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稻纹枯病防治技术稻纹枯病是水稻上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症状为叶片出现疱状、水浸状的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纵向黄色纹理。

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清除病残体、病虫害综合管理等。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择具有抗稻纹枯病基因的品种进行种植,如东北大米、日本早熟等。

(2)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持田间湿度适宜,避免田块过于干旱或积水,以减少病菌侵染。

(3)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4)病虫害综合管理:综合利用农业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

1.稻飞虱防治技术稻飞虱是水稻上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飞虱虫在水稻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萎蔫、叶尖弯曲,并且黄化,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调控、化学防治、选用抗虫品种等。

(1)生态调控:提前清田去除病虫害菌源和虫卵,减少虫卵孵化数量。

在田间播撒驱虫剂,如石硫合剂、拟除虫菊酯等,用于控制飞虱的繁殖。

(2)化学防治:科学选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的合理,避免过度使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选用抗虫品种:选择具有抗飞虱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如超级稻、南京优质稻等。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通过合理使用上述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一、病害防治:1:水稻稻瘟病:1.1 病原与寄主:稻瘟病的病原菌是稻瘟病菌,主要寄生于水稻。

1.2 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稻瘟病一般在水稻拔节至抽穗期间发生,高温多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1.3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病害初期使用辣椒水、苏打水、硫磺熏蒸等药剂喷洒。

- 合理灌溉、排水和施肥,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 定期检查田间病情,及时消毒或更换种子。

2:水稻纹枯病:2.1 病原与寄主:纹枯病的病原菌是纹枯病菌,主要寄生于水稻。

2.2 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纹枯病主要在水稻生长初期和后期发生,气温偏高和过度施氮肥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2.3 防治措施:-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氮肥。

- 锄草除杂,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 使用铜基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

二、虫害防治:1:水稻螟虫:1.1 主要虫害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白背飞虱和小绿叶蝉等。

1.2 虫害发生与流行规律:螟虫多发生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气温适宜且湿度较高时虫害发生较为严重。

1.3 防治措施:- 种植抗虫品种。

- 使用黄板诱虫、杀虫剂喷洒等防治手段。

- 定期清理并销毁虫卵和虫害部位。

2:水稻螺虫:2.1 虫害特点:水稻螺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幼苗和秧苗阶段,导致苗期生长不良。

2.2 防治措施:- 治理水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来源。

- 播种前浸种或浸种后进行防治。

- 播种前适时田间排干,减少虫害发生。

附件:1:病害防治效果统计表格2:虫害防治效果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非农用药:指不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

- 农药残留:指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余量。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水稻种植至关重要。

一、病虫害的分类(一)病害1、稻瘟病:俗称白叶枯,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出现在稻苗期和拔节期。

果实扁平,无籽或少籽,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2、稻纹枯病:主要出现在水稻成熟期,以及秋季收获后。

病害部位为叶片,病斑呈现棕黑色直线状,受害严重可致全株死亡。

3、稻瘟病:病害多出现在秋季收获后,初期病斑呈现黄绿色,后期会变成深褐色,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

4、白叶枯病:一般出现在稻苗期,叶片上呈现白色细状条带,长时间影响可致全株脱落和枯萎。

(二)虫害1、稻飞虱:主要在稻株的下部寄生,会吸食水稻汁液,使植株减弱,严重时呈现枯黄色,并导致大面积减产。

2、白背飞虱:俗称灰飞虱,本身对水稻损害较小,但是它会把病菌传播到水稻上,导致水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

3、稻螟:主要在拔节期、灌浆期、子粒饱满期出现,其幼虫进食叶片内部,影响叶片功能,甚至导致水稻吸收养分减少和减产。

二、防治技术(一)病害防治技术1、选择病害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施用化学药物:如50%净嗪、50%浸种龙3、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病斑、杂草等4、科学旋作种植,避免连作(二)虫害防治技术1、采用生物防治法:如放养寄生蜂,以吞噬卵、幼虫等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2、采用物理方法,如在田间设置黄板、灯光、陷阱等,诱虫而捕获3、施用生物农药:如噻虫嗪等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

