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扩声系统技术说明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扩声系统技术说明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扩声系统技术说明文章编号,1002-8684,2009,09-0013-03论文??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扩声系统技术说明王维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北京 ,, 100031,摘要国家大剧院投入使用已有将近两年时间其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声学特色扩声系统设计也别具匠心【】 ,,。

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扩声系统进行详细介绍探讨技术的先进性与不足,。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扩声系统模拟数字【】 , ,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TB54 【】 APA System Explanation of NCPA Concert HallWANG Wei,Stage Tech. Dept, .NCPA, Beijing 10003, 1 China,【Abstract】 The concert hall of NCPA has been in use for about two years. 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alacoustics features and the excellent PA system designs. The PA system of the concert hall is explained in detailsfrom the eyes of a user.【Key words】 NCPA, concerthal l, PA system, analog, digital从跳线连接到固定安装的音频分配器上音乐厅共配。

概述1 备有台通道的音频分配器其主要作用是对 16 4 ,,,1,戏剧场歌剧院和音乐厅是国家大剧院内的个、 3 输入传声器信号进行前级放大为电容传声器提供 ,,2,专业剧场其中音乐厅最能体现建筑声学特性池座的幻象供电进出的信号分配路输出信号 ,,,,3,1 4 ,,4,4的电平调整声学构造数码墙演奏区上空的巨型龟背透。

国家大剧院 厅堂音质精编版

国家大剧院 厅堂音质精编版

国家大剧院厅堂音质调研调研时间:2014.6.19调研地点:国家大剧院调研内容:厅堂音质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小剧场等几个部分。

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

音乐厅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

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5个席位。

三个厅堂各具特色,为了形成良好的音质效果,分别作了不同的吸声扩散处理。

1、歌剧院设计歌剧院形状为马蹄形,但这仅为装饰金属网围合出的形状,其真正的剧场平面近于矩形。

金属网后的墙面凹凸不平,对声音进行反射,加强了前次反射声,达到好的厅堂音质效果。

通透的金属网并不会影响声音的反射,但带来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观众厅后墙做了强吸声构造,采用玻璃丝棉吸声材料和穿孔木板共同吸音。

后墙的吸音处理可以避免了回声的产生。

歌剧院顶棚为木质天花,略有倾斜角度,对声音又很好的反射效果。

楼座进深与高度比值较小,不会产生声影。

观众座椅由吸声材料组成,尽量减小满场和空场的差别,对控制混响时间起了重要作用。

在观众厅的入口处采用双道门的声闸,声闸内部墙面和顶部采用穿孔板进行吸声处理,避免了外面噪音的干扰。

座位下空调出风口经过遮挡,减小了出风速度,减小了震动噪音。

歌剧院舞台为品字形,由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后舞台等部分组成。

舞台台口为弧形,对声音起扩散作用。

为了使舞台空间的混响时间和观众区保持一致,在舞台侧面和舞台下面均进行了吸声处理。

在椭圆的天花上设有三道面光,投射向舞台口处,宽度基本与台口宽度一致。

耳光则位于台口两侧的弧墙上,分别置于三个不同的高度,耳光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墙面对声音的反射。

面光和耳光共同使用,满足舞台的灯光需求。

2、音乐厅设计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传统古典派音乐厅风格不同,为改良的鞋盒式,四面都设置有观众座位。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1.建声设计目标2.建声设计依据3.体型设计对于演出的歌剧院来说,体形设计至关重要,它要解决响度(音量)、声场分布、声扩散、早期反射声的分布和消除音质缺陷等问题。

剧院平面、剖面图分别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观众厅池座平面图图二:观众厅剖面图剧院的室内设计阶段,我方会和装修方积极协调解决声学装修工作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供声学方面的数据。

为对声学设计进行验证,对剧院观众厅进行了计算机模型进行室内音质预测。

计算机模拟通过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剧院观众厅的室内音质进行模拟分析。

EASE模拟计算分析:3.1 观众厅声学设计和室内各界面材料控制根据剧院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要求,在声学设计初期,根据室内装修中使用材料和构造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混响时间计算。

