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合集下载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

民族教育调研报告民族教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脱贫工作情况,我特地对某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地区民族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民族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民族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

2. 实地调研:前往目标地区,参观学校和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调研期间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其他地区更为匮乏。

学校的设施条件欠佳,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学条件不够优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的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很多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了解甚少。

这导致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度较低,缺乏文化自信心,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3. 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在调研中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辍学率较高,尤其是女生辍学率更为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问题。

四、调研建议1. 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权益。

2. 强化民族教育内容:学校应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与教育,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纳入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3. 推行教育扶贫政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易辍学的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贫困生资助,鼓励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4.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应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五、调研总结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内容缺乏民族特色和学生辍学率高等。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民族教育发展情况,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健康发展,于xx年9月中旬,由市政协副主席xx带队,市政协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民族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联合旗县市区政协,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看、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族教育发展现状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始终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创建全国知名民族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相继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xx市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具体要求,保障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xx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的民族教育补助资金,启动实施了《xx市学前教育xx-xx年行动计划》,采取苏木镇场全覆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等方式,在蒙古族聚集的旗县政府、苏木镇和中心行政村所在地各建1所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公办幼儿园,目前已建成83所。

截至xx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其中,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共255所:(公办幼儿园98所,小学117所,初中27所,高中9所,中职4所);蒙古语授课学生总数达到8.3万人。

内蒙古民族大学、xx职业学院、xx职业艺术学院开设23个蒙古语授课专业,蒙古语授课生达到6635人,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成熟的民族教育体系。

多年来,xx市蒙古语教学始终走在自治区前列,特别是近10以年,xx市先后有11名考生夺得自治区蒙古语授课高考状元,其中,x x年、xx年和xx年更是一举夺得文、理科状元。

xx 年,全市蒙古语授课高考考生4519人,本科升学率达到79.02%,文、理科二本上线率均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并再次夺得全区蒙授文、理科状元,两名学生分别被北大、xx录取。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是一份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报告的示例:一、引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我们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

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1.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企业代表以及普通群众。

2.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得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文化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3.教育现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部分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仍然不高,需要进一步改善。

3.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缺乏创新和发展。

五、建议与展望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传承与创新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创新,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

4.深化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有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成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和困难问题,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国各地的48个主要少数民族。

二、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通过调研,我发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藏族人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信奉藏传佛教,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和节日等传统。

而彝族人则以丰收祈福和祭祀为核心,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三月大庙会等。

三、教育和就业问题调研显示,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往往在学习上面临困难和阻碍。

此外,就业问题也是少数民族面临的挑战之一,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和歧视的问题。

四、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问题从调研数据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贫困现象普遍存在,民生保障不完善。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帮助他们走出贫困。

五、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面临着遗失和流失的风险。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支持,保护和挖掘他们的传统文化,鼓励少数民族青年人从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主要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教育、就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谨以此报告呈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调查近年来,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帮扶工作,但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却一直处于低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

首先,我们走访了几所少数民族中学,发现这些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学校条件落后、资源缺乏,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教学楼暴露了地面擦痕,在夏季高温时教室内缺乏空调设备,学生实验室的科研设备缺乏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到了一所少数民族小学,了解学校师资力量的情况。

在这所小学里,我们发现了教师的数量和教育水平都较低。

由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投入,许多小学老师没有接受过乃至缺乏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指引。

再次,我们还调查了学校的运行方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少数民族学校的规划和管理方式落后,人员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此类问题,学校管理水平和排课情况特别混乱。

该学校大量的教育资源不得不在管理、维修等基础性方面消耗,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也有些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没有充分的认知,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而且由于少数民族学校多为农村学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对于学习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效不佳。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解决学校教育问题,需要多部门合作,尤其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多向偏远地区学校投资,改善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家长和教师也应共同努力,共同发扬教育的正确导向,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促进自我价值的增长和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学校才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

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五篇材料)第一篇:关于报送《关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的报告关于我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省、市的《贯彻意见》,市政协法制群团民族宗教委员会和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会同市民宗局、市教育局组成调查组,一行7人,于5月10日至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傅克勤的带领下,相继到了石棉、汉源、宝兴三个有少数民族乡的县,历时10天,深入到石棉的蟹螺、先锋、安顺,汉源的小堡、永利,宝兴的硗碛等6个民族乡,实地看了7所学校,就初中、小学阶段民族学生的教育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分三个层面,首先听取县政府汇报,其次是与乡、镇领导及乡、镇干部座谈,再次是与学校教职工和部分学生的家长座谈,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情况、探讨问题。

调查组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石棉、汉源、宝兴三县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状况。

