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 秀 教 案 示 例

合集下载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范本(3篇)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范本(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一个优秀案例。

二、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三、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提高教师对教材、学情的把握能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提高。

四、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核心素养主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点评,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3. 互动研讨:围绕核心素养,教师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共识。

4. 教学设计比赛: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展示教学成果。

5. 总结反思: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1)专家进行核心素养主题讲座,从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2)教师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课堂教学展示(1)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展示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2)其他教师观摩,认真记录教学亮点和不足。

3. 互动研讨(1)教师分组讨论,围绕核心素养,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学设计比赛(1)教师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比赛,展示教学成果。

(2)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 案例简介该优秀教学案例以化学课程为背景,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目标。

本案例于某某学校举办的教学案例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 案例实施内容2.1 教学目标通过在化学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2 教学内容本案例将化学课程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选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化学难题。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3 教学过程2.3.1 选题与背景介绍教师引入一个与当下社会问题相关的化学难题,比如环境污染或资源利用等,向学生介绍该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3.2 知识讲解与实验设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与选题相关的化学知识,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和验证相关的化学原理。

2.3.3 小组探究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和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2.3.4 团队报告与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解决方案,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探讨和分享。

2.4 教学效果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启示本案例的成功实施表明,在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团队分享,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彼此的研究和成长。

该案例为其他化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

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较大的作用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6篇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在教学设计案例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3、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养过或见过鹅吗?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鹅》。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师:看来你们都爱上语文课,已经有同学自动阅读过课文了。

现在,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有哪些主要内容?估计: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

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39页,看一看第三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生朗读完师:这一段究竟有哪些内容,作者又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板书“形象”)?估计:(1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2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边听边板书“扁圆”“突兀”)说得好啊!不但发言积极,而且对“突兀”一词还能说明了意思。

不过,你是怎么弄清“突兀”一词意思的呢?师:对!请同学们注意:今后自己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首先要自己查字典、查词典,如果还弄不明白,就应该向你周围的人求教。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4Topic3SectionA优秀教学案例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4Topic3SectionA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5.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小组讨论、演讲视频等。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会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此外,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地球的美景,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蓝色、绿色、白色等。”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地球会呈现这些颜色?”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地球上有水、植物、大气等。”教师趁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环境”,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例如,第一组学生提出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建议,第二组学生提出节约用水用电的建议,以此类推。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海报、制作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建议。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建议,并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环保建议。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从自己做起,实际行动起来。

体育优秀教研活动案例(3篇)

体育优秀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9月开展了“体育优秀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实践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4. 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体育课本次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体育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内容包括田径、球类、体操等。

教师们通过观摩,了解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理念,为自身教学提供借鉴。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师们围绕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讨,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研讨内容包括:(1)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及教学效果。

(2)如何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3. 教学实践教师们在研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实践。

实践内容包括:(1)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教学设计。

(2)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 教育科研教师们围绕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科研。

内容包括:(1)选题、立项、研究方法等。

(2)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3)参加教育科研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四、活动过程1. 活动筹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同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 活动实施(1)观摩优秀体育课:教师们分组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记录课堂亮点,为研讨做好准备。

(2)教学研讨:教师们围绕观摩课进行研讨,分享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优秀教学案例
在反思与评价中,我会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以一个购物场景为导入,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费了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3个苹果× 2元/个= 6元。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学生能够明白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工具。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索,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案例中,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的数量关系。例如,我会提出问题:“如果你买了2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的价格是2元/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个,那么你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计算得出答案:2个苹果× 2元/个+ 2个香蕉× 3元/个= 4元+ 6元= 10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1.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

《走进“纸”世界》一、概述《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

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中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

本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

(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

(3)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

(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

(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从招幌到现代广告》一、概述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作品欣赏》内容的一节关于广告设计与创意的美术课。

计划1课时,45分钟。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通用)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通用)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通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继续学习15课《水上飞机》。

(师板书:15水上飞机)。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忆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水上飞机的?(样子、种类和作用)它们分别在哪些段落里?(1段、2—6段、7段)二、明确学习任务:三、自学检测8—10分钟)学生自己一边默读一边勾画,然后同桌交流。

四、合作交流、展示点拨以二人为一小组汇报、交流)(15—20分钟)导学第一自然段:1、从第1段大家知道了什么?要点:(1)、水上飞机的样子“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心里会感到很奇怪。

