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2010年版)

合集下载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编辑]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以法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基础,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发展的学说。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首先对市场经济的失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运行,但自由竞争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存在着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庇古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干预经济,推行积极的福利政策,来提高社会福利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庇古进一步提出了“庇古第二定律”,将资源再分配问题引入福利经济学的讨论范围中。

根据这个定律,庇古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和福利措施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社会福利水平。

他认为,通过重税富人和高收入者,然后将这些资源投入到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中,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主张政府应该扮演调节者和修正者的角色,通过实施税收政策、社保制度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他还提出了“能力付费”的理念,即个体的付出和享受应该相匹配。

此外,庇古还强调了教育和健康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福利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提供普及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自身的潜力。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国家在他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施各种福利政策,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缩小了贫富差距。

比如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就是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建立起了高福利、高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模式。

然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挑战。

有人认为,庇古主张的大规模福利政策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和懒惰行为的产生。

此外,福利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具备条件,包括充足的经费和有效的管理体制。

总的来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政府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第l卷论述经济福利的有关概念,以及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庇古对福利这一概念提出了两个命题:“第一,福利的要素是一些意识,或者说是意识之间的关系,第二,福利可以置于较大或较小的范畴之下”。

这就是说,福利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寓于人的满足之中,福利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

但庇古强调,福利包括的范围很广,在经济学中并不讨论一般福利,而只讨论与经济生活相关的福利,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用货币尺度所衡量的经济福利。

这种经济福利与一般福利是相关的,对一般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

庇古把福利作为满足,用效用来表示满足。

而效用可以用一个人为避免失去某种满足而愿支付的货币量来衡量,即可以用单位商品的价格来衡量,为了衡量和计量效用,庇古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在这种经济福利的概念之上,庇古论述了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他指出,“正是由于经济福利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量相联系的那部分总福利,国民收入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社会客现收入……所以,这两个概念,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是对等的,对其中之一的内容任何表述,就意味着对另一个内容的相应表述。

”这样,就把对经济福利的研究变为对国民收入的研究。

庇古使用的是马歇尔给国民收入所下的定义,即:“一国的劳动和资本作用于它的自然资源时,每年生产一定的纯商品总量,其中有的是物质的,有的是非物质的,各种服务也包括在内”。

这就是指扣除折旧与中间产品消耗之后的国民生产净值。

这种净值大致与一国的货币收入相等。

庇古从经济福利转到国民收入间题,这样就接着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国民收入量的变动,这种变动的衡量。

及其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他说明了在消费者嗜好与购买力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增加使经济福利增加,但由于国民收入量的变化又会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所以国民收入员变动与经济福利的关系也相当复杂。

只有在社会成员对新增加的产品比对所消失的产品愿意支付更多的货币时,这种增加才真正代表经济福利的增加。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慈善事业阶段((宗教慈善、官办慈善、民办慈善)、济贫制度的形成(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与发展阶段(1834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为标志)、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以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为标志)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一、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从抽象的意义上揭示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基本权利。

人权理论说明:人生来就有人身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的权利又很多种,但作为第一权利是人的生存权。

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加之个人能力、家庭境况不同和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任何制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相当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无法获得保障。

因此,部分思想家、政治见、文人和有志之士从人的需求本质和人的基本生存权出发,多角度的阐述了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了影响和指导各个时代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如: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伦理论;空想社会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新旧福利经济学说。

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一)福利国家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他们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应该由国家兴办一部分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直接干预,强调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等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新历史学派的以国家干预为主线的社会政策主张,为德国最早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奠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福利经济学第二讲庇古的旧福利经济理论(赵怡)

