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a045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f.png)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指南说明书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指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9fbb8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f.png)
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院、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参与起草单位: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北京理工大学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枣庄市新远大腰腿痛专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医学院、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新西兰李氏中医研究院、意大利禅医学中心、四川现代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 。
主要起草人:韦以宗、林远方、师彬、陈世忠、潘东华、王秀光、韦春德、韦松德、孙国栋、郑晓斌、吕航、周灵通、苏健、陈熙洋、刘国科 参与起草人:中国:王丹丹、王松、王慧敏、王世轩、韦坚、韦东德、邓强、田新宇、孙胜林、冯华山、任鸿、江智宏(台湾)、安平、李明亮、李建军、李政、李娟、李雄文、吴曙粤、佘瑞涛、张世卿、张囯仪(香港)、张盛強、陈军、林明仪(台湾)、林峰、单衍丽、周霞、周红海、庞振龙、赵道洲、贾国波、高扬、郭珈宜、黄阿勇、曹书勤、曹向阳、康雄、梁树勇、傅瑞阳、鲍圣涌、蔡锦彜(香港)、谭树生、翟明玉、薛卫国美国:马桂英、宋阿丽、彭娅玲德国:Med Jurgen Bachmann澳大利亚:王文成、黄焕松印度尼西亚:郭健学加拿大:汤耿民意大利:陈君永俄罗斯:李庆和韩国:申秉澈 W F C M S二、标准起草过程简介(如:何时启动,如何开展调研,如何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召开了哪些审稿会,标准审定委员会讨论或投票会)本《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指南》标准于2021年7月16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立项启动。
起草专家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今理论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地查阅及分析,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循证等级质量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5c7e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5.png)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疗指南1. 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指腰椎间盘的核心组织(核髓)因退变或外力作用而突出至纤维环之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的专业建议。
2. 临床表现2.1 症状- 疼痛:最常见症状,多为慢性疼痛,可突然加剧。
疼痛范围通常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及足部放射。
- 麻木与感觉异常:神经根受压可导致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或异常。
- 肌肉力量下降:长期神经根受压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萎缩。
- 间歇性跛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2.2 体征- 腰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压痛:在受压的神经根分布区有明显的压痛。
- 肌肉紧张或痉挛。
- 神经根功能试验:如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根牵拉试验可出现阳性。
3. 诊断3.1 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收集病史,注意疼痛的性质、范围、持续时间以及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
3.2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显示腰椎间隙狭窄、侧弯、旋转不稳等退行性改变。
- 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骨性结构的退变以及侧隐窝的情况。
- MRI:显示软组织结构更佳,可观察到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4. 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
- 脊柱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
- 脊柱肿瘤。
- 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如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
5. 治疗5.1 非手术治疗- 休息:初期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药物治疗:包括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激素注射等。
-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超声波等。
-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
5.2 手术治疗- 适应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马尾综合征等。
- 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摘除术、椎间融合术、内固定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1b85c9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4.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多见于青壮年患者,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临床表现
(1)下腰痛。
(2)神经根压迫症状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感觉、肌力、功能障碍。
(4)腱反射改变。
3.X线片间隙变化,侧弯,主要用于鉴别。
4.CT,MRI,椎管造影,CTM突出物高度﹥椎管矢状径的1/3。
5.选择性神经根造影。
6.肌电图大P波或纤颤电位。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药。
2.手术治疗:
(1)椎板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2)腰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3)椎板减压,间盘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于伴有明显椎间不稳定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4219496529647d26285208.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
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工作组专家共识诊断及影像学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
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
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bdd892deff9aef8951e0610.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e65ee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d.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316ee1f964bcf84b9d57b67.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目录一诊断 (1)二中医治疗方案 (2)三中医治疗效果 (10)四中医治疗难点 (13)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
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15e7fa3ce2f0066f53322d2.png)
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 - 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一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
【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
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
在没有后纵韧带支持的纤维环后外侧,这些变化更明显,出现向心性小裂隙。
MRI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
2、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一次性暴力(高处坠落或重物击中背部)多引起椎骨骨折,甚或压碎椎间盘,但少见单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者。
3、遗传因素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妊娠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承受较平时更大的重力,这样就增加了椎间盘损害的机会。
上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少见,其发生多存在下列因素:①脊柱滑脱症;②病变间隙原有异常,如终板缺损、Scheuermann病等;③过去有脊柱骨折或脊柱融合术病史。
【临床表现】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91%。
2、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左右。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3、马尾神经受压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发生率约占0.8 %-24.4%。
体征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c7470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3.png)
目录
• 疾病概述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防与护理
01
CATALOGUE
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外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 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分类
根据突出程度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
物理疗法
如电疗、超声波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康复 进程。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坐、站、卧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腰椎 负担。
05
CATALOGUE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坐姿
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避免长时间 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感觉障碍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出现 感觉减退或过敏。
肌力下降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力量 减弱。
并发症
马尾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 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鞍区感觉障碍。
腰椎管狭窄
长期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 椎退行性变,形成腰椎管 狭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腰腿痛等。
腰椎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椎 不稳,进一步发展为腰椎 滑脱,表现为腰痛、坐骨 神经痛等。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职业、生活习惯等均为该 病的危险因素。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腰部疼痛
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腰痛,通 常在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加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https://img.taocdn.com/s3/m/45e4c79f1eb91a37f0115c9f.png)
四、 辅助检查 ( 一 ) X线
判断脊柱骨结构及序列变化 有局部不稳、 椎间隙变窄、 代偿性侧凸、 牵张
性骨赘等 不能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不能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 二 ) CT
CT 较 X 线片可以更好地观察骨性结构, 但对神经、 椎间盘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 较难分辨椎间盘 与神经根的关系
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萎缩, 患者临床功能得到改善, 但多见于非包 容性椎间盘突出
症状的改善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 椎间盘退变 的变化无关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 一 ) 症状
1.放射性神经根性痛
2.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无力和 ( 或 ) 神经支配 区感觉异常
3. 可伴有急性或慢性腰背部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 或代偿性侧凸
( 二 ) 手术方式 1.开放性手术
后路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摘除术:遵循椎板有 限切除,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腹膜后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保留脊柱后方结构 的完整性, 但间接减压的理念使其不利于处理非 包容型椎间盘突出, 同时需联合融合技术
