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强度标准.

合集下载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1.国家电磁波辐射行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国家电磁辐射行业标准如下:在30-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自然环境中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的主要参数不超过0.4w / m2,也称为电子设备的烟雾。

它由在室内空间中相互传递的电动势和磁动能组成,动能是由正电荷运动引起的。

例如,来自已经发送信号的RF 天线的正电荷移动会引起电磁感应动能。

电磁感应“频带”包含从极低频电磁波辐射到极高频电磁波辐射的各种电磁波辐射。

彼此之间还存在电磁波,微波加热,红外感应,可见光和紫外光。

电磁感应频带中的发射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范围为3 kHz至300 GHz的辐射源。

某些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2.什么是电磁辐射检测标准
为了合理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避免起火,爆炸和对电子产品的冲击,避免环境污染,制定了不同场所电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允许限值。

它包括电磁辐射检测标准,电磁辐射自然环境检测标准,电磁感应泄漏控制标准和电磁辐射冲击标准。

3.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标准值
电磁辐射分为两个级别:企业的工频段为μT,检测低于50 Hz频率的DC无线电波。

如果辐射源高于0.4μT,则它属于强辐射源。

辐射源在0.3μT和0.4μT之间,属于警告值。

对于0.3μT,它远低于0.1μT,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但是,辐射无线电波的企业为μw / cm 2(例如,微波炉加热,移动电话和电视广播的通信基站通常测量的
频率范围为几百到超过kHz),并且超过10 μw / cm 2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关于电磁辐射与国家标准

关于电磁辐射与国家标准

手机与基站之间为确保通话质 量,自动遵循双方约定的计算机 控制程序,动态调整互相之间的 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与接收 灵敏度,同时还实现智能登记国 际与国内漫游,切换局域与基站, 记录通话时长与费用等各种功能。
在上述控制原理下,一个覆盖 半径在500至700米的BT S基站,相对于该范围内的移动 手机而言,距离基站越远,对应 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
此外,我国现行(GB870 2-88)40μW/cm2的电 磁辐射防护标准比欧美各工业化 国家要更加严格,
比如: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 3000μW/cm2比我国要宽松 75倍,足已证明我国政府在有关电 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极其负责的, 而且移动通信运营部门的整套设备以 及技术参数也是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 制的。
而且,一般GSM基站天线高 度均在35至55米,电磁波在 空中传播衰减很快。有测试表明, 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基站, 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 0.6μW/cm2,远低于40 μW/cm2的国家标准。
其次,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 减6dB左右(折合4倍),而穿过 带钢筋的墙要衰减20dB左右。因 此,将GSM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 楼顶时宅内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
所以,要降低手机和基站发射 功率,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就 是全社会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趋 势出发,为新建基站提供方便。 因为一个科学、合理布局的基站 建设方案,可以满足众多的GS M手机持有者,均在较低发射电 磁辐射的情况下,实现可靠的移 动通信。
基站辐射并不可怕
移动通信基站由于目标大,往 往使人们对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 的影响产生疑问。然而实践证明, 任何一期移动通信工程建设方案 的设计,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比如,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先后对广州市"省府印刷厂"、"白云山 中药厂"等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进 行了现场测试;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站对"市二中"、"东风西"、"机场路"等 基站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了实地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E=√E21+ E22+……+ E2n式中:E—复合场强,V m;E1、E2、……E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 m。

1.3 分级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阁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夹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单位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V/m <10 <25 超短波V/m <6 <12 微波μW /cm2<10 <40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3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A.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开放幅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A.2 规范内容A.2.1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
分级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
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为二级1、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2、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的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3、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波长
单位
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100KHz-30MHz)V/m超短波(30MHz-300MHz)
V/m微波(>300 MHz)
uV/m混合
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居民室内电磁辐射标准

居民室内电磁辐射标准

居民室内电磁辐射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实。

然而,电子产品所带来的电磁辐射却成为了人们的健康隐患之一,因此,对于室内电磁辐射标准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室内电磁辐射?室内电磁辐射指的是在小区、社区、家庭等室内环境中存在的电磁波。

电磁辐射来源多种多样,如Wi-Fi、手机、电视、微波炉等。

二、为什么需要制定室内电磁辐射标准?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强度电磁辐射下的人体将会出现头痛、失眠、抑郁、恶心等不适症状,甚至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制定室内电磁辐射标准来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三、室内电磁辐射标准有哪些?一般来说,我国室内电磁辐射标准分为三个等级:1.一级标准——日平均电场强度≤0.4V/m,日平均磁场强度≤40nT;2.二级标准——日平均电场强度≤1.0V/m,日平均磁场强度≤100nT;3.三级标准——日平均电场强度≤2.0V/m,日平均磁场强度≤200nT;根据标准规定,日平均电场强度是指电磁波辐射的平均值,而日平均磁场强度则是指magnetic field strength的平均值。