福利经济学第二讲庇古的旧福利经济理论(赵怡)
第二讲 庇古的旧福利经济理论
主讲教师:赵怡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1时4分13秒
目录
一、阿瑟·塞西尔·庇古简介 二、《福利经济学》概要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四、经济福利及其衡量方法 五、资源配置与经济福利 六、收入分配与经济福利 七、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福利经济学
配出发,演绎出社会经济福利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三,通过边际私人纯产值的背离,说明社会
资源的最优配置。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1时4分13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6
福利经济学
四、经济福利及其衡量方法
庇古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来提出经济福利的 衡量方法的。
下面举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基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来 计算消费者所获得的经济福利。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1时4分13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5
八、旧福利经济学的缺陷
福利经济学
1.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局限性。
2.福利、效用范畴的非客观性。
3.庇古式税收不如产权界定更有利于解决外部性问 题。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1时4分13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6
向富人征税尤其是向富人的消费征税,政府再 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这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
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1时4分13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4
福利经济学
七、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1.是将社会的合意性判断也即价值判断引入经济学中,打破 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假设,使经济学研究更加人性 化,更具有伦理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的是:第一,国 民收入的大小;第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 配状况。
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前提下,使穷人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绝对份额增加,会增加一个社 会的经济福利。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

其主要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理论基础
主要思想
补充内容: 庇古税
理论基础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好的
判断者,人们的理性生活是寻求快乐, 同时避免痛苦。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 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公共利 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基数效应论
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 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 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1.分析方法——边际产值分析法 为了考察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庇古采用了边际产值 分析法,用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关 系来说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的内容
——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2.实现资源最优配制的条件 1)每一单位的资本在任何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
值”和“边际私人纯产值”相等。 2)一单位资本在任何生产部门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均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小组成员:
讲解框架
庇古简介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理论基础 思想内容
庇古的主要贡献 学术界对庇古思想的反应 相关问题探讨
庇古简介
庇古简介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 要代表之一。
庇古师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歇尔的继 承人。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的内容
——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庇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 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 配置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加经济福利就要增加国 民收入,而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 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 中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学生版财政学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

学生版财政学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

资生 本产
芒 果 的
苹果 O
生产苹果的劳动L
等产量线的切点满足生产效
率,MRTS相同。
契约曲线 contract curve
2.2.4生产效率:另一种推导
只有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才满足生产效率; 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满足:两种商品的边际
技术替代率相等; 因此,竞争的市场也能达到生产效率。
2.3产品组合效率
哪 一 种 更 优?
--只关心每个人的福利,而不是不同人的相对福利,不关心不 平等。使富人变好、穷人原地踏步的变化仍然是帕累托改进。
--每个人对自己福利的感觉最重要,个人是“自己需要什么” 最好裁判
--我们可以判断一种状态是不是帕累托最优,但不能将两种帕累 托最优进行比较。如果要判定哪一个更优,需要加入经济学之 外的东西——价值观。
每年
x z C 苹果
2.2.3 竞争市场导致生产效率
假定:两种生产要素:L、K,数量给定;生产两种产品:苹果与芒果
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决策
生产者均衡条件
MRTSLK
PL PK
竞争性经济中,所
K E
等产量线isoqant:|斜率|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有生产者面临的要 素价格相等,也就 意味着所有生产者
芒果 0
张三
Lg g Lp2
p p2 p1
李四 0’ • Pareto efficient • Pareto improvement
Zp2 Zg
苹果
Making both Adam and Even better off
从不同的初始点开始
芒果 张三 0
Lg g Lp2
k
p4
p
p3
p2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庇古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 的,即一个人的货币收入众多,其边际效用愈小;而货币收 入愈少,其边际效用愈大。因此,穷人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 用大于富人,把货币收入由富人转移给穷人就可以增加社会 的总效用,即增加经济福利。
庇古生于英国一军人家庭,是这个家庭的长子。青年时 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 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 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 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 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 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 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退休后,他仍留 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 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 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庇古从经济福利转到国民收入问题,这样就接着讨论了两个问 题:
第一,国民收入量的变动,这种变动的衡量,及其与经济福利 的关系。他说明了在消费者嗜好与购买力分配不变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的增加使经济福利增加,但由于国民收入量的变化又 会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所以国民收入量变动与经济福利的关 系也相当复杂。只有在社会成员对新增加产品比对所消失的产 品愿意支付更多的货币时,这种增加才真正代表经济福利的增 加。
《收入理论》(1946)
《凯恩斯“通论”的回顾》(1956)
主要贡献
庇古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他关于外部性的分析为福利经济学、现代公共财政 和环境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庇古是第一个反对由凯恩斯发起的宏观经济学革命 的主要学者。
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福利经济学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第二章