观众厅两侧墙面采用15mm厚木饰面高密度板,为减小材料的低频吸声特性,建议安装过程中,增加龙骨密度,以增强板材的刚度。

在台口两侧部分采用18mm 厚高密度板,表面安装50mmX100mm木饰面条。

该做法有两个用途,一是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二是增加板材的刚度,减小低频吸收。

观众厅吊顶设计该观众厅的吊顶造型设计兼顾剧院的其他功能(如音箱桥、面光桥等)和声学要求。

暂定为折线型吊顶。

通过调整吊顶的倾角,达到前部吊顶为池座中前部观众席提供有益的早期反射声;中后部吊顶增强后部观众席声级。

控制吊顶标高,防止出现长延时反射声;将近次反射声相对于直达声的初始时间间隙控制在35ms以内。

为了避免低频被吊顶吸收,观众厅的吊顶可采用了35mm厚GRG增强型反声板。

3.2台口侧墙设计台口侧墙采用大号角形,可以将演员声反射并导向观众席,让池座中前区观众席得到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另外利于耳光、扬声器的布置。

由于受座椅布置影响,只能将一层位置台口处理成直角形(但还是建议减少前排边座椅,实现扩声需求)。

3.3后墙设计观众厅后墙使用弧形扩散吸声构造,一是控制厅内混响时间,二是防止舞台发出的声音从观众厅后墙反射回前排观众席和舞台,形成回声或扩声系统的反馈啸叫。

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1、建筑概况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是由我国援建的斯里兰卡的一座大型观演建筑,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该剧院外形如一朵盛开的蓝色睡莲,寓意着斯里兰卡的国花,也象征这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的友谊。

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的建筑面积是16100㎡。

大剧院观众厅平面呈钟形,有二层楼座,并延伸至侧墙形成二层跌落包厢,可容纳观众1288人,其中一层为798座,二层为145座,三层为145座。

观众厅有效容积约9500㎡,总内表面积约为3920㎡,每座容积为7.4㎡,平均自由程为9.7 m。

大剧院的几何特征参数见表1。

图1 剧场的几何特征参数观众厅最长32.5m观众厅最高29.7m台口的尺寸(宽x高)16.0m x 9.0m主舞台尺寸(宽x深x高)30.0m x 20.8m x27.5m侧舞台尺寸(宽x深x高)11.5m x 14.0m x 11.0m大剧院的平立剖面图2、声学设计指标斯里兰卡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多功能剧场,主要功能为大型文艺演出,兼具歌剧,舞剧,会议等多功能使用的要求。

①混响时间(RT,S)中频(500HZ~1KHZ)满场混响时间为1.4S,观众厅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应满足低频(125hz~250hz)为中频的1.1~1.2倍,高频(2KHZ~4KHZ)为中频的0.8~0.9倍。

②声场不均匀度(△LP,dB)△lp≤8dB③明晰度C80为2.0dB~﹣2.0dB/④噪声限值背景噪声:N≤25dB(A),噪声评价曲线NR20,空调运行时:N≤30dB(A),噪声评价曲线NR25。

⑤没有音质缺陷没有回声、颤动回声和声聚集等音质缺陷。

3、观众厅的音质设计①反射声设计观众吃做的反射声主要来自于舞台台口两侧的八字形墙面,该墙面能够为池座提供早期的侧向反射声。

观众听得两侧包厢栏板也可以为池座提供反射声。

另外,吊顶通过计算设计成折板形式,也可以为观众席提供反射声。

图2可以看见计算机模拟的池座反射声路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声来自于于上述的3个界面。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

国家大剧院音质特点的主观评价及其问题分析1.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观众席1966(含111站席)。

内厅长宽高比为2.98 :1.86 :1。

考虑为较为接近理想的音乐厅功能。

音乐厅吊顶总面积1268平方米,音乐厅座位数1966(含站席111).设计混响时间空场为2.2秒。

背景噪声满足NR20要求。

营业厅造型选用了改良的鞋盒型。

采用“岛”式设计,即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观众厅在周围的设计。

如此多的座位和岛式设计在国内也较为少见。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室内GRC(玻璃纤维补强混凝土)扩散反射体、舞台与一层池座侧墙采用了MLS扩散反射墙面、巨大的帆形音乐反射罩、和观众座椅吸声控制等处理方法,将音质设计有效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