4、定期深翻田地,摧毁虫害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依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科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从而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坚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环保农药和生物防治三种手段,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15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2015年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一、病虫害的概述
1.1 病虫害的定义
1.2 水稻病虫害的分类与常见类型
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2.1 综合防治原则
2.2 防治策略的制定
2.3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
三、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
3.1 病虫害的症状与特征
3.2 病虫害的监测方法及时机
四、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4.1 有益生物的应用
4.2 病虫害天敌的培育与释放
4.3 植物保护类微生物的利用
五、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5.1 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5.2 农药的施用原则
5.3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存放
六、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
6.1 温度控制技术
6.2 光照控制技术
6.3 水分管理技术
七、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技术
7.1 堆肥技术
7.2 植物间作技术
7.3 轮作与休耕技术
八、病虫害的机械防治技术
8.1 机械收割与清洗技术
8.2 机械除草与翻耕技术
8.3 病虫害的机械控制设备
九、病虫害防治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9.1 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策略
9.2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9.3 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效果评估
附件:
1、病虫害防治监测表格
2、农药施用记录表格
3、综合防治技术手册
注释:
1、农药:指用于防虫害的化学物质。

2、监测:对农田中病虫害的实时观测与记录。

3、生态防治技术:以自然界的生物、环境和生态过程为基础,控制病虫害的技术手段。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病虫害的分类水稻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类。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等。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许多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农民可以咨询当地农业部门或种植专家,了解并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抗病虫害品种。

2.合理施肥水稻养分供给的合理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至关重要。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机率。

一般情况下,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农民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的生长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3.合理用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害或虫害,及时采取合理的药物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使用农药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水稻生长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问题。

因此,在使用农药之前,农民应该咨询专业人士,了解药剂的使用方法、用量和使用时期等,并在使用农药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风险。

正确掌握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可以降低病原菌和虫害的滋生。

在水稻生长期间,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适时进行灌溉,并注意排水,避免因过度湿润导致病害的发生。

5.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农民可以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过程易感染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土壤处理、气候条件和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保障人民的口粮需求。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水稻病害生产中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扁平糯米糠病、稻瘟病、水稻猝倒病、叶枯病、灰霉病等。

水稻病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和感染,使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减少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产量和品质,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草象、水稻灰飞虱、水稻螟虎等。

水稻虫害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口的刺吸、蛀食等对水稻叶片、根系、花穗等部位造成危害,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造成滞育死亡和逐年减产。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病原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一些天敌如锡纸娃娃、细腰蜂等,寄生虫如拟花天牛等,以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等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有效果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一些农药如敌草快、硫酸亚铁、三唑酮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不要超量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比较环保,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往往需要对土壤、气温等因素进行精细管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支撑剪枝、灭虫灯、肥料病虫防治等。

4.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通过加强农业管理、科学施肥、基本农田管理、合理灌溉等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第一章水稻的常见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

其特点是叶片上出现细小的灰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源等。

2.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呈现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的枯黄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病害区域轮作、喷洒药剂等。

3.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由于稻瘟病和稻纹枯病都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可以采取综合措施,如合理施肥、病害区域轮作、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等。

第二章水稻的常见虫害1.水稻纵卷叶螟:水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虫害之一,其幼虫以叶片为食害食,使叶片呈现卷曲状。

防治方法包括田间清除虫源、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安排适当的间套作物等。

2.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包括白背飞虱、稻飞虱等。

其幼虫以水稻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凋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及时喷洒杀虫剂等。

3.水稻稻飞虱: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通过吸取水稻的汁液导致水稻叶片泛黄、卷曲,严重时可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第三章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虫害图片、防治措施图解等。

