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诗

合集下载

氓原文与翻译

氓原文与翻译

氓原文与翻译氓原文与翻译导语:《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叙事抒情长诗,属于“卫风”,叙述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

《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氓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作者: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 (1)氓:民。

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

(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

贸:交换。

(3)匪:非。

(4)即我:到我这里来。

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

(5)涉:渡过。

淇:河名。

(6)顿丘:地名。

(7)衍(qian):过,拖延。

(8)将:请。

(9)乘:登上。

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

(10)复关: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11)体:卦体,咎言:不吉利的话。

(12)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3)沃各:润泽的样子。

(14)耽:沉迷,迷恋。

(15)说:同“脱”,摆脱。

(16)徂(cu):去,往。

(17)渐(jian):沾湿,浸湿。

帷裳:车饰的帷幔。

(18)爽:差错,过失。

(19)贰:差错。

(20)罔极:无常,不可恻。

(21)遂:安定无忧。

(22)硒(xi):大笑的样子。

(23)隅:即“湿”,河名,指漯河。

泮(pan):岸。

(24)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借指童年。

宴:逸乐。

《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经·卫风·氓》赏析

《诗经·卫风·氓》赏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典型的弃妇诗,共六章,每章十节,讲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上演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在故事的开头,像所有的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甜美浪漫,一个善笑的男孩子抱着布走向一个卖丝的女孩子。

在相爱、等待的种种体验之后,女子终于怀揣幸福与忐忑坐上了婚车。

新婚之后,繁杂的家务、无休止的操劳取代了花前月下,女子仍然相信爱情,希望自家的桑树枝繁叶茂,自己多子多孙,幸福满满。

女子早起晚睡,勤劳贤惠,但是男子却逐渐变心了,最终女子被休弃回娘家。

女子历经沧桑,痛定思痛,最后只能结束这无奈的婚姻。

我们看到的童话故事总是这样结尾的:“从此,王子和公主(或者是男主和女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将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恐怕是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经历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浪漫爱情之后幸福生活在了一起,可是后来司马相如却有了纳妾的心思,完美的爱情故事也就变了味道。

而千古爱情佳话——梁祝的故事在双双化蝶时进入最高潮,牺牲了性命,保全了爱情。

但是,不敢想象,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冲破重重阻碍走在了一起,他们会不会也像司马与文君一样,之后是爱情变味,或者索然无味呢?究其原因,有爱情专家称,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与观念不同。

《诗经·邶风·谷风》赏析

《诗经·邶风·谷风》赏析
• 不要去我鱼梁上, 不要打开我鱼笼。 我身尚且 不能安, 哪里还能顾今后。
译文
•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 过河遇到 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 亲朋邻里 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 你已拒绝 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注释3
• 贾(gu):卖。不售: 卖不 掉.育恐:生活在恐惧中。育鞠: 生活在贫穷中。颠覆:艰 难, 患难。毒;害人之物。旨蓄: 储藏的美味蔬菜。洸(guang): 粗暴。溃:发怒。
• 既:尽诒:遗留,留下。肄 (yi):辛劳。
译文
•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 同心协力 苦相,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 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 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丢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 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 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 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 湜湜其浊”,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 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 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 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 嫌弃、“比予于毒”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 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 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 如今丰衣 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 你们新婚 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汉乐府诗中的怨妇形象赏析

汉乐府诗中的怨妇形象赏析

汉乐府诗中的怨妇形象赏析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是很低下的,她们的愿望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在当时封建家长制、父权制的压迫下,她们常常遭到不幸,忧心忡忡,以致遭受“弃捐”的命运。

所以,在汉乐府诗歌中这种情况也得到了真实地记录。

下面请看几首“弃妇诗”。

《上山采蘼芜》当为这类诗的代表作品:“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4]这是一首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弃妇与故夫偶然相逢的情景。

通过两人的简短对话,可以清楚地知道“她”是无辜的,可能是家长封建制的牺牲品。

从故夫对弃妇的夸赞中,可见“她”是勤劳美丽的。

女主人翁虽被弃但又恋旧,温顺而又责怪故夫,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在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使“她”温柔多情而又内带刚强的美丽形象几乎可以呼之欲出了。