对GRC材料的特性,音响测试等作了大量的论证,并确认其可行性。

音乐厅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为2.4厘米的GRC板。

GRC墙面的形式与吊顶有所不同,面积约1263平方米.顶棚上GRC装饰有着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的GRC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

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与镜子,会导致局部声音强烈反射而音响音质。

扩散反射类似与被磨毛的毛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

另外,厚重的GRC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低频的混响时间,使低频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声部)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舞台侧墙上采用栅状间隔的MLS墙面,凹凸尺寸严格按照数论理论设计,被称为“数字声反射墙”,外观既现代又神秘,还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

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的发挥表演水平。

观众厅顶部悬挂巨大的帆形声反射罩。

一方面将声音向厅内四面八方反射,有效将弥补“岛”式舞台声学反射前后音质不一致的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顶棚声学反射高度,缩短了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距离,获得了更好的声音亲切感。

这个顶部的声反射罩可升降取得最好的声学效果。

音乐厅声学设计分析报告范文

音乐厅声学设计分析报告范文

音乐厅声学设计分析报告范文概述音乐厅是一种专门用于演奏音乐的场所,为了获得最佳的音频效果,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音乐厅声学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采用的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音乐厅的建筑结构对声学效果有重要影响。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各种材料如木材、石材、玻璃等都有不同的声学性质,需要根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建筑的形状和尺寸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情况。

音乐厅通常采用长方形或圆形的布局,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观众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并减少噪音和回声的干扰。

定位和分布音乐厅为了满足观众对音乐的听觉需求,座位的定位和分布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

一般来说,座位应该呈半圆形或抛物线形,并且与舞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观众可以听到音乐的平衡声音。

此外,座位之间的距离也需要合理安排,既要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又要避免声音的干扰和衰减。

声音反射和吸收在音乐厅的设计中,合理控制声音的反射和吸收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厅应该具备良好的声音反射和吸收性能,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适当的音频效果。

对于声音的反射,应尽量减少短时间内的多次反射,避免产生明显的回声和混响。

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来实现,例如使用吸声材料进行墙面和天花板的装饰,并通过合理安排吊顶和墙壁的凹凸形状来控制声音的反射方向。

对于声音的吸收,应考虑到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吸声材料的要求。

低频声音通常需要较厚的吸声材料,例如布艺等,而高频声音可以使用较薄的吸声材料,例如泡沫塑料。

此外,音乐厅还可以通过在座位和地板上安装吸声材料,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声音吸收效果。

音响设备和布局音响设备的选择和布局对音乐厅的声音表现力和传达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音响设备的选择应根据音乐厅的尺寸和特点进行合理搭配,确保能够覆盖整个空间,并保持音乐的平衡和纯净度。

其次,在音响设备的布局上,应根据观众的位置和场地的声学特性进行调整,以保证每个观众都能够得到清晰的声音,并在整个空间内实现声音的均衡分布。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结课论文论文名称: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班级:2011级建筑(2)班1.国家大剧院中的歌剧院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西侧,占地118 900 m2,总建筑面积217 500 m2(包括地下车库近46 600 m2)。

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经过建筑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2月21日正式拉开大幕。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半椭球壳体造型,高46.68m,地下最深32.50 m,椭球长轴135 m,短轴93 m,周长达600余米。

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共同组成,2种材料的拼接曲线,仿佛舞台大幕徐徐拉开。

建筑主体周围环绕着人工湖,湖畔均以绿色植被覆盖,端庄大气,自然舒适,营造出一种安逸、幽雅、温馨、浪漫的环境氛围,以一团浓绿融入到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地区。

国家大剧院外观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大剧院外观图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比较宏伟的建筑,以金色为主色调。

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可能。

2. 观众厅、舞台(乐池)及声控室2.1 观众厅图2 歌剧院观众席歌剧院观众厅采用三面围合的马蹄形布局,拥有观众席2354席(包括135个站席),分4层,其中第2层楼座为贵宾席。