(师板书:奇怪)(3)、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并相机指导朗读。

2、谈话过渡:从“究竟”一词可以看出小海鸥很好问,那么小海鸥是怎么问的,那条奇怪的大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现在单号同学和双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读)导学二至六自然段1、师:读完了吗?现在你们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2、抽读、感悟、评价。

重点提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

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

你再读读)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

引导学生边读边加上动作。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④“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

优秀教学案例

优秀教学案例

优秀教学案例导言: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通过借鉴和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启发式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某中学数学教师李老师在教授平面几何时,设计了一道启发式问题:如何用折纸构造一个正方形?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展示出了独特的创造力。

接着,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分析和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并找到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折纸的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应用到其他几何问题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解决具体问题,还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案例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某小学语文教师王老师在教授写作时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王老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性写作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一位百岁老人,记录下他们的对话并刊登在学校报纸上。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采访技巧和新闻写作,还了解了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这个教学案例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案例三: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某高中物理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光学的过程中应用了项目化学习。

刘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光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调查、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研究报告。

最后,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评分。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岭南版)第十二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重复的构成方法,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复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对比色和同类色配色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具准备:CAI 课件、电脑。

学具准备:电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鸟飞翔和豹奔跑的动画。

师生谈话: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图片)。

师生谈话: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①指导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师生谈话:音乐中重复的应用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②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有趣的重复》,那是一种“形”的重复。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形”的重复的制作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排列骨式;③确定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用课件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重复构成作品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就成为“色彩的重复”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重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色彩的重复”的设计和制作方法(1)课件出示数幅“色彩的重复”作品,学生欣赏,想:“色彩的重复”是怎样做成的?(2)请一位学生说说“色彩的重复”的制作步骤。

(教师在黑板演示: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涂上颜色。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全)获奖作品汇编(上部)目录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对数的概念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1、循环结构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14、函数yAin(某)的图象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18、正弦定理(1)19、正弦定理(2)20、正弦定理(3)21、余弦定理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前言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

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

谢谢你们!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一、教学内容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

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

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优秀教学案例【10篇】

优秀教学案例【10篇】

优秀教学案例【10篇】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幸福。

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优秀教学案例》,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案例分析:篇一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甜甜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

”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甜甜,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确实甜甜小朋友对画花、草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

”在此,我对甜甜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甜甜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甜甜对这天的画花内容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

当时我看到甜甜完成作业后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这一次处理的很好。

但当我从贝老师那里也得知甜甜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点担心。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我们对甜甜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她能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如果甜甜以后依赖这“一对一”的。

教学方式,那么她到了小学,初中,高中该怎么办呢?会有多少老师能给甜甜做“一对一”的教学呢?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查了很多资料,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二教学在我们大家理解起来就是一种实践,而对于教学理论书籍我却读得不多。

今年暑假,得知学校新到一批新课程教学理论书籍,便借来这本《高中新课程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细细读来,感受颇深。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案例段柳乡中心校黑峪沟小学李怀萍本组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

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

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探究。

◆活动时间:2016年3月13号◆组织负责:张书君◆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双册◆课例执教:李怀萍◆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16年3月13日·地点:黑峪沟小学多媒体教室·对象:全体老师研究始于问题。

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

优秀教育案例

优秀教育案例

优秀教育案例案例1: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

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

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3。

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人生,请上好第一课案例2: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024年苍南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结果公示县一等奖

2024年苍南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结果公示县一等奖

2024年,苍南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结果已经揭晓,现公
示如下:
一等奖(共计x个案例)
案例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教师:XXX
学校:XXX
中学英语教师XXX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设
计和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教师
通过组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了
课堂氛围和互动性。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
实际对话和情境演练,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表达技巧。

案例2:《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XXX
学校:XXX
初中物理教师XXX通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师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进行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
的掌握和应用的目标。

案例3:《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教师:XXX
学校:XXX
初中地理教师XXX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和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还通过在课堂中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地
理信息和实例,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学物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大学物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大学物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案例主题科学思维方法二、结合章节第六章交变电磁场第二节电磁感应定律三、案例意义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定律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方法。

其具体案例意义如下:(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科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方法。

(2)旨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

(3)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案例描述第一阶段:采用同伴教学法教学模式,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预习内容。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讲述准备的内容,重点讲一个内容,其他同学可做补充。

每组讲完后,学生之间互动。

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了解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