四、如何防护室内电磁辐射?1.选用电磁辐射低的电子产品;2.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适当距离;3.不要在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使用电子产品;4.使用电子产品时尽量关闭无线网络、蓝牙等功能;5.可以装上电磁波屏蔽设备,如室内空气净化器、电磁波隔离纱窗等。

总之,制定室内电磁辐射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每个人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减少室内电磁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标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标准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所
制定的限制。

以下是ICNIRP对电磁辐射的限制标准(截至2020年):
1. 高频辐射(30 kHz - 300 GHz):
- 频率范围较小的电磁波(100 kHz - 10 GHz):人体热效应
的限制是每单位时间的平均吸收功率(SAR)不超过2瓦/千克。

- 频率范围较大的电磁波(>10 GHz):人体热效应的限制
是每单位时间的SAR不超过4瓦/千克。

2. 低频辐射(0 - 10 kHz):
- 电磁场强度的限制是暴露人体时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场强
度不超过5千伏/米,磁场强度不超过100微特斯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是基于防护目的设定的,目的是保护大多数人免受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

对于特定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和电敏感人群),可能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此外,各国的相关标准有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具体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指南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日常家用电磁辐射测试与安全值

日常家用电磁辐射测试与安全值

日常家用电磁辐射测试与安全值zt我们将电磁辐射强度由强到弱设定五分制,凡是被评为五分的,都属于严重超标,可要引起您重视了;三星以上也属于超标范围,也要引起您的注意;一星的,是安全的,您可以放心使用。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长期接触易患白血病。

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下,相对安全。

而射频电磁波的单位是μW/?ahref="/136/" target="_blank">M2。

电视传统显像管电视CRT是第一个接受测试的。

我们首先对它进行近距离的测试,在正面半米的范围内,正常开机的瞬间,它所产生的辐射值是0.12μT,正常观看时的辐射值是0.30μT,换台时为0.27μT,待机状态则是0.11μT,而侧面在正常观看的情况下,辐射值是0.28μT,总体看来接近警戒值。

因为大多数人看电视是在3 米左右的距离,所以我们在正面3米处也做了测试,发现辐射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开关机、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都是0.12μT,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显像管电视正常观看不会产生危害。

但是令我们意外的是在它的后面辐射强度较大,开机后在半米之内辐射值竟达4.8μT,而且隔着玻璃、木板,辐射都没有减小,甚至隔着10厘米厚的墙辐射值还有0.9μT。

如果你的电视后面正对着卧室的床头可要小心了。

不过通常人们休息和看电视的时间不同,所以问题倒不大。

再看等离子电视,正面半米处,开机、观看、换台都是0.11μT,待机时0.12μT,侧面0.11μT;在正面3米处,开机时0.12μT,正常观看时是0.14μT,换台、待机状态下0.11μT,从测试结果看较之传统电视,等离子的辐射强度要小一些。

而背投电视,正常观看时,紧贴机身正面0.12μT、侧面0.19μT、后面0.14μT;正面半米处0.11μT;正面3米处0.1μT。

在电视系列中最令人放心的是液晶电视,不论是正面半米还是正面3米的范围内,开机瞬间、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的测试结果都是0.1μT,而侧面也只有0.11μT,基本上是辐射强度没有变化。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自然界的辐射有很多种,我们这里说的辐射指的是电磁辐射,对家电而言,对人有影响的主要是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测试50赫兹频率以下的工频电磁波。

(比如家电、高压线)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辐射在0.3到0.4μT之间,属于警戒值至于0.3μT特别是0.1μT以下,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射频电磁波的单位是μW/㎝2(比如微波炉、手机、广播电视的基站,测的一般是几百到上千赫兹的频段)10μW/㎝2 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电视:传统显像管电视CRT:在正面半米的范围内,正常开机的瞬间,它所产生的辐射值是0.12μT正常观看时的辐射值是0.30μT换台时为0.27μT,待机状态则是0.11μT侧面在正常观看的情况下,辐射值是0.28μT正面3米辐射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开关机、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都是0.12μT它的后面辐射强度较大:开机后在半米之内辐射值竟达4.8μT,而且隔着玻璃、木板,辐射都没有减小甚至隔着10厘米厚的墙辐射值还有0.9μT电视:等离子电视:正面半米处,开机、观看、换台都是0.11μT,待机时0.12μT,侧面0.11μT;在正面3米处,开机时0.12μT,正常观看时是0.14μT,换台、待机状态下0.11μT电视:背投:正常观看时,紧贴机身正面0.12μT、侧面0.19μT、后面0.14μT;正面半米处0.11μT;正面3米处0.1μT电视:液晶电视:不论是正面半米还是正面3米的范围内,开机瞬间、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的测试结果都是0.1μT,而侧面也只有0.11μTCRT显示器:显示屏前紧贴着1.00μT显示屏侧面紧贴着0.55μT显示屏中央,距离0.03米,辐射还有0.55μT0.2米时,显示屏前面的辐射衰减到了0.18μT(-防辐射的屏保,我们也特意对它做了测试,加上屏保辐射只有10%的减少)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前0.5米0.11μT开机瞬间0.12μT关机0.11μT显示屏侧面0.5米0.12μT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前0.1米0.13μT显示屏前0.3米0.10μT显示屏侧面0.3米0.13μT键盘上方0.19μT电源适配器0.22μT普通鼠标0.1μT普通键盘0.11μT无线鼠标鼠标上方0.53μT无线键盘键盘上方 0.96μT无线网关网关上方 0.15μT还有打印机0.11μT数码相机电源适配器 0.11μTMP4电源适配器 0.16μT台式电脑的主机:前面0.17μT主机操作面板中央辐射略强,距离0.03米,0.26μT主机侧面0.29μT,机箱左侧面中央,距离0.03米,0.23μT。

