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进程。(3)评价/反思过程。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教程之中。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知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知教学法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五种因素的影响。

2.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答: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一、简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过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二.论述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答: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三、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造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四、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方向性与顺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因进行的速度、达到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五、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并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一、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教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

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三、简述完形——顿悟说基本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答: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由此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而不是尝试错误的。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了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成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为着学习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办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拓一些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

一、简述动机的含义的及功能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二、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休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全体的成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教师央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微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的怎样的?

答:二者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且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效果是统一的。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班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

四、如何创造部题情境?

答: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己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子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务难易4运气好坏,5身心状态6外界环境等。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一、简述迁移的作用

答: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