(一)人口状况。

三个县按行政区划明确为少数民族乡的共16个,其中石棉10个,汉源5个,宝兴1个。

16个民族乡的总人口为78388人,其中少数民族为32340人,占16个民族乡总人口的40%左右,主要是彝族和藏族。

(二)人均纯收入状况。

2003年雅安市7县1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295元,全市16个民族乡,除石棉的回隆、擦罗和宝兴的硗碛三个乡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外,其余13个民族乡农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

其中石棉的8个民族乡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低115.50元,汉源5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低200元以上。

加之民族乡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半高山和高山地带,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和养殖牛羊等,经济收入相当低微。

少数民族家庭供养的人口比汉族多,生活水平相对更低,更难承担子女入学和就读的费用。

(三)民族乡的基础教育状况。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是指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目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教育机构和教师,了解其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认知和实施情况。

实地访谈则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机构普遍面临着教师缺乏、学校规模小、设备陈旧等问题。

2. 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引导性。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3. 文化认同缺失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历史。

这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较弱,缺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投入都需要增加。

四、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教育设施建设、改善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质量。

2. 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元素,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强化文化教育教育机构应开设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等课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 教育资源不平衡:相对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教师
队伍、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

2. 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近年来,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离全面满足教育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 教育水平偏低: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
平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较发达地区有差距。

4. 学校布局不合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设施
简陋,交通不便,学生上学存在困难。

5. 学生辍学率高: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较高的学生辍学率,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无法承担教育费用,或者是学生的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
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设施、招聘和培训优秀的教师等。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调查时间】:【调查目的】:本次基础教育调查研习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弊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对该县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及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同家长交流,征求他们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找出他们的认识误区,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去感化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事业;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成长经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我们了解农村,感受农村,帮助农村,真正在调研活动中锻造自己的意志、体力,丰富阅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生活的艰苦,工作的不易,端正就业观,从基层做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参加活动,接触相关单位,争取机会与其保持长期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援助,培养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和能力,体现自身价值。

让当地了解我校对该地区的学生实践能力和新农村建设的关注,为我校在青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调查对象】:当地教育部门教师学生村民及学生家长【调查方法】:结合对典型农户的访谈和对政府教育官员的专访【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靠当地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同时国家必须采取积极扶持、重点照顾的政策。

各有关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起来,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共同努力,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建设,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和健康水平。

我以“落后地区的教育体制与先进教育方式的融合”为主题通过此次活动对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或弊病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对该县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及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同家长交流,征求他们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或意见,找出他们的认识误区,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去感化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事业;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成长经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资源不平衡、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与本地实际情况不匹配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和培养专业教师,同时开发针对少数民族特点的教材和教育模式。

一、介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主要了解他们对基础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的评价和需求。

实地观察则着重考察学校的办学情况和教学环境。

三、调研结果1. 基础教育资源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

2. 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少数民族学生因此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3. 教材与本地实际情况不匹配:少数民族地区普遍使用的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不相符,缺乏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提高教育资源的平衡性。

2. 培养专业教师: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开发针对少数民族特点的教材和教育模式:教育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应开展相关研究,推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和教育模式。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优秀范文5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优秀范文5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甘肃政法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成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分析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各方面的因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希望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答案,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1、您的年龄()A、10-19岁B、20-29岁C、30-39岁D、40岁以上2、您的教育程度A、初中B、高中C、大学D、其他3、您认为文化程度对您的收入是否有影响?A、毫无影响B、有一定的影响C、很有关系4、您对青少年受教育情况的关心程度A、不关心B、无所谓C、关心D、特别关心5、您认为政府重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吗?()A、不重视B、一般C、重视D、很重视6、您对本地区的教育质量满意吗?()A、不满意B、感觉一般C、满意D、非常满意7、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A、无B、一般C、大D、很大8、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支持力度。

()A、无B、一般C、大D、很大9、学校是否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A、无B、偶尔C、经常10、您是否经常和孩子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A、从不B、偶尔C、经常11、您的孩子在学习之余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A、从未开展B、偶尔开展C、经常开展12、家庭中有无辍学情况A、无B、有A、经济条件不允许B、自身的厌学心理C、希望早日工作D、其他()()()13、您觉得限制孩子接受更高程度教育的原因有哪些?()14、您觉得孩子受多高程度的教育就行了?()A、小学学历B、初中学历C、高中学历D、大学以上学历15、以下几个因素您认为哪个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最大?()A、家庭B、社会C、学校16、您觉得学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可多选)()A、师资力量B、学校硬件设施C、校园环境17、您认为,现在所处地方教育发展力度如何?()A、不清楚B、较以前有所发展C、停滞不前D、滞后18、您是否经常留意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动态?A、经常B、偶尔C、没有19、您每天会花时间辅导孩子孩子功课吗?A、每天都会B、偶尔会C、没有20、您的家庭消费主要支出在哪方面?A、教育方面,如:支付孩子学费、生活费等B、各方面差不多C、基本满足吃、穿、用的支出21、您希望外界在哪些方面为贵地的教育事业给予支持?22、您对当地的教育事业有哪些意见或者建议?再次感谢您对本次调查活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万事顺心!))()((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现状调查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现状调查—以榕江县仁里中心校为例一、调查概况2011年9月1日至10月23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到仁里中心校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领域的参与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报告对其人口规模、就学率、教育投入、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人口规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据统计,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其中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约为10%。