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臵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 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图2-9 收入分配与资源配臵效率无关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一、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产权的概念:是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 占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的权利。 产权制度:对财产如何界定权利的规定。 张五常:在经济竞争中约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规则的制度,界定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制度。 德姆塞茨:规定人们怎样受益和怎样受损以及 人们之间的相互补偿问题
帕累托原理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臵判断 标准 二是帕累托最优原理,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臵 标准
一、帕累托改进(PI) 1、概念 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 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 成员的福利。 现实中的例子:减税
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到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变化, 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又没有使任 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变化就是好 的就是可取的,就是社会所希望的。 ——Hicks
二、帕累托最优(PO) 1、概念 是指资源配臵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不论实行何 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 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下降。 也就是说,此时达到了最优状态, 任何的变动都会偏离资源配臵的最佳状态。
2、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生产领域,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 和资源禀赋下无论如何改变投入要素组合,要 使一种产品数量增加,就必然使另一种产品数 量下降。 达到了生产可能性边界状态, 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PPC)。 图2-1
2、产权的类别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由国家拥有,并且按照可接 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 这些权利。 公有产权:在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产 权所包含的权利。 私有产权:将权利界定给某一个特定的人,产权 所有人对产权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2010年版)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2010年版)

思考练习题:
以采煤为例,说明内部经济 和不经济、外部经济和不经济。
第三节 收入的转移
一、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提出 “在福利经济学中有两个命题,粗浅地说,即 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 使满足增大;第二,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于穷 人会使满足增大。” 这两种情况之中,如果 一种情况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而另一种情况 没有发生不利的改变,那就能够认为经济福利 增加了。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说,是对马歇尔经济学 说的进一步发挥。是以功利主义和马歇尔的边 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来讨 论经济福利的含义以及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途 径,并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基数效用和经济福利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节 收入的转移
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分析法
1、相关概念介绍 1)、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 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 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 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2)、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 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认为在一定时间 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 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 4)、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 用决定,如果边际效用大,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高, 反之,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
C
内部经济
AC
内部不经济
O
Q
内部经济和内部不经济
C
外部经济
LAC1 LAC2
外部不经济
O
Q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附录:范围经济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的领域中,庇古福利经济学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评估政策效果以及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关注经济福利。

庇古认为,经济福利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以及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状况。

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

这一观点的背后,蕴含着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为了衡量经济福利,庇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他强调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随着所拥有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即效用)会逐渐减少。

基于这一规律,庇古认为,同等数量的货币对于富人和穷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

对于富人来说,一单位货币可能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较小;而对于穷人来说,一单位货币可能带来的满足感会大得多。

因此,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将一部分财富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庇古还关注到了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称为正外部性,比如一个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花,美化了周围的环境,让邻居也受益;也可能是负面的,称为负外部性,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

庇古认为,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对于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约束,它们的生产活动可能会过度,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提出了政府干预的主张。

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鼓励;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等手段来加以限制。

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考虑到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全部影响,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庇古福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庇古主张实行累进税制。

福利经济学第二讲庇古的旧福利经济理论(赵怡)