第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和分析,然后师生互动。

重点讲述以下几点:(1)讲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未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把电磁感应定律产生的背景、认识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家做出的不懈努力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精神,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第三阶段:教师讲述主要概念与公式,测试学习效果,进行师生互动。

重点讲述以下几点:(1)由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作为切入点,介绍楞次得出“楞次定律”的过程,如何揭示电磁现象是符合能量守恒规律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探索问题。

(2)从安培环路定理与感生电动势两个公式形式入手,讲述两种场产生的机制、区别和关联,尤其是感生电动势的数学表达式所表达的内涵,引领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领会物理概念和公式的内涵,掌握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

第四阶段:课后作业(1)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中你获得哪些启示?(2)通过稳恒磁场安培环路定律和感生电场对比,你学会了哪些认识问题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和课堂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会有新想法和认识,在这个基础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内容,使他们的头脑中对物理定律的逻辑性、历史性和实用性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到提高。

优秀教学案例三篇(大学院校)

优秀教学案例三篇(大学院校)

优秀教学案例三篇(大学院校)【篇一】一、背景随着网络教育时代的到来,外语学习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外语教学的良好环境,激励教师快乐教英语,促进学生快乐学英语。

营造双乐式课堂教学环境的指导思想为:“构建以外语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重点,能适应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再学习需要的、基于互联网和课堂的快乐英语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并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选择和整合,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情境,以便激起学习者的求知欲,来提升学生自主性、可持续性学力形成的一种媒介方式。

在常规课堂环境下,依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采取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去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使其视学习为乐事,变负担为乐趣,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最终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快乐学习境界,亦即“双乐式”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二、课堂观察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弱也直接制约着其外语学习。

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多数较为被动接受知识,不主动去学习。

即使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但多数学生并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其娱乐活动多于学习。

若能将网络技术有效引入课堂,将会发挥它特有的作用。

观察对象:民办高校大学一年级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过程: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向学生发送微课堂资料,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本单元并积极了解相关资料,并尝试角色扮演及课文复述。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在课堂上开展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课文复述,以学生的体验,感受,参与意识,兴趣点的调动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从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亮点和误解之处。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课堂上,教师不断的进行启发式提问。

但是,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取思考时间过短,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不够。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1篇)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1篇)

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1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为了加深您对于教学设计案例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11篇教学设计案例,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理念】以学生主体,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愉快识字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遇事要动脑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

(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023年最新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三篇第一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一、背景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

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

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

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

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

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

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

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

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

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

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

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

教学设计方案案例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案例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案例优秀5篇1. 主题:科学实验设计题目: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材料:- 3个稀释瓶- 3个试管- 水- 纳OH溶液- HC溶液- 空气泵实验步骤:1. 在3个稀释瓶中分别加入纳OH溶液和HC溶液,浓度分别为0.1mol/L、0.2mol/L、0.3mol/L。

2. 准备3个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纳OH溶液和HC溶液。

3. 同时加入反应液,并立即打开空气泵。

4. 观察反应液的变化,并记录下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

5. 重复2-4步骤,分别使用0.2mol/L和0.3mol/L的纳OH溶液,记录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反应液随着纳OH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

并且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减少,反应速率加快。

结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与化学反应速率公式中的反应物浓度相关项相吻合。

2. 主题:历史课教学设计题目:古代帝国的兴衰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帝国的兴衰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帝国的定义和特点2. 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例,介绍其兴起和衰落的原因3. 帝国兴衰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帝国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各个古代帝国的兴衰原因。

