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的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主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春风》和《秋雨》。
2. 学习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4. 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1. 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3. 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春风》和《秋雨》的PPT课件,以便在阅读教学中使用。
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
3.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讨论主题和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经典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细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表达手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三、合作学习(10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传记”,所选篇目都是关于杰出人物的传记,包括《邓稼先》、《azio•贝多芬》、《散步》和《短文两篇》。
这些传记通过讲述人物的生平经历、精神风貌和贡献成就,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旨在培养学生的传记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3)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传记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传记中人物的精神风貌。
(2)学会概括传记中人物的主要事迹,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2.教学难点:(1)理解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其成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所选篇目。
(2)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邓稼先》(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邓稼先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3.学习《azio•贝多芬》(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概括其主要事迹。
(3)讨论贝多芬的精神风貌,评价其贡献和成就。
4.学习《散步》(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散步的意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欣赏散步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5.学习《短文两篇》(1)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分析两篇短文的内容和主旨。
(2)引导学生关注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崇高的人格追求。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4)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生:这里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形象的写出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后来又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
生:本段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评价式批注。
还可能有感想式批注和疑难式批注。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已经对各种批注法有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主批注,并小组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批注法会更深刻的印记在心里)
五、课堂小结,鼓励读书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当老师再次问你,读完了《这样的父亲》这篇文章,再问你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情感触动到了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是否还会说:不记得了?(不会)你是否还觉得自己在看热闹啊?你是否从中学到了写作方法啊?
所以当你的笔在书中留下痕迹时,它也在你的心里刻上了烙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阅读,我们都以此法做好批注,慢慢地你会发现,我记住了这个修辞,我记住了这个词语,我记住了这种情感,我记住了这篇文章。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写了很多文字,这就是文字批注。
师:文字批注,应该围绕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呢?
生:交流
师总结:屏显: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可以从用词准确的角度,可以从富有深刻哲理句子的角度,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以前会将老师所讲的知识记在课本上,但对批注这种方法的真正接触还是第一次,因此,将最基本的符号批注法和文字批注法传授给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教案教案:初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短文,了解阅读理解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短文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归纳总结。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篇初二语文现代文短文,内容情境各异,并配有相应的问题。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做题和作答。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一幅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短文
教师分发短文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一遍,了解整个短文的意思和基本情节。
3. 阅读理解
教师在黑板上或者幻灯片上展示问题,让学生根据短文内容选择答案或者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4. 探究讨论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某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和问题类型,总结归纳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与学生共同分享。
6. 提高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理解训练。
四、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教师可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短文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做到及时反馈和改进。
初二上学期课内现代文复习教案
专题——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课内重点课文的考题类型和答题技巧2、整理并复习课堂笔记内容。
复习重难点:掌握课内现代文的知识点复习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第三课时一、答题类型及技巧第一种:理解、品味词句题1、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品味词语: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第二种: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排比:增强了气势。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课内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经典现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本节课所选篇目为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鉴赏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封建教育的弊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简介作者鲁迅,导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讨论封建教育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八上人教部编版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在文体上为回忆性散文、传记,在内容主题上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在记叙典型事例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夹叙夹议,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凸显母亲的伟大;《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层层蓄势,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则将叙述与引用相结合,刻画出饱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四篇课文的语言也各有特色,或多次运用反语,呈现出辛辣讽刺的效果(如《藤野先生》);或质朴无华,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如《回忆我的母亲》);或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让读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如《列夫·托尔斯泰》);或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如《美丽的颜色》)。
阅读这些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赏析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旁批、点评、赏析;适当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推荐类文,进行拓展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学写传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 6.藤野先生 21.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2.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选取那些产生较大影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4.指导学生学写人物传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定义和特点。
2.能理解短文并抓住主题,提炼中心意思。
3.掌握一定的短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文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教会学生认识短文的特点,如何抓住主题提炼中心意思。
2.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短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式探究法2.小组讨论式学习法3.情境模拟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首先教师通过展示一篇有趣的短文,让学生快速阅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信息,然后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主题告诉给教师,教师让学生探讨“短文”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如何抓住主题提炼中心意思。
2. 明确目标: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短文阅读的技巧,学习如何抓住主题,提炼中心意思。
3. 学习中心:教师通过提供多种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温故知新:教师分析一篇已学过的短文,让学生重温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提炼中心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然后给出相应的问题和答案,让学生自我评估和巩固提高。