电磁波安全值

电磁波安全值

电磁波安全标准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第一级标准(10μw/cm2)为安全区,: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第二级标准(40μw/cm2)为中间区,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

对于300MHz~300GHz的微波,一级标准为:(10μw/cm2),二级标准为:(40μw/cm2),因此,对于酒店及写字楼应按一级标准设计,对于商场、商贸中心,可按二级标准设计。

假设天线的EIRP是10dBm=10mw=10000μw按一级标准计算:允许的功率密度为10μw/cm2,那么能满足要求的最小距为:10000μw/4π d2=795.77 /d2=10μw/ cm2d2=79.577(cm2) ≈8.92 cm即在距离天线下方9cm的地方可满足一级卫生标准。

我公司直放站主机输出功率一般为2W=33dBm,那么离天线多远处为一级标准安全区,则d为:2W=33dBm =2000mw=2000000μw2000000μw /4π d2=10μw/ cm2d2=15924(cm2) d≈126cm即在距离天线下方126cm的地方可满足一级卫生标准。

实际上,我国的标准要求十分严格,美国及欧洲标准比我们宽松得多。

按照欧洲标准,在离天线18cm处已处于安全区,即天线的保护外壳以外均能满足安全要求,因此,对适当设计的室内分布系统的电磁安全问题不必多虑。

欧洲、美国及我国标准的对比。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定准规度射安全限标新国家最电磁辐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和频段特性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 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定点测100m~50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20min~5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1988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

1 名词术语1.1 电磁波本标准所称电磁波是指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1.1.1 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2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3 短波指频率为3~30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4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5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l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6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1.2 电磁辐射强度单位1.2.1 电场强度单位对长、中、短波和超短波电磁辐射,以伏/米(V/m)表示计量单位。

1.2.2 功率密度单位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微瓦/平方厘米(μW/cm(上标始)2(上标终))或毫瓦/平方厘米(mW/cm(上标始)2(上标终))表示计量单位。

1.2.3 复合场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电磁波复合在一起的场强,其值为各单个频率场强平方和的根值,可以下式表示:式中:E——复合场强,V/m;E(下标始)1(下标终)、E(下标始)2(下标终)……E(下标始)n(下标终)——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m。

1.3 分级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完整版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完整版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和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分级的。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卫生要求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 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参考]自然界的辐射有很多种,我们这里说的辐射指的是电磁辐射,对家电而言,对人有影响的主要是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两个级别其中工频段的单位是μT,测试50赫兹频率以下的工频电磁波。

(比如家电、高压线)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辐射在0.3到0.4μT之间,属于警戒值至于0.3μT特别是0.1μT以下,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而射频电磁波的单位是μW/㎝2(比如微波炉、手机、广播电视的基站,测的一般是几百到上千赫兹的频段)10μW/㎝2 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电视:传统显像管电视CRT:在正面半米的范围内,正常开机的瞬间,它所产生的辐射值是0.12μT正常观看时的辐射值是0.30μT换台时为0.27μT,待机状态则是0.11μT侧面在正常观看的情况下,辐射值是0.28μT正面3米辐射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开关机、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都是0.12μT它的后面辐射强度较大:开机后在半米之内辐射值竟达4.8μT,而且隔着玻璃、木板,辐射都没有减小甚至隔着10厘米厚的墙辐射值还有0.9μT电视:等离子电视:正面半米处,开机、观看、换台都是0.11μT,待机时0.12μT,侧面0.11μT;在正面3米处,开机时0.12μT,正常观看时是0.14μT,换台、待机状态下0.11μT电视:背投:正常观看时,紧贴机身正面0.12μT、侧面0.19μT、后面0.14μT;正面半米处0.11μT;正面3米处0.1μT电视:液晶电视:不论是正面半米还是正面3米的范围内,开机瞬间、正常观看、换台、待机状态的测试结果都是0.1μT,而侧面也只有0.11μTCRT显示器:显示屏前紧贴着1.00μT显示屏侧面紧贴着0.55μT显示屏中央,距离0.03米,辐射还有0.55μT0.2米时,显示屏前面的辐射衰减到了0.18μT(-防辐射的屏保,我们也特意对它做了测试,加上屏保辐射只有10%的减少)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前0.5米0.11μT开机瞬间0.12μT关机0.11μT显示屏侧面0.5米0.12μT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前0.1米0.13μT显示屏前0.3米0.10μT显示屏侧面0.3米0.13μT键盘上方0.19μT电源适配器0.22μT普通鼠标0.1μT普通键盘0.11μT无线鼠标鼠标上方0.53μT无线键盘键盘上方 0.96μT无线网关网关上方 0.15μT还有打印机0.11μT数码相机电源适配器 0.11μTMP4电源适配器 0.16μT台式电脑的主机:前面0.17μT主机操作面板中央辐射略强,距离0.03米,0.26μT主机侧面0.29μT,机箱左侧面中央,距离0.03米,0.23μT。