2.微创手术
3.腰椎融合术
4.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主要用于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 包括包容型腰椎 间盘突出的患者
神经定位相符, 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有良性的自然病程 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七、 手术治疗 ( 一 ) 手术适应证
手术适应证包括: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 6~12 周, 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 或保守治疗过程 中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 2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剧烈, 或患者处于强迫体位, 影响工作或生活;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 麻痹, 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 膀胱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a9e2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d.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对应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骨科的常见和多见病,时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
好发于20〜50岁,男女之比为4〜6:lo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因为椎间盘变纤性,纤维环破裂,髓骨脱出,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造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于L4〜L5和L5〜S1,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96%。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其病理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一(1)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髓核向椎管内局限性膨起,表面光滑,经适当的保守治疗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
突出多不规则,有时呈菜花状或碎片状,突出物可与周围粘连,此型常须手术。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游离的髓核碎块可远离病变椎间隙。
此型神经根刺激症状十分明显,可产生马尾经症状,应立即手术。
关节髓核突出的位置可分为:1.侧旁型突出(1)根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
临床上产生神经根放射痛,脊柱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
临床上产生神经根放射痛,脊柱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
临床上产生严重的神经根放射痛,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度小,无侧弯。
2.中央型突出髓核向后方中央突出。
(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一侧,可压迫一侧或两侧神经根,但以一侧较重。
(2)正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
一般突出较大,两侧神经根广泛受压,出现两侧下肢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的特点有:①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体位活动有明显关系一一一般于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b970b6453610661fd9f431.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
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
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08e7187f12d2af90242e6ff.p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目录一诊断 (1)二中医治疗方案 (2)三中医治疗效果 (10)四中医治疗难点 (13)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
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eab85836c175f0e7cd137bd.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
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
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polluxchen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2020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附PDF全文)
![2020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附PDF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e6ed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e.png)
2020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附PDF全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1自然病程大部分证据表明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患者临床功能得到改善,但多见于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也有相关证据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改善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椎间盘退变的变化无关,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2级推荐)2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症状有:1.放射性神经根性痛;(1级推荐)2.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无力和(或)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1级推荐)3.可伴有急性或慢性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或代偿性侧凸;(1级推荐)4.儿童及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腘绳肌紧张(3级推荐);5.马尾综合征(1级推荐)。
体征:1.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1级推荐);2.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主要包括股神经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对侧直腿抬高试验、Lasègue征和对侧Lasègue征(1级推荐);3.腰椎局部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椎旁肌紧张或痉挛(1级推荐);4.马尾综合征可出现会阴部感觉障碍,肛门括约肌无力及松弛(1级推荐)。
X线无直接诊断意义,不能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3级推荐)。
CT 较X 线片可以更好地观察骨性结构,但对神经、椎间盘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较难分辨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1级推荐)。
MRI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1级推荐)区域定位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椎间盘突出的精确定位诊断,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2级推荐)。
对体内有特殊金属内植物(如心脏起搏器)无法行 MR 检查的患者,可行脊髓造影、CT 脊髓造影间接观察神经受压。
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对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15eb9d9aeaad1f346933fc0.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
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
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
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d952ec0740be1e640e9ac3.png)
适用标准文案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断指南(2015 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有病和多发病,是惹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有原由。
其发病体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碎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惹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半本病患者经正规守旧治疗症状能够获得缓解,约有 10%~ 20%的患者最后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色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 40 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
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 和 L5~S1 椎空隙。
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显然外伤使软骨板破碎所致。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归并骨质松散或退变性不稳致使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小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一样,其临床表现有必定差别。
(一)症状:1. 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苦;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阻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样。
(二)体征: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逝,甚至变成后凸,不一样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起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增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样。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协助检查:1.腰椎正侧位 X 线片:可供应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概定位及初步诊断。
同时为鉴识诊断腰椎其余疾病供应依照。
、MRI 检查: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状况, 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实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初期仅卧床歇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
对需进行特别治疗的必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不是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出现与影像学相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
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
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
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
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右斜位片。
常有脊柱侧凸,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
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造影、CT扫描和MRI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X线片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1.腰椎小关节紊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小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
当小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
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cm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
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关节突附近局部封闭,如症状消失,可排除腰椎问盘突出症。
2.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
骑自行车可无症状。
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3.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
腰痛较剧烈,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诊断价值。
4.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5.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卧硬板床休息,辅以理疗和按摩,常可缓解或治愈。
2.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