第四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病害区域轮作:指在水稻栽培区域内,定期将病害严重的田地停用,转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积累。

2.抗病性强:指水稻品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

3.轮作:指在相同土地上,周期性地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水稻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立枯病症状:一般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发病。

发病特征为一簇一簇发生,秧苗变黄色,最后因秧苗茎基部腐烂导致死亡。

立枯病防治:(1)搞好床土配制,土壤调酸,消毒。

(2)培育壮秧,精选和消毒的种子播种。

(3)床土消毒,用立枯净、克枯星和病枯净进行床土消毒。

(4)做好苗床防寒和通风炼苗工作。

(5)发病初期药剂防治:35%清枯灵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喷雾30m2苗床或用3.2%克枯星或3%病枯净配成300倍液喷洒苗床,每平方米2—3升药液。

2、青枯病症状:成片发生,病苗因失水而叶片卷曲青枯,最后导致死亡。

防治:发病应立即浇水上床,水层高度为苗高的2/3,并进行串灌,如有条件应及早异地寄秧或及时插秧。

3、稻瘟病、胡麻斑病稻瘟病发生规律:7月中下旬至8月初,如连续阴雨天低温、光照不足,N肥施的过多发病严重。

胡麻斑病发病规律:一般是缺肥、缺钾,土壤瘠薄,砂质土,酸性土和长期积水中,在干旱、缺水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一是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插,多施基肥。

合理施用P、K肥,防止N肥过多。

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

三是减少菌源,处理带病稻草,减少病菌源。

(2)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可防治稻瘟、胡麻斑病,采用80%402浸种或强氯精浸种。

②叶瘟病发病初期用75%三环唑、75%丰登或40%富士一号喷雾。

③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采用20%三环唑喷雾。

④胡麻斑田间防治,加强水肥管理,稻苗生长期增施氮和钾肥以及硅肥,避免深水灌溉和长期积水、干旱、缺水等因素。

4、潜叶蝇水稻潜叶蝇属耐低温害虫,温度超过14℃不利于成虫产卵活动。

所以在田间危害每年常在5月末至6月中旬,即以插秧田插秧后15—20天,直播田以水稻3—5叶期危害最重。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一是培育壮秧,直播田要浅水灌溉,插秧田尽可能缩短插秧后秧苗的返青期,避免弱苗,特别是倒伏苗的出现。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蝉、粘虫等。

2、病虫害防治方法:
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

具体做法把握“四关”:一是种子处理,用多菌灵、净种灵、石灰水等浸种,杀死种子面上的病菌;二是秧田期,移栽前喷洒一次农药,将主要病虫害扑灭在秧田中,严防带入大田扩散;三是分蘖期,此期最易感染病虫害,要常检查,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防治蔓延危害;四是“破口”始穗期,是病虫害多发期,应早发现,及时防治。

稻瘟病用稻瘟灵、硫环唑、三环唑等防治,纹枯病用纹枯净、多菌灵等防治,稻曲病用多菌灵、稻丰灵、井岗霉素等防治,白叶枯病用叶枯宁防治,稻飞虱用扑虱灵、速灭威、优乐等防治,螟虫用杀螟松等防治。

喷洒农药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对要准,严格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喷洒的稻田面积要准,确保用量;五是时间要准,一般选择在下午3时后喷洒,喷后8小时内遇雨的,晴后再补喷。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1)为害特点: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寄主范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

病菌传播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2)防治方法:①选用良种,种植抗病品种,多组合合理搭配。

②种子消毒杀菌,1千克种子用3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

③加强栽培管理。

④药液浸秧,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亩用100毫升或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对欢60千克喷雾。

穗颈瘟预防,孕穗破口期用20%瘟安(异稻·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叶瘟治疗,用稻瘟类农药防治。

(1)为害特点:水稻白叶枯病又叫火烧苗。

白叶病,是一种传播很快的病害,目前许多稻区还没有这个病,所以它被定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