2. 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针对某个古代帝国的兴衰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列举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的内容,可以是PPT、海报等形式,向全班展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帝国的定义和特点有一定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古代帝国兴衰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3.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3. 主题:体育课教学设计题目:篮球技术训练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运球技术,提高球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案示例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拟定者:姜通辉)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1. Knowledge Objects(1) Key Vocabularyband, hair band(2)Target LanguageWhose notebook is this?It must be Ning’s. It has her name on it.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Whose guitar is this?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Whose T-shirt is this?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2. Ability Objects(1)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2) Tra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3)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deduce.3. Moral ObjectUse your mind, then make inferences correctly.Ⅱ. Teaching Key Points1.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2.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Ⅳ. Teaching Methods1. Practice method2. A gameⅤ. Teaching Aids1. A tape recorder2. Real objectsⅥ.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I RevisionRevise the conversations in lb. Get different pairs of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o each thing might belong to and give a reason.Step Ⅱ 2a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Using a hair band, teach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words hair band, Point to the numbered list with blank lines after each number.Say. Bob and Anna found a backpack in front of their school.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things in the backpack.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Students write the correct words in each blank.Check the answers.Answers1. T-shirt2. hair band3. tennis ballsTapescriptBob: Oh, look! Whose backpack do you think this is?Anna: I don’t know. Look, here’s a school T-shirt.Bob: Well then, the person must go to our school. Oh! Here is a hair band, so the person can’t be a boy.Anna: It could be Kumi’s hair band. She has long hair.Bob: Or the hair band might belong to Linda. She was at the picnic, wasn’t she?Anna: Yes, she was. But then the backpack could belong to Rita. She’s always forgetting things.Bob: Oh, look! Tennis balls.Anna: Then it must be Linda’s backpack.She has long hair and she’s on the tennis team.Bob: You’re right!Step Ⅲ 2b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chart. Point to the numbered list of sentences which contain a blank. Read the sentences to the class saying blank when coming to a write-on line.Say, You are to hear the same recording again. This time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se sentences using the words must, might, could or can’t. Pointout the sample answer.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Answers1. The person must go to our school.2. The person can’t be a boy.3. It could be Mei’s hair band.4. The hair band might belong to Linda.5. It must be Linda’s backpack.Point to the box that contains the explanations of how to use the words must, might, could and can’t. Read the explanations to the class.Use "must" to show that you think something is probably true.Use "might" or "could" to show that you think something is possibly true. Use "can’t" to show that you are almost sure something is not true. And then have different students explain in his/her own words what each word means. Encourage students to make their own sentences using these words. For example, for the word must, a student might say, The English magazine must be Li Lei’s. He likes 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very much.Step Ⅵ 2cThis activity provides writing practice using vocabulary introduced in the unit.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Point to the list of sentences that contain a blank. Say,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from this unit. Some answers will vary. Elicit the first answer from the class (The notebook must/might be Ming’s. It was on her desk).Get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ask on their own. 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swering any questions they may have and offering help as needed.Check the answers.AnswersThe notebook must/might be Ming’s. It was on her desk.The homework can’t be Carla’s. She wasn’t at school today.The soccer ball might be John’s or Tony’s.They both play soccer, don’t they?The French book must be Li Ying’s. She’s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I can’t find my backpack. It might/must be still at school.The photo must be Lu’s. Those are his parents.The red bicycle can’t be Hu’s. She has a blue bicycle.The ticket might be my aunt’s or uncle’s.They are both going to the concert.Step Ⅴ Grammar FocusAsk student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pairs. At the same time,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S A: Whose notebook is this?S B: It must be Ning’s. It has her name on it.S A: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S B: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S A: Whose guitar is this?S B: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S A: Whose T-shirt is this?S B: 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Invite a student to underline the words must, could, might and can’t and then write them in a list on the blackboard.Ask students, what does it mean when you say something must be true? How sure are you that it is true? 100 percent? 50 percent? 10 percent?When a student answers 100 percent, write it next to the word must on the blackboard.Repeat the process with the words might, could and can’t.Optional activityAsk all but four students to put their heads down on their desks. Meanwhile, collect one item each from the four students.Play the game like this:T: (Holding up a pen) Whose pen is this?S1:It could be Li Lei’s.T: Li Lei, is this your pen?L: No, it isn’t.T: It can’t be Li Lei’s. He says it’s not his.S2:It might be Wu Jun’s.T: Wu Jun, is this your pen?W: Yes, it is.T: He says it’s his. The pen must be Wu Jun’s.(Holding up a notebook)Whose notebook is this?S3: It must be Li Na’s. I gave it to her as a birthday present.Repeat the process with the other items.Step Ⅵ SummarySay, In this class, we’ve clone some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we’ve learned how to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words must, might, could and can’t.Step Ⅶ HomeworkMake two sentences each using the words must, could, might and can’t. Step Ⅷ Blackboard Design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AThe Second PeriodTarget language:A: Whose notebook is this?B: It must be Ning’s.It has her name on it.A: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 B: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must 100%could 20%~80%might 20%~80%can’t 0%A: Whose guitar is this?B: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She plays the guitar.A: Whose T-shirt is this?B: It can’t be John’s.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榕江县计划乡中心校2012年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