这首诗情节别致、对话精彩的弃妇诗,它通过这对昔日夫妻的重逢对话,刻画出旧妇的美丽、善良和勤劳。

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终未逃脱被遗弃的命运。

面对丈夫的喜新厌旧,她似乎只有忍气吞声:“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在乌云笼罩的封建社会,遭到遗弃后,旧妇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心情是多么的悲苦,我们可想而知。

而与故夫再次重逢,她却是主动地“长跪问故夫”.只是用委婉的语气倾诉了自己内心的积愤,并对故夫的喜新厌旧、无情寡义提出了责难,语气哀怨,令人不由生怜悯之情。

但这使读者终觉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的责难似远不足以剜却旧妇以及读者的心头之恨。

诚然,这暴露了旧妇性格软弱的一面,但正是这貌似无力的反抗,显示了这“痴情女子”对“负心汉”深切的爱。

她不是不敢去为自己的命运抗争,而是她太重感情了,尽管这份感情对她来说已毫无意义,所以她能包容故夫的一切过错,哪怕自己被遗弃。

氓原文及翻译

氓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篇一:诗经氓翻译及赏析《诗经》氓赏析及翻译氓(men g)之蚩蚩(c hi),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q i a n)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s hi),体无咎(j i u)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r e n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t u o)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c u)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xi)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 i)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翻译译文: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

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

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

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

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

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

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

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

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

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

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

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

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

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

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

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

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

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

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评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评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评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都是浪子吧,古龙和柳永,却是我喜欢的那种男人。

还是很久以前了,BBS上有人说古龙的不是,顾不得牙还没磨好,爪子还没削尖呢,立马跳出来和人掐。

原是看金庸小说起家的人,最后却败倒在这个五短身材头大如斗好色贪杯的男人手里。

也是因为看多了古龙笔下那些个浪人风月,秦楼楚馆,连带着爱上了柳永。

一弹剑,晓行夜宿。

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读得完、品不尽的潇潇落意尽在里面。

古龙好用宋词,犹好用柳永词,酒醒阑珊,红颜薄缘,由浪子而识浪子,命中注定。

那些侠客浪子们醒来常吟的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总叫我想起柳永。

这一句点染的江湖色,天涯羁客的漂泊感,教人无可救药地堕入柳词。

柳永是一个很难定断的男人。

的确有才,才情上达天阙,下至黎民;所做曲词风传天下,号称“杨柳岸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那是个没有电话,没有e-mail,没有电视报纸,没有媒体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词的流行,从此处到彼处,必定口耳相传。

一个人的红,要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还应有貌,混迹于红香绿玉之间,深获女心,这柳郎不是潘安、宋玉,起码也不会长得有碍观瞻吧。

他的红,连东坡也羡慕。

南宋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能令才大如海的苏轼起一时雄竞之心,柳永之才可见一斑。

可惜,获天下芳心,亦有才名,却获不了圣眷。

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笔四字“且去填词”,断送了他的三十功名。

著名的弃妇诗

著名的弃妇诗

著名的弃妇诗
中国古代有许多弃妇诗,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
1.《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2.《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些作品以描写弃妇的悲伤情感为主题,表达了她们对婚姻失败的痛苦和无奈。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在《诗经》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弃妇诗”,整首诗就是一个女子在絮絮叨叨地倾诉她怎样被男人引诱许婚、怎样结婚、男人变心、怎样离婚的过程。

因为被主流释义先入为主,每次读都对女主人公惨遭抛弃产生深深地同情,最近读了蒋勋老师的《从〈诗经〉到陶渊明》中对《氓》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写的并不单纯是女子被始乱终弃的故事,而是恋爱和婚姻的真相。

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形式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正好对应了一段感情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后,离婚。

恋爱是忧伤诱人的蜜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的前两节讲的是初遇、恋爱、结婚。

氓,是流民的意思,先秦时代,有些地方农耕制度尚不完善,很多人的生活居所还是流动的。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小伙子是外乡来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形容那个“氓”的神情,呆呆的,很老实。