稻株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明的病斑。

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叫白叶枯病。

一般在水稻中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蔓延到上部叶片。

这种病从苗期发生,在分蘖期普遍发展,到孕穗期,特别抽穗后达到高峰。

如果发病早,叶片枯死,不能抽穗;如果发病较迟,影响扬花灌浆,秕粒增加,病株茎秆软弱易倒伏。

白叶枯病容易和其他病害混淆,辨认不清。

可把病叶剪下一小段,放在有水的玻璃片上,再用一块小玻璃压在上面,大约1分钟以后,放在光线稍暗的地方,如果切口处有浓浊状或乳白色液体流出,这就是白叶枯病的病菌。

(2)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稻种。

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过滤浸种,在温度为25℃时,可浸种3~4天。

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

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

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
为确保绿色稻米的品质,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需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技术。

一、水稻病害的防治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水稻立枯病等病害,采用菌毒杀星,每1/15公顷(1亩)用量25毫升,对水3000倍叶面喷雾,于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稻瘟病防治可取得90%以上的防效,且对品质无不良影响。

喷洒稻病宁能起到一药治多病的良好效果:
二、水稻虫害的防治
水稻害虫有水稻二化螟虫、水稻负泥虫、水稻潜叶蝇等。

采用生物制剂苏得利,每1/15公顷用量400毫升,对水200倍叶面喷雾,喷药时间为7月7日至10日,也就是刚出现枯鞘时喷洒,可取得一药治多虫的良好防效,且对水稻米质无影响。

用人工办法防治水稻负泥虫,即早晨用人工拉绳的办法来回拉2~3遍,把负泥虫扫落水中。

三、水稻杂草的防治
一般水田杂草群落为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并存,一些化学农药防效不佳且严重影响了水稻米质。

生绿金锄头可湿性粉剂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好,可在本田稗草2.1叶、三棱草30厘米高时每1/15公顷用60克对水50千克喷雾,可取得较好的除草效果,且对稻米品质无影响。

四、使用生物农药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时不能混用,尤其是杀虫剂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2.用药前要摇匀乳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3.晴天最佳用药时间为下午4时以后,阴天可全天用药,用药后当天遇雨的需补喷一次。

4.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严防曝晒。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是指在种植水稻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水稻因病虫害而造成的损失。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农药、畜牧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等,以及种植抗性品种,以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一、农药防治1、预防性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预防性农药防治,就是在根据各地数据分析来判断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时机,然后提前采取农药防治措施,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但过度使用农药可能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紧急农药防治紧急农药防治是指在水稻病虫害发生之后,立即采取农药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传播,但由于大量使用农药,也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畜牧肥料防治畜牧肥料防治指的是在种植水稻时,采用营养性肥料和有机物,改变水稻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可以采用营养性肥料补充水稻所需的养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并且,有机物也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如自然的食草动物、昆虫等,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一种技术。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污染的目的,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并保护水稻的收获量。

四、种植抗性品种种植抗性品种是指抗性品种在遭受病虫害侵袭时,具有抗性和耐受性,从而抵抗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一般来说,种植抗性品种可以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但抗性品种的种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时间投入,使用者要慎重考虑。

总之,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是一项技术,包括农药防治、畜牧肥料防治、生物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等,都可以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污染,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保护水稻的收获量。

水稻病虫防治方案

水稻病虫防治方案

水稻病虫防治方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稻病虫防治方案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稻病害防治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融合,形成类似灰绿色的大斑点。

稻瘟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因为抗性品种能够在受到病原侵染后产生一种特殊物质,起到抑制病原生长的作用。

(2)生物防治:利用一些生物制剂,如三唑酮等,喷洒在受病菌感染的稻株上,可有效抑制稻瘟病的发生。

(3)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磷肥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水稻的免疫力,减少水稻受病菌侵染的可能。