观众厅内部装饰与外部相互呼应,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金色的金属网及橘红色的背景、紫红色丝绸饰面的强吸声构造后墙,橘黄色的吊顶以及红色的座椅显得歌剧院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典雅庄重。

观众厅的装饰装修风格烘托了演出时热烈融合的气氛,歌剧院观众厅如图2所示。

歌剧院观众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巨大的空间体量,平均9.8 m3/人。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

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增加,剧场的建设与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剧场作为承载演出的场所,人们希望在这里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声音体验。

在剧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建筑声学问题。

本文将针对剧场建设中的建筑声学问题进行讨论。

剧场作为舞台演出的专用场所,具有特殊的声学需求。

一方面,剧场需要保证演出的声音能够被观众清晰地听到,以确保表演的效果能够最大化地传达给观众。

剧场还需要提供适当的声学环境,使观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和声音。

在剧场建设中,建筑声学问题的处理至关重要。

剧场的建筑声学问题主要包括声音传播、声音吸收和声音反射等方面的问题。

声音传播是指声音在剧场内的传播过程。

剧场内常常需要传播大声音量的声音,如歌剧、音乐会等演出。

良好的声音传播有助于让观众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

为了保证良好的声音传播,建筑声学设计师需要合理地设计剧场的声学隔离和扩散等方面的问题。

声音吸收是指声音在剧场内的被吸收的程度。

剧场内常常会有大量的观众,如果观众太多,会使得剧场内出现过多的回音和噪音,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

剧场的声音吸收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合理的声音吸收设计可以减少回音和噪音,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可听性。

声音反射是指声音在剧场内被反射的情况。

良好的声音反射可以提高声音的强度和团聚度,使观众能够更好地听到声音。

适量的声音反射也可以增加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

在剧场建设中,有一些基本的建筑声学设计原则需要遵循。

剧场的声学设计应尽量减少声音的衰减。

在剧场内,声音需要经过空气、地板、墙壁等表面传播,因此需要合理地处理这些表面的声学特性,降低声音的衰减程度。

在剧场内可以使用吸音材料来控制声音的衰减,提高声音的可听性。

剧场的声学设计应注重声音的扩散和均匀分布。

剧场内的声音需要在整个空间中均匀分布,使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剧场的声学设计需要合理地设计各个部分的形状和材料以及反射和吸声的效果。

国家大剧院里的秘密

国家大剧院里的秘密

国家大剧院里的秘密(全文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老侯此文为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文字版,共25集。

普及零基础的交响乐知识。

内容涵盖交响乐乐理、历史及作品欣赏。

——了解交响乐之一走进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有心人会注意到它的墙壁很奇特,墙面是网状的金属材料,而网后的墙面是多边形。

这种处理,与声学有关。

歌剧厅的墙壁。

音乐发烧友都知道,再好的音响设备,也不如音乐厅现场,奥秘就在音乐厅内部构造的声学原理。

乐器停止发音后,声音并不马上消失,声波在遇到阻碍后会产生漫反射,同一束声线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就形成混响,声音在特定空间内,从很响减弱到听不见所需的时间,叫混响时间,一般需要一秒,或两秒。

在音乐厅现场欣赏音乐,那种感受是不可替代的,和在家里听高保真音响,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们坐在剧场里,距离交响乐队很远,声音都是打到墙上,再反射到耳朵里的,好的剧场设计,可以保证无论你坐在哪一排,回射到耳朵里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声音效果是衡量一个音乐厅优劣最直接、最核心的标准。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无论是从内部结构还是材料选择上,无不围绕着声效而构想。

当我们抬头去观察音乐厅的时候,会看到有很多反射的板,吸音板,它们用来调整声音的走向,还可以吸收多余的谐波,能够让我们听到更干净,有更好混响的声音。

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的上方,顶棚的下面,悬挂着一面很炫的玻璃板,那是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舞台上方就是龟背反声板。

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中心,撕一张纸,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见。

国家大剧院的墙面设计成多边形,就是让声音达到最佳混响效果,墙面上的金属网则是为了美观,这是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