那个外乡来的小伙子站在不远处笑嘻嘻地望着我发呆,他是抱着布来换我的丝的。

诗经小雅白华的译文

诗经小雅白华的译文

诗经小雅白华的译文《小雅·白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白华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小雅白华的原文、注释及译文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⑴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⑵天步:天运,命运。

⑶犹:借为“媨”,好。

不犹,不良。

⑷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⑸昂(án g):我。

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⑹懆(cǎo)懆:愁苦不安。

⑺迈迈:不高兴。

⑻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

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⑼疧(qí):因忧愁而得病。

译文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

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

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

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

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

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

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

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

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

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

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

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诗经小雅白华鉴赏《毛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

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1.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遗。

不我遗,其啸也哀。

2.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既醉既食,于公于归。

3.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溘逝儿行,陷我心兮。

猗靡来思,揽我心兮。

4. 《樛木》:乍凌乍下,河水之皋。

无底不测,难以沟濠。

乍宽乍狭,河水之坻。

既流既舍,弃我行儿。

5. 《谷风》:谷风皇皇,维舞维歌。

将翱将翔,尔疆尔疆。

弗思不豫,俾民不恭。

四牡彭彭,靷革有鸣。

6. 《汝坟》:于汝坟兮,吾宁死兮。

不及汝生,我其夭夭。

7. 《采采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8. 《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9. 《蓼莪》:蓼彼莪兮,采采之实。

予美亡此,莫知其云。

10. 《黍离》:黍离离兮,采采之宜。

思我不见,如何其已。

11. 《行露》:行露坐露,行濠坐濠。

既阴且吝,寺人共嗟。

以上是《诗经》中的一些弃妇诗的全文,展示了古代女性在面对感情困境时的柔情和坚韧。

著名的弃妇诗

著名的弃妇诗

著名的弃妇诗弃妇诗是一类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它以描写被遗弃的妇女为主题,表达出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痛苦。

这些诗歌常常通过妇女的自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来展现她们的心情和遭遇,以此激发读者对不平等待遇的关注和思考。

下面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弃妇诗人及其作品,以此作为参考内容。

1. 苏东坡(1037-1101)苏东坡是中国宋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作涵盖了多种主题,其中也不乏对弃妇的深情描写。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夫君解臂时,解裳不一样。

解臂人面善,解裳兰芳香。

解裳本蓬鬓,蓬鬓黑如漆。

解裳非劲风,劲风吹不得。

解裳催夜长,催夜发笑咿。

”这首诗通过描绘妇女解除上衣、裳裙时和夫君分开的情景,表达了她被遗弃后的孤独和痛苦。

2. 纳兰性德(1655-1685)纳兰性德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而闻名。

他的《明妃曲·春宵苦短日高起》成为了代表作之一。

词中描绘了一个被爱人抛弃的女性,她在寂寞的夜晚中感慨万千,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恩不报莫非恶,半夜飞书雪满庭。

”这首词以形象、动情的语言表达了女性被遗忘之后的痛苦和无奈。

3. 伊藤左千夫(1905-1937)伊藤左千夫是日本现代派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困境的思考。

他的诗集《弃妇集》中收录了多篇关于弃妇的作品。

其中《弃妇之夜》描绘了一个被遗弃的妇女在夜晚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情景:“弃妇于夜里/即去亦不去/既留亦不留/月在空无一人/唉呀/Ah呀/Ah呀/Ah哪/人们赏不赏/赏不赏。

”这首诗通过对妇女内心痛苦和无助的描写,展示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4. 阿留(婷婷)(1980-)阿留是中国当代女性诗人,她的作品以探讨女性身份与命运为主题。

在她的诗集《没给你名字的弃妇之诗》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弃妇的诗作。

其中一首诗《你走了后,我绘画了身轮回的图像》中描绘了一个被抛弃的女性如何经历心灵的扭曲和重建的过程:“我为红尘绘画了重气息/却舍至往日空话已无依/你走了后,我绘画了身轮回的图像/只是幽怨多了些不确定的笔触。