2.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或褐色的细长条纹,逐渐扩展形成交叉的纹路。

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如延庆90号等。

(3)适时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注意钾肥的施用,有助于提高稻纹枯病的抵抗力。

二、水稻虫害防治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为半翅目昆虫,以吸食水稻的汁液为生。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细长的黄白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弯曲、枯黄。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如下:(1)拮抗菌防治:通过将拮抗菌喷洒在田间,可以抑制稻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2)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昆虫或天敌昆虫对稻飞虱进行捕食,如绿瓢虫、翅膀小蜂等。

(3)化学防治:在虫害初期,使用适量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但注意控制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吃叶片为食,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病虫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合理选用抗病/虫品种:1.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如早熟抗霜性强的品种适合寒冷地区种植;2.选择抗病害和虫害的品种,如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病害损失;3.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品种的种植面积和比例,以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二、良好的田间管理: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需求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科学配方施肥,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导致病虫害的发生;2.合理灌溉:根据水稻生长需要,控制灌溉水的供应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3.及时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松软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4.定期清除杂草:杂草为病虫害提供了繁殖和隐藏的场所,清除杂草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三、科学防治病虫害:1.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利用纱网、捕虫灯等物理手段阻断病虫传播的途径;2.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3.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但要遵循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4.采用社区防治方法:通过社区合作,共同采取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如联防联控、集中喷药等。

四、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1.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通过设立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数据收集,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2.开展病虫害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因素,制定病虫害预警模型,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3.加强信息共享:通过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五、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1.组织农民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病虫害的危害、防治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3.建立农民合作社和技术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实施综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健康种子防治健康种子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基础。

在选种时,要选择健康、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并进行良好的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包括除去病虫隐存、消毒杀菌、增效等步骤,以确保种子的健康。

二、土壤改良良好的土壤状况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强水稻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应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矿质肥料的合理配比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养分利用率。

三、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综合防治的关键环节之一。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稻田整地:在田间整地时,要确保土壤松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同时,对田里的杂草进行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是水稻健康生长的保障。

要根据水稻的生理需要,合理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积水和过度干旱,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畜牧管理:畜牧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

利用鱼、蟹、鸭子等生物控制稻田中害虫的繁殖,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四、合理的施肥措施水稻的生长需要各种养分的供应,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施肥要根据土壤质量和水稻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并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以避免过肥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五、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病虫的繁殖。

例如,利用益虫如瓢虫、寄生蜂等来控制水稻害虫的数量,或者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

六、化学防治措施在水稻重要生长阶段,可以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病虫害。

但是,使用农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二、水稻病害防治技术1.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1.1 病害的特征和危害1.2 防治措施1.2.1 栽培措施1.2.2 化学防治方法1.2.3 生物防治方法1.2.4 抗性育种2.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2.1 病害的特征和危害2.2 防治措施2.2.1 栽培措施2.2.2 生物防治方法 2.2.3 化学防治方法2.2.4 抗性育种3.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 3.1 病害的特征和危害 3.2 防治措施3.2.1 栽培措施3.2.2 生物防治方法 3.2.3 化学防治方法3.2.4 抗性育种三、水稻虫害防治技术1.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1.1 虫害的特征和危害 1.2 防治措施1.2.1 生物防治方法 1.2.2 化学防治方法1.2.3 抗性育种2.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2.1 虫害的特征和危害 2.2 防治措施2.2.1 生物防治方法 2.2.2 化学防治方法2.2.3 抗性育种3.水稻稻瘿蚊防治技术3.1 虫害的特征和危害 3.2 防治措施3.2.1 生物防治方法 3.2.2 化学防治方法 3.2.3 抗性育种附件: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图表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法律。

2.农药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3.种子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了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一、水稻常见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如三环唑、稻瘟灵等。

2、纹枯病纹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上。

纹枯病的发生与田间湿度、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等因素有关。

在高温高湿、种植密度过大、施肥过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发病初期,可喷施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3、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