假设墙壁是平滑的呢?那就不容易产生混响,还会产生回声。

回声产生的原因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墙壁等,会发生反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和声源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耳朵听到的就是两个声音,就是“回声”。

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

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

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剧院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对于建筑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大剧院建筑往往存在着声学问题,如音质不佳、回声过大、音频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赏体验和演员的表演效果。

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剧院建筑声学创新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促进大剧院建筑声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

1. 声学材料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声学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声学性能和设计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剧院建筑的声学需求。

吸音棉、隔音板、声学波纹壁等声学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剧院建筑的声学环境,提升音质和降低噪音。

传统的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主要是依靠经验和简单的声学模型进行,往往难以达到较高的声学性能要求。

而现代声学设计则采用了先进的声学模拟和计算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声学效果,优化声学环境。

采用声学仿真软件对大剧院建筑进行声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回声和共鸣,提高音质和音频分布均匀性。

随着数字声学技术的发展,大剧院建筑的声学设备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升级。

现代大剧院建筑通常配备了先进的声学设备,如数字音频处理器、专业音响系统、多声道扬声器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改善音质和提升音频表现能力,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1. 提高观众观赏体验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音质和降低噪音,提高音频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观众的听觉体验和观赏感受。

观众在听取音乐、欣赏表演时能够更加清晰、自然、舒适,进而增强了他们的观赏体验和享受感。

2. 提升演员表演效果良好的声学环境不仅能够提升观众的听觉体验,也能够提升演员的表演效果。

现代大剧院建筑声学的创新应用不仅着眼于观众的感受,也关注演员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表演条件。

音质的改善和音频分布的均匀性能够让演员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表演的力度,提高表演的质量和感染力。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 PPT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 PPT

• •
②吊顶 歌剧院的吊顶为复合板外贴实木装饰板吊顶,为了让乐队和演员之间有良好的相互交流: 将台口和乐池上方的吊顶做平,保证足够的宽度使表演的声音可以通过顶面反射到乐池内、 为了使反射声效果好,木吊顶厚度达到了35mm。 • 为了使前排观众获得较好的早期自然反劓声观众厅前部吊顶平面也做平,以利于将声音 反射到池座前区而中部吊顶结合三道面光的布置将木吊顶装饰做成L形以利于声音的反射和 扩散。

• ①金属网装饰墙面 • 歌剧院观众厅内墙面装修采网格状金属网装饰其横向为φ2.5mm,不锈钢钢丝铰线(纬线) 间距6mm,纵向为φ2.5mm,铝合金棍(经线)间距8mm。从设计方面主要考虑二点声学及 装饰效果。 观众厅的平面形状与声学关系较大,长方形(侧墙成角度)有利于反射声音音质好但视觉效 果古板,墙面不完整,而圆弧形对于音质存在致命的声音聚焦的缺陷但在视觉美学上圆弧 形墙面更加优美。 建筑师设计基本理念是基于经典的马蹄形剧院,但又避免了传统式的包厢布局在视线和 音质方面的弱点,一方面利用金属网形状可以随意的优势呈弧线另一方面利用金属网的通 透性,因此将观众厅设计成双层墙,即建筑实体墙与金属网装饰墙这样声学专家可以大胆 地为了达到各种声学指标在实体墙上施展才华不必担心影响观众厅的美观将金属网背后的 实体墙做成了有角度有利于声反射的斜墙面,在观众厅内看不到生硬的折角,声音又可透 过金属网到达反射声墙面。

歌剧院:金属网包出“稻 草屋”