三、就学率尽管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强调教育公平,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率仍然较低。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15岁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儿童只有63%接受义务教育,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7%。

少数民族地区的就学率普遍低于内地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就学率更是低于总体水平。

四、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权益的重要方面。

尽管近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在教育公平方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仍然不高。

五、教育质量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育质量在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教育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因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同时,由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1. 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率低下是一个突出问题。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2. 学校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低阶梯教育,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3. 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优先培养和选聘懂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提高师资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精选5篇)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精选5篇)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情工作况报告一、基本情况xx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6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六种民族,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农民人均有粮315公斤,人均纯收入1694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0所,在校生6873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112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4.4%。

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7.01%,青壮年非文盲率99.44%,人均受教育年限6.18年。

全县有教职工380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718人。

二、教育部门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情况(一)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1.依法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按照省、州政府的规划和部署,我县从1993年分阶段实施“普九”。

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富宁县自加压力,上下一心,形成全民抓“普九”工作的强大合力,1998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3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现“普九”后,我县出台了《xx县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各级各部门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责任,把巩固提高工作当作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

乡镇依法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动员流失生返校,严格审批缓学、免学、停学、休学对象;教育部门严把学籍和毕业审验关;劳务输出部门严把输出关,严禁将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对象输出务工;司法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法婚姻严肃查处;劳动监察部门对使用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对象做工、经商或从事其它雇佣性劳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吊销营业执照;民族宗教部门重点把动员少数民族儿童少年入学纳入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工程加以落实;民政部门对贫困生实施扶贫济困救助;共青团抓好“希望工程”救助;妇联广泛动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提高女童和女少年入学率;公安部门重点打击破坏教育环境和教学秩序的不法分子。

《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民族基础教育调查研究》范文

《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民族基础教育调查研究》范文

《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民族基础教育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古以来就孕育了众多的民族。

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这一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地区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地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这一地区民族基础教育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等。

通过收集相关政策文件、教育统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所得的一手数据,对这一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基础教育现状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逐步增强。

然而,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该地区城乡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和部分民族的教育水平较低。

(2)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但该地区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4)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发展。

民族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民族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XX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与朝鲜的省会城市惠山市隔江而望。

全县共有人口8.6万人(公安局户籍人口),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朝鲜族人口1.4万,占人口总数的16.3%。

目前,长白县有朝鲜族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民教部1所,朝鲜族独立完中、独立完小各1所,有朝汉合一的初中1所、中心校6所和1所县级幼儿园。

现有朝鲜族教师193人,朝鲜族在校生836人。

朝鲜族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

二、民族教育发展及取得的成果多年来,长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民族政策,优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朝鲜族教师严重不足、民族学校布局不合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倾斜投入,大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民族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一)给予倾斜和优惠政策,加强朝鲜族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优先选拔、培训朝鲜族教师干部。

近年来,有8位朝鲜族中层领导提拔到副校以上领导岗位,其中在朝汉联校选配了2名朝鲜族校长,30余名朝鲜族骨干教师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

二是对朝鲜族教师录用、聘任给以优惠政策。

2004年,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已不分配师范院校毕业生,但长白县考虑到民族学校师资紧缺的实际情况,在代课教师中择优选聘了10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充实到教学岗位。

2005年至今,又为朝鲜族学校选聘了7名教师。

三是优先考虑朝鲜族学校教师评优晋级。

朝鲜族教师占全县教师总数的 17.4%,在分配省、市、县级优秀指标时,朝鲜族教师则占30%以上。

同等条件下,朝鲜族教师要早晋级1—2年。

四是倾斜投入,确保民族教师培训。

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供朝鲜族学校教师跨国、跨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朝鲜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48996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去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

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介于北纬23°29′—24°28′,东经104°31′—105°36′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在建的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485公里。

**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县辖18个乡(镇)、174个村委会(社区)、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16.7℃。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

XX年末总人口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12万人,占总人口的94.64%,少数民族人口4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2.0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8人。

全县耕地面积6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

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入136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88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6.56%。

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

目前,全县尚有绝对贫困人口14万人。

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XX年-X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1)、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含教学点378个),其中:普高5所(含1所民办高中),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所辖初中25所),幼儿园17所(含15所民办幼儿园)。

