处!……”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对当年的“中州盛日”进行着亲切的,同时也是凄楚的回忆。
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死也要死得壮烈,成为鬼中的英雄。
借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逃跑妥协的行为。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如此正气凛然、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一个弱女子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令人肃然起敬!二、李清照的后期词还表现了她南渡以后流落异乡、孤凄无依的悲愁之情。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对病故的丈夫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上阕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阕正面写悼亡之情。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同赏呢?词人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如一曲哀音,缭绕不绝。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李清照中年为避战乱到金华时所作。
那时她的丈夫已病故,她孤身辗转流离。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孤寂之感、故土之思和亡国之痛。
上阕写物是人非,令人哀伤欲绝。
下阕写打算泛舟赏春,但那船儿载不动不尽的悲愁。
“只恐”二句,形象地描写了悲愁之重,不愧为千古名句!全词一唱三叹,深沉哀婉,语言凝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遂为绝唱!李清照南渡后的名篇《声声慢•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