歌剧院内部也用这样的金属网包裹着,但看上去却不觉得有金碧辉煌的冰冷,声音穿过金 属网后再反射回来,形成“自然声”, 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 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 即使在没有麦克风的条件下,舞台上的声音,台下 各个角落的观众都能听到。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示文稿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示文稿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 示文稿
第一页,总共十六页。
·建筑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
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 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 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
第十页,总共十六页。
GRC墙板
GRC是由抗碱玻璃纤维、石英 砂和高强水泥按一定配比,使用模 具(喷射)制作,一体成型。其特点 与GRG类似:质量轻、防火环保、 声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装方 面等特点。板的图案样式与具体构 造同前GRG墙板类似。
音乐厅的墙面与吊顶在材质方 面达到了整体统一,同时较硬材质 的材料在低频维持较长的混响,且 GRC起伏的墙面对音乐厅的演奏声 音起到漫反射的作用,既兼顾了功 能,又兼顾了美观。
第九页,总共十六页。
·音乐厅:建筑和声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吊顶
音乐厅观众厅的平面形状是 稍有弧度的鞋盒型,它可提供丰满而浑 厚的音质。观众座席围绕演奏台布置, 即乐队和伴唱演员在中间,观众在周围, 在空间上形成对演奏台中心的围合。这 样的布局最大限度保证了观众听到均匀 的自然声。
观众厅周边以扁而宽的椭圆形柱 廊环绕,在柱子背后有耦合空间,可 提供晚期的混响时间。观众厅的高度 和形状确保了有足够的体积,因而混 响时间自然可得到满足。
实喷涂验层显降示噪,系未数喷N涂RC纤达维到素0.7前5。,国在雨家强大1剧mm院/m的in屋的盖大经雨纤下维,素雨喷击涂隔后声 量,大可厅达内到混4响0d明B,显估降算低大,语厅言室清内晰噪度声明小显于提25高dB。(A另)。外,纤维素喷涂 还具有纤良维好素的喷保涂温能隔够热大作大用提,高建屋筑盖节隔能声效性果能明的显主。要原因是:一、纤维 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起到了一定的声阻尼作用 ,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 。二、纤维素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喷涂后起到了良好密封 作用。

音乐厅声学设计

音乐厅声学设计

音乐厅声学设计昨天听音乐会的过程中,环视四周看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内装非常有意思。

音乐厅声乐设计要点是混响,由此设计了天花纤维混凝土挂板和墙面的凹凸,以及不吸音的木质座位扶手靠背。

反过来思考不就是噪声控制要素么[愉快]。

查到一篇文章拿来分享[愉快]。

——《音乐厅声学设计与装修施工》所在地:广东广州天河区产品描述:声学设计的重要性如: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

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

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

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音质设计音乐厅声学设计剧院声学设计音质设计是用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技巧和手段来体现音质参量的要求,以期达到视、听演具佳的内环境的综合效果,也就是音质设计工程化。

提供主观评价和客观参量测量和验证的场所,为进一步开展对室内声学理论研究创造条件。

当前音质设计是向综合方向发展,以确认混响理论为基础,并向微观方向开拓,考虑早期反射声组成(早期反射声的序列、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后期声的扩散。

消除或转化不利的反射声为有利的反射声。

综合考虑厅堂的形状、反射、扩散、吸声等因素的协调和制约,达到厅内有合适的混响时间、足够的响度、合理的初始时延、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等。

因此建筑师与声学家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实现厅堂的各物理的音质参量的要求,达到好的听、视、演的效果,建立一个初步合理的声学的建筑雏形空间,以便展开和深入各工种之间配合和综合,共同进行设计。

(1)为了保证有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保证厅中央区域(4~5排至11~12排中央区域内的座席)具有必要的早期反射声,采用古典音乐厅的矩形平面,对于中小型音乐厅是合理的。

这类音乐厅的宽度约为20m,而侧墙挑出的栏板之间距离约为16m。

(2)根据现代对视、听觉的研究,最大距离不宜大于40m,古典音乐厅池座长度约为35m,现代音乐厅约为30m。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分析装饰学院建筑系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的一些创新应用,包括“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歌剧院金属透声装饰网、歌剧院木装饰板顶棚的混凝土覆层、舒适的观众厅声学软座椅、座椅下送风静音均流风口、录音室“房中房”弹簧减振隔声结构、Z型轻钢减振龙骨轻质隔声墙、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

1 前言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座的歌剧院、2017座的音乐厅、1040个座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

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长210米,南北长140米,高46米,地下部分深-32.5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入口和通道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举世瞩目,她是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和飞速发展的标志。

国家大剧院不但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方面新颖独特,在建筑声学上也有很多创新应用。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声学主设计为法国CSTB研究所。