病菌通过水孔、伤口等侵入水稻植株。

在台风、暴雨等天气条件下,容易造成病害的传播和流行。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检疫,防止病菌传入。

发病初期,可喷施叶枯唑、噻菌铜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水稻常见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等。

稻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植株的基部,吸食汁液,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引起植株倒伏。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监测,及时掌握稻飞虱的发生动态。

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利于稻飞虱生存的环境。

在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可喷施吡蚜酮、噻虫嗪等药剂进行防治。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卷叶为害,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季节长、适应性广、容易滋生病虫害等特点,使得水稻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病害防治(一)稻瘟病发病特点:稻瘟病是水稻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的40天左右。

发病初期呈现灰绿色,后来逐渐变为稻叶上的白色霉点,霉点愈来愈大,相互连成片状,并向叶缘蔓延。

最后可导致叶片完全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及时清除病害来源:病株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防止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一般选用三唑酮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但不能过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二)白叶枯病发病特点:白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易受感染的病害。

发病初期,水稻叶面有白色粉末状斑点,随着病程的推进,叶片渐渐变黄,形成大片坏死,最终叶片脱落。

1.搭建遮阳棚: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使水稻感染白叶枯病,适当搭建遮阳棚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工作液浓度为400倍左右,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洒。

发病特点: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后期。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灰色细长的纵条状斑点,随着病程的继续,病斑逐渐变大、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干枯斑片。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先进品种:选用耐病、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2.积极除去鼠害:鼠类是纹枯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该加强田间鼠害的防治。

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5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预计发生面积9.5亿亩次。

为做好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8%,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27%,全季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1-2次。

二、防控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分区治理,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控关键期,优先使用健身栽培、抗(耐)病虫品种、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一)分区防控重点1.华南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注意防控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和白叶枯病。

2.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

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局部防治三化螟、大螟、粘虫、稻蓟马和白叶枯病。

3.西南稻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4.北方稻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天津、内蒙古东部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防控二化螟和纹枯病。

(二)主要技术措施1.稻飞虱。

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优先选用抗(耐)虱品种;尽量减少前期用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害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全 国水稻病害如不加防治,平均每年减产稻谷可 达300亿公斤 即使在现有防治水平之下,平均每年损失仍可 达200亿公斤 水稻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 防治和栽培管理 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 是水稻病害综合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 病害大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更是最主要 的、不可替代的防治手段
刺激增长作用,因此宜在水稻抽穗期以前 使用,推荐在早稻或上半年使用。已在蔬菜上
禁用
5、飞虱
飞虱吸汁 偷偷进攻
三种飞虱的型态特征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稻飞虱类的防治
常用药剂有扑虱灵( 25%可湿性粉剂每亩50 克)和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 它们对若虫效果好,对成虫效果差或无效, 因此应在飞虱发生的早期使用。 当飞虱大量迁入造成田间成虫量特大时,应 选用叶蝉散( 20%乳油每亩100 ~200毫升) 快速杀死成虫,同时加入扑虱灵或吡虫啉, 以防治以后孵化出的若虫。
4. 稻纵卷叶螟
叶尖初卷
防治适期
螟虫防治
螟虫克星!!
康宽应用技术

1、根据浙江省植保部门应用在水稻田防治稻纵卷 叶螟,每亩用1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 常规喷雾。七天后杀虫效果达到94.2%,保叶效果 达到90.0%;十四天后杀虫效果达到86.0%,保叶 效果达到83.9%。均优于常用5%氟虫腈每亩40毫 升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其它药剂)

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40~50g有效成
份/亩 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福先)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最好维 持田间水层2-3天,效果更好。

化学防治

20%三唑磷乳油,30~40g有效成份/亩。
使用技术要点: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
由于三唑磷残留期较长,对水稻褐飞虱有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