氓介绍

氓介绍

《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叙事抒情长诗,属于“卫风”,叙述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

《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

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三心二意)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

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

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

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现了出来。

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

《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

”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

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

曲折其妙,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

《氓》 - 创作背景《氓》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时代意义详情《诗经·氓》可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有迹可查的第一首弃妇诗。

诗中的“我”(即弃妇)自叙了从相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其情悲愤难平,态度哀怨决绝,“我”声泪俱下、后悔莫及的控诉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歧视和压迫,也异常生动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里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任人宰割的悲惨地位。

诗中的“我”从一开始表现出的是对生活强烈的热爱和憧憬。

当“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氓”打着“抱布贸丝”的旗号来向“我”搭讪、套近乎时,“我”出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期盼,在他花言巧语的攻势下,涉世未深的“我”很快被其捕获,心甘情愿的成为了他爱情罗网中的猎物。

“我”不但轻信了“氓”感情的真诚,而且大胆的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毅然决然地与其私定了终生的爱情契约。

在痴情的主导下,“我”不但体贴的“送子涉淇”,而且在“子无良媒”前提下,竟然还同意了仓促的“秋以为期”的婚期。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也许是出于对把握命运的自信,“我”抛开了女子应有的矜持和谨慎,也可能是出于对“氓”海誓山盟的偏听偏信,“我”忽略了传统媒妁制度对当事人品行道德考察的必要性,“我”抱着一颗至诚之心,迫不及待、义无反顾的飞向了一个自我营造的爱情小巢。

在最初的婚姻生活中,“我”也是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体验到幸福的。

因为基于单纯、炽热恋爱生活的惯性,“我”依然深信他还具有当初“抱布贸丝”时的虔诚,而此时的我,不但依然拥有当初能深深吸引“氓”的“其叶沃若”的娇美容颜,而且能做到在“三岁食贫”“夙兴夜寐”的艰苦生活中安之若素、无怨无悔。

但“我”并不知道这种一厢情愿所营造出来的痴心的幸福,基础并不牢固。

因为随着无情的岁月的洗礼,“我”再娇美动人的容颜也有枯竭的一刻,“我”再坚强的臂膀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

随着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天的到来,昔日那个温情脉脉的“氓”开始对人老珠黄的“我”冷淡、疏远,也正当“我”被“靡室劳矣”“靡有朝矣”的艰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昨日那个信誓旦旦的“氓”开始变得“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

中国最古老的弃妇诗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全诗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赋比兴交替使用,加之以对比、顶真、借代、呼告等表现手法,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古诗《弃妇诗》(作者曹植)原文全文

古诗《弃妇诗》(作者曹植)原文全文

弃妇诗
曹植[魏晋]
石榴植前庭。

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

璀彩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

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

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

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

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

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

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

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

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

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

愿君且安宁。

关于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
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清代 弃妇诗

清代 弃妇诗

以下是一首清代弃妇诗:
《弃妇吟》
月明花落泪如丝,
怨入东风芳草诗。

春水难量旧恨悔,
秋云易散别离迟。

千山万水难逢见,
一寸相思未了词。

君不思量妾不悔,
天涯海角共凄其。

以下是两首类似的弃妇诗:
《闺怨》
珠帘深闭自独酌,半日思量谁相过。

西窗遥望残月冷,夜半不知花竟落。

寒鸦啼尽梦未醒,春愁渐起愁更多。

若得伊人知我意,何妨长夜共蹉跎。

《闺怨》
翠竹青青映碧塘,
莲蓬独舞自彷徨。

秋风吹散相思泪,
春花未开已断肠。

孤灯夜读情未已,
冷月空悬心更凉。

愿得一心人白首,
不羡鸳鸯不羡仙。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的弃妇诗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

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

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

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

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

这首先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

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

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

诗用泾浊渭清作比,泾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她罢了(“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李金发弃妇诗