福利经济学第二讲庇古的旧福利经济理论(赵怡)
3.庇古式税收不如产权界定更有利于解决外部性问 题。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3时21分9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6
配出发,演绎出社会经济福利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三,通过边际私人纯产值的背离,说明社会
资源的最优配置。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3时21分8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6
福利经济学
四、经济福利及其衡量方法
庇古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来提出经济福利的 衡量方法的。
下面举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基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来 计算消费者所获得的经济福利。
3.在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上,庇古认为个人福利就是他所 能得到的满足的总和,全社会的福利就是个人福利的总和, 个人福利的增大就是全社会福利的增大。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3时21分9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5
八、旧福利经济学的缺陷
福利经济学
1.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局限性。
2.福利、效用范畴的非客观性。
福利经济学
庇古认为:
这个条件就是:每一单位资本在任何用途中的 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值以及一单位资 本在任何部门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均相等。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3时21分9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10
是什么原因使得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 产值不相等?
福利经济学
庇古认为:
主要是由于存在内部经济和内部不经济,外部 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以及资本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 权的分离。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3时21分8秒
山西财经大学 赵怡
4
福利经济学
二、《福利经济学》概要
第一编 福利与国民分工 论述经济福利的有关概念,以及经济福利与国

庇古与他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与他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与他的福利经济学摘要:《福利经济学》的作者亚瑟·庇古(Arthur Cecil Pigou) 1877 年生于英国怀特岛,年轻时在剑桥大学成为马歇尔(Alf rewd Mar shall) 的学生。

1900 年受聘于剑桥大学,30 岁时成为剑桥政治经济学首席教授。

庇古作为政治经济学教授的第一本重要著作是《财富与福利》(1912) ,其后陆续出版了《失业》(1913) 、《福利经济学》(1920) 、《工业波动》(1927) 、《公共财政研究》(1928) 和《就业与均衡》(1941) 。

庇古毕生精力都在建造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福利经济学》使福利经济学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它源于庇古1912 年出版的《富与福利》。

该书深受西奇维克管理主义和马歇尔边沁主义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1920 年出版,连续修订于1932 年出到第四版。

1952 年他将这本书保持原样出版。

2001 年再版福利经济学已经是他身后快半个世纪的事了。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资源配置批判与贡献正文:卡莱尔宣称,求知欲是哲学的开端。

但经济学的起源则是出于对肮脏简陋的街道以及生命中的不快乐表示厌恶的社会热忱。

——A.C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庇古先生是一个长寿的人,他老人家活了82岁,在其一生中著作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其写作于1920年的《福利经济学》。

说他这部著作前不得不先把这本《福利经济学》的写作背景提一下。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社会实现经济运行目标所需要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

他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他根据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庇古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于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受用,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的计算。

他把“最大多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的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地配置。

庇古与_福利经济学_陈支农

庇古与_福利经济学_陈支农
,
,
低工 资 等 问题 对这 些 问题 的 探讨 既有 理 论
,
收 人 都 一 定 会 增 加 经济 福 利
,
”。
这里 所研究
分 析 又 有 政 策 建议
,


的 主 要 是后 一 种 情 况
,

庇 古 论述 了 劳 动 在 各 地 区 各 职 业 间 的 配 置 问题 他 认 为 即 使 各 类 劳 动 的 需 求 价 格 及
对 经 欢 法 资讯
2
0
1
年第 2 期


庇古 与 《 福 利经 济学 》
. 陈支农
阿瑟

塞西 尔
,

t hu r C l i 屁 古 (A r e c
p ig o
u
,
1 8 7 7 一 19 5 9 ) ,

英 国著 名 经济 学家 剑桥 学

,
(后 称 《 派 马 歇 尔 的 学 生 被视 为 剑 桥 学 派 正 统 人 物 及 主要 代 表 他 由 于 《 对 富与 福 利 》 福利 ) 一 书 而 被 西 方 经 济 学界 奉 为 福 利 经 济 学之 父 ” 成 为 福 利 经 济 学 的 创 始 人 屁 古 经 济 学》
,
的 角 度 探 讨 了 就 业 与 工 资这 两 个 相 关 的 问


行业 进行补贴

限制垄 断 保 护竞 争等 等
,

(四 )
(三 )