稻谷主产区: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黑龙江、
吉林等省区
水稻一生
多灾多难
虫子太多--晕!晕!晕!
稻飞虱 三化螟 稻苞虫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螟虫钻杆 枯鞘枯心
二化螟初孵幼虫 危害形成枯鞘
稻纵啃叶 花白一片
病害难治--烦!烦!烦!
干掉害虫 就用褔戈
40%氯虫·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氯虫苯甲酰胺对螟虫等鳞翅目害虫活性高,噻虫嗪对飞 虱等同翅目害虫杀灭效果好,两者混合后能大大提高对 方的活性。

福戈可以杀灭多种水稻害虫,特别是对稻纵卷叶螟有特 效。 除对鳞翅目害虫防效很好外,对鞘翅目、双翅目、半翅 目、直翅目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也可防治飞虱、蚜 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二、水稻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
三化螟 二化螟 大螟 稻纵卷叶螟 飞虱
1. 三化螟

幼虫
雌成虫
雄成虫
2 .二化螟
雌成虫
雄成虫
雌成虫

幼虫背上有五条深褐色条纹
二化螟危害特点
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
枯 鞘
枯鞘中的幼虫
3 .大 螟
成虫体型粗短,偏黑灰色
幼虫粗胖,无斑,淡红色
危害特点

基本同二化螟。幼虫 蛀入稻茎为害,也可 造成枯梢、枯心苗、 枯孕穗、白穗及虫伤 株。大螟为害的蛀孔 较大,有大量虫粪排 出茎外,且大部分不 在稻茎内,多夹在叶 鞘和茎秆之间,有别 于二化螟。

稻曲病在国内几乎所有稻区都有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在安徽的 沿淮地区发生较严重,通常在中、晚稻上 发生。 如2005年该病在安徽省大发生,严重受 害的田块达40万hm2。有一个农户承包36 hm2土地种植一种两系稻,9吨/ hm2的长 势长相,结果一公顷只收3吨煤炭一样的 稻谷,完全失去了商品价值。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内容
我国的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 水稻病害发生概况及防治 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我国的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 总面积的30%,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 50%以上人口的主食。

水稻种植面积比较稳定,年种植面积4.5亿~4.7亿亩。
有新叶, 不是防 治适期
剑叶 叶枕
目前关于稻曲病的化学防治所使用的主要 杀菌剂为: 苯并咪唑类药剂(多菌灵) 甾醇合成抑制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咪酰胺等)。 井冈霉素也具有60%左右的防效。

多菌灵与苯醚甲环唑在室内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多菌灵与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混合的协同系数SR50 供 试 药 剂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20)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10)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 :5)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 :1)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5 :1)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0:1)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20:1) 多菌灵 苯醚甲环唑 实际EC50 0.091 0.063 0.105 0.120 0.134 0.128 0.257 0.215 0.097 理论EC50 0.099 0.102 0.108 0.134 0.179 0.194 0.203 SR50 1.09 1.62 1.02 1.11 1.34 1.51 0.79
防治飞虱的特效药剂

燕化扫飞(80%吡蚜酮.烯啶虫胺)是目前 市场上含量最高的吡蚜酮烯啶虫胺复配剂
飞虱克星!!
吡蚜酮+呋虫胺
稻飞虱的防治

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施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三唑磷、久效磷等可引 起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因此,稻田尽量避免施用以上药剂,防止稻飞虱 再增猖獗 。

选准时机打药
25-30天
管他飞虱稻纵
60-70天 100-110天
萌发
幼苗
分蘖
拔节
孕穗
抽穗
杨花
乳熟
蜡熟
完熟
二、三化螟防治
二、三化螟防治
最佳防治时期: 分蘖盛期 破口前
稻纵卷叶螟防治 稻纵卷叶螟防治
水稻白背飞虱防治
水稻褐飞虱防治
三、我国水稻病害发生概况与防治
稻瘟病 稻曲病 纹枯病 细菌性病害 病毒病等