2 “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国家大剧院的4万m2“蛋壳”屋盖非常巨大,为减轻结构荷载,采用了钛金属为装饰面的轻型屋盖。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降雨时,室内会受到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干扰。

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该屋盖结构的空气声隔声和雨噪声隔绝实验研究,在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雨噪声的方案,并最终得到了应用实施。

即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K-13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实验显示,未喷涂纤维素前,屋盖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

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

在雨强1mm/min的大雨下,雨击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估算大厅室内噪声小于25dB(A)。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结课论文论文名称: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班级:2011级建筑(2)班1.国家大剧院中的歌剧院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西侧,占地118 900 m2,总建筑面积217 500 m2(包括地下车库近46 600 m2)。

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经过建筑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2月21日正式拉开大幕。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半椭球壳体造型,高46.68m,地下最深32.50 m,椭球长轴135 m,短轴93 m,周长达600余米。

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共同组成,2种材料的拼接曲线,仿佛舞台大幕徐徐拉开。

建筑主体周围环绕着人工湖,湖畔均以绿色植被覆盖,端庄大气,自然舒适,营造出一种安逸、幽雅、温馨、浪漫的环境氛围,以一团浓绿融入到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地区。

国家大剧院外观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大剧院外观图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比较宏伟的建筑,以金色为主色调。

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可能。

2. 观众厅、舞台(乐池)及声控室2.1 观众厅图2 歌剧院观众席歌剧院观众厅采用三面围合的马蹄形布局,拥有观众席2354席(包括135个站席),分4层,其中第2层楼座为贵宾席。

观众厅内部装饰与外部相互呼应,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金色的金属网及橘红色的背景、紫红色丝绸饰面的强吸声构造后墙,橘黄色的吊顶以及红色的座椅显得歌剧院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典雅庄重。