六、教学资源:1.多样化的短文2.多媒体教学3.多样化的练习题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短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阅读技巧,能够较好地抓住主题,提炼中心意思。
在以后的学习中,应不断加强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做到读懂、读通、读透。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本课生字词卡片。
2. 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字词:讲解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4. 分析课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拓展延伸: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
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和表达。
3.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教案目标: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2.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2.引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的意象、主题等要素;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现代散文作品;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介绍现代散文的背景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教师逐段朗读现代散文的一篇作品,学生跟读;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3.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个人感受。
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进行交流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创作与表达(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现代散文进行改写或创作类似风格的短文;2.教师提供适量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同伴评价和欣赏。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体会;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并阅读其他现代散文作品,并写下读后感;2.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形成个人阅读报告;3.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现代散文阅读比赛。
文末小结:通过以上教案的编写与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复杂,从而培养出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内容涵盖了课文、诗歌、文言文以及相关的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等。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支持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1.设计情景化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2.使用多媒体和教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互动和合作;4.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安排单元一: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1.课文:《晏子使楚》《独上高楼》;2.学习活动:–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和总结课文的核心思想;–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单元二:经典诗词欣赏1.诗词:《登鹳雀楼》《春晓》;2.学习活动:–听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形象表达;–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展示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单元三:古文阅读与写作1.文言文阅读:《孔子家语》《观沧海》;2.学习活动:–分析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解读文言文的难点和含义,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一.导入:1.通过名人谈阅读导入本课金庸说:“一生乐趣在读书”茅于轼说:“要用书籍丰富人生”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肖复兴说:“每一本书都把我们带向一个新天地”2.出示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目标二.生成、探究1.请同学们围绕目标想一想,我们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学生提出自己在现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围绕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学生未能提出,实行方案二:出示课前调查的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问同学们是否有同感?(1)正确的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2)如何正确体味文中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3)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何去正确把握。
(4)阅读文章,联系实际谈感受。
2.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母亲》这篇文章母亲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次,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天,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_。
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专家。
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特征也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3.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5.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否举一例来说明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参考答案1.茅以升桥梁钱塘江大桥2.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3.①列数字②举例子、作比较③摹状貌4.不能去掉。
因为“几乎”是表示程度的,表“差不多”“基本上”,但不是“完全”“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路面平坦,与桥面平行”,就变成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几乎”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八上二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八上二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熟练理解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整理信息,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和总结。
3.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4. 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思考,展开相关的讨论和写作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课文的主旨和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篇结构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2. 预读给学生分发课文,并让学生在课前独立预读。
预读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和段落开头的几句话,推测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3. 全文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同时,教师也进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能够听读结合,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标记、圈出关键词,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4. 细节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细读找出答案。
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具体细节,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理解。
5. 交流讨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6. 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主旨、关键词汇和句型。
可以通过板书或电子屏幕展示的方式,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呈现出来,形成一个课文的概览。
7. 拓展阅读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
可以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活动或写作任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有课堂练习、小组展示、写作作业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二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四、《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围城》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强笑:(qiǎnɡ)勉强做出笑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围城》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强笑:(qiǎnɡ)勉强做出笑容。
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提示:从个人如何对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点,并仿写句子,理解划线句含义。
(心理描写:概括+具体+结论)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运。
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五、《苏州园林》(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名绍钧,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列数字)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
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
”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效果不好。
第一种说法好。
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图画]。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
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
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
“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不能。
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是怎样配合布置的?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回廊(láng)镂空(lòu)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作比较,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