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50.7%,初中72.3%,小学84.36%,幼儿园100%。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394人,初中在校生34482人,小学在校生93144人,幼儿园(含学前班)2200人。

全县校舍建筑面积643661平方米,中学生均5.2平方米,小学生均4.7平方米,全县危房面积39600平方米。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1%,辍学率为0.73%;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94.14%,年辍学率为3.89%,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2年,“普九”人口覆盖率100%。

(2)、X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08所,其中:高中5所(含一所民办高中),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学校23所(含附设初中),完小494所,教学点362个,民办幼儿园21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6601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6008人,代课教师593人,代课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9.0%,比XX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完中47%,普通中学75.68%,职业中学76.36%,小学86.07%,幼儿园100%,均比XX年有所提高。

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28660人,其中:高中6357人(含职业高中),初中34273人,小学85217人,幼儿园(班)2813人。

入学率:高中20.56%,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30%,小学99.11%,幼儿园(班)21.00%,分别比XX年上升2.1、2.16、0.20、9个百分点。

辍学率:初中3.43%,小学0.71,分别比XX年下降0.46、0.02个百分点。

全县有校舍建筑面积673724平方米,比XX年增加30063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0817平方米,比XX年增加1217平方米。

全县初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0平方米,比XX年增加0.61平方米;小学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比XX年增加0.4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5.95年。

(3)、X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园)559所,其中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职高1所、民办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学501所(其中完小341所)、教学点365个、幼儿园27所。

有小学教学班3105个,在校生83987人;初中教学班622个,在校生35679人;高中教学班144个,在校生7546人。

有小学专任教师354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7.35%;有初中专任教师1955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和其他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率95.40%。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2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62%;初中阶段入学率97.01%,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63%;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1.3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2.23%;现有青壮年总人口435146人,其中青壮年文盲人口3197人,文盲率为0.73%,抽考复盲率2.50%。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29124平方米,生均5.1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85584平方米,生均8.00平方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6.XX 年。

从以上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县教育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响应了国家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办学的政策,校点逐年减少,教师逐年增加,校舍逐年改善,入学率逐年提高,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呈良性发展,去年年末“普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是全州最后一家实现了“普九”验收。

三、**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根据我县“县大、财困、民贫,人口多、基础差”的实际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实施办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云南省“两基”攻坚计划》,在认真算清实施普及教育的“总人口帐、贫困学生人口帐、普及帐、校舍帐、教师帐、资金帐”的基础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县两基攻坚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暂行规定》、《**县普九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县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普九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各级、各部门明确了“普九”工作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顺利实现“普九”,我县各级各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讲解实施“普九”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普九”。

一是全面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

县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法》印制、张贴到学校、村寨、集市、街头醒目位置,并将《义务教育法》摘要印成册发到各乡镇学校和村寨。

二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致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努力营造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的社会氛围;以“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大打‘普九’攻坚战”为主题的宣传动员;每天滚动播放“普九”宣传标语,及时报道“普九”专题快讯。

三是利用标语的宣传功能,在公路、学校、村寨等醒目位置制作宣传牌100多块、宣传标语1万多平方米,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国家、省、州有关义务教育和“普九”的要求。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九”宣传活动。

几年来,县、乡召开“普九”工作专题会议515次,宣传、研究和布置“普九”工作,各乡镇利用标语、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车、派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普九”文艺演出等形式,对“普九”工作进行宣传,全县仅出动“普九”宣传车辆就多达2100多辆(次),“普九”专题文艺演出378场,“普九”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60000多人(次)。

宣传工作基本上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墙壁上有文字”。

“普九”工作在我县深入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社会各界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氛围较为浓厚。

如珠街镇老山坡村小组长魏仕才看到本村8名学生开学两周后还没有上学,他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卖了自家的耕牛帮助8名学生解决生活费,并帮学生扛着行李走了10多公里的山路将8名学生送回学校;篆角乡沙牛村张昭福积极配合“普九”工作,经常到村民家宣传《义务教育法》,每年还组织村民举办“普九”文艺演出,在他的宣传动员和教育下,该村70户人家65名适龄少年,几年来无一人辍学。

在**,像魏仕才、张昭福这样支持“普九”、参与“普九”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四、**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为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管好、用好,切实保障贫困学生学有所助,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用在学生的身上,做得专款专用。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财政经常性收入,XX年为5255万元,XX年为6034万元,XX年6804万元,XX年为7513万元,增长比例三年分别为14.82%、12.76%、10.42%;财政对教育拨款XX 年为10803万元,XX年13135万元,XX年1543万元,XX年18407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21.59%、17.50%、1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