康宽使用注意事项


1、该农药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药剂能穿过茎部表皮细胞 层进入木质部,从而沿木质部传导至未施药的其它部位。 因此在田间作业中,用弥雾效果更好。 当气温高、田间蒸发量大时,应选择早上10点以前,下午 4点以后用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药液量,也可以更好 的增加作物的受药液量和渗透性,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2、为避免该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季作物或一种害虫宜 使用2-3次,每次间隔时间在15天以上。 3、该农药在我国登记时还有不同的剂型、含量及适用作 物,用户在不同的作物上应选用该农药的不同含量和剂型。




吡唑醚菌酯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 好,在推荐使用剂量下,绝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作物无药害, 但是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毒性极高(对虹鳟和大型溞剧毒),建 议在水田慎用 巴斯夫创造性地将吡唑醚菌酯包裹在特殊微胶囊中,此胶囊的特性 是,有效成分在水中很难释放,但在作物叶片上可以及时破裂,并 发挥药效。 在叶片表面,雾滴干燥时,封装在胶囊中的吡唑醚菌酯便迅速释放, 产生最佳的防治效果;而少量落入稻田水中的胶囊将保持完整并沉 入底泥,有效成分将被底泥中的微生物降解,从而不会对水生环境 造成危害。 与传统剂型相比,这种新的微胶囊技术更好地改善了产品的毒理学 特性,对环境更友好,属于智能化产品
会使稻谷带有恶臭, 影响产品品质
对鱼类有毒性 不具有内吸性 鱼毒也较高 防效下降 抗药性迅速 产生
抗 药 性 日 益 严 重
间接作用 化合物
有机磷类杀菌剂和稻瘟灵由于田间已产生抗 药性,效果不稳定,大发生时很难控制病害。 属于间接作用的药剂三环唑保护作用较好, 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防效较以前有所下降。 三唑类药剂已成为防治稻瘟病的重要药剂, 如生产上的爱苗、翠苗等都是以三唑类为主 的混配剂,除防治稻瘟病外,对穗期病害如 稻曲病、叶尖枯病、纹枯病、早衰都有较好 的效果。
2、根据四川省药检部门在水稻二化螟防治试验中 应用,每亩用10毫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二桶, 常规喷雾。二十天后白穗防效达到96.1%,虫伤株 防效达到98.7%;杀虫效果达到93.6%。综合防效 均优于常用5%氟虫腈每亩40毫升和20%三唑磷 140毫升的防治效果。

康宽应用技术

综合全国各地的试验示范表明: 一、安徽试验将装有4升水的桶里倒入5毫升该品种农药, 再放入活的金鱼。数小时后,金鱼仍在游动,说明对鱼 的毒性非常低,可以证明对水生动物是安全的。 二、在湖北、江苏、上海的水稻上防治稻纵卷叶螟、二 化螟、三化螟、大螟试验示范,均表现为防治效果优于 常规的国产和其他进口品种农药 在我国水稻产区常发性的害虫防治上应用潜力巨大
田间试验表明,单一的药剂(如咪酰胺)对稻曲病的防治 效果不佳,而桶混使用,尤其是多菌灵与苯醚甲环唑按照 一定的比例桶混使用,能够提高对稻曲病的防效
农药桶混防治稻曲病小区试验防效结果(潜山县,2011)

氰菌胺,稻瘟酰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 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氰菌胺系由日本农药公司与巴斯夫公司(原美国氰 胺公司)在1995年共同开发成功的内吸传导型稻瘟 病防治药剂。最早由原氰胺公司所发明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下施用 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主要用于防 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颈瘟。
稻曲病
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 稻曲病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 危害较大,由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 稻曲病不但破坏病粒本身,而且使病粒附近 的稻谷千粒重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 率降低。一般产量损失约3~5%,重的可达 50 ~ 70%。 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其毒素对人、畜禽也 有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