,
,
4
卷 详 细 讨论 了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与 经 济
,

3
卷 讨 论 国 民 收入 与 劳 动 的 关 系 ‘ 决

庇古效应2

庇古效应2

庇古效应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即一个大价格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

这一理论首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

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消费者感到富有,并且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

这就是“庇古效应”,可以表示为:价格P下降-货币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发性消费)Ca增加-产出Y增加。

人们后来把依据这种理论提出的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称为庇古效应。

[1]又称“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指物价下降所导致的实际余额的增加会刺激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一种自动调节作用的理论。

它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古典静态》(1943)一文中提出,故名。

庇古认为,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的下降将导致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财富的实际余额增加;同时,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是积累同收入水平相对称的财富。

因此,实际余额趋于增加的财富将提高财富对收入的比例,从而导致储蓄的下降和消费的增加、扩大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水平。

[2]又称“财富消费效应”。

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变化的传导和反应过程。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 1877—1959)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庇古认为,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首先造成消费者的真实货币余额(或有价证券收益)的变化和其财富的变化,进而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消费者拥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就会降低,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财富减少了。

[2]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43年代提出。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用可比:博弈论中的性别游戏

足球 足球 电影
2
1
0
0

电影
0
0
1
2
即问即答:
请计算你昨天所获得的效用 总水平。
二、经济福利
庇古对福利概念提出了两个命题:第一,福利 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它反映了一种意识形态 之间的关系;第二,福利可以比较。 庇古认为,含义广泛的福利是难以研究的,也 是难以计算的,因此他把研究的主题局限于能 够计量的那种福利,即与经济生活有关的福利, 也就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同货币尺度有关的那部 分社会福利,即经济福利。
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分析法
2、边际效用分析法 1)、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一个人为了得到最大的满足或
效用,他需要对各种商品所提供的效用进行比较,以便合理 地分配自己的货币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使所购买的各种商 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的价格成比例,例如他把全部收入用来 购买两种商品:A和B,那么,他就要使得:
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分析法
1、相关概念介绍 1)、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 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 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 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2)、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 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认为在一定时间 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 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 4)、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该商品的边际效 用决定,如果边际效用大,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高, 反之,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
三、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庇古认为,在客观上存在着边际私人纯产 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情况下,依 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最大国民收入量 的。这是因为,私人投资者只对边际私人 纯产值感兴趣,在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 社会纯产值发生差距时,私人投资者不会 使各个企业的投资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 于是就应当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 消除这种背离。
A边际效用 A价格 A边际效用 B边际效用 = = 或 B边际效用 B价格 A价格 B价格
一般 化为:
MU n MU 1 MU 2 MU 3 = = = LL = P1 P2 P3 Pn
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分析法
2)、成立前提条件: ①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始终等于1。 ②消费者收入是既定的,商品价格是一定的。 ③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讨论原因: MU MU ① :Y↓,X↑, MUX↓MUY↑ >
X Y
PX
PY