李金发弃妇诗

李金发弃妇诗《弃妇》是现代诗人李金发所写的一首现代诗。

诗人用大量的意象,象征弃妇幽隐悲苦的心理,表现她的孤寂的生存。

而弃妇,亦可以代指弃儿,可以是被这个世界或者被他人所抛弃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孤独寂寥生存的个体或灵魂。

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1]创作背景编辑播报这是李金发与中国读者见面的第一篇诗作,大约写于1922年。

李金发在法国留学期间,专攻雕塑,却迷上了当时风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仑与玛拉美诗人心中沉睡的灵感被扣醒了。

从二十岁起模仿象征派写着他的诗作,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里连续写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

《弃妇》就是《微雨》中的第一首诗。

[2]文学赏析编辑播报在这首《弃妇》里,诗人将许多联系并不密切的事物罗织在一起,并将自我的主观情感强行输入这些事物之中,借助这些情感象征物,把诗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怅惘与爱情的失意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的哀殿与悲凉极端地状写出来。

从表层来看,这首诗抒写的是弃妇在遭到遗弃之后内心的痛楚与生命的哀号。

前两节由弃妇作为抒情主体,自我陈述被弃后的心灵遭际。

这个遭到遗弃的女子,生活中的不幸已经撩乱了平静的心理,她再也无心装扮自己的容颜,“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披披头散发的外表显示的是内在的虚空和凌乱。

当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她对世界的感觉也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外表的龌龊不仅没有成为这个妇女难以见人的原因,反而成了遮挡世人遮辱与厌恶的目光、掩饰自身心灵悲怆的有利条件。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原文、赏析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原文、赏析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出自两汉的《古艳歌》
原文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创作背景:
赏析
这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

明、清人选本往往作窦玄妻《古怨歌》。

《艺文类聚》卷三十记窦玄妻事云:“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

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

妾日已远,彼日已亲。

何所告诉,仰呼苍天。

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悲不可忍,怨不自去。

彼独何人,而居是处。

’”并不曾提到窦玄妻作这首歌。

今仍从《太平御览》。

这首诗是弃妇诗,上二句比喻自己被出而终恋故人,下二句是说服故人也应该念旧。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靠)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
故人。

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婚燕尔的本义是什么?这里“宴尔新昏”的“宴”、“昏”,在古汉语中都是通假字,“昏”自然通“婚”,“宴”则同“燕”。

“宴尔”相当于“燕尔”、“宴宴”,都是快乐安逸的意思。

《诗经·氓》中有“言笑晏宴”一句,也是形容快乐无比的样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新婚”并非指唱怨歌的弃妇,而是抛弃她另觅新欢再婚的丈夫与新夫人,其含义恰好与初娶的“旧婚”相对照,无疑是对旧夫“喜新厌旧”的一种怨恨与谴责!这首弃妇怨歌中的“新婚”本义,跟后来汉代的“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以及杜甫《佳人》中的“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所说“新人”相似,“新人”皆系弃妇旧夫的“新欢”。

白居易的《母别子》中则有“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宠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说的是某将军立下战功后便在洛阳另娶如花似玉的美人,新夫人来后便让丈夫抛弃旧妇。

旧妇怨恨道:“她是他的掌上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刺儿。

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不足为悲,但悲伤的是留在家里的两个亲生儿就要从此别离。

”《母别子》最后一句“更有新人胜於汝”,是指旧妇希望将军再立下什么殊功,再娶一个比这位新夫人更娇艳的新美人。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弃妇对丈夫喜新厌旧的一腔忿懑、满腹牢骚。

因此,原生态的“宴尔新婚”或曰“燕尔新婚”、“新婚宴(燕)尔”,无疑是对男人“喜新厌旧”的一种形象化比拟,这也是“新婚燕尔”这句成语的本义。

至迟在宋代起,这个成语的本义开始发生变化,其意已经反用,泛指初娶新婚,成为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快乐。