观众厅的装饰装修风格烘托了演出时热烈融合的气氛,歌剧院观众厅如图2所示。

歌剧院观众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巨大的空间体量,平均9.8 m3/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C墙板
GRC是由抗碱玻璃纤维、 石英砂和高强水泥按一定配比, 使用模具(喷射)制作,一体成 型。其特点与GRG类似:质 量轻、防火环保、声音效果好, 使用寿命长、安装方面等特点。 板的图案样式与具体构造同前 GRG墙板类似。
音乐厅的墙面与吊顶在材 质方面达到了整体统一,同时 较硬材质的材料在低频维持较 长的混响,且GRC起伏的墙面 对音乐厅的演奏声音起到漫反 射的作用,既兼顾了功能,又 兼顾了美观。
MLS声学墙
乐队演奏台周围的墙是声 学墙,即按照数学理论精确地 计算出来的墙面凹凸形状,缩 写术语称为“MLS”,原意为 “Mathematics Length Sequence”,此墙的作用是, 高度扩散反射,它可使乐师们 有良好的相互听闻,让声音均 匀、柔和地反射、扩散保证坐 在每个位置的观众,都能听到 同样优质的声音。凹凸墙体的 构造为用双层木板(12mm> 2厚) 做出凹凸形状,凸出部位里边 为密实的玻璃丝棉。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 示文稿
优选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
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 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 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 亿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 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 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 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 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 的外部景观。
·歌剧院:金属网包出“稻草屋”
歌剧院内部也用这样的金 属网包裹着,但看上去却不觉 得有金碧辉煌的冰冷,声音穿 过金属网后再反射回来,形成 “自然声”, 这样就形成了视 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 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 完美结合。 即使在没有麦克风 的条件下,舞台上的声音,台 下各个角落的观众都能听到。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 戏剧院 歌剧院 音乐厅 录音室和座椅
钛金属轻型屋盖
如何防止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 生的雨噪声干扰 ?
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 雨另噪外声,的纤方维案素,喷即涂在材屋料盖具板有下良,好喷的涂吸一声层性2能5m,m厚据的检K测-1,3纤维 素25喷mm涂厚吸纤声维材素料喷。涂实层验降显噪示系,数未NR喷C达涂到纤0维.7素5。前国,家在大雨剧强院的 1屋mm盖/m经in纤的维大素雨喷下涂,后雨,击大隔厅声内量混可响达明到显降40低dB,,语估言算清大晰厅度室明内显 噪提声高小。于另外25d,B纤(A维)。素喷涂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建筑节 能效果明纤显维。素喷涂能够大大提高屋盖隔声性能的主要原因是 :一、纤维素均匀喷涂附着在屋盖底的2mm厚钢板上起到了 一定的声阻尼作用,改善了钢板本身的振动模式,较大提高 了中低频的隔声性能。二、纤维素为密实颗粒状粘稠材料, 喷涂后起到了良好密封作用。
·戏剧场:材质多重展示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 族特色的剧场,以中国红为主色 调,真丝墙面烘托出传统热烈的 气氛。主要上演话剧、歌剧、地 方戏曲等演出。
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 楼座三层,共有1035个席位(含 站席)。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与音 乐厅舞台墙面类似的声扩散墙面, 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规则排 列的竖条。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 凸槽整体上形成声音的扩散反射, 可保证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 音更美妙动听。
音乐厅单侧透明隔声玻璃
音乐厅西侧二层墙面上有一巨大 的参观窗,人们在走廊经过时, 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室内音乐演出 的盛况。这是一块特殊的玻璃, 特殊之处在于隔声性和电控单反 性。由两层隔声玻璃组成,每层 玻璃都是厚重的夹胶玻璃,其隔 声量达到Rw=55dB,相当于20cm厚 的钢筋混凝土墙的隔声效果,目的是防止观众厅外参观人员的 噪声干扰。另外,其中一层玻璃上覆有电子反光薄膜,演出 时,在电子控制下,玻璃为单面透光,走廊里的人可以看到演 出,而观众厅内的人看到的是一块黑玻璃。
观众厅后墙是回声的主要 发源地,在后墙做了足够的宽 频带吸声材料,为了与观众厅 装修风格协调具体构造,紫红 色丝布后面为玻璃丝棉吸声材 料
大剧院主厅十分宽广
歌剧院金属透声装饰网
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 墙面上使用了一种透 声装饰网,完美地解 决室内视觉效果和听 觉效果之间的矛盾问 题。这是一种金色网 子,看上去象优美的 墙,但可以透过声音。网是弧形的,声音透过去 后的墙是长方形的,这样就使视觉为弧形,而听 觉为长方形,一举两得。这种网的设计在世界上 是第一次。
舒适的观众厅声学软座椅
国家大剧院的软座椅,采用了 人体工程学设计,外形优美, 安坐舒适。而且,软座椅还具 有重要的吸声作用。观众厅内 大量的观众所形成的吸声量是 不容忽视的,为了控制室内吸 声,座椅吸声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座椅的聚氨酯内填 料、织物面料、软垫的面积、软垫的厚度等都经过了严格的 设计,一方面达到了观众厅吸声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坐人 时和不坐人时具有相同的吸声系数,保证观众厅的室内,在 空场、满场、部分上座率等不同观众人数时,具有基本一致 的室内声学效果。
·音乐厅:建筑和声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吊顶
音乐厅观众厅的平面形 状是稍有弧度的鞋盒型,它可提 供丰满而浑厚的音质。观众座席 围绕演奏台布置,即乐队和伴唱 演员在中间,观众在周围,在空 间上形成对演奏台中心的围合。 这样的布局最大限度保证了观众 听到均匀的自然声。
观众厅周边以扁而宽的椭圆 形柱廊环绕,在柱子背后有耦合 空间,可提供晚期的混响时间。 观众厅的高度和形状确保了有足 够的体积,因而混响时间自然可 得到满足。
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
• 戏剧场观众厅墙面采用了 MLS设计的声扩散墙面, 看上去象凸凹起伏的、不 规则排列的竖条,目的是 扩散、反射声音,可保证 室内声场的均匀性,使声 音更美妙动听。其扩散声音的原理是,声波到达 墙面的某个凹凸槽后,一部分入射到深槽内产生 反射,另一部在槽表面产生反射,两者接触界面 的时间有先后,反射声会出现相位不同,叠加在 一起成为局部非定向反射,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凹 凸槽整体上形成了声音的扩散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