MU X MU Y < PX PY
:X↓,Y↑, MUY↓MUX↑
P
30 M
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他所获 得的效用构成
消费者愿意支付:26+20+18+13+10=87 消费者实际支付:5*10=50
20 4)消费者所增加的经济福利 就是ACM的面积。 18 13
A
C
10
D
N
O
1
2
3
二、“收入均等化”学说的基本论 点
如果把富人的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 的福利就会增大。收入转移的途径就是由政府 向富人征税,再贴补穷人。贴补穷人的方法可 以采取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如养老金、免费教 育,失业保险、医药保险、房屋供给等,因为 这些收入转移将会增加穷人的实际所得。
即问即答:
如果张三的收入是李四的10倍,那么 张三的幸福程度就比李四高10倍,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分析方法
2、实现资源最优配制的条件 1)、每一单位的资本在任何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和 “边际私人纯产值”相等。 2)、一单位资本在任何生产部门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均相 等。 边际私人纯产值: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给投资者带来 的收入增量,边际私人纯产值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乘以价 格。 边际社会纯产值:是指社会因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投入 而获得的纯收入,它等于边际社会纯产品乘以价格。 二者关系:边际社会纯产值就是在投资者所得到的边际私 人纯产值之外,再加上因这种生产而使社会上其他人可能 得到的收益或损失。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说,是对马歇尔经济学 说的进一步发挥。是以功利主义和马歇尔的边 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来讨 论经济福利的含义以及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途 径,并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第二章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基数效用和经济福利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节 收入的转移
面 包 车 数 量
产品转换曲线
O
小汽车数量
产品转换曲线描述了以固定数量的投入生 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产品转换曲线向 外弯曲是因为存在着生产的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的程度为: 范围经济的程度为:
TC (Q1 ) + TC (Q2 ) − TC (Q1 + Q2 ) TC (Q1 + Q2 )
如果这个指标是正值, 如果这个指标是正值,就存在着范围经 济的, 济的,这说明联合生产的成本比单独生产 的成本低。 的成本低。
四、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 产值背离的原因
第一类背离:由某些耐久性生产设备的使用权 与所有权不一致而引起的背离。 第二类背离:由于“内部经济”和“内部不经 济”而引起的背离 第三类背离:由于“外部经济” 和“外部不 经济”而引起的背离 。
内部经济、内部不经济、外部经济、外部不经 济
附录: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
4
5
Q
即问即答:
一个人持有的某一种商品越多, 他对于这种商品增加的单位所愿 意支付的货币量也就越少,你对 这种说法有什么评论?
即问即答:
你对用货币衡量关系
关于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庇古认为重要的是 生产资源的配置,应当通过资源在生产中的配 置使得国民收入量达到最大限度。 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庇古认为任何能够增 加穷人的实际收入而又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措施 都将增加经济福利,因此,福利经济学应当研 究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关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庇古的看法是:任何 引起国民收入份额变动的因素,如果并不同时 引起国民收入量的减少或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 的下降,都意味着经济福利的增加。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问题的提出 庇古认为,转移收入的措施虽然可以缓 和贫富之间的矛盾,但如果要彻底解决 社会贫困问题,则必须增加社会生产, 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一点上,他和 新福利经济学是相同的。
二、分析方法
1、边际产值分析法 为了考察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庇古采 用了边际产值分析法。其独特之处,是 他在马歇尔提出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概念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也就 是说,庇古的社会资源配置学说并非马 歇尔学说的重新表达,而是一种新的发 展,正是这种发展构成了庇古的福利经 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基数效用和经济福利
一、基数效用 1、效用:从商品和劳务中所获取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 3、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 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 比较是有意义的。(#) 4、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 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 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思考练习题:
以采煤为例,说明内部经济 和不经济、外部经济和不经济。
第三节 收入的转移
一、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提出 “在福利经济学中有两个命题,粗浅地说,即 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 使满足增大;第二,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于穷 人会使满足增大。” 这两种情况之中,如果 一种情况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而另一种情况 没有发生不利的改变,那就能够认为经济福利 增加了。
C
内部经济
AC
内部不经济
O
Q
内部经济和内部不经济
C
外部经济
LAC1 LAC2
外部不经济
O
Q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附录:范围经济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超过一种,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超过一种,它可能 就会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或范 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或范 围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ope)。 围不经济 。 如果一个同时生产多种不同产品的企业比一个 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成本低得多时, 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成本低得多时,我们说 就存在着范围经济。 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 就存在着范围经济。 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
三、转移收入的具体措施
福利措施应当以不损害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为宗 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庇古还 认为,从富人那里转移收入,“自愿转移”要比 “强制转移”好。 自愿转移,是指有钱人自愿拿出一小部分收入, 举办娱乐、教育、保健等福利事业,或举办一些 科学和文化机构。这种自愿转移往往少于社会所 需要的收入转移的数量,因此还需要有政府对收 入的强制转移,主要是指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和遗 产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