而且出于庆贺者寄托新婚夫妇如燕子比翼双飞的心愿,人们便用“燕”取代了“宴”,习惯用“新婚燕尔”。

宋代学者洪迈著述的《容斋随笔》卷八“谈丛失实”中,曾经指责“今人乃以初娶为宴尔,非惟于诗意不合,且义再娶事,岂堪用也。

”洪迈批评时人用“新婚燕尔”道贺新婚夫妇是背离了它的本义。

但不管洪迈如何指责,人们还是“失实”地用“新婚燕尔”形容初娶,并沿用至今。

元代戴善夫所作杂剧《风光好》中便有:俺两个相见时,则他那旧性全无,共妾身新婚燕尔。

何为弃妇诗?弃妇诗,是抒写那些被丈夫抛弃的妇女们对其丈夫怨尤激愤之情的诗歌,其内容或叙写被遗弃妇女的生活经历,或描述她们被遗弃后的心理活动,或抒发被遗弃的思想感情。

它浸透着中国古代妇女在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压迫之下的辛酸血泪。

纵观历史,历代都不乏优秀的弃妇诗,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诗经》、汉乐府民歌中,弃妇诗文源远流长,《诗经》开其源,乐府民歌继其流。

通过对一系列弃妇诗的分析,弃妇被弃原因,可分以下几点。

第一:喜新厌旧,色衰爱弛被弃。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男性爱慕年轻女子的美貌是符合常理的。

历史上那么多一见钟情的故事,没有几个是因为一下子被崇高而伟大的心灵所感动的,而往往是被对方的美貌所吸引的。

这都是由人爱美的人性所决定的。

然而,好花美丽不长开,女性的花容月貌也会随着时间的钟摆慢慢荡尽。

男人们贪恋美色而育新厌旧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

在弃妇的哀怨中,很多是男子们的“二三其德”,男子无德很大程度中是因为喜新厌旧;由于长期的不断的战争,使大量的成年男子丧生于战争之中,也使大量的怨女只好在闺阁内以泪洗面,这为喜“新”之男人提供了客观条件。

这是弃妇诗产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原因。

这一点在上层社会特别明显。

上层阶级的荒淫无耻,喜新厌旧,更是把妇女当作玩物,而上层妇女取悦男子的唯一依靠只是她们自己的“颜色”。

但人的青春美貌岂可长驻?年老色衰也成了妇女的罪过。

《怨歌行》正反映了色衰爱弛的妇女被弃的不幸命运: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题为班婕妤所做的诗,真实地道出了封建社会女性地悲哀。

诗人通过对团扇的咏叹,借物喻人,婉转细腻地表达了女子对色衰爱弛的担忧。

当女子年轻美貌时“出入君怀袖”,而年老色衰之时“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一样被抛弃。

以色事人,色衰见弃。

就连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皇后也难逃幽闭长门宫的悲惨命运。

上层社会随意玩弄妇女,使妇女的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这种因色衰爱弛被弃也正是封建社会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所共有的现象。

第二:无子被弃。

因无子而见弃是秦汉女子不幸的重要原因。

《大戴礼记》之《本命》篇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在周代,无子见弃还未必被列入礼法,但在贵族中已有体现。

古人重生育,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婚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继嗣,即生育、繁衍后代,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说得很直接:“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盖继嗣居核心地位。

若后世不继,宗庙安事?故孟子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卫风·氓》、《邺风·谷风》、《小雅·谷风》,是三首弃妇诗,古今无异议。

三者都写弃妇忠诚、勤俭、无亏妇德、有功于夫家,只因丈夫家道好转之后忘恩负义、喜新厌旧,自己终于落得被弃下场。

但这三首诗都留下可疑之处。

第一,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女人对夫家的任何贡献,不及为夫家生育子女大。

为什么这些弃妇列叙对夫家功德时不言及这一点呢?第二,母子情是超越一切的感情,这些弃妇被弃之后抚今追昔,痛定思痛,对与丈夫共同生活的回忆,细“旨蓄”(干菜),远及初恋,却唯独不提离别亲生子女的痛苦和对留在夫家子女的思念。

对蔡琰归汉时“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的五内撕裂般的痛苦,难道这些妇人就如此丧失母性?所以,她们其实是没有子女,而不育也正是她们被弃的真正原因。