uva340标准辐照强度

uva340标准辐照强度

uva340标准辐照强度
UVA-340标准辐照强度是指波长为340纳米的紫外线A波段的辐照强度。

UVA是紫外线A波段的简称,波长范围为315-400纳米。

在UVA-340标准下,物体所承受的辐射量是在一定时间内所接收到的波长为340纳米的紫外线辐射量。

UVA-340标准辐照强度是一个衡量电磁波强度的物理量,常用符号为E,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2)或者米瓦特每平方米(mW/m^2)。

这个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光疗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因为UVA波段的紫外线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紫外线范围之一,其能量相对较低,穿透皮肤的能力较弱。

总结来说,UVA-340标准辐照强度是指波长为340纳米的紫外线A波段的辐照强度,是一个衡量电磁波强度的物理量。

这个标准在光疗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为UVA波段的紫外线相对安全。

国家辐射标准

国家辐射标准

国家辐射标准1基本限值(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小于0.1W/kg。

(2) 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2 导出限值(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职业照射导出限值)要求。

表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0.1--3 87 0.25 (20)*3--30 150/f 0.40/f (60/f)*30--3000 (28)** (0.075)** 23000--15000 (0.5/f)** (0.0015/f)** f/150015000--30000 (61)** (0.16)** 10注:* 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是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应满足表2(公众照射导出限值)要求。

表2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磁场强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3--30 67/f 0.17/f (12/f)*30--3000 (12)** (0.032)** 0.43000--15000 (0.22/f)** (0.001/f)** f/750015000--30000 (27)** (0.073)** 2(3)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中1、2 所列限值的1000倍。

(4)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声下8h连续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
单位容许场强
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
长、中、短波V/m 〈10 〈25
超短波V/m 〈5 〈12
微波μW/cm2 〈10 〈40
混合V/m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场分散,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3 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
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
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
(补充件)
A.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A.2 规范内容
A.2.1 测量方式
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A.2.1.1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A.2.1.1.1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A.2.1.1.2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A.2.2 测量位置
A.2.2.1 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A.2.2.2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A.2.3 测量仪器
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场强仪;区域性背景场强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线、频谱分析仪和电子计算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A.2.4 测量记录整理
除记录全部测量数据外,还应包括:测量地点、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测量日期、测量仪器、天线高度及参加测量人员等。

A.2.5 场强计算
按公式计算,主要供新建广播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地面卫星站等地点选择和建立卫生防护带作根据。

A.2.5.1 长、中波(垂直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A1)
F=1.41·(2+0.3X)/(2+X+0.6X2).......................(A2)…………………………………………(A3)
式中:P——发射机功率,KW;
r——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
G——相对于接地基本振子的天线增益,DB;
F——地面的衰减系数;
X——数量距离;
λ——波长,m;
ε——介电常数;
δ——导电系数,1/Ω·m。

A.2.5.2 短波(水平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短波(水平级化波)场强计算公式同式(A1)、(A2),但其中X按式(A4)计算:……………………………………………(A4)
A.2.5.3 电视、调频超短波场强计算公式
……………………………………………(A5)
式中:P——发射机功率,KW;
G——相对于半波偶极子的天线增益,DB;
r——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
F(θ)——天线垂直面方向性函数(视天线型式和层数而异)。

A.2.5.4 雷达等微波功率密度S计算公式:……………………………………………(A6)
式中:——发射机平均功率,W;
G——天线增益,DB;
r——天线与被测点距离,m。

A.2.6 计量单位的换算
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在远区场中的换算公式
S=E2/377...................................(A7)
式中:S——功率密度,W/m2;
E——电场强度,V/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