如汉乐府最著名的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她与“采靡芜”女子一样,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又极其孝顺、贤慧,可焦母硬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其实这只是欲加其罪的托词,真实动机可能也是“共事二三年”而未有生育。

因为与《诗经》以来的一切弃妇诗一样,《孔雀东南飞》也未言及刘兰芝的生育问题。

第三:男权文化的阴影。

《诗经》、汉乐府弃妇诗中的弃妇,无论是什么原因被休弃的,也无论她们对婚姻悲剧的态度如何,都是在男权文化的阴影下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和至高无上的夫权的牺牲品。

人类进人父系社会之后,女性的地位不断跌落,男性的地位逐渐提高,男尊女卑己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定势。

《周易·系辞》:“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周易·说卦》又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在《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确立。

《诗经·小雅·斯干》写男、女降生之后的不同遭遇和父母对他们的不同期待:“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这是什么意思?生男,放在床上;生女,置于床下,明其尊卑上下之不同。

生男,是弄璋之喜;生女,是弄瓦之喜。

这玉璋,这瓦砖,已具备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就是男尊女卑。

这种观念,显然已获得社会的认同,形成了共识。

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是最直接体现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形式,也正是女子见弃这个悲剧的根本所在。

从理论上讲,在对偶婚制影响下的周代社会里,男子离开女子和女子离开男子都是可行的。

但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已经使她们逐渐失去了这种选择权。

最后的选择成为了男性的专利。

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这样,本来就松散的男女关系,加上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使男性更加随意的抛弃女性。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年间的诗歌,历史跨度大。

这个时期,封建礼教,包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似乎还在逐步形成之中,还没有确立它在政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因为诗中除了谴责丈夫的朝秦暮楚、二三其德,表达弃妇的或悔恨或决绝的态度之外,并没有涉及“舅姑”,没有涉及封建家长制,而仅仅停留在道德批判的层面。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的定型期。

伴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逐渐确立了在政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是如此。

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治”。

“礼”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论语·宪问》:“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荀子·修身篇》:“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那么,什么是“礼”呢?礼就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教条。

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49篇,是封建礼教的集大成的著作,几乎涵盖封建伦理道德的方方面面。

对广大妇女,更规定了种种清规戒律。

不仅束缚了她们的手脚,而且禁锢了她们的思想。

广大妇女在社会上家庭中的卑弱、依附、从属地位进一步固定,她们的生存状态比之《诗经》时代更加艰难、更加可悲了。

《丧服》篇载明丈夫可以休妻的七条规定:“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在《内则》篇中还加了一条:“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很显然,这“七出”的规定,是男性意志的体现。

在当时,婚姻关系的缔结固然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婚姻关系的维系和解除,则完全掌握在男人(丈夫)手里。

汉魏时期的弃妇诗,更多的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强加到妇女身上的不平。

如“无子而出”,孝顺公姥等,这时期的弃妇之怨,是对社会道德的揭露和指斥。

婚姻,已不再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对爱情的吟唱,她要接受社会多方面的干预。

在爱情的颂歌中,被塞进了诸多杂音。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一首体制宏伟影响深远的弃妇诗,也是一首五言叙事长诗。

千百年来,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而脍炙人口,广泛传诵。

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及其悲剧命运,至今震撼人心。

从表面看,焦刘悲剧似乎是蛮横的婆母一手造成的。

不错,焦母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但它的根源,则是封建礼教。

是封建礼教赋予焦母以主宰焦、刘命运的权力。

礼教教条种种,其核心是“孝”。

因此,“教”字从“孝”。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又曰:“言人不忠于君,不德于圣,不爱于亲,皆为不教,大乱之道也。

”可见,“孝”是全部礼教的核心和基础。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必须以“孝”为前提。

孝道是至高无上的,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皆不得违背。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正是挥舞“孝”的大棒,颐指气使,训斥儿子,赶走儿媳。

第四:女性经济地位的丧失。

生产力发展是弃妇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认为“婚姻这种关系已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这时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背离他的妻子,破坏婚姻忠诚这乃是丈夫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